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怀化学院微生物学课程组)

微生物学实验室学生要求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秩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达到“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目的,特对进入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作如下要求。

1.按已分好的班级组次,按时参加实验,并完成实验项目。

2.进入实验室前,要求穿戴整齐,需穿好实验服,不能穿人字拖类拖鞋进入实验室。

3.上课前要求上交当堂课程的实验预习报告。

4.要求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项目,实验期间保持实验室安静,不能大声喧哗,并

及时记录好实验数据。

5.实验完成后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6.实验完成后需及时清洗实验器皿,清洁和整理实验台,做好卫生,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

授课教师:刘卫今、黎晓英

(以下实验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相应教材为准)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配制的原理。

2.通过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什么是培养基,一般培养基应具备哪些营养要素?

2.培养基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培养不同的微生物需要的培养基不同,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 值,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要立即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或蔗糖)、链霉素、1mol/L NaOH、1mol/L

H Cl、K

2HPO

4

·3H

2

O、MgSO4·7H

2

O、FeSO

4

·7H

2

O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

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和玻璃漏斗等。

四、操作步骤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其配方如下:

牛肉膏3g,蛋白胨l0g,NaCl5g,琼脂15-20g, 水1000mL,pH 7.4~7.6

1. 称量: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牛肉膏可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随后放人热水中,牛肉膏便与称量纸分离,立即取出纸片。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 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在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足所失的水分。

3. 调pH:检测培养基的pH,若pH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 试纸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范围。若偏碱,则用1mol/LHCl进行调节。pH的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应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4. 过滤: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用4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但是供一般使用的培养基,此步可省略。

5. 分装:披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

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面造成污染。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内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4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6. 加棉塞: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用普通棉花(非脱脂棉)制作的棉塞,棉塞制作方法则图1-1。棉塞的形状、大小和松紧度要合适,四周紧贴管壁,不留缝隙,才能起到防止杂菌侵入和有利透气的作用。要使棉塞总长约3/5塞人试管口或瓶口内,以防棉塞脱落。有些微生物需要更好的透气,则可用8层纱布制成通气塞。有时也可用试管帽或塑料盖代替棉塞。

7. 包扎:加塞后,将三角瓶的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以防灭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若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则应先把试管扎成捆后,再于棉塞外包—层牛皮纸。然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8. 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于121.3℃湿热灭菌20min 。如因特殊情况没能及时灭菌,则应放人冰箱内暂时保存。

9. 摆斜面:灭菌后,如制斜面,则需趁热将试管口端搁在一根长木条上,并调整斜度,使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

10.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 ,无菌生长时可以使用,或放置在冰箱或清洁的橱内,备用。

图1-1 棉塞的制作过程

(二)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制

高氏1号培养基是用于分离和培养放线菌的合成培养基。其配方如下:

可溶性淀粉20g ,KNO 31g ,NaCl 0.5g ,K 2HPO 4·3H 2O 0.5g ,MgS04·7H 2

O 0.5g ,FeSO 4·7H 2

O 0.01g ,琼脂15—20g, 水1000mI ,pH 7.2-7.4。 1. 称量和溶解:经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可溶性淀粉,放人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其调成糊状,再加入少于所需水量的沸水中,继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其他成分依次溶解。对微量成分FeSO 4.7H 2

O 可先配成高浓度的贮备液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0mL 水中加入1g 的FeSO 4.7H 2

O ,配成浓度为0.01g /mL 的贮备液,再在1000ml

培养基中加入以上贮备液1mL即可。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如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琼脂溶解过程同牛肉膏蛋白脏培养基配制。

2. pH调节、分装、包扎、灭菌及无菌检查,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方法同。

(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配制

马铃薯培养基是用于分离真菌的选择培养基。其配方如下:马铃薯200g,葡萄糖(或蔗糖)10g,琼脂15-20g,水1000mI,自然pH。

1. 称量和溶解。马铃薯去皮,切成块加水,煮沸30min(注意火力的控制,可适当补水),用纱布过滤,滤液加糖,加入琼脂加热融化,方法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补足水至所需的总体积。

2. 分装、包扎、灭菌及无菌检查同牛肉膏蛋自胨培养基配制。

3. 链霉素的加入。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将培养基融化后待温度降全45℃左右时才能加入。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配好的链霉素溶液保存于-20℃),在1000mL 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0.3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ug。

注意事项:

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四)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无菌水、工作服等物品的灭菌。

1. 加水。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以水面与三角架相平为宜。

2. 装料。将装料桶放回锅内,装入待灭菌的物品。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放置时要防止液体溢出,瓶塞不要紧贴桶壁,以免冷凝水沾湿棉塞。

3. 加压。将盖上与排气孔相连接的排气软管插人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摆正锅盖,对齐螺口,然后以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的方式拧紧所有螺栓,并打开排气阀。

4. 排气。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汽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 一般排出的气流很强并有嘘声时,表明锅内空气已排净(沸后约5min)。

5. 升压。当锅内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本实验用121℃,20min灭菌。

7. 降压。达到所需灭菌时间后,关闭热源,让压力自然下降到零后,打开排气阀,放净余下的蒸汽后,再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品,倒掉锅内剩水。

8. 无菌检查将已灭菌培养基于37℃培养24h,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五、问题和思考

1. 配制培养基有哪几个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2.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如何进行无菌检

查?

3. 试设计实验对饮料进行无菌检查。

实验二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微生物样品稀释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3.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

1. 什么是微生物的纯培养,从固体培养基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根据菌落数目来计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土壤样品:有目的地取某一类型的土壤。

培养基:已灭菌的牛肉膏、高氏1号、土豆蔗糖固体培养基,90mL无菌水(带玻璃珠)1瓶、100无菌水、无菌试管、10%酚液、1%链霉素。

无菌培养皿12套、5mL和1mL的无菌移液、天平、称量纸、药勺、试管架、涂布器。

四、操作步骤

(一)土壤稀释分离

1. 取土壤。取表层以下5—10cm处的土样,放入灭菌的袋中备用,或放在4℃冰箱中暂存。

2. 制备稀释液

(1) 制备土壤悬液:称土样10g,迅速倒入带玻璃珠的无菌水瓶中(90mL),振荡20min使土样

充分打散,即成为10-1

的土壤悬液。

(2) 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10-1

的土壤悬液0.5mL.放入4.5mL无菌水中即为10

-2

稀释液,如

此重复,可依次制成10-3

一10

-8

的稀释液(图2-1)。注意:操作时管尖不能接触液面,每一个

稀释度换用1支移液管,每次吸入土液后,要将移液管插入液面,吹吸3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于一次,以减少稀释中的误差。

图2-1 稀释法分离土壤微生物操作过程图解

3.稀释倒平板法测定菌落数的方法

(1)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至55-60℃,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10%酚数滴,在马铃薯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溶液至终浓度为30ug/mL,混匀后倒入平板。倒平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见图3-2。

图2-1 倒平板的方法

(2)取土壤稀释液

高氏一号培养平板:取10-3

、10

-4

两管稀释液各0.1mL分别接人相应标号的含该种培养表面

的中央;

PDA培养平板:取10-3

、10

-4

两管稀释液各0.1mL,分别接人相应标号的平皿中;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平板:取10-6

、10

-7

、10

-8

三管稀释液各0.1mL,分别接人相应标号的平皿

中;

(3)涂布:玻璃涂棒灭菌后,十字涂布(演示),静置5-10min。

4.培养:将接种好的细菌、放线菌、霉菌平板倒置,即皿盖朝下放置,细菌于237℃恒温培养,培养1—2d;放线菌和霉菌28℃培养,分别培养5—7d或3—5d,可用于观察菌落,用于进一步分离纯化或直接转接斜面。

五、注意事项

1. 一般土壤中,细菌最多,放线菌及霉菌次之.而酵母菌主要见于果园及菜园土壤中,故从土壤个分离细菌时,要取较高的稀释度,否则菌落达成一片不能计数。

2. 在土壤稀释分离操作中,每稀释10倍,最好更换一次移液管,使计数准确。

3. 放线菌的培养时间较长,故制平板的培养基用量可适当增多。

六、实验报告

1. 记录土壤稀释分离结果,并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

计算方法:选择长出菌落数30一300之间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按以下公式:总菌数/g=同一稀释度几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七、问题和思考

1.试设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酵母菌.并进行计数。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芽孢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2. 掌握细菌芽孢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观察微生物细胞时,为什么要对微生物进行染色?

2.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是什么?

3. 芽胞染色的机理是什么?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24 h菌落平板,Bacillus thuringiensis培养24 h 的斜面菌种。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复红液和5%孔雀绿水溶液。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和烧杯。

四、操作步骤

(一) 革兰氏染色

1.涂菌: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匀、直径约1cm的菌膜。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2. 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茵体烧焦、变形。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4. 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5. 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1min后水洗。

6. 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30s 至1min水洗。

7. 复染:滴加复红液复染1min,水洗。

8.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二)芽孢染色法

1.方法1

(1) 取37℃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参见“细胞单染色法”) 。

(2) 于载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绿水溶液。

(3) 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4-5min。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

(4) 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 用碱性复红复染1min,水洗。

(6) 制片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红色。

2.方法2

(1) 加1-2滴自来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取2—3环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苔于试管中,并充分期匀打散,制成浓稠的菌液。

(2) 加5%孔雀绿水溶液2—3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染料与菌液充分混合。

(3) 将此试管浸干沸水浴(烧杯)中,加热15—20min。

(4) 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数环菌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并涂成薄膜,将涂片通过微火3次固定。

(5) 水洗,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比。

(6) 加沙黄水溶液,染2—3min后,倾去染液,不用水洗。

(7)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绿色,菌体红色。

(三)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染成淡红色。

五、注意事项

1.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

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

4.老龄菌因体内核酸减少,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能选用。

5.供芽孢染色用的菌种应控制菌龄,使大部分芽泡仍保留在菌体上为宜。

六、问题和思考

1.涂片后为什么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2.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过程应注意什么?

3. 试分析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中的意义。

4. 为什么芽孢染色要加热?为什么芽孢及营养体能染成不同的颜色?

实验四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显微镜油镜使用的方法。

2. 初步掌握微生物学绘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显微镜油镜为什么能增加照明亮度?

2. 为什么能增加分辨率?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乙醚和乙醇混合液(7:3)、Escherichia coli涂片、Staphylococcus aureus涂片,Bacillus thuringiensis染色装片、香柏油、显微镜、擦镜纸。

四、操作步骤

(一) 观察前的准备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练习用左眼观察。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 左右。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未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载物台,将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的物镜正下方。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上升载物台,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分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

旋转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破片相撞。再用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分移至视野中心。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

从侧面注视,旋转转换器,使高倍镜和油镜位于光源上方两侧,八字岔开。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香柏油。

旋转转换器,使油镜转至正下方,浸在油中。

将光线调亮,左眼从目镜观察,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二)细菌形态的观察

1.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革兰氏染色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胞染色的苏云金杆菌,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擦镜头时,只能用擦镜纸。

2.观察完毕,必须将下降载物台,才能取下装片.放入另一装片后,要按使用油镜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镜下直接取下和替换装片,切记。

3.无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灭菌后不能触及其他物品,挑菌不能过多。

六、实验报告

(一)绘图

给出你所观察到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视野图。

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细胞结构视野图,并注明各部分。

(二)试指出在制备活菌装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问题和思考

1. 用明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时,你认为用染色装片好还是用非染色装片好?观察活体装片与染色装片,光线调节各有什么不同?

2. 无菌操作过程中,可否将棉塞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3. 试设一个准备该实验的工作方案。

实验五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培养方法。

2.掌握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制片技术和染色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在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2. 如何鉴别酵母菌细胞的活性?

3. 用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对霉菌制片有哪些优点?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Streptomyces sp.(链霉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Penicillumcitrinum(桔青霉),Rhizopusoryzae(米根霉),Aspergillusniger(黑曲霉)。

酵母菌染色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霉菌染色液: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

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等。

四、操作步骤

放线菌制片与观察。

1. 插片法培养放线菌。按无菌操作要求,取链霉菌培养物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密集划线接种。用镊子取无菌载片以45。角插入培养基平板上。将平板倒置,于28℃培养3-5天。

2. 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霉菌的形态观察

1.霉菌培养:按无菌操作方式将霉菌点接于在PDA培养基平板上,于28 ℃培养3-5天。

2.直接制片观察法:滴一滴乳酸石碳酸棉兰染液于载片上,用镊子取霉菌培养物少许,先于50%乙醇中浸一下先去脱落的孢子,然后将培养物置于染液中,用大头针小心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

3.霉菌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菌体的各个部位,认识霉菌各部分结构,必要时用高倍镜观察,尤其注意观察产孢子结构以及根节上分化出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和两个假根间的匍匐菌丝,观察时注意调节焦距以看清各种构造。绘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话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1.以无菌水洗下PDA斜面培养的酿酒酵母菌苔,制成菌悬液。

2. 取0.05%美蓝染色液1滴,置载玻片中央,并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区分其母细胞与芽体,区分死细胞(蓝色)与活细胞(不着色)。

3. 在一个视野里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共计数5~6个视野。

酵母菌死亡率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以下式来计算:

死亡率=死细胞总数/死活细胞总数×100%

五、注意事项

1.用于活化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润;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移种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察死亡细胞。

2.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3.玻璃纸法培养接种时注意玻璃纸与平板琼脂培养基间不宜有气泡,以免影响其表面放线菌的生长,

六、实验报告

1. 绘出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图;

2. 计算酵母菌的死亡率;

3.根霉、曲霉和青霉形态图,示各部结构。

七、问题和思考

1. 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态的差异?

2.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实验六微生物显微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测量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来测量微生物的数量?

血细胞计数板由四条平行槽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窄,其中间又被一短槽隔成两半,每边平台面各有一个含9 个大格的方格网,中间大格为计数室。计数室的长和宽各为l mm,中间平台下陷0.01 mm,故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总容积为0.1 mm3。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见图16. 常见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x 25 型,称为麦氏血细胞计数板.共有16个小格,每个小格分为25 个小格。另一种是25x16 型,称为希里格式血细胞计数板,共有25 个中格,每个中格又分成16 个小格。但是不管哪种规格的血细胞计板其计数室的小格均由400 个小方格组成。应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方法是先测定若干个方格中的微生物细胞,再换算成每m1 菌液(或每g 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量。

图6-1 血细胞计数板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生理盐水、美蓝染色液、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擦镜纸、盖玻片、无菌试管、电吹风机等。

四、操作步骤

酵母菌的显微镜计数

1 菌悬液制备:将5 mL的生理盐水加到酿酒酵母的斜面培养物上,用接种环刮取菌苔,将菌悬液倒入盛有5 mL的生理盐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使细胞分散。

2 找计数室和检查血细胞计数板: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计数板大方格网的位置,转换高倍镜后,调节光亮度至计数室线条清晰为止。在显微镜下检查计数室,若有污物,用自来水冲洗,再用95%酒精棉球轻轻擦洗后,用电吹风机吹干。再将计数室一角的小格移至视野中。顺着大方格线移动计数板,使计数室位于视野中间。

3 加样品: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用毛细滴管将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悬液由盖片边缘滴一小滴,静置5 min,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4 显微计数:将加有样品的细胞计数板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计数室位置,再换高倍镜进行计数。要求稀释度为每小格内5-10个菌体为宜。计数时,如用16x 2

5 则计数板则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 个大格(共4 个大格,100 个小格)内的细胞逐一进行计数;如使用规格为25×1

6 型的计数板,则除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 个大格外,还需加中央的一个大格(共5 个大格,80 个小格)内的细胞。计数时当遇到大格

线上的细菌时,一般只计此大格的上方及右方线上的细胞(或只计下方及左方线上的细胞),将计得的细胞数填人结果表中.对每个样品重复计数 3 次,取具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mL 菌液中所含的细菌细胞数。

5 清洗: 自来水冲洗,再用95%酒精棉球擦洗,最后吹干放入盒中。

五、注意事项

若计数是病原微生物,则需先浸泡在5%的石炭酸溶液中进行消毒,然后再进行清洗。

六、实验报告

1.计数板直接镜检计数结果:

七、问题和思考

1.根据你的体会,血细胞计数板计算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减少误差?

2.设计一个方案:如何计数市售酸奶或三株口服液或菌肥制品的单位含菌数?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2学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基本原理 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 mm,95—100×)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红圈,也有的以“OI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使被检物体放大1000—2 000多倍。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标本在焦点上看得最清晰时,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最短,光圈则开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标本十分近,需特别小心。 使用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就减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是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为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n·sinα 式中 NA=数值孔径; n=介质折射率; α=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口角的半数。 因此,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愈大,显微镜的效能就愈大(图Ⅲ-5),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同时,α的理论限度为90°,sin90°=1,故以空气为介质时(n=1),数值孔径不能超过1,如以香柏油为介质时,则n增大,其数值孔径也随之增大。如光线入射角为120°,其半数的正弦为sin60°=0.87,则: 以空气为介质时: NA=1×0.87=0.87 以水为介质时: NA=1.33×0.87=1.15 以香柏油为介质时: NA=1.52×0.87=1.32 显微镜的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与光波长度成反比。因此,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愈大,被检物体的细微结构也愈能明晰地区别出来。因此,一个高的分辨力意味着一个小的可分辨距离,这两个因素是成反比关系的,通常有人把分辨力说成是多少微米或纳米,这实际上是把分辨力和最小分辨距离混淆起来了。显微镜的分辨力是用可分辨的最小距离来表示的。 式中λ=光波波长。 我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长度为0.55μm,假如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物镜,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在0.42μm以下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分辨不出,即使用倍数更大的目镜,使显微镜的总放大率增加,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数值孔径更大的物镜,增加其分辨力才行。例如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假如采用放大率为40倍的高倍物镜(NA=0.65),和放大率为24倍的目镜,虽然总放大率为960倍,但其分辨的最小距离只有0.42μm。假如采用放大率为90倍的油镜(NA=1.25),和放大率为9倍的目镜,虽然总的放大率为810倍,但却能分辨出0.22μm间的距离。 2.材料及器材 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各种细菌微生物制片标本、吸水纸、纱布、瓷盘、酒精灯、接种工具、打火机、试剂瓶、牙签等。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chemistry)、药学(pharmacy)和工程学(engineering)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制药工程课程的培养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制药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 4、掌握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GMP)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行设备的发展动态;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方案,具有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7、了解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众多的技术标准,熟悉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制药工程的主要课程中包括 普通教育课: 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创业教育课、就业指导课。 选修课:要求在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中选修8学分。 学科基础课: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就业方向: 1、生产、技术人员——在药厂,从事药品生产、技术工作; 2、质检化验人员——在药厂、食品厂、药检局,从事食品 药品质检化验工作; 3、管理人员——在药厂,从事药物的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4、营销人员——在药厂、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营销、 内勤等工作; 5、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 工作; 6、在药店、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使用指导咨询等工作; 7、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 应的质量标准; 8、公司职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流 通及国内外贸易; 9、药品监督人员——公务员,在国家、省、市、县药品监

督局,从事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等工作; 10、考研——报考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 研究生。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 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3、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 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 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一)参加药士资格取得药学专业中专或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二)参加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士职务满5年; 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二实验器具的灭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和各种实验器具的包扎及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 2.了解其他灭菌方法。 二、基本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三、器材 1、高压蒸汽灭菌锅 2、牛皮纸 3、棉绳 4、仪器和其他用具 四、操作步骤 1、包扎 将各种实验器具进行合理规范包扎后,要用牛皮纸覆盖,最后用棉绳系紧。 2、加热烧开 待高压锅内的水烧开,将包扎好的器具放入锅内的桶内,最后放入高压锅。 3、升压 完全排除锅内空气后,关闭放弃阀,待压力上升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 20分钟。 4、减压,取出器具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压力降到0.5MPa时,可缓慢放出蒸汽,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 五、思考题 (1)、你认为那些环节会影响高压灭菌的效果?如果影响,请简述其中最关节的环节是什麽?

实验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目的要求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培植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牛肉膏 3.0g 蛋白胨10.0g NaCI 5.0g 水1000mI pH 7.4~7.6 三、器材 1、溶液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I,琼脂,1 moI/L NaOH, 1 moI/L HCI。 2、仪器和其他用品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破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四、操作步骤 1、称量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I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破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融化后倒入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 (蛋白质很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或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在制备用三角瓶盛固体培养基时,一般也可先将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然后按1.5%~2.0%的量将琼脂直接分别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热溶化,而是灭菌和加热溶化同步进行,节省时间。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6。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 4、分装 按照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瓶内。 5、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6、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为制药工程专业地核心课程之一,它改革了原来各专业课单独开设实验课地方式,将基本操作实验技术、化学合成药物制备、生物药物制备、工业制剂等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综合性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通过本课程地教学,使学生加深巩固对工业制剂、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制备及质量控制地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有机化学实验地基础上,提高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制备地实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为毕业论文及将来地工作打下一定地实验基础,成为掌握一定实验技能地专业技术人才. 本课程面对制药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 实验一快速柱色谱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一地化合物,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作者地基本任务之一.在开始对某种物质从化学地角度进行考察之前,通常首先需要获得足够量地纯物质.有许多分析方法在进行实际分析之前,同样首先要求把各个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自然界中地许多物质,主要以混合物地形式存在;例如,我国地中草药,每味药内大多含有多种成分;合成产品和许多化学反应地产物通常也不尽是单一地物质,反应过程中除主要反应外还常伴随着副反应,甚至有地原料可能就是一种混合物,得到地产物非常复杂;而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大多要求从天然或合成产物中分离出纯物质;因此,化学工作者最经常进行地工作之一,就是把复杂地混合物分离成各个单一地纯物质. 有关分离地历史已很悠久,分离方法也较多,如沉降、澄清、沉淀、过滤、萃取、升华、重结晶、蒸发、蒸馏、精馏和色谱等.但对于结构与性质十分相似地各组分地分离,大多数分离方法是无能为力地,而色谱法则是非常有效地分离方法.色谱法又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等.这里对常用地快速硅胶柱色谱地实验方法与技巧进行讲解. 一、实验目地要求 1、熟悉色谱地基本原理. 2、掌握快速柱色谱地基本操作与技巧. 二、实验原理 色谱(又称层析)是一种物理地分离方法.它地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地,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地流体,称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有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地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地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地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助在两相间分配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地技术,称为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水中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菌落总数的测定 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用途 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其常规配制程序 3.学习和掌握细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种类很多。不同培养基一般都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值。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材料与用品】 1.材料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Cl、NaOH溶液(1mol/L)、pH试纸。 一、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0. 3g 蛋白胨1g NaCl 0.5g 琼脂 1.5g 水100mL pH 7.2~7.4 2.配制方法 (1)称量及溶化: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的所需量,置于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倒入上述烧杯中。 (2)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3)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7.4。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到培养基完全凝固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思考题】 1.制作平板培养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马上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不能及时灭菌时,应将培养基暂时放置何处? 3.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 2 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稀释分离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学实验Ⅰ——微生物》 (2008级基地班) 任课教师:熊芳 教学时数: 15学时 实验周数: 4周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微生物实验目录(15学时)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4学时)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5学时)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染色(3学时)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3学时) 第一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正确应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2.认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有关试剂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室规则; 2.实验室安全守则; 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 4.常用器皿及用具; 5.显微镜及有关知识;

6.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流程如下: 原料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澄清→分装→塞硅胶塞和包扎→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一、营养成分 1.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 碳源物质的功能:构成细胞物质;为机体提供整个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异养微生物)。 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 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2.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 营养物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浓度合适的营养物质才对微生物表现出良好作用,浓度大时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小时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尤其是碳氮比(C/N)(碳氮比一般指培养基中元素碳与元素氮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两种成分含量之比)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各不相同,细菌与放线菌生长的pH在之间,酵母菌与霉菌生长的pH值在4-5之间。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常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流加酸或碱液 三、渗透压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制药工程 专业课程实践报告 年级:2010 级 学号:20106774 姓名:吴垒 专业:制药工程 指导老师:张起辉 季金苟 徐溢 2013年7月4日

一:三黄片的制备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根据本次实验,回顾天然药物的实验内容; 2、大概了解《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 3、熟悉并掌握三黄片的制备与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方案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以后陆续发行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共9个版次。《中国药典》的特色之一是药品中包括中国传统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药,从1963年版开始把药典分为两部,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生物制品药。它的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其中正文部分为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本次实验中的三黄片的标准既是由此而来。 2、三黄片 【处方】大黄300g 盐酸小檗碱5g 黄芩浸膏21g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浸膏系取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静置1小时,取沉淀,用水洗涤使PH值至5~7,烘干,粉碎成细粉。取大黄150g,粉碎成细粉;剩余大黄粉碎成粗粉,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大黄细粉、盐酸小檗碱细粉、黄芩浸膏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压制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苦、微涩。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 (2)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研细,取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备小檗碱和大黄的标准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取小檗碱标准品12.5mg,加水,配置成25ml,分别取上述溶液0.25ml、1ml、1.25ml、2ml、2.5ml至25ml容量瓶定容,依次测在345nm处的吸光度,编号依次是①②③④⑤,绘制出曲线,并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函数式。之后,取1或2片配成25ml在345nm下检测紫外吸收。

制药工程的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 chemistry )、药学( pharmacy )和工程学( engineering )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制药工程课程的培养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制药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 4、掌握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 GMP )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行设备的发展动态;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方案,具有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7、了解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众多的技术标准,熟悉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口腔微生物实验讲义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2005年) 前言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课是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掌握和熟悉口腔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口腔医学基础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口腔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存在多种微生物群。从口腔中可分离培养到各种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兼性厌氧的细菌。口腔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确定各种细菌最常用的方法。(一)口腔标本取材与运送原则 口腔微生物培养检查的临床标本主要有唾液、龈沟液、龈上菌斑、龈下菌斑,感染根管组织,牙槽脓肿的脓液,颌面间隙感染的脓液或分泌物等。 以上标本的采集应根据其培养目的来确定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氧菌采用棉拭子法,厌氧菌采用厌氧采集技术,尽量减少标本与空气的接触及培养物的放置时间,以提高厌氧菌的检出率。在采取标本中必须无菌操作。 口腔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大多数与厌氧菌有关,在标本采集后,要求立即用厌氧方式运送到培养箱中孵育。脓液或唾液标本可直接用注射器针筒运送,大多数标本均应加入具厌氧条件的还原转送液运送到实验室。减少氧敏感细菌在运送过程中死亡,保证厌氧菌的检出。 (二)几种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唾液: 最佳采集时间为晨间起床后,刷牙洗漱前或两餐之间。(10:00 am或4:00pm)。在采集标本前令受检者用温开水清漱口中的食物残渣,然后自然排出唾液于无菌容器中,至少采集0.5—1ml。然后塞好管口,立即送检。 2.牙菌斑: 按菌斑的位置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两大类。龈上菌斑指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的牙菌斑,龈下菌斑指牙龈缘内侧被牙龈所覆盖牙面上的菌斑。 (1)龈上菌斑的采集: 适用于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细菌分离。受检者用温开水漱口后,用菌斑指示剂显示出龈上菌斑,然后在无菌纱球局部隔湿的情况下,用无菌匙形器采集,转至有还原转移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2)龈下菌斑的采集: ①取菌器采集:有带充气导管的采集器(见图1)及Moore 00取菌器。受检者经温开水漱 口后,用取菌器采集,放入有还原转送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②灭菌纸尖采集法:温开水漱口,刮除龈上菌斑,采集部位用纱球隔湿,用无菌镊子将灭 菌滤纸尖直接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见图2),放置数秒后取出放入还原转送液,加盖后尽快送检。该法较简便,但易被唾液污染。 ③匙形洁牙器采集:温开水漱口后,用菌斑指示剂显示菌斑,并除去龈上菌斑。在隔湿条 件下,将无菌匙形洁牙器伸入龈沟或牙周袋内,刮取龈下菌斑,然后将菌斑置入盛有小玻璃珠和还原转送液的无菌管中,加盖液体石蜡后立即送检。该方法简捷方便,但不易

制药工程专业自我介绍(完整版)

制药工程专业自我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自我介绍 第一篇: 生物制药专业自我介绍 生物制药专业自我介绍 我叫是来自浙江医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xxx,很荣幸在面试时向各位考官学习! 201X.9-201X.7 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生涯中,所学专业为生物制药技术,所学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药物制备工艺学、生物药物化学与分析、药剂学、生物制药设备与仪表等。还要相关科目的实践操作,如细胞培养,药物制剂等。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有着一股冲劲,肯吃苦,有自信,自学能力强,有较强的荣誉感,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强,能极快进入环境并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总是抱着认真的心态对待事物,塌实而努力的工作。 第二篇: 制药工程专业介绍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这个名称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

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3.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丁z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时光飞逝,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本人于07年就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两年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无限热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讲义 河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实验室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一对氯苯甲酰苯甲酸的制备 (2) 实验二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 ——苄醇酯化反应 (3) 实验三苯妥英钠的合成 (4) 实验四扑炎痛的合成 (5) 实验五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 实验六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时的一般注意似项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查阅实验中使用的药品、试剂的理化性质,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进行时应检查仪器有无漏气、破碎,反应进行是否正常,非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离开。 3.实验中所有的药品,不得随意散失、遗弃,特别对易燃药品要按规定处理。 4.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洗手,严谨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 二、火灾、爆炸、中毒、触电事故的预防 1.盛有易燃的有机溶液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 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物缸,倾倒易燃溶剂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2.一旦发生着火事故应首先关闭电源,然后迅速把容易着火的东西移开,向火源撒沙子,施用灭火器及石棉布覆盖火源。有机溶剂燃烧时,多数情况下严禁用灭火器。不得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 3.接触固体或液体有毒物质时,必须戴橡皮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毒品沾及五官和伤口。 4.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手或手握湿物接触电插头。实验完后应切断电源再将电源插头拔下。 三、制药专业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 1.

实验一对氯苯甲酰苯甲酸的制备 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实验掌握付—克反应的操作及原理。 2.掌握产物从反应液中分离结晶方法及熔点测定。 3.掌握实验室中腐蚀性气体(如HCl↑,SO2↑)的吸收方法。 对氯苯甲酰苯甲酸是利尿药氯噻酮的中间体 一、反应原理 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剂存在下,氯苯与苯二甲酸酐作用,氯苯对位上的氢原子被邻羧基苯甲酰基取代,生成对氯苯甲酰苯甲酸,这个反应是付—克反应(Friedel-Craftsreaction)的一种类型,属C—酰化反应。 C O O O+Cl AlCl3 C C O O OH Cl 二、主要药品用量及规格 药品名称规格用量 苯二甲酸酐﹡熔点130.5—131.5℃9.86克(0.067mol)氯苯无水,沸点131—135℃60克(0.53mol/L)三氯化铝无水,块状21.5克(0.16mol)盐酸工业,30% 盐酸工业,10% 氢氧化钠工业,5% 三、操作 1.于干燥的100mL或250mL三口瓶或四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器,一口装温 度计,一口装球型冷凝器,冷凝器上口接C a C2干燥管,并与氯化氢吸收装置连接(见图所示)。氯化氢吸收装置可用500mL装有少量氢氧化钠水溶液的烧杯,连接尾气的玻璃漏斗在烧杯中略微倾斜,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在水面,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附件三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课程编号: 学时:4周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 选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内容概要:《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本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 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 法。内容包括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基 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 想。 建议选用教材:《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张洪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主要参考书:1、《化工原理》上、下册,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编著(1990年);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 3、《药剂学》; 4、《GMP规范》; 5、《洁净厂房设计规范》2001版; 6、制药车间课程设计讲义,合工大制药工程系自编 7、杂志:《医药工程设计》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学时:4周学分:4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与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同时通过本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确定主要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设备选型; 3、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及主要制药设备的安装图,要求计算机AutoCAD 绘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5、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分方法: 6、设计考核的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的质量(指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正确, 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车间布置是否合理,主要设备总装图结构是否合理,图纸表达是否规范、正确,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课程设计结束后,由任课教师以及相关教师主持课程设计答辩会,全班同学按设计组分别进行汇报和答辩;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原理》的化工单元操作及管路计算; 《药剂学》的主要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GMP规范》的有关车间设计的内容; 《化工制图》及AutoCAD内容; 《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1、课程设计:从以下给定的设计题目中任选一题; 2、设计时间为2周;

制药工程专业描述

制药工程专业描述 篇一: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 目标的 化学(chemistry)、药学(pharmacy)和工程学(engineering)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 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 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 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制药工程课程的培养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科学 素养; 2、具有从事制药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 4、 掌握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 (GMP) 与控 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制药 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行设备的发展动态;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方案,具有解 决制药 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开 拓精神 和创新意识以及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7、了解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众多的技术标准,熟悉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 护、社 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制药工程的主要课程中包括 普通教育课: 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Advanced Experiments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周数/学分:4周/4 适应专业:制药工程 承担实验室:化工学院制药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实验教学的目的 专业实验课是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学习一些必需的药物制备技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及其检测方法、药物制备过程中设备的布置、连接、作用和控制等工程化训练,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及分析处理等,学习如何将实验方案转变成为实际可操作的实践过程。其主要目的如下: 1)、学习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药物制备及质量监控所用的仪器设备等,流程设备的安装及连接,质量监控指标及测试方法;并能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殊性和制备工艺,自己确定采用的仪器设备等; 2)、学习化学制药领域药物合成制备工艺,不同反应器及反应类型对于实验的影响,了解不同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对于反应过程以及药物质量的影响,并掌握最佳工艺条件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学习中药制药领域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和设备,学习不同提取条件对于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物质量的影响并能够优化提取条件; 4)、学习不同的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及设备,根据药物的种类、特性,选择不同的分离纯化工艺及设备,熟悉工艺条件对于产品纯度的影响,学习如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5)、学习不同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及设备,熟悉制剂处方、工艺条件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熟悉工程化生产中的质量监控技术以及质量指标的监测方法和仪器使用; 6)、掌握使用色谱仪进行药物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熟悉色谱在药物鉴别、有关物质检测、含量测定等质量监控等方面中的应用; 7)、学会制药工程实验数据的测定和记录,利用所学知识对于实验中取得的实验数据和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微生物遗传育种 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 1、提高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 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如色素;提高有效产物组分 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 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 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 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 1、遗传稳定 2、易于培养:营养谱广、培养条件易达到 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 4、种子生长旺盛 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 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

组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突变型的种类: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一、物理诱变剂基本作用过程 物理过程:能量吸收和传递物理化学作用:分子激发 化学过程:DNA断裂、碱基异构、碱基化学共价交联、碱基脱氨基等 生物学过程:经过DNA修复、复制、细胞分裂、代谢,产生死亡、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倍性变化等,使细胞死亡或形成各种突变体 二、紫外线的诱变机制 1、造成NDA断裂、与蛋白质交联、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2、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是UV 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形成于单链相邻TT间、或双链间 3、单链上出现TT二聚体,复制可能在此停止,或超越这一点继续复制,使子代DNA形成缺口,碱基错误插入该缺口,造成突变 4、双链间出现TT二聚体造成复制无法进行 三、DNA中TT二聚体的修复方法 1、光复活:90%,可见光,在黑暗下TT与一种光激活酶结合成较稳定的复合物,但在可见光下这种酶吸收光能而解离,二聚体重新分解!!!紫外诱变时照射和分离均应在黑暗或红光下进行 1、切补修复:4种酶参与,识别、内切、外切、延伸、连接。紫外诱变照射后在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