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工业与中国制造的区别

德国工业与中国制造的区别

德国工业与中国制造的区别
德国工业与中国制造的区别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基础性

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策略性

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2011年3月,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800亿欧元预算,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形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创新性

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把累积、继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从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取经验,继承和发扬现有工业的核心价值。在德国,一般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业制造过程。因此,工业4.0很重视借助传统工业和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德国工业4.0将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通过CBS系统构成全新的社会服务和实时保障平台,体现了深度的创新性。德国“工业4.0”就是一种“再工业化”战略。但是与美日的“再工业化”不同,德国的“工业4.0”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模块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中由于地理位置导致的生产、研发脱节现象,使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不再依赖物理上的互相接触,使德国在既保持自己科技研发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享受全球化生产的优势。德国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技术,把信息化推向质的变化阶段,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的工业革命。这一点是很高明的。

前瞻性

与未来趋势相关,正确研判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工业4.0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智能经济、智能世界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中长期目标之间,德国一方面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智能工厂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透视和描述,既体现可操作性,又体现前瞻性,为正确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超常规的相应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德国把实现技术标准化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抢先制定行业标准,企图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除了在经济上获得现实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

市场性

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关,适应市场、构建市场、引领市场,占据市场制高点。德国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以“工业智能化”带动“社会智能化”,为“社会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法等各类软硬件,将成熟的“工业解决方案”转化为“社会服务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推广应用,构建新的市场空间。德国在构建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把CBS技术和产品确立为主导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系列化的智能产品,建设智能社会,建立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比较

2015年,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销售网。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与严谨,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1战略思想的差异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

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中国制造2025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战略基础的差异战略基础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是战略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仔细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细节方面的任务目标,都以“高、精、尖”的理论知识作为依凭。致力于改善德国科学基础研究的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国基础学科的研究比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历史基础条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无论在数目上,还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导致中国应用型的研究领域较强,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中国还在制定国际化行业标准方面缺乏经验和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同时,我们还有必要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方针,积极成为网络化先进理论和先进标准体系的重要接入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起分享理论、技术与市场。

3战略措施的差异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国为了有效实施工业4.0,比较重视对技术、政策和环境等进行评估调整。比如,德国系统评估新技术对相关法律可能造成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创新周期缩短可能导致相关规则架构频繁更新等,及时对现行不利于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德国比较重视构建支持工业4.0的法律环境,及时对与企业责任、数据保护、贸易限制、密码系统等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培养全国国民的竞争意识,比较重视反思和自我调适。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协同机构方面,德国成立了政府统一协调机构,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以及德国电子工业联合会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了秘书处,负责为优先主体研发路线图。我国除了在中央政府层面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之外,还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同机制建设。

德国工业4.0比较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的启示

1积极迎接智能经济新时代工业4.0将使人类-技术(human-technology)和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的相互作用发生全新转变。借助CPS系统,特别是互联网+,可以巨大地提升人的智能。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能力。基于人类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世界有机融合的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是传统工业无法达到的,因而智能一旦出现将以新的结构和形态取代传统工业,形成“智能经济”。在智能经济时代,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智能家庭、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地区、智能国家、智能世界,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在智能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市场主体相互之间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社

会经济系统对外更加开放。以智能工厂为特征的智能经济也很可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可以预料:世界的不平衡性将更加突出,竞争的形式将会改变,全球治理方式将有重大变化。对此,我们要有一定的准备,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文道德上占据制高点,形成良好态势。

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我国相当一个时期可能还需要同时推动“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既要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工业体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和广宽的基础。既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考虑解决就业问题。

3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方面来自高端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将“再工业化”与新的工业革命相结合,必定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使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分工体系进一步固化,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来自低端挤压,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可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在中低端广大市场的优势面临失去的危险。再一方面来自内部的困境。从整体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

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导致管理成本高,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三大机遇。首先是新的契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进入重塑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启动期有很多空白点,在某种程度上为全球提供了新的起跑线,也为中国赶超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是新的供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必将创造新的市场和供需,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大展身手之处。再次,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我国充分汲取其教训,借鉴其“再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发展大势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推进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突破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完全有可能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

化挑战为机遇,可能要考虑“争两头,保中间”的战略规划格局,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头是集中优秀力量,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一些重要的高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这一点,我们过去做到了,今后也应该做到,从而在国际核心俱乐部有一定的话语权。一头是继续争取在低端有一定份额,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应该在长期底端基础上有所升级,全部升到高端是不现实的,升到中端应

该是我们的主要选项。克服“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境,成为国内外市场优良(中端)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4高度重视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互联网+”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实施“互联网+”战略中,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和经济的细胞,除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市场的互联和联系、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之外,还要下大功夫增强内生动力,焕发内部活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重构生产要素,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创新生产方式,提升资产质量和服务功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是一个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局性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技术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构建的过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合作者和企业员工等各种关系全部组织在电脑网络里,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变得高速便捷,必然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将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生产方式紧密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技术与组织的良性互动,才能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所需要,企业才能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5加强中国制造2025基础工作我国对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措施,但缺乏深度、缺乏核心、缺乏灵魂。一项大的战略,特别是涉及到一个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要有自己的系统、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关键的创新技术,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勇于担当、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方式缩小技术差距,但是如果理论研究无法赶上去,那么将永远落后于别人,进而失去真正的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和基础培训两方面,德国都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呢可以考虑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能够获得的相应材料。比较深入地研究分析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工程,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研究思路,既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又为中国制造提供基础条件。从目前情况看,很有必要梳理出中国制造重要基础设施名目,比如,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高效大容量数据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统一的安全保障构架和独特的标识符等。在比较参考国际相应的先进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很有必要逐项制定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项目的理论研究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为中国制造2025夯实基础。

不可否认,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智能世界的前景正在展现,激烈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急不得,也慢不得。关键是要深入研判,长线布局,措施得当。“中国制造”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中国制造发展战略核心要义应该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1. 进入德国市场的天赐良机 对于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们来说,想要在德国投资企业并涉足高科技领域,目前是不可多得的天赐良机。原因如下: ?近几年的经济危机对德国企业也造成了冲击,来自欧洲的需求量大幅下降,来自亚洲的需求量也受到小幅度影响。即使是那些能够承受这方面损失的成功企业,也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考验:如何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进行融资。 ?银行业危机使许多原有的融资广受质疑。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传统家族企业,能够拥有的企业成长资本是有限的,而借助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融资扩张在经济衰退阶 段也并不可行。此外,传统保守的他们并不青睐通过增加债务支持企业发展的做法, 而占有高比率的自有资本对他们来说也尤为重要。这就给那些股权投资者们提供了机 会,只要他们谨慎行事。 ?近年来,许多银行对企业融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市场在德国仍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这里主要是指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经过评级,在资本市场上 的经验也相对匮乏。总的来说,德国企业考虑替代类融资方案以及接受战略投资者的 意愿持续增强。 ?其他投资者,如英美集团的私募基金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的主权投资机构,在最近几年对投资持明显的谨慎态度。这类资金的短缺,为来自其他地区——如中国、新 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投资者们提供了机会。 ?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正转由家族中的下一代继承。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决策地位常常由更加务实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继任。他们对于股权投资以及战略 合作伙伴的态度十分开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其中包括曾和他们在同一所商学院 学习的校友)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总体来看,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态度有着明显转变。从前,中国企业普遍被怀疑侵犯德国技术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并试图以山寨产品夺取德国领军企 业的传统主宰市场。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过去经常发生(并且现在还时有发生)。这仍 然是双方相互靠拢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甚至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全球最大的 工业博览会,中国是2012年度的合办国)也再次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以往成功的交易案例,使德国人在总体上趋于以更为冷静、有别于以往的的视角来看待这 一现象。一言以蔽之: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没有任何区别。这个 评价尤其适用于经济、政治、金融以及商业媒体等领域。

德国制造业发展能给中国哪三点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能给中国哪三点启示? 2016年03月05日来源:世界(微信)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但有一个国家却是例外,那就是德国。德国不但失业率低而且经济增长迅速,这样的成绩单都是由制造业强劲出口带来的。德国制造业出口贡献了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拉动人均GDP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快,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 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强国。 工业是德国的经济支柱,作为一个多工业中心的国家,德国的汽车工业、机器和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工业均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均意识到制造业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德国作为为数不多、一直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国家,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楷模。 高度重视产业链发展 历史上,德国制造业一直将“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经济、政治被各种垄断性集团所控制。例如,联合钢铁股份公司作为德国和整个资本主义欧洲生产力能力最大和最现代化的采矿-冶金托拉斯,控制着几百家企业,资本超过40亿马克,拥有职工约40万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作为电气工业的垄断组织,1936年所属企业职工达93300人,1939年总资产超过15亿马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15个最大的工业垄断组织和银行垄断组织拥有的资产高达660亿~700亿马克。 二战结束后,德国制造业垄断组织被强制拆分,大量资产被没收,厂房、设备严重毁坏,给德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依赖于原有的管理、技术、市场等,德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在原有垄断组织基础上拆分的德国大企业功不可没,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等众多耳熟能详的企业集团给世界制造业市场带来一轮新的洗牌。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全球竞争压力的增大,德国制造企业展开了多次大范围的兼并重组活动。例如,汽车领域,1950-1980年间,德国较大规模的企业从11 家缩减至5家;到2010年,只剩大众、宝马、奔驰3家公司。 通过对德国制造企业一系列兼并重组活动的观察,不难发现,其对产业链的保留非常完整。例如,德国化工领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巴斯夫以原材料为主,拜耳以农用化学品、医药用品为主,汉高则以涂料、化妆品、洗涤剂等为主等,这样既保证了德国化工企业对整个化工领域全面的掌控,又减少了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提高了德国化工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在德国制造业的某个领域内,通常同时存在多家世界著名企业。

3-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中国企业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王素荣 一、引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6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34663.39亿美元,从GDP 总额来看,德国位列主要经济体第4位。近些年,德国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6年,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23.8 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1.2%,位列中国对外投资第8位;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对德国投资存量78.42亿美元,占总对外投资存量的0.6%,位列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第13位。因此,研究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具有现实意义。 德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是: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福利税、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不动产转移税、保险税、教会税、关税等。 二、德国的国内税务规定 居民公司是指依法在德国成立或者主要管理和控制机构在德国境内的公司。居民公司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公司仅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在德国,公司经营利润缴纳两种税: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公司所得税税率15%,并需要缴纳附加税5.5%,联邦总税负为15.825%。纳税年度为日历年度,汇总申报截止期为5 月31日。公司只就其经营所得缴纳交易税,交易税与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有所不同,如利息费用扣除,交易税只允许扣除全部利息费用(包括租赁和特许权方面发生的利息在内)的3/4,其余1/4应加回到交易税的应税所得额中。交易税税率由各个市级政府确定,实际税负在12.6%~19.25%之间。个人缴纳的交易税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缴纳的交易税不得在应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税负合计,慕尼黑33%,法兰克福32%,柏林30.2%。分公司与法人公司适用同一税率,同样缴纳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积极所得,包括常设机构经营收入,出租财产和设备的租金收入,实行核定征收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源泉扣缴预提税。 在德国,出售经营资产的资本利得同经营所得一样纳税,若用出售经营性资产的收入进行再投资,享受再投资抵免。公司股东出售境内外股权的利得,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来自德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股利同样处理:从拥有100%股权的子公司分得的股利,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持股10%以上(交易税持股15%以上),应将股利的5%视同不可扣除费用,加回到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经营亏损可以无限期后转。经营亏损可前转1年(不得超过1百万欧元)抵免公司所得税。德国的最低纳税规则指亏损后转时,每年先抵免1百万欧元,超过1百万欧元的利润只能抵扣60%。单一股东5年内取得50%以上的股权或企业重组,亏损弥补停止。 集团公司可以将盈亏相抵后合并申报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但需要满足条件: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50%以上,且母子公司之间有盈亏协议池。一旦申报集团纳税,则实行亏损不得前转和后转。 在德国有永久性住所或者在一个公历年度以内在德国至少连续居住6个月的个人被视为居民。居民个人需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个人只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居民个人就以下7类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农林业所得、工商业所得、自由职业者劳务所得、雇员工资收入、资本投资所得(如利息和股息所得)、不动产或者其他有形财产的出租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其他所得(如退休金收入)。不同类型的所得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税率0~45%。 附加福利税针对公司提供给雇员的各种免费服务征收,如免费用餐,公司组织郊游,免费交通服务,意外保险,缴付养老金等。附加福利税按照给定价值的15%~25%征收。在德国,

德国制造和德国品牌大全!

德国制造和德国品牌大全! 德国品牌你能说出几个?除了大众、宝马、阿迪达斯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小编汇总了关于德国品牌的文章,希望对大家了解“德国制造”有所帮助。 前后大概有100来个顶尖品牌,慢慢来看哈! 先来张世界冠军德国男足压阵您熟知的、不知道的德国品牌大搜罗奥迪Audi(创立于1909年,世界著名的汽车开发商和制造商,2011年营收440.96亿欧元。其标志为四个圆环。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主要产品有A1、A2、A3、A4、A5、A6、A7、A8、Q5、Q7、R8以及RS性能系列等等。作为一个最古老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作为一个当今全球豪华车市场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奥迪充满自信地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除了它自己)保时捷Porsche(世界著名的高端汽车企业,以开发、生产和营销豪华跑车和运动型越野车为主,其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1931年由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创办。2011财年营收109.3亿欧元。“PORSCHE”字样在商标的最上方,表明该商标为保时捷设计公司所拥有;商标中的“STUTTGART”字样在马的上方,说明公司总部在斯图加特市;商标中间是一匹骏马,表示斯图加特这

个地方盛产一种名贵种马。保时捷一直努力将种种可能性与看似不太可能的东西相组合,而今对于跑车而言,“保时捷”无异于一个全球意义上的代名词)爱斯卡达Escada(来自德国的全球顶级时装品牌,是德国三大品牌(Hugo boss,Joop!,Escada)之一由出生于德国的玛格丽特.雷创立于1976年。品牌以为高收入职业女性设计及经营高品质女装著称。简洁、洗练、精明、个性是埃斯卡达刻意创造的形象,服装风格明快,造型优雅,机能性强,实用性高,可系列搭配或单品组合,注重新型织物及独到的色彩体系的运用也是其特色之一。在2000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星章子怡身着ESCADA出现在颁奖现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ESCADA演绎了一个东方神话,章子怡也因此留给全世界一个妩媚端庄的东方美女形象。)黛安芬triumph(1886年,黛安芬创立于德国;并于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内衣界确立“Triumph”品牌。黛安芬以其流行的设计、精巧的做工、舒适的感觉、先进的面料,赢得了全世界女性的青睐。而涉及普通型、古典型、功能型、睡衣型、生理型、运动型等各领域、以及覆盖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行销网,更是将Triumph 黛安芬的关怀送到全球每位女性的身边。和宝洁集团类似,近年来黛安芬也开始走多元化路线。2005年,针对欧洲和日本延伸了产品线,推出了专业美容产品,LOGO是DAF,主要产品有青汁护肤系列和精油等。2008年8月,黛安芬专业先

德资企业在中国

附件1: 关于在华德资企业与人才需求的情况简述 一、德资企业在中国 2010年在华德资企业已超过了5000家,总投资规模约180亿欧元,有50万中国员工在德资企业工作,还有很多中国雇员被派到德国工作。中德两国的贸易额超过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3国的贸易总额,2010年前6个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了43%,德国企业向中国技术转让已超过美国居第一位。 德国企业将在未来继续追加和扩大在华投资,根据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在2010年3月份做的商业信心调查,60%受访的德国企业表示要增加在中国的投资。2009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比2008年增长了36.2%,大多数德企对在中国投资很有信心,中国依然保持着德国企业“在海外最受欢迎投资目的地”的地位,比如西门子在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资10亿欧元,大众将在华追加16欧元。在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很多企业目前在中国合作得很顺利。 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是建立在与中国员工、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中国市场感兴趣的、有意思的新产品的基础上的。德国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合作说明德国企业非常愿意在其领先行业里与中国企业合作,同时也说明德国企业对于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抱有非常开放的态度。 二、在华部分德国跨国企业简介 1、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著名的电气和电子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在工业、能源和医疗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的企业90家,并设30多个分公司,61个办事处,投资总额超过9亿欧元,在华销售额52亿,员工4万多人。在华参与的项目有: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浦东机场磁悬浮列车、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照明技术等。 2、大众汽车集团: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国最成功的汽车生产商和行业领军者,市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辉煌的历史和光明的前景 1972年德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德中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建交当年德国对华出口额仅为2.7亿欧元,2002年的出口业绩相当于1972年的50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反过来看,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近年来最大的欧洲投资来源国。磁悬浮技术在上海首次投入商业运营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双边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01年夏季开工建设,从浦东机场出发,直达上海市区。2002年12月31日,德国联邦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共同出席了磁悬浮列车开通仪式,并试乘了首次列车。这件事突出表明了德国企业在华成功的商务活动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贸易关系 中国在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德国远远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欣欣向荣。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2002年前11个月对华出口增长18%,达到131亿欧元。换言之,德国企业在去年的对华出口额相当于1972年的50倍。 德国企业也从中国大量进口产品,进口额仍高于出口额,中国出口企业一直在积极开拓德国市场。与建交时1972年相比,去年从中国进口商品额相当于当年的100倍。截止2002年11月底,德国从中国的进口达到了190亿欧元,增幅为4.2%(中国的海关统计不包括通过香港、荷兰的转口贸易数据,结果显示中方拥有贸易逆差)。德国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械、电子、汽车和化工产品。德国从中国主要进口电子制成品、纺织品、服装和机械。 德国在华投资 德国是近年来欧洲最大的对华投资来源国,但是仍然明显落后于香港、美国和台湾。按照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到2000年底为止,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实现了翻番,达到了53亿欧元。如果将德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投资一并计算在内,总投资将达到87亿欧元。按照中国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年德国在华投资额为13亿美元;2002年前10个月的投资额近10亿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德国在华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85亿美元,如果考虑在华德国公司用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进行的再投资,总投资规模将变得更大。德国主要的投资领域为: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例如,德国大众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计划到2007年每年投资6亿美元。此外,德国公司感兴趣的领域还包括:投资银行、保险、住房信贷、出版业和运输业。大型投资项目大多是由那些已经长期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兴建的,这类公司往往都倾向于将现有的合资企业改制为外商独资企业,他们同样在国家的支持下才能获得成功。

在德国投资申请法人签证的详细过程

作者:邱启明 发表时间:2013年5月15日 申请德国投资法人的签证详细过程 今亚投资本周话题由今亚投资内部讲解,或者有请外部合作伙伴,譬如律师,税务师,或者其他在德国创业的伙伴。解释德国的生活,社会,和投资经济等各方面。此群所设立“本周话题”并不为今亚提供业务支持,而是更多的是公益性质(本群群号:170556502),跟今亚的业务部不构成关联关系。 主讲人自我介绍:本人姓邱,名慧明,是今亚投资的创始人,网名老爷车。德国老留学生,1998年-2004年在德国学习,后作为一家德国公司采购经理在上海工作,2007年后自主创业。2011年开始DIY,以“投资创业名义”重新申请德国的法人签证,于2012年2月1日重新入境德国。 在此,给群友详细解释下以“投资建立公司”名义申请德国的签证的详细过程”,以供参考。 首先:申请投资德国开业,需要具体那些必须的条件呢? 这里面最主要的几点是: 有一定的资金,可以基本被确定支撑一家公司的成长,和支付法人总经理的工资。这个资金不是如申请美国,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的投资移民签证需要很多的资金。来德国,更多的是:创业投资签证,所以本身对资金的要求并不很高。 德国对于创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是25000欧元作为注册资金,实际到账只需要一半的资金。但是,请注意,这个仅仅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也就是并没有牵涉到申请人的背景。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在德国或者欧盟境内的居住人,他们想要开设一个有限责任公司GmbH的话,但从法律规定来说,25000欧元的注册资金,是已经够了。 因为,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是因为从中国出境,入境德国进行创业,所以这势必要考虑到申请人本身的财务状态,是否可以支撑他在德国的创业计划。由此,这个25000欧元的注册资金,对于绝大部分从中国出来到德国创业的申请人,是不够的。因为单单25000欧元还不够支撑申请人一年的工资开销。那么,作为绝大部分有想法出来的中国人,究竟需要多少资金,才可以以“投资开业名义”申请德国签证呢? 这其实跟打算申请德国的具体哪个城市的当地工商部门的认可,和所进行的业务,都有很大关系,另外城市之间也有很多区别。如果是大城市,本身申请投资创业签证的申请人比较多,那么门槛肯定被提高了,当地工商部门就会更加严格一点。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更希望招商更大的,更有实力的投资商。

(完整word版)浅谈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

浅谈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 “工业4.0”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大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化分工使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配置,市场风向变化和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对企业反应时间和柔性化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所谓工业4.0,是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而言:工业1.0指的是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2.0指的是:始于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依靠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工业3.0是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依靠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工业4.0有何神奇之处?简而言之,工业4.0主要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最终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 工业4.0可以理解为定制化智能生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消费商联盟根据自己的需求支配企业的生产。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智能制造的基本条件是需要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此外还要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信息数据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这要涉及到一系列问题。 德国专家们提出的“工业4.0”的全新理念,主要就对联网工厂以及相关方面的演变进行研究。以消费商联盟为基础,集中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开发、物流以及生产的集成将通过材料流、产品流、以及信息流得以实现,从而构建高度复杂又极为高效的全球化生产运营。这样一来,一条生产线就能够跟供应商以及消费信息进行连接,从而根据消费者需求对生产环节进行动态调整,并对所交付的原材料进行相应调整。 互联网+消费商联盟为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下的工业4.0提供了实现途径,在云计算这样的一种新技术载体下,互联网+消费商联盟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对推进产业转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转变,带来新的巨大影响,而产业能否利用

在中国的德国企业

1 阿尔弗雷德.弗里德利西.弗兰德股份公司 2 安博起重设备贸易(上海) 有限公司 3 阿斯格拉上海代表处 4 安克曼太平洋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5 空中客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6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 7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 8 安联保险北京代表处 9 安联保险广州代表处 10 安联保险上海代表处 11 阿尔斯通公司北京代表处 12 欧登多(秦皇岛)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3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北京代表处奥迪部 14 德国奥古斯特芙曼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15 莱宝公司上海代表处 16 巴斯夫北京代表处 17 百利盖(昆山) 有限公司 18 宝马汽车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 19 博格空气压缩机上海代表处 20 德国本德尔公司上海代表处 21 本特勒公司上海代表处 22 大荷兰人亚洲公司广州代表处 23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制药有限公司 24 博世(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25 布朗-卢比私人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26 大连博格曼有限公司 27 美最时洋行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28 美最时上海有限公司 29 德国赵涌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30 德国凯撒国际贸易展览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31 卡尔杜依斯堡公益中心北京代表处 32 德国CFF纤维素集团公司上海代表处 34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上海代表处 35 戴姆勒克莱斯勒轨道系统(中国) 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 36 大连尤海姆自动化有限公司 37 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 38 德国工商广州代表处 39 德中交通运输合作中心北京联络处 40 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 41 德国车辆制造公司北京代表处 42 迪娜(上海)厨房家具有限公司 43 多玛门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44 多玛门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45 道尔斯特机械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德国制造学习心得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 从那一时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德国制造”完成华丽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斯,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泾渭分明,从而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传奇。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中机质协特别高级专家顾问沈烈初 经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无根本性改变。纵观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各国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仍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又推 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5年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 我国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不久之前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上近十年来推进了包括01、02、03、04专项在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构成了我国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与战术部署。 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虽有了巨大进步,但各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如高铁制造业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电工行业已有较长发展史,但高铁与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两者都采用“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取得成功。航空航天、海陆军事装备,随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些家电行业不仅量上,而且在质与性能上都有较强竞争力。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速进行,以至我国有一些行业被淘汰出局,如照相机、办公设备行业基本全军覆没,分析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似乎有些溃不成军,高端医疗装备特别是检查用的影像设备,大多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其装备主要靠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如制造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成套设备、原辅材料甚至清洗剂、超纯气体等;生产光伏电池用的核心设备及原辅材料都是依赖进口;还有不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各种专用材料,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家是空白,或达不到这些高新产业的要求。至于乘用车的生产态势,大家一目了然,我国是汽车生产大国,又是消费最大的市场,虽然它是国民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因采取合资方式,其核心技术与市场都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国制造2025”必须面对它。就技术论技术,就产业论产业,是解决不了“中国制造业病根”的。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各种政策、纲要、规划、计划、专项如何衔接好,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就会变成“九龙治水”式的振兴中国制造业,有可能误导企业,重复投资。上面行政部门各自为战,下面则形成企业投机心理,“一仆几主”的局面。 为此首先要弄清如何“以我为主”,“师洋而不崇洋”,从实际国情出发,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把“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之一“智能制造”搞好。

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中国企业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一、引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6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34663.39亿美元,从GDP 总额来看,德国位列主要经济体第4位。近些年,德国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6年,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23.8 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1.2%,位列中国对外投资第8位;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对德国投资存量78.42亿美元,占总对外投资存量的0.6%,位列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第13位。因此,研究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具有现实意义。 德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是: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福利税、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不动产转移税、保险税、教会税、关税等。 二、德国的国内税务规定 居民公司是指依法在德国成立或者主要管理和控制机构在德国境内的公司。居民公司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公司仅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在德国,公司经营利润缴纳两种税: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公司所得税税率15%,并需要缴纳附加税5.5%,联邦总税负为15.825%。纳税年度为日历年度,汇总申报截止期为5 月31日。公司只就其经营所得缴纳交易税,交易税与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有所不同,如利息费用扣除,交易税只允许扣除全部利息费用(包括租赁和特许权方面发生的利息在内)的3/4,其余1/4应加回到交易税的应税所得额中。交易税税率由各个市级政府确定,实际税负在12.6%~19.25%之间。个人缴纳的交易税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缴纳的交易税不得在应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税负合计,慕尼黑33%,法兰克福32%,柏林30.2%。分公司与法人公司适用同一税率,同样缴纳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积极所得,包括常设机构经营收入,出租财产和设备的租金收入,实行核定征收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源泉扣缴预提税。 在德国,出售经营资产的资本利得同经营所得一样纳税,若用出售经营性资产的收入进行再投资,享受再投资抵免。公司股东出售境内外股权的利得,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来自德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股利同样处理:从拥有100%股权的子公司分得的股利,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持股10%以上(交易税持股15%以上),应将股利的5%视同不可扣除费用,加回到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经营亏损可以无限期后转。经营亏损可前转1年(不得超过1百万欧元)抵免公司所得税。德国的最低纳税规则指亏损后转时,每年先抵免1百万欧元,超过1百万欧元的利润只能抵扣60%。单一股东5年内取得50%以上的股权或企业重组,亏损弥补停止。 集团公司可以将盈亏相抵后合并申报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但需要满足条件: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50%以上,且母子公司之间有盈亏协议池。一旦申报集团纳税,则实行亏损不得前转和后转。 在德国有永久性住所或者在一个公历年度以内在德国至少连续居住6个月的个人被视为居民。居民个人需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个人只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居民个人就以下7类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农林业所得、工商业所得、自由职业者劳务所得、雇员工资收入、资本投资所得(如利息和股息所得)、不动产或者其他有形财产的出租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其他所得(如退休金收入)。不同类型的所得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税率0~45%。 附加福利税针对公司提供给雇员的各种免费服务征收,如免费用餐,公司组织郊游,免费交通服务,意外保险,缴付养老金等。附加福利税按照给定价值的15%~25%征收。在德国,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区别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基础性 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策略性

2001年以来德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2001年以来德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一极具产业区位吸引力 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外国公司很看重德国市场的实力。他位于欧洲中部,周围有几个邻国,因此获得了欧洲走廊的美称。自1990年10月30日两德统一以来,这种地域优势更加突出。全球500强企业都在这里有业务,2万多家外国公司落户此地,员工达数百万人。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芯片制造商超微设备集团在2006年-2009年期间投资20亿欧元左右用于扩建其在德累斯顿的芯片公司。在2007-2010年间,仅西班牙电信集团就投资35亿欧元扩建德国的固定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下图数据来源于德国概况,2011电子版。德国是全球第六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另外在竞争力方面,德国排名前十,被认为最具示范性的使企业的能力水平(排名第二)在基础设施(运输,通信)方面位列第一。 二努力吸引外资,扩大对外投资 德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其直接资本投资流动呈现出多方面特征,突出表现在: 1.FDI流出增速较快,德国海外企业总量以及销售收入等均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德国保持了对外直接资本输出大国地位。 2.FDI流动的地域结构深受欧盟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欧元区货币联盟建设的影响,欧盟在德国FDI流入,流出存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3.FDI流入流出中也包含了大量金融市场投资和中转性投资。这反映出,通过有组织金融市场或通过参股性中介公司完成的投资比实业投资增长更为迅速。 4.德国强势的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盈余是实现国内直接资本净输出的重要基础。 5.德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对外投资和海外销售上都有良好表现。 如《德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图所示,德国对外投资发展十分强劲,从1989年的1051亿欧元发展为2008年的9454亿欧元,以平均每年增长45%的速度,20年间达到增加近九倍的水平。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排位显示,美国以2077亿欧元名列前茅。然后是英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盟国家。德国重视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主要因为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在企业投资所在地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更偏向于在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临近国家和地区投资。在传统上,对美国的投资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

为什么德国机械制造业那么发达

为什么德国机械制造业那么发达? “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从其在全球特种机械、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获益,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利用其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技术、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产品性能可靠性、供货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 德国制造为何不倒 曾经有人认为,全球化会让德国这样传统经济的高工资国家再也过不上舒服日子。因为未来是属于高科技和服务行业,而不是老式的制造业。 但是德国颠覆了常人的看法。它为其他发达国家提供了一种发展模式。德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优势发展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归传统经济模式。 世界工厂的制造者 和流行的看法不同,自从新千年来临之后,并非信息产业或者中国制造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IT浪潮中受益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因为软件价格的下降而丧失了发展的劲头。同样,占世界贸易1/5的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而新兴经济体购买机械设备的数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比如中国和俄罗斯都在中东建立工厂,大规模地升级改造交通设施和改善基础设施。 1995年以来,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德国出口增长的1/3。德国的经济分析家赫尔曼?西蒙说:“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是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 德国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看来会损害德国经济的国家??那些拥有廉价劳动力的新兴国家。它们没有削弱德国的经济,反而给德国经济增长增添了动力。 因为它们的新兴中产阶级购买了大量德国汽车,而且其工厂购买了大量德国高科技重型机械。这些是德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世界大国里,只有中国和德国自2000年之后出口份额有较大增长。出口一直是拉动德国机械行业增长的唯一动力,出口份额占行业总产值的70%。在2003年,德国??而不是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械出口国。2006年,德国公司向国外出口了价值1.1万亿美元的产品,同年美国出口商品总价值为1.04万亿美元,中国为9690亿美元。 重要地位和独特结构

1投资德国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的简要介绍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拟在德国建设一条汽车用铝合金轮毂生产线,年产销量150万只。工艺范围涵盖铝合金熔炼、毛坯铸造、铸件热处理、产品机加工、产品表面处理、产品包装以及相关配套的质量检测评断系统、产品开发系统等。整个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产品的销售市场为欧洲的汽车主机厂,年销售产值约1亿美元。 二、项目的发起人、股东方、管理与技术支持 1、项目发起人的背景 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属于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其股东方为广州东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日本旭技术株式会社,股比为51:49。 广州东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投资于相关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有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广州戴卡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广州旭东铸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东凌机械工业在上述三家企业中分别持股51%、55%、49%。年铝轮毂产能为450万只,其销售市场主要是丰田、本田、三菱等日本主机厂与中国的合资工厂,具有15年的铝合金轮毂生产历史。 日本旭技术株式会社属于一家日资企业,主要产品有铸铝件、铸铁件,其产品市场是为日本各大汽车厂配套各种汽车用铸造件、锻造件。在日本本土、中国、泰国、印度等有共十几家生产工厂,生产汽车零配件历史近百年。 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现有铝合金汽车轮毂年生产能力300万件,员工900余人。公司拥有自主的ANC轻量化轮毂的生产技术,该技术已大批量应用于日本丰田、本田、三菱各主机厂产品。 2、项目发起方的管理与技术支持 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得到了中日双方股东的大力扶持,几年来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都迅速提升;各项经济技术、质量指标领先于国内同行业;获得了丰田、本田、三菱等汽车厂的高度认可与评价。在产品的轻量化技术上,拥有自主的的低成本技术能力。 三、项目的投资及进展计划 该项目共投资约3200万美元(不含土地、厂房、含流动资金),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完成。第一期投资约1600万美元,第二期投资约600万美元,第三期投资约1000万美元。

2013-04-11_在德国投资及并购-中国投资方必须知道的事_Lin

Hannover Trade Fair 2013
EUCEC – EU-China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2013 M&A in Germany – What Chinese Investors must Know
在德国投资及并购 – 中国投资方必须知道的事 Hannover, April 11th 2013 Dr. rer. pol. Kuang-Hua Lin
https://www.doczj.com/doc/d411017459.html,-pacific.de Page 1

IF YOU WANT TO HEAR THIS PRESENTATION AND GET FURTHER INFORMATION IN CHINESE 您希望用中文听更详尽的演讲吗? 您希望用中文听更详尽的演讲吗?
On 17. May 2013, APMC together with GTAI (German Trade and Invest, the official Investment Promotion Office for Germany, also known as ?Invest in Germany“) and NRW-Invest (the official Investment Promotion Office for the State Northrhein-Westfalia) will conduct an ?Investment in Germany“ Seminar in Shanghai. The language of the seminar is CHINESE.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write to apmc@asia-pacific.de with a short information of your company and your interest (Greenfield investment/Company founding? M&A? Generally about doing business in Germany?).
2013年五月17日,德国亚太企管和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北 莱因邦投资局,将在上海举办一场投资德国的讲座。您有兴趣的 话,请将您公司的简单资料,及想了解的讯息(成立公司?投资 工厂?并购?)写邮件到 apmc@asia-pacific.de
https://www.doczj.com/doc/d411017459.html,-pacific.de
M&A in Germany – A Practical Guide to Success
https://www.doczj.com/doc/d411017459.html,-pacific.de
Page 2

德国工业与中国制造 的区别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基础性 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策略性 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2011年3月,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800亿欧元预算,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形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创新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