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第二,GDP不能度量经济福利和公平,GDP的增加与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三,GDP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内因和效率。仅从GDP总量指标,我们无从判断经济增长到底是财政投资输入型的还是社会投资内生型的,是粗放型的还是集约型的,是资本密集型的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等等。GDP的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不应以GDP论英谁,但这并不等于它不重要,目前还没有什么其他指标可以取代它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弥补在经济增长评价上的缺陷,政府和学术界也正在探索研究,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希望能通过对GDP本身的改进和其他经济指标的采用,更好地反映经济增长的实质。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完美无缺的,GDP不能做到,其他指标同样也不能做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一般需要用多个指标综合分析。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2.GDP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什么是GDP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

在实际核算中,GDP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理论上讲,三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应一致,但实践中由于方法和资料来源的不同,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国际上一般认为误差在3%左右是可以接受区间。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的增加价值。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GDP。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计

算公式为: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核算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核算制度和核算方案。目前我国年度GDP 主要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核算,季度GDP由于时效性非常强,主要是依靠部门和统计专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推算。所以季度GDP是与年度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与核算方法是完全不一样。季度GDP是以年度GDP为基础,在年度GDP的结构框架上进行推算。

按照国际惯例,每一年统计部门会在不同时间公布GDP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三个数据(我省定为初步核算数和最终核实数两个数据)。

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GDP数据往往不一样,这是因为GDP核算数据有个不断向客观性、准确性调整的过程。首先是初步核算过程。某年的GDP,其初步核算数是在12个月份的进度统计资料基础上计算的,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并在次年2月的《统计公报》上使用;初步核实数是在统计年报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三次数据发布后,如果有新的更准确的资料来源,或者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我国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过一次重大调整,2005年和2009年分别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前一阶段GDP历史数据进行了调整。

3.中央与各省GDP统计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近年来,各省市区GDP合计大于全国GDP数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统计的角度讲,存在差异是可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GDP是分级核算的。我国从1985年开始核算GDP,并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同时实施。按照我国的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即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国家GDP,地区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由于资料来源不一,核算的结果也就不一致。国外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GDP核算模式。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这种模式,地区与国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相比较而言,我国地区与国家GDP差距比较显著。

第二,在GDP核算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基础资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当多的基础数据,但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存在资料缺口。针对不同的资料缺口,采用不同的推算办法来解决。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推算标准。另一方面,各地区服务业统计状况差别较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地区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调查的服务业数据,这种差异直接传递到GDP上。

第三,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这种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统计在自己的地区,造成重复统计。尽管统计制度做了严格规定,不允许有重复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要求。

另外,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GDP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且被较多地直接或间接用于各种形式的工作业绩考核。地区按GDP大小排位的顺序及其变化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后移。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因此,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

尽管存在这些原因,GDP数据的上下不一致是一个矛盾和问题,应该认真加以解决。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改进方法和手段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考核与评价工作,加强统计力量和统计法制建设,也是必要和必需的。

4.农产品产量是怎样统计的?

农产品产量是指一定时期(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各类农、林、牧、渔产品的实物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类农产品的总成果,是衡量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并可反映农业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的总供给能力。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一些行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

在统计方法上,以农业普查为基础,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取得。目前,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畜产品产量采用抽样调查取得。采集方法上,国家统计局从全国31个省(市、区)中抽选部分调查县,县抽村,村抽地块,对样本地块在收获季节进行实割实测得到单位面积产量,然后乘以种植面积得到总产量。猪、牛、羊、禽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也采取抽样调查取得。油料、烟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采用全面统计方法进行。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也开始探索使用遥感技术统计农产品产量。

林产品、渔业产品由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采取全面统计方法取得。

5.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宏观经济核算指标,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般用于反映某区域或某行业的工业生产总量。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形成的总产品(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新创造产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增加值分两部分统计,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根据规模以上工业逐级上报数据的汇总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

统计频率:月度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季度和年度核算全部工业增加值及速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6.什么是工业利润总额?

工业利润总额是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补贴收入加上投资收益加上营业外净收入再加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月度数据中看到的通常是规模以上工业利润。

7.资产负债率是什么?

资产负债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得出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公式中的负债总额指企业的全部负债,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而且包括流动负债。公式中的资产总额指企业的全部资产总额,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既是微观指标,也是宏观指标。它既可以反映单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也可以反映工业行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从微观上讲,一般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对于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应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风险低的企业,为增加股东收益应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在统计年鉴中出现的资产负债率是宏观指标,它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的资产负债率。

8.总资产贡献率是什么?

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总资产的产出情况的相对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公式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9.产品销售率是什么?

产品销售率是指报告期产品销售量与产品生产量的比率。是反映报告期工业企业产品产销衔接情况,反映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及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产销率越大,说明产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存留的时间越少;资金周转越快。计算公式为: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10.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怎样计算的?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全部从业人员平均生产效率的相对指标,1997年以前是用工业总产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目前是用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就业人员平均人数×100%

该指标能够反映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情况。

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统计范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部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城镇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村非农户投资和农户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采用全面统计报表的方法取得调查数据,农村农户投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数据。

统计频率:城镇投资月度、季度、年度;全社会投资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

12.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怎样统计的?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房屋建设和土地开发所完成的工作量及有关费用的总称。

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是由各县(区)统计局按企业所在地进行统计的。跨县(区)进行开发活动并在开发地进行工商登记且具备法人资格的,纳入开发活动所在地统计范围;未进行工商登记的,由企业所在地进行统计。

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包括范围:为本辖区内登记注册的各种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房地产开发统计中,开发投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及待售面积是按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进行统计的,资金、土地和经营情况是按企业进行统计的。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13.什么是能源生产总量?它是怎样计算的?

能源生产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总和。该指标是观察能源生产水平规模、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一次能源生产量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能及其他动力能(如风能、地热能等)发电量,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产量、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的利用和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产量。

能源生产总量的计算是将原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水电、核电、风电、地热电)产量分别折算成标准煤后,将它们相加即可。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生产总量=原煤产量×原煤折标准煤系数+原油产量×原油折标准煤系数+天然气产量×天然气折标准煤系数+一次电力产量×电力折标准煤系数

统计频率: 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 统计局

14.什么是能源消费总量?它是怎么统计的?

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等。由于它是能源的能量消耗总量,不是能源的物量消耗总量。按照统计上阐述的能源概念和能源消费统计原则,能源消费总量在消费环节上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运输和管理过程中损失量。在能源类别上包括全部化石能源,以及作为能源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所以应是所有一、二次能源的消费量的净值,即要扣除一、二次能源之间的重复消费因素。能源消费总量实际应是终端能源消费量与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三部分之和。即能源消费总量统计的不仅包括实际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用于加工转换的能源),还包括能源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但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发散量。

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原则是统一方法,分级核算。核算方法是国家和省级采取能源供应统计与能源消费统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能量平衡核算方法;省辖市、县(区)统一采取以能源消费统计为主的核算方法。各级按照统一的方法分级核算能源消费量,并逐级评估认定。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分别是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评估推算来确定的。计算能源消费总量时,由于各种能源原始计量单位不同,热值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

统计频率: 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 统计局

15.什么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单位GDP能耗,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通常为万元)的GDP所使用的能源。该指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物量指标,GDP是价值量指标,而价值量指标(现价指标)在统计比较中往往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了保持单位GDP能耗在各个报告期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中的GDP指标必须使用可比价GDP。

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

(1)能源消费构成。由于各种能源的自然禀赋不同,同等标准量的不同能源的热值利用程度是不同的。所以,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GDP,如果使用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同,则消耗的能源量(综合能源消费量)不同。

(2)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生产、消费的管理水平。

(3)核算GDP的各要素。GDP是各次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出-中间投入+增殖税。在与能源消耗相关性较强的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各要素的变化都对GDP有一定影响,进而对单位GDP 能耗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引起增加值率变化的计算中间投入和总产出的价格构成,增值税率等。

(4)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供应决定的地域产业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主导导致经济增长对资源、能源的过分依赖,使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增大,对单位GDP能耗产生影响。

从上述影响单位GDP能耗的因素看,在我国,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进程的各地区的单位GDP能耗差异是很大的。对于节能降耗工作来说,目前作为政府考核指标的是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计算方法为:

推导公式为:

统计频率: 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 统计局

16.什么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与生活SO2排放量之和。

工业SO2排放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总量。

生活SO2排放量: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中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纯重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是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与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之和。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一般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的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来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

数据来源:环保厅

17.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它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有四点需要注意:(1)它反映的是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2)它是一个商品销售金额的概念,不包括自给性消费和服务消费;(3)它不仅包括居民生活用消费还包括社会集团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4)它是全社会口径的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组织统计调查取得数据。本指标由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其他行业零售额三个部分构成。

计算省级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资料来源:

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抽样调查;对住宿和餐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个体经营户零售额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其他行业零售额:由省、市、县各级以经济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基础,分别根据一定的比例推算确定。

批发和零售这两个指标的划分,社会上存在有很多误解,如:购买量大就是批发,购买量小就是零售;批发价购买就是批发,以零售价购买就是零售;单位购买就是批发、个人购买就是零售等等。统计上批发和零售的区分既不看购买数量,也不看购买价格,而是看购买商品的用途,即:如果购买商品的用途在于生活消费,那就是零售;如果购买商品的用途在于销售或用于生产就是批发。

统计频率:月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18.进出口总额是怎样统计的?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保税仓库、保税区或经济特区进出境的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的货物、租赁期1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国际间无偿援助的物资以及捐赠品等,不包括暂时进出口货物、租赁期1年以下的租赁进出境货物、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汽车除外)、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外添装的燃料、物料和食品以及经过中国领土的直接过境货物。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我国的进出口统计调查工作由海关系统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对外公布使用进出口总额数据,是由国家海关总署按照进出口经营单位在地原则,以进出口经营单位的报关单为原始凭证,通过超级汇总取得的;各地使用的进出口数据也是由国家海关总署按月分级反馈的。

统计频率:月度

数据来源:海关

19.什么是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按有关政策、法规,用现金、实物、技术等在我省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或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所进行的投资(包括外商收益的再投资),此外还包括在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由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与对外借款不同,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是要通过持有企业股份以获得红利和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统计调查工作由商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

统计频率: 月度

数据来源: 商务部门

20.什么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指来华旅游的海外游客(包括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在大陆(省、区、市)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交由宾馆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旅游支出包括海外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在宾馆(酒店、饭店)居住期间,由宾馆组织的游程中行、游、住、吃、购、娱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但不包括以商业为目的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以及为公共机构的捐赠。国际旅游收入分为商品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两种。

商品性收入:是指以实物形式为国际旅游者服务的收入,包括“商品销售”和“饮食销售”的收入。

①商品销售收入:是指销售给国际旅游者的商品,如工艺品、文物、字画、文房四宝、书报杂志、烟酒、花、化妆品、药品、服装以及旅游纪念品等的收入。

②饮食销售收入:是指为国际旅游者提供膳食、饮料等的收入。

劳务费收入:是指宾馆(酒店、饭店)为国际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收入,包括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邮政电讯费、文化娱乐费以及其它服务费的收入。

①住宿费:是指为国际旅游者提供住宿宾馆(酒店、饭店)的客房住宿服务的收入。

②交通费:是指为国际旅游者提供在市内交通服务及景点浏览往返的收入。

③康娱费:指用于健身、文化娱乐的费用。

④其它:指在劳务费收入中扣除住宿费、交通费和康娱费以外的其它费用。如邮政费等。

国际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由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目前使用的国际旅游收入统计数据由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对海外旅游者的抽样和问卷调查取得。

国内旅游收入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的全部花费。

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由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目前使用的国内旅游收入统计数据由旅游主管部门通过抽样和问卷调查取得。

统计频率: 年度

数据来源: 旅游局

21.什么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反映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的指标是科技活动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其成果形式主要有科学论文、专著、专利、样机、原理模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等。

数据来源分为四个部分:统计局统计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科技活动,科技厅统计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教育厅统计高校的科研活动,国防科工办统计军工系统的科技活动,最后由统计局负责汇总全省的数据。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是指调查单位在报告期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比如,R&D活动人员的劳务费、非基建费支出的设备购置费及其它日常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

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2.什么是零售物价总指数?

零售物价总指数又叫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其目的在于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编制其他派生价格指数。

零售物价总指数是通过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资料编制的。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范围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零售商品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出售商品的价格。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16个大类,229个基本分类的商品零售价格。

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资料采用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合理等原则,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县作为调查市、县,选择经营品种齐全、零售额大的中心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定时定点定人对价格进行直接调查取得的。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代表规格品平均价格;二是计算基本分类指数:月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三是逐级加权平均计算类别及总指数;四是根据市的城市和农村指数按城乡相应的零售额资料加权平均计算全市指数;五是采取换算方法确定价格指数。

统计频率:月度、年度

数据来源:全省数据来自湖北调查总队

23.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价格总水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其调查内容既有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

消费品,也包括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服务项目,具体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根据市场上的实际商品价格来计算,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数量繁多,在编制价格指数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全部商品都纳入指数计算。因此,要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来代表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从众多的不同的产地、规格、等级、牌号、花色的商品中抽选一部分,又称为规格品。例如: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既有国产商品、国外产品之分,又有海尔、长虹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之分,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价格变动趋势和幅度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该基本分类的代表规格品,借以反映该基本分类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通常我们在选择代表规格品时遵从以下原则:一是消费数量较大,供应相对稳定,价格易于采集。例如某调查点常年销售力士洗发液,销售资料显示该洗发液销量较大,因此选取该洗发液作为个人用品类中的洗发用品的代表规格品;二是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即选中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特征与未选中规格品之间价格变动的相关性愈高愈好。例如食用植物油制品中选中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未选中福临门牌食用调和油,但是市场反映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是连动的,一种价格上涨就会带动另一种价格上涨;三是选中的工业消费品必须是合格产品,产品包装上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

在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中选择了262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下设置一定数量的代表规格,约有600种左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规格,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目前我国调查地区样本总数共有550多个市县,采价点样本单位近3万个,近4000名受过专业培训的价格采集员从事价格收集工作。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CPI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出台与力度,如央行是否调息、是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同时,CPI的高低也间接影响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的变化。

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ore CPI或Underlying CPI)是近二十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统计部门编制公布的一种价格指数,是经济界分析由货币因素影响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均于月后公布每月的核心CPI。

目前国际统计界计算核心CPI主要有三种口径。一种是扣除了食品和能源项目后计算的CPI;第二种是扣除食品中的新鲜食品后计算的CPI;第三种是扣除食品、能源以及烟酒项目后计算的CPI。我国采取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计算核心CPI。国家统计局从2001年起测算。数据显示,相对于CPI来说,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变化较为平缓。

统计频率:月度、年度

数据来源:湖北调查总队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PPI。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其中除包括工业企业售给商业、外贸、物资部门的产品外,还包括售给工业和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以及直接售给居民的生活消费品。通过工业生产价格指数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

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资料来源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品价格统计调查。工业品价格调查采用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重点调查将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列为调查对象,采用主观选样的方法选择调查企业;典型调查是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企业作为抽样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工业品价格调查实行月报,调查日期为调查月的8日和18日。产品报告期单价为报告月8日、18日两次所采单价的简单平均值。工业品价格调查资料采用远程传输形式上报。上报内容应为经检查、审核过的企业原始资料。各省辖市资料上报时间为报告月的25日以前,如遇节假日顺延。各城市企业资料上报时间由各地自定。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计算首先是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数,其次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最后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湖北调查总队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即工业品价格向CPI的传导途径为:从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但CPI与PPI长期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

24.为什么房地产价格指数没有纳入到CPI里面?

从购买角度来讲,住房购买是一次性的投资,是多年消费。从国际核算角度来讲,一般把住房的支出直接体现在投资领域里面,这是国际通用的原则。把房价计算成投资以后,就不能用它反映消费价格变化。

实际上在CPI里面,有一类价格可以间接反映住房价格的变化,即居住类价格。居住类价格包括人们为了住房进行装修而使用的材料价格的变化,包括物业管理费,同时考虑了住房折旧的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来间接地反映住房价格的变化。另外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可能需要继续完善,就是自有住房的租金怎样更完整地体现在居住类支出的变化中。我们国家大多数住房是自有住房,由于租金市场不完善,租金价格的计算,我们采用的不是直接计算实际租金的办法来反映市场房租的变化情况,对自有住房来讲采用的是折旧的办法。当然对于租房的居民,他的租金支出还是算进来的。

因此,一方面,在CPI的计算中考虑了居住成本的变化以及住房价格变化的因素;另一方面,随着将来相关资料越来越完善,租赁市场越来越发达,住房租金将会逐渐地、比较完善地体现在住房价格之中,会更灵敏地反映住房价格变化。

25.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固定资产投资额是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和其他费用投资完成额三部分组成的。编制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应首先分别编制上述三部分投资的价格指数,然后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的各类商品和取费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消除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中的价格变动因素,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为国家科学地制定、检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编制资料来源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时间应与计算投资额的时间相一致。但考虑到各方面要求及时得到价格资料以及一定时期的价格变动趋同性,可适当作变通处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实行季报。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当年建筑工程实体的钢材、木材、水泥、地方建筑材料、电料、化工材料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作为活劳动投入的劳动力价格(单位工资)和各种施工机械使用价格;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投资价格。调查方法是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具体步骤为:第一步,选择调查样本。样本单位应具有一定覆盖面,投资经济活动代表性强,兼顾不同经济类型,选择重点工程,兼顾不同工程类别;第二步,资料搜集、整理和上报。选中的调查单位按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确定有代表性的调查项目,并组织单位内部的基建、技改、预算、财务、供销等有关部门建立基础台帐,积累资料,及时整理,按时上报。第三步,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统计频率: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湖北调查总队

26、为什么价格指数与实际感受不太吻合?

一般来说,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这么几点原因:

(1)由于我国城乡人口有13亿,这13亿消费者中有乡村居民有城市居民,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低的,有生活在东南沿海的居民也有生活在内地的居民,所以我们说价格指数是13亿人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因而,当某个人谈对价格指数的感受时是他(她)的个体感受,个体感受肯定会与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有差异。打个比方,我国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珠峰,而东南沿海大多地区海拔较低。那么,如果您生活在东南沿海就会感到平均海拔高了,而如果您生活在青藏高原就会感到海拔低了。

(2)国家统计局公布价格指数时,公布的大多是总指数和类指数,因此消费者做比较时,一般是用自身感受的某种具体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情况与总指数或某类指数比较,从而得出价格指数的走势与感受不一致的结论。比方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某月份CPI同比上涨1.5%(但居住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却上涨了5%),如果这段时间您正好装修房子,买的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了许多,当您看到1.5%的价格涨幅时,肯定感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低了。

(3)不希望价格上涨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因此总是希望市场价格不涨或者下降才好。在这种愿望下,一种情况是我们一般对市场上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下降不敏感或者没什么反映,但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比较敏感(比如说前几年来,猪肉、鸡蛋的价格下降不少,大家没什么反映,而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反映强烈);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商品价格下降很大,但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常消费这些商品,所以对这些商品价格的下降就不敏感,而对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消费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反映强烈(比如说,近几年来手机、彩电大幅度降价,但这些商品我们不经常消费,所以就不敏感,而水、电、燃气价格大幅度上涨,而这些商品我们天天要消费,所以我们感受强烈)。

(4)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对价格指数感受的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但高收入者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不高。一般来说,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造成对价格指数感受的差异。高收入者消费水平高消费内容广,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强;反之,低收入者消费水平低、消费面窄,收入主要用于吃、穿、医疗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上,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低。近几年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不断涨价,因此低收入者居民反映敏感,感觉实际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应该比公布的价格指数数据高。

27.什么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又分为财政总收入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7年2月,财政部以财预[2007]11号文件对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做了明确:

(1)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指一般预算收入范围内的有关收入项目,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2)在当地向中央金库缴纳的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进口消费品消费税,出口消费品退消费税,地方不参与分成的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以及中央级非税收入,均不作为地方财政总收入的组成部分。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地方财政总收入的一部分,它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由地方级财政部门组织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和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包括预算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两部分。根据预算法第十九条规定,预算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预算外支出是指财政性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如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行管理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那部分财政性资金的支出。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财政厅

28.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各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内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离岗职工的生活费已不计入工资总额,因此上式的职工平均人数实际上是在岗职工平均人数,式中的职工工资总额也是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但1997年及以前的职工工资总额包含了离岗职工生活费,而1998年后则不包括。为了与历史资料可比,职工平均工资可分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且,工资总额统计的是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

为了更好地反映工资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已经在着手进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包括对私营单位工资统计进行论证和试点。私营单位数量多、分布广,新增、倒闭、转产等变化频繁,有些管理不规范,统计基础薄弱,会计制度不健全,这些都给建立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制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私营单位的工资统计工作,目前只能按年度进行。

另外,除已开展私营单位工资统计试点外,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如何开展个体户工资统计。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29.什么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 家庭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抽样方法首先进行一次性的大样本调查,然后从大样本调查中抽出一个小样本作为常年记账户,根据记账户家庭实际日记账方法统计出来的,数据每季发布一次。其调查的抽样设计采取严格的概率抽样方法,在确保样本量有代表性的前提下,即在95%的概率把握程度下将核心指标的相对误差控制在3%以内,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选调查户样本。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取得,是在全国共抽取了6.5万个国家级样本户,样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湖北的国家样本户数为1900户,分布在全省23个市县中,覆盖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住户,调查汇总数据对全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湖北各市周根据本地城镇居民数量,均按国家统一的调查方案补充抽取了不同数量的调查户,汇总调查数据分别代表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国家调查方案的制定参考联合国住户调查方案,指标体系与国际接轨,样本网点定期轮换并由国家或省级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更换样本。代表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省级调查数据和网点管理由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进行。代表市、州和县(市、区)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调查数据由湖北省各级调查队统一管理。

数据采集和上报的具体步骤为:一是数据采集。抽中的城镇住户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编制的账本和要求,将每天发生的收入支出分具体细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项登记在账本上,形成城镇住户调查的原始资料;二是县级调查队数据初审录入。县级调查队每月收取调查户的账本,对原始账目进行审核、编码和录入,并按季上报给上级统计部门(国家调查县直接上报湖北调查总队);三是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审核国家调查市县数据。湖北调查总队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审核,然后将分户调查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四是国家超级汇总。国家统计局对各地上报的调查户原始调查数据进行超级汇总,生成分省和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然后将结果反馈给各省并发布。以上数据采集过程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方法制度和程序,有效地控制了数据质量,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干扰。

统计频率: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全省数据来自湖北调查总队。各市州县数据来自各级调查队

30.什么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按常住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项: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在农民纯收入计算时,不仅包括得到的现金收入,还要包括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各种实物性收入(折价后记入),再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

农村居民收入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选调查户样本。全国农民收入的取得,在全国共抽取了6.8万个农户作为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857个县中(占全国县市数量的1/3强)。其中,湖北省的国家样本农户数为3300户,分布在全省33个国家调查县中,覆盖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住户,调查汇总数据对全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湖北18个各市州及其所有县(市、区)根据本地农村居民数量,均按国家统一的调查方案补充抽取了不同数量的调查农户,汇总调查数据分别代表本省辖市、本县(市、区)农民收入水平。

国家调查方案的制定参考联合国住户调查方案,指标体系与国际接轨,样本网点定期轮换并由国家或省级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更换样本。代表全省农民收入的省级调查数据和网点管理由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进行。代表市州和县(市、区)级农民收入的调查数据分别由各级调查队统一管理。

数据采集和上报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抽中的农村住户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编制的账本和要求,将每天发生的收入支出分具体细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项登记在账本上,形成农村住户调查的原始资料。

步骤二:县级调查队数据初审录入。县级调查队每月收取调查户的账本,对原始账目进行审核、编码和录入,并按季度上报给上级统计部门(国家调查县在上报湖北调查总队的同时上报市州统计局)。

步骤三: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审核国家调查县数据。湖北调查总队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审核,然后将分户调查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

步骤四:国家超级汇总。国家统计局对各地上报的调查户原始调查数据进行超级汇总,生成分省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等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然后将结果反馈给各省并发布。

调查结果的发布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各省发布统计结果之前,必须经国家统计局审批认定后才能发布,以确保各省发布的统计结果与国家超级汇总的结果一致。各市州发布统计结果前,必须经湖北省调查总队审定后才能发布,以确保各地发布的统计结果与全省农民纯收入调查结果协调一致。

统计频率:年度,一至三季度发布三次季度农民现金收入数据

发布单位:全省数据由湖北调查总队发布

31.什么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在本地居住,户口也在本地的人口(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口);(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常住人口数据在非普查年份是根据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而来,调查在每年的11月份进行,次年的4月份由统计局发布主要数据。

32.城镇化率是怎样计算的?

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国际上一般将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级阶段,30~70%为中级阶段,70%以上为高级阶段。也有人把城镇化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城镇化率在10%以下为史前阶段;10~20%为起步阶段;20~50%为加速阶段;50~60%为基本实现阶段; 60~80%为高度发达阶段;80%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

33.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统计,是根据每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人口年龄结构、育龄妇女人数变动情况和计划生育工作状况以及调查误差等因素,综合评估推算出出生率和死亡率,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到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为: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这个指标与性别、年龄、种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常常需要分别计算。平均预期寿命是我们最常用的预期寿命指标,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公式。如果用文字来描述,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以后持续缓慢地延长,1850年左右达到40岁,即在漫长的近2000年的历史中终于延长了一倍。按此计算,平均每百年不过增寿一岁而已。这种极其缓慢的增长速度,显然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有关。19世纪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工业化革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三十多岁,按1977年联合国人口年鉴所示,已达到平均72岁的水平,这同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免疫接种术的应用,扑灭了曾使古代人口大批死亡的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如霍乱、天花、鼠疫等),使得欧洲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本世纪内以平均每十年的增长达到2.3岁左右的速度,与古代形成鲜明的对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心重视,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有了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更是直线上升。2000年世界平均预期寿命66.5岁,中国71.4岁,湖北73岁,日本80.7岁,印度62.8岁,美国77.1岁,尼日利亚46.8岁。200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95岁。

根据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划分的标准,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96%;湖北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1%,表明湖北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34.什么是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数,这是一项反映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综合指标,表现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按照现行各级教育年数的一般规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16年、高中12年,初中为9年、小学为6年、文盲为0。

35.什么是就业人员?它是怎样统计的?

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它的统计方法:一是通过住户渠道的劳动力调查数据进行推算,二是根据统计局负责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据,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的个体私营就业人员数据和调查队负责的乡村就业人员数据进行汇总。目前,全国及分城乡的就业人员总数是用第一种方法推算的,分地区、分行业等就业人员数据用第二种方法的专项统计数据汇总取得的。劳动力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专项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或行政记录方法。

数据每年年后由统计局通过统计年鉴对外发布。

36.什么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登记的失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总数。登记的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指调查周内,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调查周内城镇调查就业人员与调查周内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调查失业人员是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调查失业率主要是通过统计部门进行的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取得的。

37.什么是货物周转量?

货物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它是反映运输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础资料。

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计算公式为: 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量×运输距离。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作为计量单位。

传统统计的运输方式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等于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之和。

统计频率: 月报、季报、年报

数据来源: 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38.什么是货币流通量?M0、M1、M2的内涵是什么?

货币流通量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涵盖范围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差别,把货币供应量家族划分成三类:

市场货币流通量(M0) 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狭义货币供应量(M1) 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常用统计口径及划分标准

39.“三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规模上下的划分是从1998年定期报表开始的,是按照企业规模来进行统计范围划分的。不同的时期,规模上下的内涵有所不同。1998年至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范围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非工业法人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业户。2005年年报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非工业法人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业户。2011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的工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

贸易业就是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而是从工农业生产者或者从商品流通企业购买商品,不做任何加工,或者只进行简单加工(比如:清洗、整理、分类、包装等),通过转卖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业总称。

贸易业按其长期主营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批发业和零售业,即以批发业务为主的作为批发业,以零售业务为主的作为零售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限额标准是不一样的。

限额以上贸易业通常是指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包括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具体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所有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进行逐一统计取得。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的销售、库存、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按月度进行统计,资产、损益、劳动报酬等经营情况按季度、年度进行统计。

餐饮业是指在一定的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现场消费的企业、单位和个体户。

限额以上餐饮业通常是指餐饮企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经营餐饮活动的法人企业,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产业活动单位。

限额以上餐饮业统计的主要指标有基本情况指标、经营情况指标、财务指标,也包括消费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情况。经营情况指标按月度进行统计,其他指标按季度或年度进行统计。

限额以上餐饮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即对每个企业逐一发放报表,按月、季或年度进行调查。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统计基础指标解释

统计知识 统计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解读:统计学上的平均数有数值平均是和位置平均数。前者是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后者是指中位数、众数。 为什么要在统计上用平均数?既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此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因为对于一组庞大的数据,无法分析所有数据,此时就需要选取合适的代表值来表达这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这里所介绍的平均数主要是算术平均数,它反映了数据集中趋势,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如将各个地块的小麦产量直接相加得到总产量,再除以总亩数,得到平均亩产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将变量和权数求出标志总量,把权数相加求出总体总量,然后用前者除以后者,它适用于对分组的统计资料计算平均数。如将各个地块的产量按不同产量水平分成若干组,先将各组产量成一个组的地块数求出各组的总产量后,相加求得全部地块的总产量,再除以地块总数,这样计算的平均亩产量称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是利用了所有数据的特征。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也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前者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后,居于数列位置的那个数据,它刻

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后者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它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是能够避免极端数据。在数列是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它们和平均数具有相同的值。 什么是绝对数和相对数? 解读: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仵下的规模、水平,带有各种单位,比如某个区域的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而相对数通常以增长幅度、增长速度、指数、倍数等表现形式出现,比如各类价格指数、GDP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相对数往往是绝对数进行的加工后取得的。 在统计中,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组合运用技能反映水平,也能反应速度,以此来全面地描述经济社会现象,比如咸阳2016年夏粮产量100.23万吨,这是绝对数;同比下降3.0%,这是相对数。 相对数和绝对数在反映同一领域的现象时,各有优势。比如国家统计局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建立的主要食品价格旬报,公布的是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情况,是一种绝对数,直观地反映了价格水平。而每月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由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各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组成的综合价格变动情况,是一种相对数。 什么是基数与基期? 解读:基数是用作对比基础的数值。例如,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1、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增加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2、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

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女性从人员:指从业人员中为女性的人员数。 3、控股情况: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填写相关类型代码。具体分为1:国有控股;2:集体控股;3:私人控股;4:港澳台商控股;5:外商控股;6:其他。本项限企业法人填写,分支机构不填。 (1)国有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

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2)集体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集体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集体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集体协议控股。 (3)私人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私人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模板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 说明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 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 东阳市统计局 二OO九年十二月 工业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填报说明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 6月, 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 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 ) 106号”。由浙江省统计局增加或修订的各项报表, 所列文号改为”浙统( ) 101号”。 一、指标变化情况 1、规模以上成本费用调查纳入制度, 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B103表) 与”成本费用调查”( B703表) 整合为”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 ”( B103-1表) 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限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 ”( B103-2表) 。 2、”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B202表) , 表名改为”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取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增加”存货”和”流动资产合计”。 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B106表) , 甲栏增加”火电设备容量”、”水电设备容量”、”核电设备容量”、”风电设备容量”。 4、部分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目录》。 二、报表内容和上报时间 1、网上直报系统网址: 或: 东阳统计信息网( ) —网上直报 2、统计范围: 辖区内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报表内容及时间要求: : 报告期别表号表名统计范围报送日期及方式

各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 节假日不顺延。 3、大中型企业全国网上直报: 网址: 4、报送方式: 年报: 填好盖章后送达统计局专业科办公室(行政中心1831室),不允许采用传真件。 定报: 直接在网上报送, 年末12月份报表打印盖章交统计局。 报送时间的确认:以网络上显示的时间为准。 三、主要指标解释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及产销总值 ( B103-1、 B103-2、 B202表) 第一部分指标解释 ( 一) 年末资产负债部分 流动资产: 指企业能够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存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2

医疗机构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

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3.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

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1)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2.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3.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4.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5.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6.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7.管理人员: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 8.工勤技能人员: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人员。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技术工包括护理员(工)、药剂员(工)、检验员、收费员、挂号员等。但不包括实验员、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统计员和研究实习员等,这部分人员分别计入其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9.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口数X1000。 1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数X1000。 1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注册护士数/人口数X1000。 12.床位数:指年底实有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的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表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龙头企业(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市场(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其它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代号1):指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和经营效益,本表在以下三处地方将非市场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分开统计:(1)代号21和25;(2)代号77~81和86~88;(3)代号116和118。其余涉及龙头企业的指标均包括农产品市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

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精编资料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 1

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主要指标解释

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主要指标解 释

第一讲: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口径、范围、内容 工业定期统计包括十张表。各表的统计口径、范围、调查内容、报 送日期如下: (一)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号:B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为辖区内年产品销售收入5 00万元及以上的 工业企业,其中产品产量根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中列出的产品填 报,重点产品可适当扩大统计范围。调查内容为当年价格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企业用电量和数百种主要工 业产品产量,并在月度产品产量的基础上编制工业生产指数。上报时间 为月后1 日16时前。 (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号:B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指标也括:应收帐款 净额、产成品、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资产合 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工业 中间投入、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上报时间为月后10 日前。 (三)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表号:B203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也括:138种主 要产品的年初库存量、累计销智量、企业累计自用及其它、期末库存

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四)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号:P201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累计消费量、期末库存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五)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及附表(表号:P201表、P201-1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消费量、年末库存量及能源转换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六)工业企业水消耗(表号:P206表) 本表为半年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水的消耗量及金额。上报时间为7月4 日前、下年1月4日前。 (七)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号:P207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八)工业品出厂价格月报表(表号:V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产品的出厂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九)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报表(表号:V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原材料主要品种、动力、燃料的购进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十)劳动情况(表号:I202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