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家煤化工企业一览

17家煤化工企业一览

17家煤化工企业一览
17家煤化工企业一览

17家煤化工企业一览

中煤能源

投资评级:★★★★

?项目:42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及配套项目以及黑龙江年产1000万吨煤矿、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及配套项目;在建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

?产业链意义:处上游煤炭生产领域。

?项目进度:60万吨/年煤制甲醇预计2013年投产。

?技术:核心技术煤焦化和煤合成气化,属于普遍应用的技术,技术成熟度高。

?风险:业务集中于煤矿,新能源薄弱。云维股份

投资评级:★★★★

?项目:年产2.5万吨BDO 20万吨醋酸、CO制备及锅炉综合技改项目。

?产业链意义:三项目均是云维股份煤化工产业链上的关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8亿多元,年平均利润达1.7亿元。

?项目进度:理财周报了解到,3大项目预计2012年投产。

?技术:其MTF技术属于国内最领先的技术。

?风险:设备老化,技改难度大。

华鲁恒升

投资评级:★★★★

?项目:四条DMF生产线,具备23万吨的产能、20万吨醋酸项目。

?产业链意义:以自采的粉煤为原料,具成本优势。上下游产业链日益完善,在煤气化新能源市场上占一席之地。

?项目进度:20万吨醋酸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始生产;自筹资金的醋酐项目也将于今年底试车投产。

?技术:引进国外水煤浆粉煤气化先进技术。

?风险:多个项目同时上马,资金链紧张。

中国神华投资评级:★★★★

?项目:母公司神华集团规划投入4000亿元打造七个煤化工基地。

?产业链意义:自身原料供应量巨大。目前正着力开发煤化工下游产业链。

?项目进度:已经实施神华宁煤年产25万吨甲醇、21万吨二甲醚项目和百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宁煤年产52万吨聚丙烯项目和包头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其中后两个项目将于2010年试车。

?技术:煤焦化和煤合成气化,属已普遍应用的技术,技术成熟度较高。

?风险:短期内母公司的“煤制油"项目暂时不具备注入中国神华的可能性。

山西焦化

投资评级:★★★

?项目:20万吨/年甲醇项目、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产业链意义:山西焦化新的利润增长点。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可实现每年1亿元以上的利润。

?项目进度:20万吨/年甲醇项目已于2008年7月投产。项目完全建成后,能提取33种化工产品,现仅可提取17种。

?技术:煤焦油蒸馏、精蒽、蒽醌、改质沥青、油品配制等5套装置是从国外

引进的先进技术。

?风险:焦煤资源储量较小,低于公司目前的炼焦能力,受上游扼制,发展面临瓶颈,盈利水平低于同行业。平煤股份

投资评级:★★★

?项目: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

?产业链意义:扩张下游,打造中部最大的煤化工企业。

?项目进度:与蓝天集团合资组建平煤蓝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采用美国壳牌公司shell粉煤气化技术,是当前先进成熟的煤气化技术。

?风险:集团可能将煤化工独立出来,而不注入平煤天安。

兖州煤业

投资评级:★★★★

?项目:煤制甲醇、煤变油项目。

?产业链意义:核心技术优势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日益完善。

?风险:项目进展缓慢;目前煤制油项目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基本没有影响,只有到2010年才有可能。兰花科创

投资评级:★★★

?项目:150万吨甲醇一100万吨二甲醚项目,一期工程20万吨甲醇一10万吨二甲醚项目。

?产业链意义:原料皆来自自有的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进一步延长。

?项目进度:一期工程已投产。

?技术: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步法合成工艺。

?风险:快速扩张下的财务风险。

太工天成

投资评级:★★★

?项目:一期年产7600万Nm:液化天然气与1.86亿Nm3氢气,二期为合成氨。

山西三维投资评级:★★

?项目:7.5万吨/年BDO项目、20万吨/年的粗苯精制项目。

?产业链意义: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上大量资金投入的环保配置。

河南省煤化工企业名录

1.河南省振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主营:水处理剂,酮类,酰氯类,溴代类,马来酰亚胺类 地址:濮阳市濮上路 河南- 濮阳- 濮阳县 2.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鲁银选煤有限公司主营:洗精煤,煤化工,煤炭 地址:鲁梁公路中段 河南- 平顶山- 鲁山 3.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驻马店分公司主营:化肥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仓库路 联系人:狄端阳河南- 驻马店- 驿城 4.河南安阳恒久贸易公司主营:工业萘,轻油,其他煤化工产品,硫磺,硅锰,锰硅 地址: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安惠苑F区3号楼4-402室 联系人:武首恒河南- 安阳- 文峰 5.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主营:硝酸磷肥销售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康复前街43号 联系人:孙昱河南- 郑州- 二七 6.长葛市龙基实业有限公司主营:其他煤化工产品,其他单质,其他水处理化学品,其他空气处理化学品,活性炭,沼气设备 地址:河南长葛市长葛市新华路西段 联系人:李留记 7.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主营:焦炭,煤焦油,焦化苯,粗苯,其他煤化工产品,燃气设备 地址:河南汝州市汝南工业区 联系人:常军强 8.义马市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工区张马岭 联系人:李铁忠 9.商丘市普天工贸有限公司煤化工研究所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光明路 联系人:张光建 10.郑州弘森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主营:溶剂,乳化剂,医药助剂,日化原料,塑料助剂 地址:河南郑州市二七区郑密路亚星盛世悦都 2号楼1单元605 联系人:林森业务经理 河南- 郑州- 二七 11.大连鼎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主营:重质燃料油,轻质燃料油,拌合站专用烧火油,石化及煤化工产品 地址:河南新乡市辉县 联系人:黄恩发副总经理 河南- 新乡- 辉县

XXXX-XXXX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 来走向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9) 第一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9) 一、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 (9) 二、液化煤层气:能源新秀后来居上 (13)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 (16) 四、2010年国内甲醇趋势预测 (18) 五、当前世界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 (22) 第二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主要国家发展动态分析 (25) 一、日本 (25) 二、南非 (26) 三、巴西 (26) 四、俄罗斯 (27) 第三节2010-2013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7) 第二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0)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 (30) 一、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30) 二、中国新型煤化工前景看好 (32) 三、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 (34) 四、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年终回顾和展望 (36)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 (42) 一、能源良策助推新世纪中国复兴良机 (42) 二、中国煤制油企业跨越商业政策门槛 (44) 三、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行业和谐发展 (45) 四、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 (52)

五、工信部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 (53) 六、新型气化技术助煤化工清洁生产 (54) 七、中国能源的最大潜力在体制 (55) 八、刚性需求:农用化工行业初露曙光 (56) 第三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58) 一、中国煤化工市场回顾 (58) 二、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60)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 (63)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环境发展分析 (65) 一、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实现部分替代 (65) 二、煤化工行业阀门国产化进程加快 (65) 三、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工业化 (66) 四、煤制油成品油市场的新生力量 (66) 第三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69)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分析 (69) 一、“掘金”煤制天然气 (69) 二、化工装备业方兴未艾 (71)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 (72) 四、煤制天然气应根据示范效应逐步发展 (73) 第二节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5)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75) 二、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 (76) 三、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79) 第三节我国煤化工产业链分析 (82) 一、炼焦产业链 (82) 二、电石化工产业链 (86) 三、煤气化产业链 (89)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90)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 (90) 二、制约中国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难题 (91) 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 (92) 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 (93)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解析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将面向高效率、更安全、更清洁和更加优化利用的发展。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介绍了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自2005年以来,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科学技术部支持的的基础研究已在太原理工大学进行。该部强调,新的煤化工产业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提高技术来积极改善煤化工的回收过程对实现现代煤化工有着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煤化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市场的高水平的油价已促使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尤其是在2007年)更快地发展;中国能源工业一直致力于加快发展新的煤化工产业。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新的煤化工产业主要生产清洁能源和替代品,如柴油、汽油等。煤化工将在未来二十年在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减少我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总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将会有巨大的需求和机遇。 1.1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005,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0亿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开采21亿9000万吨,石油1亿8000万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为2474.7亿千瓦;中国的总能耗是22亿2000万吨标准煤,继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如表1。 表12005年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

石油消费量达到3亿吨,净进口量为1亿40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在2020,根据一些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0%,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70%的消费量[1,2]。 从表1和图1,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2005年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3]。在世界各地煤炭的平均能源供应是28%,而在中国,它占69%。根据中国重工业的实际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亿吨标准煤。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比例正在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是不变的。 1.2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问题 在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能源消耗翻了一番。从1981到2002,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9.7%,而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率为4.6%。在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努力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并将国家变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至少减少4.4%的能源消耗。 然而,在2006年,国家虽然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4]。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到2005,中国的能源平均增长率消费比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六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加倍而翻了两番。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迅速增长之间明显的冲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中国大多数的能源目前来自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这些都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能源消耗增加。在我国,煤炭的直接消费占其利用的一大部分,主要消费方式是煤炭燃烧。这种利用煤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SOx和NOx,使得中国的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国,酸雨已经覆盖了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第10大城市就是中国的。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中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导致了超过1270亿元的损失[4]。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短缺,但含有丰富的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在化石能源资源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储量的15%。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2.7%和0.9%。在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地质储量在中国是1兆4400亿吨,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细分策略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细分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一)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8) (二)市场细分有利于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 (8) (三)市场细分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 (四)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9) (五)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 (9) 二、研究意义 (10)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1) 第一节煤化工概述 (11) 第二节我国煤化工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监管体制 (12)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 (13) (1)烯烃产品 (14) (2)精细化工产品 (18) (3)焦化产品 (18) (4)煤炭开采 (21)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 (一)烯烃行业 (25) (1)烯烃单体制造技术 (26) (2)烯烃聚合技术 (28) (二)焦化行业 (30) (三)精细化工行业 (30) (1)甲基叔丁基醚(MTBE) (30) (2)纯苯 (31) (3)改质沥青 (32) 四、行业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33) (一)烯烃行业 (33) (二)焦化行业 (35) (三)精细化工行业 (36)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7) 一、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7) 二、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0) 三、烯烃行业发展概况 (43) 四、焦化行业发展概况 (49) 五、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53)

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行业

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行业现状分析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煤液化四个生产链。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属于传统煤化工,煤气化、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煤制油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传统煤化工方面,工信部先后出台了《焦炭行业准入条件》、《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且国家发改委早已明确发文,暂停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因此,我行对传统煤化工的焦炭、电石和合成氨项目支持较少。本文从近期煤化工产品产销、下游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重点对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行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主要煤化工生产企业及产品产销情况 目前,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的主要产品以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为主,具体产销情况如下: (一)煤制甲醇 2013年我国甲醇产能5629万吨,其中有效产能约5590万吨,超过全球产能的50%,居世界第一。2013年实际生产2878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8.3%,开工率51.1,其中煤制甲醇占66%,焦炉煤气制甲醇占17%,天然气制甲醇占17%;实际销售甲醇3441万吨,其

中进口甲醇486万吨,为2009年以来首次进口跌破500万吨,出口甲醇77万吨。201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甲醇1808万吨,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26.9%,开工率为51.5%;销售甲醇1877万吨,其中进口甲醇171万吨,出口甲醇51万吨。 (二)煤制二甲醚 2013年二甲醚产能1348万吨,其中有效产能1158万吨,实际产量449万吨,开工率33.3%,开工率与2011-2012年相比基本持平。2014年上半年全国二甲醚产量约230万吨,开工率为36.5%。由于国内二甲醚产能过剩严重,价格低廉,因此几乎没有二甲醚进口情况。 (三)煤制烯烃 (四)煤制油 (五)煤制天然气 (六)煤制乙二醇 二、煤化工产品下游市场情况 (一)煤制甲醇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甲醇下游市场结构: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单位简介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其前身为2005年12月由神华集团公司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包头神华煤化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1亿元。2007年1月25日,更名为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同年12月1日,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撤回出资,神华集团公司对撤回的出资额予以补足,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成为神华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8年5月,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与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整合成立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2013年9月,鉴于上市需要,更名为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2月31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神华集团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神华集团公司持有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转给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代管。 截至2017年,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运营部、质量技术部、机械动力部、安全健康环保部,内控审计部、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部、项目二期筹备组11个部门和甲醇中心、烯烃中心、热电中心、公用工程中心、机电仪中心、分析检测中心、供销中心、消防气防中心8个中心。员工总数1430人。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煤化工相关业务,运营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制甲醇、甲醇转化制烯烃、烯烃聚合工艺路线生产聚烯烃产品。工厂由联合化工装置(包括气化、净化、甲醇、合成、硫回收装置)、联合石化装置(包括MTO、烯烃分离、碳四、聚丙烯、聚乙烯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厂外工程、热电装置6大系统共46套装置(单元)组成。主要生产装置包括:4×60000标准立方米/时制氧空分装置、(5+2)×1500吨/日投煤量气化装置、180万吨/年甲醇装置、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2×50兆瓦自备热电站等。集成了美国GE公司水煤浆煤气化技术、德国Linde公司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英国Davy公司甲醇合成技术、美国ABB Lummus公司烯烃分离技术、美国Univation公司聚乙烯技术、美国Dow化学公司聚丙烯技术,最关键的核心装置甲醇制烯烃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DMTO(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技术。年生产能力聚乙烯、聚丙烯60万吨,副产品硫磺万吨,混合碳四、碳五万吨。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自2011年商业化运营后,发展建设速度、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显着增强。2017年,资产净值总额110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产品产量万吨,比2011年提高了%;产品销量万吨,比2011年提高了%;营业收入亿元,比2011年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因原料成本上升,产品售价下降,比2011年增长了%;依法纳税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历了12年的发展历程,在经济建设中,坚持民族团结、科技创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

201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图】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煤炭输出国,而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则需要大量进口。如何解决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涉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 根据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6》,截止 2015 年底,我国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约1145 亿吨,石油约 25 亿吨,天然气约 3.8 万亿立方。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2.8%,石油占 1.1%,天然气约占 2.1%。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我国每年消费的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截至 2015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 5.25 亿吨,其中进口量 3.45 亿吨,进口占比 61%;天然气消费量 1855 亿方,其中进口 668 亿方,进口占比33%。二者进口依存度远高于煤炭的 8%,解决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进口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下,对外依存度高 此外,我国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同样很高,乙二醇进口依赖度超过 70%,烯烃产品进口依赖度也超过 40%。2015 年,我国乙烯单体、丙烯单体的表观需求分别为 1866 万吨、2587 万吨,年进口量分别为152 万吨、277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11%;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 2378 万吨、2009 万吨,年进口量 987万吨、339 万吨,对外依存度 41%、17%。根据测算,烯烃产品潜在进口替代空间 3287 万吨,该数字 2020年有望达到 5086 万吨。

我国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我国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全国煤化工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第七章全国煤化工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目前,国内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其中,内蒙古煤化工发展规模最大。国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均落地内蒙古。 第一节新疆 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把加快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特别是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是新疆加速新型工业化最现实、最具比较优势、最有可能占领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的部署下,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将成为引领新疆新型工业化重点突破、早见成效的主力军,成为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排头兵。 一、煤化工成为新疆实现率先跨越的排头兵 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2011年年初自治区制定的《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新党发…2011?1号),把做强做大煤化工及下游产业,作为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按照新党发…2011?1号文提出的优势优先、抢占制高点的发展原则,新疆加快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率先跨越,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只有坚持优势优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实现煤化工产业率先跨越,新型工业化才能有大发展。 新疆现代煤化工虽然起步晚,但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中央已经把新疆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由目前的1亿t增加到2015年的4亿t以上。中央对新疆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放宽对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发展限制,支持和鼓励新疆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2011年11月自治区颁布的《煤炭资源有偿配置与勘查开发转化管理规定(暂行)》明确:用于煤电、煤化工等的煤炭开发项目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为促进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018年煤化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煤化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煤化工的关衰始终与油价、战争、政沺密切相兲。从世界煤化工収展史来 看,煤化工的収展经历初创、収展、萧条和复苏四个时期。煤化工的关衰始终与油价、战争、政沺密切相兲,在世界石油供应紧张和价栺居高不下的压力下,煤化工已经成为替代石油供应的重要选择。 ?初创时期(1763-1934):况金用焦和煤气(传统煤化工)。18世纪由于 工业革命的迚展,英国对炼铁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炼焦炉应运而生;同时煤炭用于生产民用煤气供街道照明。 ?収展时期(1923-1945):収动和维持战争(现代煤化工萌芽)。事战前夕 及期间,煤化工取得了迅速的収展。纳粹德国为了収动和维持战争,大觃模开展由煤制取液体燃料的研究工作,煤制油总产能达480七吨。 ?萧条时期(1946-1972):需求下降,石油禁运下南非収展煤制油。事战 后,军用燃料需求大量减少,战争期间的民用燃料需求幵没有增加,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量开収使煤化工迚入萧条时期,南非受制于石油禁运,収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建成50七吨煤制油工厂,后来总产能达到460七吨。 ?复苏时期(1973至今)——石油危机,现代煤化工全面复苏。三次石油 危机(1973年、1979年、1986年),导致国际油价大涨,使由煤生产液体燃料及化学品的斱法又重新受到重觅。欧美国家对此又迚行了开収研究工作。跨国公司在煤资源产地,积极寻求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投资机会。而在这一波煤化工产业化迚程中,中国逐渐成为煤化工技术研収和示范应用的领先者。 ?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迚水平。经迆多年収展,我国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兲键技术实现整体突破,工艺流程打通,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产业初具觃模、布局初步形成,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焦油加氢等技术工艺,工艺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迚水平。同时煤制芳烃、煤制乙醇、粉煤热解等技术正处于工业示范中,有望取得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在60美元/桶及以上油价下,煤化工盈利能力显著改 善,将迎来収展机遇。公司斱面,兲注煤化工龙头和具有现代煤化工新增产能的优质公司,中国神华有60七吨煤制烯烃,集团拥有煤炭直接液化核心技术及500七吨煤制油产能和烯烃产能278七吨,包头烯烃事期、煤炭直接液化事期在开展前期工作;华鲁恒升依托洁净煤气化技术,打造“一头多线”的循环经济,产能包括180七吨尿素、30七吨复合肥等,新建50七吨/年乙事醇2018年底前有望投产;中煤能源拥有图克化肥、榆林烯烃、蒙大工程塑料项目,产能先迚,拥有60七吨烯烃、50七吨工程塑料、

大型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录 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5) 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22) 安全作业证管理制度 (25) 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27)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29) 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31) 车间交接班制度 (32) 消防值班制度 (33)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34)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35) 事故管理制度---职工伤亡 (38) 事故管理制度---设备设施 (42) 安全奖罚制度 (45) 安全生产奖惩标准 (51)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53) 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56) 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62) 安全施工与检查制度 (64) 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制度 (66) 外来施工人员须知 (67) 租赁、承包设施、厂房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 (68) 消防安全制度 (71) 防火与防爆管理制度 (7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86)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92) 危险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94)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96)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98)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9)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04)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06)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09)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1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14)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119) 设备报废管理制度 (121) 安全费用投入保障制度 (122) 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制度 (12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26) 厂区道路交通管理制度 (129) 厂区道路交通管理规定(补充) (131) 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132) 动土作业管理制度 (133) 吊装作业管理制度 (135) 罐内作业管理制度 (137) 电气作业管理制度 (139)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140) 断路作业管理制度 (143) 盲板抽堵作业管理制度 (144) 化工车间纪律制度 (145) 风机工规章制度 (147)

2008年中国煤化工企业100强名单

2008年中国煤化工企业100强名单排名单位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706758 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771835 3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4841106 4 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756610 5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703184 6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612917 7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53804 8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07989 9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300482 10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90126 11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62267 12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54845 13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73563 14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72288 15 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73861 16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68981 17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47327 18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1491053 19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75955 20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1328501 21 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0080 22 河北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1283429 23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243410 24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1216278 25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 1153736 26 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36006 27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9028 28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14968 29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840273 30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07051 31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99381 32 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3506 33 河南中原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95980 34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67248 35 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 591668 36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3955 37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0217 38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55075 39 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54057 40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51547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1 在高油价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具有竞争力,将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 1.1 世界油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为煤化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年均增长1.4%和3.0%,煤炭年均增长5.4%。到2008年底,全球煤炭消费连续六年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需求增长已成为推动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世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2008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 708亿吨,储采比为4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85.0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0年;而煤炭的探明储量约为8 260亿吨,储采比为122年。据BP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4.6%,煤炭占29.1%,天然气占24.0%,核能、水电等约占12.3%。由此可见,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就中国而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十分显著。据2009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20.90亿吨,储采比为11.8年;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26 511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4年;煤炭储量约为1 145亿吨,储采比约为41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7.3%。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达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约占70%,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0%,核电、风电及水电约占10%。在此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发展替代资源,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1.2 原油价格持续高位,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全球石油供应链遇到“瓶颈”,加上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因素及投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例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05年的平均55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72美元/桶,2008年7月竟达到了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2010年原油价格则一直在80美元/桶上下高价位区间波动。低成本的驱动,使得包括煤化工在的替代燃料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中国煤化工技术加快了自主开发的进程。煤气化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装置和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装置的成功投产,煤基甲醇制烯烃、制二甲醚等技术的商业化,都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的不断提升,必将促使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煤化工产业在高油价下相对常规石油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将成为油气资源的有益补充。 2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 尽管国外的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先后建成过实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煤间接液化工厂和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

煤化工产业趋势分析(全本)

煤化工产业趋势分析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20 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9-03-2115:02:27) 世界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是当今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可供40年、60年的需求,非常规的油气资源有可能进壹步扩大。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探明储量可供世界开采200年。 全球化石能源供应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之壹是成本、价格。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但廉价资源储量枯竭等因素又导致成本和价格提高。预计从2000年壹2020年,化石能源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将从39%降至38,煤炭将从26%降至24%,天然气将从23%提高至27%。 近几十年来,化石能源在中国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之上。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煤化工的发展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煤炭焦化、煤气化壹合成氨壹化肥已是中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壹甲醇及下游化工产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受到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已启动。 1焦化工业 1.1焦化工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 中国第壹座机械化焦炉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50年代末开始,自主设计、建设的焦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80年代后进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到2004年初,全国约有700多家炼焦企业,1900多座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约170Mt/a。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焦炭总产量178Mt,比2002年增加约20%,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6%;国内表观消费约163Mt,同比增长约19%,其中钢铁业消费约76,其他行业(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炼等)消费约24%;出口焦炭14.7M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图1为1997年壹2003年焦炭的产量、出口量变化情况。 据估算,2003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37Mt,涉及洗选加工原煤约400Mt,超过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0%,已成为消耗原料煤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壹大国。 中国的炼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大中型机械化焦炉发展很快,炭化室为4m之上的焦炉达300多座,2003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5%;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化学产品回收加强;淘汰小型焦炉、土焦及改良焦炉的工作进展显著。 1.2控制新焦炉建设,平稳发展焦炭产 从2003年开始,新焦炉建设数量大增,建成投产机械化焦炉66座,新增产能21Mt/a。预计2004年焦炭产量将超过200Mt/a,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基本实现平衡。预计今后随着加强限制和取缔土焦或改良焦炉生产以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机械化焦炉等措施的不断实施,焦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 2004年初,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和减缓了钢铁业的发展速度,稍后(2004年5月)也加强了对新建焦炉的审批管理,预计2004年后焦炭生产将适应市场需求进人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稳定原料煤资源,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将是焦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污染控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要严格取消土法炼焦,建设大型焦炉替代工艺落

(年度报告)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 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分析9 第一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9 一、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9 二、液化煤层气:能源新秀后来居上13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16 四、2010年国内甲醇趋势预测18 五、当前世界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22 第二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主要国家发展动态分析25 一、日本25 二、南非26 三、巴西26 四、俄罗斯27 第三节2010-2013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7 第二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分析30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30 一、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30 二、中国新型煤化工前景看好32 三、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34 四、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年终回顾和展望36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42 一、能源良策助推新世纪中国复兴良机42 二、中国煤制油企业跨越商业政策门槛44 三、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行业和谐发展45 四、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52 五、工信部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53 六、新型气化技术助煤化工清洁生产54 七、中国能源的最大潜力在体制55 八、刚性需求:农用化工行业初露曙光56 第三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58 一、中国煤化工市场回顾58

二、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60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63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环境发展分析65 一、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实现部分替代65 二、煤化工行业阀门国产化进程加快65 三、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工业化66 四、煤制油成品油市场的新生力量66 第三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69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分析69 一、“掘金”煤制天然气69 二、化工装备业方兴未艾71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72 四、煤制天然气应根据示范效应逐步发展73 第二节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75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75 二、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76 三、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79 第三节我国煤化工产业链分析82 一、炼焦产业链82 二、电石化工产业链86 三、煤气化产业链89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90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90 二、制约中国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难题91 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92 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93 第四章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概况分析95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分析95 一、煤化工新型与传统应有机结合95 二、煤化工将成低碳经济有力推手96 三、煤化工:身在寒冬心指盛夏97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99 一、煤制油存在的风险99 二、现代煤化工“过热”引发政策“预警”100 三、部分现代煤化工项目进展情况101

2016年国内各种煤化工装置盈亏情况统计

2016年国内各种煤化工装置盈亏情况统计 煤制烯烃:产业链是否完整决定盈亏 不出预料,众多上市煤企发布的2016年业绩公告都是预盈。 2015年亏损高达29.8亿元的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1月17日公告称,预计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5亿元到30亿元;2015年亏损高达25.2亿元的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月20日公告称,预计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为18亿元到22亿元;2015年盈利为161.44亿元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月26日公告称,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实现大幅增长;山西省属七大煤炭企业相继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预报亦全部实现盈利,预计累计实现净利润22.5亿~26.5亿元左右。 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在煤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显然要受到影响。然而,煤制烯烃似乎不以为然。 2016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多措并举生产聚烯烃产品57.96万吨,销售聚烯烃57.47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3亿元,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正式运营第一个年头的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制烯烃项目全年生产聚烯烃产品63.2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利润3.53亿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52亿元;延长石油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甲醇制烯烃装置负荷106%,2016年生产化工产品178.48万吨,其中聚烯烃103.0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润8.45亿元,上缴税费8.73亿元…… “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压缩了聚烯烃产品的利润空间,而煤炭价格上涨抬高了煤制烯烃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在这种双重夹击下,煤制烯烃企业仍然保持了很好的运营。从市场价来看,利润空间还是有的。”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良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烯烃路线都挣钱。与煤制烯烃仅仅在原料采购方式上有差别的外购甲醇制烯烃就陷入了市场漩涡不得自拔。“2016年年底前后,甲醇价格都涨到了3000元,3吨甲醇做1吨烯烃,成本大约9000元,可乙烯、丙烯市场价格只有7000~8000元左右,能盈利吗?”一个工程设计人员无奈地说。 据了解,华东地区受到进口货源减少以及2016年年底甲醇制烯烃新装置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