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陈汤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二陈汤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二陈汤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二陈汤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二陈汤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二陈汤出自宋代《和剂局方》卷四《治痰饮》,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是治疗湿痰的常用方。至于服用方法,现在多是将药材直接用水煎服。这种服法有违立方原意。这可能是疗效多不佳的原因。

现在我们就探讨一下二陈汤原方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原文】

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为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宋代的一两相当于37.30克,原方的剂量也就是:半夏、橘红各186.5克,茯苓111.9克,炙甘草55.95克。四舍五入,合计约为540克。

再看服法。

口父咀一词,最早见于《灵枢·寿夭刚柔篇》:“凡四味,皆~~,渍酒中。”陶弘景《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古之制也。古人无铁刀,以口咬细令如麻豆,为柤(音zhā)药煎之,使药水易清,饮于肠中则易升易散。今人以刀剉如麻豆大,此~~之易成也。”陶弘景的这段话,简言之,口父咀就是将药材加工成比芝麻粒略大的粗粒。

“每服四钱”,四钱约为15克,四味药的剂量就是:半夏、橘红各5克,茯苓3克,炙甘草2克。

服用方法是:“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

不拘时候。”

一盏,宋明清的一盏约为200毫升。服用的时候,将15克粗药粒连同七片生姜、一个乌梅放入200毫升水中一同煎煮。“同煎六分”,就是煎煮至120毫升。然后去掉药渣,趁热服下药汤。

煎煮时是文火还是武火,原文未讲。200毫升水煎煮至120毫升,时间很短,加上药物是粗粒状,推测一下,当用武火而非文火。

一天服几次?原文未讲,只是说“不拘时候”。那么究竟一天服用几次为好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的服药方法。《金匮要略·痰饮咳嗽》共给出十八首方子,多为“日三服”或“再服”。鉴于二陈汤每次服用量很小,且药性平和,笔者的意见是每天服三次为好。

原方总量是540克,可视为一个“疗程”,每次服15克,每天服三次,就是连服12天为一个疗程。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应用于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价值探析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应用于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价值探析 发表时间:2018-07-25T14:51:01.79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作者:刘水生陈述万赵洪庆 [导读] 慢阻肺即一大不可逆且进行型肺功能障碍型病症,这一病症的关键特征即连续型气流受限。 龙山县华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湘西 416800 【摘要】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运用到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8月到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78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9例患者施以西药,组二39例患者施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组二患者的治疗疗效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借助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辅以治疗后,治疗的成效较优,可以促使患者的预后获得提升,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价值 慢阻肺即一大不可逆且进行型肺功能障碍型病症,这一病症的关键特征即连续型气流受限。患者在患病后,通常会具备尤为突出的气促、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临床表现,为患者平日的生活质量予以了尤为负性的影响[1]。文章调研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运用到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功效,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相关资料 选出2015年8月到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全部患者都与临床中对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有关的诊断规范相符。组一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1例、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1岁,最小55岁,平均年龄为(68±2.36)岁;组一患者施以西药。组二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2例、17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0岁,最小54岁,平均年龄为(67±3.68)岁;组二患者施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 组一患者辅以西医,为患者予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多索茶碱注射液、注射用盐酸溴己新施行静脉注入,并借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辅以吸入型治疗,持续予以12d的治疗。组二患者在组一患者予以治疗的前提之下辅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的药材构成即:白芥子9g、莱菔子9g、橘红10g、苏子9g、陈皮12g、甘草10g、茯苓15g、桔梗15g、法半夏15g。加进温水并予以煎煮后,给患者进行服用,早间及晚间加以服用,每日1副,持续予以12d的治疗。 1.3疗效评测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疗效,疗效的评定规范:显效:在对患者辅以治疗后,其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大体上得以消除,且肺部功能的监测指标大体上得以康复,血常规监测得以回归正常;有效:在对患者辅以治疗后,其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得以舒缓,且肺部功能的监测指标得以改善,血常规监测得以好转;无效:在对患者辅以治疗后,其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与肺部功能与血常规监测指标都没有极大的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 1.4数据统计学调研 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统计指出P<0.05时,具备其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组二治疗后治疗疗效好于组一,P<0.05;详情如表1。 3.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中即一大尤为普遍的肺部病症,这一病症大多与患者自己的抵抗能力、生活条件与烟酒习惯等紧密联结,且吸烟即引发慢阻肺的一大关键高危要素[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即患者在短时间之中产生咳嗽、气促与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有所加重的情况,且极有可能产生发热等较重的临床症状。 中医指出了慢阻肺即归类至肺胀、咳嗽与喘证等范围之中,而肺胀产生的病因大多即肺气虚损,外感侵入或是复感外邪使得肺气失通[3]。痰湿壅肺证即肺胀所囊括的一大证型,其大多即由于各类要素使得患者的肺部感受外侵、痰浊瘀堵,使得肺气丧失调节,其病位即肺部,久病后会使得心脏、肝肾等被牵涉[4]。所以,在对慢阻肺患者辅以治疗期间,应将燥湿去痰、疏气和中宣肺等当作关键的准则。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之中,甘草具备止咳等功用;茯苓具备健脾去湿等功效;橘红具备理气去痰等效用;法半夏具备燥湿去痰等效用;白芥子具备利气去结、温肺清痰等功能;苏子具备降气去痰、止咳去喘、润肠通便等功能;莱菔子具备健胃去食等功能;桔梗具备疏宣肺气等作用。全部药品一同运用具备健脾去湿、降气清痰、疏宣气机等效用,患者的咳痰得以消除后,就能够气畅,气畅后气喘就得以消除。同时,二陈汤还可以提升心肌的收缩能力,对支气管具备扩张的功能、消除氧自由基、消炎与提升免疫能力等效用,对患者辅以治疗较为优良。 此次研究结果指出了,运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的组二,其治疗后的治疗疗效,好于运用西药治疗的组一,P<0.05,符合吴瑞杰等[5]研究结果。 总的来说,借助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辅以治疗后,治疗的成效较优,可以促使患者的预后获得提升,值得医

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都属于治疗疾病的药汤,但是很多人不喜欢使用中药,因此了解此药汤的人很少。从而忽略了功效及治疗。我们需要对两种药汤进行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治疗,那么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的药理作用是什么?药理作用是很强大的,可以帮助患者治疗身体的疾病,治疗的详情如下: 二陈汤的药理作用 1.对比研究二陈汤新工艺制剂、标准煎剂和丸剂止咳、平喘、祛痰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豚鼠磷酸组胺诱喘、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方法进行3种剂型药理作用对比实验。 2.二陈汤理气化痰抗衰老的作用机理采用D-半乳糖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0天,中药组注射D-半乳糖同时以6.32g/(kg*d-1)浓缩二陈汤煎液灌胃40天,并以空白组作对照,观察二陈汤对小鼠脑、胸腺、脾、肝、肾指数、自由基代谢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及小鼠大脑额前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3.二陈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肝细胞色素酶CYP2E1 活性的影响,探讨二陈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制备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用二陈汤治疗。 三子养亲汤药理作用 主要有平喘,镇咳,祛痰,抗炎,抑菌及抑制甲状腺功能等作用。 1.平喘: (1)三子养亲汤可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肺流量减少。 (2)三子养亲汤80×10-2g/ml有舒张正常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并能对抗1×1O-7g/ml的 Ach和1×10-5g/ml的Hst引起 的平滑肌收缩。 (3)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均能延长乙酰胆碱引喘潜 伏期,其中三子养亲汤的作用最强。 (4)三子养亲汤小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10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眼眶取血,测定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三子养亲汤

中药柜上的中药斗谱编排规律

中药柜上的中药斗谱编排 规律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药柜上的中药斗谱编排规律 1.中药饮片的斗谱规律 中药饮片的存放应该按照斗谱的编排规律,那些不辨药性,零乱放置,随便改变存放顺序的不良习惯,不仅会造成调剂人员在操作上的不便,同时也容易出现不应有的差错,给患者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这也是执业药师不可忽视的基本知识。 当归、白芍与川芎; 黄芪、党参与甘草; 麦冬、天冬与北沙参; 金银花、连翘与板蓝根; 防风、荆芥与白芷; 柴胡、葛根与升麻; 黄芩、黄柏与黄连; 沙参、豆蔻与木香; 香附、厚朴与延胡索; 焦神曲、焦麦芽与焦山楂; 远志、柏子仁与酸枣仁; 桔梗、苦杏仁与桑白皮; 天麻、钩藤与白蒺藜; 陈皮、枳壳与枳实; 附子、干姜与肉桂;

泽泻、山药与丹皮...........。 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放在斗架的高层如: 月季花、白梅花与佛手花; 玫瑰花、玳玳花与厚朴花; 络石藤、海风藤与青风藤; 密蒙花、谷精草与木贼草等。 再把质重饮片(矿石类、化石类、贝壳类)和容易造成污染的饮片(炭药类)放在斗架的底层。如 磁石、赭石与紫英石; 龙骨、龙齿与牡蛎; 珍珠母、瓦楞子与石决明; 寒水石、石膏与海蛤壳等; 炭类药如: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 黄芩炭、黄柏炭与大黄炭; 蒲黄炭;艾炭与棕榈炭等。 最后把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饮片放在最下层的大药斗内。如: 灯心草与通草; 芦根与茅根; 茵陈与金钱草;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连; 竹茹与丝瓜络; 薄荷与桑叶等。

2.中药斗谱中药柜布局规范 中药调配的斗谱布局规范。 一、斗谱编排原则中药房中中药饮片存放在饮片柜的屉斗中。中药斗谱是一组药柜中各屉斗及屉斗内前后左右斗格饮片存放顺序的规律,故斗谱的编排也称为中药饮片的排列。斗谱编排原则为: (一)首先要考虑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方便调剂和加药 1. 将最常用的饮片安排在最容易取药的地方:这类饮片有如,甘草、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等。 2. 饮片的常用配伍规律:因为在一张处方中功效相近的药物常常配伍使用,故功效相近的饮片宜编排在一起,可减少调剂时来回走动。如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等分别按功效相对集中编排在一起。 3. 一般质地较轻的饮片宜排在上层屉斗,质地较重的饮片宜排在下层屉斗 (二)尽量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1.外观性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宜编排在一起,如紫苏子与菟丝子; 2.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部位入药的饮片,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种不能编排在一起,如麻黄与麻黄根; 3.药名略同,但性味相差甚远的饮片不应编排在一起,如,附子与白附子;藜芦与漏芦;天葵子与冬葵子等。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四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脏腑怯弱,面色萎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吵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组成药物】人参(去芦)、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份。 【用量用法】上药制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口服。亦可取饮片直接用水煎服。水丸: 每次6xx,每日3次。合剂: 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此外,本方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测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本方作为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取名“君子”,是喻本方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适宜长服。 1.消化性溃疡病用本方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三棱10克,乌贼骨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尤其对脾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 2.慢性胃炎用本方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10克。每日工剂,水煎服。 3.慢性肝炎用本方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白芍ic克。每日1剂,水煎服。 4.xx肌瘤用本方加味: 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5.经前紧张综合征用本方加黄茂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满意效果。 6.小儿低热用本方加味: 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药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配方组成】: 党参12xx、炙甘草 4.5xx、茯苓9xx、白术9xx。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脉细弱。 【临床应用】:

中药的柜上地中药的斗谱编排规律

中药柜上的中药斗谱编排规律 1.中药饮片的斗谱规律 中药饮片的存放应该按照斗谱的编排规律,那些不辨药性,零乱放置,随便改变存放顺序的不良习惯,不仅会造成调剂人员在操作上的不便,同时也容易出现不应有的差错,给患者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这也是执业药师不可忽视的基本知识。 当归、白芍与川芎; 黄芪、党参与甘草; 麦冬、天冬与北沙参; 金银花、连翘与板蓝根; 防风、荆芥与白芷; 柴胡、葛根与升麻; 黄芩、黄柏与黄连; 沙参、豆蔻与木香; 香附、厚朴与延胡索; 焦神曲、焦麦芽与焦山楂; 远志、柏子仁与酸枣仁; 桔梗、苦杏仁与桑白皮; 天麻、钩藤与白蒺藜; 陈皮、枳壳与枳实; 附子、干姜与肉桂;

泽泻、山药与丹皮...........。 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放在斗架的高层如: 月季花、白梅花与佛手花; 玫瑰花、玳玳花与厚朴花; 络石藤、海风藤与青风藤; 密蒙花、谷精草与木贼草等。 再把质重饮片(矿石类、化石类、贝壳类)和容易造成污染的饮片(炭药类)放在斗架的底层。如 磁石、赭石与紫英石; 龙骨、龙齿与牡蛎; 珍珠母、瓦楞子与石决明; 寒水石、石膏与海蛤壳等; 炭类药如: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 黄芩炭、黄柏炭与大黄炭; 蒲黄炭;艾炭与棕榈炭等。 最后把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饮片放在最下层的大药斗内。如: 灯心草与通草; 芦根与茅根; 茵陈与金钱草;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连; 竹茹与丝瓜络;

薄荷与桑叶等。 2.中药斗谱中药柜布局规范 中药调配的斗谱布局规范。 一、斗谱编排原则中药房中中药饮片存放在饮片柜的屉斗中。中药斗谱是一组药柜中各屉斗及屉斗内前后左右斗格饮片存放顺序的规律,故斗谱的编排也称为中药饮片的排列。斗谱编排原则为: (一)首先要考虑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方便调剂和加药1. 将最常用的饮片安排在最容易取药的地方:这类饮片有如,甘草、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等。 2. 饮片的常用配伍规律:因为在一张处方中功效相近的药物常常配伍使用,故功效相近的饮片宜编排在一起,可减少调剂时来回走动。如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等分别按功效相对集中编排在一起。 3. 一般质地较轻的饮片宜排在上层屉斗,质地较重的饮片宜排在下层屉斗 (二)尽量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1.外观性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宜编排在一起,如紫苏子与菟丝子; 2.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部位入药的饮片,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种不能编排在一起,如麻黄与麻黄根; 3.药名略同,但性味相差甚远的饮片不应编排在一起,如,

平胃散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和二陈汤均为中医方剂,分别由几种中药材混合而成,平胃散功能主治燥湿益胃,二陈汤功能主治化痰理气,平胃散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二陈汤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等湿痰类疾病。那么平胃散和二陈汤分别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 一、平胃散与二陈汤的组成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治湿滞脾胃证。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腻无味,恶心嗳气。苔白厚腻。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治湿痰证。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头眩心悸。苔白腻。 简言之,二陈汤里有半夏燥湿化痰,是以健脾化痰以治痰为主的方剂。平胃散里有苍术、厚朴燥湿行气以治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为主的方剂。

二、平胃散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1、平胃散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特点: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运用: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 2、二陈汤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配伍特点: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平胃散和二陈汤均可以适用于慢性胃炎,但两者也有区别,平胃散主要运用于胃病的治疗,二陈汤则适用于湿痰类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等等。平胃散和二陈汤均是燥湿的中药材,对于机体的去湿有着重要作用,机体有湿气的朋友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

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

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一、四物汤: 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型闭经等等。 【组成】当归(10克)川芎xiong(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禁忌】斟酌。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 四物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有千年历史,被称为妇科圣方。为什么呢,先说说女人三易,那就是一女人易血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贫血,二是女人易血瘀,三是女人

易月经不调,这三个女人常见的病因常常互为因果,血虚会引起血瘀,血瘀也会导致血虚,血虚血瘀会导致月经不调,同样月经不调也是血虚血瘀的常见病因。而四物汤是针对以上所说的女人三易的生理特点,具有非常好的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说是女人三易的克星。不仅如此,四物汤配方非常合理,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的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比如说补血方面就说阿胶,阿胶补血易使人上火如流鼻血,而且阿胶滋腻碍胃,使人胃口不佳不想吃饭等;活血方面就说红花吧,红花活血常会使人出血不止而会伤血。而四物汤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调养。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调经的良方,所以被称为“妇科圣方”。 二、八珍汤: 八珍汤,古代中药汤剂,使用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制成,有补气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的功效: 二陈汤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二陈汤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用法:上药呚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病症分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局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山药(炒)、车前、木通、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用法: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加减: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二陈汤--《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木通、山桅、麦门冬(去心)、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用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0克、白茯苓90克、甘草(炙)45克。 用法:上药为粗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腕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erchentang

八珍汤

八珍汤 八珍汤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使用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制成,有补气之功效。 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八珍汤标准配方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8克、川芎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所治气血两虚证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而致,病在心、脾、肝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脾

主运化而化生气血,脾气虚,故面黄肢倦、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治宜益气与养血并重。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喝法】 方法一、煎服 每日一副,煎服,分早中晚三次,趁热空腹喝下。 具体方法: 先将药浸泡20分钟,效果更好。将一副药一次性煎完,分三次煎。 第一次烧开后,小火煎25分钟,然后将药水倒出来。加比前一次略少量的水,煎第二次,烧开后开小火20分钟,将药水倒出来。同样,第三次也煎20分钟。将三次的药水混在一起,这样药效比较均匀。每次服药之前先将药弄热,要趁热喝才好。 方法二、煲汤 每次煲汤或炖肉的时候,放一袋进去,全家受益(小孩少喝)。避免用铁锅。

古方二陈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63203214.html, 古方二陈汤 作者:任天池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10期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有人曾用古方六君子汤和二陈汤拟一副对联:起病六君子,送命 二陈汤。此联一语双关,暗指杨度、陈树藩和陈宦等八人支持袁世凯,鼓动复辟帝制,最后加速袁世凯的退位倒台。那么,联中的二陈汤是由哪些药组成,到底有何功效呢? 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用于治疗湿痰的主方。本方以半夏、橘红为主,而半夏、橘红以陈久者为佳,所以方名“二陈汤”。 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后世医家根据原方随症加减,广泛用于各种痰证的治疗,并在此方的基础上,创制出许多治疗痰证的名方。 方药:制半夏、橘红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主治:二陈汤临床最适宜于治疗湿痰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舌苔白润。治疗应以燥湿健脾、化痰止咳为基本原则。方中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此外,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脾主运化水湿,若运化失常,则湿聚为痰;肺主宣发,若宣发失常,则痰湿常常停聚于肺。所以临床痰证以脾胃和肺的症状较为多见。而健脾化痰是治疗痰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健脾之法主要有燥湿、行气、渗湿、益气等法。二陈汤主要功能是健脾化痰,其选药组方包含了健脾的几个主要方面,是治疗各种痰证的通剂。痰的性质有寒痰、热痰、食痰、燥痰、风痰、湿痰等,根据痰的性质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以二陈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可用于多种痰证的治疗。风痰可酌加天麻、白附子、制南星,寒痰可酌加干姜、细辛,热痰可酌加栝楼、黄芩、鱼腥草、竹沥,食痰可酌加神曲、山楂、莱菔子、枳实,湿痰盛者可酌加苍术、白术。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一、“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方解:本方中党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党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此方最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量: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服法:可研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通口服;可水煎服。 二、“四物汤”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中药组成。 方解: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用量: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服法:作汤剂水煎服。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八珍汤” 八珍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八味中药组成,即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合。

方解:本方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用量:当归(酒拌)10克、川芎5克、白芍药8克、熟地黄(酒拌)15克、人参3克、白术(炒)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 服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四、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由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四君子汤的配方及做法

四君子汤的配方及做法 来源:大众医药网编辑:xiaohaiqun88在线专家咨询 导读: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在调补阳气的中药里,有一个中医师“离不开”的名方——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著名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在调补阳气的中药里,有一个中医师“离不开”的名方——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著名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药性平和、不热不燥,在中医师看来,它们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故得名“四君子”。 医学专家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功能往往是振奋一身阳气的“基本环节”。别看这个方子只有四味中药,却体现了中医组方君、臣、佐、使的法则。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为臣,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显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合能使脾胃之气健旺,脾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滋养气血。临床发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属脾胃气虚证的疾病,均可应用四君子汤治疗。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化裁】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附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配方详解 全面认识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配方详解全面认识四君子汤 说起中药方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都碰见或者听闻某某配方能够治疗什么疾病,四君子汤也不例外,四君子汤是中医补益剂方,常用于脾胃气虚证。那么,四君子汤的功效与配方有哪些?想要进一步了解的跟随小编一起来科普一下吧。 一、四君子汤的功效 四君子汤是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最早出现记载于宋朝的“和剂局方”。它具有滋胃健脾、补阳益气的效果,常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肠胃炎、贫血、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呕吐、下痢、老人虚弱出血、四肢无力症、痔疾、脱肛、半身不遂、遗尿症等证属脾胃气虚者。 二、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色萎白,食少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此外,亦可用于乙型肝炎、冠心病、妊娠胎动不安、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等辨证属脾胃气虚者。 三、四君子汤处方 【配方】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脾虚化源不足,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则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脾主肌肉,脾胃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为君药。脾喜燥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故用甘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是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种中药组成,你知道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吗?二陈汤可以祛痰,那么二陈汤什么时候喝呢? 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 二陈汤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中国吃提醒,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 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 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镇咳利尿,特别适合于长夏湿热邪气困

扰脾胃而引起的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脘腹胀满、食慾不振、不思饮食、口淡无味等症状的患者。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其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甘草多糖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所以,二陈汤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去痰和中。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中国吃网提醒,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二陈汤什么时候喝? 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要点。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热者。使用注意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历代医家根据痰的成因和性质,在二陈汤基础上,创立了不少新的祛痰方剂。

二陈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二陈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二陈汤首载於宋代《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代表方,适用於痰湿引起之中风、痰厥、眩晕、痛症、痞证、不寐、带下、咳嗽、喘证、瘰病、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采用二陈汤为主治疗的疾病颇广,包括内、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属於脾湿生痰,阻滞气机的均获良效。兹将二陈汤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内科疾病 1.心律失常 吴氏(1)运用二陈汤加当归、赤芍、瓜蒌、远志、木通、珍珠母、山楂、枣仁、附子、细辛等组成二陈化瘀汤治疗窦性心律失常42例,其中窦性心肌动过速22例,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治愈25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治疗前後心率变化有显着性意义,P-P间期P<0.01。说明二陈汤治疗痰饮所致之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2.蛛网膜下腔出血 田氏(2)应用二陈汤加味组成牛蒡二陈汤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叁周内症状消失率治疗组76例,对照组48例,脑膜刺激证消失率为70例和41例,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着性差异。 3.急性胃肠炎 陈氏运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化裁治疗急性胃肠炎120例(3),属寒湿困脾型59例,食滞胃肠型42例,胃肠湿热型19例。药用陈皮、苍术、厚朴、法夏各10克,白术、藿香、木香各12克,茯苓、大腹皮、麦芽、神曲、山楂各15克,每日一剂。治愈10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100%。服药後多数2~3天治愈,个别3~5天治愈。 4.慢性胃炎、胃脘痛 鲁氏用加味二陈汤治疗慢性胃炎30例,痊愈1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服药以20天为一疗程,最短一疗程,最长六疗程(4)。郑氏等采用枳芨二陈汤治疗胃脘痛60例,痊愈34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5)。 5.神经性呕吐 运用二陈汤治疗呕吐疗效肯定,张氏运用二陈汤加炙党参、焦白术各10克,反酸烧心者加川连、吴萸各10克,胃寒者加肉桂10克,炮附子8克。少量多次频饮,饭前服之,10天为一疗程,休息五天後再服第二疗程,一般第叁疗程终止,治疗神经性呕吐11例,全部治愈,疗程最长30天,最短10天(6)。 6.慢性肝炎 王氏等(7)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肝炎谷丙转氨?增高者3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药用法夏、陈皮、甘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金银花、黄芩、仙灵脾、黄蓍每日一剂,胁痛加郁金、玄胡,口渴加白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

血府逐瘀汤 【方剂歌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 劳。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配方组成】: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 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四物汤 【方剂歌诀】: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 通。 【方解】: 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 经尤为多用。 【配方组成】: 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使用方法】: 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 【功效和作用】: 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 【临床应用】: 1.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

二陈汤

二陈汤 药物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痰是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引发原因。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逆不食,自利不渴,因伤宿食,或吐后噫败脾气。伤寒汗后,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寻常血气不和;太阴伤寒,手足温,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咽干,脉尺寸俱沉细;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气复热,四肢冷痹,三焦不调,及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呕不得食;中寒,饮食不化,吞酸哯啘,食则膨亨,胀满呕逆;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愈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霍乱吐泻,泻血不止;脏寒冷气,腹痛肠鸣,下痢青黑;食积,心腹满痛;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腹满痞闷,兼食积者;冷食粘滞。

燥湿化痰 二陈汤虽然功专燥湿化痰,但有时嫌其力量不足,常加用芳香、温燥、行气、祛痰之品。如: 1.香砂二陈汤(《证因脉治》):二陈汤加藿香、砂仁。功用醒脾行气,燥湿化痰。可用于夏季感冒挟湿和支气管炎等。 2.枳砂二陈汤(《丹溪心法》):二陈汤加枳实、砂仁。东南方人多湿热生痰,朱丹溪倡用此方治之。 3.六安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主治寒痰壅滞所致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心悸、眩晕等症。 4.导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南星、枳实。主治痰厥、眩晕,胸胁胀满,吐逆喘嗽,食欲不振等。 另有加味导痰汤(《张氏医通》),系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瓜蒌霜、桔梗、竹沥。主治湿热痰饮及眩晕。 5.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导痰汤加苍术、香附。主治胸闷咳嗽,食欲不振,肥胖症,不孕症,带下病,瘕积聚等。 6.启宫丸(《经验方》):二陈汤去甘草,加苍术、香附、神曲、川芎。主治妇女肥胖不孕,带下稠多和月经不调。 7.渗湿清痰饮(《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白芷、香附。主治带下稠多,眩晕气喘及肥胖症。 8.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炒甘草、生姜、大枣、藿香、姜厚朴、苍术。主治伤寒,瘴疫,霍乱吐泻及胃肠炎等。 9.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陈皮、半夏曲、茯苓、炙甘

八珍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八珍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八珍汤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养生补血的方剂,它是有四物汤和四君子汤两种类型的方剂组合而成的。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它的一些功效,对八珍汤标准配方还不是特别的清楚,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每次想吃的时候还得去问别人,比较麻烦。下面就去了解一下具体配方吧!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了解。 八珍汤药物组成为:人参9g,白术9g,白茯苓9g,当归9g,川芎9g,白芍药9g,熟地9g,炙甘草5g。用法:水煎服。上末,每服用3钱9g,水一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本方治症多由久病失治或后失调,或失血过多,以致气血两虚,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益气与养血并补,方中人生与属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协人参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属地补益阴血,均为臣药。 佐以川芎活血行气,使之不起而不滞;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以使药。上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

健脾益气和中;属地、白芍、当归、川芎,即四物汤,养血和血,使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 因此,本方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益气和养血兼顾。本方的主要配伍特点是:补气之中又有行气,补血之中又有和血活血,从而使补气而不滞气,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并且,补气之中兼有养血和血药物,养血之种兼有益气行气的药物,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益气而生血,助阳以和阴。如此可达更好的补气养血之效。 张仲景云:“病人汗后身热、亡血、脉沉迟者,下痢身凉、脉微、血虚者,并加入人参。古人学脱者益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物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也。若单用补血药,血无由而生矣。《素问》言:无阴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补气需用人参,血虚者亦须用之”。 原始配方:人参9g,白术9g,白茯苓9g,当归9g,川芎 9g,白芍药9g,熟地9g,炙甘草5g。 八珍汤的现代配方有所调整,这里推荐一个比较好的配方:党参6克,白术10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2-3个) ,生姜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