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简述土地信息的涵义、构成及特征?

涵义: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构成: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

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

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

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特征:(1)区域分布性:土地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的特点。

(2)数据量大:土地信息既有空间特征, 又有属性特征, 并包括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段, 因此其数据量很大。如全国1:400万土地利用数据, 经过一定的综合后, 其

Arc/Info的Coverage格式数据量为8.2G。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描述土地实体可以用文字、数字、地图和影像等形式以及纸质、光盘等物理介质载体。

(4)土地信息的动态特征:指某些土地信息随时间的周期性与波动性变化。

2、什么叫土地信息系统?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概念: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构成:(1)功能构成:

(2)系统构成:(硬件、软件、数据库、人)

功能:(1)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

(2)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3)查询、统计、计算

(4)空间分析(揭示数据所包含的更深刻、更内在的规律和特征)

(5)显示(计算机屏幕显示、地图输出)

第二章:

1、土地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对土地信息的分类一般是采用线分类法。

(2)面分类法: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相依、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由类目组合形成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1)分类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的差别进行分级;

(2)分类描述地物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而分级描述地物间的等级关系。

3、土地信息的空间参考系有哪些?简述其各自的特点。

(1)地理坐标系:以经纬和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系。

(2)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中心O为笛卡尔坐标系原点,OZ轴与椭球的旋转轴一致,OX轴位于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的交线上,在赤道方向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O~XYZ构成右手坐标系。

(3)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建立地球表面和平面上点的函数关系,使地球表面上任意一个由地理坐标确定的点,在平面上必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点,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可以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表示。

4、基本比例尺与大比例尺地图如何分幅?

(1)基本比例尺:在国际规定1∶100 万地形图基础上,按经纬度进行分幅编号。

(2)大比例尺:大比例尺地图分幅大多采用矩形分幅,图幅大小一般为50cm×50cm或40cm×50cm,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坐标值取整公里或500m坐标值。其它比例尺分幅均在1:5000地图的基础上进行。

5、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中,J50C003003 代表什么含义?

所有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仍以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基础,增加了比例尺代码(表2-2 ),比例尺代码后表示图幅编号的行、列代码均采用三位数字表示(不足三位时前面补0),加在1∶100万图幅的图号之后。

6、大比例尺地图编号方法有哪些?哪种最常用?

(1)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法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图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图取至0.1km(如10.0-21.0)

(2)流水编号法: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数字1、2、3、4、……编定

(3)行列编号法:一般以代号(如A、B、C、D……)为横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数字1、2、3、……为代号的纵列,从左到右排列来编定,先行后列。

(4)以1∶5000为基础的或以1∶2000为基础的编号法,较大比例尺图幅的编号是在它们的编号后面加上罗马数字。例如,一幅1∶5000地形图的编号为20-60,则其它图的编号见图。

最常用的是图廓西南角坐标法

第三章:

1、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空间特征:表示地块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及其与相邻地块的拓扑关系。位置和拓扑特征是空间信息系统所独有的。

(2)专题特征:是土地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地面的坡度、坡向、某地的年降雨量等。通常以数字、符号、文本和图像等形式来表示。

(3)时间特征:指土地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即空间数据总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时段内得到或计算的。

2、土地数据的获取的途径有哪些?

①野外实地测量;②摄影测量与遥感;③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④社会调查与统计;⑤利用已有资料。其中,空间数据(①②③⑤)属性数据(①③④⑤)

3、试述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进行数据输入的工作过程。

(1)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连接和参数设置

通过RS-232(串口)接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进行通讯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以及坐标原点、分辨率、采点方式、数据格式等参数的设置。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必须设置数字化软件的参数与数字化仪相一致。

(2)地图的预处理

首先要确定需要数字化哪些信息,输入哪些图层,以及每个图层包含的具体内容。(3)确定定位点

定位点用于确定数字化文件相对于数字化板的位置。在每次录入之前,先输人至少3个定位点(TickMarks),这些点相对于地图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样两次输入的内容就可以根据定位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匹配。

(4)确定控制点

控制点的作用是进行地图配准,用来将数字化后的数据校准(配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以便这些数据与其它的数据集成。控制点的选择对于空间实体地理位置的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5)选择数字化方式

通常,数字化仪采用两种数字化方式,即点方式(Point Mode)和流方式(Stream Mode)。点方式:由数字化作业员自行选择采样点和确定采样密度,逐点地对目标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流方式:作业员只需仔细保持使游标的十字丝沿待数字化的线段连续移动,而由计算机自动地按等时间间隔或等距间隔来控制点位的数据录入。

(6)曲线离散化(对点方式数字化而言)

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对曲线进行采样简化,即在曲线上取有限个点,将其变为折线,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形状。

4、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来源:空间现象自身存在复杂性、不稳定性和模糊性;

空间数据获取所产生的误差;

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空间数据应用中产生的误差。

分析:

5、空间数据质量的涵义?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涵义:是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和时间信息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方法:(1)传统的手工方法

主要是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到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

(2)元数据方法

元数据中包涵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

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6、什么叫元数据?LIS中元数据有何作用?

概念: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

作用:(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

(3)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4)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第四章

1.土地空间数据库的特点是什么?它在土地信息系统中有何作用?

一般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数据集中控制(集中控制与管理数据,方便共享)

数据冗余度小(冗余的缺点:一是增加了存储空间;二是易出现数据不一致)

数据独立(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

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组织及数据联系)

数据保护(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故障的发现和恢复)

空间数据库与一般数据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数据量特别大。地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要用数据来描述各种土地要素,尤其是要素的空间位置,其数据量往往很大。

②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③数据应用广泛。例如地理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市政管理、道路建设等。

空间数据库在LIS中的地位与作用:

1.空间数据库花费的时间要占整个系统建设所花时间的85%以上。

2.空间数据库的布局和存取能力对LIS功能的实现和工作的效率影响极大。

3.贮存于空间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

2.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有哪些?PPT71

通常,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简称。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应该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提供数据库建立、使用和管理工具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用户数据处理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用软件,它提供给用户一个访问和操作特定数据库的用户界面。

3.空间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典型步骤,即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4.传统的数据库模型有哪三种?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传统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的结构:

用树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树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种实体类型。揭示的是实体之间一对多的联系。通常把表示1的实体放在上方,称为“父结点”;而将表示n 的实体放在下方,称为“子结点”,最上层只能有一个结点,称为根结点,最下层的末端结点称为叶

结点。

图4-26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事物及其联系就在这个世界中。

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在这里叫做实体,反映实体及其联系的就是概念模型。

计算机世界:是信息世界中信息的数据化,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联系用数据模型来表示。 图4-15 地图Map 及其层次模型表达

网络模型的结构:

用网络结构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模型,每个结点依然表示数据库中的一个实体类型。可以

表示实体之间多对多的关系。

关系模型的结构:

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模型。

图4-17 地图Map 的网络模型表达

5.用E-R模型建立概念模型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表示概念模型的最有力的工具是实体-联系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即E-R模型。E-R模型包括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成分。图中矩形框、菱形框和椭圆形框分别表示实体、联系和属性。

用E-R模型建立概念模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E-R模型应含的实体。

第二步:建立系统单项应用的局部E-R模型。这一步的目标是在实体之间建立所需的联系。通常的作法是,根据对系统的功能分析首先选出一至数项有代表性的单项应用,建立起相应的局部E-R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充,所有实体之间均建立起应有的联系。

第三步:将局部E-R模型综合为系统的总体E-R模型。方法为:先将具有相同实体的两个局部E-R模型以该相同实体为基准进行集成;若还有相同实体的局部E-R模型,则再次集成;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相同实体的局部E-R 模型都被集成,便可得到全局E-R 模型

第四步:改进总体E-R模型。通过综合得到的初始模型常常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一个完善模型应该具有最小的数据冗余。所以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冗余,尽可能避免数据的重复存贮。

6.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如何表示?矢量和栅格数据的显著特点?

矢量数据的表示: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精确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点(point):用一对(x , y)表示;

线(line , polyline):用一串(x1 , y1), (x2 ,y2),…(xn , yn)表示;

面(polygon):由一串或几串有序的且首尾坐标相同的x 、y 坐标对表示。

栅格数据的表示:栅格结构用密集的网格基本单元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网格阵列。位置由行、列号定义,属性为栅格单元的值。

点:由单个栅格表达。

线: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组相邻栅格表达。

面: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片栅格表达。

矢量和栅格数据是两种表示土地信息的方法,

矢量的显著特点是位置明显,属性隐含,

栅格的显著特点是属性明显,位置隐含。

7.什么是游程长度编码的数据结构?

方案1: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 B B

C C C B B B B C C C C C A B B C C C A A A B B C C A A A A B B A A A A A

A 沿行方向进行编码: (A ,3),(

B ,5); (A ,4),(B ,4); (A ,4),(B ,4); (A ,1),(B ,2),(

C ,3),(B ,2) ; (B ,2),(C ,5),(A ,1) ; (B ,2),(C ,3),(A ,3) ; (B ,2),(C ,2),(A ,4) ; (B ,2),(A ,6).

方案2:逐个记录各行(或列)代码发生变化的位置和相应代码。

8.四分树编码的基本思想?

①先把地图看成是一个正方形的单元,如果该单元内有不同性质的多边形,则将单元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二级单元,然后再分别判断这四个二级单元中是否还有不同性质的多边形; ②若其中某个二级单元中有不同性质的多边形,则再划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三级单元; ③这种逐级一分为四的方法,一直分到单元内无不同性质的多边形为止。

第五章

1、常用坐标系一般有哪三种?

用户坐标系

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

设备坐标系

2、怎样理解顺时针方向构多边形和最靠右边的链。

建立多边形,顺时针方向构多边形:指多边形是在链的右侧。

最靠右边的链:指从链的一个端点出发,在这条链的方向上最右边的一条链,实质上它也是右边最近链。

3、什么是缓冲区分析?请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用途。

缓冲区是指对点、线或面实体,按指定的条件,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空间区域作为分析对象,这个区域称为缓冲区。

缓冲区的应用:

点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1)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 B B

C C C B B B B C C C C C A B B C C C A A A B B C C A A A A B B A A A A A

A 沿行方向进行编码: (1,A), (4, B); (1,A), (5,B); (1,A), (5,B); (1,A), (2,B), (4, C), (7,B) ; (1,B), (3,C), (8,A) ; (1,B), (3,C), (6,A) ; (1,B), (3,C), (5,A) ; (1,B), (3,A).

2)公共设施(商场,邮局,银行,医院,车站,学校等)的服务半径;

3)城市的噪音污染源所影响的一定空间范围;

线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1)修造一条铁路,要知道铁路两边30m所涉及的房屋及桥梁;

2)铁路,公路以及航运河道对其所穿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

3)交通线两侧所划定的绿化带;

面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1)修建一个飞机场需要定出周围一定范围内居民搬迁数等;

2)大型水库建设引起的搬迁;

3)制定自然保护区时,要求在距保护区一定范围内规定出禁止砍伐树木。

4、常用的网络分析功能有什么?

(1)最短路径分析

最短路径是在网络中从起点经一系列特定的结点至终点的资源运移的最佳路线,即阻力最小的路径。在最短路径选择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实际的距离,也可定义为两点间的时间、运费、流量等,还可定义为使用这条边所需付出的代价。

(2)地址匹配

地址匹配实质是对地理位置的查询,它涉及到地址的编码。地址匹配与其它网络分析功能结合起来,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非常复杂的分析要求。如物流配送,需要将货物送到多家单位。此时需将路径分析和地理编码结合起来使用,可先通过地理编码进行地址查询,获得各单位的地理位置,再利用最短路径方法确定最短送货线路。

(3)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模型中的网络主要由中心点(分配中心)组成,有两种分配方式:一是由分配中心向四周输出资源;另一种是从四周向分配中心集中资源。这种分配功能可以解决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分配。

资源分配模型可用来计算中心地的等时区、等交通距离区、等费用距离区等。可用来进行城镇中心、商业中心或港口等地的吸引范围分析,以用来寻找区域中最近的商业中心,进行各种区划和港口腹地的模拟等。

5、什么是合成叠置与统计叠置?两者有何区别?

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更多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层进行叠置,

会出现两种成果形式:一种是根据两组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

重属性的多边形,称为合成叠置;

另一种是进行多边形范围的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称为统计叠置。

合成叠置:是根据两组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的多边形。

合成叠置得到一张新的叠置图,产生了许多新的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

都具有两种以上的属性,通过区域多重属性的模拟,寻找和确定同时具

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统计叠置:是进行多边形范围的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统计叠置的目的是精确地计算一种要素(例如,土壤类型)在另一种要

素(例如,行政区域)的某个区域多边形内的分布状况和数量特征(包

括拥有的类型数、各类型的面积及其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等等),或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的数据。统计叠置的结果为统计报表或列表输出。

6、什么是缓冲区查询?

缓冲区查询与前面介绍的缓冲区分析有一点差别,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76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8] 176 号 2008-09-09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十多年来,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从起步到全面推进,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还存在目标单一、补充耕地力度不够,占补平衡任务没有完全落实,规划统筹乏力、资金征收使用还有差距、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大补充耕地力度,部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出发,按照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入、规范管理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手段,推进开源节流的重要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补充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切实组织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低于规划规定的保有量任务。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立足于本市、县行政区域内补充完成。对于后备资源少确实难以完成的,可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省域内统筹安排,严禁跨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土地整理复习资料(四川农业大学).docx

一、阐述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目标 1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协调土地供需矛盾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两次全国土地整理规划的差异? 2001-2010:规划目标是补充耕地面积 2010-2015:增地、提等、增效和改善环境 规划内容差界是第二次全国土地整理规划内容比较第一次新增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环境整治三、什么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主要类型及含义? 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人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建设用地整理: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白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釆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区域性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四、什么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有什么关系?

五、土地整理规划的层次、体系和主要内容战略层次: 国家宏观战略层: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平衡 省级区域调控层:特定时期区域发展政策与土地利用优化的耦合关系 地区工程操作层:土地生态安全、耕地整理与粮食安全、土地科学创新等 区县项目落实层:因地制宜落实整理项目 体系: 全国规划(纲领)、省级规划(承接)、市级规划(实施)、县级规划(实施)四级,也可根据需要编制村土地整治规划。 主要内容: 1.总则:规划目的、依据、等2?规划背景:土地利用现状、上一轮土地整理情况、土地整理的机遇和挑战3.土地整理潜力评价4?土地整理战略和冃标5.土地整理布局和时序安排 6.绿色空间构建与镇村体系 7.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8.土地整理重点工程9 .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10.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六、简述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釆取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潜在能力。 1、农用地整理潜力 2、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3、土地复垦潜力 4、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 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 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 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

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占不平衡,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重要的手段,有利于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质量的提高,耕地面积的增加,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的概念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回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 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政策出台的背景 10多年来,我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从起步到全面推进,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存在目标单一、补充耕地力度不够、占补平衡任务没有完全落实、规划统筹乏力、资金征收使用还有差距、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鉴于我国国情和耕地锐减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强化切实保护耕地,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治本之策,修编的《土地管理法》将土地整理正式列入国家法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整理工作将更加全面和细化。 为了全面合理做好土地整理工作,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概念,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三大块内容进行了重新排序,这明显突出了土地整理的重要,强调了以土地整理为重心,土地复垦为辅助,土地开发为补充的精神。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政策、理论依据 (一)中央对土地整理的期望与要求 1.坚守18亿亩耕地,必须完成耕地计划补充任务。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

土地整治复习要点

绪论 ●土地整治的实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供给能力●土地整治工作程序: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整理后的产权调整,评价等环节●土地整治最终目标:协调人地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专项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村镇规划建设;城镇旧城区改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工程压废地复垦●土地整治类型:所有权整治和使用权整治;城市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整治;农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资源性和资产性土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包括:村镇用地整治;城镇用地整治;独立工矿用地整治;基础设施用地整治●土地复垦按废弃原因分类:生产建设中挖损、压站、塌陷造成破坏的土地;因道路改线、建筑物废止、村庄搬迁以及垃圾压占造成废弃的土地;各类工业污染造成的废弃地;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废弃地;废弃坑、塘、洼的复垦●农村土地整治: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为平台,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做法:开展农田整治;推进村落整治;发展非弄产业;促进城乡互补●农村土地整治意义:扩大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农村土地整治特点:统筹规划、整村推进、集聚集约、整合资金;尊重农民意愿、导入社会参与、确保农民受益、保持农村特色●土地整治工作四个基本目标: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农地整治分为: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和养殖水面等●农地整治主要内容: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土地;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复垦废弃地、治理中低产田;对道路、沟渠、和水利设施的修补和重建;重划地界确定权属;改善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整治发展趋势:目标综合化;对象一体化;标准生态化;目的公共化●土地整治学科基础:土地利用学、土地系统工程学、土地信息工程学●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土地整理理论基础:土地整治学科基础;可持续利用理论;人地协调理论;生态经济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中国开展土地整治的宏观背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目的意义: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职能;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的“龙头●编制程序:准备工作;分析评价;专题研究;拟定规划供选方案;协调论证;确定规划方案●区域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针对性;地域性;多样性;复杂性;相对性;时限性●区域土地整治潜力的构成:技术;生产;生态;景观优化●区域土地整治评价方法:单一指标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区域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通过整理复垦开发要补充的各类土地面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用地需求;县内土地整治复垦开发为耕地、园地、林地等的潜力●土地整治重点项目选定的依据:一般基于土地开发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以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目的;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重要支撑作用;重点项目一般能在规划期的近期内落实●土地整治重点项目选定方法:根据区域土地开发整治潜力分析、划区结果和规划目标初步提出项目类型、范围与规模;进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分析项目实施可行性;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综合平衡;确定项目的界限测算面积●区域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选取:自然生态评价因子(气候、水、土、地形地貌、植被)社会经济评价因子(社会环境、经济资源与环境、技术资源与环境)●区域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针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生态问题选取评价因子;确定因子的权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将属性与空间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区域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直接指标;代理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率;人均绿地面积增加率;基本农田面积增加率;土地盐碱化治理率;土地污染治理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土地生产率提高率;农户户投比提高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率;人均耕地面积提高率;耕地面积比率提高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率 ● ●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单选 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P55)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P26)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P280)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P101)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P60)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P56)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P28) A 0℃ B 5℃ C 10℃ D 15℃ 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P25) A 物质 B 能量 C 生物 D 经济 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P44) A 强碱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弱酸性至弱碱性 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P143) A 收入——成本分析法 B 费用——效益分析法 C 成本——利润分析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P5) A 80% B 88% C 90% D 98% 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P246)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增加土地面积

土地整理与复垦-模拟题

《土地整理与复垦》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 A.0.05 B.0.1 C.0.4 D.0.6 [答案]:D 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 A.0.03 B.0.05 C.0.1 D.0.2 [答案]:C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上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A.0.3 B.0.4 C.0.5 D.0.6 [答案]:A 4.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A.400公顷 B.600公顷 C.800公顷 D.1000公顷 [答案]:B 5.()是村庄间联系的道路,是村庄对外联系的通道,承担着运进农业生产资料,运出农产品重任. A.干道 B.支道 C.田间道 D.生产路 [答案]:B 6.()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走上了法制轨道 A.《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B.《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C.《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D.《土地复垦规定》 [答案]:D

7.在地面坡度变化均匀,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可选用()计算土方平整量. A.散点法 B.方格网法 C.截面法 D.换算法 [答案]:B 8.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农村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其中田间道一般宽为() A.6-8m B.4-6m C.3-4m D.1-2m [答案]:C 9.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其适宜长度为(). A.50-100m B.100-150m C.150-200m D.200-250m [答案]:C 10.()是联系村庄与田块,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 A.干道 B.支道 C.田间道 D.生产路 [答案]:C 11.某变压器总共控制4眼机井,机井水泵功率为15KW,则应选择的适宜的变压器型号为(). A.S9-50/10 B.S9-63/10 C.S9-80/10 D.S9-100/10 [答案]:D 12.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 A.项目建设规模 B.整理前耕地总面积 C.整理后耕地总面积 D.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 [答案]:A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业务辅导材料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业务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概念及政策、理论依据 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概念 土地开发是指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祼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二、政策、理论依据 (一)中央对土地整理的期望和要求 1.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完成耕地计划补充任务。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要求土地开发整理取得实效。 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长期稳定投入得到了政策和法律的支撑。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理

中发…1997?11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这是土地开发整理一词最早写入中央政府的文件中。 1999年?土地管理法?,确定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确立了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主渠道,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有长期稳定的投入。 2004年?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明确规定: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15%以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进一步扩大了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渠道。 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征收与投入 2001-2006年,中央分成的30%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共征收489.94亿元。从今年起,国家将新增费征收标准提高了一倍,进一步扩大了资金规模。2006年中央分成征收部分为167亿;按照新的征收标准,今年预计不少于200亿元。 2001年至2007年上半年,国家累计投入中央分成的新增费总额达463.66亿元。目前,全国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的总投入,每年达到1000亿元左右。 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2006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完整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 为:、、、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B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工作制度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工作制度 (一)工作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最高决策机构,根据项目批准下达年度计划和投资预算,组织项目工程实施和资金运用,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协调项目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权属争议、施工争议等,组织对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的检查工作,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项目办公室在项目领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该项目建设期的管理,组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有关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或协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协调各单位(部门)对工程的质量、进度、资金进行管理并对工程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对工程进行初验,协助项目的投资决算与审计,迎接上级验收;协调土地权属管理,协助档案资料管理。 项目法人依法对工程项目的监理、施工、材料及设备等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组织编制、审核、上报项目年度建设计划,严格按照上级下达任务资金控制工程投资;依据工程建设需要组织编制竣工决算;负责档案资料的管理(包括对各参建单位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协调各级关系同时按照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等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组配合项目办公室的工作,主要负责该项目建设期

的技术指导工作。对项目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的编写提供技术咨询,对各项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参与项目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参与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参与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的技术工作。(二)工作汇报制度 实行经常性汇报与定期汇报相结合的制度,工程指挥部每周向项目办公室汇报工程进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项目办公室每个月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按时向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土地整理中心上报季度报表,半年报告和年度总结。 (三)检查制度 实行日常性检查和定期重点抽查相结合,项目技术指导组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每天每个项目都有人员监督检查。项目办公室每个月组织技术指导组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重点抽查。施工单位要在工地上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配合质检部门做好检查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检查或抽查。检查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个单项工程都有技术人员在场,个别主要环节施工时要采取旁站或跟踪监理,同时要做详细的记录。 (四)勤政廉洁制度 项目工程的施工、监理等单位选取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切实做

土地整理与复垦模拟题(开卷)

《土地整理与复垦》模拟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D)。 A. 5 % B.10% C.40% D. 60% 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C)。 A.3% B. 5% C. 10% D. 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A)上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A.30% B. 40% C. 50% D. 60% 4.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B)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A. 400公顷 B. 600公顷 C. 800公顷 D. 1000公顷 5. (B)是村庄间联系的道路,是村庄对外联系的通道,承担着运进农业生产资料、运出农产品重任。 A.干道 B.支道 C. 田间道 D. 生产路 6. (D)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走上了法制轨道。 A.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B. 《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C.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D. 《土地复垦规定》 7.在地面坡度变化均匀,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可选用(B)计算土方平整量。 A.散点法 B.方格网法 C.截面法 D.换算法 8.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农村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其中田间道一般宽为(C)。 A.6-8m B. 4-6m C. 3-4m D. 1-2m 9.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其适宜长度为(C)。 A.50-100m B.100- 150m C. 150-200m D. 200-250m 10. (C)是联系村庄与田块,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 A.干道 B.支道 C. 田间道 D. 生产路 11.某变压器总共控制4眼机井,机井水泵功率为15KW,则应选择的适宜的变压器型号为(D)。 A.S9-50/10 B.S9-63/10 C.S9-80/10 D.S9-100/10 12.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A)。 A.项目建设规模 B.整理前耕地总面积 C.整理后耕地总面积 D.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 13.国家投资项目对土地整理项目丘陵区新增耕地面积的下限要求为(A)。 A.10hm2 B. 20hm2 C. 30hm2 D. 40hm2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土管专业复习 第一、二章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有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和资产特性(商品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性)。 积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农业生产种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 平原: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土层厚度:一般而言,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能够被作物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即真正发生了成土过程的土层厚度,但从生产方面而言,多指有效土层厚度,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即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值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总和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使用制: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填空: 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4、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5、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简答题: 1.土地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分为土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从东南到西北,全国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各区面积占比不同,可见,全国水资源丰

土地整理与复垦模拟题(开卷)

《土地整理与复垦》模拟题(补) 单项选择题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D)。 A.5% B.10% C.40% D.60% 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C)。 A.3% B.5% C.10% D.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A)上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A.30% B.40% C.50% D.60% 4.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B)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A.400公顷 B.600公顷 C.800公顷 D.1000公顷 5.(B)是村庄间联系的道路,是村庄对外联系的通道,承担着运进农业生产资料、运出农产品重任。 A.干道 B.支道 C.田间道 D.生产路 6.(D)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走上了法制轨道。 A.《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B.《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C.《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D.《土地复垦规定》 7.在地面坡度变化均匀,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可选用(B)计算土方平整量。 A.散点法 B.方格网法 C.截面法 D.换算法 8.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农村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其中田间道一般宽为(C)。 A.6-8m B.4-6m C.3-4m D.1-2m 9.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其适宜长度为(C)。 A.50-100m B.100-150m C.150-200m D.200-250m 10.(C)是联系村庄与田块,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 A.干道 B.支道 C.田间道 D.生产路 11.某变压器总共控制4眼机井,机井水泵功率为15KW,则应选择的适宜的变压器型号为(D)。 A.S9-50/10 B.S9-63/10 C.S9-80/10 D.S9-100/10 12.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A)。 A.项目建设规模 B.整理前耕地总面积 C.整理后耕地总面积 D.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 13.国家投资项目对土地整理项目丘陵区新增耕地面积的下限要求为(A)。 A.10hm2 B.20hm2 C.30hm2 D.40hm2 多项选择题 1.根据土地整理后的主导用途,可将土地整理分为(AD)。 A.农用地整理 B.未利用地整理 C.废弃地整理 D.建设用地整理 2.滩涂开发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AC)。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 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 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 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 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 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 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 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 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 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第二章

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第一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汇报 xxxx年,我县的“金土地工程”项目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了工作机制,规范和强化了管理,各工程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进展顺利。 一、基本情况 xxxx年,我县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共三个,有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预算总投资xxxxx万元(工程直接投资xxxxxx 万元),项目县总面积xxxxx亩,整理面积xxxxx亩,新增耕地面积xxxxx亩。 二、工程进展情况 7月23日第一个项目开工建设起,截止目前,三个项目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xxx万元、土石方xx万m3、投工xx万个,在建山平塘xx口、囤水田xx口、蓄水池xx口、石河堰xx道、田间道路基整治xx公里、生产道路基整治xx公里,硬化田间道xx米。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全机构,明确职责 3、构建了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项目乡镇积极配合的运行体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工作 1、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结合产业发展,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了3个项目的规划、可研报告、申报立项、施工设计、招标代理机构比选、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等施工前准备工作。

3、加强工程管理,确保质量和工期。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 工程建设内容与农时季节的要求,本着“既要保证工程建设,又要 兼顾农业生产”的原则,合理编制了“施工方案”,确保3个项目 工程在11月底竣工,12月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充 分考虑不利因素和不可预计因素,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以“周” 为单位,倒排工期,督促施工单位大力组织机械设备和劳力,严格 遵守质量、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工程监理和技术指导,加快工程 建设。 四、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各级努力是关键。我县项目取得有效进展,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 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积极配合;得 益于镇村组干部的扎实工作和群众的支持参与。 (二)规范运作是保障。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照规范程序完成相应工作,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三)强化监督管理是核心。强化监督管理,重在任务和责任的落实,重在施工组织的统筹,重在质量和进度的监控。一是我县的 三个工程项目在规划设计、代理比选、招投标等重要环节,均有市 土地整理中心、县发改局、县监察局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 各环节的合法、公正性。二是每个项目都明确了业主代表和技术负 责人,并在开工前,组织召开技术交底会议,提出明确的项目建设 技术和质量要求。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维护施工设计、 加强质量监控,对不合格的工程做到坚决返工。 (四)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是基础。项目立项后,县政府及各项目镇相继召开了动员会,在项目村还召开了村民大会, 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群众应当如何参与、配合等,做了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营造出了良好的工 程建设氛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协调, 解决建设整体需要与个别群众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在求得信任和 理解基层上,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中国矿业大学 土地复垦考试题整理

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 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 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是 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 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 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 地开发、土地复垦。 3、生物富集系数:生物组织(干重)中化合物的浓度和溶解在水中的浓度之比。 也可以认为是生物对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与生物体内化合物净 化速率之比,生物富集系数是描述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 趋势之重要指标。 4、万吨塌陷地:每开采万吨煤炭所塌陷的土地平均面积。 5、土壤重构:即重构土壤,是以工矿区破坏土地的土壤恢复或重建为目的,采取适当的采矿和重构技术工艺,应用工程措施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措施,重新构造一个适宜的土壤剖面与土壤肥力条件以及稳定的地貌景观,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提高重构土壤的生产力,并改善重构土壤的环境质量 6、土地整治指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7、矿区废弃地矿区废弃地是指在采矿过程中所破坏的、未经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8、生态重建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具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的一种过程。(一班) 指受损的生态系统在自然恢复与人类改造作用下最终形成一种改进的与原状态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过程。(百度知道) 9、土地复垦单元 复垦方向、措施、标准基本一致的待复垦土地单元 二、简答题 1、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 (1)土地复垦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2)土地复垦应当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 (3)土地复垦应当充分利用邻近的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城市垃圾等)充填挖损区、塌陷区和地下采空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