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航员在太空遇见怪事 超出人类认知

宇航员在太空遇见怪事 超出人类认知

宇航员在太空遇见怪事 超出人类认知
宇航员在太空遇见怪事 超出人类认知

宇航员在太空遇见怪事 超出人类认知

在人类40余年的太空探索中,有超过40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出使过太空,他们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许多人将这些记在了航行日志上,但他们均拒绝把日志公布于世,因为这些经历与感受超出了我们人类的认知范围,他们担心别人会将他们视为疯子。

基里尔·帕夫洛维奇·布图索夫教授对宇航员的生活有着特别的爱好,经过多年的努力,搜集了大量有关宇航员太空奇遇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太空飞行,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太空看见雪人

第一个注意到地球物体放大效应的宇航员是美国人戈尔东·库珀尔,他在太空轨道飞越中国西藏上空时,仅凭一双肉眼看见了房舍和其它建筑物。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物体在300公里的距离就已经无法辨认了。俄罗斯宇航员维塔利·谢瓦斯季亚诺夫也证实,他在太空轨道见到了俄罗斯疗养胜地索契。谢瓦斯季亚诺夫说,我清楚地看到了港口和两层楼的小房子。而宇航员格奥尔吉·格列奇科则透过飞船的舷窗拍摄到了空气中浮动的冰。格列奇科说,有的时候,你能从太空中看见一些奇异的东西,例如,当他们飞越蒙古时,突然见到了人的影像,其大小有100至200公里长,脑袋、军大衣、脚都非常清楚。格列奇科与飞行同伴们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雪人,也许正是雪塑造了这个庞然大物。

苍穹传来犬吠

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经常听到一些神秘的声音,而事实上,宇宙空间应该

是寂静无声的。宇航员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曾富有激情地描述过宇宙中的神秘之音,大地的黑夜从下面飞过,突然,从黑夜里传来狗的叫声。我一阵惊讶,这不是我们莱科(太空试验犬,已死于太空轨道)的声音吗?之后幽静中又

清楚地响起婴儿的哭声和一些其它声音。沃尔科夫说,这一切都无从解释,但感受却十分真切!

宇航员格奥尔吉·格列奇科在太空轨道遇到过一件奇怪的事,当飞船经过

智利的哈恩角海峡时,他突然感觉到了危险,似乎一只猛虎就要扑到他的背上。格列奇科说,可怕的恐惧感简直令人窒息。据悉,古代有许多船在此沉没。

谁在背后看我

有时,在太空轨道飞行能产生感应效应。某个时刻,宇航员会突然感到,

某个看不见的东西正用沉重的目光从背后注视着他。然后,这个看不见的东西会主动使你了解他,一阵低语传来,谈话内容直接传达到对方意识的深处。为了让宇航员信服,这个声音还常常说出一些宇航员家庭中的琐碎事情,这些事情大都与家中的先人有关。那么,是谁在地球上空如此遥远的地方向人低语呢?

这个信息是俄罗斯一位宇航员告诉布图索夫教授的,这位宇航员不愿透露

自己的姓名。有人认为,太空低语不同于我们人类智慧,是外星文明的产物,他们利用催眠术,通过意识和潜意识使人类确信他们的存在,并驱赶人类离开早已属于他们的宇宙。从此,布图索夫教授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外星人)早就知道地球人,而且了解得很清楚。

宇航员变恐龙

宇航员变恐龙不是危言耸听,它也是宇宙航行中的奇异现象之一。1995年,宇航试飞员谢尔盖·克里切夫斯基在宇宙人类生态国际研究所首次公开谈到这一点,而且据他所说,不止一名宇航员经历过这种非常离奇的感受。克里切夫斯基说,人会突然脱离自己所习惯的人性方式,进入到一种兽性状态。一名宇航员告诉克里切夫斯基,说自己曾经处于恐龙的形态!而且他还感觉到,自己

正行进在某个星球上,翻越峡谷和深渊。宇航员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爪子、鳞片、脚趾间的蹼,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背上的皮肤就像脊骨上竖起的角质片。还有一些宇航员会感觉自己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甚至是外星人。

宇航试飞员谢尔盖·克里切夫斯基认为,人类必须认真研究宇航员在太空

飞行时所遇到的神奇的梦幻般状态,这种研究不仅有利于航天飞行的安全,或许还可以掀开宇宙神秘面纱的一角。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照度实验报告

照度实验报告 一、背景 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产中的效率、卫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工作 场所设计中的重要项目,无论是天然采光还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 产提供必需的视觉条件。 适当的照度设计应遵循工效学的原则,使照度设置达到保证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 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视野, 降低疲劳、减少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利用照明 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根据场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环境对人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在 绿色照明理念的指导下,人工照明应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 正确熟悉和使用照度计,采集光环境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光环境的照度是否合 理,假如不合理则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实验场所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自习室(室外) 四、实验要求 1、照度采集 2、对自习室的照度情况进行分析 3、分析光照度合理性,并提出改善措施 五、分析 1、主观分析 (1)、主观评价调查数据 (2)、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a、计算每个项目的评分s(n): s(n)= 式中,s(n)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 p(m)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其中,p(1)=0,p(2)=10,p(3)=50,p(4)=100, v (n,m)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的票数。所以: s(1)= s(2)= s(3)= s(4)= s(5)= s(6)= =16.4 =10.8 =12.4 =12.6 =12.4 =12.6 s(7)= s(8)= s(9)= s(10)= b、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 s s= =9.2 =8.2 =9.4 =10 式中,w(n)为第n个评价项目权值,设其权值均为1 所以: s=11.4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本方法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的指数范围分为四个质量 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 因为10<11.4<=50所以根据上表的结论,本实验的光环境质量等级为3,含义是: 问题较大 2、客观分析(照度数据采集及分析)(1)、照度采集现场 在进行照度值测量的时间点上我们选择了一个晴朗的下午2点~3点之间,光照十分充足, 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对阴天和晚上进行测量和分析。 图书馆二楼自习室现场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学号:时间: 一、引言 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 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 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 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 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 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接近 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 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 其结果就可能不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 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 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 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 3.1 被试 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 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 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 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 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3.3 操作 1.将电源线连接到220v交流电上。 2.将反映键的插头接到知觉箱的插座上。 3.打开电 源。 4.速度选择开关有快、慢两档供主试选择(慢:4s 5.位置选择开关有近远两档,挡板与开关选择同步移动,供主试选择。 6.主试按启动按 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 7.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结果。 8、主试按复位键为下次 操作做准备。 3.4 测试方法 1.演示 2.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电的变化。 3.主试按下仪器 操作面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 1.496 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强弱标志| 光球层)、耀斑(最激烈|色球层)、日珥(色球层)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 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 影响气候② 影响短波通讯③ 产生磁

暴现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 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 个纬度为111. 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 °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 ° 2和66 ° 3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研部:贾月娥 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 1.1 简介: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2.实验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015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 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屏幕上将出现运动的小点,被试用按键器对运动的小点进行速度估计。 2.4 数据处理 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这组数据进行一系列描述性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得出个人结果、小组结果、总体结果及小组结果与总体结果的差异。 2.4 变量情况

一般智力测验实验报告

一般智力测验实验报告 一、瑞文智力测验简介 瑞文智力测验则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人瑞文在1983年设计的一个智力量表,简称瑞文智力测验。这是一套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的智力测量工具,至今仍为国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所使用。由于该测验是非文字的,因而测验的结果较少受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瑞文测验最初型为渐近性矩阵标准型,整个测验一共由60张图案组成,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从直观上看,A组主要测量知觉辩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能力等;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能力;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比拟等;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可见,各组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每一组中包含有12个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分别编号为A 1 ;A 2... A 12 ;B 1 ;B 2... B 12 等,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A组和B组有6张,C组以后有8张)小图片分别标号为1 , 2 ...... 8。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试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那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片中缺失的部分最合适。 二、测验目的 熟悉智力测验(特别是团体测验)的施测方式;掌握瑞文测验的测验要领;体验瑞文测验;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瑞文测验的结果。 三、实施该测验的条件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课第12章及以前各章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一般智力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为每一位参加测验的学生准备瑞文测题本和测试答题纸一套。 四、测验过程 1、瑞文测验的使用要求 不论团体施测或个别施测都应为每个被试准备一张答卷纸,一个测验图册,提供或要求被试自备铅笔—支。一般正常三年级以上儿童与65岁以下成人均可用团体测验,其他则用个别施测。 团体施测主试须知: 1)准备足够的测验图册和答卷纸(每个被试—份并有少量富余)测验图册可多次使用。要求被试只在答卷纸上用铅笔作答。除要求被试自备铅笔外主试还要预备一些铅笔、小刀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 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 远近的反映。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 2﹒1被试 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 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 2﹒3实验程序 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这样共做五次。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结果 被试性别双眼平均误差(mm) 单眼平均误差(mm) 1 男0.16 3.37 2 女0.2 3 1.91 3 女 2.91 2.97 4 男0.3 5 1.92 5 女0.3 1.97 1、讨论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人类怎样认识宇宙

在实践中发展认识 ——观《人类怎样认识宇宙》有感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08******* 陈* 摘要: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地球及其所在的宇宙空间有一个从近到远、从模糊到清晰、不断更新、不断否定的认识过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并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关键词:宇宙论、认识论、真理、实践 天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崎岖的道路。它的全部历史贯穿着唯物主义宇宙观与唯心主义或宗教宇宙观的不间断和不可调和的斗争:从天圆地方到地圆天无边;从太阳绕地球转到地球绕太阳转;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进而太阳仅是银河系中上千亿颗恒星中一颗很普通的恒星;从光速无限到光速有限;从牛顿时空观到爱因斯坦时空观;从宇宙无限到宇宙大爆炸等,不一枚举。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升华的。 人类从来就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直观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人们很自然认为地球是不动的,而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这就是地心说的认识基础。鉴于它的表观合理性,地心说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日心说的确立是天文史上一场“翻天覆地”的重大革命。在历时达半世纪之久的斗争历程中波澜起伏,人才辈出,它的胜利主要归功于这样几个人:哥白尼、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哥白尼积近四十年的探索和观测,首创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宇宙体系,迈出人类认识宇宙历程上最艰难、最重要的一步,向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最敏感的这个问题上首先发难。他那不朽巨著《天体运动》的出版,“给神学写了挑战书”。布鲁诺勇敢地叛逆宗教,以火焰般的热情宣传哥白尼学说,大胆提出宇宙无限论,最后以身殉难,宁愿受火刑,也决不向教会屈服。第谷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以非凡的技巧,长期对行星的位置进行了准确测定;开普勒则以惊人毅力对第谷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严密分析。伽利略是实验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他首创了动力学,促成天文学发生根本的进展;他又是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人,获得一系列惊人的发现。他观测金星的位相变化和木卫星绕行,这两项发现直观证实了“日心”系列的正确性。伽利略因他的成就而遭到天主教的残酷迫害。尽管他晚年在教会的淫威下被迫声称放弃哥白尼学说,但从严森的宗教法庭上还是传出激励人心的战斗口号——“地球仍在转动!”最后,牛顿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其他学者在天文学和动力学上的发现汇集起来,加上他自己在数学和力学上的创见,概括成一个迄今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

似动现象 李璐201021078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本实验采用心理实验系统(PES)测定了3名被试在12种时距和3种空距条件下产生似动现象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先后呈现两个红色亮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5ms。关键词:似动现象;时距;空距 1 引言 运动知觉是对空间中的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似动现象就是运动知觉现象的一种,属于运动错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似动是由于先后呈现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机体产生了与真实运动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个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还会持续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如果出现第二个刺激,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就会与第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暂时持续的兴奋相连,所以感觉上第一个刺激就移动到第二个刺激的地方。似动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电

视和电影就是利用这种现象使观众产生连续运动的知觉的。 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于1912年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似动现象。从此以后,似动现象的实验室研究,多半是是关于其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对它的解释尚处于假设的阶段,目前能确定的是,似动现象发生在较高的信息加工水平,它是动觉信息同刺激位置信息整合在一起的结果。 影响似动现象的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客观条件方面有刺激呈现的空距、时距,刺激物的强度、形状、数目等,主观条件方面包括个人经验、暗示、个体差异等,其中,刺激的数目越多越容易产生似动现象。由于产生似动的最适宜的时距和空距依赖刺激的形状、强度而变化,所以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产生似动的最优时距、空距不同。如K.Marbe所得的最优时距为200ms,最优空距为4.5°;M.Wertheimer 得到的最优时距为60ms;叶绚等得到的最优空距为2cm;北大杨傅民等得到的产生似动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200ms。 本实验将通过测定3名被试对黑色屏幕上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原始火球” B、“原始火球”爆炸导致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处处下降 C、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 D、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开始收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收缩 ④宇宙在不断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C、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深度知觉测试仪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研究的是单、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实验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进行实验,分别测量被试用单眼和用双眼观察的深度知觉,并用平均差无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双眼线索和单眼线索的深度知觉,验证了单、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有影响,并且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 关键词深度知觉双眼线索单眼线索 一、引言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在外界对象离眼一定距离时,人眼能感受到的深度知觉是受刺激差异程度影响的。其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1)单眼视觉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单、双眼观察时深度知觉准确性因视觉线索不同而不同。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后来H.J.Howard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 的有24人。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本实验做出以下假设:单、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有影响,且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 二、方法 2.1被试 10应用心理班学生1名,女,身体健康 2.2仪器 深度知觉测试仪 2.3程序: (1)被试坐在距离仪器两米处,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以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 错觉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 错觉实验仪 3、成员:某某 4、实验内容: (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至。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 6、实验小结: 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 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 (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 (3)讨论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 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 某某 4、实验内容: (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 (2)测试员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 (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 B =(R―S)/(A―-S)或 K T =(lgR―lgS)/(lgA―lgS) 式中,A:标准三角形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 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 (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 6、实验小结: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结果说明:物体远近会导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变化,而在人的知觉中仍然能较正确地反映不同物体的实际大小。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第三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把握考向走进高考 备考重点 1. 常见天体的分类,地球是宇宙中的天体。 2.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 3. 宇宙探测的意义及现状。 能力要求 1. 认识宇宙中的各类天体,熟悉各级天体系统,认识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宇宙环境和自身环境等方面,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2. 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现状以及对人类现代生活的影响,关注重大航天活动。 要点扫描基础自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 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由恒星、星云、________、流星、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____等各种天体构成。 (2)运动性:各种天体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总星系银河系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小行星、 ________、流星体等其它恒星系________ 二、宇宙中的地球 1. 八大行星的排序:由里向外为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2)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3)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环境太阳无明显变化,________比较稳定大小行星________,宇宙环境比较安全(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________地球________,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运动,形成液态水和海洋 三、宇宙探索 1.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宇宙开发 (1)宇宙空间资源特点:________利用:收集地球信息,进行科学实验 (2) ________: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3)矿产资源:月岩中的矿产 3. 我国目前的三大航天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正在计划在海南________建立另一航天发射基地。 探索思考拓展思维 1. 站在地球上,你所看到的天体每天在怎样运动?与地球自转有什么联系?你能找到北极星吗? 2. 假若宇宙中某颗行星有生命存在,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3. 航天员的宇航服具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4. 我国的三大航天基地的气候和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不同?

空间知觉实验操作说明书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辨别复杂图形的反应时,来测试被试的空间知觉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BD-Ⅱ-112型空间知觉测试仪。该仪器的灯光显示器可以随机显示条形、块形、不规则形三种图案,每种图案有两大类,每类有四种图形。见图1。测试中,被试者应尽快确定刺激类型A、B、C、D和被试键上1、2、3、4的对应关系。 『实验内容』 1.支好折叠的灯光显示器。将被试键盘的五芯插头插入仪器侧面的相应插座中。 2.接通并打开电源。被试手握键盘,坐在灯光显示器前。 3.主试按面板(见图2)的“图案”键,选择实验采用的灯光剌激类型。

4.按开始键,实验开始。仪器将随机确定一种被试键对应灯光类型的方式。即确定这次实验的被试键中的①②③④将对图1所示的A、B、C、D那列图案进行反应。 5.每次实验时,被试面上方的灯先亮黄色,提示预备。灯灭后,图案刺激呈现,开始记时,被试应迅速确定按下被试键的某一个,如符合确定的反应方式,反应正确,被试面上方灯将亮绿色,记时停止。如不符合确定的反应方式,反应错误,被试面上方灯将亮红色,被试应马上按其它键,直到反应正确,亮绿色为止,记时这时才停止。反应错误将计一次错误次数。被试应该努力确定此图案为那键正确反应的。 6.稍休息后,又将亮黄灯预备后,出现图案,被试进行反应。仪器显示实验的次数。 7.按“打印/结束”键,实验结束。如选配微型打印机,应联接好打印电缆,并打开打印机专用电源。打印出的实验数据见图3。仪器将显示最后出现错误的次数及此次后的平均反应时。通常,至少连续3次反应正确才能表明被试对这类图案的空间位置与结构已经掌握。最后一次错误表示被试从不清楚结构特点到发现结构特点的“临界点”,这与图案的复杂程度有关。8.按“图案”或“开始”键,将进行新的实验。按“复位”键可以在任何时候中断实验,并清除数据 被试者刺激类型测试次数错误次数平均反应时

九年级科学下册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练习题 浙教版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 A.哈勃定律 B.旧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中国古代流传着“开天辟地”的神话,下列对该神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科学假设 B.它能科学地解释宇宙起源 C.它采用了宇宙膨胀的观点 D.它既是神话,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起源进行探究的思想 3.下列有关宇宙的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是( )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 B.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 C.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 D.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宇宙在“原始火球”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4.哈勃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以上说法都是 5.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是( ) A.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

B.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古代“上帝”创造的 D.气球充气后不断膨胀,气球上各个小圆点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6.目前,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其主要观点有( ) A.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岁 B.宇宙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C.宇宙在爆炸中诞生,并不断地膨胀下去 D.以上说法都是 7.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宇宙膨胀理论是错误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宇宙是不可认识的,以上准确预报只是巧合 8.关于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说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B.假说只要被大众接受了就是事实 C.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支持的一种结论 D.假说成立的关键是有丰富的想像力 9.下列宇宙探测的成果中,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①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②利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空间通讯、飞机导航等;③利用卫星寻找地球上的资源;④探测到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发现): __ __;

社工实验报告一

《社会工作概论》实验报告一 分析案例“别再加压了,好吗”。 案例中所呈现的问题是:文中主人公姜峰面临工作单位和家庭双重压力,由心理压力发展到严重的焦虑症,诱发身体疾病,丧失了对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信心。导致案主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 第一、工作环境的变化。主人公工作岗位的变化使主人公面临的社会压力增加了。 第二、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外在环境变化的同时,家里不但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反而要求其为家庭作出更多的贡献,进一步增加了案主的生活压力。 第三、面对这两个方面的压力来,主人公调适能力低下,无法及时化解生活压力,反而忧心忡忡,从而演化成为严重的焦虑症,最后消极地逃避问题。 一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精神分析的基本前提就是潜意识的存在。他说:“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理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潜意识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其基本特征是非理性、非道德性、反社会性、无时间性和不可知性;而意识则是由潜意识过程衍生而来的,是心理的表层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稍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还有一层前意识状态。 案例中主人公姜峰自从当上公司经理后,任务繁重,得了焦虑症,总担心企业会被自己搞垮,整天忧心忡忡的,一方面担心有一天100多号职工都来向自己张口要饭吃怎么办,另一方面担心没有他的全力协助孩子会考不上大学,他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很明显,潜意识的存在,导致姜峰精神的混乱,整天忧心忡忡。 二运用人格理论分析案例 弗洛伊德用人格结构理论来代替了早年的意识分层说。他认为人格有三个主要系统所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互相制约。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总是想冲破一切障碍获得满足,从而获得生存空间;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人格部分,如:婴儿饥饿时就会哭泣;它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超我则是社会化了的我,对本我的破坏性冲动起制约作用,它根据道德原则行事。而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调和内部生物本能与外部现实环境,满足需要;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是理性的我。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是这三部分的平衡。本我太弱,会没有了生存愿望;超我太强大,也会出现精神疾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中,本能是最根本的推动因素,是个体释放心理能的生物力量。他认为本能主要是由自我保存的本能和性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发展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崇拜期、潜伏期、生殖期。在五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和作用,而且在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人会产生焦虑,如果不能克服这些焦虑,则这些焦虑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六岁之前已经大致发展完成,以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