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三科下知识点

一、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像塑料、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

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1.减少使用塑料袋

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

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优点: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不足:造成白色污染。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 田间塑料大棚主要是人们利用了塑料的保温性。

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10.通常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这说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的镜片是用塑料制成的。

12.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3.用纳米材料制造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尘埃那么大,可以在人体的血管里游泳,清扫血管,治疗疾病。

14.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钢铁。

15. 一米等于10亿纳米。

一、判断题

()1、一种物品都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

()2、塑料是一种容易分解的材料。

()3、石油是天然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制造的塑料是人造材料。

()4、物体的不同部分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5、同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

()6、用塑料做水杯主要是利用塑料有弹性的特征。

()7、利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材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8、有些木材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

()9、所有的塑料遇到热水都会变软。塑料杯遇水就会变软。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制造出新材料,

这些新材料只会给我们带来益处,而没有一点危害。

()11、塑料的用途很广泛,他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12、利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省木材,减少森林砍伐,但易造成白色污染。

()13、科学家已经发明制造了很多新材料,所以不用再发明新材料了。()14、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15、只要我们人人贡献出一份力量,“白色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16、塑料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材料,可以应用到所有领域。

()17、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垃圾,有的能够回收利用,有的则不能。

二、列举题:请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家中的物品分类。(每类至少写三个)

金属:钥匙、铁柜子、铁窗

塑料:尺子、电话、饭盒

木头:筷子、桌子、椅子

纸:书、报纸、日历

陶瓷:瓷碗、瓷花瓶、瓷杯子

三、问答题

1.塑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正面影响:带来好处与方便。

(2)负面影响:造成环境污染,是资源贫乏。

2.玻璃和塑料相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玻璃的优点:透明度高、耐腐蚀、不导电。缺点:易破碎。

(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易塑造成型。保温耐腐有弹性,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电线电缆的内部和外层为什么分别使用金属和塑料等材料制成?

因为电线电缆是金属能够导电;塑料是绝缘材料,可以防止漏电更安全。

4. 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

.像玻璃、陶瓷、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不能取代天然材料,因为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5. 塑料和木头相比,塑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优点:轻便、透明、防水耐磨。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缺点:易老化,易污染环境。

6.你认识哪些新材料?

纳米材料、变色材料、防弹材料、铝合金、钛合金

7. 比较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的不同。

塑料手套:透气性能差,防水性好。

棉布手套:透气性能好,防水性差。

8.儿童玩具大部分是用什么做的?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

大部分是用塑料做的

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易塑造成型。保温耐腐有弹性,色彩鲜艳不导电。

三、倾听声音

1.声音是人的耳膜能感觉到(空气振动),也就是物体振动引起空气压强的变化。

2.鼓锤敲鼓,鼓面(振动),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豆粒跳动(越高),鼓声(越大)。

物体出声时的共同现象: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物体停止发声时共同现象:振动也停止。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4.只要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5.使物体停止发生的方法是:停止振动。

6.演奏者如何使锣鼓停止发声呢?答:用手按在乐器上是他停止振动。

7.钢琴弹完一区,停止演奏后还能听到琴声,为什么?

答:钢琴虽然不弹了,但琴弦仍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琴声还能持续一会儿。

8.风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9.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四、物体传声

1.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也叫媒体、媒介。木头、水、空气等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可以透过固体、液体、气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2. 固体传声效果最快最好,气体传声效果最慢最差。

3.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水波是向(水平)方向传播的。

4.游泳时头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答:能,水能传播声音。

5.在月球上声音能传播吗?为什么?在月球上宇航员怎样通话?

答: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用无线电话互相通信。

6. 为什么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

7. 为什么在古代,人趴到地上听一会儿就知道远方有人来了没有?

答:因为土地能够传声,而且比空气传播声音要快,远处脚步声通过土地传过来,使我们听到声音。

8. 当你走到小河边,水面的小鱼便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音通过大地和水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音便游开了。

9.把书卷成筒,对着筒喊话,为什么声音传得远?答:这是因为它能使声波集中向前方,不让它向四面分散,因此传得远。

10.把闹钟放在玻璃罩里,抽去空气,听不到铃声,为什么?答:是因为玻璃罩里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只能看见铃锤在敲铃,听不到铃声。

11.医生通过听诊器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声到医生耳朵里的。

12.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固体铁轨传声的,并且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而且快。

五、自制小乐器

1.乐器是利用(声学)原理制成的。

2.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3.物体振动的越强,声音越大。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4.有三根长度不同的钢条分别固定在木板上。弹拨钢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为什么?

答:发出的声音不同,钢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钢长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这说明声音的高低与钢条的长短直接有关。

5.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绷得紧时,声音高。当橡皮筋绷得松时,声音低。因为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6.几只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水越多,声音越浑厚,杯子里水越少,声音越清亮,空杯子声音最脆亮。

7.古筝弦长短不一,弦越短,音调越高,越脆。

8.敲击拉紧的钢丝,粗钢丝声音浑厚,细钢丝声音清脆。

9.自制一件乐器,说说自制乐器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我自制了一个小腰鼓,(圆形口容器)做(鼓身),(有弹性的材料)做鼓面。看到发音部分在振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0. 不同的鼓发出的声音会不一样,是因为敲击鼓面的强度不一样,鼓面的材料、大小也不一样。

六、声音与生活

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

2.声音有什么用处:1.医生利用听诊器看病。2.利用声呐发出的超声波可以找到沉船。

3.使我们心情愉快的声音是乐声。人们爱听音乐是因为音乐使人心情愉悦。

4.使我们烦躁的声音是噪音。噪音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

5.噪声的危害:失眠症、精力不集中、损伤听力,致人耳聋。

6.减少噪音的方法(怎样设计无声书房):

(1)多种树,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2)安消声器。

(3)安装双层玻璃,褶皱窗帘。

(4)禁止鸣笛

(5)关上门窗

7.人们种植花草树木,不只是为了绿化环境,还可以减弱噪音。

质地柔软,表面凹凸不平或有褶皱的材料容易吸音,如:地毯、海绵、棉布等;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的材料容易反射声音,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8.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音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使噪音减弱40%。

9.分贝用dB表示,鸟类的鸣叫声大约在20分贝(dB),

10.人的听觉区域在0分贝(dB)以上,人的痛觉区域在130分贝(dB)以上。

11.人们在耳机里垫上厚厚的垫子是为了减少振动,降低音量。

12.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可以用喇叭大声播放音乐,使大家心情愉快。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音乐在音量大小适度时,才能使人心情愉快。音量过大的的持续播放音乐,会使音乐变成噪声。

1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造成的危害,我们在家可以采取的最佳措施是(B)A.禁止鸣喇叭B.采用隔音玻璃C.戴上耳套

七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

2.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世界的物体。

4.光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光源,一类是人造光源。

5.太阳、星星、闪电、萤火虫、水母和发光鱼等为天然光源。

6.电灯、手电、蜡烛、手机、电视、电脑等为人造光源。

7.月亮不是光源,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

8.光源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冷光源,一类是热光源。

9.热光源可以发热,如太阳,蜡烛等,星星也是发热的光源,由于离我们太遥远

所以感觉不到;

10.冷光源不发热,如萤火虫、水母和发光鱼的体内含有荧光物质不产生热,属于冷光源。萤火虫的(腹部)会发萤光。

11. 当三块纸板上的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穿过孔照射在墙上。这个实验结论证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12. 用一个塑料软管,通过直筒塑料管和把塑料管弯折再看蜡烛的光,这两次是否都能看见蜡烛的光?

直筒塑料管可以看到蜡烛的光,弯折的塑料管不能看到蜡烛的光,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

13.物体背光的一面会出现影子。假如光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而是弯曲的,就不会有影子。

14.证明光沿着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森林中阳光直射下来的光束、日食月食的形成、放映机的直射光、手电筒的光、激光等。

15.小孔成像实验蜡烛是怎样成像的?与什么有关?

1答:蜡烛的像是倒立的。 2.答:与光沿直线传播有关。

16.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八、透明与不透明

1.同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通常称为光线。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透明玻璃等中传播。

2.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的区分是看:是否能让光线通过。

3.物体根据透光程度可分为三类: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

4.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称为:透明物体。有:透明玻璃、塑料纸、水等。

5.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称为:半透明物体。有:毛玻璃、白纸。

6.几乎不能让光透过的物体称为:不透明物体。有:木头、砖、黑纸。

7. 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出现影子。

8.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到另外一个透明物体会发生折射,也就是说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9.透明材料可以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的物体可以制作太阳镜、百叶窗、窗帘等,控制进入的光线;需要遮蔽光线时,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学习用的台灯灯罩通常用不透明的材料,这样可以聚光。

10.毛玻璃也能让光通过,我们可以说它是透明的吗?

不能,毛玻璃可以让一部分光通过,所以我们说它是半透明物体。

11.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形成影子。

12.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离光源的远近有关。

13.门缝里射进来的光可以使黑屋子亮起来,可见光是弯曲的路线传播的对吗?不对,黑屋子里可以看见东西是因为射进来的光多次反射后的结果,并非光沿曲线传播。

14、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

九、镜子

1当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被反射后的光仍沿(直线)传播。

2.不同的物体反光能力不同。我们之所以看到周围的事物,是因为每一样东西都能反射某一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3.镜子是反射能力很强的物体。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改变后仍沿着直线传播。

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铜镜。

5.没有光平面镜不能成像。

6.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利用潜望镜可以从水下观察到水上的情况。

7.潜望镜是弯曲的,光仍然能通过去,可见光是沿曲线传播的对吗?

不对,潜望镜是用两面平面镜制成的,通过光的(两次反射)成像进入人的眼睛。

8.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的(材料)和物体的(光滑度)有关。

9.物体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好。

10.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11.按反光能力从强到弱排序:镜子>铝片>玻璃>塑料

12.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利用(镜子反射激光),测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为384403千米。

13.用两面镜子最多可以看到几个小熊的像?两面镜子(形成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熊个数就不同,是由于(光的多次反射),夹角越小,看到的像越多。

14.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做些什么事情?化妆镜、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等。

15.汽车的反光镜、哈哈镜和放大镜都是凹凸镜。

十、七色光

1.光通过透明物体时,有时候会发生光的色散现象。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呈现出七种颜色的光谱,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带有棱角的水晶或金刚石在阳光下也会出现色散现象。

2.太阳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七色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雨过天晴,天空中会出现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散射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出现的地方应该有(充足的阳光和水),通常出现在(雨后、瀑布和喷水池上)。

4.瀑布前和喷水池上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容易形成彩虹。

5.拿着装水的喷雾器背向阳光喷射会看到小彩虹出现。因为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可以让阳光发生色散现象。

6.阳光下我们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是光的色散现象。

7.光的色混现象: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

红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出现紫红色光也叫(品红色光)。蓝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青蓝色光)。

8.为了保护眼睛,我们既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也不要在弱光下看书。强光下,拉上窗帘或带上墨镜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9.激光是人造光源,是由激光器产生的。196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10.激光的特点:颜色单一、方向性好,亮度高。

11.激光技术应用于:电信通讯、视听设备、距离测量、排版印刷以及军事、医学等领域。

补充材料:

1.最早的日晷是古巴比伦人4000年前使用的根据影子推算时间的仪器。

2.()只要阳光穿过透明物体,就能得到七色光

3.()光的传播路线是无法改变的。

4.()没有光平面镜也能成像。

5.()白色光能分解成七色光,而七色光不能合成白色光。

6.利用身边物体的影子你会怎样测定时间?写出你的方法。

准备一张硬纸和一根小木棍,将木棍固定在纸上,放在阳光底下,记录每个时刻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时间长了我们不用看时间只要看到小木棍的影子就可以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7.复色光通过光栅或干涉仪时,由于光的衍射和干涉作用,也可以实现色散。阳光下的油膜、肥皂泡泡、出现各种颜色,是光的干涉作用出现的色散现象。

两束以上的相干光波叠加区域内,某些区域光强减小,另一些区域光强增大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十一、电在我家中

1.电器需要电才能工作,有的需要直流电(DC),有的需要交流电(AC)。

2.大多数家用电器用(交流电),来自(电厂),电压为220V,读作二百二十伏特,如:冰箱、电视、洗衣机、电灯、烤箱等。

3.大多数袖珍电器用的是(直流电),一般来自(电池)或滞留发电机,如手电筒、手机、照相机、随身听、助听器、遥控器、激光笔、音乐盒等。

4.直流电的方向不改变。

5.电是发电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再经过变压器变为(用电电压),最后成为我们(家中电源)。

6. 为什么要节约用电?

工业、农业、生活用电量很大,电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电。

7.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电?

使用节能的电灯,不用的电灯要关掉,空调温度别太低,电脑不用别待机。8.最早发现静电的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泰利斯,发现琥珀经过摩擦可吸引草屑等轻小物体。

9.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做放风筝实验,科学家才初步认识

电。

10.电的广泛使用地19世纪后期的事。

11.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2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

12..1878年,爱迪生用碳丝制造了第一个白炽灯。

13.电的功率是用千瓦表示的。

14. 电吹风是由( B )供电来工作的。

A .干电池 B. 发电站通过电线输送电能 C. 太阳能电池

十二、让灯亮起来

1. 任何电器运行,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电流通路,这个电流通路被称为电路。例如:电流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一个灯泡,然后返回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灯泡才能工作。

2.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能发光。

3. 电池有两极:(正)极和(负)极。电池的铜帽一端为正极,用“+”表示,锌壳一端为负极,用“-”表示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读作(一点五伏特)。

5.电池能够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如果把电池连接到电路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亮。

6.以电池为电源的电器有:手电筒、手机、照相机、随身听,助听器,遥控器,激光笔、玩具车、音乐盒等。

7.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一个持续的电流。

8.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

9.(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开关连入电路时,能够控制小灯泡的亮灭。

10.开关的种类有哪些?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活动开关、按键开关、触摸开关、闸式开关。

11.操作题:1.用导线连接下列电器成一个简单电路。2.画出灯泡的各个部分。

12.什么是电池短路?短路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1.答: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答:短路时,电池和导线就会在一瞬间变热,不仅小灯泡不会发光,电池也很快被损坏。

13.电路实验会出现什么问题?

灯泡损坏、电池没电、导线两端没露出金属丝、灯座接触不良等。

14.在一个电路中,串联多节电池比只用一节电池时的灯泡亮。

十三、导体和绝缘体

1. 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大多数金属)是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

2. 你知道的导体有哪些?大头针、曲别针、金属丝(铁丝、铜丝等)、铅笔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等都是可以导电的,都是导体。

3.你知道的绝缘体有哪些?干木头、橡皮、塑料、橡胶、陶瓷等。

4.湿了的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比如干毛巾、干木条是绝缘体,当它们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

5.纯净的水不是导体,但是往水中加入盐或者其他杂质,水就能导电,这就是为什么雷雨天气游泳和划船容易出现危险的原因,由于湖水不是纯净水,可以导电,闪电击中湖的一岸或大地,也能伤害另一岸和湖上的人。

6.有较强电流从人体通过时,人会受伤或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安全用电。

7.安全用电常识?

1.不用东西捅插座

2.不要用力拉电线

3.检查电器要关闭电源

4.不用湿手摸电器

5.有人触电先断电源

6.户外活动远离变压器,远离高压电线

7.雷雨天千万别躲大树下

8.()因为干棉线是绝缘体,所以可以再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

9.下列情形中,不安全的是(C)

A.赤手给收音机装电池 B. 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修理家用电器

C.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

10.钳子、试电笔、电线等,外面的塑料橡胶皮实为了(绝缘和防止漏电)。

11.为什么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

因为万一电线有破损,电流会通过湿衣服流入人体,使人触电死亡。

12. 发现家里的电线有外皮破损的要及时更换电线,或将破损处用绝缘体如:塑料布,橡胶皮等包扎好。

拓展知识: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沿着一个线路流动,在任何一点断开,整个电路就不工作了。并联电路有2个以上的分支线路构成,电流可以沿着几个线路流动。

2.在电路中串联电池越多,电压越高,例如,一节1.5伏特电池给电路1.5伏特的电压,如果两节这样的电池串联,电路电压就扩大到

3.0伏特,三节串联,电路电压就是

4.5伏特。电压越高灯泡越亮。这样也可以满足不同电灯对电压的要求,使灯泡正常发光。

3.在一个电路中,串联多节电池比只用一节电池时的灯泡亮。

4.一般用电阻的大小表示材料导电性能的强弱。导体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当电流通过电阻较大的材料时,材料会发热,因此,常用一定电阻的材料做电热器,如电炉中的电阻丝等。

十四、磁铁的力量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条形、蹄形、环形磁铁、球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等。多种多样的形状,是为了多种多样的用途。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磁铁文具盒,门、柜、包的磁吸,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

3.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我们可以利用磁性来识别物体是不是铁质材料制作的。

4. 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叫磁极,任何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磁铁磁力分布的区域称为(磁场)。

5.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和(距离)有关,距离远,磁力小,吸的少。距离近,磁力大,吸的多。

6. 磁铁能指南北方向: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向南方,叫南极,用“S”,英文south,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向北方,叫北极,用N”表示英文north。

7.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8.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9.小明的奶奶不小心把缝衣针掉进水杯里面了,在不沾水的情况下怎样取出曲别针?

在杯子外面放一块磁石,吸上缝衣针,慢慢沿着杯子向上移动,直到针露出水面。

10.一个磁铁如果没有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11.两个或多个磁铁放在一起,磁力大小会改变,如果继续增加磁铁的数量,磁力还会继续改变,但不是成倍的改变。

12.一个磁铁分成两段后,每块磁铁仍然具备南北两极,如何确定它们的磁极?(1)悬挂法:悬挂磁铁使之能自由转动,静止后,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2)已知磁铁试探法:用已知南北极的磁铁试,根据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判断磁铁的南北极。

(1)漂浮法:把磁铁放在硬纸片上,使其漂浮在水上并自由转动,静止后,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13.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也会很容易滚到两端去,因为两端是磁极,磁力最强。

十五、制作小磁针

1.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简单一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 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同极相斥)的性质悬浮起来的。

3. 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过程叫磁化。

4.钢针变指南针的方法与过程:

(1)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2)检测磁性,标出磁针的南北极;(3)安装小磁针

5.怎样判别摩擦后的钢针是磁针了呢?

用磁针去接近铁质的小物体,如果吸引就说明是磁针了。

6.生活中要防止磁化现象:手表不能放在电视上,否则会走的不准。

7.为什么长时间与磁铁放在一起的铁钉、曲别针等铁制品,可以吸起其它小的铁制品?铁制品长期和磁铁放在一起会被磁铁磁化,具有磁性。

8.指南针(磁铁)为什么能指南北?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9.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它也有两个(磁极)。地球磁极的N极(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地球磁极的S极(南极)在地球北极。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磁铁能指南北。

10.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

11.存放磁铁时应将两个磁铁的南、北极叠加起来。这样有利于保护磁铁的磁性。

12.探究题: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

得出结论: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3.磁力大小的实验:下面是一块条形磁铁:

A B C

(1)磁铁具有(两)个磁极,其中N表示(北),指向(北)方。

(2)在磁铁上取了A、B、C(如图)三点,分别去吸回形针,吸得结果分别是15、15、0。你觉得能吸15个回形针的有可能在(A)点和(C)点;0个最有可能在(B)点。

十六、磁的应用

1.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中国人最先发现具有磁性的石头,它就是天然磁石,后来用磁化的方法可以制作磁铁。

2.磁石是一种能吸铁的矿石,现代人也称为磁铁矿石。

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

4.指南针的构成: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

5.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

6.我们可以用指南针做什么?

(1)确定南北方向;(2)判别磁铁的南北极;(3)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铁做的。

7. 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的时候,指南针的放置应该是水平。

8.哪里有磁铁?小电动机里、喇叭里、话筒里、冰箱门上、铅笔盒上、门吸、包吸等(可以用曲别针去检验)。

9.垃圾分类机怎样工作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

10.磁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记忆)。(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磁带、磁盘、计算机软盘、银行卡、购物卡)等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11.磁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等方面。

12.有门的地方经常能看到门吸,门吸里面有什么?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门吸里面有磁铁,磁铁能吸铁的原理。

13.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铁轨和列车底部安装了磁性极强的磁铁,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列车就可以悬浮在轨道上了。

14.磁悬浮列车的优点?无摩擦、速度快、无噪声、无污染、无摇晃。

15.磁铁都有那些性质?1.磁铁吸铁的性质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性质质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4.指明南北方向的性 5.磁记忆的性质。

16. 金属中的铁、镍、钴或者加入稀土元素的铁合金,都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称为磁性材料。

17.()塑料笔杆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铁。

18.()把磁铁包着一块布就不能吸铁。

19.()一块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只有一个磁极。

20.()磁铁磁力的大小是永远不变的。

十七、传递信息

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例如:箭头自古就被当作方向路标。

2.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手势、表情、信号、旗语、报纸、电报、书信、电话、标牌、课本、电视等都是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

3.传递信息的基本条件是: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

4. 目前海军仍在使用旗语传递信息,旗语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答:优点:有效、简单、明了;

不足:不太准确,受距离限制,比较麻烦。

5.给信息分类的标准有好多种:1.文字信息、电子信息 2.公共信息、私人信息

3.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视听信息等

6.标志、文字那个方式传递信息好?标志效果好,标志设计比文字简单、醒目、容易被记住、方便识别。

十八、通信的发展

1.古时候,人们利用(烽烟)、(鼓声)、(号声)、(骑马送信)等方法传递信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等传送信息的方法。直至因特网遍布全球的今天(电话)、(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方式。

2.通信发展自古至今排序:喊话、飞马信使、驿站、烽火、飞鸽传书、电报、电话、传真、电脑网络。

3. (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地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4.光可以用在(通信)方面,(光导纤维)就是人们对光的一种利用。与电通信相比,光导通信在(容量)和(速度)方面,都高出数千倍到数万倍。

5."神州5号"飞船上天后,需要和地面的人保持联系,也就是需要(传递信息),那就得用(雷达)、(电脑)、(电话)等通讯设备。

6. 现在已有了能使聋哑人通话的“聋人电话”,至今还没有能充当“值班秘书”的电话

7.对于我们正在上课的学生来说,最适合的通信形式是对话

8. ()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烽火、马、信鸽等古代常用的通信设备已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

9. 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10. 就现在(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来看,明天一定是通信事业大行其道的时代。

11.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

12.我们可以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后面的知识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通信方式,与远在加拿大的小朋友进行交流。

13.(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最开放的计算机网络,这里每天都有浩如烟海的信息在发布和交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 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就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凤仙花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与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与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就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与以后长出的叶子就是不一样。 8、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 真叶就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就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叶的作用:绿叶与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就是光合作用。也就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就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就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与养料运输

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与温度。 16、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瞧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就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19、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20、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就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瞧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就是长在节上的。 21、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卷须) 22、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3、凤仙花的结构包括花瓣,雄蕊,雌蕊与花萼四个组成部分,具备这四种结构的花称为完全花。 24、凤仙花各部分(特别就是根p8、叶p11、茎p13的作用及实验步骤)重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重点 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 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 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 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斜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姓名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6、播种方法:1.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把种子放入透明玻璃杯并紧贴杯壁,是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长根情况。 8、不同方向放置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相同。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经常观察和记录。 10、凤仙花是草本植物,播种时间最适宜为每年的4月,花期3个多月,每颗果实数量一般20粒左右。 1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较快。 1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以防止水的蒸发。 16、凤仙花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1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18、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 21、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 氧气+养料。 22、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备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 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 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2、测量长度 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 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 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 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11、冰和水 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 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资料

冀三科下知识点 一、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像塑料、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 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1.减少使用塑料袋 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 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优点: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不足:造成白色污染。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 田间塑料大棚主要是人们利用了塑料的保温性。 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10.通常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这说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的镜片是用塑料制成的。 12.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3.用纳米材料制造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尘埃那么大,可以在人体的血管里游泳,清扫血管,治疗疾病。 14.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钢铁。 15. 一米等于10亿纳米。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 一、描述物体的位置 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 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 北 ) (东北) (东) (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应知应会 1、测量长度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4.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5.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2、测量体积 1.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5.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 3、测量质量 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由指针、左托盘、右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和镊子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5)测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并把游码移回“0”处。 4、测量温度 1.用手感觉水的冷与热时,先用手背触摸杯壁,感觉水的冷热,避免烫伤。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种子发芽了》 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 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 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3.栽种记录内容包括(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 4.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5.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种好番茄需要做好哪些事? 答:(1)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按照番茄的习性来照料;(3)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7.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答: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人、自己做实验等方法,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第二课《幼苗长大了》 1.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2.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茎有输送水分的功能。 4.树干、树枝都是茎。 5.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6.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7.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活成吗? 答: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叶子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8.研究茎的作用: (1)茎和叶的变化是:茎和叶变红,茎中有被染成红色的小细管,叶脉也被染成红色。 (2)我认为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第三课《植物开花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 要求:熟读,熟记,能回答出括号中的内容。 1.大树的整体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拓印树皮图案的步骤是: (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2)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3)(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用(简图、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 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手)等,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活动。 4.观察物体的方法有: 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 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 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程度)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5.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 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 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 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

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 (向日葵)等; 我知道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茭白)等。 7.按茎的不同, (坚硬粗壮)的叫(木质)茎; (细小柔软)的叫(草质)茎。 长有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如(松树)(柏树)(樟树)等; 长草质茎的叫(草本植物),如(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蒲公英)。 此处举例可以随意,正确说出3种就行。 8.了解: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 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9.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 气),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主要不同点: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软硬)。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部位膨大的(气囊)充满(空气)。注意“囊”字书写。 1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2.我们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光滑 程度)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13.可用(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用观测的数据 (记录)植物的变化。

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 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科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科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绪论》《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

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是生物。 3、小草和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种类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15、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危及植物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植物生长的环境。 16、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游戏中的科学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是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 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一.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 1. 推力和拉力: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拉动小车时,要用一个向前的力,提起一桶水要用一个向上的力。 2.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或拉大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大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3. 在小车的运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和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推力或拉力的大小,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二.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 1. 摩擦力: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推拉物体时感到费力说明摩擦力大,感到省力说明摩擦力小。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是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二是物体的重量(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摩擦力小)。 3. 摩擦力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用途。 生活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现象有:①使用橡皮时用力摩擦;②自行车闸皮上突出的花纹,能快速刹车;③运动员手上涂镁粉;④短跑运动员穿钉子鞋;⑤鞋底和轮胎上的花纹;⑥雪地上撒煤渣等。 生活中属于减小无益摩擦的现象有:①行李箱上装轮子;②衣服拉链上涂蜡油;③给自行车打润滑油;④旱冰鞋鞋底的轮子等。 4.不同的车子从同一座桥上往下冲,冲出去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三.跷跷板——杠杆尺与平衡 1. 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条件:距离杠杆尺中心一样长,两边的钩码挂得一样多,平衡;杠杆尺左右钩码挂得一样多,距离相等,平衡。 2. 天平:天平是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每台天平都有一盒配套使用的砝码。在使用天平称量物品时,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 3. 高空走钢丝、天平平衡都是利用了平衡原理。根据平衡原理,小朋友在与大人玩跷跷板时,若想让跷跷板平衡,大人坐的位置应该距离跷跷板的中心位置近一些。 四.弹簧里的科学 1. 弹力: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2. 生活中,压缩或拉伸时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沙发、弹弓、皮球、橡皮筋、握力计等。 3. 我们使用的圆珠笔能自动伸缩笔芯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