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D.以上均非

31.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主要病理是()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B.热邪久羁,肾阴耗

损C.水不涵木,虚风内动D.热灼营阴,心

神被扰

32.温病热在营血而兼挟痰湿或秽浊之气,其舌象是

()

A.舌红绛而干B.绛舌上罩粘腻垢苔C.舌绛而

有黄白苔D.舌红绛苔黄腻

33.清热泻火法适应症的主要表现是()

A.壮热烦渴,汗出,心烦,苔黄燥,脉洪数B.壮

热,心烦谵语,舌绛苔黄C.发热口渴,心烦溲赤,

舌红苔黄D.发热微渴,心中懊憹,苔薄黄,脉数34.症见身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胸脘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苔黄滑,脉滑数,此病证诊断为()

A.风温阳明热结证B.风温痰热结胸证C.春温热灼胸膈证D.春温热郁胸膈证

35.温毒病后期,余毒未尽,肺胃阴伤证,治疗选方是()

A.清咽养营汤B.沙参麦冬汤C.五汁饮D.竹叶石膏汤

36.下列哪一项不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

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传变迅速

C.最易伤津耗气D.易逆传心包,多窍闭动风之变

37.决定湿温病转化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A.邪气的盛衰B.元气的盛衰C.中气的盛衰D.肾气的盛衰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王安道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A.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B.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C.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

D.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治疗应以清里热主,兼以解表。

E.认为发于春季的温病,既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也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

39.温病的特点是()

A.温邪是其特异的致病因素B.多有传染性、流行

性、季节性、地域性C.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D.临床表现有特殊性E.易内陷生变,致动风、出

血、闭窍等。

40.营分邪热的转化途径有()

A.转出气分B.内陷心包C.深入血分

D.引动肝风E.转出卫表

41.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

A.热扰心包B.营热扰心C.血热扰心

D.胃肠实热扰心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42.下列哪些是对斑的正确描述()

A.皮疹点大成片B.压之色不退C.触之不碍手

D.斑为阳明热毒E.压之色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传染病专著是————————。其作者是————————。

44.伏暑的治疗当以————————为主,初起兼以————————。

45.暑湿是发生于夏季或—————————之交,感受—————————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微恶寒、口微渴、舌苔薄白。

47.具有攻窜流走,蕴结壅滞特点的致病邪气是温疫。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温疫

49.战汗

50.神昏谵语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是怎样的?

52.燥热病邪与风热病邪的异同点是什么?

七、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3.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有何异同?在临床上如何相

辅运用?

54.结合叶天士“到气才可清气”之语,谈谈你对清解气

热法的分类及使用注意点。

七、病例分析题(10分)

55.李某,男,14岁,发热、咳喘3天,于1999年3月12日初诊。患者曾自用解热药效不显。现仍有发热,测体温38℃,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喘憋,二便正常。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舌红苔黄,脉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对温病的治疗首先提出初起不可纯投辛温,应以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

A.刘河间B.王安道C.罗天益D.朱肱

2.以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为主要特征的温病,其病因是()

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伏寒化温病邪

D.温热时毒病邪

3.病变邪在气分的部位,下列哪项不正确()A.胃B.肺C.肝D.胸膈4.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肠腑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投用

D.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5.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酸痛,脘痞,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治疗选方是()A.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B.银翘散加杏仁、滑石C.新加香薷饮D.三仁汤

6.下列哪项不是暑温的诊断要点()

A.多发于长夏或夏秋季节B.起病急,初起卫分证短暂或无卫分证过程C.变化较快,可有化火、生痰、

生风等较多的病理变化D.暑易挟湿而成暑湿病证。

7.神识如蒙,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病机为

()

A.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B.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C.热与血结,蓄于下焦D.湿浊上蒙,泌别失职8.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时欲恶心,口不渴,大

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选方是()

A.雷氏宣透膜原法B.雷氏芳香化浊法C.达原饮D.藿朴夏苓汤

9.湿温病湿邪渐化热而卫表湿郁较轻者,宜选用()A.藿朴夏苓汤B.三仁汤C.王氏连朴饮D.一加减正气散

10.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疗选方是()

A.连梅汤B.栀子豉汤C.黄连阿胶汤D.凉膈散1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

A.余霖B.吴有性C.杨栗山D.戴天章

12.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A.在阳明胃B.在肺卫C.在阳明大肠D.在脾胃13.下列何证属温病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A.胃热炽盛B.热陷心包C.邪袭肺卫D.热灼营

14.湿遏热伏的舌象是()

A.苔白如碱状B.苔白厚而粘腻C.苔黄厚腻或黄浊D.苔白腻舌质红绛

15.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A.身热不扬B.夜热早凉C.低热D.发热夜甚16.湿热疫毒伏于膜原,苔白厚腻浊者,治疗用方为

()

A.雷氏宣透膜原法方B.小柴胡汤C.达

原饮D.甘露消毒丹

17.暑温病的基本治则是()

A.清热涤暑B.清暑生津C.清泄暑热D.清热解毒

18.湿温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其治

疗方法是()

A.燥湿化浊,疏利中焦B.芳香宣化,淡渗利湿

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D.清热化湿,疏利三焦

19.暑湿病后期症见低热,神思不清,倦怠不语,不思饮

食,小便数且少,唇齿干,舌红而干,

脉细或略数。治宜()

A.清补元气,健脾和胃B.轻清芳化,涤除余邪

C.益气养阴,化湿清热D.滋养肺胃,甘寒生津20.春温后期肾阴耗伤证,治疗选方是()

A.加减复脉汤B.六味地黄丸C.复脉汤D.大定风珠

21.“以轩岐仲景之方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与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医家是()

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士D.王孟英22.既可化火,又可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A.风热B.暑热C.湿热D.温毒

23.下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A.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对比B.气候因素C.社会

状况D.失治误治

24.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A.身热夜甚B.心烦C.斑疹隐隐D.舌红绛25.温病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的舌象是()A.白苔如碱状B.白砂苔C.白霉苔D.白腻苔而舌质红绛

26.秋燥症见发热,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

干,脉数。治疗选方是()

A.翘荷汤B.桑杏汤C.桑菊饮D.银翘散27.一患者寒热似疟,午后身热较重,天明得汗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疗选方是()

A.达原饮B.小柴胡汤C.蒿芩清胆汤D.雷氏宣透膜原法方

28.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其病变在()

A.气分B.营分C.血分D.气营29.暑湿病身热,心烦口渴,喜凉饮而不多,脘腹胀满疼

痛,大便泄利急迫,呕吐,小便黄赤,

舌红,苔腻,脉濡数。治疗选方是()

A.桂苓甘露饮B.三石汤C.白虎加苍术汤D.清络饮

30.春温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是()

A.清热解毒,疏肝利胆B.苦寒清热,通络止痛

C.清心降火,引热下行D.苦寒清热,宣郁透邪3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A.《温热论》B.《湿热病篇》C.《温

病条辨》D.以上都不是

32.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制新

方”的医家是()

A.朱肱B.王安道C.刘河间D.吴又可33.低热,手指蠕动,神倦肢厥,舌干绛而痿,脉虚弱。

其病机为()

A.热邪久留,肾阴损耗B.肾阴耗损,肝风内动

C.热灼营阴,心神被扰D.热入血分,耗血动血34.阳明腑实,阴液大伤,其舌象为()

A.苔薄黄干燥B.苔老黄燥裂C.灰燥苔

D.黑苔焦燥起刺

35.温病其人神志昏乱,躁扰不安,妄为如狂,并有少腹硬满疼痛,大便色黑,舌质紫暗。其昏谵机理为()A.热结肠腑,胃热扰心B.热闭心包,扰乱神明C.瘀热阻闭,机窍失灵D.以上均非

36.宣气化湿法主治下列何证()

A.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B.湿渐化热,湿热俱盛,蕴伏中焦C.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侵于卫表D.邪热与痰湿阻遏三焦,气化失司

37.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为()A.辛凉轻剂桑菊饮B.辛凉重剂白虎汤

C.辛凉平剂银翘散D.辛凉轻润之剂桑杏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温病命名的依据是()

A.发病季节B.病情轻重C.发病季节与四时主

气结合D.临床证候特点E.流行情况

39.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先犯肺卫B.易伤肺胃之阴C.易逆传心包

D.易遏脾胃之阳E.易耗气伤津

40.气分证的来源是()

A.由卫分传来B.由营分之邪热外透至气C.血分证透解而来D.伏气温病发于气分E.暑

热病邪直接侵袭

41.暑温病暑入阳明,治疗可选方剂有()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调胃承气汤D.小承气汤E.清暑益气汤

42.湿温病湿热蕴毒的临床表现有()

A.发热口渴B.身目发黄C.咽肿D.胸痞腹胀E.苔黄而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形成阶段是——————————。

44.《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有————、有热病、有温病。”

45.温病学产生之前,主要认为病邪是从—————而入,明

清之后认为病邪是从————而入。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采用芳香宣透之品以疏化肌表湿邪,主治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的治法是宣气化湿。

47.湿温病初起禁汗吐下。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温毒

49.外解里和

50.身热不扬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与伤寒的关系如何?

52.上焦有哪些证候?其基本病理是怎样的?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论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病因病机、证治特点。

54.论述温病发热的机理、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孙某,女,52岁,农民,发热6天,于2000年7月3日初诊。

患者6日前因在野外务工,头顶烈日,当时感头晕,乏力。返家后,遂之出现发热,测体温39℃,面红,口渴,心烦。自用抗感冒药治疗,出汗后热势稍降,测体温38.2℃,口渴,心烦仍感明显。近3天来,发热不退,并有气短似喘,肢倦神疲,汗多,口渴,心烦溺黄,舌红稍干,苔少,脉虚数无力。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湿温病湿邪化燥,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脉数细,治疗选方为()

A.黄土汤B.独参汤C.归脾汤D.犀角地黄汤2.春温表郁里热,引动肝风,其最佳治疗方剂为()A.双解散B.神解散C.寒解汤D.凉膈散3.“增水行舟”的代表方是()

A.增液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增液汤D.玉女煎

4.宋代朱肱提出()

A.温病分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B.灵活运用经方

C.温病不得混称伤寒D.立新论,创新法5.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疾病是()

A.风温B.春温C.暑温D.伏暑

6.病变重心在肺,易耗伤津阴的温邪是()A.风热之邪B.暑热之邪C.燥热之邪

D.湿热之邪

7.温病口苦而渴的机理是()

A.阳明热盛,胃津受损B.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C.热邪传营,劫灼津液D.燥热伤肺,胃津受伤8.壮热面赤,背微恶寒,头痛头晕,心烦气粗,汗多口

渴,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芤。

治宜()

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白虎加苍术汤D.王氏清暑益气汤

9.暑温,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病机为()

A.暑热亢盛,津气受伤未甚B.暑热未退,气阴已伤C.暑热虽去,津气欲脱D.阳明暑热,太阴湿困

10.湿热酿痰,蒙蔽心窍的神志改变特征是()A.其人如狂B.时清时昧C.昏愦不语D.神昏谵语11.王氏连朴饮所治病机为()

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D.湿热交蒸,弥漫三焦12.春温后期,阴虚而壮火尚盛者,宜用()A.青蒿鳖甲汤B.加减复脉汤C.大定风珠D.黄连阿胶汤

13.春温病发病的主要内因是()

A.肾阴不足B.里热炽盛C.肝肾不足D.肺胃阴伤14.温邪侵犯人体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导致下列何项的

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A.卫气营血与三焦B.卫气营血C.三焦D.六经15.下列哪项不是温病常见兼挟证()

A.兼痰饮B.兼食滞C.兼气郁D.兼阴伤16.湿热积滞交结肠胃,代表方剂是()

A.枳实导滞丸B.枳实导滞汤C.调胃承气汤D.葛根芩连汤

17.叶天士《温热论》中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

A.益胃B.补气C.益肾D.补中

18.“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

口渴不引饮”此语出自()

A.吴鞠通B.叶天士C.薛生白D.王孟英19.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肘后方》D.《诸病源候论》

20.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A.王安道B.朱肱C.王叔和D.汪石山21.提出“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的医家是()

A.王叔和B.庞安时C.吴又可D.雷少逸22.温病与温毒的区别是,后者有()

A.发热B.头痛C.局部红肿热痛D.口渴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伏气温病的初起表现()A.灼热B.烦躁C.溲赤D.脉浮数

24.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原因是()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燥热病邪D.湿热病邪

25.将温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统称为“温邪”的是

A.叶天士B.薛生白C.吴鞠通D.吴又可26.吴又可把通过空气感染的称为()

A.天受B.传染C.上受D.染易

27.营分证病机是()

A.营热阴伤,扰神窜络B.热入营阴,心神被扰

C.热入营分,血络受损D.邪入营分,热炽津伤28.热入心包的舌象是()

A.舌质纯绛鲜泽B.舌质深绛C.舌绛光亮如镜D.舌焦紫起刺

29.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A.身热夜甚B.心烦不寐C.斑疹隐隐D.舌红绛30.宣清导浊汤主要治疗湿温病何证()。

A.湿邪上蒙,小便闭阻B.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C.湿热酿痰,蒙蔽心窍D.湿热蕴蒸三焦31.暑湿的治疗,当以何法为主()

A.清热利湿B.清泄暑热C.涤暑泄热D.宣化湿邪

32.沙参麦冬汤不含()

A.沙参,麦冬B.玉竹,花粉C.生扁豆,生甘草D.生地,玄参

33.指出“暑必兼湿”的医家是()

A.叶天士B.吴鞠通C.王纶D.李东垣34.温病热瘀互结下焦,治宜()

A.清热化瘀B.通瘀破结C.活血化瘀D.导滞通便

35.烂喉痧多发生于()

A.春季B.夏秋季C.冬春季D.秋冬季

36.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选方是()

A.牛黄承气汤B.导赤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桃仁承气汤

37.湿温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治疗最好选用()

A.白头翁汤B.黄土汤C.神犀丹D.犀角地黄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温病中出现动风的原因有()

A.阳明热盛B.金旺木囚C.心营热盛

D.血分热盛E.水不涵木

39.祛湿解热法的作用是()

A.宣通气机B.运脾和胃C.通利水道

D.化湿泄浊E.清热解毒

40.身热肢厥,神昏谵语,可见于()A.热入心包B.内闭外脱C.气血两燔

D.气分热盛E.阳气暴脱

41.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治疗时可使用下列哪些方剂()

A.菖蒲郁金汤B.苏合香丸C.安宫牛黄丸E.紫雪丹E.至宝丹

42.下列哪些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A.风温B.春温C.秋燥D.湿温E.伏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提出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44.陆子贤说:“斑为———————,疹为——————。”

45.温疫由于疫邪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疫、——————疫两类。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热陷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昏,舌绛。

47.温病过程中发生战汗往往是疾病趋向好转的转折点。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暑风

49.广义伤寒

50.凉血散血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病理变化有何规律性?

52.营分证的基本病理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卫气营血与三焦证候的传变规律。

54.如何理解张风逵所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

再用酸泄酸敛”一语?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王某,男,35岁,高热4天,鼻衄1日,于2001年4月5日初诊。

患者于4日前突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未加注意。继之高热不退,测体温40℃,伴有口渴,烦躁。近2日鼻中出血3次,每次10余毫升,胸部皮肤也有出血斑点。在某西医院曾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用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入中医求治。现上症俱存,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四)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斑疹、妇儿科诊法的温病著作是()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疫论》D.《湿热病篇》

2.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口渴B.发热C.舌红D.脉数3.胃气衰败的舌象是()

A.白砂苔B.白碱苔C.白霉苔D.白苔滑腻如积粉

4.温毒的治疗重在()。

A.清泄热毒B.辛凉宣泄C.清营凉血D.活瘀止痛

5.湿温病出现下列何项时,为湿温病的变局。()A.脾胃经B.心肝经C.三焦经D.太阴肺经6.湿温病湿热酿痰,蒙闭心包,治当()A.清热化湿,豁痰开蔽B.芳香化浊,清心开窍

C.轻清芳化,涤除湿邪D.清化湿热,解毒利咽7.下列哪项不是三甲复脉汤中的组成()A.生牡励,生鳖甲B.炙鳖甲,炙龟板C.麦冬,生地D.生龟板,阿胶

8.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夜甚B.吐血衄血C.舌质红绛D.昏狂谵妄

9.壮热烦渴,头痛如劈,烦躁不安,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A.气分B.营分C.气营血D.血分10.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A.日晡热甚B.热不扬C.往来寒热D.夜热早凉11.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A.邪入气分,热炽津伤B.热入阳明,正邪抗争

C.邪入气分,里热炽盛D.邪入气分,热瘀内阻12.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脉虚神倦,其病机是()

A.胃经热盛,熏蒸于外B.热邪入留,肾阴耗损

C.湿热困脾,气机郁阻D.热邪久羁,水不涵木13.下焦蓄血,瘀热扰心神志异常的表现是()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B.昏谵躁扰,妄为如狂

C.神昏谵语,舌蹇肢厥D.时清时昧,时有谵语14.热陷心包,心窍阻闭可归属于()

A.气分证B.营分证C.血分证D.气营分证15.湿热酿痰,蒙闭心窍为()

A.气分证B.卫分证C.营分证D.血分证16.邪伏膜原的典型舌苔是()

A.白腻B.黄腻C.白腻如积粉D.白腻而滑17.苔白腻舌红绛的病机为()

A.脾湿内阻气不化液B.湿重热轻C.湿遏热伏D.热在营血而中挟痰浊

18.察斑疹色泽可测知病势轻重,提出“红轻、紫重、黑危”的医家是()

A.余霖B.雷丰C.叶桂D.吴瑭19.斑疹色红艳如胭脂者表示()

A.邪热外透B.血热炽盛C.热毒深重

D.毒火内伏

20.余邪留伏阴分,其发热的类型是()

A.夜热早凉B.身热夜甚C.日晡潮热

D.身热不扬

21.战汗多发生在()

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

分阶段

22.下列哪项不是虚风内动()

A.角弓反张B.口角颤动C.手足蠕动

D.心中憺憺大动

23.温病邪初传气,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

A.轻清宣气B.辛寒清气C.清热泻火

D.清泄膈热

24.温病治法中,“分消走泄”属于()

A.祛湿法B.通下法C.和解法D.清气法25.燥湿清热法的最佳代表方是()

A.王氏连朴饮B.三仁汤C.藿朴夏苓汤

D.白虎加苍术汤

26.温病高热烦躁,痉厥,神昏谵语,最佳选方是()A.至宝丹B.紫雪丹C.安宫牛黄丸D.止痉散27.证见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时有谵语,舌红苔腻,脉濡滑数。宜用()

A.安宫牛黄丸B.清宫汤C.菖蒲郁金汤D.至

宝丹

28.关于温病滋阴法的作用和应用,以下哪项提法欠妥()

A.属于“补法”的范围

B.具有滋补真阴,生津养液,润燥制火等作用

C.按其适应证可分为“滋阴润肺”、“益胃生津”、

“滋补肾阴”三种

D.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是加减复脉汤

29.“增水行舟”用于()

A.津枯肠燥B.腑实阴伤C.腑实兼气液两亏D.肺燥肠闭

30.身热,口干唇裂,腹满便秘,小便短少,舌苔焦燥,脉沉细。治宜()

A.急下存阴B.滋阴攻下C.增液润下D.导滞通下

31.风温的病名首见于()

A.《内经》B.《伤寒论》C.《温病条辨》

D.《外感温病篇》

32.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A.叶香岩《外感温热篇》B.朱肱《类证活人书》

C.陈平伯《外感温病篇》D.吴鞠通《温病条辨》33.身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胸脘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苔黄滑,脉滑数有力。方选()

A.小陷胸加枳实汤B.小陷胸汤C.小承气汤D.凉膈散

34.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选方是()

A.连梅汤B.黄连阿胶汤C.加减复脉汤D.青蒿鳖甲汤

35.“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语出()

A.张凤逵B.王纶C.吴鞠通D.李东垣36.暑温初起,病邪多侵犯()

A.卫分B.气分C.卫气同病D.气营同病37.王氏清暑益气汤中不含()

A.西洋参,知母B.石斛,麦冬C.竹叶,荷梗D.党参,苍术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鉴别新感与伏邪温病的主要依据有()A.传变趋势B.初起证型C.伤阴程度

D.发病季节E.病势轻重

39.卫气营血辨证在温病辨证中的意义有()

A.明确病变深浅层次B.确定证候类型C.确定病

变性质D.确立正确的治法E.观察病邪感受的途径40.气营(血)两清法的代表方剂有()A.吴鞠通加减玉女煎B.清瘟败毒饮C.白虎加人

参汤D.化斑汤E.普济消毒饮

41.暑温暑入心营的正确治法是()

A.清营泄热B.清心开窍C.针刺人中、合谷D.刮痧E.十宣放血

42.湿浊上蒙,泌别失职,临床可见()A.热蒸头胀B.小便不通C.呕逆神迷D.神昏谵语E.舌苔黄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按三焦辨证,邪在上焦,包括——————————和——————————的病变。

44.湿蒙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志——————————、舌苔——————。

45.温病兼挟瘀血时,其治法可分为—————————、—————————。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咳嗽不爽,痰多,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苔白而干,此证辨为秋燥病肺热腑实

47.引起春温病的原因是温热毒邪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新感温病

49.两阳相劫

50.暑厥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与温疫、温毒的联系与区别?

52.滋阴生津法的作用及分类适应证、代表方各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春温的阳明热结证与风温相比,有何主要特点,其证

治、方剂是什么?

54.如何理解湿温病汗、下、润治疗三法。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张某,男,35岁,发热,脘痞恶心5天,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先后给予胃舒平、胃复安及PPA 治疗,效不显,于2001年7月15日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素有胃炎病史6年。5天前因朋友聚会致胸闷恶心,发热,测体温37.5℃,食欲不振,大便溏腻不爽,色黄,口渴而干,但不甚渴饮,舌苔黄滑腻,脉濡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舌绛光亮如镜见于()

A.胃阴大伤B.肝肾阴伤C.热入心包D.热灼营阴

2.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导致的猝然烦躁、闷乱的病

证称为()

A.冒暑B.暑秽C.暑厥D.暑风3.不符合气分证辨证要点的是()

A.壮热不恶寒B.脉数C.口渴D苔黄4.暑温暑入血分,主要治疗方法有()

A.凉血解毒,开窍熄风B.清热解毒,散瘀养阴

C.清热凉血,开窍活血D.清营凉血,清泄暑热5.湿温病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时欲恶心,口不渴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首选方剂是()A.雷氏宣透膜原法B.雷氏芳香化浊法C.茯苓皮汤D.宣清导浊汤

6.下列哪项不是口渴不欲饮的机理()

A.湿温病湿重热轻证B.温病挟痰饮D.阳明气分有热

7.确立“暑温”病名的医家是()

A.王肯堂B.喻嘉言C.吴鞠通D.叶天士8.下列哪项不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

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传变迅速

C.最易伤津耗气D.易逆传心包,多闭窍动风9.称“长夏湿令,暑必兼湿”的医家是()

A.张凤逵B.王安道C.叶天士D.王纶10.“夏暑发自阳明”语出()

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安道D.朱肱

11.暑温与湿温的鉴别要点是()

A.发病季节B.传变规律C.初起证候D.是否留有后遗症

12.决定湿温病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A.邪气的盛衰B.元气的盛衰C.中气的盛衰D.肾气的盛衰

13.证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病机为()

A.邪遏卫气B.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阳气

C.湿浊困阻中焦D.湿邪久恋,损伤阳气

14.温病证见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苔黄而腻,最适合的方剂是()

A.三石汤B.甘露消毒丹C.王氏连朴饮D.三仁汤

15.湿热困阻中焦,湿热俱盛,相互交蒸,其首选方剂是()

A.雷氏芳香化浊法B.王氏连朴饮C.藿朴夏苓汤D.白虎加苍术汤

16.薛氏五叶芦根汤中不含()

A.藿香叶,薄荷叶B.鲜荷叶,佩兰叶C.芦根,冬瓜仁D.竹叶,桑叶

17.伏暑的病因是()

A.温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暑湿病邪

18.称“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医家是()

A.叶天士B.吴鞠通C.俞根初D.王孟英19.宣白承气汤的组成是()

A.大黄,芒硝,石膏,杏仁B.麻黄,芒硝,石膏,杏仁C.大黄,瓜萎皮,石膏,杏仁D.大黄,桑白皮,石膏,杏仁

20.桃仁承气汤是桃仁、大黄、芒硝加()

A.桂枝、甘草B.赤芍,丹皮,当归C.白芍,甘草D.当归,甘草

21.清营汤中的银花,连翘,竹叶的作用是()A.清气分未尽之热B.清泄上焦邪热C.清热解毒D.清透营中之热,转出气分而解

22.首先提出戾气病因的著作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热经纬》

23.将温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统称为“温邪”的是()A.王叔和B.叶天士C.吴又可D.王安道24.温病的病程发展具有()

A.季节性B.地域性C.阶段性D.特异性25.苔白厚而干燥舌质红,其临床意义为()A.湿遏热伏B.湿热内蕴C.胃气衰败D.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26.下列哪项不是导滞通便法的适应症()

A.发热腹满B.恶心呕逆C.舌苔黄浊D.大便燥结

27.暑温病的基本治法是()

A.清泄里热B.清暑泄热C.清热解毒D.清心泻火

28.春温后期,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治疗宜选用()

A.黄连阿胶汤B.连梅汤C.三甲复脉汤D.栀子豉汤

29.一患者症见发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宜()A.疏利透达,和解化浊B.清热解毒,豁痰开蔽

C.辛开苦降,清化湿热D.芳香宣化,燥湿理脾30.大头瘟病的病因是()

A.温热时毒B.湿热时毒C.燥热时毒D.风热时毒

31.“轻法频下”多用于湿热积滞阻结肠道之证,方宜选()

A.大承气汤B.枳实导滞汤C.增汤承气汤D..新加黄龙汤

32.叶天士云:“两阳相劫”中的“两阳”是指()A.阳明与少阳B.太阳与阳明C.太阳与少阳D.风邪与热邪

33.吴鞠通指的“辛凉轻剂”是()

A.银翘散B.桑菊饮C.白虎汤D.桑杏汤34.提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的医家是()

A.章虚谷B.叶天士C.吴鞠通D.薛生白

35.夏季患者见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舌红绛,苔黄燥,其病机为()

A.暑入心营B.阴虚火炽C.暑伤心肾

D.邪留阴分

36.暑伤肺络称为()

A.暑风B.暑瘵C.暑秽D.冒暑37.治疗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方剂是()A.生脉散B.参附龙牡汤C.白虎加人参汤D.王氏清暑益气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温疫的特点是()

A.发病急骤B.有强烈的传染性C.可以引起大流

行D.病情多较险恶E.属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39.温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A.从外感受B.致病迅速C.部位有别

D.变化较快E.性质属热

40.使用清营凉血法应注意的事项有()A.热在气分而未入营血者,不可早用B.清营凉血

法只适用于热入营血分证C.挟湿者,慎用

D.若气分邪热仍盛者,需配合清气法E.热势不

甚者不宜用

41.和解祛邪法适用于()

A.邪留三焦B.热郁胆腑C.邪郁少阳

D.邪结肠腑E.邪伏膜原

42.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具有()

A.身热,不恶寒,反恶热B.腹满胀痛,口渴不多

饮C.大便泄泻,色黄热臭D.苔黄焦燥,脉沉弱

E.肛门灼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邪在下焦,主要为—————、—————脏腑的病变。

44.肠腑热结而阴液亏虚证的治法是—————————。“增水行舟”法的适应证是—————————。

45.烂喉痧是感受————————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腐烂、—

———————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

每小题2分,共4分)

46.化斑汤是由白虎汤加犀角、生地。

47.风温病后期易伤肝肾之阴。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蒙上流下

49.逆传心包

50.内闭外脱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风热邪袭肺卫、燥热邪袭肺卫、湿热袭于卫表其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52.“治上焦如羽”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三张方剂。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论述温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特点。

54.论述温病中痉的分类、原因、表现、治法、代表方剂。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陈某,女,10岁,咳嗽3天,于2001年9月10日初诊。

患者于3日前因外出郊游,出现咳嗽,少痰,自觉全身轻微怕冷,测体温37.8℃,咽干鼻燥,口渴,头痛少汗,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右寸数大。家人给予银翘制剂治疗,病略有好转,但上症仍存。胸透正常,血象无异常。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六)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轻清宣气法的使用应是()

A.热郁胸膈,气失宣畅B.热入阳明,邪热炽盛

C.邪热内蕴,郁而化火D.湿温初起,侵于卫表2.风温证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其病机是()

A.热陷心包,阳明腑实B.热陷心包C.阴

亏肠燥D.阳明腑实

3.下列哪些不是对暑风的描述()

A.多发生于小儿B.暑风就是暑痫C.暑热亢盛引

动肝风即为暑风D.治宜清泄暑热,镇肝熄风4.春温身热夜甚,少腹硬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紫绛,脉沉实。治宜()

A.通下泄热,活血逐瘀B.清营养阴,清心开窍

C.活血化瘀,凉血止血D.豁痰开窍,化瘀散结5.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发病因素()

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社会因素D.气候因素

6.《时病论》的作者是()

A.雷丰B.吴又可C.吴鞠通D.王孟英7.温病学中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专著是()A《温疫论》B.《温病条辨》C.《温热论》D.《湿热病篇》

8.下列哪项不是湿温初起的禁忌()

A苦寒攻下B.滋养阴液C.辛温发汗

D.宣化表里之湿

9.温病过程中的发热,是由于感受温邪后,机体对温邪

的一种什么样的反应()。

A.变态反应B.全身性的反应C.局部反应D.正气的反应

10.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11.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体系中摆脱出来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12.下列哪一项属于暑热与风热之邪致病的共同特点()

A.首犯肺卫B.变化迅速C.发自阳明D.兼挟湿邪

13.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多从口鼻上受B.病位以肺为主C.初起临床必有咳嗽少痰,鼻干咽燥风症D.病程中易耗气伤津14.下列哪项不是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辨证意义()A.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理变化B.指出发病类型

C.明确病变部位D.为确立治法提供依据15.三焦辨证中,温病极期阶段指的是()

A.上焦邪热壅肺的病变B.上焦手厥阴心包络的病变C.中焦手阳明大肠的病变D.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16.下列哪项不属于气分之发热()

A.壮热B.身热不扬C.身热夜甚D.日晡潮热17.温病邪在气分的脏腑部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胃B.大肠C.脾D.肝

18.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表示()

A.心火上炎B.胃阴衰亡C.心营热毒极盛D.素体阴虚,心经郁火

19.牙齿光燥如石,可见于()

A.胃火冲激B.肾阴枯竭C.胃热津伤D.肾火上炎

20.“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语出()A.吴又可B.陆子贤C.余师愚D.章虚谷21.温病发斑的病机在于()

A.胃热炽盛,内迫营血B.风热郁肺,内窜营分

C.血络损伤,瘀血内阻D.肺热热盛,内迫血分22.湿热病后期,胃气未醒,余邪未尽,治宜选()A.三才汤B.益胃汤C.薛氏五叶芦根汤D.李氏清暑益气汤

23.透表清暑的代表方剂是()

A.银翘散B.白虎汤C.新加香薷饮D.藿朴夏苓汤

24.症见恶寒微热,头昏重如蒙,身体困重,四肢酸楚,少汗,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等。代表方是()A.藿朴夏苓汤B.新加香薷饮C.三仁汤D.雷氏宣透膜原法

25.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因()

A.外感风温时毒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26.暑入心营的治则是()

A.凉营泄热,清心开窍B.清营泄热,凉肝息风

C.清营泄热,透转气分D.清营泄热,芳香辟秽27.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A.倦卧肢厥B.汗多气短促,脉微细C.脉细数D.昏愦不语

28.吴又可所论之疫,属于()

A.暑燥疫B.湿热疫C.火热疫D.燥疫29.暑燥疫为感受()

A.暑热火毒B.暑热C.热毒D.燥邪30.温毒病名,最早见于()

A.《伤寒论》B.《伤寒例》C.《温病条辨》D.《温证指归》

31.普济消毒饮,可治疗温毒()

A.毒壅肺胃B.毒犯肺卫C.毒入营血D.毒入心包

32.发热,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选方为()

A.银翘散B.桑杏汤C.翘荷汤D.桑菊饮33.清燥救肺汤主治病机是()

A.燥热化火,气阴两伤B.燥热化火,耗伤阴液

C.肺经燥热,肺气郁闭D.燥热化火,上干清窍34.治燥不同于治热治火,治燥不能一般不能用()A.苦寒药B.甘寒药C.酸寒药D.咸寒药35.伏暑病多发于()

A.夏季B.秋冬季C.春季D.长夏季36.热在心营,下移小肠的伏暑病,治宜选用()A.导赤承气汤B.导赤清心汤C.导赤散D.清营汤

37.暑湿后期肺胃气液两虚证,选方是()

A.薛氏参麦汤B.沙参麦冬汤C.益胃汤D.竹叶石膏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属于新感温病的疾病有()

A.春温B.暑温C.伏暑D.风温E.大头瘟39.暑热病邪致病特点有()

A.最易伤肺胃之阴B.易于兼挟湿邪

C.易于耗气伤津D.变化迅速,易逆传心包

E.先入阳明气分

40.气分的病理是()

A.正邪抗争B.肺气不宣C.热炽津伤

D.里热亢盛E.热闭心包

41.连梅汤的组成药物是()

A.黄连B.乌梅C.麦冬D.生地E.阿胶42.湿温病,湿阻肠道,传导失司的临床表现是()

A.神识如蒙B.胸腹灼热C.少腹硬满D.大便不通E.大便溏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根据病证的性质分,将温病分为————————、————————。

44.风温后期余邪未净,肺胃阴伤,治疗选方是———————

——、—————————。

45.杨梅舌的特征是————————。为————————之征象。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出血,舌深绛苔黄,脉数,此证为气营两燔

47.春温热郁胆腑,选方为黄芩汤。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伏气温病

49.疠气

50.气血两燔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神志异常有哪些?简述引起的原因。

52.“在卫汗之可也”的含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论述三焦证候的发展转归

54.热陷心包是如何形成的?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孙某,男,21岁,咳嗽5天,2001年10月3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调摄不慎致咳嗽,痰量极少,咽干鼻燥,口干渴,并有轻微发热,测体温37.8℃,头痛,少汗。曾用大青叶片、维C银翘片等药治疗,咳嗽不减,近两日出现气逆而喘,心烦口渴,身热转甚,已不恶寒,苔薄黄干燥,舌边尖红赤。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斑的发生,多先起于()

A.胸腹B.四肢C.头面D.背部2.湿热疫初起卫气同病,治疗选方是()

A.柴葛解肌汤B.银翘散C.王氏连朴饮D.达原饮

3.开窍醒神法除适用于热入心包外,还可用于下列何项引起的神志异常证。()

A.痰浊内蒙机窍B.热入血分C.热入营分D.热极生风

4.温病的预防应采取下列有效措施:一是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二是重视饮食卫生,三是注意()

A.防害除害B.避风寒C.节情志D.适劳逸5.“三宝”中,紫雪丹长于()

A.清心开窍B.清热止痉C.化浊开窍D.芳香开窍

6.大头瘟是感受何项原因?()

A.温热疫毒B.风热时毒C.燥热时毒D.湿热疫毒

7.最早提出湿温病名的著作是()

A.《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难经》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昏愦不语的原因()

A.热闭心包B.痰热闭阻心包C.瘀热闭阻心包D.湿热蒙蔽心包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语出()A.吴鞠通B.薛生白C.叶天士D.王孟英10.下列哪项不是伏寒化温病邪的致病特点()A.邪自里发B.易闭窍、动风、动血

C.易耗伤肝肾阴液D.致病力强,无分老幼11.认为温病即为温疫的医家是()

A.吴又可B.陆久芝C.吴鞠通D.庞安时12.下列哪位不是温疫学派的人物()

A.吴又可B.杨栗山C.戴北山D.薛生白13.既是病因概念又具疾病概念的是()

A.温疫B.疠气C.温毒D.伏暑14.伤人急速,初起径犯阳明的邪气是()

A.风热B.暑热C.伏寒化温D.疠气15.认为“暑必兼湿”的医家是()

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孟英D.薛生白16.下列哪项不是热陷心包的辨证要点()

A.神昏B.肢厥C.舌绛D.口渴17.下列哪项不是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辨证意义()A.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理变化B.明确病变部位

C.指出发病类型D.为确立治法提供依据18.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病理是()

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B.热邪久留,肾阴耗损C.水不涵木,虚风内动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19.苔老黄燥裂,其意义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已伤C.肾阳耗竭D.肝肾阴竭

20.下列哪项不是动风的舌态()

A.舌体强硬B.舌体短缩C.舌颤D.舌体胀大

21.突然呕吐如喷,多为()

A.肝风犯胃B.胃中郁热C.胃阴大伤D.胆胃失和

22.甘露消毒丹不含()

A.大黄,黄连,黄柏B.滑石,茵陈,木通C.黄芩,连翘,薄荷,贝母D.藿香,蔻仁,菖蒲,射干23.风温病的病因是()

A.风热病邪B.温热病邪C.温毒病邪D.风温病邪

24.风热袭于肺卫,表现发热轻而咳嗽较重者,宜用()

A.银翘散B.桑菊饮C.桑杏汤D.杏苏散25.灰腻苔主病是()

A.温病兼痰湿B.温病后期阳虚有寒C.温病后期湿盛阳微D.气随血脱

26.下列哪项不是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A.审察病性质B.辨别病机变化C.针对特殊症状D.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

27.下列哪项不是泄卫透表法的作用()

A.开泄腠理B.疏解表邪C.透疹外达D.清热保

28.治疗肺痈专方是()

A.银翘散B.苇茎汤C.宣白承气汤D.小陷胸汤

29.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的辨证要点()A.痰B.喘C.便秘D.舌苔黄滑30.身热,腹胀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口干,咽燥,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阴液亏损B.阳明腑实

C.阳明腑实,气液不足D.阳明腑实,小肠热盛31.清营汤中透热转气的药物是()

A.水牛角,黄连B.银花,连翘,竹叶C.丹参 D 生地,玄参,麦冬

32.下列哪张方剂不含有增液汤()

A.清营汤B.新加黄龙汤C.加减玉女煎D.化斑汤

33.余师愚清瘟败毒饮中以哪首方剂为主()A.白虎汤B.犀角地黄汤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34.大定风珠是由何方加五味子,鸡子黄。()A.加减复脉汤B.三甲复脉汤C.复脉汤D.炙甘草汤

35.将暑分为阴暑和阳暑两类的医家是()

A.张景岳B.张仲景C.张凤逵D.吴鞠通36.暑温病初起,若见高热汗多,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治疗选方是()

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白虎加苍术汤D.清瘟败毒饮

37.王氏清暑益气汤主治()

A.暑热未去,气阴已伤B.暑热未去,阴液已伤

C.暑热炽盛,气阴已伤D.暑热炽盛,津液不足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多发生在秋季B.病位以肺为主C.易致

津液干燥D.传变快变化多E.初起邪犯肺卫39.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身体灼热B.舌质深绛C.躁扰昏狂D.斑

疹及出血见症E.脉数

40.宣白承气汤的组成是()

A.石膏B.麻黄C.大黄D.杏仁E.瓜蒌皮41.暑温后期,低热不退,神情呆钝,失语,手足拘挛,肢体强直等症,其治法为()

A.清涤余热B.化痰搜络C.针灸按摩D.活血化瘀E.益气养阴

42.“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中相对应的方剂是()

A.首用辛凉指的的白虎汤B.继用甘寒指的是沙参麦冬汤C.继用甘寒指的是王氏清暑益气汤D.再用酸泄酸敛指的是连梅汤E.再用酸泄酸敛指的是生脉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根据温病的发病迟早及初起是否见里热证,将其分为—————————、———————。

44.猪肝舌的特征是————————,为————————征象。

45.泄卫解表法的主要作用是开泄腠理、—————————、—————————。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三甲散加减方主治暑温病后期暑邪未尽之证。

47.暑湿病初起多气分受邪。

五、名词术语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温邪

49.伏寒化温

50.分消走泄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湿温病在辨证时注意什么?

52.连梅汤与黄连阿胶汤所治病证、用药有何异同?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加减复脉汤、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三方在治疗春

温病中有何特点。

25.如何理解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一语?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陈某,男,11月10初诊。寒热往来3天,当地怀疑疟疾,但未查到疟原虫。午后发热较重,入夜更甚,天亮时身体出汗,热势稍减,但仍感胸腹部灼热,口渴心烦,纳呆脘痞,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八)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下列哪项不是足太阴脾经病证的辨证要点()A.发热B脘痞.C.苔腻D.神昏2.湿温初起的病理为()

A.卫气同病B.邪阻三焦C.湿轻热重D.病变中心在肠

3.湿温病湿邪寒化伤阳,以阳气外亡,内湿阻滞,汗泄胸痞者,治疗选方为()

A.真武汤B.薛氏扶阳逐湿汤C.薛氏五叶芦根汤D.附子汤

4.“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下列哪项不是凉血散血之意()

A.清血中之热B.凉血止血C.生津养阴D.破血散结

5.下列哪项不是湿热性疾病变局临床表现是()

A.耳聋B.干呕C.痉厥D.胸痞6.下列哪项治法不可用于春温()

A.苦寒直折B.清营透热C.凉肝熄风D.辛凉解表

7.风温与春温在临证上的主要区别是()

A.感受病邪的不同B.初起证候不同C.易发斑疹D.易出现惊厥

8.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不具有()

A.身热,不恶寒,反恶热B.腹满胀痛,口渴不多饮C.大便泄泻,色黄热臭D.少苔脉细数。

9.身热,神志昏愦不语,倦卧,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首选方剂是()

A.安宫牛黄丸合生脉散B.苏合香丸合参附汤

C.紫雪丹合参附汤D.至宝丹合参附汤

10.被称为治疗温病“三宝”,长于芳香辟秽之功的方剂是()

A.至宝丹B.紫雪丹C.安宫牛黄丸D.苏合香丸11.风温余热未净而气阴两伤,胃失和降者宜选用()A.沙参麦冬汤B.益胃汤C.竹叶石膏汤D.五汁饮

12.春温初起发生在气分还是发生在营分,主要取决于()

A.正气的强弱B.邪气的强弱C.外邪的种类D.治疗的情况

13.认为春温是冬寒内伏,藏于少阴的医家是()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孟英D.吴又可14.寒解汤主要用于治疗()

A.风温初起邪袭肺卫B.春温初起气热兼表

C.暑温初起热入阳明D.暑湿初起里热炽盛15.春温热在胸膈,郁而不宣,表现为身热心烦,坐卧不安,咽干咽痛,口渴等,正确选方是()

A.凉膈散B.清心凉膈散C.栀子豉汤D.黄芩汤16.热入营分,其咽燥口干而不甚渴饮的机理是()A.邪热入营,营阴耗伤B.邪热入营,蒸腾营阴

C.邪热入营,气阴耗伤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17.神犀丹与安宫牛黄丸相比,其作用重在于()A.清热解毒B.清心解毒C.开窍清热D.凉血解毒

18.气营同病而出血症状不重者,应选用()A.化斑汤B.加减玉女煎C.清瘟败毒饮D.黄连解毒汤

19.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此病机是()

A.热伤肾伤B.心火炽盛C.热伤肾伤,心火炽盛D.心阴不足

20.邪留阴分,夜热早凉的机理是()

A.与卫气运行有关B.与太阳热能有关C.与时间医学有关D.与病邪发性质有关

21.宣清导浊汤不含()

A.猪苓,茯苓B.寒水石C.蚕沙,皂荚D.石膏

22.被王孟英称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的方剂是()

A.甘露消毒丹B.王氏连朴饮C.清瘟败毒饮D.达原饮

23.身热面赤,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脘痞便秘,苔黄燥,脉沉实,治疗选方是()

A.小承气汤B.小承气汤等分方C.甘露消毒丹D.王氏连朴饮

24.薛生白治疗“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此指极轻清之品是()A.薛氏五叶芦根汤B.薛氏扶阳逐湿汤C.三甲散加减D.桑菊饮

25.菖蒲郁金汤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

A.湿重于热证B.热重于湿证C.湿热并重证D.热入心包证

26.鉴别暑湿卫气同病与卫营同病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

A.发热B.心烦C.头痛D.苔腻

27.吴又可认为,疠气是()

A.六淫邪气之外的一种致病因素B.六淫邪气之中的一种致病因素C.没有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D.易导致肿毒表现的一种致病因素

28.下列哪项不是对新感温病的描述()

A.感邪后立即发病B.初起病邪在表,由浅到深传变C.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D.暑温初起,无卫分证,故本病不属于新感温病

29.被叶天士称为“两阳相劫”的邪气是()A.风热之邪B.暑热之邪C.湿热之邪D.燥热之邪

30.伏邪温病的传变形式多是()

A.由表入里B.由里达表C.不分表里D.卫气营血证候传变

31.将三焦病变作为外感热病的分期,始于()A.吴鞠通B.叶天士C.刘河间D.王安道32.下列哪项不是黑苔的一般主病()

A.主寒热B.多主重危病证C.主虚实D.热入心包

33.素有瘀血而又感受温邪者,其舌苔为()A.舌紫而瘀暗,扪之潮湿B.舌紫暗有瘀点C.舌紫晦而干D.舌深绛少苔

34.下列哪项不是白培的好发部位()

A.颈B.胸C.头面D.腹部35.脓培的临床意义是()

A.热毒极盛B.津气衰竭C.热入营血D.多见于温热性疾病中

36.时有汗出,多见于()

A.阳明热盛B.肝肾阴竭C.湿热郁蒸D.亡阴亡阳

37.下列哪项不是热厥发生的机理()

A.热毒内闭B.气机逆乱C.阴阳气不相顺接D.元气无所依附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

A.吴又可B.叶天士C.陈平伯D.薛生白E.王

孟英

39.三焦辨证之上焦证型与卫气营血辨证中有关的是

()

A.卫分病变B.气分病变C.营分病变

D.血分病变E.阴伤病变

40.温病后期,热邪久羁,劫灼真阴,其舌象表现为

()

A.舌绛不鲜干枯而萎B.舌体强硬C.舌紫

而干D.舌体萎软E.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41.温病出现大汗,其病机是()

A.气分热炽,迫津外泄B.亡阴脱变C.亡阳

气脱D.阳明腑实E.湿热郁蒸

42.暑伤心肾的表现是()

A.消渴不已B.肢体麻痹C.心烦不得卧D.舌红绛苔黄燥E.脉细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白培的临床意义是———————、—————————。

44.血分证的基本病理是————————————、————————————。

45.对温病的祛邪,历来很重视—————————与—————————。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甘露消毒丹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湿重于热之证。

47.增液通下法主治津枯肠燥证。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气营两燔

49.热结旁流

50.暑秽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举出明清四位著名温病学家及各自的代表作?

52.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四方

均可治湿温病,其所治病证有何不同?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秋燥病的治疗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

54.如何理解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

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血动

血,直须凉血散血”?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李某,女,13岁,发热、呕吐、泄泻2天,于7月10日初诊。

患者昨日因贪凉饮冷,复加淋雨致发热,体温38.7℃,并有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泄泻每日4次,泻下物黄臭粘腻不爽,纳呆,脘腹胀满,小便黄赤,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九)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哪种提法欠妥()

A.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B.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2.下列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

A.以发热为主症B.都具有传染性C.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

3.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疾病是()

A.大头瘟B.春温C.冬温D.风温

4.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是()

A.风温B.春温C.伏暑D 暑温

5.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自属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6.温病病因学的实际意义是()

A.指示病变部位B.推测正气强弱C.说明病变的传变趋向D.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7.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A.在肺卫B.在脾胃C.在阳明胃D.在阳明大肠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初起表现()A.发热恶寒B.头身疼痛C.咳嗽鼻塞D.苔黄尿赤

9.下列哪项不是初起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的温病()A.风温B.冒暑C.秋燥D.暑秽10.风热表邪未解而津液已伤,其舌象为()A.苔薄白欠润B.苔薄白而干C.苔白厚干燥D.苔黄干燥

11.暑秽的方剂是()

A.清营汤、至宝丹B.苏合香丸C.清宫汤、至宝丹D.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

12.治疗外有表寒,内有暑湿的代表方是()A.香薷饮加味B.雷氏清宣金脏法C.雷氏清凉涤暑法D.四加减正气散

13.“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出自()A.刘河间B.叶天士C.吴鞠通D.王纶14.下列哪项是湿温病发生的机理()

A.脾土内伤B.外感湿热C.外感湿热,脾虚湿停D.湿邪内阻

15.湿温在辨证时,应首辨()

A.湿热的轻重B.湿热的部位C.卫气营血的证候D.辨寒热虚实

16.三仁汤中用杏仁的目的是()

A.开宣气B.止咳嗽C.止喘息D.排水湿17.体现了“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的方剂是()

A.藿朴夏苓汤B.三仁汤C.加减正气散D.王氏连朴饮

18.治疗湿邪上蒙,小便闭阻证的方剂是()A.苏合香丸、茯苓皮汤B.苏合香丸、薏苡竹叶散C.至宝丹、茯苓皮汤D.一加减正气散、苏合香丸19.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烦溺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此为()

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D.湿热蕴毒困阻中焦20.湿热郁发白培,治疗选方是()

A.栀子豉汤B.薏苡竹叶散C.杏仁滑石汤D.薛氏五叶芦根汤

21.身热汗出不解,或寒战热炽,关节重着或肿痛,舌苔灰腻或黄腻,脉濡数,其病机是()

A.湿热郁阻经络B.湿热困阻中焦C.湿热蕴毒,充斥内外D.湿热蕴蒸三焦

22.湿邪寒化伤阳,治疗选方是()

A.真武汤、薛氏五叶芦根汤B.真武汤、薛氏扶阳逐湿汤C.黄土汤、真武汤D.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23.正式确立伏暑病名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肯堂C.吴坤安D.周扬俊24.伏暑感受暑热病邪,易郁发于()

A.气分B.血分C.营分D.卫分25.下列哪项不是吴鞠通提出的“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内容()

A.伏暑B.暑温C.湿温D.暑湿26.《疫疹一得》的作者是()

A.戴北山B.余师愚C.杨栗山D.王孟英27.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

A.叶天士B.吴鞠通C.吴又可D.王孟英28.叶天士认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因此,在治疗上他提出()

A.直须清热凉血B.直须凉血散血C.直须活血化瘀D.直须养阴活血

29.关于“逆传”的含义,章虚谷认为是()A.自卫入营而言B.与六经“顺传”而言C.从气营分而言D.以病进退而言

30.下列哪项不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的“直须凉血散血”药物()

A.生地B.丹皮C.阿胶D.犀角31.叶天士认为,舌上生芒刺者,不拘何色,皆是()A.上焦热极B.中焦热极C.下焦热极D.三焦热极

32.斑色紫赤,类鸡冠花色者为()

A.热毒轻浅B.热毒极盛,最为险要C.热毒深重D.火热炽盛

33.湿中蕴热,郁蒸气分的发热热型是()

A.寒热往来B.日晡潮热C.身热不扬D.发热夜甚

34.战汗时,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A.经气不畅B.腠理密闭C.津液亏虚D.中气亏虚

35.下列哪项不是实风发痉的特征()

A.抽搐强烈B.发作突然C.幅度较大D.按之即止

36.症见寒热起伏,胸痞腹胀,溲短,苔腻,最佳治疗方法是()

A.清泄少阳B.开达膜原C.分消走泄D.和解少阳

37.下列哪项不是运用熄风止痉法的注意事项()A.不宜早投B.分清虚实C.辨别原因D.小儿必用熄风之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温病神昏谵语的原因有()

A.营热扰心B.血热扰心C.热陷心包D.胃肠有热扰心E.痰浊蒙蔽心包

39.下列哪些是对斑的正确描述()

A.皮疹点大成片B.压之色不退C.触之不碍手D.斑为阳明热毒E.压之色退

40.下列哪些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A.身热夜甚B.斑疹隐隐C.夜热早凉D.心烦谵语E.舌红绛

41.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为()

A.首先犯肺B.易伤脾胃C.后期既可伤阴也可伤阳D.易困阳气,阻气机E.易闭窍动风42.暑温暑伤津气证的临床表现有()

A.心烦口渴B.发热自汗C.气短神疲D.苔黄干燥E.喘喝欲脱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斑疹红活荣润标志着血行较流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烂喉痧的病因是__________,治疗以___________为原则。

45.对秋燥病的治疗,方书中载“上燥___________,中燥增液,下燥_________”。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叶天士《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选犯肺卫,逆

传心包”

47.温病学中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著作是《温疫论》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透热转气

49.上受

50.阳湿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为什么血分证有瘀热交结的病理?

52.“治上焦如羽”的含义是什么?列举出三张方剂。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温热论》的主要学术贡献是什么?

54.吴鞠通四个承气汤方名及适应证。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孙某某,男,19岁,某医科大学学生。发热、咳嗽3天,于2000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3天前外出郊游,因调摄不当致发热,测体温38℃,并有轻微怕冷,咳嗽,痰少,伴有口干咽痛,无汗,余无其它不适。遂往校保健室诊治,校医甲某谓其“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解热止痛片、红霉素等药对症治疗。近2天来,病证未见好转,现上症俱在,要求服用中药治疗。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附:二00一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温病学试卷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47题,非选择题53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湿温病名首见于()

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千金方》

2.甘露消毒丹不含()

A.大黄、黄连、黄柏B.滑石、茵陈、木通C.黄芩、连翘、薄荷、贝母D.藿香、蔻仁、菖蒲、射干3.温病证见: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时欲恶心,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

白腻,脉濡缓:治宜( )

A.三仁汤B.藿朴夏苓汤C.雷氏芳香化浊法D.雷氏宣透膜原法

4.湿温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治疗最好选用()

A.黄土汤B.桃仁承气汤C.白头翁汤D.犀角地黄汤

5.薛生白认为”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治宜( )

A.芳香辛散,宣化清阳B.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C.苦辛通降,疏理胃肠D.补中益气,升举清阳6.温病证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澹语,舌苔黄腻,

脉濡滑而数。治疗最宜选用( )

A.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B.清宫汤送服至宝丹

C.清营汤送服至宝丹D.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九

7.温病证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

腻,脉濡缓,最宜选用( )

A.藿香正气散B.藿朴夏苓汤C.新加香薷饮D.雷氏宣透膜原法

8.提出“治卜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下沉)”的医家是( )

A.叶天士B.吴又可C.吴鞠通D.薛生白

9.引起风温的是( )

A.风温病邪B.风热病邪C.温热病邪D.温毒病邪

l0.达原饮的药物组成不包括( )

A.厚朴、摈榔、草果B.黄芩、知母

C.柴胡、甘草D.芍药、甘草

11.提出“暑必兼湿”见解的医家是( )

A.叶天士B.吴鞠通C.王纶D.李东垣12.《湿热病篇》中:“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其口渴的原因是( )

A.湿邪化热,灼伤胃津B.湿邪阻遏,津液不升

C.素体阴虚,津液不足D.湿热内伏,津液暗牦13.暑伤心肾证的治法是( )

A.宁心安神,滋养肾阴B.清泄心火,滋养肾阴C.养心安神,滋补肾阴D.清心降火,育阴安神14.暑秽的治疗方剂是( )

A.清营汤、至宝丹B.苏合香丸C.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D.清宫汤、至宝丹

15.暑入心营的治则是( )

A.凉营泄热,清心开窍B.清营泄热,凉肝息风

C.清营泄热,透转气分D.清营泄热,芳香辟秽16.在暑温的治法中,下列错误的是( )

A.初起暑伤气分,阳明热盛,治以辛寒清气

B.若热盛津伤,当治以益气敛津

C.暑入心营引起闭窍动风者,须采用清心凉营,化痰开窍,凉肝熄风D.暑兼湿邪,则于清暑中兼以利湿17.暑湿邪干胃肠,治疗首选方剂为( )

A.三石汤B.苍术白虎汤加减方C.桂苓甘露饮D.清络饮

18.暑温心营热盛引动肝风称为( )

A.暑厥B.暑风C.暑瘵D.暑秽19.暑温初起多见( )

A.卫分证B.阳明气分证C.表里同病证D.阴伤证

20.温病灼热,躁扰,唇裂,斑疹透露,衄血,舌绛少苔。其病变阶段是( )

A.气分B.血分C.气营两燔D.气血两燔21.“逆传心包”是指( )

A.邪由肺传入心包B.邪由肺传入营分C.邪山肺卫传人心包D.邪由肺卫传人营分

22温病,热瘀互结,蓄于下焦者,治宜()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增液通下D.通瘀破结

23.大头瘟多发生于( )

A.春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

24.余师愚所论之疫为( )

A.署燥疫B.湿热疫C.温热俊D.暑湿疫25.辛寒清气法的代表方剂为( )

A.新加香薷饮B.清心凉膈散C.虎汤D.麻杏石甘汤

26.舌质光红柔嫩,望之似润,扪之干燥,其主病为( )

A.邪热初退而津液未复B.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C.温病兼挟瘀血D.胃阴衰亡

27.灰滑苔,在温病中表现为()

A.温病兼挟湿邪内阻B.温病兼挟秽浊郁闭

C.温病后期阳虚有寒D.温病后期气阴两虚28.白霉苔,在温病诊法中代表()

A.湿热秽浊郁闭膜原B.邪热迅速化燥入胃C.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D.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29.斑疹外透时,不是逆证的为()

A.斑疹紧束有根B.斑疹出前,出现闷瞀耳聋C.斑疹出而不齐,并见神昏D.斑疹稠密而融成一片30.对于“桑菊饮”和“银翘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菊饮具止咳功效较银翘散为优B.银翘散其透解表邪力较桑菊饮强C.银翘散适用于卫气闭郁较著者D,桑菊饮适用于卫气闭郁而发热较甚者

31.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 )

A.倦卧肢厥B.脉细数C.汗多气短促,脉微细D.昏愦不语

32.竹叶石膏汤方中的组成不包括()

A.半夏B.人参C.麦冬D.沙参33.下面症状不是风温痰热结胸证的主要特征或辨证关键的是( )

A.胸脘痞满B.胸脘按之疼痛C.得水则呕D.舌苔黄滑

34.下列对风温“肺热发疹”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位重心不在表B.是肺经气分郁热波及营分,外窜血络所致C.一般兼见灼热、舌绛等营分证表现D.治疗以宣肺泄热,凉营透疹为法

35.壮热口渴,头晕胀痛、手足躁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角弓反张,狂乱,时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 )

A.羚角钩藤汤B.调胃承合汤合羚角钩藤汤化裁C.白虎汤合羚角钩藤汤化裁D.清营汤加羚角、钩藤,冲服紫雪丹

36.温病症见:神昏谵语,躁扰不安,身热骤降,手足厥冷,冷汗淋漓,气短息促,舌色淡暗,欲伸无力,脉细疾或沉弱.治宜( )

A.即服安宫牛黄丸B.即服至宝丹

C.即服苏合香丸D.生脉散或参附汤送服至宝丹37.湿热疫邪遏膜原的治则是()

A.疏利透达,辟秽化浊B.开达膜原,化湿解肌

C.分消邪热,法湿化浊D.解肌透表,化湿清热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8.王氏清暑益气汤的组成药物有( ) A.西洋参、麦冬、石斛B.黄连、知母

C.竹叶、荷梗、粳米、西瓜翠衣D.石膏E.五味子

39.蒿芩清胆汤包括的药物有( )

A.柴胡、玉枢丹B.青蒿、黄芩C.法半夏、淡竹茹、枳壳、陈皮D.茯苓E.碧玉散

40.邪在下焦的证候类型有( )

A.温邪犯肺B.湿热阻肺C.湿热中阻D.湿蒙心包E.邪陷心包

41.秋燥邪在肺卫证与风温邪袭肺卫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 )

A.咳嗽痰少B.咽干C.鼻燥D.口渴明显E.苔薄白欠润

42“阳腑实”的舌象有( )

A.苔黄干燥B.苔老黄燥裂C.灰燥苔D.黑苔薄而干燥E.黑苔焦燥起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湿热之邪偏上而湿重于热者,宜用________法;湿热之邪偏中而湿热俱盛者,宜用____法。

44.秋燥,燥热导致咳血,同时又导致泄泻,其辨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方治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温病无汗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________________而致。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风温“痰热阻肺,腑有热结”的辨证要点是咳、喘、烦、热。

47.温病初起,邪在卫表者,宜用疏风泄热法。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冒暑

49.身热不扬

50.伏暑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简述温病的治疗原则及各阶段的治疗大法

52.营分证是怎样形成的?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什么叫伏寒化温病邪?其主要致病特点是什么?

54.薛生白《湿热病篇》对温病学的贡献有哪些?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某男,11岁,于1993年2月15日下午因高热、呕吐、头部剧痛一天,由门诊入院。

病史:患者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微恶寒,心烦,口渴等症,曾在某医疗站诊治,未见好转,今天上午各症加剧,呕吐频作,遂由其母送来门诊。

查体:T:40度,P:120次/分,BP:14.5/10kPa,神志尚清,手臂及背部可见红色斑点,颈项稍强,克氏征(+),布氏征(+)。

16日上午查房,症见高热,烦躁不安,面赤气粗,头痛如裂,颈强、多汗、肌肤发斑,渴欲饮水,呕吐时作,呈喷射状,二便如常,舌红赤苔黄,脉洪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C

2.B

3.D

4.D

5.C

6.C

7.B

8.A

9.A10.C11.D12.A13.B14.D15.

D16.D17.C18.B19.C20.D21.A22.C23.A24.B25.D26.A 27.B

28.D29.B30.A31.B32.B33.C 34.B35.A 36.D 37.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BD 39.ABCD 40.ABCD 41.ABCD 42.AB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温疫论》吴又可44.清泄里热解表45.夏秋暑湿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47.具有攻窜流走,蕴结壅滞特点的致病邪气是温毒。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48.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2分),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1分)。

49.指热势壮盛的病人先出现全身战栗,继之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后热势骤降(2分),为邪气留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1分)。

50.又称神昏谵语,指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2分),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1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从病邪性质:前者为温热性质病邪,后者为湿热性质

病邪。(1分)

从初起部位:前者或先犯肺卫,或犯气、营分;后者多为脾胃(1分)

从起病特点:前者较急,热象较著;后者较缓,初起热象可不显著。(0.5分)

从传变及病程:前者传变较快,病程较短;后者传变较慢,病程较长(0.5分)

对人体影响:前者易伤人体阴液;后者易伤人体阳气,化燥后也能伤阴。(1分)

52.相同点: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病变过程中易伤肺

胃之津。(2分)

不同点:燥热病邪多发于秋季,初起以“干燥”的征象较

突出,(1分)热象较风热轻;

风热之邪主要发生于冬春,初起热的现象明显,热邪伤阴后表现干燥之象(1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与三焦的病机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具体病变而言,上焦手太阴肺卫之病,相当于邪在卫分(1分),但上焦病变中邪热壅肺而无表证者,则属于气分证范围(1分)。邪陷上焦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可属于营分证范围(1分),但其病机变化与营分证不完全相同:前者主要是邪热内陷,包络机窍阻闭,心神逼乱;后者则是营热阴伤,心神受扰(1分)。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等下焦病变(1分),则与动血耗血、瘀热互结的血分病变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热伤肾肝真阴、精血,其证属虚,后者病变以热盛迫血为主,病变不限于下焦,其证属实,或属虚实相杂之候(1分)。

临床应用时应一般先以卫气营血辨证确定病变浅深层次及其发展趋势,再用三焦辨证确定病变的具体脏腑部位(1分)。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相辅而行,经纬交错,才能将病变层次及部位、病证类型及性质、病势轻重及转归等辨析清楚而准确,从而归纳出准确的病机,为确定治法和选择方药提供可靠的依据。(1分)

54.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到气才可清气”,说明清气法在气分证的运用有一定的法则(0.5分)。清解气热法是以清解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分邪热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温病气分里热亢盛,但尚未与燥屎、食滞、痰湿等有形实邪相互搏结的病证(0.5分)。因此,其分类根据邪热的所在部位、病势浅深、病邪性质不同,分为三种(1分):一是轻清宣气。主治邪在气分,热郁胸膈,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者(1分)。二是辛寒清气。主治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热势浮盛者(1分)。三是清热泻火。主治邪热内蕴,郁而化火者(1分)。

注意点:一是如邪热已与有形实邪互结,不可单用本法(1分)。二是病邪未入气分,不宜盲目早用本法(1分);三是素体阳虚者使用本法不要过剂,应中病即止,以防伤阳(1分)。

八、病案分析题(10分)

55.病名:风温(2分)

辨证:肺热壅盛(2分)

病机分析:本证为风热病邪化热入里,热壅于肺所致。里热炽盛,肺气失于宣降为其病机特点(2分)。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2分)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石膏30克,甘草5克(2分)。

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A

2.D

3.C

4.D

5.A

6.A

7.B

8.B

9.B10.C11.D12.A13.A14.D15.

B16.A17.C18.C19.A20.A21.D22.C23.D24.C25.C26.A27.C

28.A29.A30.A31.B32.C33.B34.C35.D36.A 37.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CDE39.ABCE40.ABCDE41.ABCD 42.A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金元时期明清时期44.伤寒湿温45.皮毛口鼻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采用芳香宣透之品以疏化肌表湿邪,主治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的治法是宣表化湿。

47.湿温病初起禁汗滋下。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48.一是病因之义,即指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2分)。二是表示一类疾病。(1分)

49.耗血动血:耗血是指热邪伤阴及伤血(1分);动血是指出血和血瘀(2分)。

50.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即自觉热势不盛,初扪体表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2分)为湿湿病邪在卫气,湿重于热,热为湿遏之象(1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第一:从伤寒概念上:温病与广义伤寒是从属关系。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

含属性为风寒的狭义伤寒和属性为温热的温病在内。温病与狭义伤寒是并列关系。温病包括了所有因感受温邪而引起的各种外感热病,与感受寒邪而发生的外感病有明显的不同,二者显然是并列关系(2分)。第二:从学术上讲:伤寒是温病的基础,温病是伤寒的发展(1分)。第三:证治上也有不同(1分)。

52.上焦有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病变两种(2分)。其中肺又有温邪犯肺,其本病理是卫气受

郁,肺气失宣及邪热壅肺,肺气闭郁两种(0.5分)。又有湿热阻肺,病机是肺失清肃(0.5分)。心包经包括热陷心包,病机为邪热内陷,机窍阻闭(0.5分);另者为湿蒙心包,病理为湿热酿痰浊蒙蔽心包(0.5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新感温病是感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1分)。初起病邪在表,或从表解,或自表入里,由浅至深传变(1分)。初起即现表证,而无里热证(1分)。初起以解表透邪为主(1分)。

伏邪温病是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1分)。伏邪自里而发,或由里达表,或进一步内陷深入(1分)。初起即现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1分)。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1分)。

54.温病发热是由于感受温邪后,机体对温邪的一种全身性的反应,为正气抗邪,邪正相争,阳热偏盛的表现(1分)。

温病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发热恶寒,临床多见于温病初起。如风热或湿热之邪初犯卫气时(1分)。寒热往来,为热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之征象(0.5分)。壮热为邪入气分,邪正相争,里热蒸迫之征象(0.5分)。日晡潮热,为热结肠腑证,也可见于瘀热蓄积于下焦,或温病后期阴虚内热(1分)。身热不扬,为湿温病邪在卫气,湿重于热,热为湿遏,湿蕴热蒸之征象(1分)。发热夜甚为热入营分,劫灼营阴之征象(1分)。夜热早凉为温病后期,余邪留于阴分之征象(1分)。低热为温病后期阴伤虚热之征象,如胃阴大伤、肝肾阴虚等(1分)。

八、病案分析(10分)

55.病名:暑温(2分)

辨证:暑伤津气(2分)

病机:本证为暑热未去,气阴已伤之候。以暑热内燔,迫津外泄,津气耗伤为病机特点(2分)。

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2分)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9克,石斛9克,麦冬6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9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西瓜翠衣15克(2分)。

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D

2.B

3.C

4.B

5.B

6.C

7.B

8.B

9.B10.B11.A12.D 13.A

14.A15.D16.B17.A18.C19.A20.B21.B22.C23.D24.C25.A26

.A27.A28.A29.C30.B31.B32.D33.A34.B35.C 36.A37.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BCDE40.ABC41.ABCD42.ABE 43.A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4.叶天士吴鞠通45.阳明热毒太阴风热46.湿热疫暑燥疫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热陷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昏、肢厥、舌绛。

47.温病过程中发生战汗往往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48.暑热之邪引起肝风(2分),病人出现抽搐(1分)的病证。

49.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1分),包含了属性为风寒的狭义伤寒和属性为温热的温病在内(2分)。

50.是治疗血分证的一种方法。即采取清解血分热毒(1分)、凉血化瘀、养阴三法(2分)合用的一种方法。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表现在温邪

由表传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到重,性质由实转虚(1分)。

从温病病程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其病理变化是在温邪的作用下,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

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2分)。一般来说,在温病的开始阶段是以人体功能失调为主,而在病情严重阶段,就有明显的实质损害,包括腑腑受损和阴液正气的耗伤,甚则引起阴竭阳脱(1分)。

52.营热阴伤,扰神窜络(2分)。要点是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2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自表入里:即温邪循卫气营血层次逐渐深入地发生传变,正如叶天士所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这种传变方式多见于新感温病。但如在表之邪直接内陷心包,或由卫而直接传人营血分,则属病情危重(2分)。

(2)由里达表:即温邪自血而营,由营转气的演变过程。这类温病原有伏热自里透外,病情逐渐减轻,虽然发病时病情较重,但因邪有外达之机,所以预后较好。伏邪温病多具这种传变形式。但是温邪在自里达表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再逆向内

陷,如邪热已从营分透出气分,又能自气分内陷营分,这是由邪正消长起伏所决定的(2分)。

(3)传变不分表里渐次:即温邪不循卫气营血表里层次的传变。这类疾病不仅在发病时可以卫气、卫营同病,而且在传变时可以同时出现气分、营分或血分的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卫营(血)同病,甚至卫气营血俱病的复杂病证。这类疾病发病较急、病情较重、传变较快,如病邪很快内陷营血,则预后较差(1分)。

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温病“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即温病一般发生于上焦,从上焦传至中焦,再从中焦传到下焦。如上焦手太阴肺的病变为病程的初期,中焦阳明胃的病变多为病程的中期或极期,下焦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病程的后期(2分)。但由于感邪性质不同,体质类型有异,所以温病三焦病机的发生及演变,不一定都是按照上述程序进行的。例如暑热病邪可直犯心包,未必始于上焦手太阴;湿热病邪直犯中道,困阻脾胃,也不始于上焦;肾精素虚者,邪气伏藏下焦,病起于足少阴;还有其他一些伏气温病也可病于营血分(1分)。

54.张风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概括了暑温病在气分阶段的治疗大法。(1分)暑温阳明气分证,未成实者法当辛寒清气,清泄暑热,方用白虎汤(1分);已成实者,法当攻下腑实,用承气汤。暑伤气阴则宜甘寒清热涤暑,益气养阴,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2分);若暑邪已去,气阴欲脱,则宜用甘酸之品益气敛阴,酸苦之品泄热生津,方用连梅汤(2分)。

若腑实已成,则当攻下腑实。暑热化火,生痰生风,则多内陷营血,导致闭窍、动风、动血之变,应分别采用清心开窍、化痰熄风、凉血止血之法(1分)。暑温后期正气耗伤,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余邪挟痰、挟瘀留滞经络者,法当清除余邪,并同时化痰行瘀通络。有后遗症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配合针灸、按摩、锻炼等康复疗法(1分)。

八、病案分析(10分)

55.病名:春温(2分)

辨证:气血两燔(2分)

病机:本证为气分之热未解,而血分之热已盛之候。以阳明热炽,里热炽盛,迫血妄行为病机特点。(2分)。

治法:气血两清(2分)

方药:化斑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9克,玄参9克,犀角6克,粳米9克。(2分)

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A

2.B

3.C

4.A

5.B

6.A

7.B

8.B

9.C10.A11.A12.B13.B14.B15.A

16.C17.C18.B19.B20.A21.A22.A23.A24.A25.A26.B27.C28

.C29.A30.B31.B32.C33.A34.B35.B36.B37.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38.ABCE 39.ABCD 40.ABD 41.ABCDE 42.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44.时清时昧垢腻45.消散宿血清化血室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咳嗽不爽,痰多,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苔白而干,此证辨为秋燥病肺热肠闭

47.引起春温病的原因是温热病邪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指感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2分),即病发于表

的温病(1分)。

49.风为阳邪,热为阳邪,风热合之,谓之两阳相劫(2

分),会发生清窍必干的病理(1分)。

50.感受暑热之邪(1分),猝中心包(1分),突然出现

昏倒意识不清的病证(1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疫、温毒都属于温病范畴内,是温病中的两类特殊

疾病。传染性小或不传染的热性

疾病习惯上称为温病,将强列传染流行性的热性疾病称为温疫(2分)。温毒是具有肿毒表现的一类疾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特点外,尚有头面部红肿热痛之症(2分)。

52.作用有滋补阴液,润燥制火等(0.5分)。分为滋养肺

胃,适应于温病后期肺胃阴液耗伤较

著而邪热已基本消退者,代表方是沙参麦冬汤(1分);增液润肠,适应于温病后期邪热基本解除,阴伤未复,津枯肠燥者,代表方是增液汤(1分);填补真阴,适应于温病后期,温邪久羁而劫烁肝肾真阴,邪少虚多者,代表方是加减复脉汤(1.5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由于春温为伏邪温病,素体肾阴亏损为其发病主因,故春温阳明热结证与风温相比,邪热

深重而阴精损伤明显,故春温腑实每兼有阴液之亏损或津气之亏损(1分)。

阳明腑实,阴液亏损型:症见身热,腹胀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口干,咽燥,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代表方是增液承气汤(2分)

阳明腑实,气液两虚型: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

怠少气,或撮空摸床,肢体颤动,目

不了了,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代表方是新加黄龙汤。(2分)

阳明腑实,小肠热盛型:身热,腹满便秘,烦渴,小便短

赤,涓滴不畅,溺时疼痛,舌红苔黄。

代表方是导赤承气汤。(3分)

54.忌辛温发汗、苦寒攻下、滋养阴液三法是治疗湿温病初起时的三大禁忌(1分)。

温温初起,恶寒发热,少汗,头身痛,若误认为伤寒而用

辛温发汗,则湿邪随辛温发表之药蒸

腾上逆而蒙蔽清窍(2分);胸闷脘痞不饥,若误认为食滞而用苦寒攻下,则损伤脾胃阳气而致脾气下陷,导致洞泄(2分);午后身热较甚,若误认为阴虚而滋阴,则使湿邪滞而不化,病情迁延难愈(2分)。但若是湿温病化燥化火,致肠腑热结,阴液亏损或后期,可以使用苦寒攻下,或滋养阴液,不必拘泥(1分)。

中医四部经典试题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医生的治疗措施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4.“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构成世界的本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 6.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7.精气首见于着作:《管子》 8.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9.《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与火 10.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最终版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E A.气机逆乱 B.清窍阻塞 C.突然昏倒 D.不省人事 E.以上均是 2.《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__。”D A.五证 B.五盛 C.五症 D.五实 E.五候 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偏氵且”是指:A A.偏身出汗 B.偏瘫 C.偏身无力 D.偏枯 E.以上均不是 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__。” B A.风痹 B.行痹 C.着痹 D.痛痹 E.麻痹 5.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等,《内经》称此证为:D A.煎厥 B.大厥 C.暴厥 D.薄厥 E.昏厥 6.冬伤于寒,春必__病。D A.寒 B.凉 C.热 D.温 E.发 7.“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A A.妊娠 B.阴阳两虚 C.阴阳离决 D.亡阴亡阳 E.阴阳失调 8.《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C A.神 B.气 C.胃 D.命 E.根 9.《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__者昌,失__者亡。”A A.神 B.气 C.胃 D.命 E.根 10.《内经》说:“治病必察其下。”其中的“下”是指:E A.下身 B.下体 C.下部 D.下阴E.二便 1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__病者,上行极而下;__病者,下行极而上”。A A.阳阴 B.阴阳 C.上下D.下上 E.表里 12.《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清气大来,燥气胜也,风木受邪,__病生焉。”D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3.《素问·五行运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__。”E A.风 B.热 C.火 D.燥 E.暑 14.《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__先受之。” B A.上 B.下 C.表 D.里 E.脾 15.《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__先受之。” A A.上 B.下 C.表 D.里 E.肺 16.《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其中的“阴气”是指:A A.脏气 B.腑气 C.阴血 D.津液 E.精血 17.《灵枢·五味篇》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__”。E A.心 B.肺 C.肾 D.脾 E.胃 18.根据《内经》,“净府”是指:E A.干净的脏腑 B.清净脏腑 C.通利小便 D.疏泄膀胱 E.膀胱 19.根据《灵枢·本输篇》,“中精之腑”是指:B A.胃 B.胆 C.大肠 D.小肠 E.膀胱 20.根据《内经》,“精明之府”是指:E A.肾 B.脑 C.髓 D.目 E.头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在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汇编

《黄帝内经》试题 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医生的治疗措施

中医四大经典试卷B详解

中医经典大赛考试(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 B ) A.肾气充盛 B.太冲脉盛 C.年龄二七 D.脾胃强盛 2. “背者,胸中之府”,胸中指的是( A ) A.心肺 B. 胸腔 C. 肺 D. 脏腑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求于本”的“本”是指:( D ) A.病因 B.病机 C.病性 D.阴阳 4.《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二脏腑的功能取决于何脏腑?( D ) A.肝 B.心 C.肾 D.胆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 A ) A.散气 B.生气 C.耗津 D.耗血 6.《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 C ) A.生之本,神之变也 B.为五藏六府之大主 C.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D.主身之血脉 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膻中”是指( A ) A心包络 B上气海部位C下气海部位 D气海穴 8.《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D )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 D.食化而变粪 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小肠是:( C ) A.中渎之官 B.传道之官 C.受盛之官D决渎之官 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 ) A.二十五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五十度 11.《灵枢?决气》所述,脉的作用是( D ) A.熏肤充身泽毛 B.宣五谷味 C.补益脑髓 D.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12.《素问?举痛论》所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见症是:( D ) A.喘动应手 B.宿昔成积 C.痛甚不可按 D.按之痛止 13."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痛甚不可按”是因寒邪侵入导致( D ) A.小络急引 B.脉不通 C.脉泣血虚 D. 脉充大而血气乱 14.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按之而痛止”是因寒邪客于:( B ) A.夹脊之脉 B.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小络中 C. 肌表的经脉中 D.背俞之脉 15.据《素问?痿论》所述,痿蹙最主要是由于什么病机所致?( D ) A.肝热筋枯 B.脾热肉枯 C.心热脉痿 D.肺热叶焦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D ) A. 腹泻如水 B. 肠鸣泄泻 C. 下利不爽 D.下利完谷不化 17. 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B ) A.寒 B.怒 C.思 D.热 18.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精明之府 1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D ) A. 热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 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 腹胀用四君子汤 D. 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20.桂枝汤服法中指出,服药后,“啜热稀粥”,其意在( A ) A.助药力以发汗,以散风寒之邪 B.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阴液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 《黄帝内经》试题 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演示教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 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 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正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四大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A) A风气 B 寒气 C 湿气 D 水气 E 阳气 2、因阳热亢盛,损伤阴精而出现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B) A薄厥 B 煎厥 C 热厥 D 血厥 E 大厥 3、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C) A肌肤 B 筋脉 C 皮毛 D 六腑 E 五脏 4、《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 E ) A行痹 B 痛痹 C 着痹 D 肌痹 E 骨痹 5、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D) A气厥 B 血厥 C 煎厥 D 薄厥 E 热厥 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 B ) 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 C 时发热D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 7、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错误的是(A) A啜热粥 B 温覆取汗 C 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8、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曲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D) A寒痹B湿痹 C 热痹 D 风痹 E 肌痹 9、一患者老年花甲,常年头晕目眩,时有上肢麻木,肌肉颤动,根据“病机十九条”,其病位当在(B) A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0“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 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 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 D 湿热下注,久则伤阴 E 阳气虚损,营阴不化 1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 A热实腹满 B 寒实腹满 C 虚寒腹满 D 虚热腹满 E 瘀血腹满12、头汗出,大便硬,心下满,手足冷者,宜用(B) A大陷胸汤B柴胡桂枝干姜汤 C 栀子豉汤 D 小柴胡汤E茵陈蒿汤13、心烦呕吐,发热下利,口苦咽干者宜用(C) A吴茱萸汤B理中汤 C 黄芩加半夏汤D大柴胡汤 E 小柴胡汤 14、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A) A时腹自痛 B 腹满而痛 C 下腹部疼痛 D 上腹部疼痛E下利腹痛 15、《金贵要略》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下列何项(D) A未病先防,未病绸缪B注意调养,增强体质C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D 已病防传,截断传变E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6、胸痹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E) A瓜蒌薤白白酒汤B黄芪建中汤C八味肾气丸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E乌头赤石脂汤17、旋覆花汤主治下列何种病证(B) A肾着B 肝着C 脾约D 积聚E 奔豚气 18、脉浮、肤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渴不恶风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B) A风水 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 19、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E) A发热B 头痛C 脉数D 口渴E 局部红肿热痛 20、温病症见身体灼热,昏聩不语,舌謇肢厥,其病变属于(C)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中医的理论 知识是日久民心。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 1. 《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内经》共包括《素问》九卷和《灵枢》九卷。此两部分分别包含 81 篇专题,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内容逐步形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内容涉及到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内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体观察以及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通过经络沟通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内经》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并不断增补而成。《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反映秦汉时期之前的医学成就,而且它的成书也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历代医学的著作很多取材或取法均来自《内经》,历史上大家熟知的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崛起所采用的学术理论也大多源于《内经》,因此称《黄帝内经》为医学之宗。《内经》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在如今的高等中医院校也是一门必修的主课。 2. 《黄帝内经》内容 ①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基、疾病传辩、病症五方面的内容。其中邪正理论指的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若人体的正气充足,不论外面是否有邪气,人都不会发病。并指出病因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及劳伤治病等方面。病机,具体提出病机十九条,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②疾病传变: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进行归纳,侧重对 200 多种病症的病因、病基、症状、治疗、愈后以及预防做出具体的论述,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 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正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经过千年的发展,到了清吴鞠通氏作《温病条辨》,掀起新的中医理论大潮,改变了大批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学四部经典概说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1、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错误的是(C) A、《伤寒论》张仲景 B、《金匮要略》张仲景 C、《黄帝内经》轩辕黄帝 D、《温病条辩》吴瑭 2、《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之宗”,不属于评价《内经》三个“第一”的是(A) A、《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法方药巨作 B、《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C、《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D、《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3、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众说纷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其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 B、该著作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 C、该书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 D、该书作者是轩辕黄帝,故称《黄帝内经》 4、下列关于《伤寒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C ) A、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辩证 B、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 C、运用望、闻、问、切基本治法 D、共创制了113个基本的方剂 5、关于《温病条辩》涉及的三焦辨证说法错误的是(D ) A、上焦指的是心、肺病变 B、中焦指的是脾、胃、大肠病变 C、下焦指的是肝、肾病变 D、中焦指的是肝、肾病变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中涉及到养生的内容,关于其说法错误的是(D) A、养生,又称摄生 B、养生一词在先秦时已存在 C、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要全面的摄养形和神 D、养生倡导“治已病” 2、关于《黄帝内经》中切诊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切脉分为三部九侯法、寸口诊脉法和人迎寸口合诊法 B、人迎寸口合诊法是应用最普遍的 C、切诊涉及到切脉、诊齿肤、按局部等多种方法 D、脉相包括浮、沉、迟、数、滑等二十余种 3、《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阴阳表示对立属性的名称,即为“阴”和“阳” B、阴阳双方的对立、互根、消长、运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 C、太邵阴阳模式,多用于说明六经之间的关系

中医四大经典编辑题目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 《黄帝内经》试题 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医生的治疗措施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解析

.\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体合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东气相通应。 13、什么是气?气的分类?气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