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5152600.html,

新形势下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研究

作者:尹行

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5期

【摘要】地方融资平台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后,因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应运而生,为解决地方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而存在。不过其诸多不规范操作为市场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关键词】地方融资平台事权财权

一、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地方融资平台,通俗来说就是由地方政府作为发起方,通过一系列资产的拼凑,包装出来的一个在资产和现金流都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加之政府的补贴作为偿付承诺,通过贷款、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将资金投资于城市建设、公共事业等不同的项目。

其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诞生期(1994年~2001年),起因是分税制改革。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这就产生了财权、事权两者之间的矛盾,即两者不匹配。财权大量的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依靠于税收即地税,而新型地方城镇化的发展需求靠地方政府微薄的税收收入是不能满足的。同时,同年推出的《预算法》又掐死了地方政府融资的“命门”: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利用债务进行融资。在外部形势的压迫下,地方政府采取了新的融资方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用以满足地方对资金的需求。

缓慢发展期(2001年~2008年),划分依据是起始于中国加入WTO,结束于美国次贷危机。借着外部环境,地方政府放开双手,以拥抱的姿势欢迎外来的投资者。为更快更好的满足地方城建的需要,政府加大了对基础建设以及民生服务等项目的投资建设。从2001年起,各大融资平台开始发展起来。但是,基于根基不足、组织架构不健全、相应人才短缺、政策限制地方政府的隐形担保等原因,融资平台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

飞速发展期(2008年~2014年),起始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的4万亿救市计划,结束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以下简称43号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席卷我国市场,国家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以期刺激经济增长,拉动经济需求。这一救市政策要求地方政府至少拿出同等数量的投资刺激方案,投资于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地方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方面的资金大幅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借着这个好势头,疯狂席卷市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