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火蚁调查防控

红火蚁调查防控

红火蚁调查防控
红火蚁调查防控

红火蚁调查防控技术方案

一、鉴别特征(一)形态特征

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 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头部略成方形,复眼细小,黑色,位于头部两侧上方,触角共10节,柄节(第2节)最长,但不达至头顶,鞭节端部2节膨大成棒状,常称锤节。额下方连接的唇基明显,两侧各有齿1个,唇基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齿,齿端常着生刚毛1根。上唇退化。上颚发达,内缘有数个小齿。

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2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

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 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二)蚁巢特征及生活习性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 cm,直径30~50 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红火蚁喜欢温暖潮湿、有阳光的开阔环境。属于向阳物种,蚁丘几乎可在任何土质上建筑,尤其在充满阳光的地方如草坪、公园、牧草地及田地等空旷暖和地区。蚁巢也常出现在腐木下,残干与树干周围,建物内或建物下方形成。(三)危害特征

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叮蜇处化脓形成脓疱。

(四)红火蚁可能入侵的途径

从广东、广西、湖南、包括福建上杭等地疫区进入的受蚁巢污染的带土种苗、花卉、盆景、草皮、垃圾(特别是废塑、废革等可再生产原料)、堆肥、运输工具、包装物,及其它可能传播红火蚁的物品。

(五)红火蚁入侵后的扩散途径1.主动扩散(自然扩散):自然迁飞、洪水冲散。 2.被动扩散(人为扩散):园艺植栽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污染、车辆污染等。

(六)红火蚁易发生区域

1.农业环境:水稻田、蔬菜园、园艺场、花卉植栽栽培区、休耕田、农舍、竹林、养鸡厂等。

2.城镇环境:公园绿地、行道树边、绿化带、学校操场绿地、草坪、荒地、重划区空地、变电箱等。

二、红火蚁发生分布调查与监测(一)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或者经常在易发生区域劳作的人员询问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出现脓包等红火蚁危害症状,或者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丘等问题,每个社区或行政村询问调查30人以上。对询问过程发现的可疑存在地区,则进一步深入重点调查其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危害情况,分析红火蚁传播扩散情况及其来源。调查问卷格式件附表1。

(二)实地调查 1.调查地域

重点调查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靠近水源的地方、堤坝、路边、村道、草坪、绿地以及房屋墙角、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公园、学校等场所。

2.调查方法

每行政村或社区每类型调查地块不少于10个,每点调查面积大于50㎡,调查点要有代表性,

覆盖整个村或社区。观察有无蚁丘或沙堆状的蚁巢,记录蚁丘或蚁巢的发生区域、发生范围、发生密度及其直径和高度,并拨开蚁巢表面,观察蚂蚁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

(三)诱饵诱集监测 1.诱饵制作及诱饵投放

将火腿肠或午餐肉穿于带旗子的铁丝上,再将铁丝插于地面,让火腿肠或午餐肉块接触地面。按方格式设置诱饵,每个村庄或社区各类型地块诱饵放置点不少于10个,间距10米。将诱饵放在蚂蚁适生区域的荫蔽处,最好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诱集时间应在没有下雨天的上午8-11点、下午3-5点红火蚁活动密集时段,一般放置30-60分钟收回。

2.观察

每天观察1次,并更换诱饵,连续观察3天(雨天除外)。对诱集的蚂蚁进行形态观察是否为红棕色,如发现可疑蚂蚁则结合对周围蚁巢以及蚂蚁行为特征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发现蚁巢即采集巢内蚂蚁样本。

三、样本采集与寄送

在调查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将可疑蚂蚁用70%酒精浸泡或用农药杀死,标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将每点采集的蚂蚁集中于一个标本瓶中,采集可疑蚂蚁标本数量50只以上。将样本派员送至省植物检疫站,要确保运送过程中样本的安全。

四、调查人员的要求

要求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红火蚁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结合行为特点、蚁丘特征、危害症状以及红火蚁的调查监测方法和手段等。

五、调查结果处理

在调查监测中,一旦发现疑是红火蚁,请立即向市农技站报告。

中建鑫宏鼎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永泰县刘岐立塘C区安置房项目

2018年4月20日

红火蚁调查记录表

调查时间:年月日

红火蚁防治方案资料

红火蚁防治方案 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农业、经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简介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等有分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场、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部、堤坝、学校、房屋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大敌,而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腹部末端的螫针会叮螫人的皮肤,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疼痛感,出现红肿小脓疱,有的会过敏而休克,甚至死亡。 2 防治措施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为沸水处理蚁巢和水淹法对红火蚁进行控制。沸水处理一般采取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沸水的做法,防除效果近60%。沸水必须灌注达到蚁巢所有区域。单次的处理成功率较低,必须每隔5~10天处理1次,连续处理3~4次,但处理区域很容易再发生。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被沸水烫伤,或伤害周围的植物。在热水中加入一点肥皂或洗衣服液,可增加防效。水淹法则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的方法,需挖掘整个蚁丘并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2.2 化学防治 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研究得最多、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防治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红火蚁防治中主要使用的农药剂型有:乳油、悬浮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饵粒。 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用于喷洒、灌穴、撒布等;触杀性的农药有:联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氟氢菊酯、七氟菊酯、除虫菊素等。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为规范红火蚁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疫情,准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红火蚁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疫情诊断、监测记录与档案以及监测报告等要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红火蚁监测。 1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与红火蚁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简要的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监测目的是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2.2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包括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近年来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括土壤、垃圾、装盆用混合或有机覆盖物、干草或秸秆、其他如草皮、苗木、绿化树运载土壤的工具等任何含土壤或附着土壤的东西)的地区。监测目的是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3 监测范围 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高尔夫球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盆栽植物、垃圾、木材、肥料的场所。 4监测时期 在气温为20-32℃时间段进行。 5 监测用品 工具:诱瓶、扩大镜、解剖镜、挖掘工具、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记录笔等; 材料:酒精(95%)和诱饵(火腿肠等)。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或经常在该区域工作的人员询问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出

现红火蚁危害的症状,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巢,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询问调查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重点踏查。 6.1.2 踏查 结合访问调查情况进行,在调查区域内步行观察附近有无可疑的蚁丘,计划行走的路线要覆盖整个调查区域。可用一根长80-100 cm、直径0.3-0.4 cm铁丝,拨开杂草或障碍物观察有无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插入蚁丘5-10 cm,观察是否有蚂蚁迅速出巢并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采集蚂蚁标本(方法见附录1),进行现场鉴定或送室内鉴定。填写红火蚁监测记录表(附表1)。 如确认有疫情发生,进一步按照发生区的要求进行监测。 6.2 发生区 6.2.1发生范围监测 参照6.1各方法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 6.2.2发生动态监测 6.2.2.1 诱饵制作及用量 用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厚度约0.5cm 左右的薄片,放入专用的塑料诱瓶中,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诱集。注意使用的火腿肠要新鲜。 6.2.2.2诱瓶的放置与使用 诱瓶的放置应覆盖所有的村庄或社区,每个村庄或社区每类型场所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诱瓶,瓶间相距10m。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 m左右放置1个诱瓶。注意选择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放置诱瓶。使用时将诱瓶置于地面,30分钟后取出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标本。填写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附表2)。 7 疫情诊断 7.1 现场诊断 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可根据蚂蚁的形态特征、行为以及蚁丘的形状进行鉴定(附录2),必要时可采制标本。 7.2室内鉴定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 一、来源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州巴拉那河流域,1930年入侵北美,本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分布于台湾桃园、嘉义、台北(2003)、广东的湛江吴川(2004)、香港(2005)和澳门(2005)等地,为此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最早在广东发现,属于四川省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东区、盐边县有发现。 二、红火蚁的形态特征 红火蚁是隶属于膜翅目蚁科的一种昆虫和我们常见的蚂蚁是近亲,成虫体红褐色,体长为3~6毫米,头部的线呈倒“Y”形,大颚具4齿,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复眼明显,由数十个小眼构成。触角10节,锤节2节。腹锤间有2节明显腰节(腹柄节与后腹柄节),无前伸腹节齿。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 红火蚁为地栖型生物,一般於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堤坝、路边、村道、草坪、花园、高尔夫球场等较为阴暗的地方筑巢。最容易的分辨方法是辩认蚁丘,其成熟蚁巢会以上土壤堆出高约10至40厘米,直径约30至50厘米的蚁丘,但新形蚁巢约在4至9个月后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发现有高于10厘米以上的蚁丘,或有大规模沙堆状的蚁巢,或发现有大量红色蚂蚁出现地表活动,可初步怀疑为红火蚁。此外,红火蚁巢内具明显蜂巢状结构,其它蚂蚁巢内较少见。红火蚁族群数量庞大,繁殖极强,除春末夏初时的适宜条件下在土壤中挖掘小巢穴雌雄交配外,雌雄蚁还可飞到约90至300米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要通过受蚁巢污染的种子、苗、木、盆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培介质传播,集装箱箱体成或货物馐中黏附带有蚁巢的土壤及其它可带新交尾蚁后或蚁巢的物品进行人为运输传播也是其传播的重要途径。 红火蚁的危害 四、危害: 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还会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鸟类等的眼等要害器官。入侵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往往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林业生产的大敌。 人体被其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甚至会出现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被叮螫成脓包。脓包破裂后还可以引起二次感染, 五、红火蚁的防治技术: ?1、距离蚁巢15cm以外的区域,用阿维菌素进行外围防治。 ?2、在距离蚁巢15cm一周的区域,喷洒毒丝蜱。 ?3、用毒死蜱10-15kg浇灌蚁巢。 ?4、用石灰将蚁巢周围进行标注。 ?5、一周以后用诱饵进行诱杀,每亩用量2kg,全面播撒,诱饵一般用蚂蚁净。 ?6、2-3月以后,自制诱饵(不带毒),用塑料瓶装上,倒查在地上,瓶子上剪两个小孔,定期观测,看是否能诱捕到红火蚁,观测一年后未发现蚂蚁,就可断定该地区没有红火蚁危害。

城区红火蚁防控活动方案

城区红火蚁防控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以控制红火蚁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生态环境平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为目标,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红火蚁防控共同责任机制的作用,严格按照我县对红火蚁防控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红火蚁进行防控。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红火蚁防控工作有效开展,成立城管局防控红火蚁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原则 (一)全面监控,突出重点 城区公共绿地、广场、公园和运动场所等是红火蚁发生的敏感地带,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在全面监控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上述敏感地带的防控工作。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未发现红火蚁的地区要加强防范,实施检疫措施,严防疫情传入。发生地点要全面开展扑杀防控,实施根除技术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各绿化监管人员要加强疫情监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监测和控制扑杀工作。 四、责任分工和工作任务

作为入侵生物物种,红火蚁在国内缺少天敌的控制,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红火蚁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路段绿化监管人员和环净美公司绿化科人员是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根据责任分工,完成好各项工作。 (一)责任分工 (二)工作任务 1.按照有关红火蚁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成立红火蚁防控工作机构,制订并实施本部门的防控工作方案,建立本部门红火蚁防控工作责任制。 2.落实本系统对红火蚁预防、控制、监测和疫情处理的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做好预防。对本系统建设或管理的绿化工程和市政工程红火蚁防治纳入工程合同,工程所用植物须严格完成检疫程序,并提供产地、来源地《植物检疫证书》。 二是加强监测。组织人力物力,按照《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坚持长期监测、事前预报监测和事后防控效果监测相结合,查漏补缺。 三是及时处置。所辖范围发现红火蚁时,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封锁、扑杀,及时控制和扑灭,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县防控红火蚁疫情指挥部并通知有关乡镇和部门。

红火蚁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红火蚁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 1.红火蚁是种重大检疫性害虫,原分布于南美洲,经传播扩散,现分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赣州十余县区有分布。 2.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 3.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环境生态平衡。 4.破坏供电、电信、堤坝等公共设施,造成电器或设施故障。 5.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畜,严重威胁人畜安全。 二、红火蚁的识别 1.形态特征:红火蚁外形象变通蚂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 蚁和工蚁,还有具翅 的雌、雄繁殖蚁,工蚁 体长2.5--4.0 毫米, 工蚁兵蚁蚁后有翅繁殖蚁 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 兵蚁体长6--7 2.蚁巢特征:蚁巢筑于 荒地、杂草丛、田埂、堤坝、 道路绿化带、垃圾堆和园艺

攻击“入侵者”。 4.危害特征:红火蚁以刺针叮螫人体。人体被其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会出现水泡,8--24小时后被叮螫成脓包。对于敏感体质的人,被红火蚁叮咬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三、防范红火蚁叮螫及处理方法 1.在红火蚁区劳作时,要做好防护。 2.不慎被红为蚁叮螫后,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沫清凉油或皮康霜即可缓解和恢复,不要将脓包弄破,避免细菌二次感染; 3.体质过敏者被叮螫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头晕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四、红火蚁的传播扩散途径 1.自然扩散:爬行、飞行或随水流扩散;

2.人为扩散:随带土的花卉、苗木、盆景、草皮、介质等调运传播,还可随土壤、垃圾、余泥、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和运输工具等传播。 五、红火蚁的发生规律 每年5--10月为红为蚁发生为害高峰期,常发生在农田、荒地、绿化带、路边、河边、果园、公园、堤坝、塘边。 六、红火蚁防控技术 1.清理红火蚁的滋生地:清理住宅区的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2.药剂防治: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防控。

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

附件: 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 一、RIFA背景资料: 输入性红火蚁(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拉丁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 家蚁属成员,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 (Parana)流域,其蚁群分工严密,喜群聚 并好攻击,对其栖居地的周围环境生物具 有强大危害。RIFA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 力,可造成重大经济危害,并对人、畜有骚扰及叮咬损伤甚至致死性,常造成输入国农牧业的严重损失及受累居民的健康危害,而导致恐慌。 美国每年有500万人被RIFA咬伤,其中2.5万人到医院就医,美国南卡罗来纳州1998年调查资料:约有33000人因被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15%会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产生严重过敏反应造成过敏性休克,当年有两起被RIFA叮咬死亡的病例。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在RIFA地区劳动或其它户外活动时穿着雨靴和手套,防止 被咬伤;随身携带类固醇类外用药物,如不慎被叮咬要及时涂抹患处。 (2)发现RIFA后不要触动,不要踩踏蚁巢,更不要用手去触 摸、捉捕RIFA,及时报告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鉴定和处理。

(3)R IFA蚁巢一经发现,立即做出明显标志,以免人群接触, 造成伤害。 三、监测: (1)主动监测:在发现RIFA的地区和周边高危地区,利用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登记,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将RIFA伤人列入木地区监测疾病,在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监测点,每月上报RIFA叮咬病例报告表。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整理后,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汇总分析本地区RIFA伤人情况, 并分别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灭蚁药安全性评价。在灭蚁过程中,监测人、畜灭蚁药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开展灭蚁药安全性评价。 四、储备: (1)技术储备:成立专家组。专家主要涉及虫媒生物控制、临床、环境卫生学、中毒等学科。 (2)药品储备: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外用后能减轻充血和水肿,使瘙痒的程度和某些皮肤损害的炎性反应暂时得以缓解和消退,如皮炎平、皮康霜、肤轻松等。 五、R IFA伤人诊断: 主要依据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R IFA叮咬史。RIFA棕红色,攻击性强,叮咬时身体呈弓形,首尾相连。 (2)被叮咬部位持续性灼热样疼痛,,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

最权威的红火蚁处治方案

灭虫整改专项方案 一、概况 XX公司(2010年部分)由我司负责施工,在绿化种植后,我司依照《XX 市迎检查绿化美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试行)》的要求委托XX市市政园林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此工程的苗木进行病虫害检测。据园林病虫害检测报告所述,在军区的台湾草上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巢十二个。红火蚁啃食植株,捕食益虫,对生态造成较大危害。蚁巢明显特征为出口处有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蚁丘,成熟蚁巢明显隆起,高出地面10-20cm,严重破坏草坪景观绿化。对此质监员、监理和公司领导都相当的重视,针对红火蚁肆虐情况提出各种有效的灭虫方案。 二、红火蚁的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等有分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场、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部、堤坝、学校、房屋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大敌,而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腹部末端的

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

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 叶建春,陈军,曹春梅,吴玉东,刘维文,尹奇勋 (广西钦州市植保植检站)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害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和旅游贸易的检疫性有害生物,2005年1月,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据此,各地都出台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近年来,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园林绿化的草皮、苗木、花卉等苗木市场异常活跃,省内和省间调运绿化产品频繁,红火蚁随这些调运活动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这种变化也使得我们的疫情防控思路要从应急防治向源头阻截、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转变,从而控制红火蚁疫情的扩散。 1 红火蚁的传播方式和疫情形势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对农业、林业能够造成重大危害。红火蚁的传播与扩散主要通过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2种方式。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作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可通过3种途径:第1,随被污染的草皮、苗木、花卉、土壤、堆肥、园艺设备、包装货柜、运输工具等传播;第2,受蚁巢污染的进口培养土(如蛭石、泥炭土、珍珠岩);第3,货箱夹层或货柜的底部夹层会带含有蚁后的蚁巢。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园林绿化建设需从苗圃、草场、土壤肥沃的地方调运草皮、苗木、花卉等材料,带土植物调动频繁。若调运过程中携带红火蚁,则极易使疫情扩散。因此,当前国内局部发生植物检疫疫情呈扩散蔓延之势,红火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2 导致红火蚁发生扩散的风险因素 2.1 针对园林绿化产业,未建立全面的疫情网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园林绿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城市建设步伐迅速加快,苗木需求量急速增大,园林绿化企业数量迅速膨胀。少数经营者对检疫意识薄弱,出现不检疫填报、代填、补开《产地检疫合格证申请表》 现象。园林绿化企业经营范围广,涉及品种多,既有林业植检部门所监管的灌木、乔木等苗木,又包括农业植检部门所负责检疫的草木花卉种苗。在植检执法过程中对象多、任务重,监测、检测手段有限,涉及农业、林业的两个检疫执法部门,而缺少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一些强制封锁隔离处置得不到有效执行,使得疫情不能及时有效控制。 另外,出于当地产业保护的考虑,植物检疫信息网络平台关于园林绿化企业的产地检疫信息较少或通报疫情发生情况信息滞后,使部分红火蚁疫情源头摸不清楚,再加上每年财政对红火蚁普查经费支撑力度有限,除一些较大发生面积的疫情外,其它零碎发生点不能一一普查到,这种情况下构建的疫情分布图谱,会导致红火蚁疫情防控丁作存在盲点,极大地影响了红火蚁的监测、预防和防治工作。 2.2 调运日趋频繁,防疫形势复杂一是沿海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是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等园艺产品进口及国外引种的主要地区,疫情来源复杂;二是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面积的逐步扩大,一些负责绿化的单位从疫区调运草皮、苗木、花卉,且调入后其栽种位置和实际作用都不向当地农林检疫部门申报,一旦传人疫情,就无法进行有效跟踪控制。三是道路交通发达,民营物流公司增多,物流量大,若个别物流公司在承运和收寄未经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苗木、草皮繁殖材料携带红火蚁,可能将红火蚁传人周边地区;四是一些已经发生了红火蚁疫情的苗木场在检疫部门限制生产的情况下继续繁育种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疫情封锁隔离效果尽失。 2.3 未补充相关单位责任,缺少多部门合作机制长期以来,红火蚁的普查、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1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1 为有效预防、控制红火蚁危害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在发生红火蚁危害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保障我省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以及农业部《关于印发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红火蚁危害情况的确认、报告与分级 (一)确认 疑似红火蚁发生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在24小时内将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到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指定的专门科研机构鉴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根据专家鉴定报告进行确认。 (二)报告 确认本地区发生红火蚁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

24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对本地区进行普查,及时查清发生和分布情况。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将红火蚁发生情况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同时抄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三)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三级危害: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 二级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或者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程度严重的。 一级危害:2个或2个以上地级市发生红火蚁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严重的。 出现以上一至三级程度危害时,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

根据省植物检疫机构的确认、红火蚁危害范围及程度,三级危害启动三级响应,二级危害启动二级响应,一级危害启动一级响应。 (一)三级响应 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及县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全市红火蚁发生情况;市级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县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二)二级响应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相关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1 防控目标 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2 防控策略 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3 防控措施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药液灌巢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3.1 加强监测 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2 检疫措施 3.2.1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3.2.2药剂处理方法 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均必须经过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如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液的浸渍或灌注处理。浸渍或灌注时,其

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均须完全湿润;如果是盆栽,也可以均匀施放毒死蜱粒剂、氯戊菊自旨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0.001- 0.0025%),施用完后洒水须彻底浇透。 在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前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药剂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3.3 毒饵法 3.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3.3.2毒饵药剂要求 采用氟蚁腙、氟虫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2-6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3.3 使用方法 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3.3.1 单个蚁巢处理 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10cm-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cm-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

全镇进一步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全镇进一步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贯彻X省农业厅、林业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X 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X农保[X]210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在发生X 火蚁疫情时,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保护我镇种植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根据《X省防控X火蚁疫情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以控制X火蚁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生态环境平衡、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为目标,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X火蚁防控责任机制的作用,严格按照省、市、县对X火蚁防控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X 火蚁进行防控。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实施,条块结合。 防控工作以村(居)属地管理为主,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条块结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落实措施,全面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 (二)全面监控,突出重点。 做好对居民区、学校、公共绿地、道路、堤围和运动场所等X 火蚁发生敏感地带的全面监控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是X火蚁为害和

扩散蔓延的主要季节,要抓住春、秋两季有利时机进行扑杀,提高防控效果。 (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未发现X火蚁的辖区要加强防范,实施检疫措施,严防疫情传入。发生区要全面开展扑杀防控,实施点根除技术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镇X火蚁防控工作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X镇X火蚁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镇农技站,办公室主任由X 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培训,指导组织排查、防控,上报有关信息,协调各部门、各村(居)开展好防控等工作等,其中,X平负责上湖基点、X负责X基点、X负责后港基点、X负责沿海基点具体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防控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X火蚁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工作实际,成立X火蚁防控工作机构,制订并实施本辖区、本部门的防控工作方案,做好防控应急物资的贮备,落实辖区内或管辖范围内X火蚁的预防、控制、监测和灭杀处理工作。 (二)建立层级防控工作责任制,形成纵横联动防控机制

红火蚁伤人诊断和治疗

红火蚁伤人诊断和治疗 一、红火蚁背景资料: 我市十余县(区)有红火蚁分布。5-10月份是红火蚁发生高峰期(近期接数位患者报告被红火蚁叮咬,其中有例全身系统过敏者)。 红火蚁(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拉丁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家蚁属成员,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其蚁群分工严密,喜群聚并好攻击,对人、畜有骚扰及叮咬损伤甚至致死性。 二、红火蚁伤人诊断: 主要依据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红火蚁叮咬史。红火蚁棕红色,攻击性强,叮咬时身体呈弓形,首尾相连。 (2)被叮咬部位持续性灼热样疼痛(似胡蜂叮咬);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如水泡破裂常可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3)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全身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因脑缺氧和脑水肿,有头晕、乏力、神志淡漠、烦躁不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三、病程及预后: 局部疼痛持续约1小时,咬伤后数小时出现水泡或脓泡。病程约10天,使用药物后可大大缩短病程,皮肤局部常留有色素沉着。 四、治疗: (1)叮咬局部可用冰敷,减少血液及淋巴扩散,减轻肿胀和疼痛感。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部位。 (2)保持皮肤清洁,切勿搔痒,以免脓泡破溃,造成伤口的继发感染。使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软膏涂抹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外用后能减轻充血和水肿,使瘙痒的程度和某些皮肤损害的炎性反应暂时得以缓解和消退,如皮炎平、皮康霜、肤轻松等。 (3)如有全身反应者,可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方案。 内容源自原国家卫生部2005年《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

2020年红火蚁防治方案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红火蚁防治方案 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农业、经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简介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等有分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场、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部、堤坝、学校、房屋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大敌,而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腹部末端的螫针会叮螫人的皮肤,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疼痛感,出现红肿小脓疱,有的会过敏而休克,甚至死亡。 2 防治措施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为沸水处理蚁巢和水淹法对红火蚁进行控制。沸水处理一般采取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沸水的做法,防除效果近60%。沸水必须灌注达到蚁巢所有区域。单次的处理成功率较低,必须每隔5~10天处理1次,连续处理3~4次,但处理区域很容易再发生。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被沸水烫伤,或伤害周围的植物。在热水中加入一点肥皂或洗衣服液,可增加防效。水淹法则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的方法,需挖掘整个蚁丘并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

琼海市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琼海市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一、封锁与检疫处理措施 (一)封锁与检疫 1、对经过红火蚁发生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两旁50m内地区进行地毯式调查,彻底清除蚁巢,诱杀红火蚁,撒布石灰带(1m宽),并对路旁树木的树干用石灰水进行刷白处理(约高80cm)。 2、严格控制红火蚁发生区对外物流、防止红火蚁外传 (1)对发生区内的厂家、企业进行物流摸底调查,对有大宗货物要外运的单位由专人负责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同时对生产场地、货运地交通工具进行灭蚁处理,并在装车前实施检查,防止红火蚁随货物传出。 (2)对从发生区外运的物品、货柜、运输工具、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等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检查货物包装和内容物是否夹带红火蚁,运输工具、货柜等角落、底部是否藏蚁,发现红火蚁要及时处理,防止随货物外运。 (3)对发生区内的停车场进行清理和灭蚁处理,并设置药剂毒土隔离带(宽1.0m左右)。 (4)禁止发生区内垃圾废土、建筑余泥、堆肥的外运,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进行严格检疫方可外运。 (5)加强对流经发生区的江河堤岸巡查,彻底铲除沿岸红火蚁巢穴,防止随水流传播。 (6)加强检疫、封锁、调查、监测、控制技术等培训工作,加大红火蚁控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使群众自觉采取行动防止扩散。 (二)检疫处理药剂与使用方法 对从发生区调运出的货物、包装物、运输工具等感染红火蚁的,必须进行药剂处理。 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可使用以下药剂进行处理: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联苯菊酯、七氟菊酯、氟虫腈、毒死蜱等,采用喷雾、浸液或浇灌等方法。对交通工具、货柜等可采取喷施上述药剂或熏蒸的方法进行灭蚁消毒。药剂的使用浓度参照商品使用说明。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危害及控制 一、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红火蚁是种重大检疫性害虫,原分布于南美洲,经传播扩散,现分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赣州十余县区有分布. 2.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 3.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环境生态平衡; 4.破坏供电、电信、堤坝等公共设施,造成电器或设施故障; 5.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畜,严重威胁人畜安全。 二、红火蚁的识别 1.形态特征:红火蚁外形象变通蚂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还有具翅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 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 2.蚁巢特征:蚁巢筑于荒地、杂草丛、田埂、堤坝、道路绿化带、垃圾堆和园艺场等场所,成熟蚁巢外观呈以土壤堆成的高10--4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沙堆状隆起(称蚁丘),但初期蚁巢不明显。 3.攻击特征:蚁巢在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冲出蚁巢,群体攻击“入侵者”. 4.危害特征:红火蚁以刺针叮螫人体。人体被其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会出现水泡,8--24小时后被叮螫成脓包。 三、防范红火蚁叮螫及处理方法

1.在红火蚁区劳作时,要做好防护。 2.不慎被红为蚁叮螫后,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沫清凉油或皮康霜即可缓解和恢复,不要将脓包弄破,避免细菌二次感染; 3.体质过敏者被叮螫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头晕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四、红火蚁的传播扩散途径 1.自然扩散:爬行、飞行或随水流扩散; 2.人为扩散:随带土的花卉、苗木、盆景、草皮、介质等调运传播,还可随土壤、垃圾、余泥、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和运输工具等传播。 五、红火蚁的发生规律 每年5--10月为红为蚁发生为害高峰期,常发生在农田、荒地、绿化带、路边、河边、果园、公园、堤坝、塘边。 六、红火蚁防控技术 1.清理红火蚁的滋生地:清理住宅区的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2.药剂防治: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防控。 七、红火蚁疫情报告 发现红火蚁疫情时上报村委会和镇农业服务中心。 赣州市章贡区农业推广中心 2015年9月1日

2021年红火蚁防治方案

红火蚁防治计划 欧阳光明(2021.03.07) 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植物、农业、经济、公共平安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年夜量的工作。 1 简介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含担任做工的工蚁、担任捍卫和作战的兵蚁和担任繁衍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含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同党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含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克不及繁衍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年夜,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含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年夜利亚和我国的桃园、嘉义等有散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产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收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 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场、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

部、堤坝、学校、衡宇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呵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年夜敌,并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腹部末真个螫针会叮螫人的皮肤,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疼痛感,呈现红肿小脓疱,有的会过敏而休克,甚至死亡。 2 防治办法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为滚水处理蚁巢和水淹法对红火蚁进行控制。滚水处理一般采纳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滚水的做法,防除效果近60%。滚水必须灌注达到蚁巢所有区域。单次的处理胜利率较低,必须每隔5~10天处理1次,连续处理3~4次,但处理区域很容易再产生。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平安防护,避免被滚水烫伤,或伤害周围的植物。在热水中加入一点番笕或洗衣服液,可增加防效。水淹法例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的办法,需挖掘整个蚁丘并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2.2 化学防治 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研究得最多、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防治办法。目前在国内外红火蚁防治中主要使用的农药剂型有:乳油、悬浮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饵粒。 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用于喷洒、灌穴、撒布等;触杀性的农药有:联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氟氢菊酯、七氟菊酯、除虫菊素等。用于投放诱杀性饵剂的农药有: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多杀霉素、乙酰甲胺磷、烯虫酯、除虫菊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和总结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和总结 为有效预防、控制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发生红火蚁危害时能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保障我区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红火蚁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予以控制。为此,必须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红火蚁疫情防控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以保证发生红火蚁疫情时能及时扑灭或控制其扩散蔓延为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扑灭”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红火蚁防治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茂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加强宣传,预防为主 在社区中心内宣传普及红火蚁的防治知识,一旦发现红火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迅速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红火蚁的防控、疫情报

告、控制实行依法管理。严守国家秘密,依法严格追究违法行为。 快速反应 建立疫情预警、扑灭和医疗救治的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控制、扑灭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扑灭。 三、红火蚁危害情况的确认、报告与分级 红火蚁确认 发现本地区发生疑似红火蚁后,报告农业局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根据专家鉴定报告进行确认。 。 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三级危害:在1个镇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 二级危害:在2个或2个以上镇发生红火蚁危害;或者在1个镇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程度严重。 一级危害:在3个或3个以上镇发生红火蚁危害严重的。 四、应急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机构组成 成立茂名市茂南区站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机构及部门职责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一、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重大检疫性害虫,危害性很大,原分布于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后经不断传 播扩散,现已分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危害。 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 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环境生态平衡; 破坏供电、电信、农田、堤坝等公共设施,造成电线知足或设施故障; 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畜、严重威胁人畜安全。 二、红火蚁的识别 形态特征:红火蚁外形象变通蚂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 和工蚁,还有具翅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体桔红色,上颚发达。一般肉眼难以区分红火蚁形态特征,可结合蚁巢特征进行判断,如有疑似种类,立刻向所属村委会或镇农技中心报告。 蚁巢特征:蚁巢常筑于荒地、杂草丛、田埂、堤坝、道路绿化带、垃圾堆和园艺场等 场所,成熟蚁巢外观呈以土壤堆成的高10--4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沙堆状隆起(称蚁丘),但初期蚁巢并不明显。

攻击特征:蚁巢在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冲出蚁巢,群体攻击“入侵者”。 蚁巢被触动,红火蚁迅速涌出巢攻击 危害特征:红火蚁主要以刺针叮螫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螫 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甚至会出现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被叮螫成脓包。 三、防红火蚁叮螫及处理方法 不要长时间在蚁丘附近停留; 在红炎蚁发生区劳作时,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切勿扰动破坏蚁巢(蚁丘),以防被红火蚁叮螫; 不慎被红为蚁叮螫后,伤口会有灼伤般疼痛,严重的作品会产生绕路和脓包等症状, 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沫清凉油或皮康霜即可缓解和恢复,或作品出现脓包,不要将脓包弄破,避免细菌二次感染; 个别体质过敏者被叮螫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头晕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治

最权威的红火蚁处治方案

最权威的红火蚁处治方 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灭虫整改专项方案 一、概况 XX公司(2010年部分)由我司负责施工,在绿化种植后,我司依照《XX市迎检查绿化美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试行)》的要求委托XX市市政园林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此工程的苗木进行病虫害检测。据园林病虫害检测报告所述,在军区的台湾草上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巢十二个。红火蚁啃食植株,捕食益虫,对生态造成较大危害。蚁巢明显特征为出口处有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蚁丘,成熟蚁巢明显隆起,高出地面10-20cm,严重破坏草坪景观绿化。对此质监员、监理和公司领导都相当的重视,针对红火蚁肆虐情况提出各种有效的灭虫方案。 二、红火蚁的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等有分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