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历史试卷(PDF版)

2019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历史试卷(PDF版)

2019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历史试卷(PDF版)
2019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历史试卷(PDF版)

怀化市2018-2019学年度期中新博览联考试卷

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题卷共6页,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从维护统治的角度看,宗法分封的制度设计有其巧妙之处,但也有先天弊病。据下图,“先天弊病”

是指

A.代远情疏B.贵族专权C.等级森严D.尊卑有秩

2.《汉书》记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汉代

A.传统农牧业十分发达B.私营畜牧业规模大

C.土地经营方式多样化D.边患影响生产方式

3.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官员众多效率低下B.皇权进一步加强

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D.三省制名存实亡

4.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反映了宋代的冗官现象B.说明中央集权加强

C.反映了分权的治国理念D.意在强化监察职能

5.羁縻政策源自战国时期,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完善,为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原王朝的统治区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有利于缓和边地与中央的矛盾D.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6.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最能说明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

7.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

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B.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C.晚清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D.清政府试图曲线维护国家主权

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地方督抚与列强达成谅解的“东南互保”协议。这表明

A.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朝的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与列强利益一致D.清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9.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促进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

10.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国民党欲强化一党专政D.国民政府为抗战做准备

11.有学者认为:建国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是A.公私合营B.文化大革命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

12.在古代雅典,个人与集体约束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自由没有被明确地规定出来,它只是依赖于人们的宽容的观念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A.自由权利受限B.缺乏真正民主

C.强调城邦至上D.法律意识淡薄

13.为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十二铜表法》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

A.保护了平民权利B.限制贵族逃避司法

C.体现了程序公正D.保证审判顺利进行

14.读下表,说法合理的是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A.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人口地区分布

15.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在曼切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这主要说明

A.中国土布在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优势B.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C.传统手工生产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D.中国的土布生产技术十分高超

16.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封建保守势力十分强大B.反对由上而下推动改革

C.民主改革缺乏社会基础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17.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说明

A.各州之间矛盾重重B.国家认同推动宪法通过

C.联邦宪法并不完美D.宪法颁布消弭各州矛盾

18.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君主派

A.想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希望改变法国国体

C.和法国共和派的利益一致 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19.1878年俾斯麦颁布“非常法”,查禁一切主张社会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组织,并先后颁布4项社会保险法(疾病、意外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法),由政府和雇主承担主要资金,以改善工人处境,消除社会民主运动的基础。这一措施客观上

A.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B.维持了专制保守的统治局面

C.消除了社会民主运动的潜在威胁 D.改善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20.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一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以下不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新政措施是

A.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B.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C.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D.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

21.列宁时期,实行民族平等政策,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少数民族语言不利于国家建设B.苏联形成新的国家体制

C.苏联重视防范外来文化的入侵D.苏联的民族矛盾已消失

22.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美国此举旨在

A.遏制苏联扩张 B.确立世界霸权

C.扩大美国出口 D.推动欧美合作

23.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的。我们只能孤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这说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欧盟有强大的吸引力

C.冷战推动了西欧联合D.葡萄牙希望保持中立

24.恩格斯曾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是马克思或我都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恩格斯的话前后矛盾B.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

C.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多方面的D.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因素的内涵是丰富的

第Ⅱ卷(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健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说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联系,并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13分)

26.(

上表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部分单元目录。根据表格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联系或比较,提出观点,并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新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的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

——摘编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2018年下期新博览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ACBDB 6—10:DCBBC 11—15:CADDA 16—20:DBAAD

21—24:BCCD

25.

不同:

25.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4分)

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4分)

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4分)

联系:西欧民族主义推动列强向全世界扩张,侵略中国不断加深,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分)

影响: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9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6.示例1:

观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发达的农耕经济配套(相适应)。(3分)

阐述: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的经济基础。(归纳史实,7分)。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阐释原理,2分)

示例2:

观点: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达制约了中国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3分)

阐述:当西方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之时,中国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徘徊。(归纳史实,5分)农耕的发达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在明清时期严重制约了中国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分析原因影响,4分)

示例3:

观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方民主政体的建立和发展。(3分)

阐述:(结合目录史实,参考示例1)

示例4:

观点:农耕经济的封闭性与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形成鲜明对比。(3分)

阐述: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主要形态,这使得古代中国社会发展逐渐趋于保守,至明清时期还出现闭关锁国状态。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以世界为舞台,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现了显著的开放性特征,和古代中国对比鲜明。(9分)

27.发展趋势:从传统封建教育向近代资产阶级教育过渡。(2分)

特点:民间力量与政府共同推动;教育改革逐步法制化;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教育体系。(任答二点4分)意义:重新定位教育性质,建立了将广大人民作为施教对象的国民教育;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倡导思想自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怀化市2018-2019学年度期中新博览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1卷(表达愿)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个曾多次抢占头条的AlphaGo又来了.这次它不是打败了人类棋手,而是打败了自己的“前辈”。10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谷歌下属公司Deepmind报告新版程序AlphaGo Zcro: 从空白状态学起,在无任何人类输入的条件下,它能够迅速自学围棋,并以100: 0的战绩击败“前辈”。 据专家介绍,AlphaGo Zero最大的亮点还不是摆脱了人类这个“老师”,而是创造了一种高效的深度强化学习新机制。这个新机制可用在围祺之外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其他领域,如最佳货物配送路径、新材料的设计等。所以,网友俗称的这只“阿尔法狗”距离成为一个通用型人工智能平台更近了一步。在将来,“棋力”很可能将不再是评判其性能的标准。 当然,无论是AlphaGo还是各大公司正在研究的自动驾驶、语音识别,都还是“可爱的人工智能”。它们可以做一些人类做不好或不愿做的事,但它们是安全的、可控的,人类不会对它们的能力或“野心”产生恐惧。而所有人真正关心的是地平线下方的“可怕的人工智能”。由于没人见过,所以只能靠想象,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想象和心情各不相同。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占据大部分工作岗位,让很多人变成“无用阶级”。但也有人认为,这恰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康庄大道,正好可以迎接“上午打猎,下午钓鱼,晚上思考人生”的好日子。 悲观者如埃隆:马斯克不断提醒,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乐观者如马云却说,对技术的担心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自信,也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 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可以说是一种终极想象。因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更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人工智能会重新定义“智能”,也会重新定义价值,尊严、创造性这些人类珍视的能力。 大部分人都同意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终将到来,而这个未来不会静止地等待被发现,而是正在动态的形成过程中,人类不是在见证未来,而是在创造未来。 比尔盖茨提议向机器人人征税,被认为过于超前,百余名来自机器人和AI 公司的创始人呼吁彻底禁止杀手机器人,被认为杞人忧天。其实未来或许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机器人创造的财富如何分配”、“机器人能否掌握生杀之权”,这些都是人工智能会带来的真实挑战。答案不在技术里,而在人文思想中。而传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新博览联考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2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新博览联考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设集合A ={x|x 2?2x ?3≤0},B ={x|00,x 2+x ≥0”的否定形式是( ) A. ?x ≤0,x 2+x >0 B. ?x >0,x 2+x ≤0 C. ?x 0>0,x 02 +x 0<0 D. ?x 0≤0,x 02 +x 0>0 3. 等比数列{a n }中,若a 4a 5=1,a 8a 9=16,则a 6a 7等于( ) A. 4 B. ?4 C. ±4 D. 17 2 4. 已知函数f (x )={ x 2+b,x ≤0,log 2x,x >0, 若f [f(1 2)]=3,则b =( ) A. ?1 B. 0 C. 2 D. 3 5. 若 ,则 ) A. ?24 25 B. ?7 25 C. 7 25 D. 24 25 6. 已知向量 , 满足: ,则 ) A. 3 B. √3 C. 7 D. √7 7.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前11项和为 22π3 ,则cos(a 3+a 4+a 5+a 6+a 7+a 8+a 9)=( ) A. √32 B. 1 2 C. ?√32 D. ?1 2 8. ?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sinA sinB+sinC +b a+c =1,则C =( ) A. π 6 B. π 3 C. 2π 3 D. 5π 6 9. 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y =f(x)满足f(x +1)=?f(x),且当x ∈(0,1]时单调递增,则( ) A. f(1 3)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2020届4月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届九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楚国不断面向中原。“再次变化”反映了() A.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5.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私家授学发展兴盛 26.儒医始称于宋代。《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道林养性”逐渐不被医家重视,医生以“儒门事亲”自附于儒林,对于鬼神致疾说大肆批评。儒医的出现表明() A.古代的医术与巫术开始分离B.治国思想由道家转向儒家 C.医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实D.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分化 27.下图是晚明时期吴县长洲社会经济地位长期变化分布状况,由此可知该地() A.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B.地主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 C.农业经济内部流动性较强D.租佃关系受阻碍发展缓慢

28.《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29.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30.20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匡荣归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句诗体现了该时期() A.“左”倾错误对文艺的压制B.农民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C.“双百方针”推动文化繁荣D.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31.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32.柏拉图认为“美”和德行一样,也是因适度、调和、有序才会存在。一件艺术品应该像人的形体一般,头、躯体和四肢都以一个理念使其具有生机,使其统一。真正的“美”应该是智力的而非形体的美。这集中体现出柏拉图() A.追求人的智力与形体的统一B.认为“美”是人的终极追求 C.主张“思想是万物的尺度”D.强调理性对于人的重要作用 33.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条线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 A.对专制王权的制约B.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对天赋权利的实践D.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34.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钢琴艺术商业化扩大B.工业革命方便了艺术家们的出行 C.钢琴艺术开始成为人们的休闲选择D.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

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试题 理

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试题 理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时量: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上. 1.已知集合{} 12A x x =-<<,{ B x y == ,则A B I A .(]1,0- B .[)0,1 C .[)0,2 D .[)1,2 2.命题“*x N ?∈,2*x N ∈且2x x ≥”的否定形式是 A .*x N ?∈,2*x N ?且2x x < B .*x N ?∈,2*x N ?或2x x < C .*0x N ?∈,2*0x N ?且200x x < D .* 0x N ?∈,2*0x N ?或200x x < 3.已知数列{}n a 中,“2 12n n n a a a ++=?”是“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 C.充分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设函数4,1()2,1 x x b x f x x -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总分100分 王珊珊 文综合卷中历史总分为100分,题型分为客观题(历史选择题)、主观题(历史材料题)、选做题。其中客观题共12道,每道题4分,共48分。包括选做题在内的主观题共3道,平均每道题20左右分,共52分。 知识分布: 各小题分析 选择题 1题、正答率100,2题、正答率93,3题、正答率96.5,4题、正答率80.7,考生在“殿试”的首创与成为定制的记忆上存在着问题。5题、正答率94.7,6题、正答率82.5,部分考生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扩张不同阶段的特征及鸦片战争发生时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7题、正答率80.7,考生的失误在于将列强取得在北京驻兵权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混淆了。8题、正答率96.5,9题、正答率100,10题、正答率87.7,11题、正答率71.9,错选项集中在B,错误在于不能通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当时的情景来理解实质问题。12题、正答率94.7,13题、正答率59.6,这是抽样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错误的原因在于:一、学生对“粮票、布票、油票”这些历史事物缺乏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二、不能很好利用选择题的特点排除其中的不符合要求的选择项。14题、正答率91.2,15题、正答率84.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铁路建设成就比较容易混淆,考生的失误在于记忆不牢。16题、正答率94.7,17题、正答率93,18题、正答率100,19题、正答率96.5,20题、正答率93,21题、正答率94.7,22题、正答率100,23题、正答率96.5。 材料题 24题、本题得分比较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第1问中,对材料一的理解,错误主要是将书本上孔子“仁”的思想当成答案,而没有更好地关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对材料二的理解基本无误。 [2]第2问考生均能写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巩固统一局面方面的进步意义,却容易忽略了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内容。 [3]第3问只要关注了材料,前面一问基本能得分,但对“正君心”的理解存在的很大问题,主要是不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君”的含义,错误理解成“君子”。 [4]第4问考生通过回忆教材相关内容能写出三位思想家的不少内容来,但有些考生没有注意到“具有时代特色”的关键字眼,因此,写出了一些如王夫之的“辩证观”等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新博览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理)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新博览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 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 ={x |-1<x <2},{|B x y == ,则A ∩B =( ) A .(]1,0- B .[)0,1 C .[)0,2 D .[ )1,2 2.命题“?x ∈N *,x 2∈N *且x 2≥x ”的否定形式是( ) A .*x N ?∈,2*x N ?且2x x < B .*x N ?∈,2*x N ?或2x x < C .*0x N ?∈,2*0x N ?且200x x < D .*0x N ?∈,2*0x N ?或200x x < 3.已知数列{a n }中,“a n +12=a n ?a n+2”是“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 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 C .充分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设函数()4,12,1x x b x f x x -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高三历史模块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模块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内容包括必修一(1——13课)内容,现对其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总的来看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 1.从内容上看,本次考试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25道,每题2 分,共50分。材料题3个,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 考所考察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完全针对老师教学及 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未出现超纲现象,且对于各单元知识点 的考查重点突出,分配合理。 2.从命题特点方面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一是立 足教材,紧贴高考,命题取材多样化,命题视角多元化,目标 考查多维化,体现出“基础性”、“全面性”、“拓展性”的 原则;二是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历史材 料的能力,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 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着力树立起学生的“全球 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新史观。 3.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 活应变能力,设问时把握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对考生的思维提 出更高的要求,对高中文科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4.具体分析 第26题,考察的核心信息是各国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是必修二第三单元重点,三个设问都是基于基础知识,只是设问的问法发生

了变化。比如第一小题“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实施战略上退却的含义及目的”,本题命题意图是考察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如果设问是直接问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影响,估计同学们都会,但是并没有这样设问,造成学生失分严重的现象,这也反映了现在学生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能熟练的记忆基础知识,但就是缺乏对知识的活学活用的能力,根本原因还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材料的解读不到位。所以在讲评过程中,除了落实基础知识点外,还是侧重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 第27题,考察的是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阶段特征,是以小论题的形式考察。本题是学生拉开差距的一道题目。答的好的同学可以拿满分,但如果开头论点弄错,写再多也是零分。要加大这一类型题目的练习力度。 第28题考察儒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及其影响。关于儒学是学生分科后进入高二学习的内容,基础知识记得牢,但这题得分率不高,主要是对题干的分析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比如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一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很多同学在卷面上呈现的却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材料相去甚远。 二、学生失分的原因 1.本学期时间短,内容多,讲授速度较快,学生消化不够,平时 缺少试题的训练。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怀化市博览联考高三(上)期中考试数学(理科)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怀化市博览联考高三(上)期中考试 数学(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5分)已知集合A={x|2<x<4},B={x|(x﹣1)(x﹣3)<0},则A∩B为() A.(1,3)B.(1,4)C.(2,3)D.(2,4) 2.(5分)已知函数,则f(f(﹣3))的值为() A.B.﹣1 C.0 D.1 3.(5分)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a2+a8+a9=20,则S9=() A.40 B.45 C.50 D.55 4.(5分)已知一几何体的正视图、俯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侧视图为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6 B.12 C.18 D.36 5.(5分)如图所示的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5 B.﹣3 C.0 D.1 6.(5分)已知直线:bx+ay=0与直线:x﹣2y+2=0垂直,则二次函数f(x)=ax2﹣bx+a的说法正确的是()A.f(x)开口方向朝上B.f(x)的对称轴为x=1 C.f(x)在(﹣∞,﹣1)上递增D.f(x)在(﹣∞,﹣1)上递减 7.(5分)若a,b都是正数,则的最小值为() A.7 B.8 C.9 D.10 8.(5分)直线l:xsin30°+ycos150°+1=0的倾斜角为() A.30° B.60° C.120°D.150° 9.(5分)函数f(x)=cos(ωx+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kπ+π,kπ+π),k∈Z B.(kπ+,kπ+),k∈Z C.(2kπ+,2kπ+π),k∈Z D.(2k+π,2k+π),k∈Z 10.(5分)已知f(x)是R上的奇函数,f(1)=1,且对任意x∈R都有f(x+6)=f(x)+f(3)成立,则f(2015)+f(2016)的值为() A.﹣1 B.0 C.1 D.2 11.(5分)若正数a,b满足3+log2a=2+log3b=log6(a+b),则等于() A.18 B.36 C.72 D.144 12.(5分)已知函数f(x)=e x﹣1,g(x)=﹣x2+4x﹣3,若存在f(a)=g(b),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A.[1,3] B.(1,3)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机读卡上相应的位置.) 13.(5分)已知向量,则= . 14.(5分)在圆x2+y2=4内随机取一点P(x0,y0),则的概率为. 15.(5分)已知实数x,y满足,a≤x﹣y≤b恒成立,则a﹣2b的范围是. 16.(5分)赵先生、钱先生、孙先生他们都知道桌子的抽屉里有16张扑克牌:红桃A、Q、4黑桃J、8、4、2、7、3草花K,Q,5,4,6方块A,5,李教授从这16张牌中挑出一张牌来,并把这张牌的点数告诉钱先生,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孙先生.这时,李教授问钱先生和孙先生:你们能从已知的点数或花色中推知这张牌是什么牌吗?于是,赵先生听到如下的对话: 钱先生:我不知道这张牌. 孙先生: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钱先生: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 孙先生:我也知道了. 听罢以上的对话,赵先生想了一想之后,就正确地推出这张牌是什么牌. 请问:这张牌是什么牌?.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2a﹣c)cosB﹣bcosC=0. (1)求角B的大小;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