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课课练习题

2020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课课练习题

2020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课课练习题
2020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课课练习题

2020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课课练习题

1.给动物分类课时作业练习题

一、知识广场

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2.蜗牛属于___________(选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3.我国___________多样,动物资源___________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

多的国家之一。

二、判断大厅

1.想在动物园中看到长颈鹿,我们可以去海洋动物区。( )

2.想在动物园中看到老虎,我们可以去食肉动物区。( )

3.人是没有脊椎的。( )

4.鱼属于脊椎动物。( )

5.扬子鳄和麻雀都不属于珍稀动物。( )

6.所有的昆虫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

7.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的运动能力更强。( )

8.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多。( )

9.拥有脊椎不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

10.有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

三、选择乐园

1.'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蜗牛

B.蜻蜓

C.鸽子

2.下列不属于珍稀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鲤鱼

C.金丝猴

3.做脊椎模型不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

A.胶带

B.圆纸片

C.石块

4.下列不是脊椎动物的是( )。

A.鲤鱼

B.蜘蛛

C.牛

5.如果有人把蝗虫、蚯蚓分为一类,把袋鼠、啄木鸟分为一类,你认为他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有脊椎和无脊椎

B.有腿和无腿

C.会飞和不会飞

6.下列动物中,全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鸽子、牛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反思

六年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反思 一、充分放手倡导自主 本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拐杖的作用,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 尤其是在学生了解8大行星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二、运用多媒体化繁为简 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能使教学难点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粗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如:“四季的成因”的知识,枯燥、没什么吸引力,但学生在老师课件的演示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情况,还 能用语言自己归纳出四季的成因,成为课堂的亮点。 三、课外延伸建立资料库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课堂上了解的知识是有限的,40分钟之内,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课前我充分布置预习,课尾声我又帮助学生寻找解惑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建立“资料库”,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搭建平台,使学生对科学课始终保持探索的积极性,在小课堂中孕育大智慧! 四、人文评价突显个性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自信,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力求结合所教内容,运用突显个性的人文评价。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详细

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的温度差异的实验。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地运动 1、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你知道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吗? 3、提问:怎样记住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 4、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出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二)认识四季的成因 1、提问:(1)每年都有几个季节?冬天过过去春天一定会来吗?(2)不同的季节,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样的吗?(3)不同的季节白天的时间一样长吗?你知道什么季节的白天长?什么季节的白天短?(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温一样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谈话: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是循环出现的,在不同的季节,太阳的高度、白天的时间、气温都有差别,这些差别与什么有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点内容。 3、实验: (1)观察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温度计正对着太阳,即受太阳直射、温度上升快,温度计上的读数高;温度计斜着接受太阳光,即获得的热量少,温度计上的读数低。 (2)演示地球仪,让地轴对着北极星绕电灯或蜡烛火转一圈,讲述:当地球绕太阳转到3月时,太阳直射赤道,被半球、南北球均受太阳光斜射,此刻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则为秋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6月时,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则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洋刮宫内更斜,则为冬季;当地球绕太阳转道12月时,北半球阳光斜射的角度最小,气温低则为冬季,而南半球得到阳光直射是夏季。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始终斜射着身体对着北极星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学生回答。 3、谈话:看来大家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的成员以及它们的运行特点,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太阳系星体的运行情况吧,(播放太阳系星体运行的录象) 4、学生观看录象后,提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部分小老师回答这些同学的提问。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 (1)你能按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说一说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吗?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天空星体”的内容标准来构建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涌动变化,探究他们的运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的恒星,地球也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了解太阳系,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本课正是从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出发,由认识地球公转引向认识、了解太阳系和太阳这可恒星,并指导学生探究太阳系的一些现象,这一课在本单元中占有举足轻中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太阳系大家族》一课,虽然学生们可能听说过太阳系中一些其他行星的名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直接观察到,因此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太阳系不是有效的途径。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我找寻大量的资料将太阳系的概况、九大行星表面情况等知识制成一个内容较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们认识太阳系,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学生们收集到有关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资料会有许多,教师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们的资料共享。在讨论会上充分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民主和谐、自主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对太阳系浅显而生动有趣的认识过程。建立模型的活动,可以先在教室里进行,再到操场上进行,来体验太阳系的浩大以及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进行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处理,让学生们经历一次有趣而有价值的建模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九大行星的概况,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是渺小的。。 2、通过网上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紧迫感;同时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 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 析 一、激趣 导入 00’00” - 1’17” 激发学生 探究太阳 系大家族 的兴趣 1.课前老师请 同学们自学了 网络资源库《太 阳系大家族》的 相关资料,太阳 系大家族中的 老大是谁呢? 2.谁愿意把太 阳公公和它的 豪宅请到我们 的课堂上? 请一位同学 将太阳系的 轨道图拖拽 到白板活动 挂图中,并锁 定成背景图。 利用交互式白 板的拖拽和锁 定功能,学生自 行在白板上完 成供本课使用 的太阳系背景 图,既可以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 趣,还可以为后 续的活动做好 铺垫。 二、研究 太阳系和 八大行星 00’00” -02’45” 进一步了 解太阳系 中八大行 星所对应 的轨道。 活动一: 谁愿意帮助太 阳公公把八大 行星的门牌贴 好。 请一位同学 把八大行星 的名字从资 源库中移动 到相应的轨 道 学生通过交互 式白板拖拽功 能,将八大行星 的文字图片放 到相对应的太 阳系轨道。在学 生们的交流修 改中,进一步了 解到八大行星 与太阳距离的

远近顺序。 02’46”- 04’30”通过本活 动让学生 进一步强 化记忆行 星与太阳 距离位置 的远近, 并能按一 定的分类 标准进行 描述。 活动二: 八大行星中谁 离太阳最近? 谁离最远呢? 我们再来记住 他们各自的位 置吧! 学生按照一 定的顺序说。 学生借助自己 现场操作补充 完成的太阳系 图片,来进行下 一步的学习,会 更有成就感。 04’31” - 09’20” 通过本活 动让学生 对八大行 星的外形特点及体积的大小有进一步的了解。活动三: 谁愿意把八大 行星送入它们 各自的房间? 请一位同学 把八大行星 移动到相应 的轨道 学生通过交互 式白板拖拽、放 大和缩小的功 能,将八大行星 放到其名称所 对应的轨道上。 在拖拽的过程 中,需要学生现 场来调整各星 球体积的大小。 学生亲历了调 整过程,会更加 深他们对八大 行星外形特点 和体积大小的 认识。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大家族 教材分析:太阳系是个大家族,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太阳系中的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如果用直接对太阳系进行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是有效地途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太阳系天体的资料和图片,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太阳系资料,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和图片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相关资料的搜集、主动地在一起交流对太阳系的看法和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其中的一些天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太阳系的空间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1、认识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情况。2、整理太阳系行星数据资料。3、了解太阳系小天体和矮行星的相关信息。 教学目标: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 2、会搜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颗行星的数据表。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太阳系相关资料,认识组成太阳系的星体及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太阳系组成中,培养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情况。 1、问: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

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这些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板书课题) 太阳系是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成员众多,其中,行星是这个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行星成员的特点,请阅读有关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数据资料。 3、出示八大行星数据表: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二、整理太阳系行星数据资料。 1、师:结合数据资料,讨论下面问题,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提问:八颗行星离太阳的远近顺序是怎样的?以水星为标准,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 (1)学生整理、计算数据资料。(将结果填写在练习册表格里) ( 2)交流整理数据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 ①你能按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说一说围绕太阳转动的八颗行星的名称吗? ②请你把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将他们记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行星的知识? 3、提问: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哪一颗,体积最小的是哪一颗?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序。 (1)学生阅读、整理数据资料, 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序。(并把这个顺序记录在教材41页表格中) (2)交流:八大行星按体积大到小排序结果。 4、关于八大行星,你还有那些问题? 三、了解太阳系小天体和矮行星的相关信息。 1、谈话:在太阳的周围,除了行星以外,你还知道太阳系哪些其他天体的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简要板书并进行梳理。 (1)卫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 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组成太阳系的有哪些主要天体。 三、教学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小太阳,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20厘米长的橡皮筋、皮球每组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幻灯片一:出示宇宙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么? 2、谈话:看着浩瀚的宇宙世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遨游太空?想不想去宇宙一探究竟?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我们乘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飞船就要起

飞了,同学们请坐好,系上安全带我们来一起倒数十个数:10、9、8.。。。 播放宇宙视频,配音:现在你们来到了美丽的外太空,这里有流星的出没,彗星的来临和一望无际的尽头,宇宙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但在它那神秘的面纱下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 3、幻灯片二:猜一猜:谁知道我们现在到哪一站了? 4、引入课题:对了,太阳系是个特殊的大家族,这个家族有八个孩子,外形性格各不相同,它们围饶太阳这位母亲不停旋转,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会分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这个大家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孩子,今天呢,我们就来拜访一下这个神秘的大家族。 幻灯片三:太阳系大家族。 二、四季的形成 1、提问: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呢? 请两个同学来模拟 幻灯片五:播放动画 2、讲解:地球在自西向东的逆时针自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在自西向东的公转,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我们称为恒星,围绕恒星旋转的星体我们称为行星,比如地球,围绕行星旋转的称为卫星,比如月球。 3、谈话:之前我们学习过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日夜交替,那么地球的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4、提问:地球的公转是怎样产生四季交替的呢? 5、演示实验:(两个温度计,一个斜放,一个平放,用小太阳取暖器代替阳光,几分钟后观察温度变化)等待中。。。 (1)提问:两个温度计为什么要这样放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基本信息: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探索宇宙单元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实验室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探索宇宙单元中介绍太阳系大家族一课,原来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四季的成因及太阳系的组成,并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探讨行星公转周期与太阳距离的关系,并且这些内容需要一课时完成。 这课的教学,我做了很大的改动,开始是把行星公转周期的实验改成建立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让学生建立八大行星大小差别的概念,把四季成因和行星特点建立模型放在一课时里:发现四季和八大行星两部分的难点都不能彻底突破,所以就把这一课改为两课时。 整个太阳系分为两大部分进行深入探究,第一部分是八大行星的特点,学生通过多种获取资料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建立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让比较庞大的,无法想象的太阳系天体通过模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是巨大,但对于宇宙来说太阳系和地球是又是渺小的,让学生有一个大的,宏观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宇宙。

学情分析:对于神秘的宇宙有些同学课前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有一些初步的认识。通过前一课登月之旅的学习,学生对宇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产生了兴趣。但说起太阳系,很多同学就会想起太阳、地球、月亮,缺乏对太阳系细致的了解。学生利用已有的前概念和课堂上收集的资料,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学习,相互的补充交流,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了解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3、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八大行星的模型。 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本课重难点。 重点: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了解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八大行星的模型。 教学准备::橡皮泥(3盒)、篮球6、排球6、托盘(48个)、尺子4、八大行星黑板磁力贴、A4纸、文字资料(八大行星)课件、视频、网兜4个、真空贴4个 教学理念或思路: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重点让学生知道八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和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的顺序,难点是在通过准确的实验能够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感受到八大行星的庞大,从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反思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尤其是在学生了解8大行星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粗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看星座》教学反思 1、“放”要找对时机 刚接触新基础不久,平时说得最多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属“放”与“收”了。在之前的一节画宇宙飞船的课中,我认识到要学生发挥想象力画的课型,一开始老师不用讲太多,可以直接“放”下去先让学生画,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然后根据学生画的画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归纳总结画画的方法,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到课堂生成资源,并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于是我第一次试上《星座的联想》这课时也用了这种策略,可是学生画的画已经不能用糟透了来形容了,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画,画不出来,所以更不用讲拿他们的画来进行评讲了。我也知道要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学生犯的错误就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生成资源,可是那种错误也要犯得有价值,能起到一种教育作用啊!每节课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课的不同类型,不同难度,还有学生的已有水平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条道儿走到黑。这课和上次画宇宙飞船虽然课型相同,但难易程度明显不同,星座离我们太遥远了,大人都不太了解,更何况小学生呢,像“双子”,“摩羯”他们根本就不知其为何物。于是在第二次上的时候,我选了几张星座图让学生欣赏,并从这些图里面总结归纳出联想的方法,当他们了解了这些方法再画的时候,已经看不到第一次上时学生那种满脸迷茫的神情了,取而代之的是急切想尝试的那股劲,当然学生的作业也是出乎我意料的好。 所以学生不知道的该告诉就要直接告诉他,不会的就要去引导他,并不是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发展,一味的“放”就是新基础。像我试上时那样的“放”就是放得太没价值,还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少走不必要的弯路,知道了学习方法后再让学生画,那也是一种“放”啊!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时机再“放”!2、“放”有多种含义 现在上美术课老师尽量少讲,直接先让学生自己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基础中的“放”字。但是“放”的含义仅仅就是这样吗?其实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根据需要来“放”,比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欣赏图片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联想方法;还有让学生先构思,然后再说说准备怎样来设计星座图,这些都属于“放”,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放”的方法。 我在欣赏图片这一环节中,还过于保守,没有真正放开来,我的本意是要让学生自己来归纳联想方法,但学生不会讲自然而然就变成我讲了,经过点播后明白原来是我引导的方法不对,同时呈现所有的图片要比单独呈现图片要好,前者,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图片进行比较来找出不同的联想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2. 太阳系大家族》课后习题随堂练习

《2. 太阳系大家族》习题 一、填空 1、以太阳为起点,离它最近的第一个是水星,第四个星球是。 2、地球自转一周为时间,公转一周为时间;月球绕地球转一周为时间。 3、太阳大,地球小,绕着跑;地球大,月亮小,绕着跑。 4、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6、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和撞击形成的。 7、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 8、地球最近的行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9、亮的行星是,最热的行星是。 10、有卫星的行星是。 二、选择 1、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A、6倍 B、1/6 C、1/10B 2、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用无线电才能完成对话,这是因为()。 A、月球上没有水。 B、宇宙中没有空气。 C、月球的引力减小。 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A、一个月 B、27.3天 C、一天 4、太阳是一颗()。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5、对太阳系描述错误的是()。 A、以太阳为中心,外面有8大行星在各自轨道上绕着太阳运行。 B、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因此看起来比其他恒星更大、更亮。 C、太阳系里只有行星、卫星。

D、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E、太阳石一颗充满燃烧气体的大球,表面温度高达55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三、判断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环行。() 2、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不是很大,白天和夜晚相差大约是70℃。() 3、月球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它是月球上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2. 太阳系大家族》习题 一、填空 1、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 2、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 3、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它们是。 4、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事是、、、、、、、。 5、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行星公转周期。 6、在太阳系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最短的是。 7、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稍稍有些所产生的。 8、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倾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季,另外半球就处于季。 9、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 10、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事是、、、、、、、。 11、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行星公转周期。 12、在太阳系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最短的是。 13、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稍稍有些所产生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一课一课时 《太阳系大家族》 学校宁兴学校 姓名陶春荣延艳红 年级六年级 科目科学 编号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则为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网络教学的,尤其是科学学科,有些是属于实验内容,一般不适合网络教学,而涉及到宇宙天体的,一些内容比较适合网络教学。 《太阳系大家族》一课,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我找寻大量的资料将太阳系的概况、九大行星表面情况等知识制成一个内容较为丰富的网站——《太阳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浏览网站来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下就是本人对这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九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紧迫感;同时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按顺序记忆九大行星的名称,通过网上冲浪,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并对各成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从网上提供的大量资料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灵活应用。 三、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四、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宇宙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以及月相的变化、日食月食的成因;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五、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就在2005年的10月,我国发生的一件震惊国内外的事吗?多么让人骄傲、多么让人自豪的一件事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已不再满足在地球上生存,想在宇宙太空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神舟6号”的发射成功,预示着我国在航天技

太阳系参考教案

太阳系参考教案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2册第15课太阳系) 一、课文说明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叫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叫卫星。这是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的总结、提高,也是认识太阳系组成必需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按照分析与综合的思路编写的, 分为五层: 1.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这九颗行星的名称,要求学生能按顺序记住。这九颗行星的概况,教学时可以做概括的介绍。(详见参考资料) 2.告诉学生,在九大行星中,除了水星、金星外都有卫星,卫星数目不一样。 3.讲解彗星的特点。 4.讲解流星体及流星。 5.综合以上内容,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这个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 掌握。 第三部分是本课的选讲内容,启发学生根据九大行星的一些数据,发现一些关于九大 行星以及太阳系的问题。例如: 有的行星距太阳比较近,有的行星(冥王星)距太阳很遥远; 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知道太阳系很大; 大行星公转的周期不同,有的时间比较短,有的时间很长; 行星公转的周期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有关系,距离越远周期越长; 行星的自转周期不同,周期最短的是木星,周期最长的是金星;

由于行星的自转周期不同,各大行星上的昼夜长短也就不同; 由于行星的公转周期不同,各大行星上的年长短也就不同; …… 这部分内容可以锻炼学生根据数据进行推理的能力和想像能力,教学时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分析,大胆想像,可以形成很热烈的教学场面。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 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太阳系的构成;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太阳系的情况。 3.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 有规律的。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太阳系的构成,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的照片,流星, 彗星。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2)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4)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2.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反思

《太阳系大家族》课件(“导入”部分片断) 修改说明及教学反思 修改说明: 最终使用的《太阳系大家族》“导入”部分课件,我做了一处小小的修改:课件上增加了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的图片。原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白天与黑夜形成的原因及其相关的知识,同时又对自然现象进行回顾,便于大家更系统地了解科学教材各方面知识的关联。教学反思: 《太阳系大家族》是小学科学课六上第四单元中一课,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学生对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可是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这节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打开思路,寻找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从课的导入,让学生说一说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促进思考昼夜交替可能是与地球和太阳有关。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多种假说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暂时抛弃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自己当成当年科学家,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当你看到了昼夜交替现象,你有什么想法?”从而猜想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模拟实验,实验的材料、过程和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发现前面的猜想,并不都是象他们自己想的那样是错误的,他们发现还有很多情况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这时我引导学生在去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让他们不断对这些猜想进行修正,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兴趣,去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件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增强了课件的视觉效果。侧重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第大家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既的事实,提出问题: 出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彩虹桥)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呢?白天、黑夜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天与黑夜。(板书:白天与黑夜) 2、我们知道白天称为昼,黑夜称为夜。你知道一昼夜要经历多长时间吗?(24小时) 3、白天、黑夜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生:白天黑夜依次出现、交替出现、更替出现 4、白天黑夜的不断循环变化,我们称为昼夜交替也称为昼夜更替。 5、在同一时刻,美国和中国是不是都是白天或者黑夜? 6、关于昼夜交替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关于白天、黑夜,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研究那些问题? 生: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为什么有时候白天长,晚上短;有时白天短,晚上长。 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你的问题有非常有研究价值) 7、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二、逻辑推理,提出假设 (一)依据事实,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地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为白天,没有照亮的一面是黑夜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我们的模拟器材,太阳小,地球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能让白天和黑夜轮流交替,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怎样才能让白天和黑夜轮流交替,好,你们小组先讨论再用模拟器材做一做,待会来汇报你们的想法。(课件出示: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1)小组讨论 (2)你们的想法是什么?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注意边展示边汇报)猜测: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二)分析猜想,去除臆想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有多种解释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哪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猜想(教师指板书):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课件出示 师:课件出示我们知道太阳运行的速度是每秒250千米,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亿千米。太阳围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约需要43天。太阳绕地球一圈才出现一次昼夜现象,你们认为可能吗?(不可能。) 其实,古人在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曾经也这样认为——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也就是地心说。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地心说” 师: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家对这一说法的解释?课件出示 师: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我们一起看第二个猜想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课件出示 生:地球绕太阳一圈才出现一次昼夜现象,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地球要整整绕太阳转动一周,才能出现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而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是一年,也就是说我们一年的时间才能出现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这位同学讲的真好,谁来复述一遍。) 师:你们认为符不符合实际呢?(不符合。)

2、太阳系大家族

课题2、太阳系大家族课时安排1课时 目标科学探究 1、初步认识太阳以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 的关系。 科学知识知道四季的成因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敢于大胆想象 教学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教具准备三球仪、秒表、太阳系基本情况的录像、玻璃、照相底片、墨汁、细绳、塑料管、垫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太阳系,你们都知道些什 么? 2、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太 阳系得知识。(板书课题:2、太阳大家族) 学生思考后 回答 (一)介绍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成因 1、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 知道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那 四季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姿 态。 3、讨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是怎 样的? 学生根据已 有的经验进 行回答。 学生观察地 球公转的姿

学习新课 4、教师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方 向和周期,解释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的关 系。 5、教师小结。 (二)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1、谈话:我们知道太阳系是宇宙中的 一个大家族,那么太阳系都由哪些成员组 成呢? (播放录像:展现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2、讲述:在太阳系这个大家族中每个 成员离太阳的远近是不一样的。 3、提问:谁知道,卫星、彗星、流星 是什么样的天体? 4、教师小结。 (三)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了解太阳。 1、谈话:下面,我们来研究太阳系大 家族的家长——太阳。 2、讲述:谁能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 观察太阳的? 3、提问:你们观察太阳的方法安全 吗?我们应该怎样安全观察太阳? 4、讲述:下面,我们就来赶快制作一 个观察太阳的工具吧。 5、提问:人们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 命的象征,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太阳的知 识? 6、教师小结。 (四)引导学生认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 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态。 学生根据收 集的资料和 对日常现象 的观察进行 讨论、交流、 汇报。 学生观看录 像,了解太 阳系的基本 情况。 学生看图了 解九大行星 与太阳的距 离及其远近 顺序。 学生根据资 料汇报。 学生根据自 己的做法汇 报。

人版(三起)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人版(三起)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太 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1、了解四季成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飞天,更多的中国人进入了太空。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带大家走进太空,探索宇宙,大家说好吗?我们先来认识太阳系这个大家族。〔板书:太阳系大家族〕 【二】自学课文 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6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2分钟后交流。相应地对以下〔第【三】【四】五部分〕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地日运动 1、〔出示文中三球运动的文字资料〕板书:太阳地球月球 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四】认识四季的成因 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出示实验要求。〔课前老师安排一名学生做了实验,但是结果如何呢?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 3、根据这个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观看视频。 4、模拟四季成因实验。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公转。教师用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5、让学生看课件图,判断季节。 【五】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 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等,分别板书。 2、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你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那你能说说他们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顺序吗? 3、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形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六、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2、介绍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3、先假设:行星与太阳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可以有争议,这是预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1

《2.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叔叔,他是谁?——杨利伟。 2、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飞天,更多的中国人进入了太空。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带大家走进太空,探索宇宙,大家说好吗?我们先来认识太阳系这个大家族。 二、自学课文 1、大家把书翻开,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2分钟后交流。相应地对以下(第三、四、五部分)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地日运动 1、出示文中三球运动的文字资料。 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四、认识四季的成因 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出示实验要求。(课前老师安排一名学生做了实验,但是结果如何呢?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

射的地方温度低。) 3、根据这个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观看视频。 4、模拟四季成因实验。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公转。教师用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5、让学生看课件图,判断季节。 五、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 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等,分别板书。 2、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你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那你能说说他们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顺序吗? 3、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形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六、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2、介绍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3、先假设:行星与太阳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可以有争议,这是预测。 4、了解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看了这个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细化要求。 实验员:举过头顶是为了安全、也便于观察;捏塑料管的手不要晃动,用力要均匀,不能碰到绳子,注意下面的绳长保持不变。 计时员,即计数员,按表时要看清橡皮塞的位置,再次转到该位置时为1圈。 记录员:要及时记录橡皮塞转动10圈所用的时间。测试三次后,要计算出平均值。 观察员:要观察塑料管下绳长保持不变。 5、学生实验记录,讨论发现。 《2.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八大行星的一些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资料的阅读、研究能力。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铜仁市实验小学:张琳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 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组成太阳系的有哪些主要天体。 三、教学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小太阳,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20厘米长的橡皮筋、皮球每组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幻灯片一:出示宇宙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么? 2、谈话:看着浩瀚的宇宙世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遨游太空?想不想去宇宙一探究竟?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我们乘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飞船就要起飞了,同学们请坐好,系上安全带我们来一起倒数十个数:10、9、8.。。。 播放宇宙视频,配音:现在你们来到了美丽的外太空,这里有流星的出没,彗星的来临和一望无际的尽头,宇宙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但在它那神秘的面纱下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 3、幻灯片二:猜一猜:谁知道我们现在到哪一站了? 4、引入课题:对了,太阳系是个特殊的大家族,这个家族有八个孩子,外形性格各不相同,它们围饶太阳这位母亲不停旋转,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会分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这个大家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孩子,今天呢,我们就来拜访一下这个神秘的大家族。 幻灯片三:太阳系大家族。 二、四季的形成 1、提问: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