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完整版

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完整版

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完整版
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完整版

异常心理学笔记

第一块考试注意事项

1.关于考试

(1)异常心理学是核心是考试重点是难点

(2)关于考试中的影视题最好先看题目再看影片

2.关于教材教材的重要性考试主要是考教材

(1)系统脱敏疗法(手册P350),操作疗法(相对于暴露疗法而言的,书P360),抑郁症的行为疗法(书P371),松弛疗法(书P364)

(2)行为治疗的局限性缺乏对内部原因的调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复发,或者病征的转移。所以产生了认知行为治疗。

3. 关于面试

(1)面试时有些概念不能明确判断可以回答相对模糊一些。例如抑郁症,可以回答抑郁。

(2)面试时不要无目的随便提问。越乱问越造成问题不清,提问建立在听清听懂当事人情况的基础上。(3)平等对待当事人,面试开始时,要注意用语。例如,“我们开始吧。”或者“您今天想谈些什么?”不要纠结无用的问题牢记时间有限。

(4)面试时,建议,解释,安慰,提问,引导,劝告在面试过程中都要涉及。这些都是评分标准中的一项。(5)切忌不要反驳考官。

(6)必须对当事人尽可能的耐心,切忌打断,插话等不良习惯。学会倾听是面试的要点。

第二块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异常心理学包括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异常概述

一、心理异常及其病理学模式

(一)“心理异常”的界定

心理异常的界定可称为心理异常的概述\内涵定义

1. 心理异常是相对心理健康而言的,是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病状。(书p1)

(1)心理异常不是相对心理正常而言的,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

(2)个体心理异常通常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很少群发。主要容易群发的有癔症的群体性发作

(3)某个时段或长期有些心理异常是有病程要求的,有些是没有病程要求的

厌食症至少3个月,神经症除了焦虑症,性心理障碍以外,其他也要求3个月。性心理障碍要6个月。一般心理问题没有病程要求。恶劣心境要2年。(要具体病具体要求)

(4)没有能力当事人无法避免失去控制

没有能力的原因,两大原因是:一,心理失衡。二,精神病态,即心理发生病理性改变。

(5)按社会认可适宜的方式行动社会不理解

(6)行为后果对本人是不适应本人痛苦:抑郁,厌食症可导致本人死亡。影响本人的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包括:社会交往,学习功能,生活功能。

(7)行为后果对社会是不适应的,即对他人带来痛苦。精神疾病对家人,对同事造成痛苦,伤害。

2. 切勿与儿童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到位的,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一些心理问题混在一起。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儿童青少年在成熟之前,都需要一个成长的问题。

(1)逆反问题自我感觉成长导致自尊心的成长独立与依赖的矛盾。这样的阶段是必然结果。是成长过程中的矛盾

(2)现实和幻想的矛盾(知识点:幻想、幻觉、妄想的区别)

3.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和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 区别

临床心理学主要是处理心理疾病的。咨询心理学主要是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手段,开展工作。

4. 由于心理咨询过程应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必须牢记心理咨询的功能。

四大功能是:

(1)宣泄当事人消极情绪,帮助减轻当事人的压力。(理解当事人的情感,产生共感,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宣泄的平台。)

(2)改变改变来访者的认识的偏误、错误认知,确立正确的认知思想方法。(一般心理问题大多是对刺激性事件有认知偏误。认知偏误有绝对化,过度概括化,夸张化等等。让人领悟开窍,主要是通过一些自己能够接受的一番话来提醒对方。解决困难的方法肯定比困难本身要多得多。)

(3)激发心理咨询是一个求助与自助的过程,要激发当事人自身内心的动机、渴望。(对待人格障碍问题,主要是运用这一点。)

(4)提供提供当事人建议、劝告、引导。(提供建议的知识点: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厌恶疗法要点在于使用方法的频度递减,效果的递增。弹皮筋厌恶疗法要注意次数。苦味厌恶,要注意口含黄连的时间。厌恶疗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物厌恶,一种是想象厌恶。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要点在于放松程度要达到随时随地都能放松。列表法,优点第一,可以写穷尽;第二,可以暂时改变注意力。不用列表法容易顾此失彼。)

(二)心理异常类型

心理异常两大类

(当事人心理有无发生病理性改变)

1. 一般心理问题,即非病理性心理异常:针对相应刺激,在合理的时段内不能化解,以至于使人不能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功能,持久的,持续的消极情绪。

2. 心理变态,即病理性心理异常,有两个条件。一,无刺激性事件发生。二,心理过程失去协调性。心理异常的特征,即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与标准:心理过程的协调性原则,心理个性稳定性原则,心理反应的和谐原则。(手册P7-8)

3. 心理病变 即心理缺陷, =精神障碍=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4. 有精神病症状就属于精神疾病。两个判别标准:一,缺乏辨别和控制自己病态行为的能力。二,没有判断,区分,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心理异常病因模式 (病理性改变的原因、模式)

1. 生物学模式 例如:脑器官的病变;病毒原因;酒精中毒;基因。(精神病药物问题)

2. 心理学模式

3. 社会学模式 例如:生活变故,都市化,社会阶层,社会保障等问题

4. 整体模式,即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综合模式 例如:吸毒问题

二,心理异常病因学研究

(一) 介绍心理异常致病因素的原因 (1)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了。(2)应该重视以下这些因素。

非病理性心理异常 病理性心理异常 一般心理问题,一般有消极情绪

心理变态

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nonpsychotic disorder

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psychotic disorder

(1)心理动力学模式 精神分析 1900年 国际精神分析大会召开 意识 潜意识

(2)行为主义模式 行为主义 华生 巴普洛夫 斯金纳 沃尔普

(二)分类介绍

1. 生物因素

(1)遗传研究遗传因素的方法:一,家系法。二,同卵双胞胎法。三,寄养儿法可以不受后天影响。

在某疾病中遗传病因超过60%我们可以确定该疾病有遗传倾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冲动性

人格障碍都有遗传倾向。

(2)脑功能失调例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对声音刺激特别敏感。

(3)神经递质代谢失调

2. 环境因素

(1)应对环境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包括:

一,抗搓能力。二,抗压能力。压力即主观压力,判断压力。三,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对各种精神刺激的能力。

(2)人际关系性格障碍容易影响人际关系。精神病人康复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3)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再适应量表LCU(1973年版),含有43个社会实践项目,打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配偶死亡,离婚,分居,家庭成员死亡,结婚。常模显示:>300,必有身心疾病;>150,

50%可能性生病;<30,安逸。

(4)丧失应对丧失的方法:一,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二,需要找到代偿方法。三,设定恰当的目标,使人有奔头。

3. 心理因素

(1)应激

a. 应激源,即压力源不是所有的应激都会成为应激源的

b. 应激状态,即紧张状态

c. 应激与躯体疾病三个阶段:

警觉阶段(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亢进,引起躯体症状。植物神经即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主要症状早搏,恶心,手抖,头痛。)

阻抗阶段(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自动消失。但是依然处于紧张状态,造成保护系统过渡,内分泌紊乱。)

衰竭阶段(重病爆发)

(2)消极情绪

a. 情绪较为特殊,情绪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情绪而产生

消极情绪

的。不是在消极情绪下产生,就是在积极情绪下产生。愤怒情绪

意识狭窄。

b. 需要和情绪的关系 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介于中间的情况也会发生,例如百感交集。 (3) 挫折

a. 因挫折引起心理异常的两个因素:一,挫折感(因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二,应对挫折的消极反应。(此处请注意:消极情绪和应对方法的消极反应是不同的)

b. 挫折定义 挫折是指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不能克服或未能克服的障碍和阻力,致使目标不能达到的一种心理打击。(书P4)困难大于你的应对能力就是不能克服的障碍,困难由于一些原因原本能克服而没有克服的,变成了未能克服的障碍。

c. 挫折感,即对挫折的消极感受,对挫折的消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情绪状态。

d. 挫折感与消极情绪的关系

消极情绪与挫折感

e. 抗搓能力与挫折无关。抗搓能力与挫折感有直接关系。抗搓能力与挫折感成反比,抗搓能力越强挫折感越低,抗搓能力越弱挫折感越强。

f. 如何避免发生挫折

i ) 引起挫折发生的主、客观因素

ii ) 引起挫折的主观因素及应对的具体方法

① 期望过高 针对期望过高可以运用最近发展区目标设定方法。最近发展区目标设定应从伸手可得到非常努力可得为止。

② 应对困难的渠道与手段的选择不当 (取得成功三个要素,一,潜质;二,勤奋;三,机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有效学习方法的介绍,一,150%的学习,学习量要达到个人习得该事物的150%。二,交互抑制理论,即前适抑制和后适抑制的问题。三,自学与预习重要性。三,儿童教育,要重视智力开发和人格

因直接刺激通过想象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例如阅读小说时产生的消极情绪)

挫折感 主要因挫折刺激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感 客观因素有时难以避免,因为客观因素不受人为控制。例如,地震。

主观因素是可以避免

发展。)

③动机不足三种动机冲突:趋避冲突(考试中出现较多,同一目标的吸引力和危害相同),双驱冲突(两个目标吸引力相同,不可同时达到。),双避冲突(两个目标危害相同,不可同时避免。)。

趋避冲突案例:一女生,在工作中遇到一个男上司。男上司对自己有暧昧行为,自身不想和上司发展恋人关系,纠结于挑明自己想法与不挑明之间。解决办法:推迟决策,等待实际情况自然发展,情况明了后再做应对。

g. 挫折发生后,引导应对挫折的积极反应。提高抗搓能力,抗压能力,解决复杂情况的能力。当事人首先需要接受,需要直接面对挫折引导当事人积极面对,可以举些例子启发当事人。

h. 对挫折的消极反应一,由愤怒情绪而产生攻击包括:直接攻击,间接攻击,转移攻击。二,冷漠。三,固着,即功能固着。固着是心理定势中的思维定势。心理定势包括知觉定势,思维定势,运动定势,注意定势。用一些发散性思维的练习可以减少固着,减少思维定势。

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其判别标准

一,心理健康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一)心理健康的由来与发展(详见书P 4)

1. 1793 法国起点

2. 1908 美国比尔斯《一颗失而复得的心》及1908.5康州心理卫生协会正式开始标志

(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阶段三个阶段(详见书P5,此处略,以下为补充)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也是个人身体、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书P6).

现在心理健康标准两个作用:一,判别个体心理是否健康。二,判别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什么水平。二,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关系相互影响,互为前提

(一)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详见书P5,此处略,脑损伤及内分泌失调)

(二)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影响(详见书P5,此处略,以下为补充)

1. 各种压力造成的精神紧张及缓解精神紧张的有效方法

(1)聊天其主要作用:一,转移注意力。二,帮助宣泄。三,聊天双方心理上相互得到支持。(2)陪同散步

(3)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4)听音乐

三,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判别标准 (一)心理健康判别标准

1. 主观经验标准 两种内涵 手册P9

2. 统计分析标准 手册 P10

3. 心理测验标准 信度和效度 手册P10

4. 病因症状标准 手册P11

5. 社会适应标准 手册P11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二) 心理健康发展标准的本质特征 (详见书P7,此处简略) 1. 认识清醒健全 2. 情绪积极饱满 3. 意志品质良好 4. 个性完善统一 5. 人际关系和谐 6. 潜能充分发展

(三)当今具体心理健康评估标准(详见书P7,此处简略,以下为补充) 1.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可分为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两种。

2. 耐受能力

3. 调控能力

4. 社交能力

5. 康复能力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 第一部分,一般心理问题。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

1. 情景性,是指没有泛化,与特定情景相关联。例如,考试焦虑。

2. 偶发性与暂时性,这说明一般心理问题有向两端发展的可能。长期的不缓解,迁延可能变得严重。例如:紧张消失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症 3. 心理状态无病理性改变。

(二)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有考过的一般心理问题:自卑,无端烦恼,狂热,心理疲劳)

刺激

持久

短暂

强烈 微弱 耐受能力强

耐受能力弱

1. 偏执(书P8)(1)偏执的情景(四种)(2)偏执与固执(偏执是自信心过强,没有自知之明,

而固执是自尊心过强)

2. 自卑(书P9) (1)自卑的情景(二种)(2)自卑与自我排斥(自我排斥是全面的否定。自卑对

象通常是容貌、能力、地位)

(3)自卑与自责(自卑中有自责成分,自责中通常没有自责成分,自责可以是正常

的也可能是病态的)

3. 多疑(手册P28) (1)多疑的表现一,偶尔看作必然;二,对自我不利的多种单独事例关联起来;

三,正常事件从不利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

(2)多疑的两种情景:偏见性多疑和过敏性多疑

(3)多疑与猜疑(猜疑是一般的怀疑,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有猜疑的人格特征的

人可能变为多疑。)

4. 无端烦恼(书P10) 无端烦恼的情景情景一,确实是无原因的烦恼,可能成为广泛性焦虑症;情景二,

有应激源,该应激源不会引起烦恼,这种应激源变为另一种刺激,而因后一种演变

出的刺激产生的烦恼。例如,无端指责,无端攻击,无端生事,无端怀疑。再例如,

孩子现在是小学,却担心孩子考大学的情况。

5. 消沉(书P10)(1)消沉属于一般消极情绪,无病程时间要求。(2)消极的表现:萎靡不振。(3)

情景(三种)(4)消沉影响下的进入空门和信仰宗教进入空门还是不同的。

6. 孤僻(书P10)(1)孤僻是人格问题,人格问题改善要激发当事人改变的愿望。(2)孤僻的表现:自

我封闭,不愿交往。(3)情景(三种)(4)内向和孤僻的区别,内向是交往中主动

性不够,一旦相互熟悉了之后就会产生交往的热情;孤僻是对交往没有任何兴趣,根

本不愿交往。(5)孤僻和孤独(孤独手册P37)的区别,孤独是一种心态,孤僻是一

种人格问题。在各种特定情景下,感到自身孤独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但是当孤独感使

人萎靡不正,感到自身被家人、朋友和社会所抛弃,因而感到痛苦并且影响社会功能,

也会转变为一般心理问题。

7. 攻击性(书P11)(1) 攻击性表现中,侵犯性相对明显。大多表现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可以是直接

攻击,也可以是替代攻击(转向攻击),还可以是自我攻击(2)情景(三种:受挫折

时;烦恼时;无聊时)(3)攻击与敌对(敌对手册P38)的区别,敌对基本表现为一

种敌对情绪,攻击大多表现为一种攻击行为。敌对中侵犯性不太明显,攻击性中的侵

犯性相当明显。

8. 狂热(书P11)(1)狂热表现及情景:四种:一,狂热爱好,在迷恋而不能自拔情景下出现。例如:

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对解决的,

其中家庭的问题可能更严重。家长问题不解决,孩子问题很难解决。网络成瘾是属于

习惯性冲动控制障碍(习惯性冲动控制障碍手册P143、P144)中的一种。病理性网

络成瘾往往因为不能去上网产生焦虑、烦躁的表现,严重伤害社会功能。所有的习惯

性冲动控制障碍病程都需要症状持续一年。病理性赌博,病理性拔毛,病理性偷窃都

属于习惯性冲动控制障碍。病理性偷窃与偷窃的区别,偷窃只是为了钱财,为了赚钱,

为了经济目的去偷,而偷窃癖是为了自我心理满足,而是为了获得战胜自身紧张感而

产生的成功感。病理性纵火主要是为了兴奋,刺激而放火。二,狂热爱慕,在对对象

过分倾慕的情景下出现。主要表现有网恋和疯狂追星者。追星案例:一大学生疯狂追

星,影响学业,影响正常生活,应对方法是认识调整。三,狂热盲信,在受到盲信对

象的感染,或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的情景性出现;四,狂热行为,在冲动情景下出现。

(2)狂热与热情的区别:狂热有时间局限性,很少持续终生,对生活、工作、学习

的热情可能持续终生。狂热缺乏理智,热情是有理智性的。狂热常常给个人带来损害,

热情会助人产生动力,产生坚持的能量。(3)冲动与狂热的区别,冲动时间短暂,狂

热时间相对较长。狂热矫正过后,往往产生对之前行为的幼稚感和无聊感;冲动过后

往往产生后悔感和内疚感。

9. 怯懦(书P12)(1)怯懦是人格问题。怯懦的表现: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性格软弱。(2)情景:

一,与陌生人交往,行为常常拘谨,表情极不自然;二,处理难度事务,过分谨小慎

微,常常没有主见,害怕造成非议,害怕承担责任。(3)害羞与怯懦区别。害羞是过

度注重自己的自尊,过分注重自我形象。

10. 心理疲劳(书P12)(1)主要表现精力疲乏(2)情景(两种)(3)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病理疲劳

的区别。生理疲劳主要是肌肉疲劳。病理疲劳是由身心疾病导致的,表现为体虚乏力。

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也可能产生病理疲劳。(4)长期高强度、高紧张度,超负荷

的工作,以至于当事人在脑力和体力上严重超标,而导致综合的疲劳,称为精疲力竭

的亚健康状态。通常表现为一些躯体症状,称为过劳综合症。由过劳诱发了隐秘的疾

病或已知的疾病爆发,积重难返的造成死亡的称为过劳死。

(一般心理问题大致有三类:一,与人格问题有关的有:偏执,多疑,孤僻,攻击性,怯懦;二,与情绪有关的有:自卑,无端烦恼,消沉,狂热;三,与心理机能有关的:心理疲劳。)

第二部分,心理症状 (大部分需要理解,有少数比较重要需要记忆)

(一)感知障碍

(感觉,知觉都是低级功能。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事物。要有知觉,头脑中要有概念。)

1. 感觉异常 (书P12)

无外界刺激或微弱刺激的情况下,感觉被夸大

2. 感觉消失 (书P13) 癔症的主要症状,例如:癔症性失明,失聪。

3. 病理性错觉 (书P13) 正常错觉和病理性错觉的区别,正常错觉是由错觉原理造成的,病理性错觉是在意识异常的情况下产生的。

幻觉

(书P13) hallucination 幻觉属于精神病性症状。无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却产生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类型有:幻听、幻视、幻触、幻味。幻听、幻视正常人也会出现。正常人的幻觉可能转化为精神病性的幻觉。气功、内观治疗、瑜伽的走火入魔,可能诱发出现神经症,幻觉,癔症。幻觉被定性

精神病性症状的依据:第一,当事人处于觉醒状态;第二,幻觉成堆出现或和妄想一并出现。幻听是幻觉中最重要的表现,幻听有非语言性幻听和语言性幻听两种。语言性幻听出现就是精神病性症状。 5. 感知综合障碍 (手册P59)

1)视物变形:视物变形也包括看人时人的变形。 (2)视物错位:距离改变

3)体像障碍(手册P59),又称体像失认症,体形感知障碍。对自身的体形认识认为体形改变,有窥镜症状。出现在厌食症和疑病症中。

(二)思维障碍

思维奔逸 (书P14) 躁狂三大症状之一,在其他中几乎不存在。

主要表现:思维挤压(说话具有跳跃性,但还是有一定联系);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感觉障碍:感觉异常,感觉消失 发生在外表且有明确部位,主要出现在

疑病症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且无明确部位

思维形式障碍:1-7

思维内容障碍:8-10 知觉障碍:病理性错觉,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散漫(书P14)又称联想散漫。属于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当事人讲了好多,语句割裂,造成你一点也没有听懂。

3. 思维破裂(书P14)比思维散漫严重。

思维迟缓(书P14)抑郁症的三个症状之一。表现为思维粘滞,经过催促半天才会回答。

思维贫乏(书P14)属于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常常不回答问话,就算回答也是答非所问。

6. 思维中断(书P15)又称思维被夺。当事人自己意识不到,也不会感到焦虑。

7. 象征性思维(书P15)属于精神病性症状。

妄想(书P15)delusion 不符合事实但坚信不疑,不能说服改变的病态信念。属于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偏执性精神病就只有妄想症状。

(1)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

(2)迫害妄想

(3)关系妄想与己无关的事,妄想成与己相关。

(4)自罪妄想抑郁症的表现。

(5)疑病妄想疑病观念与疑病妄想的区别:疑病观念是疑病症的表现之一,当事人内心不是非常坚信,需要不断到医院去确定。疑病妄想,是坚信自身生病,不用去医院检查。

(6)控制妄想

9. 超价观念(书P16)厌食症患者的表现。

强迫思维(书P16)obsessive thought 强迫症的两大症状之一。也称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明知不合理或不必要却反复出现某种的某种观念,虽力图摆脱,但仍难以克制,且伴有主观上的被迫感和痛苦感。(三)言语障碍

1. 持续言语(书P16)属于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他人所提的问题不同,但当事人回答相同。

2. 刻板言语(书P16)在当事人的言语中要注意有意义的信息。

3. 模仿言语(书P16)你说什么他说什么。

4. 脑损伤性失语(书P16、17)脑损伤的严重后果之一。

5. 缄默(书P17)主要是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思维迟缓患者在多数情况会回答你,而缄默患者基本不回答。

病理性说谎(书P18)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尊重和博取别人的同情而虚构各种谎言。说谎与病理性说谎的区别:说谎是掩盖真相,为了欺骗别人。病理性说谎编造真相,目的在于引起他人的注意、尊重,很难让人觉察。主要出现在癔症性人格障碍中出现。

主动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固定

(四)注意障碍

(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即主动注意。无意注意,没有目的的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需要克服困难,即被动注意)

1. 注意增强 (书P18)注意力超常的稳定而且时间很长。疑病症可能会出现。

注意涣散 (书

P18)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原因多巴胺含量不足。

3. 注意固定 (书P18)要让强迫症患者转移注意力,一定要找让当事人忙不过来的事让当事人做,才能转移注意力。

4. 随境转移 (书P18)兴奋性增强。常与思维奔逸中的随境转移联系在一起。出现在躁狂中。

5. 注意衰退 (书P18)注意力全面减退。

6. 注意狭窄 (书P18)

(五)记忆障碍

1. 记忆增强 (书P18)清晰回忆起大量的,常人所不能回忆起的,连细枝末节也历历在目。

2. 界限性遗忘(书P18)不能回忆起明确,特定记忆。

3. 顺行性遗忘(书P18)疾病发生时及以后一段时间,一段时间是指生病过程中的几天。

4. 逆行性遗忘(书P19)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近事遗忘 (书P19)新近发生的事不能记忆。通常是老年痴呆症的最早期症状。防止向远事遗忘发展。记忆有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近事遗忘是记忆中识记环节不能完成造成的。改善记忆的方法:抄书;学单词;打麻将。脑损伤导致的精神病是最严重的,因为脑损伤的精神疾病不可逆。 6. 远事遗忘 (书P19)

7. 错构 (书P19)表现为对记忆情节上的张冠李戴,并且坚信不疑

8. 虚构 (书P19)表现为凭空想象出来的虚构事件。思维方面属于妄想,记忆方面属于虚构

(六) 情感障碍

情感高涨 (书P19)表现为表情喜悦,语言响亮,动作增多,有明显夸张色彩。躁狂症三大症状之一。

被动注意障碍:随境转移

主、被动注意障碍:注意衰退;注意狭窄

情感性质发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欣快;情感低落

情感波动发生障碍:病理性激情;易激惹;情感淡漠;情感不稳 情感协调发生障碍: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情感幼稚

2. 情感欣快 (书P19)在智能障碍中出现。比情感高涨的表现更夸张

情感低落 (书P20)抑郁症的表现。在其他病症中也有表现 4. 病理性激情(书P19)不可控制的冲动

5. 易激惹

(书P19)有易怒倾向。 6. 情感淡漠 (书P20)对任何刺激没有反应。

7. 情感不稳 (书P20)多出现在癔症性精神病,癔症和精神分裂中。 情感倒错 (书P20)情感和外界刺激不协调。情感倒错包括表情倒错。 9. 表情倒错 (书P20)表情和情感刺激不协调。

10. 情感幼稚 (书P20)与年龄不相称。容易出现癔症发作。

(七)意志障碍

1. 意志增强 (书P20)意志行动的病态顽固性。疑病症中出现。

2. 意志减弱 (书P20)意志行动明显减少。

3. 意向倒错 (书P21)

4. 意向矛盾 (书P21)

(八) 动作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书P21)

躁狂三大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书P21)主要指木僵。紧张性木僵是最严重的。紧张性木僵分为较轻的亚木僵状态和严重的僵柱。

3. 病态性违拗 (书P22)一律违抗

4. 被动性服从 (书P22)一律服从

5. 刻板动作 (书P22)机械重复某一个动作

6. 模仿动作 (书P22)机械模仿他人动作

7. 持续动作 (书P22)机械重复前一动作

8. 强迫动作 (书P22)强迫症两个症状之一。

(九)本能行为障碍

1. 自伤 (书P22)属于生存障碍。自伤的特点:(1)伤口处自己可以容易达到(2)通常是机械伤(3)方

意志强度上的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弱 意志意向上的障碍:意向倒错,意向矛盾

协调性兴奋,与内在情感一致

不协调性兴奋,与内在情感不一致

向一致(4)范围集中。

2. 自杀(书P22)属于生存障碍。

进食障碍(书P22)

(1)食欲减退,摄入食物少到不能满足生存需要的量,而且没有饥饿感觉。厌食症,抑郁症。

(2)食欲亢进,主要出现在躁狂,抑郁症,精分。

(3)拒食,主要表现为含而不咽。

4. 睡眠障碍(书P23)

(1)失眠失眠分为继发性失眠和原发性失眠(单纯性失眠)。失眠症要求是原发性失眠。失眠两种形式:一种,半小时任何姿势都难以入睡。另一种,睡梦过多。睡眠可以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梦主要出现在快波睡眠。睡梦过多充斥整个晚上使得睡眠中大脑神经没有很好休息。睡眠较浅也不太好。

(2)发作性睡眠遗传度很高。表现为随时随地突然入睡。

(3)睡眠麻痹

(3)睡行表现为意识恍惚,第二天早晨不能回忆。可以慢慢引导到床上。白天出现这样的情况称为漫游。

(十)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状态下产生。生病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1. 意识浑浊(书P23)表现为似醒似睡的状态,复杂问题没有反应

2. 嗜睡(书P23)表现为很容易叫醒。刺激过后立即睡着。

3. 昏睡(书P24)表现为熟睡,强烈刺激才会醒来。足底反射,腱反射还是存在。

4. 昏迷(书P24)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浅度昏迷,足底反射,腱反射不存在,亚光反应,瞳孔反射还是存在的。二,深度昏迷,所有反射都消失了,呼吸变慢,有时会暂停。深度昏迷达半年为植物人。

5. 谵妄(书P24)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骚动不宁。

6. 意识朦胧(书P24)表现为专注内心体验,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会出现在睡行中。意识朦胧状态过后,不能对其回忆。

7. 梦样状态(书P24)梦样状态是能够回忆。

8. 精神错乱(书P24)

(十一)自我意识障碍

1. 人格解体(书P24)表现为意识不到自身的存在。人格解体中包括现实解体,表现为意识不到真实环境,可以成为独立的症状。

2. 交替人格(书P24)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人格交替出现。本人人格被排除了。

3. 多重人格(书P24)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人格同时出现,本人人格被排除了。。常见双重人格。多重人格可能出现情况有:一种是两个人格,一个是大我,另一个是小我。另一种是他自称张三,行为和李四一样。还有一种是人劈成一半,一半一种人格。

4. 人格转换(书P24)

5. 自知力缺失(书P25)要有精神病症状,自知力缺失才有价值。精神病判断两点依据,一,没有能力辨别控制自己的病态行为;二,也没有能力处理现实事务的能力。

(十二)智能障碍

1. 精神发育迟滞(书P25)又称智残,弱智。定义:个体在发育期内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且伴有适应行为缺损。

(1)发育期是指0-18岁

(2)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智商70以下。70-86属于边缘智商。智商平均行为智商90-110。

(3)适应行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智商低于一定层度必定会损伤这些能力。

(4)可以成为一种症状。可以出现在唐氏综合症,孤独症,婴儿痴呆。也可以成为独立疾病。

(5)精神发育迟滞程度表现对比表

2. 痴呆(书P25)十八岁以后脑损伤导致的不可逆的智能的慢性减退。

(1)全面性痴呆老年痴呆

(2)局限性痴呆(书P26)

(3)假性痴呆没有脑损伤,是可以恢复的。

(十三)定向障碍通常是指环境定向障碍。人对现实环境的识别和判断错误。

第三部分,心理疾病

一,神经症与癔症

(一)神经症(neurosis)(书P26)

(请注意:①神经症根据CCMD第三版只有五种,分别为: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②比较特别的是抑郁性神经症,即恶劣心境,不可简称为抑郁症。抑郁症和恶劣心境同属于心境障碍,不属于神经症。恶劣心境与抑郁症是不同的。③神经症的特点:a)神经症即有精神症状又有躯体症状,两点必须有,两者缺一一般不能认定为神经症。b)躯体症状不是由内脏器官病变导致的,而主要是由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c)当事人有完整的自制力。④神经症是考试频率较高的疾病单元,以下的都很重要。)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书P26)

(1)焦虑症有两大特点(诊断要点):

a. 焦虑症即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又有明显的躯体症状,两大症状缺一不可。只有一方面表现,一般只称为焦虑。

i)精神症状,主要是焦虑情绪体验,也可以称为精神性焦虑。其表现有:担心,害怕,紧张,焦躁不安,不安全感,惊恐。恐惧成分非常突出。(抑郁症中也会有焦虑体验)

ii)躯体症状,也可称为躯体性焦虑。其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紧张引起的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来回徘徊,坐立不安。运动性不安是焦虑症所特有的,在其他心理疾病中不太会出现。

b. 焦虑症通常没有刺激源,即使有刺激源,但在常人看来这些刺激源是不会引起如此严重的焦虑反应。反之,则不能判断为焦虑症。

i) 焦虑症不能用系统脱敏疗法,焦虑症没有刺激源所以不能针对制定脱敏梯度表。系统脱敏疗法是一个连续,逐次暴露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手册P350),操作疗法(相对于暴露疗法而言的,书P360),抑郁症的行为疗法(书P371),松弛疗法(书P364))

(2)焦虑症可分为急性焦虑症即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和慢性焦虑症即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 a. 诊断焦虑症的时候,一般都要诊断到底,尽量要有惊恐障碍或广泛性焦虑的判断。

b. 惊恐障碍表现:一般是原发性的惊恐发作。继发性的惊恐发作可能表现在严重恐惧症,PTSD等其他心理疾病中。惊恐发作主要表现为强烈恐惧,这种强烈恐惧的发生不可预测,具体感觉:濒死感,失控感,窒息感。病程要求:一个月三次或者首次发作后焦虑持续一个月。

c. 广泛性焦虑一般表现:一,无应激源。二,常人不认为是刺激源的应激源,例如多种焦虑事物共存。病程要求,病症状持续半年以上。例如考试焦虑表现为半年内不断的担心每次考试,处于恐慌预感当中。考试焦虑也有个别的表现为惊恐发作。

2. 恐惧症phobia(书P27)

(1)恐惧症的两大特点(诊断要点)

a. 一定有特定的恐惧对象,一定有外在恐惧刺激。

b. 当事人本人知道恐惧反应是不合情理的,没有意义的,没有必要的,但恐惧照旧。

c. 病程要求: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

(2)恐惧症分类:特定恐惧症specific phobia,场所恐惧症agoraphobia,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a. 特定恐惧症: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有些情况下可以带病生存。(系统脱敏要注意一定要熟练掌握放松)

b. 场所恐惧症:对包围感,对不容易脱身感觉的恐惧。(恐高症即存在特定恐惧症的可能,也存在场所恐惧症的可能特殊案例:有人在公共场所惊恐发作,之后害怕去公共场所,美国诊断为:惊恐障碍伴有场所恐惧。)

c. 社交恐惧症:对交往的害怕。(有些人不敢去一些公共场所不是因为场所恐惧症,而是因为社交恐惧症,是害怕碰到要与陌生人交往而不敢去公共场所。)

3. 强迫症obsession(书P27)

(1)强迫症特点:一定有一个反强迫意念。

a. 明知没有必要的反复,还是有明显表现。

b. 有努力克制的意念

c. 强迫症状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有意识强迫自我与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抵抗却无法控制和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案例,自己没有认为自己的一个反复动作是需要克制的,那只能认为有当事人强迫倾向,有可能是强迫性人格,而不能认定强迫症。再发展下去可能变为强迫症。)

(2)如果当事人发生强迫症状是因为有具体应激源的,要对应激源进行认知调整。

(3)针对强迫症的疗法:厌恶疗法,自控递减法,药物控制。

(4)强迫症两大症状:

a. 强迫意向即强迫观念、强迫思想。主要有强迫性的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观念实质是强迫性害怕自己失去自控能力。

b. 强迫行为,常见的强迫计数,强迫动作。

4.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书P28)

(1)主要躯体症状形式反映出来的,主要症状是疑病症。

(2)躯体形式障碍发生的两点原因:

a. 当事人有躯体形式障碍一定有应激源

b. 当事人一般有人格问题。比如敏感,多疑。当事人一般否认自己没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3)躯体形式障碍的几种类型。

a. 躯体化障碍,其两大特点:

i) 不同躯体症状可以同时存在,多见的是肠胃症状和皮肤感觉。这些症状即不突出也不持久稳定。一般不归咎于某一具体疾病,大部分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焦虑。

ii) 当事人只关注表现出的症状本身,却不关注病因。倾向于治疗控制症状。

iii) 病程要求症状持续两年。病程时间不到,只能属于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b.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其两大症状(诊断要点)

i) 客观症状: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

ii) 主观症状:表现出的主观症状更有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患者与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例如有人有爆炸感,有人有紧束感,有人有沉重感。

iii) 两大症状都有,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疾病,病程要求症状持续两年

c.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不断的疼痛但没病。病程要求症状持续半年

d.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手册P112)

i) 疑病症两大症状:一,疑病症状,可分为两种症状:一种,躯体不适,主要是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另一种,自感躯体变形。坚信自己的感觉,但和现实状态很矛盾。二,疑病观念,自己诊断为某种疾病,并且表面坚信,但还是要不断检查。

ii) 疑病症其他症状:疑病烦恼,疑病关注。

iii) 疑病症治疗方式可以使用安慰剂。

5. 神经衰弱(书P29)

i) 判断为神经衰弱,一般用的事排除法。

ii) 核心症状,即衰弱症状:一,脑功能衰弱,精神疲乏,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二,躯体衰弱,简单劳作也极易疲劳,有体虚的表现,并且持久令人痛苦。

iii) 其他症状,有精神症状,有失眠等。

(二)癔症hysteria(书P29)(解离障碍或解离转换障碍)

1. 癔症两大症状:

a. 解离症状,即癔症性精神症状:其含义是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己身份识别,或者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过去的记忆。典型的是癔症性情感爆发,明显带有夸张色彩。另外还有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交替人格,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最严重的解离症状)。

b. 转换症状即癔症性躯体症状:其含义是在碰到困难冲突时,问题不能解决而引起的内心矛盾,引起的不快的情绪体验,而产生的躯体症状。最主要的癔症性抽搐。癔症性运动症状和癔症性感觉症状。

2. 癔症的特点:

a. 各种癔症症状都是病人想象出的症状.

b. 癔症的发作是无意识的,癔症不是装病,人前人后都是一样的。

c. 暗示与癔症的关系。癔症患者一般有人格问题,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咨询师和当事人交流时一定要小心,暗示不得当可能恶化。

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 (定义,书P30)

心境障碍一定有三个症状:心境高涨或低落,思维改变和行为改变

(一)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1. 躁狂发作是躁狂症的表现。病程要求症状持续一周

2. 躁狂发作的三大症状

(1)情感高涨,这是躁狂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开心得很夸张

或易激惹,表现为蛮不讲理,高声骂人,可以打人骂人

(2)思维奔逸

(3)精神运动性兴奋

3. 躁狂的其他症状:自知力缺失,失眠,食欲亢进,性欲亢进,紧张性兴奋

4. 躁狂症的种类:

(1)轻度躁狂,即轻性躁狂,简称轻躁狂,没有社会功能损害。

(2)重度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妄想夸大妄想妄想自己最强大幻听幻听内容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3)复发性躁狂,至少两次发作。前一次和后一次间隔期为两个月。 5. 躁狂症是相当少见的。大多表现为双相障碍。

depressive episode (手册P168)

1. 抑郁发作是抑郁症的表现。病程要求症状持续两周。抑郁症三次复发将终身服药。

2. 抑郁症的三大症状

(1)情感低落,这是抑郁症核心症状, (2)思维迟缓 (3)语言动作运动迟缓

3. 抑郁的其他症状:早醒,精力减退,兴趣丧失,体重减轻,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4. 抑郁症的主要特点:一,晨重晚轻。二,归因于己,自己无能,无助,无望,所以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者自裁、自伤。

5. 抑郁症的种类:

(1)轻度抑郁,即轻性抑郁,简称轻抑郁,没有社会功能损害。

(2)重度抑郁

(3)复发性抑郁,至少两次发作。前一次和后一次间隔期为两个月。

(三)双相障碍 (书 P32) 1.双相障碍发作形式

(1)循环发作:循环发作,躁狂抑郁间隔时间可以是几天、几周。

a. 循环发作两种,一种,目前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简称双相躁狂。另一种,目前抑郁发作的双相发作,双相抑郁。之前只要是属于抑郁症或躁狂症就行,程度不管。

(2)混合发作,表现为目前为混合发作,具体指躁狂结束或抑郁结束,相对的抑郁或躁狂立即发作 (3)交替发作,可以是几小时之内迅速交替发作。例如,现在是抑郁发作,几小时前是躁狂发作 2. 双相障碍,病程要求症状持续为两周。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书P32)

1.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病程比较长,病程要求症状持续至少两年。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心境障碍。只强调心境高涨或低落,不具有其他两大病症。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妄想 自罪妄想

幻听 幻听内容都是自贬的内容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我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供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测试心理健康。该量表适用于2010年前使用。 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使孩子心理健康,家长首先要心理健康。家长怎么知道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呢?家长怎么知道自己有哪些心理健康的问题呢?家长可以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自我测试。 1: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是由80个项目构成。(见量表) 指导语:下面是一些你近10天有关心理状况的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一道题目上过多地思考。 每一道题目后面都有5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用程度的高低1、2、3、4、5来表示。 注意: ①每一道题目的后面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面画√。 ②每一道题目都要回答。 ③填完表后请你仔细检查一遍,是否每一道题都做了选择,如果有遗漏的话请补上;请你检查一下, 是不是每一道题目只选择了一个,如果有选择两个的话,请你更正过来。

2: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内容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包括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自包括8个项目,10个分量表的名称和包括的项目如下: (1)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主要反映被试者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等。 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个项目。 (2)心理承受力差 心理承受力差分量表反映受试者容易感觉困难,容易受挫折,觉得学习与工作负担过重,难以承受,对环境脏、乱、差难以承受等。 心理承受力差分量表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个项目。 (3)适应性差 适应性差分量表反映被试者对事、对人、对环境的不适应等问题。 适应性差分量表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个项目。 (4)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分量表表示被试者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公平,抱怨自己赶不上别人,看到别人有成绩自己生气,自己出力不讨好,对比自己强的人不服气等。 心理不平衡分量表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个项目。 (5)情绪失调 情绪失调分量表反映被试者情绪不愉快、情绪不稳定与控制情绪差等问题。 情绪失调分量表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个项目。 ( 6 ) 焦虑 焦虑分量表反映受试者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情发生,无缘无故紧张、心理烦躁、担心自己有病等缘无故紧张、心理烦躁、担心自己有病等。 焦虑分量表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个项目。 (7)抑郁 抑郁分量表反映受试者情绪低落,感觉事情忧愁,对事情不感兴趣,对前途感觉没有希望,生活没意思等问题。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持“如果个体的潜能遭遇挫折和干扰,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错乱。”这种观点的理论模式是:()I A 社会模式 B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行为模式 [答案] B 2.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II A 以经验为标准 B 社会适应性标准 C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 D 以上都对 [答案] D 3.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II A 疑病症 B 强迫症 C 孤独症 D 焦虑症 [答案] C 4.用“潜意识冲突假说”来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的理论模式为:()I A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B 行为模式 C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D 医学模式 [答案] A 5.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I A 行为模式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答案] B 6.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时,相对更客观的标准是:()III A 以经验为标准 B 社会适应标准 C 心理测验的标准 D 以上都是

[答案] C 7.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III A 错觉 B 幻觉 C 感知综合障碍D幻想 [答案] D 8.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意志障碍的是:()IV A 意向倒错 B 违拗症 C 矛盾意向 D 意志缺乏 [答案] B 9.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II A 美国 B 欧洲 C 中国 D WHO [答案] C 10.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III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症性焦虑 C 压抑性焦虑 D 道德性焦虑 [答案] C 11.关于焦虑,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III A 焦虑的主题是危险 B 过度焦虑即造成应激 C 焦虑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乱 D 焦虑有时是无意识的 [答案] D 12.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III A 精神分析学派 B 学习理论 C 认知学派 D 人本主义学派 [答案] C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编制 2005年11月 指导语: 以下列出了一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自己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感觉,选择最符合你的一种情况,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涂好。其中“没有”涂1,“偶尔”涂2,“有时”涂3,“经常”涂4,“总是”涂5。 题号题目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总是5 1 头痛或头晕 2 浑身软弱无力 3 做事情必须反复检查 4 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 5 为做事达不到预定目标而烦恼 6 不允许出现差错 7 无法控制自己重复做某些事,如:不停地检查门是否关好,不断地洗手或数数等 8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词盘旋 9 感到手或脚沉重 10 有困难时没人帮助,会无所适从 11 做事不主动 12 担心朋友会不理我 题号题目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总是5 13 不得不独立做某事的时候,仍希望有人帮助 14 觉得很多事情自己处理不好 15 没有别人的安排,不知道该做什么 16 如果老师不布置任务,便不知道该干什么 17 怕承担事情的后果 18 明知是小事,还是会发火 19 想占便宜 20 对讨厌的人进行直接的攻击 21 突发奇想地行事 22 忍不住伤害令自己不满的人 23 不顾场合大发雷霆 24 做事情不考虑后果 25 莫名其妙地对别人发脾气 26 怀疑自己有不治之症 27 感到很少有人理解自己 28 对性的向往有罪恶感 29 想骂人 30 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或看到旁人不能看到的东西 题号题目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总是5 31 手淫后有悔恨感和负罪感

32 怀疑旁人知道我内心的想法 33 憎恨周围的人 34 容易疲乏 35 感到烦闷、坐立不安 36 过于敏感 37 容易紧张 38 失眠 39 想到坏得说不出口的事 40 对将来感到恐惧 41 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42 对一些事情感到提心吊胆 43 对他人大发脾气 44 对学习没兴趣 45 想偷懒 46 难以集中精力做事 47 胸闷 48 感到生活空虚、无趣 49 想占便宜 题号题目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总是5 50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51 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52 觉得自己缺乏吸引力 53 猜疑别人会伤害我 54 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55 恶心 56 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 57 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 58 觉得自己总是给他人带来麻烦 59 没有人真正关心我 60 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 61 怕别人注意 62 想骂人 63 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 64 参加聚会感到焦虑 65 与权威人士谈话感到紧张 66 有想摔打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67 参加小组讨论感到紧张 68 与陌生人见面就脸红 题号题目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总是5 69 呼吸有困难 70 与他人争论不休 71 沮丧、郁闷 72 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73 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 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 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听力和语言残疾

心理学术语整理

术语整理第八章记忆 遗忘症:记忆的完全丧失。 组块: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基于相似性或其他组织原则进行组织,或者基于存储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将它们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 背景区辨性:与当前体验之背景越接近的事物更具有区辨性。 陈述性记忆:涉及事实和事件的回忆。 概念:个人形成的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 回声记忆:声音的感觉记忆。 精细复述:第一次将信息存入记忆时精细加工材料以丰富编码。 编码:指信息的最初加工,从而导致记忆中的表征。 编码特异性: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 记忆痕迹:记忆存在于大脑的痕迹。 情节记忆:单独保存亲自体验过的特定事件。 记忆的外显作用:做出有意识的努力才恢复信息。 映像记忆:使得大量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被储存。 记忆的内隐作用:信息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获得。 干扰:当提取线索不是有效地指向某个特定记忆的时候发生。 加工水平理论: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存入记忆的可能性越大。 长时记忆: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获得的所有体验、事件、信息、情感、技能、单词、范畴、规则和判断等的仓库。 记忆: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 元记忆:关于记忆是如何工作的或如何知道自己拥有什么信息。 记忆术:通过与熟悉的、以前编码过的信息相联系的方法来编码一系列事实的技术。 首因效应:开头部分回忆非常好。 启动:提前知道随后测试内容的优势。 程序性记忆:关于怎样去做某事的记忆。 原型:作为样本库的平均而出现。 回忆:再现先前呈现的信息。 近因效应:最后部分回忆非常好。 再认:指认定到一个特定的刺激事件(以前看到或听到的)。 重构性记忆:不是直接记住这条信息,而是基于更概括类的存储知识来重构信息。 提取:是指被存储信息在随后某一时间的恢复。 提取线索:当你搜索一个特定记忆时可利用的刺激。 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语义记忆:是类属的、范畴的记忆,就如词语和概念的含义等。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前的暂时登记。 系列位置效应:记忆对象的顺序不同,记忆效果也不同。 短时记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 储存:是指被编码材料随时间的保存。 传输适宜性加工:当内隐编码过程与内隐提取过程间有很强匹配时,内隐记忆通常是最稳固的。 工作记忆:信息暂时存储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的联合运作。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精神分裂症 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 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 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 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 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 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

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 青春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 【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 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 的混合形式。

儿童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附录1:儿童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测验量表名称编制者测验功能测验内容适用对象测验时间施测方式管制等级备注托尼非语文智力测验吴武典等编制以抽象图形来评估解决问题62题图形推理,分普及版和幼儿版,测试偏重4岁-16岁530分钟个测,团测 A (TONI-3)的能力,诊断智能缺陷儿童一般能力而非特殊能力个月简易个别智力量表王振德编制鉴定智能障碍、学习障碍及含六个分测验:词汇测验、仿绘测验、算术测4岁-8岁半 30-40分钟个测 A 金瑜等修订发展迟缓验、拼图测验、语词记忆测验、图形推理测验图片词汇测验(PPVT)L.M.Dunn等初评或筛查儿童智能120题,每题呈四幅图片,根据听到的词汇指3岁-12岁 30分钟左个测 A 新华医院修订出其中一幅图片作为答案。右金瑜等编制测评和诊断儿童智能水平。151题,包含十一个分测验:图片词汇、仿绘、4岁至12岁约1个小个别施测区分智力障碍儿童的落后程语词背诵、图片归类、数字背诵、拼图、看图时左右标准化儿童智力诊断测验度;对正常儿童以及智力障说话/词语辨异、动作模仿、理解、图形推理 A 碍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诊断和算术,其中理解为补充测验。性分析,评估其优势和劣势。黄惠玲编制快速筛查迟缓边缘、发展迟分五个部分:语言与沟通发展、社会人格发展、0岁-6岁10-20分钟由熟悉儿童零岁至六岁儿童发展筛查量表缓或发展不均衡粗动作技能发展、细动作技能发展、知觉与认的家长或教C 知发展师填写注意力缺陷/过动障碍测验 J.E.Gilliam编制辨认注意力缺陷或过动障碍36题,依据DSM-Ⅳ的诊断标准,修订过动性、4-岁18岁不限由熟悉儿童 A 郑丽月修订的儿童冲动性和不专注三个分测验的人员填写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

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

答案:A ( )是建立个人资料档案是医学心理学最早的研究方法。 ( )是人格的核心,最能反应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1989年WHO所提出的21世纪健康新概念是( )。 3至6、7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又称为( )。 ABC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BIS属于( )。 按照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将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是( )。 病人心理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称为( )。 嫦娥奔月,游龙戏水等描述属于( )。 成瘾的临床诊断依据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应用的是( )防御机制。 催眠诱导的技术不含有下面哪一项( )。 大小圆错觉属于()。 动物心理发展的基础是()。 对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 )。 对人的液态智力发展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对心理测验按照测验方法分类不含有下面哪一项( )。 弗洛伊德把梦划分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组成不包括( )。 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描述最准确的是( )。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心理的发展过程被称为( )。 个体的意识活动初始于( )。 个体对一定事物所持有的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倾向是( )。 各方面研究结果表面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 )。 各种心理活动的产生是以( )为物质基础的。 根据感觉的对象不同,可将感觉分为( )。 根据解决问题方式,对思维的分类不包括( )。 根据研究的( )可以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这些著作不包括( )。 鼓励和安慰属于哪一种疗法范畴( )。 关于智力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对被评价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属于( )。 记忆功能区中的()在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学生视网膜上的影响前排要比后排大得多,但前后排学生看到教师的身高几乎一样,这说明了知觉的( )。 经过漫长生物进化,人能成为万物主宰,关键在于人类具有( )。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精神病学家( )创立。 看问题主观片面、固执、嫉妒、多疑,苛求他人、报复心强,人际关系紧张等是( )的特征。 考试、就业、结婚、生病等属于( )应激源。 洛夏墨迹测验应该属于哪一种测验( )。

心理学英文术语

感觉记忆(SM)—sensory memory 短期记忆(STM)—short-term M. 长期记忆(LTM)—long-term memory 复诵——rehearsal 预示(激发)——priming 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 视觉编码(表征)——visual code(representation) 听觉编码—acoustic code 运作记忆——working memory 语意性知识—semantic knowledge 记忆扫瞄程序—memory scanning procedure 竭尽式扫瞄程序-exhaustive S.P. 自我终止式扫瞄—self-terminated S.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命题(陈述)性知识——propositional(declarative)knowledge 情节(轶事)性知识—episodic K. 讯息处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 精致化处理—elaboration 登录特殊性—coding specificity 记忆术—mnemonic 位置记忆法—method of loci 字钩法—peg word (线)探索(测)(激发)字—prime 关键词——key word 命题思考——propositional thought 心像思考——imaginal thought 行动思考——motoric thought 概念——concept 原型——prototype 属性——property 特征——feature 范例策略——exemplar strategy 语言相对性(假说)—linguistic relativity th. 音素——phoneme 词素——morpheme (字词的)外延与内涵意义—denotative & connotative meaning (句子的)表层与深层结构—surface & deep structure 语意分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全句语言—holophrastic speech 过度延伸——over-extension 电报式语言—telegraphic speech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差异减缩法——difference reduction .

心理学术语 复习

汉英心理学常用词汇 [人格]表面特质 surface trait Ⅰ型错误 type Ⅰ error Ⅱ型错误 type Ⅱ error F 分布 F distribution F 检验 F test t 分布 t distribution t 检验 t test z 分数 z score z 检验 z test φ系数 φ coefficient χ2分布 chi-square distribution χ2检验 chi-square test χ2可加性 additivity of chi-square 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爱德华兹个人爱好量表 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EPPS 白板说 theory of tabula rasa 百分等级 percentile rank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贝叶斯定理 Bayes’ theorem 备择假设 alternative hypothesis 比率量表 ratio scale 比率智商 ratio intelligence quotient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Binet-Simon Scale of Intelligence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分数 standard score 标准化测验 standardized test 标准九分 stanine 标准误差 standard error 标准正态分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表面效度 face validity 参数 parameter 参数估计 parameter estimation 参数统计检验 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 操作测验 performance test 测量误差 measurement error 测验标准化 test standardization 测验法 test method 测验分数 test score 测验焦虑 test anxiety

心理学英文术语

实用文档 感觉记忆(SM)—sensory memory 短期记忆(STM)—short-term M. 长期记忆(LTM)—long-term memory 复诵——rehearsal 预示(激发)——priming 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 视觉编码(表征)——visual code(representation) 听觉编码—acoustic code 运作记忆——working memory 语意性知识—semantic knowledge 记忆扫瞄程序—memory scanning procedure 竭尽式扫瞄程序-exhaustive S.P. 自我终止式扫瞄—self-terminated S.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命题(陈述)性知识——propositional(declarative)knowledge 情节(轶事)性知识—episodic K. 讯息处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 精致化处理—elaboration 登录特殊性—coding specificity 记忆术—mnemonic 位置记忆法—method of loci 字钩法—peg word (线)探索(测)(激发)字—prime 关键词——key word 命题思考——propositional thought 心像思考——imaginal thought 行动思考——motoric thought 概念——concept 原型——prototype 属性——property 特征——feature 范例策略——exemplar strategy 语言相对性(假说)—linguistic relativity th. 音素——phoneme 词素——morpheme (字词的)外延与内涵意义—denotative & connotative meaning (句子的)表层与深层结构—surface & deep structure 语意分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全句语言—holophrastic speech 过度延伸——over-extension 电报式语言—telegraphic speech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心理学入门及专业术语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就是观察人类的行为、分析行为的理由和原因、研究心理活动的学问。简言之,心理学就是科学地研究人类心理的学问。 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此外,人们还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感情。 3.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4.梦: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会在梦中得偿所愿,使人产生一种实现愿望的满足感,从而缓解欲求不满的现状。如果愿望一直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会给人造成紧张的情绪。因此,可以说做梦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清晰梦。梦与颜色梦到底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梦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也许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也许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也许还有其他什么理由。 5.性格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通过血型判断性格的方法并没有科学根据,而且有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准确的。 6.巴纳姆效应 算命先生说:您以前肯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去世,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事实上,即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至少也有过一、两次亲人或朋友去世的经历,而亲人或朋友的死当然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算命先生说的话,十有八九都能中,而听的人就会认为算命先生真的能掐会算 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分析得准与不准上,而应该把这种方法当作是发现自我的一种工具 7.愤怒的原理 生活中,人会对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之内,人会感到不安或恐慌。对于不安或恐慌的防卫反应或警告反应就以发怒的形式体现出来。8.自尊感情 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这个人没有价值、作为人,你不合格等,就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感情。当自尊感情受到伤害时,人就会愤怒,这是保护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种行为。 9.人不是因为悲伤才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悲伤 愤怒的泪水,含水量相对较少,钠的含量较多,所以比较咸;而悲伤的泪水则是水分比较多,味道比较淡,女性更容易哭泣。这是由于男女感情构造的差异所造成的,不过并不是因为女性柔弱。有些女性会因为自己爱哭而感到自卑,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10.防卫机制 ·压抑:当人犯错时,会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败辩解,比如运气不好、天气太差、没有帮手等。这是人在无意识地隐瞒失败的真实原因,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反向行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态度冷淡,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却非常热情,即采取与意识相反的行为。当遇到使用压抑法已经无法处理的强烈感情时,人会采取反向行为来进行自我防卫。·投射:将责任转嫁给他人,把自己的错误、失败正当化。比如,我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都是因为上司非要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做、因为前面有块石头挡路,我才被绊倒的等等。·合理化:失败的时候,会给自己找一个最为适当的理由,让自己释然。这道题那么难,我做不出来是正常的、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才做不好等。精英意识强的人,多采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换位:将压抑的感情向其他对象发泄的行为。比如,老师批评了自己,因此对老师心怀不满,但不会向

变态心理学总结

变态心理学总结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 第一章、绪论 1、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 2、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 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 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 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 4、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 5、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脑结构,躯体疾病,神经生化,化学物质,性别和年龄。 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社会剥夺。 6、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 7、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8、怎么做? 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 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 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类别名称及编 制方法 编者 题数 及要 求 内容及要求 范围及 用途 记原始分标准分结果的解释 智 力测验韦氏成人 智力测验 (WAIS-RC ) 编制:韦克 斯勒 (D.Wechsle r)于1955 年编制 修订: 修订:龚耀先 11 个量 表 可一 次或 分次 完成 言语量表(6个): 知识、领悟、算术、 相似性、数字广度、 词汇 操作量表(5个): 数字符号、图画填 充、木块图、图片 排列、图形拼凑 16岁 以上。 分农村 和城市 两种版 式 个别实 测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 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 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 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 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 分数。 有的项目通过记1分, 未通过记0分;有的项 目按回答的质量分别记 0、1、2分。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差3). 原始分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 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别将言 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 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 作量表分。再将二者相加,便 可得到全量表分。 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 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智力等级 IQ的范围 (占%) 极超常≥130(2.2) 超常 120-129(6.7) 高于平常 110-119(16.1) 平常 90-109(50.0) 低于平常 80-89(16.1) 边界 70-79(6.7) 智力缺陷≤69(2.2) (轻度) 50-69(85.0) (中度) 35-49(10.0) (重度) 20-34(3.0) (极重度) 0-19(2.0) 文案大全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 非文字智力 测验瑞文(J. C. Raven) 修订:李丹、 王栋等 (1989年) 72个测题。 40分钟交 卷。在20 和30分钟 完成的答案 下做记号。 幼儿及弱智 个别施测另 有要求(见 P163) 分六个单元 (A、A B、B、 C、D、E), 每单元12 题,前三单 元为彩色, 后三单元为 黑白。 要求按顺序 进行。 5至75岁。 团体施测: 三年级以 上,65岁以 下,以不超 过50人为 限; 幼儿、弱智、 书写困难的 老人个别测 验。 本测验题一律为 二级评分,即答对 给1分,答错为0 分。 被试在这个测验 上的总得分就是 他通过的题数,即 测验的原始分数。 量表分数是先将被试的原始 分数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 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 分数。 极优≥130(2.2) 优秀120-129(6.7) 中上(聪明) 110-119(16.1) 中等(一般) 90-109(50.0) 中下(迟钝) 80-89(16.1) 边缘 70-79(6.7) 弱智轻度 55-69 (弱智 弱智中度 40-54 共占 弱智重度 25-39 2,2) 弱智极重≤24 中国比内测验吴天敏教授 1982年完成 的中文版第 三次修订本 51 个试 题 各题 有时 限要 求。 51个项目。详见三 级技能教材P171。 农村和城市共用一 套试题。 2-5岁从第1题答; 6-7岁从第7题答。 连续5题不通过, 停止测验。 2-18 岁 个别实 测, 主试与 被试面 对面 1题1分 测验的总分=答对的题 数+补加分数 根据被试者的实足年龄 和总分,查表得智商 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平均 数为100,标准差为16。 非常优秀≥140 (1.6) 优秀 120-139(11.3) 中上 110-119(18.1) 中等 90-109(46.5) 中下 80-89 (14.5) 边缘状态 70-79 (5.6) 智力缺陷≤69 (2.9) 愚鲁 50-69 痴愚 25-49 白痴<25 文案大全

医学笔记-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绪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 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 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 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 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高等的)。记忆:情绪是天气,情感是季节 ③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果断,坚持,自制的行动 2.人格: ①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②人格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③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 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一)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的三大特征: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2.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补偿; 联觉(感觉的相互联系。医生穿白大褂,病人感觉特别威严;护士穿粉红色护士服,病人感觉很温暖)。 (二)知觉:是对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 (三)记忆: 学习: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TOEFL心理学英语词汇表

Abraham Maslow心理学词汇表 -[心理学资料库] Aggridant 优势成员:在生物学上指人类或其他物种占优势的成员,较好的观察者与选择者,在所属种类的社会中倾向与处与主导或者领导者地位. Apollonian Mystic 日神式的神秘人物:指通过深思冥想而体验到超越和神圣的人.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权力主义人格:指这样一种人,他具有"丛林观",认为善意仁慈等都是能被人利用的软弱的表现. Basic needs 基本需要基本需求:指与生俱来的人类本能的低级心理需要,自下而上的层次顺序为获得安全和保护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敬和咨询的需要. Being cogition (B-cognition) 存在性认识:通过沉思得到的清晰的认知,尤其是指关于人或者事物的超越性神性以及永恒方面的认知,自我实现的人在高峰体验状态中经常产生这种认识,但并不是只有自实习那的人才产生这种认识. Being humon (B-humor) 存在性幽默:富有哲理的或者是启发性的幽默,它反映了高度的成熟与高层次的动机,如林肯. Cognitive Pathologies 认知病态:人在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时在需要上的病态或者焦虑,包括无法容忍模糊不清,对于精确性的难以抑制的需要,过度的理智化,程式化,以及假愚等 Counter Values 逆反性价值:对存在价值,例如真善美以及人的优秀品行的恐惧害怕或者厌恶 Counter valuing 逆反性评价:直接体验或者表达对存在价值以及能够体现存在价值的一切事物的敌意.包括带着敌视态度对存在价值进行贬低或者丑化,这是我们面对存在价值时,由于感受到了敬畏,惊讶,对比自身的渺小与匮乏,内心产生了仇恨感,进而采取的一种防卫机制. Deficiency cognition (D-cognition) 匮乏性认知:常见的认知方式.如通过逻辑或者理性分析,孤立片面地看待人或者事物的某些细节. Deficiency humor (D-humor)匮乏性幽默:带有敌意,幸灾乐祸或者贬低等意味的幽默.例如在嘲讽他人的不幸等.它反映了当事人的不成熟以及低层次的动机 Deficiency love (D-Love) 匮乏性爱:在爱情中,把对方看成是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手段. Deficiency motivation (D-motivation) 匮乏性动机与满足基本需要相关的动机. Deficiency needs (D-needs) 匮乏性需要: 见基本需要 Deficiency psychology (D-psychology) 匮乏心理学:心理学的一分支,主要研究在基本需要和普通意识领域内的认知,体验以及动机. Desacrilization 非神圣化: 在我们文化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它表现为对积极的情绪例如温和,友好,崇高感,出身入迷,以及人类行为中任何神秘体验和美好感受加以否认或者压抑 Dionysian Mystic 酒神式神秘人物:指通过达到如痴如狂的状态来体验超越与神圣的人。 Eupsychia 优心态文化: 正式的定义为一千个自我实现的人在一个孤岛上所形成的文化。在广义上是指在人性许可的范围内,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社会,这种社会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够为每个成员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 Eupsychian 优心态:朝着优心态文化发展的状态。也就是可达到的健康心理发展。它指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改良,而不仅仅是乌托邦。也指能够使人更加健康的社会或者组织条件。还可以指教师,治疗家或管理者为推动,鼓励这种运动而采取的行动。 Eupsychian Managerment 优心态管理:正式的定义为由一百个自我实现的人合作所建立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一百个人把积蓄集中起来,投资到这个企业,所有每个人都有同等的发言权。广义上是指一种开明的管理。在一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与这个组织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以至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都密切相关。 Existential Gratitude 存在主义感激:当人与人之间有了爱和同情之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感激之情。包括与此相应的话语和心理上的感动。 Existential guilt 存在主义内疚:当我们在生活中违背了我们的高层次的本性或者存在价值(如正义,真理)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内疚感。也可以称为天生负罪感。 Existential Psychology 存在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例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Existential 存在主义治疗:指专门针对那些价值观紊乱或者处于超越性病态的人的心理治疗 Fourth Force 第四种力量:见超个人心理学 Growth Needs 成长需要;见超越性需要 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层次:指与生俱来的包括基本需要与超越性需要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的层次排列。每当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级的新需要就会出现。 Holistic 整体论的: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从零碎的分离的细节入手进行研究的方法。与原子式的和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刚好相反。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是由马斯洛罗洛梅,卡尔罗杰斯和其他人建立起来的具有广泛基础的心理学。它超越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