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第28卷第12期2008年12月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 Scientiae Circu mstanti a e

Vo.l 28,No .12Dec .,200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 .2008CB418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40525011,40873080,40632011)

Su ppor ted b y t h e Nati onal Bas i c R esearch Progra m of Ch i na (No .2008CB418200)and the Nati onal Nat u ral Sci en ce Foundati on of Ch i na (No .40525011,40873080,40632011)

作者简介:吴丰昌(1965)),男,教授;*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 2m ai:l m engwe@i craes .org .cn

Biogr ap hy :WU Fengchang (1965)),m al e ,professor ;*Cor res pond i ng au t h or ,E 2ma i :l m eng we@i craes .org .cn

吴丰昌,孟伟,宋永会,等.2008.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8(12):2385-2393

W u F C ,M engW,Song Y H,eta l .2008.R esearch progress i n l ake water qualit y criteria i n Ch i na[J].Acta Sci en tiae Circum stan tiae ,28(12):2385-2393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吴丰昌1

,孟伟1,*

,宋永会1

,刘征涛1

,金相灿1

,郑丙辉1

,王业耀1

,王圣瑞1

,姜霞1

,

卢少勇1,储昭升1,陈艳卿1,王超2,华祖林2,王沛芳2,于志强3,傅家谟

3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8

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收稿日期:2008206218 录用日期:2008209201

摘要:中国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生态健康效应复杂,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从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进行了剖析回顾和展望:首先阐述了开展区域性水环境基准研究的迫切性和科学意义,揭示了/科学确定基准0的内涵;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湖泊水环境基准的/三性0原则(科学性、基础性和区域性),指出环境暴露、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基准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强调:阐明中国水环境的演变规律和特征,需要开展水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建立具有我国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解决中国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的重要任务,它既可推动中国毒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又可为湖泊流域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国际地位.关键词:湖泊;水环境基准;生态环境效应;环境管理;区域差异

文章编号:025322468(2008)1222385209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R esearch progress i n lake wa ter qua lity cr iter ia i n Ch ina

WU Fengchang 1

,MENG W e i 1,*

,S ONG Yonghu i 1

,L I U Z hengtao 1

,JI N X iangcan 1

,Z H E NG Bi n ghu i 1

,WANG Y eyao 1

,WANG Shengr u i 1

,JI A NG X ia 1

,L U Shaoyong 1

,C HU Zhaosheng 1

,C HEN Y anqing 1

,WANG Chao 2

,HUA Zu li n 2

,WANG Pe ifang 2

,YU Zh i q iang 3

,FU Jia mo

3

1.Ch i nese Res earch Acad e my ofE nvironm ental Sciences ,Beiji ng 100012

2.Co ll ege of Environm en t al Sci en ce and Eng i neeri ng ,H eha iU n i vers it y ,N an ji ng 210098

3.Guangz hou Insti tute of Geoche m i stry ,Ch i 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R ecei ved 18J un e 2008; accep ted 1Septe m ber 2008

A bs tract :In con si d erati on of the gri m sit u ati on of Ch i n a c s lake polluti on and co mp lex ecological healt h effects ,it i s u rgent to carry out stud ies on l ak e water quality cri teri a fitted t o Ch i na c s regi onal charact eri s tics ,as theoretic bases f or l ak e po ll u ti on p reventi on,con trol and m anage m en t .H o wever ,little syste m ati c research work has been don e .Th i s articl e deals with Ch i n a c s l ake water qu alit y cri teri a areas i n ter m s of t he cri teri a i m port an ce ,concepts ,researc h h ist ory ,stat u s ,

trend ,

urgence ,and scientific sign ificance :F irst ,

th i s arti cle gi ves a d etailed revi ew on the res earch h i story ,

st atus and

devel op i ng trend as well as t h e key sci en tific p rob l e m s i n the l ake wat er qu alit y crit eri a research area both at ho m e and abroad .Au t h ors put f or ward criteri a c s concepts and /three 0pri n ci p l es (scientific ,basic and reg i onal),

and po i nted ou t t hat environm ental exposure ,eff ect d i sti nction and ri sk

assess m en t are t h e three key p rocesses for water qu alit y criteri a .Finall y ,the articl e pu t forward s earch d i recti on and devel oping trends i nvo l ved i n th i s researc h fiel d i n Ch i na .The arti cle stresses that i n order to conduct s t ud i es on the proces ses ofwat er poll u ti on and eco 2tox i colog i cal effects it i s n ecessary t 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ru les and characteri stics of evol u tion of Ch i na c s water environm ent ;It als o suggests t h at estab lis h i ng t h eoretica,l tec hno l og i cal and m et hodo l og i cal s yste m s of t he l ake water environm en t cri teri a fitted with Ch i na c s reg i ona l characteristi cs i s an i nternati on al sci en tifi c f orefron t of

环境科学学报28卷

env i ron m en talm anage m ent,and i s al so an i m portan t task to res olve Ch i na c s ma j or sci enti fi c and techn ol og i cal needs for environm en tm an age m en t;th i s w ill not on l y pro mote the devel opm en t ofCh i n a c s t oxicol ogy,b i ol ogy,ecol ogy,env i ron m en tal sci en ce and b i ogeoch e m istry,but also prov i de tec hno l og i cal support to the env i ron m en tal m anage m ent of l ak e catch m en t environm ental m anage m en t and poll u tion con tro,l and enh ance Ch i na c s overall l 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environm en tal protecti on as well as Ch i na c s i nternational st atus.

K eyword s:Lake;W at er qualit y cri teri a;Eco2environm ental eff ect;Env i ronm entalm anage m ent;Reg i onal d ifference

1引言(Introducti o n)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和污染形势严峻,水质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严重威胁了饮用水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健康.湖泊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急需加强湖泊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但是,国家环境管理的创新跨越和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科学依据,而湖泊水环境基准方面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本研究中从湖泊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旨在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必要性(W 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tus and necessity of water qua lity criteria studies i n lakes)

2.1中国湖泊污染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大于1km2的湖泊有2300多个,湖泊和水库总贮水量可达6.380@1011 m3.湖泊是内陆水体供水的主体,全国城镇饮用水源的50%以上来源于湖泊.湖泊还在防洪、航运、旅游和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湖泊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中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6,2005年61%的国控重点湖(库)水质属?类和劣?类,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持续为劣?类或?类,水体均出现藻类暴发、水体缺氧、有毒藻类滋生、水体毒性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全面退化等问题.

当前,中国湖泊污染具有严重、复杂和全面化等3个特点,富营养化和有毒有害物质形成的复合污染是我国湖泊污染的显著特征.早期的工业污染,加上近年城镇化工农业活动的剧烈增加,农药、集约化家禽养殖中激素、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中国湖泊复合污染特征明显、生态健康效应复杂、科学问题突出.虽然这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处于微量或痕量水平,但其在生物体内存在着累积与毒性放大的过程以及多种污染物的联合毒理效应,这给区域饮用水安全、水产品质量以及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水生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是湖泊水环境保护的核心.

2.2区域水环境基准体系研究

区域特征水环境基准研究是我国开展/科学确定环境基准0研究的真正科学内涵.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环境问题复杂,社会经济活跃,加上中国区域环境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基准的保护对象等的差异,使得中国的水环境基准体系具有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区域特点.

1区域环境特征差异:不同污染物在不同的地质地理、气候、水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污染程度和水生态系统特征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与健康效应,因而有不同的水环境基准.以铜为例,其对多数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基准为9.0L g#L-1.但溶解有机质和水质以及水体流动状态都会对其毒性产生很大影响.如:溶解有机质升高时,铜的毒性明显下降;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硬度的大小成正比;流水和静水条件下急性毒性TL50分别为0.02、0.4mg#L-1,相差200倍(US EPA,2003;夏青等,2002).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认识到区域水环境基准的重要性,以及水环境差异特征对水环境基准的影响.如美国鼓励各州开展地区性环境基准的校正和研究,1995年就开展了五大湖水环境基准国家战略研究.中国地域广袤,湖泊的地质、地理、气候、水体物理、化学和水生态系统特征差异突出,东部湖泊多为大型浅水湖泊,西部多为深水高原湖泊;东部沿海、西南多为淡水湖泊,而西北多为咸水湖泊;北方及中部多为碱性湖泊,而南方热带则有酸性湖泊;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水体污染程度较轻,东部水体则呈现营养物和有毒有害有机物复合污染的特征.所以,影响水环境基准的区域差异特征更加明显.

o污染特征差异:中国湖泊污染具有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形成复合污染的特点.如太湖等流域以

2386

12期吴丰昌等: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纺织印染、化工、轻工、冶金和医药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工业污染相对严重,形成了染料(偶氮、酞菁、蒽醌、硝基)、重金属(汞)、甲醛、卤化物、油、硫、苯酚、纤维素、木质素、药物残留和有机氯农药等为主的污染特征;这使得太湖部分饮用水源地污染较为严重;120多种有机污染物中含量较高的有苯、甲苯、乙苯、氯酚类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内部资料,2007)(25种优控污染物),而太湖部分沉积物中汞、镉、铜和砷等有毒重金属污染也较为严重.而滇池和巢湖流域的面源污染相对严重.因此,不同于其它发达国家,我国这些重点区域的污染特征明显,水环境基准体系差异性显著.

?基准的保护对象差异:基准主要是以保护人和生物为核心开展的.但是,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的生物区系、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风险水平、暴露途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美国国家环保署一般选用在北美分布的生物作为试验物种(如鲑和鳟鱼等鱼类)来研究水生生物基准;而中国主要食用的是淡水鱼,在中国的淡水鱼类资源中一半以上属鲤科,我国四大家鱼、鲫鱼和鲤鱼等也同属鲤科.由于不同保护对象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和要求,及对污染物的耐受性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水环境基准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五氯酚在苏必利尔湖对黑头软口鲦的最大可接受毒物含量约为73L g#L-1;而对红大马哈鱼含量是1.8L g#L-1,两者相差30多倍;而甲基苯相差可达40多倍(夏青等,2002)

2.3开展水环境基准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面临严峻的污染事态,中国湖泊治理任务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湖泊环境毒理和基准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开展湖泊污染过程、生态环境影响和饮用水源地生态与健康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构建适合中国自身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体系,这是国家实行更严格的湖泊流域环境标准管理和/主动0开展污染防治的紧迫要求,也是中国保障饮用水安全和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水环境基准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是完全基于科学实验的客观记录和科学推论而获得的.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以水环境基准为依据,在考虑自然条件和国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综合分析后所制定的,是由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限值,分国家和地方两级标准.国家通过环境标准体系进行环境管理,包括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预测和治理等各种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法,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对策的制定和环境污染的控制等.水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理论基础,决定着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环境基准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石和科学尺度.5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0规划6 (国发12007237号)明确将环境标准与基准等环境综合管理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列入环境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明确提出/科学确定基准0的目标.

随着中国环境管理的深化,水污染控制在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后,正向容量总量控制方向转变,从化学指标控制向水生态健康管理方向转变.在该过程中,水环境基准和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成为这2个转变能否切实实现的关键.中国水环境管理体系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水质标准,在1983、1988、1999和2002年进行了多次修订,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如5地下水质量标准6和5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6,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两级水环境质量标准.然而,这些标准体系基本上都是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水环境基准建立起来的,中国基本没有开展过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也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水环境基准框架和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湖泊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在应对这些重大水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等事件时,已明显暴露出我国对水环境质量演变特征与过程方面的认识不足,在污染物生态与健康效应等方面的基础储备不够.湖泊水环境基准是对湖泊水污染进行评估、预防、控制和管理的科学基础.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湖泊的水环境基准,更没有通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使用功能的标准来体现污染物生态与健康效应的差异性.目前,控制湖泊水质唯一的标准是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GB 383822002),这些指标基本没有同时考虑湖泊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安全性,更没有体现湖泊的区域特征差异性.所以,这些指标及阈值范围可能不能真实反映湖泊污染的控制条件.因此,急需在揭示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区域环境特点的基础上,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为目标,从国家环境保护角度开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系统研究,为中国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环境标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中长期环境战略

2387

环境科学学报28卷

目标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科技支撑.

2004年8月水利部印发的5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6明确要求维护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逐步实现水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全国水环境管理在/十一五0期间将从单纯的化学污染控制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方向转变,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向转变.由于,目前中国水体的核心功能并不是单纯追求人体健康和水生态系统安全,而是更偏重于对水体服务功能用途的保护,这就要求构建新的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特别需要完善水环境基准及其响应的标准体系,这对湖泊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安全的保护及人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3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概念和现状(Princ i p le and status ofwater quality criteria studies i n lakes)

环境标准体系是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的重要依据,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基础,它们都依赖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主要是在揭示区域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湖泊水环境污染过程、机理及生态毒理效应,强调在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及其生态健康影响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最终确定湖泊水环境基准,旨在为科学构建水环境标准体系、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近20多年来,阐述水环境污染机理和效应、发展水环境基准新理论、确定科学的水环境基准一直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和不懈追求.

3.1水环境基准的概念、特征和研究历史

水环境基准是指水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它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USEP A,1980;孟伟等, 2006);污染物包括营养物质以及人为和自然化学物质(金属和有机物)等,可分优先污染物和非优先污染物等.水环境基准具有3个显著特点:科学性,基础性和区域性.1科学性:水环境基准是/以人(生物)为本0,是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等基础上确定的,涉及环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前沿学科领域;水环境基准研究实际上体现了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o基础性:水环境基准是制定水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石.?区域性:世界各国的水环境基准研究是在各自国家或区域水环境质量演变和自然背景基础上建立的,其结果不一定全部适合其它国家;各国关注的特征污染物不完全相同;同一污染物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行为和毒理学效应可能也不完全相同,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国际上水质基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中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相继发表了5绿皮书6、5蓝皮书6和5红皮书6等水质基准文献;1980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初步制定了确定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1983和1985年又进行了2次修订(夏青和张旭辉等,1990).1998年,美国开始制定区域性营养物基准,2000年发布了河流和湖库的营养物基准制定导则.到目前为止,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已经根据各自的水环境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初步建立了水环境基准体系.水环境基准可以根据保护对象或环境介质分类,包括以保护水生生物为目标和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的水生生物基准和人体健康基准,及相应的沉积物基准等,它们构成水环境基准体系的核心.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水环境基准也会更加完善.例如,近年来,由于食物链的生物累积作用,水环境基准逐渐将水环境以外相关的生物(如野生动物)纳入保护对象(USEP A,2001).

根据水环境中污染物(或其它有害物质)的种类,水质基准还包括重金属、有毒有害有机物、营养盐、激素和病原菌基准等.2004年,美国环保总署颁布和修订了167种污染物基准,其中涉及了合成有机物(107项)、农药(31项)、金属(17项)和无机物(7项)等(WHO,1994;USEPA,2002;2003;2004a; 2004b;2005).但是,目前已确定基准的污染物仅仅是人类使用的化合物中很小一部分.在美国五大湖能检测到1000多种污染物,而美国目前登记使用的化学物质达65000种,且登记使用的化学物质还在不断增加(Flexner,1995).所以,仍有大量水环境基准研究工作需要开展.特别是最近纳米材料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及与现代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密切相关的藻毒素等一批新型污染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归宿、生态与健康效应还不清楚(汤鸿霄,2003).因此,运用新技

2388

12期吴丰昌等: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术和新方法不断深入开展传统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研究,发展关于环境基准的新理论,制定或修订各种污染物,特别是对人类环境与健康有重要影响污染物的环境基准是目前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努力方向;同时,对一些新型污染物的特性、暴露和毒性开展风险评价研究也势在必行,它们将逐渐成为近期该研究领域的热点.

太湖、滇池和巢湖是中国三大重点湖泊,也是全球范围内独具区域特色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这些流域内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跃,湖泊的富营养化和有毒有害污染问题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逐渐出现的污染物在中国这些重点湖泊同时出现,水环境质量与演变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生态环境效应复杂.国内外科学家们已对这些重点湖泊水环境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湖泊水污染机理和自然演变过程认识还需深入,湖泊物理、化学、生物和毒理过程仍不清楚.因此,需要在揭示这些湖泊自身演变规律和污染过程的基础上,阐明特征污染物的归趋、环境暴露和健康风险,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体系,为国家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2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现状

基于水环境基准的概念,湖泊水环境基准确定过程应包括环境暴露、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3个关键环节,而污染过程与机理、污染物的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及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是确定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

3.2.1污染过程与机理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包括输移过程、形态变化、在多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和复合污染作用等,这些研究内容一直是环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也是水环境基准研究领域的重点.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都与生态环境效应密切相关.它们不仅会以溶解态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输移演替,而且还会被水体颗粒物和有机质等吸附、动植物吸收和富集,从而在各种不同的地表介质间发生迁移转化,形成复杂的生态与健康效应链(陈静生等,2001;黄圣彪等,2007;汤鸿霄,2003;郑振华等,2001).

沉积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水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湖泊,特别是浅水湖泊,沉积物涉及污染物在水和生物等多介质之间的迁移转化过程.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积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体现了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等国家已提出了少量淡水沉积物的环境质量基准,其中一些已被环境管理部门采用(Long et a l.,2006;Leung et a l.,2005),但还没有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陈云增等,2006;陈静生等,2001).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U S EP A,2001),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我国已有不少科学家就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范文宏等,2006;刘文新等,1999);但总体来说,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因此,开展湖泊沉积物基准研究是保护湖泊水生态系统、完善和健全水环境基准体系的要求,可以弥补现有水环境基准和标准体系的不足,这将会是目前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3.2.2污染物的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污染物生态与健康效应识别及影响机制是水环境基准研究的热点,也是毒理学研究领域的难点.目前,国内外在环境污染、毒理学与风险评估等研究领域,正经历由单一污染向复合污染、由单环境介质行为向多介质作用过程的方向发展(王晓蓉等,2006;Wu et a l.,2004).在水环境基准的基础研究方面,主要缺乏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尺度上对污染物的生态学响应机制,及相关尺度推导转换的研究;缺乏考虑污染物对生态区域差异特征响应的生态学过程研究(Foster et a l.,2005).特别是在湖泊富营养化条件下(高氮磷营养水平、有机物和生物质)的复合污染过程及生态与健康效应研究基础薄弱(郑振华等,2001),目前难以准确评估中国大面积富营养化湖泊或水体的污染程度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尽管复合污染的表征研究已有较多的进展,但考虑到中国富营养化水体的普遍性,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污染过程与机理,水生态系统生态与健康效应的响应机理尚缺乏系统研究.对于将目前环境风险定性或半定量评估推进到考虑富营养化湖泊复合效应过程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估尚需重

2389

环境科学学报28卷

大理论突破.国际上现行的水环境基准主要是针对单一污染物特征,基于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单纯的化学剂量2效应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最近国际上已经注意到各种复合污染对水生态环境基准的影响,两种以上污染物可以有拮抗、协同和加和等不同作用(Mu and LeBlanc,2004;Cleuvers,2003;Xu and N ir m a lakhandan,1998),但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特别是我国富营养化水体复合污染对水环境基准的影响研究尤其薄弱.

毒理学和传统的环境污染毒性评定一般采用微生物、藻类、哺乳动物进行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致突变性检测实验及污染物的致畸和致癌毒性试验(Awadhesh,2004).随着对毒性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采用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通过D NA损伤检测致突变毒性,以及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检测污染物致畸性(孔志明,2004;李阳等, 2003).中国水环境毒性的生物测试方法发展较为缓慢,在国家标准中主要使用藻类的生长实验、大型蚤和斑马鱼等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来评估污水和废水排放的毒性(Luo et a l.,2006).近几年,研究者运用新技术研发了一些快速有效的毒性测试方法(乔敏等,2006);例如,分子生物标记物是目前研究化学物质早期暴露生物效应的重要手段(V alavanidis et a l.,2006),它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水生生物个体的毒性损伤机制开展详细研究(V ill e la et a l.,2006;Chen and Folt et a l.,2005),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促进了污染物毒性效应与机制研究的发展,为基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野外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与室内实验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实验方法和结果的预测和运用,水环境基准研究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尺度上开展污染物响应机制的研究,结合实验室试验,采用集成与模拟分析的方法已经成为水环境基准研究的前沿领域(Le m ly, 1999).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从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入手,重新审视污染物的水生态效应(安鑫龙和周启星,2006).H or ne和Dunson在1995年通过淡水沼泽生态系统模拟实验发现,污染物可通过影响绿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对两栖生物的繁殖和发育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指出在评价湿地水体污染物对动植物的毒性效应时应将水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H orne and Dunson,1995).Bar ber等也指出,食物链中以鱼类为食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污染物浓度可能更高,形成更大的生态风险性(Bar ber et a l.,2006).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一体化响应机制,缺乏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不同尺度水平来研究污染物的毒性效应.通过新方法的探索和运用,更加定量和精细地研究不同尺度毒理效应机制和效应识别,已成为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2.3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国际上对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评估开展了大量工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环保局、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相继提出健康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案,包括危害鉴别、暴露评价、剂量2效应关系分析、风险描述的评价程序.这些已成为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并广泛被荷兰、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采用.尽管上述健康风险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较大局限性.由于人体环境污染暴露途径多样,生物放大效应比较复杂,导致目前的人体健康评估很少考虑污染物沿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由于没有直接可观测的健康效应指标来反映水环境中污染物低剂量长期暴露产生的危害,制定相应的低剂量污染物的水环境基准还有较大困难;现有健康风险评价的对象一般仅限定于一种污染物,而对区域复合型环境污染很少涉及,不能直接用于解析区域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从而限制了其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李阳等, 2003).目前我国湖泊污染普遍、严重和复杂,污染过程和生态与健康效应不清,重点湖泊富营养化条件下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将成为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关键和前沿领域方向.

为了能够减少风险评价过程中测试动物的数量,并节省时间和费用,2004年,OECD等国际组织提议将风险评价过程统一起来.例如,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靶组织放射性测试和毒性作用方式是致癌物质基准推导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毒性动力学模拟能够提供靶位暴露剂量,从而由体外测试推导到体内测试,由高剂量作用推导到低剂量作用,以及在生物种间的推导.通过毒性动力学模拟能够将这些概念扩展到不同环境介质中,并且将依据效应浓度的暴露表征与依据靶位浓度的暴露表征联系起来,从而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黄圣彪等,2007).这不仅是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共同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提倡整合健康与生态风

2390

12期吴丰昌等: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险评价的基本切入点.但是,目前将二者合二为一的最主要前提是需要收集大量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包括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及外暴露水平、途径、源排放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之间、食物链中的生物累积等信息.此外,需要根据国情和生活习惯建立和开发内/外暴露的定量方法及模型.将生态与健康生态风险评价进行有机的统一,也是当前风险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些工作必将为国际水环境基准理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4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Key proble ms and develop i n g trends of lake water qua lity criteria studies in Ch i n a)

4.1关键科学问题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具有区域特征的湖泊水环境基准是一个由多参数构成的复杂函数,涉及的环境要素包括:保护对象(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污染特征(区域特征污染物)、湖泊特点、推导方法(推导模型和风险评估)和基准与标准的转化关系等.构建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体系实际上就是求解这个复杂的函数方程,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如下.

1区域环境差异特征对湖泊水环境基准的影响机理.湖泊区域要素包括气候、理化要素(温度、p H、溶解氧)、生物区系和污染程度等,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影响它们的生物吸收和富集,以及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从而影响水环境基准.例如:目前国际流行的用于预测金属毒性的生物配位体模型考虑了各种环境要素,如水环境温度、p H、硬度、碱度、有机质等对水环境毒性的影响.但是,具体的影响过程和机理还需深入研究.中国区域主要环境要素对基准的影响机理与程度还需深入研究.

o富营养化条件下污染机理、生态与健康效应.现行水环境基准的制定基于对单一污染物的毒理效应和单纯剂量2效应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虽然国内外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多介质转化过程对基准的影响,及各种环境条件下复合污染,或污染物联合作用的毒理效应还不是很清楚,污染物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差异和响应,及其对水环境基准的影响还需深入系统研究.

?湖泊水环境基准本身的理论与方法学.湖泊水环境基准包括毒理学和生态学基准,其中生物毒理学基准推导的3个关键环节:环境暴露(输移演替、多介质迁移转化、复合污染作用、生物有效性),毒理效应(毒理实验、效应识别和表征、剂量2效应关系、毒理效应与机制)和风险评估(风险模型、不确定性分析和推导模型).所以,湖泊水环境基准反映了环境科学的综合水平.国外研究者一般每2~3年即结合其它各个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更新一次.同时,湖泊水环境基准本身的理论和方法学也在逐渐完善和提高.例如:风险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尚需进一步验证,不同区域类型水环境基准的适用性模式还需探讨,沉积物基准体系还需完善,符合不同国情的基准与标准的关系需要探索.

4.2研究发展方向

通过对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不仅要确定重点污染物水环境基准,构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并且要形成中国环境基础研究和政策管理相互作用的综合平台;建成中国水环境毒理效应和风险评估数据库;在污染过程、机理和效应方面取得重大理论突破,整体提高中国在环境暴露、毒理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实力;在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领域形成综合研究中心,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维护和饮用水健康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在系统研究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的过程与驱动机制及区域差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污染物的输移演替规律、多介质迁移转化过程、复合污染作用和毒理效应.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污染物的物理与化学过程、生态与健康效应、水环境基准指标和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理论突破.

o建立中国以保护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为目标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体系,提出重点污染物清单和水环境基准建议值,构建中国湖泊生物毒理效应数据库,为国家湖泊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引领作用,为湖泊水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水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揭示多介质转化和复合污染对基准的影响机理,建立我国湖泊生物毒性效应数据库,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质量标准转化原理.

致谢:本论文在整理过程中得到南开大学周启星、祝凌燕、于宏兵和罗义,南京大学高士祥、孙成、杨柳燕、王晓东、肖琳和谢秀杰,北京师范大学周俊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2391

环境科学学报28卷

心蔡亚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银龙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远、韩梅、胡林林、于云江等许多同志和朋友的指点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责任作者简介:孟伟(1956)),博

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

究院研究员/博导、院长、北京师

范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

授,国家/十一五0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0的专家组

组长,负责实施方案的编制.

R efer ences:

An X L,Zhou Q X.2006.Tox i c effects of poi sonous poll u tants on organis m s and rad i cal reaction[J].Bu lleti n of Bi ol ogy,41(2):

1)3(i n Ch i nes e)

Awadhes h N J.2004.G enot ox i col og i cal st ud ies i n aquatic organ is m s:an overvi ew[J].M utation Research,552:1)17

Barber L B,Keef e S H,An t weil er R C,et al.2006.A ccumu lati on of conta m i nan t s i n fi sh fro m waste water treat m en t wetl ands[J].

E nvironm ental Science&Technol ogy,40:603)611

Chen C,Folt C.2005.H i gh p l ank t on dens i ti es reduce merc u ry

b i o m agnifi cati on[J].Environm en t al Sci ence&Techno l ogy,39:

115)121

Chen J S,W ang L X,H ong S,et al.2001.D i fferen ces i n m ass bas eli nes of heavy m etals in wat er sedi m en ts i n various countries2 An anal ys i s of the cau s es[J].Env i ronm en talChe m i stry,20(5):

417)424(i n Ch i n ese)

Chen Y Z,Yang H,Zhang Z K,et al.2006.Progress i n m ethodological research on t h e estab lis hm en t ofm ass bas eli nes ofwater s ed i m en ts

[J].Progress i n Earth Sci en ce,21(1):53)61(i n Ch i n ese)

C l euvers M.2003.Aquatic ecot ox i city of phar m aceu ti cals i ncl ud i ng the

ass ess m en t of co m b i nati on effects[J].Toxicol ogy Lett ers,142:

185)194

Fan W H,Zhang B,Ch en J S,et a l.2006.Pot en ti al b i o2toxic ris k ass ess m en t of heavy m et a l po ll uti on i n sed i m ents of the J i ngz hou

Bay[J].A cta Sci en tiae C i rcu m st anti ae,26(6):1000)1005(i n

Ch i nese)

FlexnerM.1995.Crit eri a developm ent p ast,p res en t,and f u t u re2New ways t o evaluate ri sk:Movi ng beyond che m i cal toxicit y i n water

co l umn[R],EP A820R9500,Was h i ngton DC

Foster K L,M ackay D,Parkerton T,et al.2005.Five2St age env i ron m en tal exposure assess m en t strat egy for m i xt u res:gas o li ne

as a cas e st udy[J].Environm ental Science&Techno l ogy,39:

2711)2718

H orn eM T,Dunson W A.1995.Th e i n teracti ve eff ects of lo w pH,tox i c

m etals and DOC on a si m u l ated te mporary pond co mmun ity[J].

E nvironm ental Poll u ti on,89:155)161H uang S B,Wang Z J,Q i ao M,2007.Contri bu tion assess m ent of

reg i onal env i ronm ent and rel ated scientific prob le m s[J].Acta Sci en ti ae C i rcu m st an ti ae,27(5):705)713(i n Ch i nese)

K ong Z M.2004.En vi ronm ental Toxicol ogy(Second Ed iti on)[M].

N an ji ng:Nanji ng Un i versity Press,1)150(i n Ch i n ese)

Le m l y A D.1999.Selen i um transport and b i oaccum u l ation i n aquatic ecos yste m s:A proposal for wat er quali ty cri teri a b ased on hydrological un i ts[J].E cotox i cology&Environm en t a lSafet y,42:

150)156

Leung K M Y,B j orgesater A,Gray J S,et al.2005.Deri vi ng sed i m ent quali ty gu i deli n es f ro m fi el d2based species sen sitivit y d i stri bu tions

[J].Env i ron m en tal Science&Techno l ogy,39:5148)5156

L iY,Zhang Q M,Dai S G.2003.I m pact of al d icarb and its co m p l ex poll uti on on DNA of zeb rafis h e mb ryo[J].Ch i nese Journa l of App lied E col ogy,14(6):982)984(i n Ch inese)

L i u W X,Lu an Z K,Tang H X.1999.Research on the mass control baseli nes of heavy m etal pollutants i n river sed i m ents.II.Phase

equili bri um p artiti on m et h od(E qP)[J].A ct a Scienti ae Circum stanti ae,19(3):230)235(in Ch i nese)

Long E R,Ingers o llC G,M acdon al d D D.2006.Cal cu lati on and uses ofm ean sed i m ent quali ty gu i deli n e quotients:a critical revi e w[J].

Environm en t a lSci en ce&T echnology,40:1726)1736

Luo Y,Su Y,L i n R Z,et al.2006.22Ch lorophenol i nduced ROS generation i n fis h Carassi u s au rat us b ased on t h e EP R m ethod[J].

Che m os phere,65:1064)1073

M eng W,Zhang Y,Zhen B H.2006.W at er en vi ronm ent qualit y baseli ne,st andard and t he strategy of controlli ng the t otal a m ount of bas i n water pollutants[J].Environm en tal Sci en ce Res earch,

19(3):1)6(i n Ch i nese)

Mu X,LeBl an c G A.2004.Synergistic i n teracti on of endocri ne2

d isrupti ng ch

e m icals:Model devel op m en t u si ng an ecdys on e

recep t or an tagon ist and a hor m one s ynthesis i nh i b itor[J].

Environm en t a lTox i cology&Che m i stry,23:1085)1091

Q i ao M,W ang C X,H uang S B,et al.2006.G enot oxici ty of organ ic poll utan ts i n waters and sed i m en ts of theM eili ang Bay of t h eT ai hu Lake[J].Ch i n ese Jou rnal of Environm en t al Sci ence,26(2):

224)227

State Coun cil c s Notice on Iss u i ng the/11th Five2Y ear P l an0of State Environm en t a lProtecti on.Guo Fa[2007]N o.37Docum ent,1)

3(i n Ch i n ese)

The State Coun cil c s Resol u tion on I m ple m enti ng t he Sci en tific Concep t of Devel opm ent and Strengt h ening En vi ronm ental Protection.Guo Fa

[2005]No.39Docu m en t,1)3(i n Ch i nese)

Tang H X.2003.Environm en talNano2Siz ed Poll utan ts and M i crosurface WaterQu alit y Processes[J].A cta Sci en tiae C i rcum st anti ae,23

(2):146)155(i n Ch i nese)

USEPA.2001.The Inci den ce And Severity of sed i m en t Conta m i nation In Su rf aceW aters O fThe Un ited Stat es[R].EPA28232R201201,

Was h i ngton DC:U S EPA,230

USEPA.1980.Am b i en t water qu alit y cri teri a[Z].W as h i ngton DC: O ffi ce ofRegu l ation Standard,2005

USEPA.2002.N ati on al Reco m m end ed W ater Quali ty Criteria[R].

2392

12期吴丰昌等: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EPA28222R2022047,W ash i ngt on DC:US EPA,210

US EPA.2003.W ater Quality Criteria and Standards Plan2P ri ori ti es f or the Future[R].EP A8222R2982003,W as h i ngton DC:

US EPA,190

US EPA.2004a.The i n ci dence and severity of sedi m en t con ta m i n ati on i n surface wat ers of Un ited States[R].EPA28232R2042007,

W ash i ngton DC:USEP A,140

US EPA.2004b.Nati onal Reco m m end ed W at er Qualit y Criter i a[Z].

EPA,W ash i ngt on DC:USEP A,120

US EPA.2005.Gu i deli nes f or Carci nogen R is k Assess m ent[R].EP A/ 630/P203/001B,W ashington DC:US EPA,120

Valavan i d i s A,V l ahogi ann i T,Dassenak i s M,et a l.2006.M olecu lar

b i o m arkers of oxidati ve stress i n aquati

c organ i s m s i n rel ation to

tox i c env i ron m en tal poll utan ts[R].E cot oxicol ogy&

E nvironm ental Safet y,64:178)189

V illel a I V,de O li vei ra IM,d a Silva J,et al.2006.D NA d a mage and repair in hae m oly mph cells of golden m ussel(L i m noperna

f ort unei)exposed t o environm en t al con ta m inants[R].Mu tati on

Research/G enetic Tox i cology&Environm en t alMu tagenes i s,605:

78)86

W ang X R,Luo Y,Sh i H H,et a l.2006.Appli cati on of m olecu lar

b i o m arkers i n earl y d i agnos i s and ecological ris k ass ess m en t of

poll u ted environm en ts[J].E nvironm ental Ch e m istry,25(3):

320)325(i n Ch i n ese)

WHO,Assess i ng hum an healt h ris k s of che m icals:Deri vati on of gu i dance val ues f or health2based expos u re li m it s.WHO E nvironm ental

H ealt h Criteri a[Z].1994,NO.170,Geneva

W u F C,CaiY R,E vans R D,et a l.2004.Co m p l exati on b et ween H g (II)and d iss olved organ icm atter i n strea m waters:An app li cati on

of fl u orescen ce spectroscopy[J].Bi ogeoche m i stry,71:339)351 X ia Q i ng,Zhang Xuhu.i1990.H andbook of Water Qu alit y Standards [M].Beiji ng:Environm en talSci en ce Press of Ch i na,1)150(i n

Ch i nese)

X ia Q,Chen Y Q,L i u X B.2002.W ater Quality Baseli ne and W ater Standard[M].Beiji ng:St and ard Press of Ch i na,1)150(i n

Ch i nese)

Xu S,N i r m alakhandan N.1998.U se ofQS AR m odel s i n pred icti ng j oi n t effects in m u l ti2compon ent m i xtures of organ ic che m i cals[J].

W ater Research,32(8):2391

Zheng Z H,Zhou P J,and Wu Z B.2001.Ne w progress i n researc h on

co m plex poll u ti on[J].Journal of App lied Eco l ogy,12(3):

469)473(i n Ch i nes e)

中文参考文献:

安鑫龙,周启星.2006.有毒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与自由基反应[J].生物学通报,41(2):1)3

陈静生,王立新,洪松,等.2001.各国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差异及原因分析[J].环境化学,20(5):417)424

陈云增,杨浩,张振克,等.2006.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1(1):53)61

范文宏,张博,陈静生,等.2006.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6(6):1000)1005 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0规划的通知6(国发12007237号文件),1)3

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6(国发12005239号文件),1)3

黄圣彪,王子健,乔敏.2007.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27:705)713

孔志明.2004.环境毒理学(第2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150

李阳,张清敏,戴树桂.2003.涕灭威及其复合污染对斑马鱼胚胎DNA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4(6):982)984

刘文新,栾兆坤,汤鸿霄.1999.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质量控制基准的研究.II.相平衡分配方法(E qP)[J].环境科学学报, 19(3):230)235

孟伟,张远,郑丙辉.2006,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J].环境科学研究,19(3):1)6

乔敏,王春霞,黄圣彪,等.2006.太湖梅梁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J].中国环境科学,26(2):224)227

汤鸿霄.2003.环境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水质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3(2):146)155

王晓蓉,罗义,施华宏,等.2006.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污染环境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25(3): 320)325

夏青,陈艳卿,刘宪兵.2002.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150

夏青,张旭辉.1990.水质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50

郑振华,周培疆,吴振斌.2001.复合污染研究的新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12(3):469)473

2393

水环境化学专题--水体修复

水体修复 一.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少,分布及其不均 从遥远太空望去,地球就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地球上的总水量是巨大的,但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很少。如果把地球上的总水量看做一个边长为10*10*10的立方体,则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1*1*1的小立方体,我国能够利用的水资源则是小立方体的一角。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总量稀少。另外,我国东西南北水量分布也及其不均。在东南地区,降水量丰富,水量充沛,而在西北地区却及其干旱。我国人均水量是500m3/年,而世界规定人均水量不小于1000m3/年。 2.水污染事件此起彼伏 据统计,我国自2005年至2007年间,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件,大约平均每两到三天发生一起。从松花江的苯泄漏到广东北江的镉污染,从滇池的水葫芦蔓延到太湖的蓝藻泛滥,以及今年六月份发生的渤海湾蓬莱13—9油田泄漏,我国水环境危机四伏。

<<2011 年上半年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我国2011年上半年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8.8%,劣Ⅴ类水质断面占15.9%。全国国地表水有13 项指标(地表水水质采用21 项,河流20 项进行评价)出现超标现象(不计化学需氧量)(见图2)。其中,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较为严重,超标断面占断面总数的20%以上。

2011 年上半年,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3.9%,劣Ⅴ类占17.6%(见图3)。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1.9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4.4 个百分点。支流污染普遍重于干流,支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22.2%,比干流低31.7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40.0%,比干流高22.4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中,长江、珠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在75%~90%,水质良好;海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超过40%,为重度污染;其余河流为中度或轻度污染。我国水环境危机四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湖泊的特征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湖泊的特征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1~21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6.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9.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2019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纽约州水牛城一带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国水环境概况

中国水环境概况 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我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劣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如果按Ⅴ类和劣Ⅴ类计,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全国50多个代表性湖泊中75%以上水域受到污染,而劣Ⅴ类湖泊占调查面积的19.6%,即1/5。全国50个代表性水库中,1/3的水库受到污染。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很严重,新疆、青海、甘肃、内蒙5个省(区)的地下水资源中,Ⅴ类所占比例达到36.2%。可见如果不解决水污染的问题,长此以往,当代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日趋减少,到了下一代,将会无可用之水。 1我国水污染现状 1.1河流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 000 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 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

荔枝湖——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4): 456-462 https://www.doczj.com/doc/d43780499.html,. E-mail: jlakes@https://www.doczj.com/doc/d43780499.html, ?2008 by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 程为例*
毛献忠, 桂 安, 陶 益, 张锡辉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 深圳 518055) 摘 要: 以深圳市荔枝湖为例, 通过历时 9 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 研究该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不同治理工艺的处理效果.
研究表明, 自动过滤工艺 TP 和 COD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33.6%和 16.2%; 生物砾石床工艺 TP 和 COD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39.0% 和 21.3%; 人工湿地工艺 TP 和 COD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80.2%和 56.1%. 通过荔枝湖四湖总磷串联模型, 计算在设计初始条件 下, 采用组合治理工艺时湖水恢复为地表 IV 类水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表明工艺每天运行 24h, 需要 2.5d 可将各湖 TP 浓度降 至 0.1mg/L 以下, TP 总去除量为 7.27kg, 去除率为 46.9%. 关键词: 城市湖泊; 水污染治理; 治理工艺效果; 总磷模型
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treatment units in restoration project for urban lakes—a case study of Lake Lichee in Shenzhen
MAO Xianzhong, GUI An, TAO Yi & ZHANG Xihui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P.R.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restoration project in Lake Lichee in Shenzhen, China,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units in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based on 9 months’, field monitor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removal rates were 33.6% for TP and 16.2% for COD via a filtration unit; 39.0% for TP and 21.3% for COD via a bio-gravel-layer unit; and 80.2% for TP and 56.1% for COD via a man-made wetland unit. A total phosphorus modeling of each sub-lake for Lake Liche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compute time needed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to match Grade IV of surface water standard under the designed condi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t will take 2.5d subject to 24h operation of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per day to reduce TP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0.1mg/L in Lake Lichee. During the process, TP removal load is about 7.27kg, and the removal rate is almost 46.9% in Lake. Keywords: Urban lakes; water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treatment effect; a total phosphorus model
城市湖泊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玄武湖、深圳的荔枝湖等, 这类湖 泊具有景观娱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 同时还有洪涝调蓄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频 繁的人类活动给这类湖泊带来很大的挑战, 城市湖泊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威胁 [1] . 据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发布的《200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5 个城市内湖水质处于Ⅴ类或劣Ⅴ类、以及轻度或中度富 营养化状态 [2] . 城市湖泊污染特点是既有面源污染, 又有底泥释放 [3] , 同时存在市政管网错接、及污 水管网渗漏等问题 [4] . 近十多年来, 各地政府对城市湖泊进行水污染治理, 通过截污控制城市污水进入湖泊、引水改善水 质、底泥清淤、以及采用不同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湖水[5-9]. 湖泊水体修复涉及许多因素和过程, 采用组 合技术也许更加有效[10], 但有关组合技术的报道极少, 对于治理工程实施后工程效果如何, 文献也鲜有 介绍. 本文以深圳市荔枝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通过历时 9 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 研究不同治理 工艺的工程效果, 为制定治理工程优化运行模式提供指导, 也为国内外同类湖泊治理提供参考. * 2007-06-08 收稿; 2007-10-12 收修改稿. 毛献忠, 男, 1968 年生, 博士, 副研究员; E-mail: maoxz@https://www.doczj.com/doc/d43780499.html,.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2)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5) 第一节某某县概况 (5) 第二节某某县城市发展规划 (12) 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18)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配套条件 (22)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 (22) 第二节配套条件 (22)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5) 第一节主要建设内容 (25) 第二节建设规模 (25)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7) 第一节工程概况 (27) 第二节某某综合整治工程 (27) 第三节环湖路方案 (31) 第四节某某引水方案 (36) 第五节桥涵建设方案 (38) 第六节湖区景点建设 (39) 第七节工程量估算 (43) 第六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45) 第一节环境保护 (45) 第二节节能 (47) 第七章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49) 第一节组织机构 (49)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劳动定员 (49)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1) 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 (51) 第二节项目建设管理 (52)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4) 第一节投资估算 (54) 第二节投资估算 (54) 第三节资金筹措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56) 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 (59)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某某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县某某管理处 法人代表:罗某某 三、项目拟建地址 某某县古城区内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某某咨询院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某某 3、资格等级:甲级 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承办单位简介 某某县某某管理处成立于1992年2月,为股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原县建委领导,现归属县旅游局管理,本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自负盈亏,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职责范围:某某景区的规划建设、综合开发和管理服务。兼营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构成:本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3人,有职称的技术人员15人,其中

中国最新水环境现状及将来应对措施

中国最新水环境现状及将来应对措施 在去年8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做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9.2%,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近海海域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而流域治理一直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难题,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中国水环境质量现状 在最新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中,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全国十大流域水质状况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丧失使用功能的水)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这些流域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要达到70%以上。 长江水系水质状况中,长江流域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9.4%、7.5%和3.1%。该流域城市河段中,螳螂川云南昆明

湖泊沉积环境特点

湖泊沉积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 摘要:湖泊成因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常是湖泊生成发展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关键词:湖泊沉积;沉积作用 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现代陆地上发育着许多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湖泊,是我们研究古代湖相沉积的最好借鉴。在地质历史记录中,中、新生代有不少湖相沉积的分布,中新生代湖泊是中国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场所。现代湖泊约占大陆面积的1.8%。它们拦截了由河流搬运而来的大量沉积物。湖泊的规模相差悬殊,最大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小则不到一平方公里,古代大型湖泊超过25万km2者少见。湖泊的形状也是多样的,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状等等。大型湖泊的环境特点与海洋既有某些相似之处,亦有明显的区别。湖泊成因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常是湖泊生成发展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一、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 1、环境特点 (1)湖泊的水动力特征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但湖泊缺乏潮汐作用,这是与海洋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湖泊的水面可形成较强的波浪,称湖浪。它所引起的水体波动的振幅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到达湖浪1/2波长的水深时,水体质点运动几乎等于零,故通常把相当于湖浪1/2波长的水深界面称为“波浪基准面”,简称“波基面”或“浪基面”,也称“浪底”。浪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湖浪的干扰,成为静水环境。一般说来,湖泊面积比海洋小,波浪的规模也小于海洋,浪基面的深度也就小得多,常常不超过20m。风成波浪是湖泊动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浪基面深浅主要受控于波强和风的吹程。在大面积浅湖中,波浪运动会影响整个湖底。 湖浪作为一种侵蚀和搬运的动力在滨湖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当湖浪的推进方向与湖岸斜交时,可形成沿岸流。湖浪和沿岸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可形成各种侵蚀地形和沉积砂体,如浪蚀湖岸以及湖滩、砂坝、砂嘴、堤岛等等。 湖泊四周紧邻陆地,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不仅有大量碎屑物质倾入湖盆,而且河道在湖底可以继续沿伸,从而改变着砂体的分布状况,因此对有些湖泊来说河流的影响往往超过湖浪和岸流的作用。 (2)湖泊的物理化学条件 湖泊对大气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由于水的密度在4°C时最大,气温的变化使处于此温度的水体沉降至湖底,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图19-1),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地球化学条件的差异。 湖水的含盐度变化较大,由小于1%至大于25%,这与含盐度一般在3.5%的海水则具有明显的不同。此外,湖泊汇集了来自不同源区河流的流水,故湖水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湖泊的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区物质和盆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除盐度外,湖泊中的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也有一定差别。如湖泊中18O/160、13C /12C的比值比海相中的低,而海相碳氢化合物的硫同位索34S/32S的比值较为稳定,湖相中变化大。微量元素B、Li、F、Sr在淡水湖泊中含量较海洋中少,Sr/Ba比值在淡水湖泊沉积中常<1。 (3)生物学特征 湖泊环境中常有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以及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此外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 2、湖泊的分类 湖泊可从湖水的含盐度、沉积物特点、自然地理位置、成因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含盐度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并以正常海水的含盐度3.5%作为它们的分界限,另一种划分方案是以含盐度0.1%作为淡水湖和微咸水湖的界限,以含盐度l%作为微(半)咸水湖和咸水湖的界限,以含盐度3.5%作为咸水湖和盐湖的

2016年中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水环境治理行业概述 4 1、行业概况 4 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5 (1)上游行业 5 (2)下游行业 5 二、行业监管体制与相关法律法规 6 1、行业主管部门6 2、行业法律法规8 3、行业政策影响8 三、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9 1、行业发展历程9 2、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10 (1)周期性10 (2)季节性10 (3)区域性10 3、行业规模10 (1)我国生态水体现状10 (2)水环境治理业总体发展现状13 4、行业发展趋势14

(1)国家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行业,环保投入将不断加大14 (2)水环境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和成熟15 四、行业壁垒17 1、技术壁垒17 2、工程经验壁垒17 3、资金壁垒18 五、行业竞争程度18 六、行业主要企业19 1、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 2、本洲(北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19 3、浙江天韵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 4、宁波清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0 5、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1

一、水环境治理行业概述 1、行业概况 现阶段我国水污染处理行业包含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水环境污染治理三大方面内容。水环境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峻,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均保持不断增长,与之相对应,产生了大量的污水排放,不达标的污水排放使得水环境进一步污染。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也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一个原因,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 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 W W W =+稀释自净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 图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 0()i si i i W Q C C =-稀释 i i si i W K V C =??自净 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 086.4()0.001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 其中: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 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 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 (mg/L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 1n i i W W ==∑ 01131.536()0.000365n n 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 ); 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 2)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有机物COD 、氨氮的水环境容量模型: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多采用完全均匀混合箱体水质模型来预测水库水体长期的动态变化,即将水库视为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时,有机物的容量计算模型可以用水体质量平衡基本方程计算。水库中有机物容量模型如下: C t kV S t C t Q t C t Q dt dc c out in in )()()()()(V(t)++?-?= 假设条件:水量为稳态,出流水质混合均匀。 式中:V(t)——箱体在t 时刻的水量,m 3; dt dc ——箱体水质参数COD 、氨氮的变化率; )(t Q in ——t 时刻水库的入流水量,m 3/a ; )(t Q out ——t 时刻水库的出流水量,m 3/a ;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杨梅,李如忠,钱家忠,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E-mail:qjz_mail@https://www.doczj.com/doc/d43780499.html, 摘要:研究和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从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环境承载力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指标性,采用模糊优选原理进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AHP—模糊优选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某一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的自然结合[1],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与水环境条件适配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九十年代初 WECC概念在我国得以提出, 随后WECC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领域独立发展逐渐完善[2-6],但对水环境承载系统各要素的内涵、特征、变化关系和定量化表征等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区域状况,提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AHP—模糊优选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包含多指标、多因素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

谈湖泊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含义

谈湖泊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含义 论文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粒度 ;气候 ;环境 论文摘要:气候特征是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发生。湖泊沉积物以其连续性好、敏感性强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千年、百年、十年)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性。本文主要研究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含义,古气候特征,尘暴,构造运动等环境信息很好的保存在湖泊沉积物粒度上。因此,本文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粒度的研究进而推断当时的环境特征。 由于湖泊沉积物是记录湖泊及其流域气候环境信息的有效载体,并具有连续性好、分辨率高、包含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它记录了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生态演化,尘暴等丰富的信息 ,这对地球环境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湖泊沉积物粒度对当时的气候,尘暴和构造隆升进行分析.重建区域气候和历史环境,帮助认识地球上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为未来的全球变化提供类比模式。 1湖泊沉积物粒度所反映的气候含义 近年研究表明,不同的湖泊沉积所反映的气候含义是不同的,区分封闭性湖泊和非封闭性的外流湖和洼地湖沉积。以下就是对这两种情况的研究。 1.1封闭性湖泊沉积物粒度所反映的气候意义

由于湖泊的相对封闭的地理表现形式,所以湖泊沉积在所有沉积中独具特色。它可提供时问范围达百万年、时间分辨率迭年至十年的高精度环境信息,因而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封闭性的湖泊,陆源碎屑物是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沉积物来源比较单一,因而湖水物理能量成为控制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按照理想的湖泊沉积作用模式,从湖岸至湖心,随着水深的逐步增大,湖水物理能量(水动力条件) 由强变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且平行于湖岸线呈环带状分布,即从湖岸至湖心大致出现砾-砂-粉砂粘土的沉积规律.因为在气候干旱期,湖泊的水位下降,湖面收缩,采样点离岸边的距离较近,水动力条件较强,可以带动粗颗粒物质到此处,而且此时的浅水强动力条件使细粒物质难以稳定沉降,因而在该位置沉积的颗粒较粗;反之,在气候湿润期,湖泊水位上升,湖面扩张,采样点离岸边的距离较远,粗颗粒物质难以到达,而且此时的深水弱动力条件有利于细颗粒物质沉降,因而在该位置沉积的颗粒较细,沉积物粒径减小。所以,沉积物粒径的大小反映气候的变化,沉积物粒径增大反映了采样点离湖岸的距离减小,湖泊水位下降,指示气候干旱,反之,沉积物粒径减小则反映采样点离湖岸的距离增大,湖泊水位上升,指示气候湿润。一般来讲,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受水动力条件制约,而水动力条件往往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气温和降水。因而,气温和降水变化都会影响到入湖补给水动力大小以及湖面高低,进而影响沉积物粒度分布。 我国大部分湖泊是外流湖或洼地湖,与封闭型湖泊相比湖面波动较

中国近十年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_ 09-1___ 学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__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__ 20011年12 月8 日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有生命的物质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随之变的更加严重。在我国的水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缺乏淡水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淡水的缺乏又限制着这一势头的发展,与之产生了矛盾。可利用淡水质的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的质量,广阔浩渺的海洋水被污染,严重影响到水中的生态平衡,有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我们后代有干净的饮用水,我们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比较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公报,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在水体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接下来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关键词水水环境水体污染影响责任 2: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水体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2.12001—2010年我国经济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图为我国2001—2010年的GDP的柱状图。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1—2010年间我国GDP呈逐渐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2010年我国GDP为58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每年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水体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措施探索

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措施探索 摘要:分析目前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技术思路,同时从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应当加强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工作及其管理范围。 关键词:水环境湖泊治理湖泊管理清淤技术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lake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technology i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rain of though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cheme is feasib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lake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management.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 Lake Management; Lake Management; Dredging technology. 1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污染较严重的湖泊由于内源污染负荷的存在,即使在来自湖泊外部的污染源,如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湖水的污染仍然得不到明显控制,主要原因为内源负荷的污染。例如,根据太湖水污染监测结果表明,贡湖湾地区(修改为太湖)底泥释放TN占总污染量的18.5%,TP占总污染量的29.4%,即使将外来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将引起藻类的发生。显然从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外源污染减少、水质改善后,底泥中污染物质也会增加一定强度的释放,污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因此,在外源基本控制、水质逐步改善的同时,开展污染湖盆底泥疏浚已非常必要。 2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思路 2.1水源地保护是湖泊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湖泊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一般情况下湖泊环湖有众多水厂取水口。而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湖泊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湖泊自然生态破坏和有机底泥等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湖泊流域采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从保护水源地出发,确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湖泊治理规划时必须进一步优化水源地布局,完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 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5、废物的堆放,掩埋和倾倒 一些暂时堆放于露天的废物可以因雨水淋湿或刮风等原因被带入水体中,一些废弃物人为倾倒进入水体,一些难于处置的废弃物被人们掩埋在地下深层,但

中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或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原有的生态系统,影响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通常称为水体污染。这里既包含了水本身的污染,也包括了水生生物和底质的污染。水体污染使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环境质量、资源质量、社会福利和人类健康的损失。 根据污染物的污染途径,可将水环境污染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三类。 1. 点源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1.1 点源污染的特点 点源污染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废污水集中排入水体,主要是指大、中企业和大、中居民点在小范围内的大量水污染的集中排放。 我国水体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微专题五湖泊与环境学案(含答案)

微专题五湖泊与环境 Z 知能整合hinengzhenghe K 考题调研aotidiaoyan (2018·全国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3)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解析】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C )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C对: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A错: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B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D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D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故选D。 G 归纳拓展uinatuozhan 1.湖泊的成因及特征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量: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及流域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冰雪总量、积雪总量。 (2)水位:补给类型。 (3)结冰期:气温、湖床深浅、盐度高低、地形、地质条件。 (4)盐度:气候、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5)泥沙: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 (6)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湖泊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4.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