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教学研究[备课资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教学研究[备课资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教学研究[备课资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教学研究[备课资料]

专题讲座

高中历史必修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教学研究

郭燕红(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级教师)

【知识结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的进行,欧亚非及美洲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形成雏形。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迎来发展的高潮,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全面到来。

【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本专题讲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3个学习要点: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背景、过程及影响等角度掌握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是本专题的重点。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析每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分别掌握每个重大事件影响的基础上,梳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本专题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包括4个学习要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4个学习要点涉及的基本史实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对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比较,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等,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概念内涵,比较概念间的关系。要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形成正确的对待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问题的策略和办法。确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分析】

1.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经济动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罗伯特·韦德在《经济全球化及其局限》中指出,14—15世纪没有黄金就不能维持下去。

哥伦布:“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可见,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黄金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促使了寻金热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②对香料的需求。

黑死病的灾难过去之后,“肉食者的欧洲”需要香料排除牛羊肉和鱼肉的膻腥气味,久而久之,欧洲人在饮食上已离不开香料,需求量很大,且香料贩运利润奇高。“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因此,任何一个想发财致富的商人都欲从事香料贩运贸易。但由于奥斯曼帝国占领了西亚、北非和东欧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结果,欧洲人即使花费高昂的代价也不能得到足够的香料。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渴望能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沈汉《资本主义史——从世界体系形成到经济全球化》

从材料中可见,短缺而价格昂贵的香料是当时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香料的需求成为另一经济动因。

思想动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4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提倡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人文主义提倡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宗教动因:传播基督教

当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回答:“基督徒和香料。”在航海探险中,传播信仰的目标成为发财致富的脱罪辞和强心剂。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新航路开辟中,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情结,向海外传播基督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因。

直接原因:商路受阻

条件:可从物质、技术、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地区间从隔绝走向交流。

地理大发现把本来相互孤立的美洲和欧洲、非洲等大陆联系起来,使得世界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了海洋。

—沈汉《资本主义史—从世界体系形成到经济全球化》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迈出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②世界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贸易中心转移,联成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市场。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贸易中心转移,把世界联成一个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市场,从而开启了真正的世界历史。

③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交流。

④新航路开辟引发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促进世界市场的最初

形成。

从以上4点可见,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出现雏

形,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种子。

2.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机器大工业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地理大发现后,资本主义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三角贸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一种简单的国际分工,在严格意义上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国际分工。

工业革命后,在世界范围初步形成了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分工。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机器大工业的力量,把廉价商品销往落后的亚、非、拉美国家,把它们纳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体系中。这时候的世界经济,是农业国围绕着工业国特别是英国这个“世界工厂”在运转。

(2)交通运输、通讯事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马克思曾经指出:“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增加了商品转运的种类和数量,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加速了货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扩大市场规模,使各国内部的地区市场连成全国市场,使一国市场发展为国际市场。两次工业革命同时促进了通讯事业大发展,方便了市场信息更加迅捷而准确的传播。

(3)列强加紧侵略扩张,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世界市场。

(4)资本输出加速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重工业的发展,要求大规模资本的形成。伴随着市场竞争导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形成了垄断,资本集中与垄断的结果是资本输出,经济先进的国家的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瓜分市场,建立自己的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世界所有国家都被纳入先进国家的生产方式中,成为世界市场经济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总之,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奠定了经济基础,也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在全球的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工业革命,成为“变革世界的引擎”。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创造条件的过程,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各国封建制度的崩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2)对亚非拉美地区的双重影响

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影响①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遭受掠夺压迫,成为经济附庸;②传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客观上促使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3)客观上促进人类进步

促进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加强了世界地区的相互联系,客观上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4.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真正让全球化一词变得家喻户晓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莱维特。1985年,他在一篇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世贸组织1995年度报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互相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多造成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的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可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依存、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具有内在的联系。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运行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重要条件。

5.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的过程。

(2)近代的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为人类的全球联系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①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反思,世界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两次爆发世界大战?一旦战争结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避免产生新的世界冲突?

——史燕平《国际金融市场》

这次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随着经济危机波及面的不断扩大,各国的经济利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这就使在“二战”爆发前形成的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瓦解。……各国纷纷管制外汇,缔结双边支付协定,各种贸易壁垒林立,致使国际贸易一落千丈,成为“二战”爆发的经济诱因之一。

——(岳麓版必修Ⅱ教参)

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共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应该加强各国政府的国际间合作,重新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高国际间协调对抗与冲击的能力。可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重要背景。

②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促进汇率的稳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努力维持成员国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协助各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当其发生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时,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援助,帮助成员国度过暂时性的困难时期……

——王德迅《列国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成员国建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所以贷款集中在动力、交通运输、供水与排水等基础设施行业,其他还用于城市发展、教育、旅游以及人口、营养等项目。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下,逐渐增加了农业贷款。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据材料归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稳定货币秩序,而世界银行为各成员国恢复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③战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两者在形成途径、包含地区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二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包容性更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使世界经济更快地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4)20世纪后期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①动因

②进程

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至60年代。许多国家汲取战前贸易壁垒导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教训,纷纷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如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第二次高潮:20世纪70至80年代初期。两次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关税总协定维系的多边贸易体制失灵,世界各国把自由贸易的希望再度寄托在区域性经济集团身上。

第三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面对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出现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经济在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等方面的合作,又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力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地区层次的表现和发展。

——林甦罗天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高潮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迎来发展的高潮,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全面到来。

6.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根本推动力

近现代科技革命史充分证明科技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推动力。

(2)新交通和通讯方式—基本技术手段

交通运输能力作为一个因素决定着国际贸易的规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向全球范围和规模发展。

(3)两极格局的结束—消除了障碍

两极格局瓦解,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

(4)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巨大推动力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上经过摸索,纷纷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东欧剧变后,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妨碍全球经济合作的政治障碍和体制障碍已经大大削弱,全球经济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

——林甦罗天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材料体现,尽管各国市场经济形成和发育的阶段不同,但通过市场力量对资源进行配置和运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世界市场更加完善和成熟,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5)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主导力量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直接配置,组织跨国经营,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它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增进了国际范围内的分工和协作,促进了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张彤玉邱海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进程起到了主导作用。

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发展到新阶段。

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

(2)世界贸易迅猛发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

世贸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以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

(3)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

全球每天跨国界货币流通量约1.5万亿到2万亿美元。

(4)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国际金融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监督各成员国货币金融政策、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协调金融矛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时,全球的跨国公司有6.3万家,在全球各地所设的分公司多达70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活力的因素。

(6)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加强。

各国经济联系越密切,彼此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机会就越多。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发展到激烈对抗的地步,避免由于一国经济危机或政策失误对别国造成不利影响,就产生了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共同要求。

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厉以宁在谈到中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时指出:“一是石油价格,国际油价上涨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我国是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第二个因素是气候变化,国际、国内自然灾害对农业产量影响不受控制。”

经济全球化实际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其发展自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从而不可避免存在两面性,即利益与风险并存,机会与挑战同在。因为各国的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同,即使竞争规则平等,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也不可能是均等的。

(1)发达国家

主导地位、最先进生产力、最大量的资本、高新科学技术——最大受益者。

(2)发展中国家——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挑战,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发展中国家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既对外开放又独立自主,扬长避短;适时调整战略,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走联合自强之路。

【教学困惑与对策】

1.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新航路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在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为学习全课打下基础。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探究的兴趣,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对开辟原因的分析缺乏深度。针对学生的特点,北京十八中屈为老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屈老师以哥伦布的生平故事为切入点,巧妙地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故事中进行寻找。这样设计,在增强生动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本课为必修Ⅱ第二单元的第9课,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后下的作用。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求知欲强,对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电灯等发明有一定学习兴趣。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对于西欧国家工业革命前的情况有了一定知识储备,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工业革命的背景、重要发明及其简单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辨析思维能力仍处于形成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不足,对历史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基于以上分析,首医附中朱致英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尝试。

(1)重新整合教材。把课堂设计成三部分: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处理既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创设情境。通过师生一起游世博会的方式,以大量的世博会历史图片引出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引发学生兴趣,营造历史学习氛围。

(3)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本课在学案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获取信息,主动建构知识。

(4)用图示方式帮助学生思维。图示展示两次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把握两次工业革命对殖民扩张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本课为必修Ⅱ第五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它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道路的基石,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模块Ⅰ的学习,对中外政治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政治发展背后的原因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本课涉及经济学概念较多,内容抽象,较为枯燥。教学设计时力求采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对策1:通过回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阅读分析补充材料,思考体系形成的背景。

回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通过分析几组材料,指出:在对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反思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为避免灾难重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应该加强各国政府的国际间合作,重新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高国际间协调对抗与冲击的能力。设计意图:补充历史背景,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通过提供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必然性,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对策2:教学中力图通过解释含义、比较分析、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内涵。

本课涉及概念较多,既是重点内容,又是学生感到较为生疏、深奥难懂的知识。对三大国际经济机构的学习,通过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分别了解各经济组织的宗旨、特点,进而进行比较,加深理解。设计意图: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纠正理解误区,形成对历史概念完整清晰准确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对策3:在新课学习后,设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家谈”的环节,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师生互动探究,促进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升华,帮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总体把握和深入分析。

【学习目标检测】

1.学习达标的检测内容

命题内容: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影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及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命题的角度:一是着眼于对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的分析。二是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着重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

2.典型试题列举

[2010广东文综第3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二: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试题解析:

本题跨度较大,涉及工业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等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说明事物等能力。

设问(1)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字材料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设问(2)主要考查学生读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学生要关注数字变化的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设问(3)第1小问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第2小问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迁移和比较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

(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3)①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②本小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满分4分。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对人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动力是() A.资金的积累 B.市场的需求 C.劳动力过剩 D.政治的保障 2 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变革,与其相关的是() ①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基础 ②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③第一国际产生

④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3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正确的描述是() ①使工厂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人才和交通成为布局的决定因素 ④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④ 凡是大工业代替手工工场的地方,产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自己的财富和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进程的地方,资产阶级便夺取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君主专制。据此回答4-5题。 4 这段材料的本意在于说明()

A.资产阶级比封建地主阶级进步 B.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了封建君主专制 D.资产阶级代替封建地主阶级是历史的必然 5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产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B.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也在发展生产力 C.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巩固阶级统治 D.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工业革命的重要后果之一是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成熟和发展。据此回答6-8题。 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试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申大田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的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2.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建立在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今天东西方的差距有其历史根源。 3.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设备 幻灯片、挂图、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课件等。 教学要点(板书)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英国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1)前提条件 (2)概况 (3)阻碍发展的因素 2.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2)成果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4.俄、日等国的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3.城市的兴起和近代意识的形成 4.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第二章第一节我们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重要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一个开端,它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完全确立和稳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具备,则是由工业革命来完成的。(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什么是工业革命?所谓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呢? 1.前提17世纪所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何自力 内容提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这就是全球经济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 相互依存。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实质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边界的扩大,就其本质而言,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学 一、资本主义的演进和发展阶段 按照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可以将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 来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 一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到 19 世纪末,一直以自由竞争为基本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有以 下特点: 1.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分布着规模小而分散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剧 烈的无序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足以构成对行业产量乃至价格的控制。 2.按照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原则开展竞争的企业由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家既是企业 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以私人家族企业为主,即使实行股份公司制度,家族也 依然是实际的和真正的控制者。 3.市场价格自发形成,完全受供求规律的左右,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都没有能 力和足够的经济实力把自己制定的价格强加于市场。 4.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无阻碍地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生产要素的流动 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生产价格规律自发调节资本自由转投,整个资本家阶级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参与市场竞争并瓜分剩余价值。 5.企业的目标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 6.由于市场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而市场对外部性问题、公共品供给、自然垄断、 长期性问题缺乏有效的调节,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运行失衡,效率与公平错位,经济危 机频频发生。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迅速进行,大型企业开始出现,它显示出了资本主义深刻的结构变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形成。该模式的特点如下: 1.伴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一批大企业得以产生,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 据统治地位。 2.此时经济的中心人物是经营者,该经营者从属于资本家阶级 3.价格不再由市场自发确定,而是由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制定,自发波动的价格变 收稿日期: 2006- 4- 1 作者简介:何自力( 195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制度分 析、产业组织、现代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行情练习题一

20XX年6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世界市场行情试题练习题一 课程代码:00102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情研究按照其性质来说,可分为资本主义经济行情和( C ) A.消费市场行情 B.流通市场行情 C.商品市场行情 D.社会行情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以( B )为中心。 A.劳动二重性 B.经济危机 C.剩余价值理论 D.经济全球化 3.在美国经济中,奥肯定律可用如下公式表示:(Y-Y*)/Y*=-3(u-u*)。该公式 表明,失业率每高出自然失业率1%,国民生产总值就比它应达到的水平 ( C ) A.低33.3% B.高33.3% C.低3% D.高3% 4.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是( A ) A.消费者价格指数 B.批发价格指数 C.零售价格指数 D.世界商品价格指数 5.经济中时间长度约10年左右的周期被称为( C ) A.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B.库兹涅茨周期 C.固定资本投资周期 D.库存周期 6.古典商业循环理论解释商业循环波动的视角是( B )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经济危机理论 D.创新理论 7. 认为信息不充分,尤其是政府政策信息不充分导致预期失误,是造成经济波 动最根本原因。这一学派被称为( C )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学派 C.合理预期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8.世界经济增长率属于( C ) A.价格指标 B.生产指标 C.经济指标 D.贸易指标 9. 国内生产总值用来分析一国的部门结构时,采用的编制方法是( B ) A.成本法 B.生产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中最重要的是(C ) A.国家宏观经济协调机制 B.预算收支政策 C.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D.危机长度 11.库存降低至最低水平,标志着(B ) A.危机发展 B.危机过渡到萧条 C.经济复苏 D.复苏过渡到高涨 12.凯恩斯认为造成商业循环的最主要心理因素是(D ) A.投资倾向 B.消费倾向 C.灵活偏好 D.资本边际效率 13.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寻找工作,在未就业之前处于失业状况,这种失业属(B ) A.自然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集团性失业 D.部门性失业 14.与生活必需品相比,奢侈品需求( A ) A.富有弹性 B.完全没弹性 C.缺乏弹性 D.很难比较 15.股票价格与股息、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分别是( A ) A.正比,反比 B.反比,反比 C.正比,正比 D.反比,正比 16.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统计中,工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采矿业、( B )和公用事业。 A.建筑业 B.制造业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

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试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申大田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的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阻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进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进展,科技要先行。 2.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建立在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今天东西方的差距有其历史根源。

3.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阻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阻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阻碍。 二、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设备 幻灯片、挂图、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课件等。 教学要点(板书)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一、英国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1)前提条件 (2)概况 (3)阻碍进展的因素 2.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2)成果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4.俄、日等国的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阻碍 1.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3.都市的兴起和近代意识的形成 4.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第二章第一节我们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重要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一个开端,它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完全确立和稳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进展,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 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一、选择题 1.[单选题]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ABD三项,都属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表现;C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只能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单选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A.根本利益一致,多方联合 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 C.在经济利益上一致,政治利益上有矛盾 D.在政治利益上一致,经济利益上有矛盾

【答案】B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既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矛盾的一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呈现出复杂性。 3.[单选题]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产业资本国际化 C.借贷资本国际化 D.货币资本国际化 【答案】B 【解析】资本国际化的三种表现形态包括: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 4.[单选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思修-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认识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自信心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积极、勇敢的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才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安全,这些都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作为一个国民,需要有全球战略的眼光,用理性而积极的心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在竞争中,力争互利双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不断开放市场,发达国家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他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政治观、文化观以及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更应该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促进祖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像过去一样,再次创造辉煌。我们要放眼世界,心系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高于一切,只有祖国繁荣,我们才能自豪;只有祖国昌盛,我们才能幸福。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永远联结在一起。 2.正确处理好民族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现阶段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关心一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与威胁:如生态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粮食耕地问题,水资源供应问题,反恐、贩毒、卫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一方面,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也应该放眼世界致力于解决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为国际尽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力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处理好爱国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和觉悟,更是一种行动。爱国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建设初期,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爱国科学家,他们放弃海外优厚的物质条件,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历尽艰辛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当代公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

【精编_推荐】世界体系分析与全球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 --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 阿里夫·德里克 1989年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使得一部分社会科学家断定,“现代化”理论战胜了用来替代它的其他变革理论,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变革理论。在以下的讨论中,我将提出相反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比以前更加切合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科学文献中这种当代资本主义日益被描述为“全球资本主义”(GlobalCapitalism)。在这里我特别地感兴趣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一个流派的“世界体系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的剖析。世界体系分析及其对全球资本主义的看法,对于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现状和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一、世界体系分析:思想来源 “世界体系”这个术语在7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它最初与美国的一位名叫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uelWallerstein)的社会学家的著作有直接关系。沃勒斯坦在1974年发表了一部著作,名为《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兴起》。该书不仅引入了“世界体系”这一概念,而且在发展研究和社会科学界直接引起了震动。在随后对欧洲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沃勒斯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论题。 虽然沃勒斯坦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对在学术界普及世界体系分析上起了重要作用,但为了评估其实际影响,我们仍必须把他本人的著作置于70年代的整个背景之中。世界体系分析之所以被热烈地接受,首先是因为它对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理论一直在欧美社会科学中占据

支配性的地位。因此毫不奇怪,世界体系分析会得到年轻的激进学者的极大支持,这些年轻的激进学者在60年代走进学术界,他们大多数是第三世界的研究者。此外,沃勒斯坦的著作在当时也不是对现代化理论提出挑战的唯一著作。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SamirAmin)和拉丁美洲的“依附”理论家也具有同样的影响(若不是在制度上便是在思想上),他们也提出了替代现代化理论的其他理论,这些理论与沃勒斯坦的著作在理论前提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说,这些著作标志着第三世界社会科学家的时代的到来,他们力图对体现在现代化理论中的霸权主义的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些研究发展的新方法都受到了全球性的激进运动的鼓励,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在过去20年中,世界体系分析在解释发达与不发达问题上提供了取代现代化理论的最佳选择。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二战以后的年代,在解释发展问题上它基本上是“文化主义的”。明显的证据是,它最初用“现代性”和“传统”这些术语来提出发展问题。现代社会是这样一些社会(在欧洲和北美),它们设法从旧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创立了理性的思想模式和制度模式;传统社会则是这样一些社会,它们在文化上和制度上仍与过去相联,从而无法进入现代世界。根据这种区分,落后与传统几乎是同义语,而发达则与朝着欧美范式方向的进步密切相关。在80年代以前,现代化理论家极少用“现代性”来指资本主义,而是把欧美的现代性当作进步的范式。所有社会若要摆脱其落后状态都必须遵循这些范式。进而言之,现代化理论显然受到了韦伯理论的影响,它强调与欧美的现代化相联系的那些价值的规范性力量。然而,它所缺少的却是韦伯对“理性化”的批判。现代化理论把现代性的规范当作是保证人类不断进步的积极价值。最后,我们应当注意,现代化理论由于强调文化的价值,而把整个现代化问题看作是社会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教学目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 ;“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

第11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经济关系 (单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多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包括美国、西欧诸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 (单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运动是经济全球化。 (多选)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多选)发达国家采用各种争夺世界市场的方式包括提高关税税率、采用出口信贷、出口补贴、货币强制贬值、对外国商品配额限制、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简答)为什么说货币关系国际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联系和依赖的重要方式? (1)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闲家之间生产、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必然会发生债权与债务关系,从而引发它们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价、货币储备等问题,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金融联系.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被开发和使用,以及通信技术的革命,使世界金融体系的一体化、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髙,也要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金融领域的联系。 (多选)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订“广场协议”的国家为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

(多选)经济实力衰落或落后的国家一般倾向于保护贸易,以弥补产品竞争力的不足。 (单选)“广场协议”表面上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实际上严重打击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简答)欧元的崛起对美元形成了哪些挑战? 欧元的崛起对美元形成了挑战,一方面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另一方面也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为了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多年来和欧洲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单选)主要是对国际贸易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调节的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单选)发达国家之间最重要的政府首脑会晤协调机制是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多选)发达资本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运用解决方式是妥协、协调。 (多选)区域经济联盟的形式主要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 (论述)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协调的形式。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1)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目前在世界上管理和协调 全球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吗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吗? 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日益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跨国组织很多,许多原来被视作为国家界限的东西也被打破了。于是有些学者认为,在今天还要大讲爱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不是与时代不大合拍?一个国家的人也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去工作和寻求发展,这是很正当的。我们很多同学也在考托福,准备出国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应该做一个爱国者,还是做一个“世界公民”。 历史表明,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包括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深刻矛盾。如何使这两者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张力,始终是各民族和国家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仍然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必须把它放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中去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弘扬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说,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都离不开本土资源和内在动力,那么就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各个民族或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本土资源和最核心的内在动力,它是实现现代化和传统、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辩证统一的思想基础。之所以这样讲,是由爱国主义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在实质上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一定民族在对待个人利益同国家或民族整体利益之间关系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它才获得了全新的性质,成为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处理个人同国家或民族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所提出的价值导向是确定的,这就是把国家或民族利益摆在首要地位,并认定个人的价值只能在为国家或民族利益而奋斗奉献的过程之中实现,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关于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品格、个人发展完善标准等诸多涉及人的内在需求问题的合理解答和实现途径,而这一过程,也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得以形成和涵育护持的历史过程。 民族精神,一般地说,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良传统所蕴涵的、通过其民族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而显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或精神状态。具体而言,通常指的是

2020年10月全国世界市场行情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9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世界市场行情试题 课程代码: 001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正确的行情分析在正确的行情预测中是一种什么地位?() A. 必要前提 B.主要任务 C.必然结果 D.核心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什么为中心的?() A. 经济周期 B.经济危机 C.经济周期阶段 D.经济危机阶段 3.经济结构的变化属于影响行情变化的什么因素?() A. 周期性因素 B.长期因素 C.季节性因素 D.偶然因素 4.战前,典型的经济周期形态呈现出以下哪一种字形?() A.U B.V C.W D.M 5.以下哪一名词指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总体经济活动朝着某一个方向呈现出有规律 的变动趋势?() A. 长期趋势 B.商业循环 C.季节波动 D.偶然波动 6.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市场机制 B.预期到的政府政策的变动 C.产品过剩 D.由于缺少信息导致对政府政策预期的失误 7.下列哪一指标的变化一般先于总体经济情况的变化,对经济发展趋势有预兆作用? () A. 领先指标 B.同步指标 C.落后指标 D.重合指标 8.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A. 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包括 9.保证交货期限如何改变,说明未交货定单在减少,因而表示经济情况在恶化?() A. 缩短 B.变长 C.不变 D.基本不变 1

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 ——谈中欧关系问题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古往今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人们所提倡的优良品质,它支撑中华民族走过风风雨雨数千载屹立不倒,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停的变化。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潮流覆盖全世界的时代里,爱国主义就理所当然的和经济全球化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今天我想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来浅谈中欧关系及国民爱国方式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经济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国的政治、文化和国民生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在这样一个潮流里,自然需要和很多国家打交道,而和世界上和最大的经济政治集团欧盟打交道就显得必不可少且举足轻重了。 中国与欧盟在多方面上有着密切的合作,中国需要向欧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系,而欧盟则需要中国来拉动经济发展。在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阴霾下,中欧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显得重要和突出。 在合作的同时,当然也会产生摩擦,比如法国接见达赖、欧盟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等。这些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欧友谊,也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国人民有点抵触欧盟。 虽然有摩擦,但中欧关系还是以合作为主题的,双方密不可分,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实现了双赢的局面。而且中欧关系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唯有中欧关系良好稳步发展,才能使世界经济复苏,步入正轨。 所以中国人民应该重新评价爱国主义的含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应该过于激进,意气用事,比如对法、对日的打砸事件,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国家间的关系,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而且会影响地方经济,影响人民生活,甚至使国家关系恶化。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我们应该服从国家的安排,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国家的要求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永远辉煌。 2013年11月28日 物理学院一班 薛焓

00102世界市场行情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世界市场行情试卷 (课程代码00102)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更真题资料请咨询Q或微信28225803。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资本主义世界、地区和国家的总体宏观层面的行情是 A.生产行情 B.经济行情 C.商品市场行情 D.产品市场行情 2.恩格斯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的结果概括为 A.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B,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3.经济动荡与调整阶段,各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 A.增加就业 B.刺激经济增长 C.抑制通货膨胀 D.发展国际贸易 4.伯恩斯和米契尔对商业循环所下的定义中最大的缺陷是 A.缺少确切地判断衰退的标准 B.忽视了商业循环的原因 C.主要以统计经验作为基础 D.没有关于危机的表述 5. 以下所列指标中属于同步指标的是 A.综合股票价格指数 B.新收订单 C.未清偿债务 D.国民收入 6.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 A.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B.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C.固定国内生产总值 D. 国民生产总值 7.美国统计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 A.抽样调查方式 B.全面调查方式 C.典型调查方式 D.重点调查方式 8.商品需求的变动首先取决于 A. 初级产品需求 B.中间产品需求 C.最终产品需求 D.季节性因素 9. 一般来说,在国际市场上,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往往价格波动幅度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二)

一、选择题 1.(2014年四川文综,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解析:C 从图中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地的城市化发展略快于甲地。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C项正确。1700年北京是清朝的都城,人口远超上海,A项错误;B、D 两项中的城市不会在1800~1850年实现人口猛增,因为日本和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 2.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窑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 A.光荣革命之前 B.工业革命时期 C.电气时代到来 D.经济“大恐慌” 解析:B 材料关键信息是“煤”,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因而选B项。工业革命发生于“光荣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是石油,因而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比较好的时期,因而D项错误。 3.(2014湖北联考)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

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 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天主教会 解析:A 根据题干时间“1890年”可知德国当时的法律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帝国皇帝。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解析:D 在德意志帝国,容克地主占主导,而宪法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的国情,故D项正确。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是相对立的,A项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的根本要求是民主,不是专制,B项不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 5.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解析:C 材料表明这种“力量”是指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被称为万能原动机,其发明带来的直接作用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直接作用,排除。 6.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古典主义盛行于17世纪,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马原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一、全球化研究的三个层面 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的世界范围的全球化研究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也可以说,这个世界范围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层面,也就是第一个发展阶段,说的是经济全球化。这是人们最初谈论的范围。70 年代中期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前提条件,而80 年代初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推广,为全球化进一步提供了政策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开始奉行开放政策,特别是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以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开始全速进行,用加拿大左派埃伦·米克辛斯·伍德教授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第一次接近成为一种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已成为真正的全球现象”。①这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1)生产全球化,也就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西方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转移到距离原料和市场最近、劳动力最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东方廉价劳动力成本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 2)贸易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商品贸易数量急剧增长,从1965 年到1999 年,全球贸易总量以美元计算增长了30倍; 其次是世界贸易市场的结构转换,不仅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生变化,而且世界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相应变化。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个三角地区的贸易市场不断整合的同时,世界贸易的中心逐步从西方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转移。 (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不仅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等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也逐渐打破壁垒,相互融合,形成24 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一元化金融市场。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活动主体是跨国公司,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主要获利者。今天在世界范围内,200 家最大型的公司———其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壳牌公司、索尼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埃克森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和微软公司等巨人公司———事实上统治了整个世界经济。它们的利润在1983 年至1997 年间增长了224%,大大超过了同期世界经济增长144%的比例。它们的营业额超过了世界190 个国家中180 个国家全部国民生产产值的总和。这200 家巨型公司的销售额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产值总和的25%。② 全球化研究的第二个层面,就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把全球化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使全球化研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新左派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资本主义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世界体系,由中心区、半中心区、边缘区组成的世界体系。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向边缘区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体系中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 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的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③这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动力就是资本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无限扩张的欲望。这样一来,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就被提前到16 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和现在的沃勒斯坦都承认,资本主义是从16 世纪开始的。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以后人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它是曲折迂回的,在历史上多次被打断,又多次从头开始。至少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全球化,后来,它被两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所打断。目前进行的全球化不过是历史上那个被打断的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开始,它在未来肯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