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_朋友之间

【推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_朋友之间

【推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_朋友之间
【推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_朋友之间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课朋友之间

教学目标

1.态度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2.能力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识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关于《友谊地久天长》和《朋友》的音乐.

3.学生搜集一些好朋友的照片或物品,以及古今中外表现朋友之间友好情谊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师歌曲欣赏完了,谁说一说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

生是说朋友的一首歌曲.

生这首歌的主题是友谊地久天长.

生我补充.这首歌是讲朋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生喜欢(几乎全班学生同时答出).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交朋友

生有朋友挺好!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写作业.

生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

生有朋友是件开心的事.

生有朋友我就什么事也不怕了……

2.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喜欢交朋友的原因.是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挥之不去的人我们离不开亲人的关怀照顾;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培养;但更多的还是自朋友的帮助,扶持,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今天我们就说说"朋友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朋友之间)

点评通过歌曲的播放,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从歌词中初步了解,体验朋友之间的友谊.

二、趣味活动,解读主题.

活动一好朋友推介会

师当老师把"朋友之间"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时,很多同学的心中一定涌出许多温暖与快乐,激动与复杂的情感,请大家带着你自己对"朋友"的感受,闭上眼睛,静下心想一想你和朋友之间是如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有矛盾时又是怎样面对的,你们之间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介绍好朋友

师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朋友,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也可以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好吗

生我和张萌是好朋友.我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她经常帮助我,给我讲数学难题,使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

生我的好朋友是王扬.放学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踢足球,打篮球,他的球技特别高,是我校的运动员,我特别佩服他.

生(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和刘小敏的合影.我们两家是邻居,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去年她全家随爸爸去了西藏,我很想念她.

生我和同桌刘梅是好朋友.我们给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看一看我们俩配合得默契吗(两人模仿幸运52里的场景一人比划一人猜的游戏)

……

点评通过召开"好朋友推介会",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好朋友交往中的难忘的事情,进而再次感受朋友的重要性.

2.把朋友比作——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的展示,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朋友真的很快乐,有朋友

真好!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的话,你的朋友像什么(可以给出图片供学生选择如太阳,伞,书,围巾,开心果,大海,星星等,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可以自己想象)对你有哪些帮助呢

生我认为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他能在我有缺点的时候及时地指点我,帮助我.

生朋友就像太阳,当我有困难的时候给我送温暖.

生朋友就像一把伞,他能替我遮风挡雨.

生我认为朋友就像一本书,我每天读着它,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永远都读不完.

生我把朋友比作开心果,他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总是给我带快乐.

生像大海,星星,一杯清水,……

师有朋友真的很好,他就像一首小诗,让我们用心去品味拥有朋友的快乐吧.

出示(在音乐《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中,师生共同读下面的诗)

朋友是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

朋友是收获季节里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

朋友是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

朋友是春日临时吹开心中冬日郁闷的那一缕春风;

朋友是我们一生中快乐或忧伤时的希望与寄托.

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

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

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

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

点评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谈出自己对朋友的真心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活动二让友谊之树长青

1.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好多问题,比如一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

学生自主交流

生我和小明,王朋,李悦是好朋友.一次他们看到我和其他小朋友玩,结果,他们三个就说你要再

和他们去玩,我们就不和你做朋友了,我很苦恼,难道我就不能和别人做朋友了吗

生有一次体育课,我们男同学在踢足球,因为刚下了大雨,路特别滑,我一不小心,就被一个同学拌了一下,我想报复他,可是我回头一看,啊!怎么是我的好朋友把我拌了呢我感到很吃惊.

点评此环节结合学生自身经历,通过剖析朋友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例,消除学生对朋友可能产生的误会,从而使朋友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

2.出示友谊树(将课本12页的友谊树提前画在纸上粘贴在黑板上)

师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 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

方式先小组讨论,再班内交流.

1组我组认为影响朋友之间友谊的行为有欺骗的做法.(生填写欺骗)

2组有时朋友之间有了矛盾,不主动承认错误,不主动道歉.(生填写不主动承认错误)

3组有的人背后说朋友,好朋友有了缺点就应该当面提出.(填写背后说坏话)

4组有的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同学过生日时送贵重的礼物,互相攀比……

师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你认为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真正相处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贴在"友谊树"上.

生朋友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心灵的沟通(师板书沟通)

生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度过难关,战胜困难.(板书援助,帮助)

生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多宽容,多理解.(板书宽容,理解)

生我补充.朋友之间要讲奉献,不要斤斤计较.(板书奉献)

生当朋友心情沮丧的时候,当朋友灰心失望的时候,要以诚相待.(板书真诚待人)

生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它天长地久.(板书珍惜)

3.教师小结朋友之间,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只有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点评以小组的形式列举了侵蚀朋友之间友谊的不同行为,并找出相应的有利于增进友谊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活动三拓宽主题——理解"真正的朋友"

1.资料共享,提升理解

师说起朋友之间,古今中外有许多好朋友的典范,可以说"真正的朋友"能影响你的一生.

灯片出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之间友好情深的故事呢

生我从网上查到了"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知道了鲍叔牙不怕被别人误会,三番五次地帮助管仲,最后管仲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大业.

生我从《赠汪伦》这首古诗中了解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

生我在上网查资料时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在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知道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负荆之交.

生我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了关羽,张飞和刘备的桃园三结义.

……

点评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既拓宽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读故事,明道理——深化感悟

师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时刻伴随着朋友的帮助,扶持,纠正.请听故事"朋友"(多媒体图出示课本13页《胖子和瘦子》)

思考(1)文章的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胖子和瘦子的友谊为什么经不起考验他们是真正的友谊吗

生加引号的"朋友"是带有贬义的意思,是表面上的好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生胖子和瘦子的友谊不是真正的友谊,是虚伪的.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真正的朋友都是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危难之处显身手.

师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请结合自己或别人的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给予朋友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有时友好亲切的态度,一次愉快的交谈,有困难时一句真诚的问候,取得成绩时流露出的赞美之情等一切的一切.都会一同分享,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认为朋友之间会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不论你现在处境如何,你的朋友都会在你的身边.当你失败时,他会给你雪中送炭,嘘寒问暖.当你成功时,他会送给你一个淡淡的微笑,以祝贺你获得成功.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珍惜友谊.

生友谊是世上最纯洁的东西.而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讲一讲肖邦与他的朋友佩尔斯互相珍惜友谊的故事.肖邦离开了祖国波兰,去了维也纳,在路上,肖邦的哮喘病又复发了,这时,他的朋友佩尔斯了,他把自己当成了肖邦的亲人,尽全力照顾他.佩尔斯这种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这样珍惜友谊.

点评引导学生从故事或案例的分析和研讨中提高对"朋友"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朋友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三,谈谈收获,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

生我明白了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同甘苦,共患难的知心朋友.

师说的真好!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相信我们今天的交流,将会在你们未的路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

最后老师想用周华健的歌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交流.

师生同唱《朋友》(播放《朋友》的音乐)

点评师生以《朋友》这首歌结束,与导入环节相呼应,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

总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张老师执教的《朋友之间》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本课从高年级学生独有的视角出发,重新诠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张老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三维目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清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逐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情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抒发真情实感.

到了六年级,学生对友谊和朋友有了自己较为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帮助学生一步步提升对朋友的理解.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情感得以提升.

资料共享,拓宽主题.

以"朋友"为主线,多方收集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达到资共享,既拓宽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的重要性;用读故事,明道理,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渐深层次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指导,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合理使用教学辅助资,服务课堂.

本节课,张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非常恰当得体,课中首尾的音乐的播放,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 一.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一)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 .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 的:。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五、我们的国家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实施意见 ?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坏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分享的快乐人教新课标 (1)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分享的快乐人教新课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分享,学会与他人分享。 2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学习重点: 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学习难点: 愿意并学会与他人分享。 学习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从家中带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分享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请看大屏幕。(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觉得怎样? 生1:我觉得很有意思。 生2:我觉得很快乐。(其他同学都沉浸在搞笑情节带给自己的快乐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师:是的,大家的快乐都写在了脸上。看到我的资料给你们带来快乐,我觉得这些资料真没白准备,我特别满足,特别快乐。这就是分享的快乐。(板书课题:分享的快乐) 二、讨论内涵,感知分享 师:分享这个词我们不常挂在嘴边,生活中分享的事却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想一想,夏天的中午,妈妈买来一个大西瓜会怎么办? 生1:会把西瓜切开,全家人一起分吃。 生2:如果自己吃不完,还会送给邻居一些。 师:这些做法都是分享。

师:我们过生日时几乎都要吃蛋糕,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生1:把蛋糕切开,全家一起分吃。 生2:把爷爷奶奶请来一起分吃。 生3:和好朋友一起分吃。 师:这些做法也是分享。 师:你看,老师搜集的音像资料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妈妈买来的大西瓜、我们过生日时的蛋糕可以分享。还有什么可以与人分享呢? 生1:好的课外书可以和大家分享。 生2:玩具可以和大家分享。 生3:我会唱歌,可以把我的歌声和大家分享。 生4:学习用品可以和大家分享。 …… 师:就是说:自己欢乐的心情、幸福的感受、得到的好处、收集的资料、心爱的物品等等都可以拿出来和别人分享。 三、小组合作,体验分享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做准备。想一想,你觉得你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生齐答:可以。 师:跟同学说一说,你打算把什么和大家分享,怎样分享,顺便请同学帮你出出主意。 (组内交流。几分钟后同学们陆续停止交流,面向前面坐好。) 师:看样子大家都准备好了。一会儿,老师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地拿出自己的物品和大家分享。如果你不展示带来的物品,把自己的才艺或特长展示出来带给大家精神上的享受也可以。咱们比一比,看谁带给大家的快乐最多。最后我们还要评选出今天的快乐使者,为他发奖。谁愿意第一个和大家分享? 生1:(带着蝴蝶标本走上讲台,放在实物展台上。漂亮的蓝色凤蝶一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是我的蝴蝶标本,是我和爸爸妈妈去香山旅游时买来的。从此我特别关注有关蝴蝶的知识。我知道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蝴蝶。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在美洲

小学科学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表

生1: “它是左右运动的。 师:左右运动,嗯,请坐。再看一次,注意观察这个摆物,下面这个重物教摆物,再看一次。(再次演示单摆运动)你能在黑板上画出它的运动轨迹吗?(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弧线) 师:这是李冋学画的摆物的运动轨迹。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另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带箭头的弧线) 师:尚冋学,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带上箭头呢? 生:(边在黑板上比划边说)因为它是这样来回晃动的。它一开始是往这,然后在往这摆。 师:那你告诉大家这个箭头代表什么呀。 生:代表着单摆摇动的方向。 师:非常棒。他说箭头代表这个单摆运动的方向。好,老师把这两位同学的画在一块,你们来看一下。(在黑板上画一条双箭头的弧线)单摆的摆动 轨迹可不可以这样画? 生:可以 师: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摆物其实还是挺大的是不是,你想象一下,可不可以把它缩小成一个点,把它缩小成一个点(在弧线上点了一个点)。这个时候,大家想一下,这个摆物的运动轨迹可不可以说成这个点的运动路线呢?生:可以 师:可以。所以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物体的运动可不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的运动?生:可以(学生有些迟疑,只有三两个学生回答)师:刚才这个竹蜻蜓,它的运动方式大家说出来一部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回忆一下,这个竹蜻蜓到底是怎么运动的。 师:我们的生活中呀,除了单摆这样的摆动(在黑板上上贴上“摆动”), 还存在很多种运动方式。今天,老师就给大豕准备了其他几个小物品。一起看,(拿出风车)玩过吗? 生:玩过 师;你可以让它动起来吗? 生:能 师:(拿出钢尺)这个我们以前用过吗?生:用过 师:在哪里用过?生:声音的产生师:非常棒!声音的产生,我们曾经用过它,你还记得我们当时怎么用的吗? 师:(拿出易拉罐)易拉罐,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怎么可以让它动起来?师:(拿出玩具车)一个小车,后面带个小绳,你能让它动起来吗?

新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 表示解释说明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插说 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 . 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 搅拌——()好奇——() 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

.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 .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 尽:. 2.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等,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 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 .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 .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闻所未闻: .

思想品德三种课型

附件四:三种课程类型教学设计示例 成长主题一:适应----我是初中生了(6课时) 潍坊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国际学校 一、整合内容 1、《思想品德》7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P26—P37,P46—P51,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融入新的集体,如何认识评价自己,学会学习等内容。 2、《人生规划》确定初中三年的成长目标。 3、学校入校课程:学校入校课程中和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活动。 4、开学典礼: 5、军训: 6、班会: 7、中央台《开学第一课》:每年9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8、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进入初中,如何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也包括如何学习所有初中课程。 二、成长问题分析 初一,是小学到初中的衔接期,是孩子人生的紧要处。初一学生正处在幼稚到成熟、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的时期,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在新的环境中,接触新的老师、同学,内心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学习科目在变化,学习方法在变化,每天的作息时间也在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学校、家长和孩子要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学校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为了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生活、新环境,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同学建立友谊,我们需要把这一问题上升到课程的高度,让学生“我调整,我变化,我适应”。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 1、怎样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 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快速认识新同学,重视与同学建友情,结交新朋友,熟悉新环境,了解学校,走进班级,建立小组,融入新集体。 要达到的效果是,帮助学生迅速认识同伴,消除入校后的无助感,计划主要采用游戏方式。如“刮风”游戏、“击鼓传花”游戏等。在游戏开展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快速了解新同学,很大程度上帮助其消除寂寞感、孤独感。并在班集体形成、小组建立的过程中产生归属感,增强爱班级、爱同学的意识,树立起班级是我家、同学是亲人的观念,培养学生进入初中大家庭的自豪感。这就要求改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线的传统教学,以初中生的生活需要为基础,以解决初中生成长问题为主线,进行课程再开发,通过科学设计,引导学生多维体验,在生动活泼的小活动中解决大问题。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信件传真情课堂实录

《信件传真情》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第一课:便捷的通信 活动主题二:信件传真情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信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邮政通信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 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优良品质。 3.了解古代信件的传递方式,了解写信的注意事项。 4.利用微课完成课前学习,锻炼搜集资料和整理素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合作探究信件使用情况和方法的过程中,感受信件传情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信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并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学习微课《信件传真情》,知道书信的注意事项,完成微课中布置的作业—给班里的好朋友写一封信。 2.搜集古代、现代信件的传递方式,整理在调查表上。 3.搜集各种形式的书信。 4.准备信封和邮票。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纸盒做的邮箱(学生制作);邮递员帽子……(酌情) 教学过程:

信件传真情 一、根据已知经验调动兴趣,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是用通过什么方法给别人传递信息呢? 学生交流。 教师:看来大家都是习惯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来和别人沟通。那生活在偏远山区的朋友们,没有电话、网络等先进的通讯方式,又怎么与外界 取得联系呢? 学生:通过写信! 2.教师引导:今天老师就收到一封来自偏远山区小朋友的来信,我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信件内容)教师读信。读完这封信,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a:没有想到山区的学生们生活这么艰苦,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太多了! 学生b:我从信中读出他渴望结交新朋友,他对城市里我们的生活非常好奇。 学生c:我从这个山区朋友的信中感受到他的真情,他把没有见过面的我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我很愿意与他做朋友。 学生d:信的每字每句都充满了真情实感。 教师点评:的确,信里的情感大家都感受到了。这位小朋友正是通过写信来表达了对小伙伴的感激之情,信件传递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板书:信件传真情) 3. 教师引导:一封书信使我们读出了山区小朋友的爱。是呀,尽管在科技发达、通讯便捷的今天,书信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通讯载体。那么就让我们跟着信件做一次旅行,了解信件的前世今生。 【设计意图:一封小朋友的来信,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渗透了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思想。】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信件传真情 (一)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做过调查,请大家结合课本28页内容,分组交流探讨:在现代社会,哪些情况下我们会使用信件来传递信息? (课件出示:信件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课前调查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前置性调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表达能

小学科学周围的动物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周围的动物》课堂实录 一.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祝老师想说什么话吗? 师:你说。 生:动物。 生:你们见过动物吗? 生:动物长得什么样子? 师:还有呢? 生:你们还见过什么动物? 生:你们带来了什么动物? 师:好!讲得很好!——老师个子这么高,可很喜欢小的东西。如:象你们这样的小朋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所以,今天老师挑《周围的小动物》来上,(打开课件片头)还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你瞧!(出示动物卡)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喜欢!”那我就来考考你。(出示各种动物卡让学生辨认)生:喜鹊、青蛙、乌龟、大象、孔雀…… 师:真不错!你们觉得这些卡好不好啊? 生:好! 师:想不想要啊? 生:想!

师:看来,今天李老师只能忍痛割爱了。谁上课表现最好!我就将它送给谁,看谁拿得最多?——有没有信心啊? 生:有。 二.学生相互交流课前获取的信息 师:好!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周围小动物的信息,有带回来的举手。 师:请有小动物带来的同学先说一说。 生:我把一只鸭子带来了。 生:我把画眉鸟带来了。 师:你说。 生:我把小鹦鹉带到学校来了。 生:我把小乌龟带到学校来了。 师:你呢? 生:…… 师: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小动物吗?——你说。 生:我把小白兔带来了,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雪白的身子、还有三瓣嘴。 师:你讲得不错!奖你一张沙漠之舟——“骆驼”动物卡。请你将背面描述骆驼的儿歌读一下。 生:(读儿歌)“沙漠之中有一舟……” 师:下面接下去谁来,你可以指着自己的小动物解说。 生:我的小鹦鹉它很喜欢叫,一大早就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还

很喜欢在鸟笼里玩荡秋千。

品德与社会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品德与社会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按照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品德教育类、习惯养成类、社会常识类。品德教育类又分为活动型、明理型两类,社会常识类又可分为社会生活常识、科学常识中、地理常识、历史常识等四类。这样,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共有四种课型,分别是习惯养成课、活动型品德教育课、明理型品德教育课、生活类社会常识课、科学类社会常识课、地理类社会常识课、历史类社会常识课等。 习惯养成课教学流程 生活德育论告诉我们,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纯粹道德”,也不存在不包含道德问题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回归生活”就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儿童的生活,走进儿童的生活,在活动中探索、实践、体验、感悟,在教学内容、过程、时空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才会真正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回归生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课型,如讲卫生、珍惜时间、合理饮食、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不打扰别人、不吸烟、不酗酒等。 一、教学流程 二、流程解读 (一)课前延伸 课前延伸是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准备活动,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便从学生的角度来营造课堂生活,把学生的个体认知、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中的共性问题作为鲜活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同时,学生课前准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感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生活的积累,加深了体验和感悟,为课堂活动做好了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该环节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准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了解学生当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掌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二是学生准备:搜集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课内探究 激趣导课 探究明理 巩固检测 实践导行 课前延伸 课前延伸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小窗口大世界》优质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小窗口大世界》课堂实录 一、教材简介 《小窗口大世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的内容主要讲大众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也日趋普及。看报纸、电视,听广播,上网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传媒,我们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信息、了解更多的事情。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他们是在电视和计算机前长大的一代,很有必要通过这些小窗口了解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来扩大知识面。所以,这一课特别注意针对当前传媒对少年儿童产生较大影响的现实情况来组织内容,引导儿童认识大众传媒,了解其作用,并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儿童的现实 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传媒。 2.知道通过大众传媒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三、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传媒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四、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五、课前活动 学生对自己家的家庭成员进行小调查,哪些报纸、书刊、广告、电台、电视台的节目

比较受欢迎。 六、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天天630,贴近老百姓。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天天630又和您见面了。今天,我们630将制作一期特别的节目,抛开琐事,专门来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小窗口 大世界》。 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特邀小嘉宾有52位,他们是来自沙坪坝区凤凰小学四年级一 班的全体同学。请后边的观众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设计意图:《天天630》是重庆许多孩子都很了解,也很喜欢看的一个栏目。导入时引用它的台词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感染了他们的情绪。这样的设计正好体现出了“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句话的含义。)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了解什么是大众传媒 师:孩子们,这是你们第一次做客630,我特地准备了一份见面礼,想知道是什么吗? 一起来看看吧。(大屏幕播放《吉祥三宝》MTV) 师:听过这首歌吗? 生:听过。 师:它的歌名叫什么? 生:吉祥三宝。 师:你最早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 生1:从电视上听到的。

小学科学《它们都是鸟》课堂实录

《它们都是鸟》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一天,森林医院要给鸟类检查身体,这几个小动物也来了 (出示蝙蝠、鸭子、企鹅、鸵鸟),他们也说自己是鸟,这可把喜鹊大夫弄糊涂了,你能帮他判断一下吗? 生回答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鸟呢?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它们都是鸟》这课,来一起解决这 个问题好吗?(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观察鸟的特征 (1)、交流对鸟的认识。 师: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众多品种的鸟类,你们知道哪些鸟呢?(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鸟的各种资料,你们带来了吗?现在请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搜集的有关鸟的图片和相关知识资料。) 师:现在,请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来把你们小组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展示图片)

(小组代表展示搜集的有关鸟的图片和各种资料) (2)、观察鸟 师:同学们通过查资料了解了鸟的很多知识,非常棒。老师今天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一下(ppt出示)。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猫头鹰、啄木鸟的标本,还有小鸡和鸡蛋、鹌鹑蛋,我们分小组来观察标本,看它们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我们可以从鸟的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生可能回答从身体的组成部分、嘴巴,爪子的形状、身体表面有什么、飞行、蛋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教师板书观察角度)好的,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观察讨论,并且写好观察记录表。 学生针对已发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小队代表汇报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可能概括出鸟的身体分成几部分,尖嘴尖爪,身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用蛋来孵小鸟等。对于“用蛋来孵小鸟”这个特点,如果孩子们没有概括出来, 老师可适机让孩子观察带来的几种鸟蛋,想一想这些蛋从哪来的,可做什么用。 并且适机概括出从蛋里面孵化出来的,叫卵生。 (出示小鸡孵化的视频) (板书孩子们交流的特点) (3)、归纳鸟的共同特征 师:是不是所有的鸟都是这样呢?我们再来观察更多的鸟。(出示《鸟的世界》视频) 师:这些特点当中,哪些是鸟类所独有的,而其他动物没有的?小组讨论交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内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课内阅读训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课内阅读1:《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碧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这个特点?用“~~”画出 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本文形容草原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2.既又既又

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 五、我们的国家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实施意见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 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祖国有多大》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领土面积,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方位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我们祖国的广大。 教学难点:由温差和时差来感受祖国的广大。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温差与时差方面的资料,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祖国有多大》歌曲,画面上同时出现南方的小朋友穿着彩裙跳舞,北方的雪花,东海的太阳,西方的星辰。 2、师:听到这,你们想到了什么?(祖国真大!)。是呀,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了解了解吧。(板书课题:祖国有多大) 二、面积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1、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看中国的位置,并用红色显示中国版图。 师:(指着中国地区)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她就像一只雄鸡傲立与世界的东方。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真大呀! 2、课件出示祖国地图,再指导学生看书。 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从书上看,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师板书:960万平方千米) 3、课件出示中国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比较。 师:欧洲有43个国家,面积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相比之下,祖国的面积太大了。) 4、课件展示我国的海域:指导学生观察四海海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资料了,我国还有辽阔海域,从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构成了我国广大的海域!我国海域面积大约是多少?(板书:300多万平方千米)在这蓝色的海域里有六千多个岛屿,期中最大的岛屿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 三、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师:祖国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咱们今天来做个模拟徒步旅行的游戏,好不好?我们将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来走一走,从数字上来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例,认识国界线,再用课件展示国界线。 师:祖国的边界有陆上边界和海上边界,边界也是国界。 2、课件显示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 师:这就是我们的国界线,它是相邻国家领土之间的分界线。在祖国的东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 . 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 搅拌——()好奇——() 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 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 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 .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

.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 尽: .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等,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 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 .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 .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闻所未闻: . 2.鲁滨逊从船上搬下的东西有() A.笔、墨水、纸 B.罗盘、地图 C.日晷、望远镜 D.猫、狗 E.内衣 3.鲁滨逊用笔、墨水和纸非常节省是因 为 . 4.鲁滨逊为什么说“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仅供参考)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基于此,本学科的课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活动型、实践体验型和综合学习型三种基本课堂形式。下面“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这三种课型。即“情景设置、目标内化——自主合作、信息搜索——精讲点拨、知识整合——当堂训练、巩固双基——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一、情景设置、目标内化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二、自主合作、信息搜索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如在教学《通信的种类和发展》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到邮局寄一封信,或寄一张汇款单,或在网上练习E-mail。让学生体验通信的快速发展以及给人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堂实录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态度: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 2.能力: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识:了解曾经发生在本地和国内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和救助的图片或资料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地震录象资料。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是发生在…… 生:四川省汶川的大地震。(学生毫不犹豫的齐声回答) 师:是啊!这就是20XX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里氏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死亡69146 人,重伤374131 人,失踪17516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900多亿人民币。其实,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师:你知道都有哪些自然灾害吗? 生:我知道除了地震以外,还有洪水,我从电视中看到了前几天发生在南方的水灾。 生:我还知道有台风、冰雹、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生:还有瘟疫呢。 生:有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 师小结: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干旱等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板书课题: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点评:用发生在汶川大地震资料引出课题,既是学生熟悉的也是目前学生最关注的事件,符合学生实际。 二、活动引领、探究学知活动一: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向家人、邻居、查阅资料或上网等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情况,

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课堂实录

《折形状》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 ●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 ●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课学生的探究重点是把纸折成不同形状,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如果把物体的形状改变成三角形、圆柱形、拱形等,都可以增加其承受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乌龟、房屋等图片,蛋壳、纸、重物等 学生准备:胶带、鸡蛋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想用这张纸托起一本科学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2、学生讨论并尝试用纸托起书本。(预测学生用手拿纸两边托起来) 如何使这张纸独立的站住?(预测学生把纸卷起来,然后把书担在上面)3、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书的重量了?

4、学生汇报:我们把纸折了起来,改变了纸的形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形状(师板书:折形状) 5、说到形状,我今天也准备了一些,你认识吗?(出示形状) 6、谈话:学生认识形状,说出名称。 7、提问: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形状,但是有许多物体包含多种形状,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出图中的物体都包含有哪些基本形状?(出示图片) 6、总结:生活中的物体不仅要坚固,还要美观,但大多数物体是由这几种基本形状构成的(锥体、圆柱体、长方体、球体)。 二、探究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大小。 1、谈话:刚才我们把纸折成了圆柱型纸筒,独立的支撑起了科学书,除此之外,你还能把纸折成什么形状? 2、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3、讨论:折纸时咱们注意些什么?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要提示学生,为了增加形状的稳固性,我们要用胶带纸把纸的接缝粘起来,要留边) 4、要求学生:每个小组的学生尽量折出不同形状的纸筒。 5、活动:学生折纸,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各自折的形状。 6、老师提问:刚才我们用同一张纸,折出了不同高度、不同层数,不同大小的形状,我们这样比较这张纸的承受力,合理吗? 7、学生讨论后汇报:要考虑纸的大小厚度相同,高度相同,纸的层数相同……今天就请同学们统一用老师准备的纸来折,我们用这条边来做高好不好?注意就折一层(随学生回答出示) 8、提问:接下来我们要想知道谁的承受力大,应该怎么办?怎么验证? 9、学生讲述方法:实验////只要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放重物,如何比较?) 学生:比一比,哪种形状的纸筒放的重物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怎么计算承受力) 10、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对于重物应该有什么要求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