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赛迪顾问-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战略研究

赛迪顾问-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战略研究

赛迪顾问-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战略研究
赛迪顾问-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战略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战略研究

前言

一、研究目的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出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已将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未来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带动作用。

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是指,国有企业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从集团管控体系、管控手段、管控风险等方面进行调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自身的管控能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集团管控存在着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包括:管控体系调整不够及时,绩效考核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治理结构不顺畅等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集团管控能力。

二、主要结论

国有企业集团管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某些不足,不能够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转型,部分企业的管控效果不理想。

未来3-5年,国有企业存在战略转型的必要性,这将推动集团管控体系的调整和变革。低碳经济和物联网、新能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国有企业集团管控需要加强产业研究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方向。

对企业进行有效集团管控和辅导,可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高效性,提升集团管控的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未来3-5年,提升中国国有企业的集团管控水平,重点应做好公司治理和组织结构调整、集团管控的机制设计、战略流程控制、集团管控考核等重点工作。

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的环境状况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的政策环境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制约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经济和多数企业的发展方式粗放,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较高,中国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改善企业管控方面很多工作需要做。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严峻,特别是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过程中与跨国企业的正面交锋。科学进行集团管控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支撑,成为落实企业发展战略、规避经营风险和投资行为、增强经营合规性的重要保障。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来看,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业务领域的拓展,市场竞争的多元化,企业对集团管控的管理将更加体系化、信息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集团管控方面加大投入和系统性研究,分析行业领先企业的做法,优化自身管控体系和机制。从一定程度上说,集团管控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现的基础保障。只有实行有效的集团管控,才能有效推进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为了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科学、高效的集团管控体系,国有企业应该研究市场形势,剖析行业标杆企业,分析自身优势,确立未来的集团管控模式,以更好的贯彻发展战略,合理授权和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的特点

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可归纳为:

1、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大多在原有经营领域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基础上,以产业价值链为基础,向原有经营领域的上下游扩展,逐步形成横向扩张、纵向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部分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团管控和发展战略注重风险与经营、中长远利益

的指标考核,如中钢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

3、一些企业注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集团管控的动态调整,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实行了战略三年滚动编制和年度调整,确立了初步的集团管控模式,注重对管控内容的调整,较好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业务的发展;

4、多数企业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产业政策,如:国资委直管企业均认为,企业在战略制定和集团管控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分析和研究外部产业环境和国家政策,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制定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也是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重要的管理要求;

5、部分企业集团管控趋向于定量化管理。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集团管控的重要性,逐渐建立了集团管控的规范化流程和量化考核指标,并纳入了主要经营者的业绩考核。

三、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的主要问题

通过市场调研和对重点企业集团管控的系统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的九个方面:

1、部分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团管控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团管控重视程度不够,转型较慢。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控体系的转变没有及时调整,而且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领导没有亲自部署集团管控工作,一些企业没有有效开展集团管控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抓落实上存在缺陷。

2、部分企业集团管控管理体系不科学

调研和分析发现,仅有少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公司的管理体系相对规范,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对本企业的集团管控提出了否定意见,表明企业集团管控的规范性有待大幅提高。

从企业管理现实看,集团管控的基础性问题是多层次治理管控缺位,表现为:很多母公司把自己看成纯出资人,认为母公司就是出资、下计划、定激励,经营管理和任何商业活动由子公司自主经营。这是一个错误观点。

3、组织整合不利,导致管控失效

调研发现,国有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已成为很普遍的管理问题。但是,如果整合后管理跟不上,组织结构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就会出现管控失效的问题。在经营过程中,集团公司内部将有大量的内部损耗,影响经营效率和效果。

4、总部设计空壳化,文职化,将削弱宏观调控和价值创造能力

从管理实践看,集团总部部门和职能设计失当,表现为集团总部的空壳化、文职化、行政化。这样,集团总部丧失价值创造能力,不能整合内部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协同,逐步丧失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力。如:国内领先的某寿险公司,集团总部的战略部门虽然聚集了一批博士和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但对于子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计划基本不能起到有效咨询、建议和质询的作用,流于文职化。长此以往,总部对于子公司战略规划的管理权和重大方向控制权将逐步丧失。

较为科学的选择是,集团总部既是责任中心,还必须成为价值创造、制度输出和宏观调控的中心。集团总部的运作特征就是集中创新、分散复制。通过复制可以解决学习曲线的整体降低问题。这使得集团总部用较小的监督和驱动成本,可促使子公司和所有的资源,共同创造较高盈利。

5、对子公司监管不到位可能引起监管失效等问题

研究发现,母公司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会带来管控失效、整体运作模式失效、价值流失,以及一系列的运作问题,如:目标体系难以协同,长期绩效难以衡量,管理体系难以构建,关键决策难以沟通,重大事务难以协同,重大变革缺乏动力等。

加强对子公司的定期管控和监督属于集团管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要加大对子公司的重点环节的管控,通过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强化对子公司的规范管理与有效控制。

6、缺乏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调查发现,很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到多个行业和区域,管控呈现不可逆转的复杂趋势。这要求有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指导具体实践。模式复制是集团型公司发展的驱动力,管控模式的作用是服务于集团型的扩张,推动集团的集中创新与分散复制,将服务标准化。管控模式复制能够使集团公司从经营型管控逐渐变化到战略型管控的过程之中。

7、存在财务管理缺陷

调研、标杆分析和访谈发现,部分企业集团管控存在八大财务漏洞:主要是没有制定财务预算专项规划,预算管理体系无力、资金管理不到位、资产管理失当、财务分析和调节能力丧失、审计稽核能力差、税收统筹没有规划等。

财务预算专项规划重点回答三个问题:如何融资,如何投资,资金如何使用。如果缺少财务规划,将可能出现资源配置不当,业务支撑不匹配等问题,将可能给集团企业未来发展

带来损失。

财务管控本质是通过财务管理对子公司的财务功能进行制约,通过管理制度输出对子公司财务的运作进行有效地边界控制,母公司通过筹资、投资管理等,对子公司重大财务功能上移,达到管理的目的,进而实现有效管控。

8、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调研和访谈发现,部分集团企业对风险管控体系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将风险管控与集团管控紧密结合,出现风险管理和执行组织设置不合理,集团企业无法构建高效率的决策支撑与授权体。

9、缺少企业文化管控

企业集团容易出现企业文化与分支机构亚文化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将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子公司将出现去中心化的倾向,导致企业集团的文化散乱、无序、互相冲突,集团的优势难以体现。

第二章案例解读

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企业概况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矿业公司,秉承“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供全球化优质服务。公司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经营范围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8万员工,控股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000亿元。2010年,中国五矿实现营业收入2550亿元,利润总额70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228位,其中在金属类企业中排名第6位。

中国五矿成立于1950年,总部位于北京,曾长期发挥中国金属矿产品进出口主渠道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公司深入推进战略转型,通过富有成效的国内外重组并购和业务整合,已从过去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传统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转变为以资源为依托、上下游一体化的金属矿产集团,从单纯从事产品经营的专业化公司转变为产融结合的综合型企业集团。目前,公司拥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流通、黑色金属矿业、金融、地产建设、科技六大业务中心,其中在金属矿产三大核心主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流通、黑色金属矿业)方面,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基本贯

通,形成了全球化营销网络布局;在三大多元化主业(金融、地产建设、科技)方面,公司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融结合,加速经营布局,逐步提升对核心主业的协同与支撑能力。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五矿坚持战略转型,初步形成了以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主业,经营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金融、科技、房地产等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布局,推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表1 中国五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赛迪管理顾问 2012,02

五矿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领域覆盖广泛,中国五矿核心主业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目前在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有涉足,共8个子行业、23个细项。

第二,产业优势显著。中国五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优势明显。节能环保的重点是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使用,中国五矿凭借长期的规模化、现代化矿产资源开发实践,在部分领域已经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开发工艺、生产装备与环保技术,特别是在矿山深部开采、清洁利用方面有的更具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优势金属(钨、稀土等)产业链多延伸至先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生产环节,如硬质合金材料,中国五矿具有显著的资源、技术与规模化产业优势;在国际海洋采矿的前瞻性技术方面,中国五矿的海洋工程装备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潜在的产业化优势。

第三,技术实力雄厚。中国五矿现有科技人员9161名,2名工程院院士、1名外籍院士;拥有两所国家级金属矿产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分析检验中心7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1个,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扎实、后劲十足。

第四,综合效益明显。2009年,中国五矿开始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产品开发项目达106个,当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15亿元;获4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制定各类标准108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61项、行业标准45项。

第五,发展潜力巨大。据初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应用密切相关,

如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稀土材料,新材料更是需要借助于金属原料的创新应用,节能环保重点领域之一是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的应用领域与金属矿产资源契合度也很高,是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开展进口装备替代的重点。中国五矿作为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队”,有责任也有信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所作为,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新的贡献。

3、集团管控体系

中国五矿集团原有管控体系按照“板块+单元”进行管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五矿外延与内涵式发展,规模效益不断增长,战略转型不断深化,二级企业不断增多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出现了业务交叉、职能重叠、层级过多等问题,难以适应企业发展改革的需要,不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根据国资委关于突出核心主业、调整布局,加强内部管理、压缩管理层级的相关要求,以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整改任务要求,2009年下半年,中国五矿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科学发展上水平、三年实现新跨越”为载体,编制新的发展规划,制定整体改制及业务架构调整等战略举措,着力推行内部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结合科学发展观整改任务及整体改制工作,全面开展业务架构与管控模式调整工作,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高效、简约型总部。中国五矿成立六大业务中心与五个海外区域代表处,将集团直接管理企业由27家压缩为9家,中心以下管理层级原则要求压缩至3层以内,并同步调整优化集团总部职能管理与管控模式,建立高效、简约型总部。

第二,建立清晰的业务组合。根据业务特性与行业规律,围绕核心能力培育、专业管理水平提升进行相应调整,解决交叉经营、内部竞争等问题,建立战略与组织相对应、专业化经营的业务组合。将现有业务重组为有色、黑色矿业、黑色流通、科技、金融、地产建设六大业务中心,专业化归类、专业化经营。

第三,建立与业务相匹配的管控模式。针对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管控模式,建立分级管控体系;压缩总部管理幅度,节约管理成本;优化集团及经营主体管控方式,聚焦管理重点。

第四,建立高效、精简的集团公司总部。梳理完善集团总部职责、制度,建立与业务、管控相适应的职能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

第五,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五矿集团整体改制进度,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治理规范要求和五矿集团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遵循规律、战略匹配、专业管理、分步实施等原则,2010年4月份,中国五矿通过业务架构与管控模式调整总体思路;5月6日,黑色矿业中心与黑色流通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五矿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组织变革。目前,通过各中心组建工作正在大力推进;管控模式调整、总部职能调整、治理结构建设等工作同步陆续展开,新一轮改革方案将全部落实。形成了推动五矿及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有效的集团管控体系。

4、评价与借鉴

中国五矿的集团管控的借鉴意义在于:

(1)企业注重将集团管控的产业链协同

中国五矿集团管控中侧重对全产业链的集中管理,注重业务单元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各个业务单元强化协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产业链深度协同、一体化运作模式”为特色的管控体系有助于在全产业链中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2)企业注重集团本部管理力度

中国五矿在管理中,强化集团三种力量的管理力度,即集团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通过压缩管理链条,强化三力的传导,加强战略执行落实到位。集团总部起到了引导、约束、控制、监管、影响和带动的多重作用。

(3)企业注重集团管控的体系化建设

中国五矿集团管控具有鲜明的自身发展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五矿集团的集团管控体系不断演变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以“高效、简约总部管理“为特征的管控体系。横向表现在集团各部门通力协作方面。通过规划、计划、投资、运营管理、绩效、人力资源、财务、IT、安全、风险、资产等各方面职能协同,实现对集团关键职能的管控。纵向上表现为,在战略规划、投资管理,二级单位核心领导团队的力资源与绩效管理方面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对接子公司业务运营,实现纵向管控。

二、中远集团

1、企业概况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

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集团拥有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5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3亿吨,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8万余名员工。在中国本土,中远集团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香港等地设立了全资船公司,主要经营集装箱、散装、特种运输和油轮等各类型远洋运输船队;在海外,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8大区域为辐射点。

中远集团目前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二大航运企业集团。全球网络覆盖了五大洲,航线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公司和办事机构,形成了中国香港、欧洲、美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非洲和西亚9个区域公司。目前中远在境外的资产已占集团总资产的一半。境外有四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为蓝筹股。在境外共有近5000名员工,其中中方外派人员仅占十分之一左右。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是中远集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船舶修造业是经国资委批准确定的中远集团主业之一,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化从事海工、船舶建造与修理的大型企业。该司组建于2001年6月,注册资本13.49亿元人民币,在大连、舟山、南通、广东、上海、连云港等地拥有15家修造船、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中远船务现有“13坞36泊位9船台滑道”,总占地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11月资产总额为276.9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3.94亿元、利润总额12.21亿元。公司拥有各类员工6.5万人,其中在职员工近1.5万人,分包方员工近5万人。另有从新加坡、日本和韩国聘请技术专家和顾问50余人,在船舶和海工设计、开发及制造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力量雄厚。

“十二五”期间,中远集团海工产业以“向深水领域发展,向海外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设计”、“建造”、“安装”三个业务环节,重点发展设计和安装业务,完善总包能力,积极推进启东海工基地建设,认真研究建设长兴岛海工基地的可行性,改造完善大连、南通等地海工建造设施,保持建造产业的规模和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业的发展。

3、集团管控体系

中远集团完整的、有效的集团管控体系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因素,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控和风险管控等方面。

(1)组织体系

中远集团总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国有独资企业,尚未建立董事会。日常经营决策机构为总裁办公会。

集团总公司所属各级国有独资企业均未建立董事会,控股、参股企业均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中远集团制定了成为全球物流经营人和世界级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指数达到世界级跨国公司水平,销售收入达到世界500强水平,作为国际航运物流业的系统集成者,打造百年中远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航运、物流、码头经营、工业领域、贸易领域、金融产业、资本运营、地产领域八大业务战略。依据战略目标和业务战略,中远集团制定了如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2)公司治理结构

1)董事会及董事

中远集团的所属单位分别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董事会,集团总公司派出董事,按照《公司法》进行管理。不同下属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依照公司性质而有所不同。

2)董事、监事培训情况

董事、监事任职前经过人力资源部安排的专门业务培训。并组织参加中组部、国资委等高层领导干部系统培训。

董事、监事定期参加专门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经营管理、法律法规、金融财务、企业战略、投资管理、董监事业务等。通过培训着重提高高层领导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

3)对董事、监事管理的程序和监督

中远集团以强化国有出资人监管职能为核心,创新内部监督体制、制度和机制,保证国有出资人有效监管。境内企业实行纪检、监察、审计与监事会"四位一体"的监督体制。集团总公司制定了《决策方案设计管理程序》、《总裁办公会议事规则》、《监督管理程序》和《内部审计程序》并按国家法律法规及《中远(集团)总公司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进行管理和监督。

制定《中远集团全资及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对企业主要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意见改善企业经营行为,达到内部监督的作用。

4)股东向董事会提供建议或指示的机制

中远集团是国有企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出资人的身份,通过下达文件、会议等形式,对中远集团的总裁办公会做出指示,总裁办公会责成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委员会负责落实国资委的指示,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时,制定程序和规章制度保证工作落实。

(3)机构设置

为保证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远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了严密的组织架构。中远(集团)总公司以总裁办公会为最高决策机构,集团总公司设置九部两中心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各司其职(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组织机构图》)。图1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赛迪管理顾问 2012,02.

公司各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集团领导班子领导下,分别负责有关经济、环境、社会及其它相关政策的监督、实施和审核。

图2 中远总公司的部门设置

资料来源:赛迪管理顾问 2012,02.

(4)人力资源管控

1)培训

中远集团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培训计划,努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政工人才和船舶高级管理人才,打造中国航运人才高地。集团每年组织数期“三个三百”高级人才培训,选派一定数量员工到境外区域公司学习工作,或到党校及境内外名牌大学、著名跨国公司学习培训。

2)建立人事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挂钩

为加强公司管理层考核,制定了《中远(集团)总公司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集团管理的领导人员考核原则。

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领导人员岗位职责,提出建立综合素质考核和经营管理绩效评估相结合的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对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绩效做出评估。同时,引入人才素质测评和含有可持续发展指标因素测评等科学的管理技术。

3)建立经营业绩考核指标

结合发展战略,实施了业绩考核,设立了三大类指标:经济业绩指标、环境业绩指标和社会业绩指标。

(5)中远集团风险管控

中远(集团)总公司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系,运用系统集成和精益思想的理论,整合管

理体系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念贯穿体系运作中,运用卓越绩效模式进行体系评价,以精益六西格玛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基本建立了自我约束、自我发现、自我改进、不断提高、追求卓越的长效机制。

图3 中远集团全面风险管理15步法

资料来源:公司网站,赛迪管理顾问 2012,02.

4、评价与借鉴

中远集团的集团管控建设与实践,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企业注重将集团管控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中远集团的集团管控,始终注重和发展战略进行主动衔接,使得管控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这为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设立集团管控考核目标并纳入领导人考核

为了实现中远集团管控目标,中远集团建立了领导人和行政部门业绩考核,设立了三类考核指标,将集团管控与领导人、行政部门的职责和考核挂钩,调动了积极性,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集团管控制度化、体系化

中远集团最大的特点是,注重集团管控的体系化、制度化,为此,企业建立了规范的制度体系,运用系统集成等现代管理思想,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15步法,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和自我修正,较好的杜绝了形式主义,避免了集团管控的被动性。

三、整体点评

国有企业的集团管控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指南,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企业集团管控的评价可以从领导、资源、市场和客户导向、过程、测量、经营与改进等视角进行管理和评价。

一般来说,集团管控好的企业,必定领导重视程度较高,资源投入、对下属业务单元的管控、过程管理等也较为规范,企业的管控也有量化指标考核。反之,集团管控存在某些缺陷的企业,容易在领导重视、资源、客户体现、过程、测量等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即使这类企业的经营业绩较好,也可能是由于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效率可能并不高。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的难点

对重点企业的调研及重点案例研究发现,在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在集团管控工作的难点包括:

(1)容易出现集团管控体系陈旧和管理僵化问题

随着企业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业务模式创新和调整,原有的管理制度容易与实际脱节,业务流程容易僵化,进而会导致决策和执行的速度缓慢,关键环节和控制节点虚化等问题。

(2)容易出现职责、职能重叠等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具有交叉和重叠,容易出现部分集团企业存在集团与所属企业之间职责不清,集团总部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重叠或空缺,进而出现管理缺位、越位、不到位等问题。

(3)容易出现集团业务和管理活动流程体系不规范、不健全问题

主要表现在,集团体系内没有形成以主要业务为核心的端到端流程全图,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形成管理孤岛和信息孤岛,各类信息在单一业务领域内、单一部门内传递,导致集团体系内信息传递上形成彼此隔断的局部空间,信息不对称将会影响集团管控的效果,降低决策的正确性和快速反应。

(4)容易出现集团管控与业绩考核脱节问题

受到企业高层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外部环境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的集团管控体系没有和年度的业绩考核挂钩,也没有建立规范有序的业绩考核与管理体系。集团管控报告与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目标和运营活动脱节,使得集团管控流于形式,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容易产生巨大的经营风险。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与多种因素相关

内外部调研和案例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集团管控与他们的发展战略、经营业绩、管理创新、资源投入、规模大小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认为:

(1)集团管控与发展战略的清晰程度存在较大的关联性

访谈和案例分析发现,集团管控与公司是否建立了清晰的发展战略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发展战略中确立了集团管控的主要方向和组织体系与管控模式的,实际执行中管控的落实和效果较好。发展战略中没有强调管控思路和主要模式的,集团管控一般存在随意性和容易被忽视。

(2)集团管控重视程度与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正相关

研究发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管控重视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强化了集团管控,对重大投资、重要项目、战略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可续的论证和精密的规划,经营业绩也相对较好。

(3)集团管控的有效性与管理创新的成效正相关

调研发现,集团管控能够体现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国有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非常重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当比例的这类企业将集团管控纳入企业高层的重要工作范畴,进行了必要的工作部署。这类企业一般较为重视市场竞争,并努力实现集团管控目标与市场竞争的相协调,多数企业在狠抓集团管控的同时,强调业务创新,倡导前瞻性、主动性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4)管控指标先进性与绩效好坏相关

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集团管控指标设定方面,与经营业绩好坏存在关联性。主要经营指标完成较好的企业,集团管控指标也能够体现主要经济指标和重大决策的审批与管理等考核内容,并且注重对所属公司的规范管理和重组后的集团管控。

(5)集团管控实施效果与资源投入正相关

案例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集团管控领导重视、组织结构合理性、人员投入、资金投入

等多少,与实际的集团管控效果呈现正向的关系。那些领导重视、组织体系健全、有专兼职人员和必要资金投入的企业,集团管控的效果较好,反之,则较差。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当今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征求修订意见的公告,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5大领域8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主要涉及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 其中,数字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详细说明如下: 8数字创意产业 8.1数字文化创意

8.1.1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领域先进装备,包括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和增强现实眼镜等。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和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装备等。数据手套、游戏控制器等动作感知、追踪定位和人机交互装置。 数字化艺术展演展陈技术装备、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装备、智慧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转化保护展陈装备、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数字化装备等。移动电子书、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终端。 8.1.2数字文化创意软件 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虚拟现实处理软件,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家庭娱乐产品软件,其他体现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艺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品制作软件。 8.1.3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 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数字化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出、艺术品、电子出版物、广告和移动多媒体等的设计开发制作。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姜大鹏,顾新 0 引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 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 1.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新能源产业 2.2新材料产业 2.3信息网络产业 2.4生命科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5空间海洋开发产业 2.6地质勘测产业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机构。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最 直接指标。据统计,我国目前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为20% 左右。专利实施率还不到10%¨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也落后于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主要是 因为我国中介服务体系十分弱小,虽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数量不少,但中介机构十分缺乏。大量企业难以获取 适合的技术成果,而不少科研机构的成果找不到扩散的合 适渠道,只能自己小规模转化,使先进技术成果的社会效 益不能发挥。 (2)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 技术相对较少,实现商品化并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许多 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以贸易为主,做外国产品代 理的较多。即使是出口自己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也多处于高 科技的中低端,并没有充分表现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 点。而且我国的企业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 创新的动力,很多高新技术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 创新。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差,国内企业面临跨 国公司优势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出现了联想、 华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总的来看,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 整体竞争力较弱。 (3)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狭窄。近年我国的科技经费支 出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与发 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我国的这一比重为 1.49%,而美国达到2.62%。日本为3.39%,韩国为3.23%㈨1。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而对企业特别是

2020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国家将加强政策支持 2011-03-1701:44:50来源:上海证券报(上海)跟贴44条手机见股票 纲要全文约6万字,共分为16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于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壹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壹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于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新兴产业新一轮发展浪潮即将来临。自《规划》发布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全面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产业创新不断涌现,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一、产业总体发展特征 第一,产业增速全面回升。2017年1-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部分营业收入增速为13.9%,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收总额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55.2,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9.3,相较去年同期的低谷均大幅回升,企业景气高涨(见图1)。从细分领域看,七大产业,四大区域均实现了全面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见图2、图3)。 图1 2014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行业景气指数

图2 2015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产业) 图3 2014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地区)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动新药上市。自《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以来,一批落实政策不断出台,鼓励创新产品加快上市。上半年,国内注册申报1类新药221个,共涉及80个品种,是2016年同期(37个)的2倍。二是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效率提升。领跑者计划实施以来,主流组件功率每年可提高20W甚至30W,远高于原来每年提高5W的水平,电池效率每年可达到0.5-1个百分点以上的提升,远高于计划实施前每年提高0.2-0.3个百分点的水平。7月份下发的《关于提高主要光伏产品技术指标并加强监管工作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 1 节能环保:未来市场空间宽广 [产业看点]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电力电子设备、低碳减排类公司(CDM)、电厂脱硫、节能建材行业、污水处理及固体垃圾处理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六类。“十一五”规划曾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已下降14.38%,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1.25%,如果要顺利完成此规划,那么在今年下半年,就必须完成降耗近4.4%的目标。此外,按照新的规划,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五省八市为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要求“在试点地区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培养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宽广。 [投资机会]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符合标准的节能服务公司第一批审核名单,九洲电气、达实智能、合康变频、中科电气等六家上市公司现身,涵盖了高压变频器制造,建筑节能业务等多个行业。除此之外,碧水源、乾照光电、三维工程等次新节能环保股以及桑德环境(固废处理),也可待企稳后入市。 2 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六大领域 [产业看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其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 [投资机会]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目前处于部分产品商业化进程,中兴通讯、华工科技等多有涉足。 物联网产业链尚不成熟,而作为物联网基础的传感技术如RFID、二维码等和信息采集及应用的安防、智能楼宇等有望在中短期内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建议关注:新大陆、远望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龙头股。 在三网融合方面,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目前广电系企业获得IPTV控播权,然而分散的广电网络仍然是横亘在三网融合面前的一道难关。值得关注的个股有电广传媒、广电网络。在高端软件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以及云计算将成为后市亮点。可关注四维图新、数字政通、启明星辰、卫士通、华胜天成、东华软件、太极股份、中国软件等。 3 生物产业:面临新发展机遇 [产业看点]生物产业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制造和生产出来的生物制剂产业。 该产业目前在国内存在着自主创新驱动力不足、药品流通体制、药品价格和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投融资渠道不健全的通病。即将出台的细则将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政府也将在引导相关政策和完善法律环境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关体制机制以及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投资机会]生物产业相应个股有天坛生物、华兰生物、达安基因、长春高新(生物医药和生物制造)、隆平高科、登海种业、钱江生化(生物农业)、丰原生化(生物能源)、南海发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王忠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是三块,第一个是讲三大支柱,第二是讲“四新”的思路,第三个讲五大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 首先第一个是行业趋势加国家战略,加企业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实际上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下一些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研。对国内几个城市的企业的隐形冠军进行了调研,发现了这些企业保持非常良好的势头,整个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这些企业每年都保持20%到30%的增长。 经过分析,主要就得益于这三个叠加。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抓住了行业趋势;第二个就是抓住了国家战略;第三个就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那么什么是隐形冠军呢?实际上最早的是德国的西蒙教授提出来,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些企业,行业排名是国内甚至国际的前三名,而且专注于某一个行业。但是不为大家所知,它的利润率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是保持高速增长。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里面,德国有将近一半,德国占了将近一半,实际上对德国整个经济的竞争力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它在人均出口和人均专利方面,是处于世界第一位的水平。实际上我们根据这样的一个思路,得出这样的三大支柱。 (一)行业趋势 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企业、这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个是国外的需求,第二个是国内的需求和升级。 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刚开始衣食住行属于一些服装企业、纺织企业,它们得到快速发展。然后随着升级以后,家电企业,包括随后的住房,随后的汽车行业,都比较快速增长。包括现在我们讲的文化、娱乐、休闲,这样的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一些信息网络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块。 第二块,中国过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国外的需求,因为国外对我们这些产品的大量的进口需求,带动了沿海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大幅的增长。所以就如雷军所讲,“猪站在风口上边也会飞起来”。这就是讲抓住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到2012年以后,工业速度第一次慢于GDP增长速度,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因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达到了饱和以后,更需要一些精神服务方面的需求。这是大的趋势。 (二)国家战略 第二个就是国家战略。我们调研这几个城市的隐形冠军以后,发现这些企业从事的行业,比如涉及到汽车、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以及质量检测的科技服务业,都是国家过去大力支持的。比如说加入WTO至今,国家提出来轿车正式进入家庭,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轨道交通的各项战略,比如说国家2006年科技创新大会,包括这几年对科技创新的大量投入等等。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取得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个领域很多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南京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我们国家的整车方面水平还跟国外的一些新兴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一些零部件领域里面,我们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在风力发电的有些零部件方面,还有轨道交通,南京一家企业做轨道交通门的,号称是“轨道交通第一门”。实际就得益于当时个轨道交通的国产化战略,包括武汉有一家企业做新材料,做什么呢?做焊接材料,大桥、船舶上面做焊接材料,它的材料占到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销售收入不高,一个亿,但是利润非常高。包括天津的一家检疫检测的机构,质量检测,它是依托于航天的一些基础。包括天津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由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以国发〔2010〕32号文下发公布,内容共分八方面,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用20年达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产能部分 煤化工: 国内:在2015年9月10日举办的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了煤化工行业盲目投资热下潜在的过剩风险。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139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19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亿吨,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指出,?十三五?期间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中高速增长常态化、能源需求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煤炭开发和利用环境制约增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标准煤需求量达到45亿-48亿吨。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将维持3.5亿-4.5亿吨的煤炭转化规模。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的示范项目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合理安排煤化工产量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十二五?期间煤化工总投资接近7000亿元,未来5年中国煤化工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煤化工投资项目将逐步运作。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也将达到4100万吨。 内蒙古: ?经过‘十一五’及‘十二五’ 期间一大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现代煤化工示

安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12/8 10:35:00 陕西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壮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安康建设西北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全面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发挥统计的监测预警职能,对推进安康市经济循环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安康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情况 2016年年报在库规上工业战新企业单位数66户,较上年增加12户,占规上工业全部单位数的12%,户数占比略有提高。从业人员期末人数6754人。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20.3亿元,产值增速14.8%,低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4.7个百分点。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7%,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产值增速与占比双双下降。 分产业看: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33.6亿元,生物产业完成产值58.5亿元,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27.6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完成产值0.4亿元和0.2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处于空白。 分县区看:汉滨区17户,汉阴县13户,高新区10户,其他县区均在10户以下,宁陕县处于空白。

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37.5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32.4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8.7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7.0亿元,其他行业产值均在4亿元以下。

分规模看:中型企业3户、小型企业63户。三家中型企业分别是:安康市恒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皂素,属生物产业类企业;安康市汉滨区阳晨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饲料,属生物产业类企业;安康国群非金属矿有限公司,生产建筑保温涂料,属节能环保产业类企业。 二、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 1、产业格局“三足鼎立”。在战新产业的七大领域中,全市形成以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16年,生物产业产值占全部战新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 析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独家提供给中国证券报的报告称,目前相关部委正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明确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 报告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集中出台,将推动我国及早迈进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开始编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一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 报告建议,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应重点扶持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大力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对研发投入采取强有力的鼓励政策,可考虑将行业和地方部门原用于鼓励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多数改为奖励研发投入。 A股市场26日延续了上周以来的强势反弹走势,以生物育种、乙醇汽油、建筑节能、垃圾发电等概念板块为代表的“新兴势力”领涨。 分析人士表示,上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的消息使得市场对相关上市公司持续关注。短期看,在大盘筑底回升的背景下,新兴能源相关行业个股有望保持活跃。不过,政策更多是立足于中长期,因此投资者不应对相关板块个股的阶段表现过于乐观。 炒“新”热情高涨 此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主要针对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对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做出明确部署。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上相关个股持续走强。 26日,生物育种、乙醇汽油、建筑节能和垃圾发电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3.01%、2.62%、2.18%、2.14%。就最近10个交易日的表现看,氢能指数、垃圾发电指数、新材料指数、清洁煤发电指数和新能源概念指数分别上涨了10.34%、8.99%、8.25%、8.04%、8.07%,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分别只有3.93%和6.34%。 着眼于中长期 市场人士指出,单从行情进程看,短期积累了较大涨幅的一些个股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而且部分新兴概念板块估值过高或将抑制其二级市场的上升空间。 目前,生物育种、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核能核电、清洁煤发电板块成分股的市盈率(TTM,整体法并剔除负值)分别高达54.56倍、48.50倍、36.85倍、29.58倍、23.21倍,均显着高于市场整体不到19倍的平均水平。

国发〔〕号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决定国 发〔2018〕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地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地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地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地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地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地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地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地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地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_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明确制定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扶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可以说,新旧产业的及时更新,是日、韩、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代写论文 一旦产业的新旧更替出现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被日本全面赶超的同时,缺乏新兴产业的替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的持续衰退,也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新兴产业培育不及时。台湾地区在2000年以后经济的衰退,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经济自二战以后的长期不景气,则更是由于制造业中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不力所造成的。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本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初始条件,及时确定未来的新兴产业,用新兴产业替代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 但是,由于对新兴产业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新兴产业的特点、发展模式、发展的周期、路径等尚有模糊的认识,我国在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出台产业政策等方面,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欧阳峣、生延超(2010)[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是导致我国新兴产业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分不清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混为一谈,多数的地方选择新兴产业不注意各经济区域的空间特性、经济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所处工业化阶段等因素,以国务院或全国的标准选择新兴产业,结果选择是全能产业,造成全国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

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十三五”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兴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 未来几年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背景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投资上,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望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12800元电子版:12500元纸介+电子:12800元 第一章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第一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由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技术创新集成化 二、生产制造智能化 三、能用发展绿色化 四、资源利用循环化 第二章“十二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类政策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环境类政策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管理机制类政策 四、地方政府积极制定战略新兴产业政策 五、地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举措 第二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就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逐步深化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群发展 第三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投资热点 二、前期受影响产业发展不断趋好 三、意见规划频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四、产业融合催生多样新型业态 五、技术突破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力量 第四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进展

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十三五”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兴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 未来几年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背景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投资上,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望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12800元电子版:12500元纸介+电子:12800元 第一章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第一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由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技术创新集成化 二、生产制造智能化 三、能用发展绿色化 四、资源利用循环化 第二章“十二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类政策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环境类政策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管理机制类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因现状与发展路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5517098.html,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因现状与发展路径分析作者:王征 来源:《西部学刊》2014年第02期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将会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昭示着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同时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以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演进的内生动力,从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机制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战略性新兴产业意指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新兴产业,是关系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目前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它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大和长远的影响。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新能源领域,德国、日本、西班牙、美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占比很高。在新材料领域,美国、日本、欧盟、韩国都制定了相应地发展计划,主要集中在生物材料、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计算科学、生态材料未来碳材料技术、结构材料等方面。在信息网络领域,美国将IBM“智慧地球”提升为国家战略,欧盟、韩国重点发展物联网。在生物医药方面,英国、美国、日本都把干细胞作为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突破口,同时,把生物育种作为面向21世纪的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上世界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扶持政策。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如前所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那些代表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经济技术效益和产业带动效用,并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新兴产业,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的新兴产业。其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指其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主导性地位,并正处于成长过程之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结合,其中,战略性意味着该产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即不能简单地考察为它一时的收益大小,对于国家来说,应当是举足轻重的产业,既能够吸引民营企业愿意大量投资,能够带来全局性的影响,又能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明确制定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扶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

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可以说,新旧产业的及时更新,是日、韩、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旦产业的新旧更替出现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被日本全面赶超的同时,缺乏新兴产业的替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的持续衰退,也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新兴产业培育不及时。台湾地区在2000年以后经济的衰退,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经济自二战以后的长期不景气,则更是由于制造业中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不力所造成的。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本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初始条件,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围绕“十四五”和 203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环境、发展趋势、国内产业现状、发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并从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战略引领,强化创新基础、加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开放融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4 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兴产业 ; 特征定位 ; 发展方向 ; 十四五 ; 2035 一、前言 201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经过十年发展,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为推动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 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研判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各个重点领域的系统性技术、产业瓶颈突破技术、跨领域技术,凝练“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面向 2035 年的新兴产业技术预见及产业体系前瞻研究。项目注重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及方法创新,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6 个专题组,以及政策组、综合组的组织结构开展深化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及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方向及对策建议。 本文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项目成果的学术性展示,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炼产业发展特征及定位,提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就产业重点领域的“十四

《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考试答案

考试标题《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 思考》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 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倒计时47: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正确 错误 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 正确 错误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邓小平同志定下的方针() 正确 错误 4.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和突破催生了新兴产业() 正确 错误 5. 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正在兴起() 正确 错误 6. 我国的工业化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正确 错误 7. 绿色能源革命是中国率先提出的() 正确 错误

8. 生物技术将引发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正确 错误 9. 转基因技术由于未知危险要全面停止在农产品上的使用() 正确 错误 10.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已经成功首飞()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在16—17世纪,()在造船、金融及贸易等领域远比英国具有优势 A. 荷兰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2. "连接美国:国家宽带计划"目标是至少()亿美国家庭将拥有可承受的100Mbps实际下载速度以及50Mbps实际上传速度 A. 0.5 B. 0.75 C. 1 D. 1.5 3. 20世纪60年代,()政府重点扶持和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汽车、造船、数控机床、化纤、钢铁等产业,完成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赶超 A. 日本 B. 韩国 C. 台湾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