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H-0)理论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的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论点。俄林继承了他的导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或相对差异。但假若同种要素在不同国家的绝对、相对的劳动生产率完全相同,贸易是否还有产生的基础?要素禀赋(H-0)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

H-O理论认为,商品会从价格低的国家向价格高的国家流动而谋利,价格差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商品的价格差又是由生产的成本差决定的。一个国家如果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劳动供给丰裕,工资水平就会相对较低;资本相对丰裕,则利息率较低。这时,即使生产相同产品,使用同样的要素,因各国要素价格不同,也会形成产品的成本在各国之间的差异。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从而导致要素价格不同,所以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

H-O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商品;也就是说各个国家应该在自己所拥有的丰裕要素方面发挥优势。例如,一个国家如果劳动力相对丰裕,则该国就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要素存量相对丰裕,则该国就应该集中生

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两个贸易伙伴国家都按这一原则进行生产和交易,则每个国家都会得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福利水平将会提高。

H-0理论最基本的政策含义是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遵循的原则。如中东国家出口石油,是因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极大的优势。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并得到了保罗·萨缪尔森发展和强化。他们认为,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如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等。

要素禀赋论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一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一劳动比率(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一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还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B,且A 国劳动力充裕,B国资本充裕。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

劳动力充裕。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这样,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牛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大都m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发达国家大都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模式。但当前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在不断增大,其相互贸易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比例没有太大的差别,如美国和日本之问的汽车贸易,彼此之间既有进口,也有m LI。这些新的贸易倾向显然是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的,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型。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将生产和出口可大量使用其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并进口那些大量需要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这一理论又被称为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通过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和成本概念而有效地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分布比例不同,有的人口多,有的资金多,这就导致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市场上的价格不同,人口多的国家劳动力低廉,地广人稀的国家租金便宜。又由于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的是土地密集,例如农产品市场,有的是劳动力密集,例如服装生产,这就造成各个国家在各种不同行业具有各不相同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一理

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优势。该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拥有相对大量劳动力的国家,例如中国,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相对拥有更多资本而不是劳动力的国家,例如瑞士,将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但是,这种以一个国家先天资源为出发点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像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这样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而具有很多资源的国家却停滞不前。这一传统理论也不能解释世界贸易中越来越普遍的“同行业内部贸易”的现象(根据这一理论,国家贸易应当发生在要素密集不同的产品之间,而不是要素要求相同的同一行业内部)。

随着历史的推移,国际贸易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继续影响和主导着当今国际企业管理的思想,尤其是对政府的政策制定有影响。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今国际经营管理的许多环境中仍然是管理的基础理论。因此,虽然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现代和当代国际企业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国际企业的经理和管理者还是需要精通国际贸易理论。

总之,以上所介绍的国际贸易理论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经营活动,但并不能真正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活动形式,并且传统的贸易概念不能解释大多数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现象。因为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有国际投资、资金转让以及外贸活动等,即除了传统的进出口业务外,企业向国外市场提供货物或保证国外物品进口有许多方法,它可以通过向国外生产产品许可证满足国外的需求。

要素禀赋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要素禀赋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相关概念: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与数量,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我国要素禀赋: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就业压力形成了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 要素禀赋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该要素市场价格的高低,相对稀缺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高昂;相对丰裕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低廉。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会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导致其市场价格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着经济体中要素禀赋的结构变动。如果一个经济体相对于其它经济体而言使用了自身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无疑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增长,反之则相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对我国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比重的变化,要素禀赋理论在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上越来越显示出它所遇到的瓶颈。第三,打破理论瓶颈,采取相应战略措施,培育区域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 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要素禀赋的最大特点,因此造就了中国极为庞大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以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这在制造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中国制造业不仅对本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几乎成了全球生活消费品的供应者。“中国制造”已经超越了本土概念,成为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中国制造”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解决就业压力有着巨大的正面效应。 但从整个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价值链结构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哑铃型”结构。“哑铃型”结构:其前端与末端分别由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跨国公司的品牌组成,两者均有着高比例的附加价值;中国承担的则是中间加工环节,这一环节由于劳动密集特点而处于分工价值体系的中低端,所获利益只是“哑铃型”价值结构中间最为薄弱的部分。因此,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意欲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获得持续性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全面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把握好中间环节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3446814.html,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作者:杨锦娜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 【摘要】2018年初,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两国政府及学者就此发表多种言论,虽众说纷纭,然则不过两派观点:一为呼吁自由贸易,共度难关;一为贸易保护,增加本国就业。本文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以赫克谢尔、俄林的H—O模型分析两国贸易发生的根源,并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和技术差距说阐述中美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为技术合作而非贸易保护。 【关键词】贸易差额;自由贸易;保护贸易;H—O模型;技术差距说 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 2016年的赤字降至3,770亿美元,但在2017年上升至3,750亿美元。过去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美国贸易伙伴。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大,这表明贸易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公平的,并且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其他人则认为,这种赤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产的变化以及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的出现,中国通常是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最终装配点。 二、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中美贸易根源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 (二)中美贸易实证分析 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以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为主,下表为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资本~劳动比。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国家从2009-2017年的资本~劳动比,很显然,美国的资本~劳动比大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美国的资本要素更丰裕,因此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要素丰裕,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三、中美贸易发展的长期结果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附录一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一、模型假设 (1)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并且总量不变;(2)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并且其生产函数都是线性齐次的; (3)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即不存在“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某些要素价格下大于另一种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又小于另一种产品”的情况; (4)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并且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 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和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 要素:劳动(以小时计)和土地(以英亩计); 定义以下表达式: 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TC 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C 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TF 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F 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 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 二、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 图2.1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

图2.2 最佳投入选择 生产1卡路里粮食的成本:C=w LF a +r TF a ,变形为等成本线:TF a =C/r-(w/r )LF a 。 图2.3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

FF CC (w/r)1 (w/r)2 图2.4 工资-租金比率(w/r)与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率( TF a/ LF a) 补充:要素密集度逆转例子 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 三、商品价格比率与要素价格比率 图2.5 工资-租金比率(w/r)的确定

等产量线CC和FF分别表示了生产1元价值的棉布和粮食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所以也称为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P上升与要素价格比例 图2.6 棉布价格 C 注:两种商品价格的等比例变化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比例 图2.7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价格比 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导致其密集使用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一、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丰裕度 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4、里昂惕夫悖论 5、要素密集度颠倒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中______ A、提供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______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下降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三、多项选择题 ()1、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包括______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2、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 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知______ 。 A.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产品 B. 本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C.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产品 D. 外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四、判断题 1、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若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 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里昂惕夫悖论是指工业化国家间比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易 3、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不同,贸易便不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 4、发达国家的非技术工人会比技术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5、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基础上的。 五、计算题 1、假设仅有劳动力和土地良种生产要素,A国拥有800万英亩土地和200万个劳动力,B 国有200万英亩土地和40万个劳动力;如果劳动力占甲商品生产总成本的80%,占乙商品生产总成本的20%,那么: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个国家为劳动充裕的国家?为什么? (2)哪个国家会出口甲商品?哪个国家出口乙商品?为什么? 六、论述题 1.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什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国贸简答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国际承包工程及其主要方式。 国际承包工程是指一国具有法人地位的从事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司或联合体,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投标或接受委托等交易方式,与国外业主签订合同,摄影合同的要求,承担某项工程的建设任务,以取得一定报酬的劳务活动。它采用的方式可分为: 独家承包、分包、联台承包。 2、简述各国制订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各国制订外贸政策的目的在于: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果资本或资金; (5)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 3、简述出口加工区与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区别 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商业的;而出口加工区,以发展出加口工工业、取得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工业的。 4、简述关税的种类。 关税的种类主要有: 进口税,出口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优惠关税 和普遍优惠关税等。

5、简述贸易协定及其形式。 贸易协定是缔约国之间为巩固和发展彼此间经济、贸易关系而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其内容通常包括: 贸易额、双方出口货物作价办法、使用货币、支付方式、关税优惠等。对于贸易额和双方进出口货单的规定,往往不是硬性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通过双方协商加以协调.其内容比较具体,签订的程序也比较简单,有效期也较短。 贸易协定可分为双边贸易协定即由两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谈判而签订的贸易协定。此外,还可以按时间划分为年度贸易协定和长期贸易协定。一般来说,签订双边的、年度的贸易协定较多,多边的和长期的就比较少。 6、简述xx贸易及xx协议分类。 许可贸易又称许可证贸易,是指技术许可方将交易标的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转让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贸易方式。国际许可证协议可分为: 独占许可证协议、排他性许可证协议、普通许可证协议、分许可证协议、交叉许可证协议五种。 7、简述各国xx征税的方法。 各国xx征税的方法有:1)从量征税; (2)从价征税; (3)混合征税; (4)选择征税。 8、简述出口信贷有哪些特点。 出口信贷有四个持点: (1)贷款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购买提供贷国家的出口商品。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 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A 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另一个解释是,美国存在很高程度的贸易保护,这种贸易保护主要针对美国缺乏竞争力的劳动要素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因此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缺乏农产品也可以理解 一种较可信的解释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但具有较充裕的资本,还拥有较充裕的人力资本.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六大理论

一、绝对优势论 (一)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二)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数学表示: 在绝对优势模型中,如果满足下列条件: <,或1/>1/ 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上述关系式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8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概括为一句话,所谓绝对优势,系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串更高。 同样地,如果<,或>,则B目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上述表达式中,、、、均为正的常数,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和Y部门的单位产出所得耍的劳动投入量,它们的倒数就是劳动生产率。 假设前提: (1)产品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不能流动; (2)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量在生产中保持不变,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即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 (3)商品和劳动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 (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三)证明: 表B 在表a中,A国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量是3个单位,B国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量是12个单位,因此,A国X的生产成本小于B国X的生产成本;而A国Y的生产成本(为6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则大于B国Y的生产成本(为4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在表b中.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则是在X的生产上,A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的劳动生产率;在Y的生产上,B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的劳动生产率。为此.我们说A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串高于对方;而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2、要素密集度 3、里昂剔夫之谜 二、是非判断题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3、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5、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因此,只要存在价格差,各国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 三、单项选择题 1、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A、斯托尔泊 B、萨谬尔森 C、里昂剔夫 D、俄林 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3、俄林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 5、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

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以上都不是 6、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A、绝对成本差异 B、比较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 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 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 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9、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10、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四、简述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五、论述题 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2

(期中)课程论文 题目: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101班 姓名:王小波 学号:2010211089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13日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 越紧密,相互依存也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互利互惠的经 济利益。但是中美贸易也非一帆风顺,近年来,美国屡次对中国的纺织品,家具,农产品,建筑材料等进行反倾销。这些事实背后的根源可以从比较优势理 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 关键词:中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资本密集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战略,这一战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美国是一个资本丰富,劳动力相对 缺乏的国家,在高新技术开发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 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 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 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 势的国家在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 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 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 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 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生产 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出口丝织品,家居,服装,进口高科技电子产品。美国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比如出口高科技产品,进口服装鞋帽等日常消费品。在过去的 几十年中,中美的这种贸易模式确实为双方带来了利益。数据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 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绪论 1、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两大特征 2、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P6图)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广义与狭义;价格差;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价格机制;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3、国际贸易实务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假定不存在货币,只有物物交易 ?(二)分析框架:2国家x2产品x2要素 ?(三)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为主,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为辅 ?(四)静态或比较静态为主,很少使用动态分析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I、一般均衡(总体均衡)分析方法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II、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单个商品均衡的分析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解分析过程即可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二)一般均衡推导局部均衡: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三)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2、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 ?(二)国际均衡价格(局部均衡方法) ?1、均衡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2、均衡价格与两国收益分配的差别; ?3、大国与小国利益的分配--大国的曲线平缓;小国陡峭;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1、一般均衡模型:有贸易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效用高;且实现了生产可 能性曲线外C点的消费; ?2、贸易前后价格差距与贸易利益大小; ?3、贸易条件:TOT= Px w/Py w ?4、贸易利益与国内利益的再分配;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从要素禀赋理论中想到

从要素禀赋理论中想到 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郝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因而又被称为“H-O”定理。后经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进一步强化,推导出了证明H-O模型的数学条件,并认为国际要素均等化是必然的。“H-O”定理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H-O”模型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虽然H-O定理在后来受到了挑战,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发现的“里昂惕夫之谜”所带来的质疑,并且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H-O定理越来越不能解释各种的新的经济现象,但它作为一个基础的理论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依然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必经之路。本文将试述“H-O”定理与绝对利益说、相对利益说的关系,以及陈述对“H-O”定理的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H-O定理与绝对利益说、相对利益说的关系 没有一个理论是凭空而来,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H-O定理就是这样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论。H-O定理直接来源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对其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来的。而比较成本说又是脱胎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换句话说,从绝对成本说,到相对成本说,再到H-O 定理,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本质上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嬗变之路。 这可以从以下两点体现: 1.在看待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上,绝对成本说认为是各国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相对成本说则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比较成本的差异则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从而扩展了国际贸易的外延,揭示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必然性和普遍性;H-O定理则突破了前者的局限性,从多种生产要素,而不是单一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问题,并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可以看出有亚当斯密表层原因,到李嘉图的浅层探究,到郝克歇尔和俄林深层揭示,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目录 编辑本

盛、再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1941年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W.F.Stolper)合著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要素禀赋论。 编辑本段相关概念 要素禀赋论以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要素丰裕程度等概念表述和说明,掌握这些概念是理解要素禀赋论的关键。 (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人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人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例如,生产小麦投人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便称小麦为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此类推。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Ⅹ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的同种要素供给比例,则该国相对于别国

第三章__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分析工具和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一节基本分析工具和基本概念 ?基本分析工具 ?等产量线:获得一定产出所需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等成本线:生产某一商品相同成本下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生产者均衡(K/L)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实物定义:(TK/TL)A<(TK/TL)B ?价格定义:(w/r)A< (w/r)B ?注:①与同一对象比较,一国只能有一种丰裕要素。②判断说明“一国要素禀赋状况与国家大小、要素的绝对数量、以及与比较的对象均没有关系”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X< (K/L)Y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假设 ?内容: ?H-O定理(模型)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 基本假设 1、2 x 2 x 2 模型 2、技术水平相同 3、要素同质,且仅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 4、A国L丰,B国K丰;商品X为L密,Y为K密 5、规模收益不变 6、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7、运费和其他交易费用为0 8、两国消费偏好相同且不变 9、两国资源都被充分利用 10、两国均实现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且贸易是平衡的 H-O定理 ?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 要素价格均等化:虽然要素不能再国际间自由流动,但只要商品的自由流动得到发展,那么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一致,绝对价格也会趋于一致。 罗伯津斯基定理* ?如果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会提高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同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附录一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一、模型假设 (1)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土地与劳动力,并且总量不变; (2)两种产品——棉布与粮食,生产需要土地与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并且其生产函数都就是线性齐次的; (3)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即不存在“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某些要素价格下大于另一种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又小于另一种产品”的情况; (4)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与要素市场都就是完全竞争的; (5)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并且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 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与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 要素:劳动(以小时计)与土地(以英亩计); 定义以下表达式: 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TC 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C 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TF 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F 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 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 二、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 图2、1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

图2、2 最佳投入选择 生产1卡路里粮食的成本:C=w LF a +r TF a ,变形为等成本线:TF a =C/r-(w/r )LF a 。 图2、3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

FF CC (w/r )1 (w/r )2 图2、4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 补充:要素密集度逆转例子 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三、商品价格比率与要素价格比率 图2、5 工资-租金比率(w/r )的确定 等产量线CC 与FF 分别表示了生产1元价值的棉布与粮食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所以也称为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模拟试卷1.doc

[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模拟试卷1 1 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 2 偏向出口的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3 根据H—O定理,如果( ),那么两国都将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A)运输成本为零 (B)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 (C)一国居民的偏好与另一国居民的偏好存在显著不同 (D)转换曲线反映出两国在以相对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生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上有所不同 4 如果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开展国际贸易,那么将出现( )趋势。 (A)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上升 (B)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下降 (C)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上升 (D)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下降 5 下列不属于导致悲惨增长前提条件的是( )。 (A)一国的增长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B)增长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C)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D)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国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6 下面哪一种说法不能用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 (A)美国比贸易伙伴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B)美国进口大量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 (C)美国的出口产品使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D)美国消费者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有极强的偏好 7 H—O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 (A)正确 (B)错误 8 从要素禀赋理论可以推测国际贸易将会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 ) (A)正确 (B)错误 9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它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A)正确 (B)错误 10 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一、贸易源于“上帝的恩赐” 19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此作为理论基石,揭开了资本剥削雇用劳动的奥秘,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规律,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为了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对抗,资产阶级学者纷纷放弃了古典劳动价值理论。这种“去劳动价值论”的倾向在贸易理论领域中集中地表现为重新构建比较优势赖以建立的基础。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学说是以古典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商品上劳动耗费的相对差异,分别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穆勒尽管在论述相互需求原理时还是用单位劳动生产效率的相对差异作为各国拥有比较优势的原因,但他却将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归结为贸易双方的消费偏好和其他一些具体情况自我调整至进口需求恰好足以相互支付的过程,即所谓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着商品的价值。劳动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已经很难看到了;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从根本上抛弃了古典劳动价值论,仅仅把国际贸易中有关各方的比较优势作为“既定的前提”,直截了当地把他的均衡价格理论用于对贸易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国际贸易条件取决于有关各国的进口需求与出口供给的国际供需理论。只是从那个“既定前提”中尚能看到古典劳动价值论的一丝影子而已; 到了两位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伯梯尔·俄林提出并建立起要素禀赋理论的理论框架以后,活生生的劳动就仅被看作是等同于资本、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的一种一般生产要素,虽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然是各国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赖以建立的基础却已经不再是劳动,而是变成了“上帝的恩赐”(The Gifts Given by the Nature)。古典劳动价值论在赫克歇尔和俄林那里已经荡然无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同古典劳动价值论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要素禀赋理论承认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现实基础,但却脱离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轨道,另辟“蹊”径,用各国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取代各国在商品生产与贸易中的劳动投入,开拓了国际

从要素禀赋理论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要素禀赋理论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摘要: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指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向,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经济理论之一。在环境规则影响日益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对外贸易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种种限制,我国所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同时对外贸易额高速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全球一体化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

动力就业压力形成了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该要素市场价格的高低。相对稀缺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高昂,相对丰裕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低廉。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会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导致其市场价格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着经济体中要素禀赋的结构变动。如果一个经济体相对于其它经济体而言使用了自身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无疑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增长,反之则相反。因此,要素禀赋理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对我国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余年里,我国享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翻番所用的时间之少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9年,就实现了人均收人的翻番,紧接着又在1987一1996年期间的9年中再次翻番。而其他国家在相类似的增长时期中,所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韩国在1966一1977年期间花了11年,日本1885一1919年期间花了34 年,美国在1839一1886年期间花了47年。1978一2001年间,

要素禀赋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表明,一个国家将出口使用大量相对丰富的和便宜的要素的商品?() A.林德理论 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麦克杜格尔理论 D. 赫克歇尔 - 俄林理论 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将会() A.出口大量使用相对稀缺资源的产品 B.进口使用相对丰富的资源产品 C. 进口生产中使用相对稀缺资源的产品 D.同时进口和出口使用大量相对稀缺资源的产品 3.里昂惕夫之谜质疑()有效性: A. 比较优势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 重叠需求理论 D. 绝对优势理论 4.根据H-O定理,()的差异决定了相对价格水平和交易模式。() A. 技术水平 b.消费者偏好 C. 资源的相对丰富 D. 交通费用 5。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的劳动力相对丰富,土地相对稀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通过自由贸易,A国的国民收入的内部分配将改变为有利于(有利于):() A.劳动力 B.土地 C.劳动力和土地 D.既不是劳动力也不是土地

6。瑞典经济学家Heckscher和Ohlin的贸易模型维持着认为:() A.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收益的分配 B.比较优势决定了贸易收益的分配 C.劳动分工受到世界市场规模的限制 D.一个国家出口最适合其资源禀赋的货物 7.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相对价格水平因国家而异() A.各国有不同的相对禀赋因素 B.国家有不同的市场规模和市场规模 C.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不同 D.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不同 8.简单来说,Stolper-Samuelson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 A.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其在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资源的收入 B.出口价格的上涨减少了在生产中集中使用的资源所带来的收入 C.出口价格的上涨减少了它在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因素的收入 D.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其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因素的收入 9。 Stolper-Samuelson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即使自由贸易可能为一个国家提供整体收益,但也有赢家和输家。鉴于此结论,这并不奇怪() A.相对丰富资源的所有者和相对稀缺的资源的所有者都赞同自由贸易 B. 相对丰富资源的所有者和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往往倾向于贸易限制 C.拥有相对丰富资源的所有者倾向于支持自由贸易,然而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倾向于支持贸易限制 D.资源相对丰富的所有者倾向于限制贸易,而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则倾向于自由贸易 10.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工人技能在创造比较优势方面的重要性。在技能、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力,创造()的方式与机械投资创造物质资本的方式大致相同。() A.人力资本 B.人力资源 C.物质资本 D.新口味和偏好

要素禀赋论 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石油大国,石油资源丰富,在其领土范围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615亿桶,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5.2%。沙特阿拉伯现共有8座大型炼油厂,日提炼能力约158万桶,实际日产量约:40万桶至150万桶,其中60%左右供国内消费,其余供出口。 沙特阿拉伯经济结构单一,石油是其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石油收入占其国家财政收入的60%-80%,石油和石化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90%左右。进口中,机电设备、食品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自20世纪70年代起,沙利用其丰厚的石油资金大力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进行了多期五年发展规划,经过20年的努力,使沙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举世闻名的现代化石油大国,而且成为中东最大的商品和承包劳务市场,并拥有大量的海外资产。依靠石油收入,沙特阿拉伯对外经济援助数量可观,共计向全世界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700亿美元的援助。 对石油的高度依赖,是沙特阿拉伯深受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高攀时,给沙特阿拉伯带来了可观的贸易收益,使其一跃成为世界人均高收入成员,而80年代以后的石油价格萎靡不振,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都与其要素禀赋密切关联。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肯尼亚、埃及、委内瑞拉等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供给国,赞比亚、扎伊尔、智利是著名的铜出口国,哥伦比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巴西、科特迪瓦、危地马拉是文明的咖啡供应地。。。。。。 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时,基本上是单一经济结构,橡胶出口占其出口收入一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4。锡是其第二大出口品,占全部出口收入的10-20%。独立后,马来西亚继续投资于初级产品出口,并在制成品出口上进行投资。结果,其出口逐步多样化,保持了快速的增长。 在非洲的象牙海岸,为维持其咖啡出口,加强了投资,同时,象牙海岸还增加了对可可、木材和其他初级产品的投资,出口不断增长,国内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也有相反的例子。象牙海岸的邻居加纳在1957年独立时,大概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当时的加纳,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结构单一,可可出口占其出口收入的60%。独立后,加纳江投资从出口基地急转到进口替代产业。结果,到1980年代,可可的出口量仅为1960年代的一半,而其他出口产品并没有弥补这一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