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明清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史

第一部分元代文学史

第一章元代传统文学

前期概况

1、诗歌有两个创作群体:来自南宋的南方作家,受江湖诗派的影响;来自金朝的北方作家,

受元好问的影响。

2、由于历经兵荒马乱、家国沦亡,元初诗歌笼罩着时代的悲哀和精神的创痛。

3、诗人们大都不满宋诗,标举唐风。

西兴马上

戴表元

去时风雨客匆匆,归路霜晴水树红。一抹淡山天上下,马蹄新出浪花中。感旧歌者

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宗室。仕元后受礼遇。能诗文,工书画篆刻。妻管道昇亦工书法。诗风流儒雅,风格和婉,五古、七律最有名。五古学汉魏六朝,有阮、陶风味。七律学唐,名作有《岳鄂王墓》。他对元诗有似庾信,体现了合流的趋势。对元中期诗坛有影响。

谚语: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儿。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白沟

刘因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中期概况

1、社会稳定,科举恢复,儒学受尊重。

2、诗坛中心在京师,赵孟頫诗风成主流。崇尚雅正,多温柔敦厚、歌咏升平之作。

3、主要诗人有元四家。皆弃宋、宗唐、复古,学唐多取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

4、讲求法度,工整典雅,不追求情感的恣纵、个性的张扬。偏爱律诗。

元四家诗风(表明四家的复古倾向和各自特色。)

百战健儿(杨载)悍而苍也,

三日新妇(揭傒斯)鲜而丽也,

唐临晋帖(范梈)近而肖也,

汉法令师(虞集)刻而深也。——明·胡应麟《诗薮》

虞集

蜀郡人,侨居临川。擅律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风格深沉,以典雅著称。带有惆怅或感慨,或流露思归故园之情。主张诗歌温厚平和而不失声韵光彩之美。于四家中成就最高。

挽文山丞相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后期概况

1、创作中心由京师转到东南沿海城市,重要作家除萨都剌外都是南方人。

2、作家们同商贾、市井艺人有较多交往,喜爱城市生活,创作带有城市文化色彩,表现出浓烈的世俗性和个体意识。

3、后期诗歌在思想情趣、题材语言诸方面受到小说、杂剧、散曲的影响。

4、大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

上京即事

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酣。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

(注:上京,上都,今内蒙古境内。)

百字令·登石头城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樽前,繁华梦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杨维桢

个性狂狷,有“异端”思想。肯定人性的“自然”,尊重人们的自由生活意愿。主张艺术的个性化,要求诗写自然之性。实开明代“性灵派”先河。诗歌创作不同于元中期的工整典雅,在元代别具一格,号“铁崖体”。

铁崖体

1、以诗表现自我精神,赞美世俗享乐。

2、追求构思和意象的奇特不凡,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受李贺影响。)

3、以古乐府为主要体式,多咏史、拟古之作。

4、用散曲语汇、题材、风情入诗,绝句仿南朝乐府和刘禹锡《竹枝词》,有民歌风味。

续奁集二十咏·秋千

杨维桢

齐云楼外红络索,是谁飞下云中仙?刚风吹起望不极,一对金莲倒插天。西湖竹枝歌(九首之二)

杨维桢

鹿头湖船唱赧郎,船头不宿野鸳鸯。为郎歌舞为郎死,不惜真珠成斗量。

第二章元代散曲

元曲的体制: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新体文学,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人称之为乐府、今乐府或词余。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杂剧,用于舞台表演。散曲类似于诗词,用于清唱。剧曲和散曲都以唱曲为核心。剧曲可以看成是散曲的扩充形式。

散曲的体制: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叶儿)指单个的曲子,每一首能独立演唱,相当于一首诗或词。套数(散套、套曲、大令)指按一定宫调组织的一组曲子。要求:有两只以上的曲子;同一宫调;有一个尾声;一韵到底。套数标明该套曲子属何宫或何调。另有带过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

带过曲:小令如意有未尽,可用同一曲调重复一遍,算作另一首。或续写一、二个别的曲调,称为带过曲(也叫合调)。带过曲音律必须衔接,宫调要相同,且不得超过三个曲调。带过曲通常是习惯上的两、三支曲调连唱,如《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衬字:衬字和正字相对。正字是曲牌格律规定的字,衬字是格律以外所用的字。曲加衬字是词和曲最重要的区别。衬字可以加在句首,也可以加在句中。正字和衬字的配合,较好地解决了诗乐配合上的矛盾,大大增加了声调的美感和语言的生动灵活,对后来的戏曲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传奇中的衬字一般排印成小字号)。

衬字例举

例一:[正宫·塞鸿秋]的末句依格是七个字。

贯云石的本曲(《代人作》)末句:“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14字)

例二:关汉卿《不伏老》套数中[黄钟尾]一曲,“我是一粒铜豌豆”一句正格是七个字。

关汉卿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古人评散曲语言

方言常语,沓而成章,着不得一毫故实。——明·凌濛初《谭曲杂札》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清·黄周星《制曲枝语》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生查子(两首)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仙吕·一半儿] 题情

关汉卿

碧纱窗外静无人,

跪在床前忙要亲。

骂了个负心,回转身。

虽是我话儿嗔,

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双调·沉醉东风] 别情

关汉卿

咫心的天南地北,

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著饯行杯,

眼阁著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叫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元代前期散曲

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的书会才人作家在思想上不同于传统文士,具有叛逆性,性格上放诞不羁,创作上追求个性自由。

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的平民、胥吏作家没能抛弃传统价值和名利思想,但在现实中碰壁幻灭,故以叹世归隐为创作主题,对人生取消极态度。

以卢挚、姚燧为代表的达官显宦作家仕途通达,认同传统士大夫情趣,艺术上偏于典雅。元代后期散曲

作家主体是南方人或移居南方的北方人,以张可久、乔吉成就最高。题材内容被大大开掘,表现领域极度扩张。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成为创作主流。表现追求形式美的倾向(讲求韵律的严

谨、语言的典丽、对仗的工稳及典故的运用)。

关汉卿的散曲

现存小令57首,套数14套。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恋情。以刻画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见长,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赞美,作品流丽尖新。一些抒写情怀的作品很有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代表作,形式、内容都浪漫不羁,豪爽老辣。自然本色是其散曲的主导风格。语言质朴,于含蓄中得真率直白之味。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录)关汉卿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四块玉] 别情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

山又遮,

人去也![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张生赴选关汉卿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恨相见难,又早别离易。

久已后虽然成佳配,

奈时间怎不悲啼!

我则厮守得一时半刻,

早松了金钏,减了香肌。

[仙吕·醉中天] 咏大蝴蝶王和卿挣破庄周梦,

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

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

吓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

把卖花人扇过桥东。[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马致远的散曲

有小令115首,套数22篇,是现存作品最多、评价最高的前期散曲家,有“曲状元”之誉。《太和正音谱》列于“群英之上”,评如“朝阳鸣凤”,“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在题材开拓上有贡献。主要写愤世、自伤、隐逸、写景、咏史。表现了进取与放旷交织的悲剧人格((《秋思》散套可代表)。

[双调·夜行船] 秋思(节录)马致远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张可久的散曲

字小山。只写散曲,现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数量居元人之冠。有《小山乐府》。以描绘江南景色见长,风格典雅清丽。以词为曲,少用衬字,形式工整。近似山水诗和婉约词,非本色曲,体现了散曲雅化的趋势。深受明清人赏识。

[黄钟·人月圆] 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双调·折桂令] 村庵即事

张可久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硃砂。

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

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乔吉的散曲

流寓杭州,一生落拓江湖。存小令209首,套数11篇(另杂剧3种),数量仅次于张可久,并有“曲中李杜”之称。有《梦符散曲》。多啸傲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呈现江湖才子的精神面貌。曲词不避俗趣,雅俗并用。勤于锻字炼句,尤擅融汇工丽语言和俚俗口语于一体。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方法。

[中吕·满庭芳] 渔夫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双调·折桂令] 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庙不灵狐狸弄瓦,官无事鸟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第三章元杂剧

第一节杂剧概说

元代戏曲

元代戏曲包括杂剧和南戏两种样式。南戏产生比杂剧早,但杂剧发展得更迅速,在元代远比南戏兴盛和成熟。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是“元曲”的一部分。唐诗、宋词、元曲历来并称,可见杂剧在元代的地位。杂剧发达于北方,演唱乐曲属北曲系统;南戏发展于南方,演唱乐曲属南曲系统。

元杂剧的体制

第一,剧本的基本结构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剧本有五折(《赵氏孤儿》)、六折(《秋千记》)或多本多折(《西厢记》5本21折)。“折”既是故事发展的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不同于南戏、传奇中的“出”。剧本通常还有一个楔子,多则两、三个,也可没有。楔子对剧情起介绍或连接作用,是剧本的有机部分,但在剧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放在开头的相当于开场戏,放在两折之间的相当于过场戏。楔子篇幅短小,通常只一、二支曲子,不用套曲,也不限由何角色演唱。剧本的后面有“题目正名”,也叫“题目”,或叫“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以最后一句作为剧名。

《单刀会》:

题目乔国老谏吴帝司马徽休官职

正名鲁子敬索荆州关大王单刀会

《调风月》:

正名双莺燕暗争春诈妮子调风月

第二,剧本文字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为主,说白为宾,曲白相生,韵散结合。曲词重在抒情,说白重在叙事。曲白相生和联套演唱的体制继承了宋金诸宫调的说唱方法。科范又叫科泛、科,指示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曲词宾白科介

(旦上云)红娘伏侍老夫人不得空便,偌早晚敢待来也。起得早了些儿,困思上来,我再睡些儿咱。(睡科)(红上云)奉小姐言语去看张生,因伏侍老夫人,未曾回小姐话去。不听得声音,敢又睡哩!我入去看一遭。(红唱)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釭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醉春风]则见他钗軃玉斜横,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旦做起身长叹科)(红唱)半晌抬身,几回搔耳,一声长叹。——《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第三,杂剧中的每一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构成,并且一韵到底。这跟套数的要求一样。但套数无宾白,无科范,体制上不同于一本四折的杂剧。个别情况下也会突破同一宫调的限制,于本宫之外借用别的宫调。

《单刀会》所用宫调和韵部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混江龙等十曲)。

萧豪韵(僚弱闹刀绍……)。第二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十曲)。

尤侯韵(叟侯手袖友……)。第三折: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等十二曲)。

江阳韵(荒项阳创江……)。第四折:双调(新水令、驻马听等九曲)。

车遮韵(叠叶阙穴社……)。

第四,元杂剧每本戏必须由正末或正旦独唱(楔子可由别的角色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动作,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这种体制也是受到宋杂剧和说唱诸宫调的影响。宋杂剧中男伶演出的叫浪子杂剧,女伶演出的叫弟子杂剧。

第五,宾白是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剧语言之一。宾白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里面(带白)。主要是当时的散体口语(散白),也有部分是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韵白)。有人物之间的对话(对白),也有人物独自叙述(独白)。宾白主要用于叙述故事的发展。

第六,剧本以代言体抒情和叙事。元杂剧受到说唱诸宫调的影响,突破了前代叙述体文学的限制,用代言体方式抒情和叙事。这是戏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王国维认为,代言体是戏曲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元杂剧的角色

元杂剧角色分末、旦、净、杂四大类。

1、末为男角,犹京剧中的‘生’,内分正末、副末、冲末、外末、小末等。

2、旦即女角之总称,亦分正旦、副旦、贴旦、外旦、小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3、净犹京剧之花脸,其中又分净、副净、二净及丑,多扮演男性,间或有扮女性者。

4、杂,不以行当分,如:细酸、孛老、卜儿、倈儿、邦老、孤、祗从、卒子、曳剌等。

第二节

元代杂剧创作

元代杂剧的概貌

在创作-表演的戏曲二元结构体系中,元杂剧是以剧本创作为中心而发展的。作家有三类:书会才人作家、文人士夫作家、勾栏行院作家。元杂剧依创作题材可分为爱情婚姻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几类。杂剧选本:明臧懋循《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杂剧资料:元钟嗣成《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前期元杂剧繁盛的原因

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演出的社会化、商业化。

2、各民族异质文化的融合交流。

3、蒙古贵族的爱好欣赏。

4、优秀作家的被迫参与。

5、宋金杂剧、诸宫调、传奇、话本和其他通俗文艺的融合影响。

南北两大戏剧圈

元代戏剧活动形成了南北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觉。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其他东南沿海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杂剧,两者相互辉映。

大都作家群

纪君祥:《赵氏孤儿》(历史剧,写晋国程婴、公孙杵臼救孤报仇故事;18世纪中叶法意英德改编此剧,名《中国孤儿》等)。

杨显之:《潇湘雨》(写崔通、张翠鸾故事,是男子负心题材;人称“杨补丁”)。

河北作家群

白朴:《梧桐雨》(历史剧,写李隆基、杨玉环故事);《墙头马上》(写裴少俊、李千金爱情故事)。尚仲贤:《柳毅传书》(本唐李朝威传奇,写柳毅、龙女故事)。

郑廷玉:《看钱奴》(写周荣祖、贾仁荣枯故事)。

山东作家群

康进之:《李逵负荆》(写李逵错怪宋江,喜剧)。

高文秀:《双献功》(写李逵救孙荣、杀白衙内;有“小汉卿”之称)。

李好古:《张生煮海》(写张羽、龙女爱情故事,题材类《柳毅传书》,旨同《西厢记》)。

山西作家群

石君宝:《秋胡戏妻》(源自刘向《列女传》,写秋胡、罗梅英故事);《曲江池》(本《李娃传》,写妓女李亚仙和书生郑元和爱情故事)。

李潜夫:《灰栏记》(公案剧,写包公断二母夺一子案。19世纪传到欧洲。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改编为《高加索灰栏记》)。

吴昌龄:(写西游戏最多的元杂剧作家,有3种,或佚或残。)

后期南方杂剧

郑光祖:《倩女离魂》(本陈玄祐《离魂记》,写张倩女、王文举故事,影响到《牡丹亭》);《?梅香》(写裴小蛮、白敏中故事,婢女樊素为主角,模仿《西厢记》);《王粲登楼》。

乔吉:《两世姻缘》(本唐范摅《云溪友议》,写洛阳名妓韩玉箫爱韦皋不成,转世相爱终成眷属);《金钱记》(韩翃);《扬州梦》(杜牧)(均才子佳人故事)。

关汉卿的创作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已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已形成研究关汉卿的专门学问“关学”。关汉卿所作杂剧共66种,现存18种。现存作品中有4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还有争议。除杂剧外,关汉卿还存有散曲作品若干(小令57首,套数14套)。

现存十八种关剧

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的14种:

《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望江亭中秋切鲙旦》、《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邓夫人哭存孝》、《关大王单刀会》

《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鬼报绯衣梦》、《诈妮子调风月》、《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感天动地窦娥冤》、《状元堂陈母教子》

主要关剧介绍

《窦娥冤》:本汉代东海孝妇故事。写贫女窦娥被父卖作童养媳,后遭夫亡之痛、恶棍之诬及贪官之冤,受刑而死。表现了她的勤劳善良、坚贞不屈,揭露了社会黑暗。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救风尘》:写妓女赵盼儿智斗流氓周舍、救姐妹宋引章。表现其仗义、机智、泼辣。

《望江亭》:写士妇谭记儿智斗杨衙内自救。

《单刀会》:写鲁肃索要荆州,关羽去东吴单刀赴会。尽显关羽英雄本色。

关剧题材类型

按创作题材,现存关汉卿杂剧分为三类:

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爱情剧:《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拜月亭》《谢天香》《金线池》《玉镜台》

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

关汉卿杂剧的内容

关心民生疾苦,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敢为百姓大声疾呼。熟悉城市生活,贴近大众文化,作品中充满了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和思想情态。熟悉儒家经典,认同儒家仁政学说,在本色通俗之中又不失儒家旨趣。

关汉卿杂剧的人物

突出主要故事内容,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妇女形象。如受冤屈的窦娥。

突破早期杂剧人物类型化、模式化的写法,关剧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如同是斗智,谭记儿和赵盼儿个性就不一样,反映了她们的不同身份。

人物往往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如单刀赴会的关羽、临刑前的窦娥。

关汉卿杂剧的特色

情节自然,场面紧凑,关目多变,富戏剧性。善于设置悬念。如《救风尘》中的假休书。不片面追求戏剧效果,使剧情适合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主题。运用民间的白话、行话,使雅不脱俗,俗不脱雅,是一个真正本色的戏剧家。

王国维评关汉卿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宋元戏曲史》

马致远的生平

生卒年约在1250-1321年左右,晚于关汉卿、白朴而早于张可久。大都人。晚号东篱,表明了对陶渊明的追慕。青年时追求过功名,但未能得志。中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淡泊名利,过隐居生活。

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钦敬。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表明他是全真道教的信徒,也是梨园界的知名人物。

马致远的创作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明两代备受曲家尊崇(马致远被《太和正音谱》列为元人之首,《汉宫秋》被《元曲选》放在第一篇)。崇道和隐居生活影响其创作,多神仙道化剧。作品包括散曲和杂剧。所作杂剧有15种,今存7种(含合著1种)。

马致远十五种杂剧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太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合著)

《王祖师三度马丹阳》、《孟朝云风雪岁寒亭》、《风雪骑驴孟浩然》、《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冻吟诗踏雪寻梅》、《大人先生酒德颂》、《刘阮误入桃源洞》、《吕太后人彘戚夫人》

主要马剧介绍

《汉宫秋》:写汉元帝被迫送王昭君出塞和亲。是现存最早写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昭君承担国家灾难并投水而死,表现了坚贞气节。剧本极力渲染汉元帝对昭君的思念之情,演绎成一部生离死别的悲剧。第四折描写汉元帝在汉宫闻孤雁悲鸣,意境近白朴《梧桐雨》第四折。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餱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青衫泪》:写白居易和妓女裴兴奴的爱情。是现存马剧中唯一的旦本。

《荐福碑》:写北宋书生张镐的倒运和时来运转。元时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的俗语。

马致远杂剧的内容

前期借历史写时事,为反映时代面貌的剧作。他不满现实,表现了对现实的批判;不断探索,但始终找不到出路。剧中洋溢着激愤之情,不乏豪放的气势。后期写演述全真教事迹的神仙道化剧(宗教剧)。赞颂儒士、道士和隐者,讴歌修仙养道生活,试图寻求寄托和解脱。剧中表现了消极的情绪。

马致远杂剧的特色

作家有抒情诗人的气质,常常借剧中人代己抒情,所以他的剧作抒情性很强,自我表现的成分很多,文人化倾向明显。语言偏于典丽,但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

《西厢记》故事源流

唐元稹《会真记》是西厢故事的直接起源。

宋秦观、毛滂有《调笑转踏》;赵令畤有《蝶恋花鼓子词》;话本有《莺莺传》;官本杂剧有《莺莺六幺》。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元李景云《西厢记》南戏。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南戏;陆采《西厢记》传奇。

《西厢记》剧情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书生张拱赴京赶考,途中路过普救寺,与扶父柩回乡、暂居于此的相国小姐崔莺莺偶遇,两

人一见钟情。婢女红娘找老僧为相国做道场,张生趁机向红娘自我介绍,并明言尚未娶妻。红娘回去笑告莺莺,莺莺却已动情。烧夜香时与张生隔墙联吟,做道场那天也顾盼张生。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老夫人言:有策退兵者,愿将莺莺许给他。张生一面用缓兵计拖住孙飞虎,一面请僧惠明下书同学杜确将军解围。事后老夫人反悔,推说莺莺已许侄郑恒,让崔张兄妹相称。二人心碎。红娘见义勇为,设计让二人弹琴听琴,互吐心曲。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弹琴之后,张生病倒。莺莺嘱红娘探望,张生请红娘传简。莺莺一面在红娘前假装生气,一面回简约张生花园夜会。张生欣喜病愈。可待到花园时又被莺莺斥为无礼,张生病情转重。莺莺让红娘送幽会的“药方”。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莺莺和张生西厢幽会。老夫人察觉,拷问红娘。红娘说出真情,责老夫人失信背义,并建议成全二人的婚事。老夫人被迫答应,却逼张生进京赶考,求取功名。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张生夜宿草桥店,梦见莺莺来会,醒来不胜惆怅。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张生及第,派人致书莺莺,莺莺回赠礼物表心意。谁知郑恒来普救寺,诬张生变心另攀高门。老夫人又欲聘郑恒为婿。这时张生衣锦还乡来到普救寺,一切真相大白。郑恒触树而亡,崔张二人成亲。

《西厢记》的主题

中国的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往往是两人一见面便相爱,便誓订终身,从不细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他们在恋时的心理。《西厢》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的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外,中国无第二部。

——郑振铎《文学大纲》

《西厢记》的主题

是一部完整细腻地描写恋爱过程、恋爱心理的作品。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突出了反对宗法制度(家长意志)、反对封建礼教(男女大防)的思想。不是一般的才子佳人作品。

(红云)我待便将简帖儿与他,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我则将这简帖儿放在妆盒儿上,看他见了说甚么。(旦做照镜科,见简看科)(红唱)

[普天乐]晚妆残,乌云軃,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拆开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红唱)俺厌的早扢皱了黛眉,(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哪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云)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红唱)

[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

(红云)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揪住红科)我逗你耍来。(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背云)我则不说。(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不打扮?(旦云)红娘呵,你哪里知道我的心哩!(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张生

剧本赋予张生高门、孤儿、白衣人的儒者身份,但他实际上更符合市民社会的欣赏趣味。个性狷介洒脱,有时甚至有轻狂或猥亵的言行。追求爱情大胆、直率、强烈,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却是一个痴情人、志诚种,和莺莺一见钟情,且始终不渝。为情而傻、而痴、而病,不以功名为念。普救寺被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急人危难。

红娘

机智热情,泼辣倔强,富同情心。道学语言常挂嘴边,却只是为我所用。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老夫人让她监守莺莺,她却想玉成崔张爱情。既为莺莺效力,又顾及小姐的自尊。老夫人悔婚后,积极为崔张爱情穿针引线。受责打时,又以情以理说服老夫人,使崔张爱情最终成功。红娘形象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又有一定的现实性,反映着市井社会的人生态度。

老夫人

代表着戏剧矛盾的一方。兵围普救寺时许婚,事后又悔婚,造成了人物冲突和崔张爱情的曲折反复。最后不得已同意婚事,却命张生求官,使新婚夫妇离别。是礼教的维护者。她治家严肃,一心守着“相国家谱”。疼爱女儿,但体现为要莺莺严守家规。处处替莺莺着想,却给莺莺增加痛苦。

王实甫对人物的改造

会真记:莺莺被称为“尤物”。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被肯定为“善补过”。红娘无足轻重。

董西厢:崔张虽能冲破门当户对的旧观念,但张生显得软弱胆怯。人物性格也不够一致。突出了红娘的作用。

王西厢:张生既忠于爱情又大胆直率,完全不同于《会真记》,比董西厢也有进步。红娘成了主角之一,形象栩栩如生,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全剧有八折由红娘主唱,份量很重。《西厢记》的影响

元人《东墙记》《?梅香》像王西厢的翻版,《倩女离魂》“折柳亭送别”因袭“长亭送别”。《牡丹亭》《娇红记》《红楼梦》多得益于王西厢。

朱权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李贽、汤显祖、王骥德、金圣叹等评注王西厢(金列为第六才子书)。

金圣叹论淫书

人说《西厢记》是淫书,他只为中间有此一事耳!细思此一事,何日无之?何地无之?不成天地间有此一事,便废却天地耶?细思此身自何而来?便废却此身耶?

有人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后日定堕拔舌地狱!

第四章宋元南戏

南戏的产生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起初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温州晋为永嘉郡治),后又称戏文、南戏文、鹘伶声嗽等。产生于北宋末年的浙江温州一带,产生时间早于北曲杂剧。到宋光宗朝(1190-1194)已流传到都城临安,盛行于浙、闽一带。

南戏的发展

元末明初,杂剧衰落,南戏吸取杂剧之长,由粗转精;加之文人的参与创作,逐步成熟,成为剧坛的主流。出现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等优秀剧作。

元明时期,南戏表演形成几大声腔。明代中叶,出现了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竞争的局面。

南戏的体制

南戏依据人物的上下场做分出表演。一本戏有十几出或几十出,篇幅很长,需要一日甚至多日来演出。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为通霄达旦的演出提供了便利。第一出由副末开场,用两支曲子分别介绍创作宗旨和剧情大概,称作“家门”。从第二出、第三出开始,生旦角色先后出场,作代言体的表演,戏才算正式开始。早期剧本不分出目,后来分出,并加上二字或四字的出目。重要南戏、传奇作品的出目

南戏的体制

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

京剧中的生旦净丑

生: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等行当。

旦:分青衣(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刀马旦等行当。

净(花脸、花面):分正净(大面、大花脸)、副净(架子花脸、二面、二花脸)、武净(武花脸)、武二花(摔打花脸)等行当。

丑(小花脸、三花脸):分文丑、武丑(开口跳,扮演女性时称丑旦、彩旦或摇旦)等行当。

南戏剧本和北杂剧一样,也是由唱词、说白和动作三部分组成的。杂剧的动作叫科、科范、科泛。南戏的动作叫介、科介。

在曲调构成上,南戏采用曲牌联套体方式演唱南曲。表演时,同一出戏中,在场的所有角色,不管主角次角、何种行当、男女老幼、何种身份性格,都可以演唱。演唱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轮唱、接唱、合唱,还有在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演唱样式的灵活多变,既能调节演员的劳逸,活跃场上气氛,也有利于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举

(旦叫介)(唱)

[雁过沙]他沉沉向迷途,空教我耳边呼。公公,婆婆,我不能尽心相奉事,番教你为我归黄土。公公,婆婆,人道你死缘何故?公公,婆婆,你怎生割舍抛弃了奴?

(白)公公,婆婆。(外醒介)(唱)

[前腔]媳妇,你耽饥事公姑。媳妇,你耽饥怎生度?错埋怨你也肯不辞,我如今始信有糟糠妇。媳妇,我料应不久归阴府。媳妇,你休便为我死的把生的受苦。

南戏的体制

南戏用南方方言演唱、对白,声调仍是平上去入旧四声,用韵上较为宽松。南方各地方言差异很大,在长期演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地方声腔,并随着水陆交通的发展而扩大影响。到明中叶,四大声腔成为南戏的主力。在上层影响较大的是海盐腔,下层影响最大的是弋阳腔,昆山腔的表演仅限于苏州地区,影响最小。

主要南戏作品介绍

《琵琶记》:高明撰。取材于宋南戏《赵贞女》。皇帝招贤,蔡伯喈欲在家尽孝,辞考,父亲不从,催他赴京。妻赵五娘在家奉侍公婆。蔡考中状元,牛丞相要他入赘,他辞婚,丞相不从。蔡辞官,皇帝不从。家中遭饥荒,父母饿死。五娘一路弹琵琶求乞,上京寻夫。后得贤惠的牛丞相女帮助,一夫二妻团聚。

高明对蔡伯喈故事的改造

无论《赵贞女》还是《琵琶记》,所写蔡伯喈都和历史人物有别。

高明对《赵贞女》的改造:1、剧情加入了“三不从”。2、蔡伯喈由弃亲背妇变成了全忠全孝,作者对他变谴责为同情。赵五娘则是有贞有烈、代夫行孝。3、结局由“马踩赵五娘,雷轰蔡伯喈”变成了大团圆。

忠孝冲突是剧作的基本冲突,主题是宣扬“风化”。

《琵琶记》的意义:《琵琶记》在南戏向传奇过渡的过程中有重要价值:1、蔡、赵二人双线发展。

2、着力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美。

4、改变南戏不讲究宫调配合的做法,根据剧情安排曲牌。

明太祖激赏《琵琶记》。该剧对明清传奇有重大影响,是剧坛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

《荆钗记》:穷书生王十朋、大财主孙汝权各以荆钗、金钗为聘向钱玉莲求婚。钱与王成婚,并鼓励丈夫赴考。王中状元,却因拒丞相逼婚而遭贬。所寄家书被孙汝权截改为休书。钱不信,投水自尽被救。王闻钱自尽亦誓不娶。后仍以荆钗为缘而团聚。

《白兔记》:刘知远为李家佣工,李将女儿三娘嫁给他。刘不堪忍受三娘兄嫂的欺侮,弃家投军,被岳节使招赘,建功立业。三娘在家中磨房生下咬脐郎,托人送给刘。子长大后因猎白兔而与母相会。

《拜月亭》:以金国战乱为背景。大臣子兴福和书生蒋世隆结为兄弟。尚书女王瑞兰逃难中与母失散,遇世隆,结为夫妇。世隆妹瑞莲与兄失散后被瑞兰母收为义女。后瑞兰父遇女,拆散其婚姻。瑞兰在拜月亭前为夫婿祝祷,被瑞莲所悉。最后,世隆、兴福分中文武状元,尚书奉旨招二人为婿。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施惠作,和《琵琶记》齐名,是最好的元末南戏之一。剧本表现了被压迫妇女的苦闷和反抗。除写才子佳人之外,也写了社会风貌。情节曲折,关目生动,并巧用巧合、误会的关目。人物刻画相当成功,对话机智有趣,语言天然本色。

明人评《拜月亭》

《拜月》曲白都近自然,委疑天造,岂曰人工。——《李卓吾批评幽闺记》《拜月》则字字稳贴,与弹搊胶粘,盖南词全本可上弦索者唯此耳。至于走雨、错认、拜月诸折,俱问答往来,不用宾白,固为高手;即旦儿“髻云堆”小曲,模拟闺秀娇憨情态,活托逼真,《琵琶》咽糠、描真亦佳,终不及也。——沈德符《顾曲杂言》《拜月亭》宫调极明,平仄极叶,自始至终,无一板一折非当行本色语,此非深于是道者不能解也。——徐复祚《曲论》

《杀狗记》:富家子弟孙华交结市井无赖,并受挑拨将弟孙荣赶出家门。华妻杨月真为劝夫悔改,杀狗扮死尸置门前,使醉归的孙华误认祸事临门。其友不但不帮忙,反去告官,还是孙荣为他“埋尸”顶罪。后兄弟和好。是颂扬孝悌的社会伦理剧。强调狐朋狗友不值得交往,只有手足之亲才真正可以信赖。曲文俚俗,艺术上显得粗率。

第五章宋元小说

第一节宋元话本

说话四家数大别

小说:说一故事而立知结局。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演说佛书。后专讲佛教史上的故事,向小说、讲史靠拢。

讲史:说前代兴废争战。于历叙史实之中杂以虚辞。

合生:含义有争议。一般认为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不同于前三家的以叙事取胜。

话本的体制

“说话”又称“诗话”“词话”,以诗词起,以诗词终,在叙述过程中也常杂以诗词、骈文之类。话本一般由入话、正话、结尾几部分构成。入话(头回、得胜头回)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入话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和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和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再叙述一个与此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权做个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和将要细述的故事有某种类比关系。入话的设置,乃是说话艺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领会“话意”的动机。

例举

入话:

谁家柔女胜姮娥,行速香堦体态多。

两朵桃花焙晓日,一双星眼转秋波。

……

这首诗是柳耆卿题美人诗。当时是宋神宗朝间,东京有一才子,天下闻名,姓柳,双名耆卿……专爱在花街柳巷,多少名妓欢喜他。在京师与三个出名上行首打暖……三个爱这柳七官人,曾作一首词儿为证。其词云:

例举

师师媚容艳质,香香与我情多,冬冬与我煞脾和,独自窝盘三个。……

这柳七官人在三个行首家闲耍无事,一日,做一篇歌头曲尾。歌曰:……

柳七官人一日携仆到金陵城外玩江楼上,……作一只词……其词曰:

春花秋月何时了……

掷笔于楼,拂袖而返京都。

这柳耆卿诗词文采,压于才士。因此近侍官僚喜敬者,多举孝廉,保奏耆卿为……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例举

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

这首诗,单表为人难处。……这回书,单说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德胜头回。

却说故宋朝中,有一个少年举子,姓魏名鹏举,字冲霄,年方一十八岁,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浑家。……

例举

……后来毕竟做官蹭蹬不起,把锦片也似一段美前程,等闲放过去了。

这便是一句戏言,撒漫了一个美官。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句戏言,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却是为着甚的?有诗为证:……

却说南宋时,建都临安……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错斩崔宁》现存宋元小说话本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错斩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

《定山三怪》《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以上见冯梦龙“三言”)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

“烟粉奇传,素蕴胸次之间;风月须知,只在唇吻之上。”(罗烨语)可见艺人们以爱情故事作表演内容并体现水平,也可见爱情故事很受欢迎。“窃玉偷香”故事,有挑战礼法、追求自由的意义。小说话本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并受作者肯定。如璩秀秀和周胜仙。《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出身于贫寒的装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众,聪明伶俐,更练就了一手好刺绣。无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纸“献状”,将她卖与咸安郡王,从此,正值豆蔻年华的秀秀,身入侯门,失去自由。

其后郡王府失火,逃命之际,她遇见了年轻能干的碾玉匠崔宁。秀秀见他诚实可靠,便主动追求他,并激发他的勇气,让他与自己一道挣脱束缚,寻求美好的生活。

当下崔宁和秀秀出府门,沿着河走到石灰桥。秀秀道:“崔大夫,我脚疼了,走不得。”崔宁指着前面道:“更行几步,那里便是崔宁住处。小娘子到家中歇脚,却也不妨。”

到得家中坐定,秀秀道:“我肚里饥,崔大夫与我买些点心来吃。我受了些惊,得杯酒吃更好。”当时崔宁买将酒来,三杯两盏,正是: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道不得个“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秀秀道:“你记得当时在月台上赏月,把我许你,你兀自拜谢。你记得也不记得?”崔宁叉着手,只应得喏。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你怎地到忘了?”崔宁又则应得喏。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何如?”崔宁道:“岂敢!”秀秀道:“你如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崔宁道:“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只一件,这里住不得了。要好趁这个遗漏,人乱时,今夜就走开去,方才使得。”秀秀道:“我既和你做夫妻,凭你行。”

当夜做了夫妻。

那范二郎……行到了茶坊里来,看见一个女孩儿,方年二九,生得花容月貌。这范二郎立地多时,细看那女子,生得……

元来情色都不由你。那女子在茶坊里,四目相视,俱各有情。这女孩儿心里暗暗地喜欢,自思量道:“若还我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当面挫过,再来那里去讨?”正思量道:“如何着个道理,和他说话,问他曾娶妻也不曾?”……

那女孩儿道:“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做胜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这范二自思量道:“这言语蹊跷,分明是说与我听。”

《错斩崔宁》讲述了一起由命案引发的一段冤情。

刘贵酒后失言,使其妾陈二姐以为丈夫要卖自己,连夜逃走;结果,醉而未醒的刘贵被小偷谋财害命。案发后,涉嫌杀人在逃的陈二姐与她刚在路上结识的崔宁双双被捉拿归案。府尹不勘察案情,不听陈、崔的申辩,滥用酷刑,屈打成招,造成冤案,使无辜者人头落地。

小说议论说:“这般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

小说话本的特色

在情节的设计上颇为用力,注意虚构。叙事条理分明,力求口语化。描写细腻生动,字里行间留有说书艺人的风致。有些作品还有少量的心理描写或景色描写。对话丰富而有个性。强调市井趣味,并贯穿于作品的思想、语言中。在叙述时杂以科诨,注重诙谐幽默。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

《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以上宋人编)

《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

《三国志平话》(以上元人编刊《全相平话五种》)

平话

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标名“平话”。

“平话”的含义:一,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二,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宋元说经话本

今仅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或断为宋刊,或疑为元刻。因其中有诗有话,故称诗话,和《六一诗话》《历代诗话》之“诗话”不同。分上中下三卷,共17段,每段均有标题。写唐僧和猴行者师徒数人往西天求请大乘佛法。话为主体,演说蕴含佛理的故事;诗是辅助,便于听众、读者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各段详略不同,其中不乏精彩片断。

第二节《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概说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成熟而定型的长篇小说。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成,但篇幅比讲史更长了,主要供读者阅读。小说话本是能一次说完的短篇故事,讲史话本则专门演述长篇历史故事,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相当于后来的一回。现存的宋元平话已经分卷分目了,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但目录字数参差不等,未作修饰。

叙事体例上分章回,标目录。最初分若干卷,每卷又分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个单句的目录。后来不分节了,而是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目录文字越来越讲究。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用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三国演义》的版本

嘉靖壬午本:现存最早刊本。24卷,240则,每则有单句七字标题。集中了话本、戏曲中精彩的三国故事,全部改写了“平话”,去荒诞,增史实。

李卓吾评本:合240则为120回,回目并为双句。另外出现了大量以嘉靖本为基础的新刊本,形成演义本和志传本两个系统,并做插图、考证、评点、增删文字、整理卷数回目等事。

毛宗岗改本:以李评本为基础,参照志传本。120回。纠正史事,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改回目为对偶,正统色彩增强。被简称为《三国演义》,是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三国故事的流传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后汉书》、《世说新语》等。

隋唐已有三国故事的文艺表演。

宋说话有“说三分”的专业,明显尊刘贬曹。

元有《三国志平话》《三国事略》,今存。略本史传,突出蜀汉一线,有大量传说,然文笔简率粗糙。

金院本、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中有大量的三国戏。现存剧目多半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1、尊刘贬曹。

以蜀汉的叙写为重点,以刘关张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魏吴两方则成为陪衬。着力刻划刘备的宽仁忠厚、曹操的权术奸诈,体现了强烈的尊刘贬曹、分别正邪的正统道德观念;同时也表达出民众对儒家仁政的向往。

章学诚评历史正统观

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则固南渡之

人也,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诸贤易地而皆然。——《文史通义·文德》

注:提到陈寿、习凿齿、司马光、朱熹。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颂扬忠义。

塑造道德化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忠义精神,尤其突出了诸葛亮的忠诚、关羽的义气。只要讲忠义,不论他是何种身份,属于何种集团,作者一概肯定和赞美。这是市井社会崇奉的道德准则。

2、传播智慧。

着意体现人们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智慧力量。诸葛亮是其中的代表,曹操、周瑜、司马懿等亦足智多谋。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三国志·诸葛亮传》

3、再现历史。

叙写了从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中国之间近一百年的广阔而复杂的历史事件。

作者以陈寿《三国志》等史实为主要依据,杂以大量的民间传说,形成了“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创作风貌。其用意之一即在于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三国的历史知识。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虚实结合。

人们说“真三国,假封神”,只是表明“三国”的叙事更近历史。实际上作者很好地处理了小说和历史之关系,于历史之外杂以传说,使之成为“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虚实结合的佳作。在思想倾向(尊刘;尊曹)、内容比重(以蜀为主;以魏为主)、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诸方面和史传有较大出入。作者将历史框架、历史叙事和细节虚构及具体场面的想象、夸大结合起来。

2、结构宏伟。

三国故事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作者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体现了非凡的叙事才能。行文上既曲折变化,摇曳多姿,又前后贯串,宾主照应,脉络分明,不失严密和精巧。

可归纳为五条线索:汉亡为引线,魏、蜀、吴的兴衰为主线,晋统一为终局。其中又抓住最主要的蜀汉线展开叙述。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3、善写战争。

一,战争场面写得各有个性,绝少雷同。

二,将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交织在一起,反映复杂的形势,突出智斗。

三,多数不表现惨烈,如写英雄史诗,洋溢着诗情画意。

四,激战中穿插轻松场面,有张有弛,富节奏感。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写得很成功,既是力的描写,也是智与美的赞歌。

4、类型形象。

一,叙事写人并重(以往小说重情节、文采)。

二,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性格单一、稳定,形象类型化,似脸谱。这和对人物的道德评判有关。三,刻划手法有:出场定型;反复皴染;多用传说故事和生动细节;善用对比、烘托。

四,性格缺少变化和发展,且有夸大过分而失实之嫌。

5、浅近文言。

语言既不同于以往的志怪、传奇体,也不同于其后的章回体,而是半文半白,文白相杂的浅近文言,给人以“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之感。这种语言取自史书,给人以历史感,但也面向读者,不太深奥难懂。

偏叙述语少描写语,有时直接引用史料。叙述语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有力。开

始有一些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例举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曹操起兵伐董卓》第一卷第九则

华雄:卓前第一员跷将。

《三国演义》的影响

促成了明代历史演义系列小说特别是列国和隋唐系统小说的繁荣。

是有关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是后世许多戏曲、小说等俗文学的创作题材来源。

有多国译本和多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崇高地位。

第三节《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

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分,有繁本和简本。

繁本有70、100、120回本。今知最早者为“《忠义水浒传》100卷”。另有武定板百回,佚。今存百回本:万历天都外臣序本;万历容与堂刊李评本。梁山聚义后只有平辽、方腊事。袁无涯刊120回本增平田虎、王庆,亦附李评。万历间回目皆双句,大致对偶。明末金圣叹腰斩为70回,去聚义后内容,为清之最流行本。

简本有多种版本。一般认为是繁本的节本。有平田虎、王庆。文字简陋,只作研究资料用。《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1、英雄赞歌。

写梁山泊108将故事,特别写了其中几十位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过程,及梁山英雄打家劫寨、反对官府到最后被朝廷招安的经过。歌颂英雄,歌颂智慧,歌颂真诚,是一部传唱千古的英雄赞歌(《水浒传》别称《英雄谱》)。

2、忠义悲歌。

英雄聚集的基础:忠、义。(别称《忠义水浒传》;简称《忠义传》。)忠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走向招安。义表现在对待父母、朋友、路人、首领、穷人……上。聚义的口号是“替天行道”。背景是奸臣当道(高俅、蔡京、梁中书);霸匪横行(西门庆、蒋门神);人妖颠倒(林冲、鲁智深、武松等欲做好人而不能)。义是忠的基础,忠是义的归属。忠义观渗透了市民意识和道德。《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1、语言。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白描浅说的文言,不是白话”,《水浒传》是纯粹的白话。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并用以塑造英雄群像和个性分明的人物。这是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标志着白话语体的成熟,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2、人物。

塑造了性格鲜明、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和相互关系的英雄群像。注意多层次地刻划人物的性格(层次性),以及在环境的制约下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流动性)。特别善于设计冲突相似的情节,让性格类型相同的人物在对比之中显示出差异;或在处境危难之时突出人物个性。《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开始从特征化走向个性化,从单一性格走向复杂性格。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哪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

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叶昼的评语

《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三回回评金圣叹的评语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读第五才子书法》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晁盖后,又写朱仝、雷横放宋江等。正是要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读第五才子书法》

3、情节。

《水浒传》汇集了讲史、短篇说话及戏剧中的水浒英雄故事,把传奇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一方面渲染、放大英雄事迹到超常的地步,把英雄理想化,使之带有传奇的色彩(如倒拔垂杨柳、打虎、跳楼);同时又把英雄置于现实生活之中,让他们在市井细民中周旋,在浓墨重彩渲染传奇事迹时注意对细节精雕细刻,逼近生活。英雄既是超人也是凡人。整部小说情节生动,细节丰富,注意环境烘托,读来引人入胜。是后代说书人钟爱的素材。

4、结构。

整部小说的情节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以第71回为界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以人为单元。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武松等),将其上梁山前的业绩写完,然后再引出另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而已述人物则退居其次。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人物串连起来。后半部以事为单元。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梁山英雄报效朝廷的故事(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串连起来。前半如众水汇聚长江,后半部如长江奔腾入海。前半部是连环列传体的结构,写得精彩;后半部显得松散拖沓,多有雷同失真之处。《水浒传》的影响

对明清社会尤其是农民革命影响很大,被统治者称为“诲盗”之书而遭禁止。

“三国”“水浒”奠定了古典小说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并开始改变以诗文为文学正宗的传统观念,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水浒”转向市井、凡人、琐事、白话。

后世相关作品:水浒戏;水浒通俗文艺;《金瓶梅》等由水浒衍生的小说及受影响的小说;水浒续书;侠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

在国外有多种译本和很大影响。

和《水浒传》相关的重要作品

水浒戏:《宝剑记》《灵宝刀》《义侠记》《水浒记》《偷甲记》《生辰纲》

世情小说:《金瓶梅》

水浒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荡寇志》)

侠义小说:《三侠五义》

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英烈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第二部分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明代传统文学

明代传统文学作家、流派

明初四杰(高启);开国文臣(宋濂、刘基);台阁体(三杨);茶陵派(李东阳)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唐宋派(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晚明小品文(张岱);

复社、几社文人(陈子龙、夏允彝)

明代传统文学主要特点

前期创作的理学气息很浓,八股文影响着文学创作。

中期创作以复古思想为主潮,出现了文学流派之间的复杂斗争。

后期创作倡导自由、个性,性灵派创作和晚明小品文给明代文学带来一些亮色。

作品数量很多,但总体成就远逊于唐宋,也远逊于明代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创作。

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创作

概说

以杨维桢、萨都剌、高启的创作为代表的元末文学所具有的浓烈的世俗性和个体意识到了明初突然出现了逆转和断流,洪武年间少数有名的、有成就的作家都是由元而入明的。文学界在明前期一百多年间处于寂寞、萧条、衰退的状态,直到明代中期才发生变化。永乐以后的创作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受理学和八股文的影响深。

原因:1、统治者对士大夫、文化人实行高压恐怖政策。2、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3、以程朱理学治国。

吴中四杰

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都是吴中名士,从事诗歌创作,主要活动于元末,入明后皆因政治原因致死。因政治而死的吴中名士有十多人。高启名声最大、成就最高,也因其被腰斩而引起文学界震动,加速了明初士风的逆转。杨基诗中亦回荡着乱世悲音。

四杰外,袁凯也有名。因少时作《白燕诗》,人称“袁白燕”。

高启

(1336-1374),号青丘子,长洲人。元末隐居。洪武初参修《元史》,后辞官。因作《宫女图》诗刺宫廷私生活而致祸。博学工诗,“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有《高太史大全集》。创作主要在元末,体现了时代文学精神。内容反映战乱及内心忧郁、孤独的情绪,也抒写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青丘子歌》)。是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孤吟者。另有登览怀古的题材(《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青丘子歌高启

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屩jue草鞋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着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散套有北套、南套、南北合套三种形式。 曲词:曲词也就是曲辞。古代戏曲语言;曲词是元曲的文字部分或者说是戏剧人物的语言,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首先,曲词具有充分地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其次,曲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宾白: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科介:也称“科范”,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多用于杂剧,介多用于南戏。 末本戏、旦本戏:元杂剧一般分别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主唱,由男主角演唱的杂剧称为末本戏,由女主角演唱的杂剧为旦本戏。 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曲状元:指的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因而有“曲状元”之誉。其代表剧作有《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等以及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在元曲创作中地位最为突出,故称。 元曲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元明清试卷8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卷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元杂剧的教色,可以分为末、旦、净、丑______四个大类。 2. 《汉宫秋》写的是汉代_汉元帝_____的故事。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 4.《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的英雄是_关羽_____。 5. 汤显祖的《南柯记》本是处于唐人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 6. 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7. 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加工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世称“三言”。 8. 《金瓶梅》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潘金莲、李瓶儿____、春梅三人。 9. 《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10. 《镜花缘》的作者是____李汝珍___。 11. “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___评点派、索隐派和考证派 12. 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了一个戏曲流派是_苏州派____。 13. _____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14. 清前期提倡肌理说的诗人是翁方纲。 15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 16.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__神韵说___。 17.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18. 清前期词风近似南唐二主的著名词人是。 19. 《病梅馆记》的作者是___龚自珍_____。

20. 倡导诗界革命的诗人是___黄宗宪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16 分) 1. 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 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2. 杂剧《西厢记》共有()。 A三本二十折 B 四本二十一折 C五本二十一折 3. 属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的是()。 A杜丽娘 B D杜十娘E李香君 4. 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 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5. 《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 A.文言长篇小说 B.文言短篇小说 C.白话长篇小说 6. 《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 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7. 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A.李贽B.袁宏道C.钟惺 8. 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A.典雅工丽 B.清新自然 C.幽深孤峭 三、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 A纪君祥 B杨显之 C康进之D 高文秀 E白朴 2.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有许多创新,比如,它是我国()。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 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山西、河北的一些地方,在宋、金、元时期受战争破坏较少,便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员的相对集中,这在客观上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首都大都,更是成为集中北方各地的伎艺与优秀演员的中心,这对于各种艺术的相互竞争、吸收,对元杂剧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元代,科举考试制度被取消,大批知识分子为糊口、为发泄对元代统治者的不满而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对于提高元杂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再次,元代统治者连年忙于征战厮杀,他们对汉文化了解不多,因而造成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所受到的思想羁绊也就较少,创作比较自由。这对元杂剧的繁荣十分必要。蒙古统治者对元杂剧的喜爱也对它的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对儒学到底有什么用不大在意,但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他们中许多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另外,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元朝统一南北之后,北杂剧也在向南发展,盛行于南北,构成了全国大繁荣的局面。这显然与它得到广泛的喜爱与广泛的流传有密切的关系。 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 拥刘反曹表面上是个政治态度,但本质上却是对封建纲常的坚持。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看来,刘备虽然崛起草莽,但他是汉室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在血统上具备继承刘汉王室的资格,而曹操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位为丞相,从血统和政治操作的角度却是汉贼。因之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作者那里是对君臣伦理的严明,对汉室正统的坚持。 3、简析窦娥形象。 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首先,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如窦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她的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精神。 从《窦娥冤》这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主人公窦娥的行事有原则的精神。这一点可以从她无论如何也不嫁张驴儿的事情中看出。同时,她批评婆婆不应该答应张驴儿父子到家中来也可以体现出她有原则的精神。 尽管窦娥办事有原则,但她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女子,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这点在第一折中窦娥出场时就有体现。“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业艰苦,双眉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当然,窦娥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悲惨命运是分不开的,因为命运坎坷,窦娥才会有这样的对忧愁和烦恼的叹息。 坚韧也是窦娥的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元明清文学常识

1、“汤沈之争”是戏曲史上的一桩学术公案。有的学者认为是汤显祖在《答吕姜山》等信中彻底否定了沈氏的声律论,揭开了论战的序幕,沈氏便在《词隐先生论曲》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有人则认为所谓的“汤沈之争”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他们“素无谋面,无直接的书柬往还,没有理论上的互相辩难”,而且吴江派与临川派本身也不存在。 1.唐传奇的概念:不是一个题材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小说文体学的概念,指的是唐代开始盛行的有别于以往志怪、志人的新体小说。志怪、志人的基本文体特征:残丛小语特点: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2.唐传奇的文体特征:虚构的艺术化与叙事角度的个性化。具有完整的构思与独立的现实主题自觉的以人物的形象为中心曲折的情节与细节描写文备众体 3.小说分为六类:一日志怪《搜神》一日传奇,一日杂录。一日聚淡,一日辩汀。一日箴规。 4.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分期:萌芽期{从远古至秦汉}皱行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唐代}转折期{宋元至明初} 5.志怪小说:(1)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只怪者也。(2)第一次变化:动词组变成书名。(3)第二次变化;由书名变成至怪小说。《例异传》魏晋南北朝以来第一部优秀的志怪小说。 6《幽明录》作者:刘异庆,杂记种种怪异神奇之事,主要是晋宋事,是关于现实生活中士民僧俗的奇闻异事。7宋元话本与古代小说的通俗化,关于话本的两种解释:1话本是说话一人讲说时所用的底本。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发生,而乃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2说话是说话艺人的口头创作的记录本及模拟这种记录的其他故事文本。拟话本的定义;指明代文人创作拟话本,工案头阅读的文学作品。说话时诉诸听觉的口头艺术,拟话本则是诉诸视觉模拟说话语气而写作的短篇小说。 8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1题目:快嘴李翠莲记等。2话:入话具有肃穆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3正话:也叫正传,即故事的主体部分。4篇尾:用四句或八句诗句为全篇总结。 9讲史话本的特点:1篇幅长,分卷分回,2有开场诗,3断代编年的叙事法。讲史话本和小说本地区别;一个取材于历史,一个取材于现实;一个篇幅长,一个篇幅短;一个以说白为主,一个唱白兼施。例:明。洪耿《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风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抱翁老人:《古今奇观》 10四大奇书:白话长篇小说四大类别:《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的范行;以史籍的编年体为结撰金书的基本框架,辅之以记事本来体与列传体。七实三虚的取材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主要的人物取之于史册,具体的过程,小的插曲和次要的人物则不妨虚构,有鲜明的倾向性,无论是叙事的态度,立场,还是穿插于金书的评论,都毫不掩饰自己爱惜,甚至直接出面进行评判。《水浒传》——英雄传奇类范型。有一个历史背景,但不十分在意背景的真实程度,集中刻画几个人物,其中或为历史实有的,或为虚构,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超凡的,其经历带有一种历险性质,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重巧合,节奏快。《西游记》-神魔小说的范型;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不十分认真,神魔当中都有人的品性,情感基本循人的行为方式做事,神魔世界以人类社会为样板进行虚构,有较鲜明的是非褒贬。《金瓶梅》—的范型意义1作家把目光投射到现实的社会人生,以家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男女恋情与婚姻生活为叙述的焦点,以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人物的感情世界成为表现的焦点。2四大传奇《荆刘拜杀》:元末明初流行的四部南戏的合称,分别为《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合《杀狗记》合称“四大传奇”或古戏四家,是南戏在原末明初的代表作品。3《赵氏孤儿》和《窦娥冤》被称为放在世界大悲剧中也不逊色7、书会才人: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组织,在书会里面专门给艺人些话本剧本的作家。 8、历史演绎和英雄传奇的异同:①创作主旨上看,历史演义是据史演义,意在演述历史事件,反应历史发展概貌。记述朝代兴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英雄传奇则着重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②从作品题材看,历史演义的主要事件人物,多有所本事多虚少,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历史真实制约,英雄传奇则多截取民间的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创作,不受历史的拘束。③从艺术上看,历史演义多采取编年体写法,或记述一代史事,或通演古今事,人物多为帝王将相,具有历史感,英雄传奇则采取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科幻,基本结构是以某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体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④从创作主旨上看,历史演义是根据史演义,意在演述历史事件,反应历史发展概貌,论述朝代兴亡,总结历史教训:英雄传奇侧重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渲染他们的武力和力量,反应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 三国题材的杂剧有60种左右,其中剧本尚存者有二21种,主要有:《虎牢关三战吕布》《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隔江斗智》《连环计》 三、“拥刘反曹”——基本的情感取向 全书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阶段:第33回以前,主要描述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争权夺利的斗争。 第33~104回,全书的主体部分,主要反映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叙事的中心是诸葛亮。 第105回以后,主要写三分归一。“拥刘反曹”主要体现作者“善善恶恶”的伦理道德观念,带有明显的民间色彩与儒家明君仁政的社会理想。 四、“忠义”观念《三国演义》崇尚的是“忠”和“义”的完美结合,第一回“桃园结义”时刘、关、张结义的誓词是:“同心协力,救困扶贫,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上报国家”——“忠”“同心协力”——“义“义绝”关羽与“义”的复杂性统治者标榜的“义”,和“忠”连在一起,常被称为“春秋大义”——千里走单骑民间推崇的知恩必报、哥们义气,也被称为“小义”——“关 云长义释曹操”“史官”:“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 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美化关羽的原因历代统治者的 推崇起了导向作用。“帝王师”——诸葛亮形象的重塑改 变历史事实,夸大诸葛亮的能力及功绩贬抑刘备的能力与 作用着力渲染、夸张诸葛亮对刘备的指导作用《三国演 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有几个突出的特点:1、书生出身而 具有将略;2、与君主关系甚洽;3、事实上指挥、控制着 一切。《三国演义》虚构的方法张冠李戴,合理移植“鞭 打督邮““草船借箭”“斩华雄”“单刀赴会”添枝 加叶“三顾茅庐”合理想象“空城计”“性格强化”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对于性格比较复杂、性格内涵比较 丰富的人物,集中地突出他们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集中 地突出某一方面的才能,并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或传奇 性的故事和情节将这一性格特点或才能强化到常人难以 企及的程度对于性格内涵比较单一的人物,则集中笔墨突 出他们这一方面的性格和才能 “正衬”与“反衬”文有正衬反衬。 类型化典型的主要特征:单一、扁平,概括多而描写少; 强调人物概貌而不求其逼真,追求的是神似的类同而达不 到形神兼备的个性差异;注重人物外在表现而未能挖掘其 人物内心世界。传奇化手法有关军事心理学的描写决策 中的风险判断决策中的反推作用精密入微的伐交心战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紧紧围绕决定战争胜负的契机,展示 双方力量的对比,兵力的部署,战略战术的运用,战争形 势的转化和战争结果通过战争过程的描写,着意于完成 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各个角度审视战争过程,相犯而不犯,同中见异笔法 波谲云诡,记叙详略适宜 《儒林外史》的语言特点1.准确、洗练而富于形象性,经 常三言两语就能使人物“穷形尽相”; 2.朴实、明快、幽默,有很强的表现力,长于白描; 3.是 在南方民间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也融合了不少 文言成分和不同职业的行语。 周进、范进:着重表现的是他们精神的变态、思想的畸形 和心智的麻木。堕落的典型:遽公孙、匡超人 写作特色:通过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命运悲剧性情节因素和 喜剧性因素交织3所有的讽刺和针砭都不动声色 在“功名富贵-文行出处”之间挣扎的儒林众生图 第一类:“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代表人物是周进 和范进科举的狂热追求者,同时又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第 二类:“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他们是一些通过科举 之路爬上仕途或有望进入仕途的人,其灵魂已经为功名富 贵所渗透第三类:“假托无意功名富贵”的“名士”、“山人”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假装无意于功名,以名士风流自居第 四类:“辞却功名富贵”的真儒名贤这是作者正面肯定、 热忱歌颂的人物,在这类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生 和社会理想。杜少卿等是其代表。 虞育德是最受推崇的一个所谓“真儒”,以传统的道德而言 可谓是个完人。他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虽然不忘进取, 但落榜之后能淡然处之,不求侥幸。五十岁时考中进士, 同榜比他年长的人都将年龄报的很小,惟有他老老实实在 履历上填上实际年龄,这样一来,皇帝见他年老,吩咐给 他安排一个闲职,于是当了南京国子监博士,他也不以为 念。 杜少卿作者热情歌颂的理想人物,作者自况他出身于“一 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宗族,但淡薄功名,讲究“文 行出处”。朝廷征辟,他却认为“走出去做不出什么事业”, “宁可不出去好”,于是装病拒绝应征出仕,主动抛弃了科 举仕进的进身之路。豪放狂傲,傲视权贵,却扶困济贫, 乐于助人。讲究传统的美德,重孝道,但又敢于向封建权 威和传统礼教进行挑战, 四个市井“奇人”季遐年:以写字为生,又以写字自娱;王 太:既是围棋高手,又是安于卖火纸筒子的小贩; 盖宽:以开茶馆为生,但画一手好画,又不攀附权贵;荆 元:以裁缝为业,但弹一手好琴,并以此自遣。 《儒林外史》叙事结构的外在形式是列传连环式。作品按 照一个个中心人物组织故事,每个故事自成起讫,但又前 伏后应、环环相扣,组成一个连环套式的结构。周进— 范进—严贡生其次,人物列传各自独立,但又有内在理路 贯穿在一起,形成了有相当内聚力的整体。全书由楔子、 主体、幽榜三个环节构成。全书主体又可分为三部分:第 一部分,从第2~30回,写了周进、范进、王德、王仁、 严贡生、严监生等,讽世为主。第二部分,从第31~46回, 主要写了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三山门送别三个中心 事件,塑造了杜少卿、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 分,从第47~55回,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 更加恶劣。第三,在小说内部还始终贯穿着一条时间线索 《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秉持公心,指摘时弊”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 的讽刺态度。对同一个人物,能根据其前后表现的不同 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如周进、范进二、褒贬适宜“讽刺的 生命是真实” 三、寓悲于喜,悲喜交融四、寓讽刺于典型的情节、场面 中,“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 主要讽刺方法有三:1.把前后两种行为对照,暴露其丑恶 嘴脸。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梅玖对周进中 2.把一个人的言和行对照,让人物当场出丑,自己打自己 嘴巴 3.让人物一本正经的说假话、说大话,然后揭示其浅 薄、无知或荒谬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异同 1.从创作主旨上看,历史演义是据史演义,意在演述历史 事件,反映历史发展概貌,记述朝代兴亡,总结历史经验 教训;英雄传奇则着重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渲染他 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 情思。 2.从作品题材看,历史演义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多有所本, 实多虚少,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历史真实制约;英雄传奇则 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影迹, 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创作,不受历史的 拘束。 3.从艺术上看,历史演义多采用编年体写法,或记述一代 史事,或通演古今事,人物多为帝王将相,具有历史感; 英雄传奇则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 幻,基本结构模式是以某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体为线索, 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南宋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并成为艺人讲唱的重要内 容。主要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 者”等。 三个特点:1.已有较完整的水浒故事框架:杀惜—发配— 被劫上山—坐第二把交椅—晁盖在三打祝家庄时阵亡;2. 多写家庭变故 3.李逵、燕青、鲁智深成了重要人物。 三、反叛者的颂歌明清:“诲盗”说、“忠义”说清末民 初:“社会主义”、“平权、自由”、“倡民主、民权” 宋江形象矛盾的评价李贽:忠义之士、英雄楷模金圣叹: 阴险狡诈,十恶不赦的强盗头子 现代人的看法农民起义雄才大略的领袖地主阶级野心家, 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封建皇权的卫道士,赵宋王朝的忠 实走狗、刽子手 宋江形象自身的矛盾对王法的态度:守法——家中佛堂下 的地窖——私放晁盖 对落草的态度自己迟疑——逼他人上梁山忠——反抗朝 廷(“敢笑黄巢不丈夫”)“于家大孝”——“忤逆” 对晁盖兄弟情深——行为可疑(架空)豪杰领袖——跪地 求饶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临阵惊慌 宋江形象的塑造历史上的宋江“勇悍狂侠”“以三十六人横 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民间文化的浸润“及时雨”济危扶困,仗义疏财好结识好 汉,挥金似土武松:他便是真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和柴进的比较文人的改造“孝义黑三郎”“忠义宋公明”忠 ——孝“自幼曾攻经史”人生目标: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身 份:押司,郓城小吏梁山三位寨主王伦:不义晁盖:讲义 气,真诚、温厚不够果决;幼稚;粗心;胸无大志宋江: 心黑手辣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六、英雄传奇的典范一)塑造人物的艺术以传奇手法为 主,但又有所超越黑旋风李逵武松完美的义侠慷慨重义, 神武好胜,快意恩仇,重人伦,轻女色(二)叙事的基本 特点1.情节大幅度、快节奏的起伏2.张弛相间的处理技巧 3.超现实场面和现实场面互相错杂调节节奏,增强人情 味,如林冲遇李小二。 4.对重点、高潮的特殊场面有特殊的处理方法。 (三)情节的戏剧化1.悬念预示武松初到孟州,杀威 棒打还是不打蓄势 2.巧合 3.突转(四)列传连环的 结构技巧 三、隋唐题材小说的新变《隋唐演义》对隋唐题材的总 结 《说唐前传》—《说唐后传》《混唐后传》《说唐三传》《粉 妆楼全传》 “神怪小说”多是从整个中国小说史着眼,侧重此类神异 题材在整个小说发展的连续性。其研究视野所及,从先秦 而至晚清,短篇、长篇、文言、白话,诸种体裁无所不至。 “神魔小说”往往专指在明代中叶繁荣起来、以“神怪”为题 材的白话长篇,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特定文体。 一、“西游”故事的演变第一阶段:“西游”故事形成期玄奘 口述、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二阶段:小说主体丰富期(宋代至明初)第三阶段: 文人写定及传播变异期 二、多重的阐释空间全书由五部分组成1~7回孙 悟空出身传8~12回取经缘由,唐僧出身 13~23回四众会齐24~99回西行伏魔100回 功德圆满 当代对《西游记》主旨的研究第一个层面:从社会政治 内容来看1、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制度。2、写农民战争。 3、写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秩序的反抗。第二个层面,从哲 理的角度看1、人生在事业上的奋斗和成功;2、修养心性 的体会,面对种种诱惑,最后达到自我人格的完成。第三 个层面,从道德的角度看1、刻画英雄形象,表现道德的 完善;2、除暴安良,表现一种义侠精神;3、鼓吹圣贤精 神,表现从自我的形成到大我的形成,表现普度众生的圣 贤精神。 唐僧三种不同的成分历史上的圣僧金禅长老转世六根不 净、受考验的凡人软弱、犹豫、迂阔、无见识普泛的同情 心孙悟空玩世不恭—表现认真受难者—命运主宰者无视 一切清规戒律—严格的道德自律超凡入圣的圣人—有血 性的凡人猪八戒最富人性、也最具共名意义人欲的象征 食、色 什么是传奇?相对于杂剧,传奇无疑是一种长篇戏曲剧 本,通例一部传奇剧本由二十出至五十出组成;而杂剧则 是一种短篇戏曲剧本,通例只有一出至七出。相对于戏文, 传奇具有剧本体制规范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特征,而戏 文在剧本体制和音乐体制上却有着明显的纷杂性和随意 性。因此,就内涵或本质而言,传奇是一种剧本体制规范 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长篇戏曲剧本。 “四大声腔”从明初到嘉靖时期,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 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流播广远,被称为 “四大声腔”。 “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 落草的故事梁辰鱼的《浣纱记》一出极为崇高而苦涩的 爱情悲剧;又是一出沉重的政治悲剧。(范蠡、西施)《鸣 凤记》相传是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以严嵩为批判对象, 几乎与时事同步,时事剧的先锋,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 的道路。 (二)“临川派”剧作家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 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派。” 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 为“临川派”,或者以汤显祖室名为题的“玉茗堂派”。临川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在诗坛影响极坏。 茶陵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公安派 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梅村体: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竟陵派 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

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神韵说” “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浙西词派”: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阳湖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古文理论与“桐城派”

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2、黄陵派:指明中叶后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流派。因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提出 重“真诗”,重“性灵”,追求幽深奇僻、孤来独往的文学审美情趣。奖创作上的奇僻险怪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3、崔莺莺的性格特征: (1)强烈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疆传统的女性形象,她对张生的爱,纯净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在她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都可不管。正由于她对爱情的炽热追求,才使她走上了违背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形成了叛逆的性格。 (2)莺莺长期受到封疆礼教的熏陶,严格的家教使她有许多顾虑,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又冷静、聪明而狡狯。她对人前花言巧语,没有人处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从莺莺的作假可看处她本能的生命冲动与社会性在她人格深层中的统一,表现出灵与欲、情与欲的冲突。 (3)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伦理意识、严格的家教使她不会有大胆的举动,她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自然的欲求和生命的骚动,礼教的分为使她受到约束,而自然的欲求又使她渴望解放,在她身上有着形而下的、非理性的动物性的冲动,形而上的理性观念、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碰撞,形成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她既矜持、腼腆,有理性同时又不满封建的压抑,执着追求爱情,最后形成了叛逆的性格。 6、《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 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替,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a)高明《琵琶记》双线结构: 一是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是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贪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观众加深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在深切地同情赵五娘的同时,体悟到封建伦理纲常的荼毒。 b)赵五娘的人物典型; 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代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立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勤劳、忍辱负重、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个典型的孝妇形象。 (1)表现出民间妇女的性格,忍辱负重、善良勤劳 (2)表现出艰苦斗争的民族性格 (3)表现出一种双重性格:一方面体现了克己待人、勤俭自立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其身上留有时代的印迹,奴隶式的驯服。 作者歌颂赵五娘的“有贞有烈”,但更多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苦难、不幸和无奈。让人们看到被视为道德楷模的人物内心的隐痛。 《三国演义》 一.成书过程: (1)史籍:陈寿《三国志》、斐松之的注提供了大量材料。 (2)民间传说,戏曲,话本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最早有《三国志》里的一些故事;隋朝傀儡戏是根据三国故事改编;唐朝广泛流传着三国故事;宋代的说书艺人往往说三国的故事出现了拥刘反曹的传统;金元时期,三国故事大量搬上剧场,可见《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已经深入民间。罗贯中以史书为依据,对民间传说、说唱文学中的三国故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删去了其中荒诞不经的内容,根据史实和生活经验,写出了《三国》。由此可说,这是一本集体创作。 二.《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四、《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塑造 刘备:是一个明主仁君但又不失英雄本色

中国古文学史元明清及近代部分试题与答案(五)

中国古文学史:元明清及近代部分试 题与答案(五) 选择题 1.元代出现了一大批杂剧的优秀作家,《析律志》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的作家是( )。 ①王实甫②关汉卿③马致远④高明 2.在众多著名元曲作家中,有一位天资很高,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①马致远②张养浩③张可久④乔吉 3.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创作丰富,留存作品最多的作家是( )。 ①张养浩②张可久③乔吉④睢景臣 4.借用昭君出塞,而又一反传统故事,塑造了一位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表现了勇于牺牲以息刀兵的可贵精神的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 ①《琵琶记》②《梧桐雨》③《赵氏孤儿》④《汉宫秋》 5.元代前期工诗文、善书画,因仕元为当时遗民所轻,故在诗中常流露露忏悔自负之情,写过《岳鄂王墓》的诗人是( )。 ①刘因②赵孟③虞集④杨载 6.元代后期,有一位学晚唐体而以乐府诗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是( )。 ①杨载②萨都剌③虞集④王冕 7.元代杂剧作家中有以写水浒戏最为著称的两名剧作家是( )。 ①康进之②白朴③乔吉④高文秀 8.元代后期,还涌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 ①杨之作②萨都剌③耶律楚材④范椁 9.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的作品。①窦娥冤②梧桐雨③汉宫秋④赵氏孤儿与其作者 A.白朴② B.纪君祥④ C.关汉卿① D.马致远③ 10.将下列人物①王瑞兰②谭记儿③李千金④赵盼儿与其所在的作品 A.《望江亭》② B.《救风尘》④ C.《拜月亭》① D.《墙头马上》③配伍。 1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①列国志传②东西汉通俗演义③三国志演义④两宋志传 12.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史上,标志着从说话艺术的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这一伟大转变的作品是( ? )。 ①冯梦龙的"三言" ②凌蒙初的"二拍" ③洪的《清平山堂话本》④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13.明中叶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从题材的划分看有四大主潮,其中作品数量最多,影响较大,历代都有拟作的,要算( ? )。 ①世情小说②神魔小说③历史演义④英雄传奇 14.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下列三人为《三国演义》"三绝" ( ④)。 ①刘备、关云长、张飞②刘备、诸葛亮、关云长③曹操、关云长、张飞④诸葛亮、关云长、曹操 15.《水浒传》版本中写宋江在受招安后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直到被害的全过程是(②)。 ①100回繁本②120回简本③70回本 16.在下列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表现对爱情婚姻自主要求的肯定和对封建礼教门第观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 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 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 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 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 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 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 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 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 台效果。 27.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 28.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29.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30.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31.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32.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清忠谱》 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33.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格调说)。 34.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张惠言)。 35.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张岱)。

元明清文学

1 元明清文学选讲引言——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特征1、通俗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大变化、大转折的时代。中国古代文学从传统的以“贵族”、“精英”为主的文学转变为以“通俗”、“庶民”为主的文学,从“纯文言” 的文学转变为“文”、“白”并重,甚至“白话文学”大行其道的文学。白话通俗文学逐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文学创作与消费的主体既包括少数“贵族”、“精英”阶层,也包括广大庶民百姓。文学已成为一种全民的事业。2、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学 现行的多种中国文学史,只讲汉民族作家及其作品,好像中国一部五千多年的文学史只是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全面的。中国古代诸多少数民族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元明清时代蒙古族的《蒙古秘史》、藏民族的《格萨尔王传》、《颇罗鼐传》、满族传说《尼山萨满传》以及苗族、白族、土家族等古典诗歌均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篇章。它们是元、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3、流派众多,百家争鸣 “流派”是元明清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的一个关

键词。明、清诗词流派之多可谓超轶前朝,为中古代文学之“极盛”。明代诗歌有“明初五派”、“三杨台阁诗派”、“茶陵诗派”、“前、后七子诗派”、“唐宋诗派”、“公安诗派”、“竟陵诗派”等重要流派,清代诗歌则有“神韵”、“格调”、“肌理”、“性灵”、“娄东”、“虞山”、“秀水”、“湖湘”、“同光”等重要门派。清词则有“云间”、“柳洲”、“浙西”、“阳羡”、“常州”、“临桂”等重要派别。 4、文学创作的多向多维 其一,文学体式的多样态。 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代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此时代,“新文学”小说、戏曲后来居上,且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但传统文学,如诗歌、散文、词、赋,并不象一些文学史著作所宣称的那样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被边缘化,而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是明清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体式而言,明清文学再也不是“有残缺的文学”。 其二,有自已独特的风格。 与唐宋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比照,元、明、清文学有着自已的独立风神,尤其是元明清诗、词有着自已的独特魅力。如果说唐诗以风华取胜,宋诗以理趣独擅,那么明清诗词则以风骨的“冷峻”打动人心。如果说,唐诗以青春的活力而光彩照人,宋代诗、词以中年的理性而独辟蹊径,那么,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