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教学目的】学习本章要求了解有关汉字起源的各种观点,在明确文字与符号、图画的异同的基础上,对原始刻画陶、甲符号研究的问题和成果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汉字与图画的联系

【所用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关汉字起源的推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言学家专门为某一语言制定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是拼音文字。语言学家创制的文字都是以语言学家对该语言的语音结构有了充分的理解为前提的。

文字的另一种创造过程是在人类还没有语言学知识的前提下自发地形成的,文字的起源指的是文字的后一种创造过程。在人类掌握了语言学知识以后,创造文字的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在人类掌握语言学知识以前,人类为创造文字曾经付出了艰巨的劳动。

今天,我们用纸笔甚至手机等表达思想,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表达他们的意思的?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主要通过史诗和传说来记录本氏族或部落的人口、财产、对外战争的情况以及内部发生的大事。

但受到有声语言在记录上的限制,通过长期的摸索,人们找到了口语记事以外的两种主要方法: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实物记事最常见的办法是结绳和刻木。

汉字起源包括两个问题:汉字如何产生;汉字产生于什么时代什么区域。关于这些问题,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探讨。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原始遗址陶器刻符等的陆续发现以及某些学者对一些发展较迟的少数民族原始记事法的留意,汉字起源问题又成为文字学研究的热点。

一、仓颉造字说(传说)

1、西方有上帝造字说,战国时代有不少仓颉作书的传说,在汉代“仓颉造字”最流行。

《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淮南子》、《论衡》等战国秦汉时代的文献都有“仓颉作书”的说法,当时的文字启蒙书称为《仓颉篇》也反映了这种观念。

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的是许慎。《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yì会意。从丿从乂相交。又作“刈”。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治理;安定)万品以察,盖取诸‘夬’(guài)。”“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迹的纹理知为鸟,看到兽迹的纹理知为兽,由此得象形文字的启发,创造了书写和契刻的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监察,这大约是由易卦中的夬卦得到了启示。)

《淮南子·本经训》“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yáo)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王道也。”

仓颉是黄帝之史说始见于《说文解字·叙》。说仓颉是黄帝之史,而史是书写、收藏簿书的官,是直接并大量使用文字者,远古时巫史不分,巫就是史,因此我们认为仓颉作书的传说透露出两条文化信息:汉字的起源时代是黄帝时代;在将原始记事符号收集、整理加工成文字系统的过程中,史官也就是巫师集团,曾经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原始汉字是巫史创造的。创与仓,契与颉,从古音看音近,仓颉也许就是“创契”的意思,如果这个推测不错,由于“契”古代可以指契刻的文字,因此所谓“仓颉”就是后人对创造文字者的追称,犹如“有巢氏”指发明造房屋的最早祖先、“燧人氏”“神农氏”等一样是无法考定的。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仓颉想办法造字。仓颉就在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造起字来。可他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有一天仓颉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正巧走来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

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凤台寺”。

中国史书上记载目有重瞳者有: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仓颉是文圣人,项羽是武圣人。

2、此说不对:仓颉其人是否存在未知,甲骨文中无“仓颉”两个字;文字不可能是一个

人创造的,异体字的大量存在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反映。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社会成员共同交际工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

创造积累的。汉字是汉族人民祖先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荀子·解薮篇》:“故好书

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这表明战国时期就有人认为汉字是由众人创造的。

二、汉字始于八卦

1、把八卦当作汉字的起源,是近人刘师培“大约《易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八

卦是古代筮占的符号,共有八种:

任意两卦相叠合,便可得64重卦。一

为阳爻,代表奇数;一为阴爻,代表偶数。

占筮时,筮时,筮者用四十九根蓍草茎按某种法则进行演算,若得数

为奇数,用阳爻表示;若得数为偶数,用阴爻表示。如此反复演算三

遍就可得一单卦,六遍就可得一重卦。反复演算,就能有八种排列合

组合,即: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奇、偶奇偶、奇

偶偶、偶奇奇,也就是八卦。筮者再根据重卦的卦象爻象分析,并结

合《易辞》以占测吉凶祸福。考古发现表明,从商代、西周到春秋战

国,筮占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数字表示的,

后来用一、八来表示,一演变成了阳爻,八演变成了阴爻。(参见3)

由此可见,八卦的卦爻与数有关,但是八卦只不过是三个奇数或偶数的排列符号,是原始社会数占法的一种记事符号,从其来源和用途可知,不是记录语言的文字,与汉字的起源无关。现在已发现的商周甲骨、铜器上的八卦(包括重卦),都是由记数符号构成,则是明显的证明。

乾:乾三连 坤:坤六断

震:震仰盂 艮:艮覆碗 ▅▅▅ ▅ ▅

▅ ▅ ▅▅▅ ▅▅▅ ▅ ▅

▅ ▅ ▅ ▅ ▅▅▅ ▅ ▅ ▅▅▅ ▅ ▅ 离:离中虚 坎:坎中满 兑:兑上缺 巽:巽下断 ▅▅▅ ▅ ▅ ▅ ▅ ▅▅▅ ▅ ▅ ▅▅▅ ▅▅▅ ▅▅▅ ▅▅▅ ▅ ▅ ▅▅▅ ▅ ▅

2、八卦与汉字的起源无关,但八卦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在个别与原始筮占术有关的汉字上留下痕迹。如“爻”、“学”和“教”等字。(参见4),但个别汉字的起源与整个文字体系的起源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三、结绳说 (实物记事)

1、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文解字·叙》:“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伪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周易正义》引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表明中国上古在无文字的时代确实有过结绳记事。

朱熹:“结绳,今溪洞诸蛮尤有此俗。”严如煌《苗疆风俗考》:“苗民不知文字,……性善记,惧有忘,则结于绳。”解放前云南哈尼族人、独龙族人、台湾高山族人也有用结绳记事的实例可考,表明中国从中古至近现代都还保留过结绳记事的遗俗。

云南独龙族:朋友约会,先在一根绳子上打若干结,每过一天解开一结,结子解完便知道相会的日期到了。

古代藏族也常用结绳的方法。刻木是在木头上刻上各种花纹或图案,也包括在器物上刻花纹或图案。这种方法不仅古代有,现在无文字的民族有的还使用这中方法

南美洲秘鲁印第安人:不同颜色的绳子,主绳上系上红绳表示战争、白绳表示和平或银子、黄绳表示黄金、绿绳表示谷类。

巫、神、史结绳。明确提出“文字之作,肇始结绳”的是晚清近代学者朱宗莱。

2、作用:帮助记忆,是备忘的符号。

从史料和遗俗看,结绳只是用来帮助记忆、作契约凭证、传递信息,起记事符号的作用,结绳只是在个人或某些人之间为了某种记忆或行为而确定的记号,它既没有社会意义,也不是以语言的语音单位为基础的,没有和语言中固定的词联系起来,不能象文字那样起记录语言和传播语言的作用,所以它与汉字的起源无关。

但有个别汉字采用结绳形象来构字,如商代甲骨文“孙”(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

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和“后”。有些学者提出金文中(十)(廿niàn)(sà)表示数字。原始人没有抽象数的概念,依赖手指。打结表示数字。但决不能由此得出整个汉字体系都起源于结绳的结论。

结绳的起始时代尚不能确定。

四、契刻说

1、契刻是较结绳晚出的一种记事方法。契刻的作用主要是记数。

《列子·说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刘熙《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更多的用作契约凭证的记载。《战国策·冯谖客孟

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老子》:“是以圣人执右券而不责人。”宋人右半。

古契刻,有契约双方在竹木片上刻上表示数目的符号或缺口,然后判为两半,各持一半,以备后日合

契,债权人拿右半。

解放初期中央慰问团曾收到一傈僳族的传信木刻:你们派来的三个代表已经在月

圆时与我们相会,送上三包土产,请分呈大中小三位领导。(1981年1期《考古学报》

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

西藏的僜人借债时就是在板壁上刻道记数。

地下出土的遗物,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刻纹鹿角杖,证实在史前原始人就能契刻线条简单、

构成比较定型的记号;甘肃西宁县仰韶遗址出土的侧边刻有齿形缺痕的长方形骨板,证明由随意刻划而发

展而成的符号,可以记事。文献的记载和地下出土的秦汉简牍表明,先秦和秦汉的简牍时代里,社会上曾实

行过一种刻齿计数的方法,随着纸张取代简牍,这套计数的方法便失传了。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使用刻契记

事的习俗。陆次云《峒溪纤志》:“木契者,刻木为符,以志事也。苗人虽有文字,不能皆习,故每有事,刻木记之,以为约信之验。”诸匡鼎《瑶壮传》:“刻木为齿,与人交易,谓之打木格。”方亨咸《苗俗纪闻》:“俗无文契,凡称货交易,刻木为信,未尝有渝者。木即常木,或一刻,或数刻,以多寡远近不同。分为二,各执一,如约时合之若符节也。”

2、作用:由随意刻划发展起来的木契上的齿缺合线条符号,只能起帮助记忆,传递某种信息,作契约凭证等记事作用,在没有跟语言中的某个词比较固定地结合起来时,是有义无音的,还不能算作文字,只是一种记事的符号。

契刻不是文字,只有契刻的双方才明白其中的含义,与语言中固定词没有联系。这些符号是原始汉字

的一个源头,它们中相当一部分被借来作了指事字。

贾湖契刻符号

其他实物记事的还有用不同事物代表不同事情,如黔东南的苗族用黄豆的数量来记录

劳动的工分数,一粒黄豆代表一个工分。有的黔东南苗族还在木条上栓辣椒表"事情紧急"。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提出汉字的起源有象形和指事两个系统,“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

随意刻划先于图画”。郭先生承认图画是汉字的主要源头,但认为由随意刻划而形成的指事系统“应该在图

形系统(即象形)之前,因为任何民族的幼年时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画客观物象而要想象,那还需

要有一段发展的过程。随意刻划却是比较容易的。”

五、图画说纳西族《古事记》中一段文字:

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经文。1拿蛋,2解开,这里有白云,3风,4蛋,5湖,6蛋破发光,7山崖。据纳西经师解释是:把这蛋抛在湖里头,左边吹白风,右边吹黑风,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蛋,蛋撞到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的东西来。

这是北美奥杰布华人为了保护渔业权于1849年递呈给美国总统的一份请愿书:上面画了七个动物(七个部落的图腾)这些动物的眼睛和心都有线互相连接,线的一头指向前方,而另一头连着后边的小湖,表

达的意思是,他们一条心,一个意志,希望美国总统还给它们在苏必略湖附

近的渔业权。

绳记事和契刻记事,毕竟是原始的、非常简陋、粗略的记事方法,记事

范围小,准确性差。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

忆、表达思想。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主张“文字的起源是图画。”《中国文字学》:“文

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

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

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

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只有在这时,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

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像”。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上面

说的“虎”和“像”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间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关于文字的起源,见于

史载多处。

裘锡圭先生《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推测,汉字的形成与原始族徽符号的

盛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远在文字产生以前,原始人已经普遍有了刻画族徽

的习俗,只要族徽符号还没有纳入成句的书面语言中,就还不能说它已经成

为文字,但是由于它在原始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音义的明确性,它在文字起源

的过程中必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商周朝代的族徽符号,虽有很多

单独孤立地出现在器物上,但也有不少出现在成句成段的铭辞中,因

而可以肯定商周遗物上的族徽符号,都已具有文字的性质。显然裘先

生认为“用象形符号表示族名,很可能是表意字产生的一个重要途

径”,是很有卓见的推测。

“图腾崇拜”习俗,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武器、工具

以及自然现象)当作氏族的祖先,因而把他作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保护

神来崇拜。把此图腾当作氏族的名称和徽号,在日常器物或身上刻画,

以维护团结,区别他族。指图呼名,约定俗成即成文字。

北美洲达科塔人曾用图画记载1800年发生天花、1813年发生百日咳、1840

年和外族友好。

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许多地方都有

发现。在中国北方,岩画多表现动物、人物、狩猎,和西伯利亚的岩画有较多

的相似处,表现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吕氏春秋·句躬篇》:“史皇作图。”《路史》载:“颗首作画”。这都是有

关我国绘画起源的远古传说。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

遗物中,已发现大量原始人创作的绘画,其时代大约距今六七千年。与图画很相似的文字,大量出现于商周青铜器上,有时也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特别是作为汉字基础字的象形字,

从其字形上可看出图画是汉字产生的先导。

图画记事的这种性质更接近自然语言记事的性质,在自然语言中不仅要有记录事物的词,也要有描述事件的句子。也许因为这一点,实物记事和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联系,图画记事正是文字产生的前身。如果把图形简化,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或词,而且图形的排列顺序和语言中语素或词的排列顺序一致,图画就成了真正的文字。

2、但图画和文字是有本质区别的:图画记录的是事件或人物,它不直接用于记录语言而可以构成语言的单词,其含义纯粹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不同语言一一对应,互相结合,至于文字,尽管它起初可能与图画很相似,可是其含义是通过读音来表达的。因此图画除了有形,还要有固定的音和义时,才算演变成了文字。

半坡村的文字符号甘肃辛店彩陶图案良渚文化云雷纹、兽面纹文字符号大汶口文化出土陶器

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陶器:旦、戈、斤、/

(钺,古兵器形似斧而较大,圆刃,多用于礼仪,以象征帝王的权威。)

第二节原始刻画陶、甲符号与汉字的起源

1927年以来,在中国四十多个地方先后发现了五百余个刻划、描画在陶器、甲骨上的符号,它们见于新石器时期到商代晚期的遗址,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时代距今最远者有近八千年,最近者有三千多年。

对于这些陶、甲刻画符号的性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1)把它们视为早期汉字,这是从其与商周甲金文形体的相同或相似来论定的,如陕西关中地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零口、垣头、长安五楼、合阳莘野、铜川李家沟、宝鸡北首岭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符,于省吾先生不仅认为是原始汉字,还直接把它们与商周古文字相比附作考释,释为五,十为七, 为示, 为矛, 为艹, 为阜。

(2)不视为文字,只视为对汉字产生有一定影响的符号,认为其一般是孤立地刻画在陶器、甲骨上的,未联缀成文,故只能断定其有形义,是记事符号,而难于认定其已与语言结合,记录语言,有固定的音义,因而用后世的文字去比附是危险的,其中一部分的形体与商周甲金文同形或形近,只能说明后世有些汉字的形体可能吸收、借鉴了部分原始刻画符号,而赋予了它们文字的音义。

(3)认为它们中有的是原始汉字,有的是记事符号。

考察各期陶甲符号,会发现不少有继承关系,起源时代极早,流布地域极广。如河南舞阳贾湖甲骨刻符曰(距今8000年左右)、青海乐都柳湾陶器刻符目(距今4300年左右)都与殷周甲骨文“户”字形近;

甘肃秦安大地湾陶器刻符“︱+↑↓”(距今7500年左右),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和以后各时期各地都时有发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刻符“×”,在临潼姜寨、青岛赵村、杭州良渚、上海马桥、浙江下王冈、甘肃半山、马厂、乐都柳湾、偃师二里头、清江吴城、郑州二里岗、南关外、藳城台北、城子崖、甘肃辛店、永靖莲花台、安阳小屯等地都有出土。

并非所有出土的陶、甲刻画符号都是单独刻画于陶器、甲骨等上的,有些资料已有连缀在一起的符号集合体。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柄形石器上刻符,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刻符,陕西西安长安县斗门镇花园村龙山遗址出土的骨笄和肋骨上刻符,高邮龙虬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圈足上刻符,江苏太湖地区澄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陶罐上刻符,就是如此,很难说它们就不是文字。

古代文献的记载和商代甲骨文的字形反映出的事实表明在夏代初年已有初步的文字体

系了。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商人在灭夏时已经有了记事典册,

记载了“殷革夏命”的历史。甲骨文中屡见“册”、“典”二字,字形象编串好的许多竹简和双手捧简册。由于简册是用以书写文字之物,因此可以相信,在殷革夏命的夏桀、商汤时代,商民族已经有了文字,并

能用来记载民族的历史了。另外《古本竹书纪年》、《史记》的《夏本纪》和《商本纪》中,对夏商两代的世系、年代、史事和历史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由王国维以来的历史学家对甲骨的研究,已经证明《商本纪》的世系除了个别地方由于讹误以外,与甲骨文反映的世系几乎完全一致,由此可以相信《夏本纪》系谱的可靠性。如果没有比较原始的夏王朝谱牒,仅仅凭着口耳相传的材料,就能编造出如此精密明确的夏代帝王世系,是很难想象的。由此可见,夏之先人也必然是有册有典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有完整世系流传下来的朝代。而有典册,就意味着当时至少要有初步的文字体系,只有零散、个别的字符是无法进入应用时期的,那么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初期,至少可以作为汉字起源的下限。而汉字体系的形成,还应有一个记事图画和刻画符号演变为记语素-音节字符,汉字由零散、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而成为一种文字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绝对不会很短暂,因此汉字起源的上限无疑应该从夏代初期再往上推移。

鉴于上述三方面的事实,我们认为全盘肯定原始刻画陶、甲符号是文字或者全盘否定原始刻画陶、甲符号是文字的看法都有偏颇而失之武断,虽然还需要等待地下有更多的出土数据来作进一步的证明,但不能排除它们中有的就是原始汉字的可能性。从已知连缀成文的陶甲符号多见于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推论,汉字的历史至少应该有五千年,这和仓颉造字传说提供的汉字起源年代的信息是相吻合的。

考察各期陶甲符号,会发现有的符号性强而图画性弱,有的图画性强而符号性弱,风格不同。据此有的学者推断“在古代的黄河流域,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一种是指事文字或刻划文字,另一种是图画文字或意符文字,这两种文字的出现都相当早,而且流行于不同的地方。”把陵阳河、前寨、城子崖下文化层、二里冈、台西、吴城等地陶符划归图画文字系统,把半坡、莘野、五楼、北首岭、姜寨、二里头、马厂、柳湾等地的陶符划归指事文字系统。有的学者认为“华夏民族是中原地区各民族互相融合的产物,因此,华夏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汉字的来源也可能是多元的。”“以商文字为标志的大体成熟的汉字,其来源应该是多元。其中以指事为特征的数字,也许来源于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原始记事符号;而其中以象形会意为特征的汉字主体部分,可能在商民族祖先的少皞氏时代就已经以族徽的形式大量地出现了。在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中,随着东西方民族的融合,民族文化也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早期汉字。”

对于古代黄河流域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的说法,我们认为是欠妥的。因为从原始刻画陶符的实际看,同出于一地者中就既有指事系统的也有象形系统的,例如被持此说者归于指事系统的姜寨陶符中有,酷似商甲骨文“岳”字,为层峰叠出之形,不能强分为两种系统。我们不能忽视一种文字体系中字符由图画式的表意符号演变为符号化、线条化、简单化的字符有不平衡性,由于书写工具、材料、地域和时代的关系,演变的程度会有的强,有的弱。这一点在商周甲骨文和金文的对比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例如“牛”、“止”、“车”三个字。因此我们说,不能以象形性的强弱来把原始陶符截然分成两种文字系统或两类汉字的来源。

我们赞同“华夏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汉字的来源也可能是多元的”这种说法。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作为汉民族前身的华夏族是由古羌人部落、蛮人部落、戎人部落、夷人部落以及越人部落共同融合而成的,那么夏族的文字符号,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部族,这从原始刻画陶甲符号分布地域的广阔和形体的差异上都可以得到证明。另外作家李乔曾把半坡陶符跟彝族文字的偏旁部首比较,发现二者在书写和形状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就教于彝文专家时,一位不懂汉语的彝族老笔摩(大学者)对22个刻划符号竟能按彝文释读出音义,因此提出这些六千年前的符号,可能是古彝文。(参见19)彝族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北两侧,是我国川、滇、黔三省的主要土著居民。从20世纪考古发掘出的亚洲人共祖元谋猿人可知,西北甘、青羌戎是从金沙江两侧迁去的。这也似乎可以作为华夏族的文字符号吸取自不同部族的又一证明。

假设现在已经发现的原始刻画陶甲符号都是原始汉字的话,那么从这些数量有限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原始汉字在构形上至少有如下特点:

1.一般脱胎于图画,部分来源随意刻画。

2.字形趋于简化、符号化、线条化,但演变的趋势有不平衡性。

3.基本上是独字体。以象形、指事(多为数位)为主:已有会意字出现,但为数不多,还未出现形声字,可能有大量假借字存在(以族徽符号的形式出现在用作礼器的器物边缘上)。

如果联系商周甲金文的构形特点,不难发现上述推测是合情合理的。当然要真切地了解原始文字的构形特点,还必须等到大量的、可论定为原始汉字的新资料出土的那一天。

2020年整理汉字的来历.pdf

借着歌谣的魅力 众所周知,写字教学如果就写字教写字,教师教条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往往事倍功半。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歌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通过师生诵读歌谣、表演歌谣、创作歌谣等途径,引领学生趣学写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歌谣,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 由于汉字起始是象形的,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物象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因此汉字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既具外在的线条美、章法美,更有内在的生态美和情感美。正如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所称赞,“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中国书法,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千百年来,中华书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为了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和书法之妙,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我们将傅建华的一首《汉字谣》引入了课堂: 汉字谣 汉字四四方,优美世无双。 甲骨铭千载,钟鼎铸辉煌, 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 电脑传信息,妙字组华章。 篆隶楷草行,欧柳颜赵王。 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 从小学规范,长大写的棒。 结合学生诵读歌谣,我们进一步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悠久辉煌的历史,使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的第一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形象生动,蕴涵丰厚,源远流长,传播甚广,曾扩展到整个东南亚,至今仍为一些亚洲国家所使用。我们还对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和书法趣闻,特别是祖籍我们山东临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苦练书法的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二、演歌谣,让学生掌握写字之法 笔者曾到过许多学校,走进课堂看学生的写字,坐姿不端者,随处可见,或前俯后仰,或左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古人记事的方法~了解古人造字的方法。 教师:象形字卡片、不同时期“马”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做的游戏叫猜猜看。请看卡片,出示象形字卡片,~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2.师小结:这些符号就是古老的汉字。这些古老的汉字是如何一步步演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回到远古时代~变成我们今天的汉字的呢? 再现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板书课题——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二、情景模拟~探索汉字起源 1.师:同学们~汉字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就产生的~那你们想知道在没有汉字以前~古人是怎样记事的吗,那就让我们通过时空隧道来到远古时代,课件:古人生活的图片,。现在我们就是一群古人~此时太阳从天边升起来了~我们开始了一

天的劳动。我是你们的首领~现在我来分配任务:我们分成几组~你们去猎羚羊~你们在家里守护那头快生产的母马~你们去采摘果子~你们去小河里打鱼……夕阳西下~我们满载而归。我来看一看嗯~不错~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呢:现在请各小组想一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今天打猎的收获记录下来~但不能用文字。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文字呢。 2.教师深入各组~引导~你们组猎了几头羚羊,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你们组负责守护母马~原来部落里有几头马,今天又新生了一头小马~你们打算怎样记录,你们组采了几篮子野果,哪边的树上果子比较多,你们组打了多少条鱼,……各小组尝试用各种方法记录。 3. 各组展示记录方式~让其他组猜测本组要表达的意思~并评论那组表达得 更简捷准确。 4. 刚才~我们尝试着用古老的方式来记事~谁来谈谈自已的体会?,生谈体会, 教师总结:正像同学们说到的那样~用这样的方式记事费时、费力~还不容易 清楚地把事情表达出来。 5.古人的记事方法 师:课前老师也请大家去了解了古人记事方法~除了刚才你们的方法外~古人 还使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汇报~师板书。 ,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 学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怎样结绳记事,这种方式有什么不足,,生推测, 怎样刻木记事,这种方式又有什么不足,,生推测, 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这种方式有什么不足之处呢,,生~画图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意思~但是太慢了。,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研究 请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仓颉造字的传说 新石器时代遗物上的各种符号 判定文字的标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形成的社会条件 文字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关于它们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人类未解之谜之一。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文字有很多种,而汉字是最为古老的。比起其他几种早已不用的古老文字,汉字的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人们越是感到汉字的生命力如此强大,就越想了解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探讨汉字的起源不仅是探寻中华文明源头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而且也可以给人们探讨其他文字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提供参考,对于了解整个世界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古代中国人对汉字的起源也非常关注。如今几乎家喻户晓的“仓颉造字”1的传说,早在战国晚期就流行开了。这一时期的传世文献里有这样的记载: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 苍颉造文字。苍颉,黄帝之史。(《周礼〃外史》疏引《世本〃作》) 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韩非子〃五蠹》) 这种传说无疑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传世的战国晚期的古籍中却没有关于仓颉的时代以及他在造字之外的事迹的任何记载。现存的早于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也从来没有关于仓颉的记载。仓颉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做什么的呢?汉代人多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魏晋以后人则说仓颉是早于黄帝的远古帝王。2《尚书正义》孔颖达疏说: 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云:苍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 汉代人把仓颉跟史官联系起来,大概并没有多大的根据,很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史官在平时跟文字接触最多,所以才有此说。魏晋人说仓颉是远古的帝王,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学生: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妇),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2018海南高考,1,2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 5.[2017全国卷Ⅲ,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6.[2016全国卷Ⅱ,24,4分]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7.[2020陕西汉中第五次质量检测]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B.艺术的教化功能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8.[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

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这些旧说并不都是无稽之谈。 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一)结绳造字说 结绳记事的说法首见《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庄子?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根据这两个说法,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至于结绳这种记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人们结绳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尽管结绳的记录功能很弱,但结绳说既有后代民俗作为确证,又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分析出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可信度较大。 (二)契刻传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尚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 (三)八卦造字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辩证法因素。科学和迷信,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有的时候,二者会奇妙地纠缠在一起,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四)仓颉造字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

汉字的起源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就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但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诸多缺陷。说过即逝,无法保存。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物理属性的局限,不能清晰传达到较远的距离,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有限。经由第三者转述会发生意义出现偏差、信息损耗现象,严重影响人类语言深入传播和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诞生了。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随后,远古人类在石块、石壁上刻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来传达一定的意义,这种象形图画直接孕育了人类文字的起源。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以及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但汉字的起源确切年代仍是历史之谜.。但与此相关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则流传了四五千年。汉字的发明于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它不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人创造的,它应该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体系的完备也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长期积累造就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有3500历史的殷商时期,构成汉字的甲骨文体系就已经发达和完备。

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起初的字就是一个个象形图画,有字形就可知道它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事物的增多,文化的普及,以及汉字书写材料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从殷商至清末,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目前所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个,其中1700个左右已经被破解。甲骨文多为象形指事会意,受录写的材料刀片和龟甲兽骨的影响,字形简略了许多,初步显示符号化趋势。此外,因为甲骨文未完全定型,字的笔画位置变化较大,往往一字有多种写法。但就甲骨文内容而言,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由此可见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体系。 金文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为吉金。这种普遍铸在青铜器货币符玺上的文字。统称为”金文“。金文最早出现在商代末期,盛行于西周,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多大区别,但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笔画粗壮,肥笔较多;转弯处向圆转。 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著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虽然金文是书法的鼻祖,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不及碑文传世的多。但它因铸于铜器,比竹简布帛上的文字流传久远,因此对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大篆 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文王的太史籀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已通行于秦国等地。大篆主要书写在木牍、竹简或帛上,固定而字形整齐,结构疏密得当,笔画较金文更弯曲圆转,字体比较美观。但与甲骨文、金文在本质内涵上没有很大不同,仍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造方法。 小篆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报告 464班刘永美研究课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的缘起: 文字就是记录语言与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就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能被记载,减少了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晰而有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与运用汉字。 故,我们小组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 研究该题目的意义: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字的诞生就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文字就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与跨时间、跨地域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知识与社会活动,就是一种更精确更易保留的沟通形式。文字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后世人少走弯路、减少了重复研究。文字对于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时间虽无形,却对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能记载岁月、保留时间,而时间可以使文字更加完善、更加通俗易懂。但就是,时间也就是文字的一个破坏因素,正如大自然风化金字塔,时间也正腐蚀着文字,腐蚀着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时间总就是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新的理解,让有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与意义,甚至就是理解的上的误差,有时甚至造成了对于文化的误解。即使就是同样的文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语言的精髓也就很难被后世人所理解,所以人们应更重视文字的这种历史力量,更关注它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计划: 该报告的完成方式①上网查找资料、②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③向老师咨询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方式查找、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该学习报告。 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 课内: 语文书历史书 课外: 《中国通史》《文史百科》 通过这次研究得出的结论: 汉字就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就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就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就是流传到现代的唯一的历史硕果,就是文字家族中的最老的寿星。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汉字作为中国人衡量文化精华的标尺,深深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图腾。从甲骨文起源,金文的出世,到大篆,小篆的飘逸,再到隶书,行书草书的刚劲,最后到我们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优美的楷书,汉字在这崎岖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它的蜕变,所以,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完全可以说得上就是一部历史,纪录中华大地兴衰存亡的宝贵见证。 通过这次研究我的收获与感悟: 收获: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但培养了合作,共同学习讨论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应对

汉字的起源观后感600字 字道

汉字的起源观后感600字字道 所谓字道,观其形,思其义,解其意。 自看了王婷的《汉字的起源》,我对汉字有了新的了解。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古老悠久,其中,汉字,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草书潇洒豪迈,行书形如流水,楷书方正端庄,隶书圆润整齐,这都是见证历史沧桑巨变的精华。 中国汉字,同学们也都人尽皆知。可谁又知道它的来历,它的起源?据考古材料证实:汉字发明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数据,体现了我中华民族的高智慧。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而聪明的华夏子民又巧妙地研究出了书法,研究出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更将汉字的精华完全体现出来。 一个字的诞生,需要观察,研究。在历史上有一种字叫做象形字,它是由祖先观察周围身边的一切事物而发明出来的字。例如“鱼”是最为熟知的,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的智慧。也告诉大家一定要多观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察,多思考。我们没有发明汉字的高智慧,但我们要继承祖先的优良品质—-勤观察,多思考。 看着这些汉字,我惊叹汉字的历史悠久,赞美汉字的神奇精粹。我总是能想到很多很多,草书的潇洒豪迈,让我明白做人就要大大方方,敢做敢想,不要娇柔做作;行书的形如流水,一气呵成,更教会了我做事不要拖拖拉拉;楷书的方正端庄,昭示着做人要端庄,形式端正……这些凝聚古人的智慧精华的汉字,彰显了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汉字已经走向了全世界,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带给所有人民。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的魅力,这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粹,理应更多的人了解它,明白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

汉字的起源故事(最全收集) 一、汉字常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说:“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如果这则报道内容被确认属实,那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2、汉字的始祖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苍颉的人创造的。 在我国的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为结绳说。《北史?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周易?系辞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二是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纬?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三是仓颉造字说:此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里有“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着书”。许慎《说文解字?序》有“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供联盟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宋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贴》,其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 四是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的。 五是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 汉字的发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特指商末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所记的文字。殷人遇大事小事,如祭祀、征伐、渔猎、出入、年成、风雨阴晴、疾病祸福等,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占卜的方法是首先打磨乌龟壳(主要是龟的腹甲版)或者其它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后凿钻其反面,再加火烤,使正面显示裂纹。他们在卜兆旁边刻上文辞来记录向神鬼询问的内容、神鬼的启示以及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辞,或者叫做殷墟卜辞。其实,另有一些特殊刻辞并非用于占卜,而是主要用于登记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整治的过程,以及有关人员的名字等,内容往往十分重要。 王懿荣是鉴定出商代龟甲兽骨文字的第一人。在1899年,王懿荣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殉职了,他所收藏的甲骨归于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刘鹗(字铁云),他把所收藏的甲骨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此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提要]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的演进过程中找出它的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发生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原始时期。中国的汉文字的出现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生过程。我们应当把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从其结构中追溯它的历史发生、整合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汉文字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文字起源发生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演进过程中找出它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我们在研究、探讨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时,可以从一些古代岩画遗迹和石器上考察到一些汉字的意向和形迹。 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原始时期,但这时汉文字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汉文字起源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我们的远古祖先在不断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并日臻完善且贯穿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始

终。 关于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传统的说法有结绳说,刻契说,八卦(牺氏:即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又戏牺皇,皇羲,中国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易.系词上》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背负“河画”而出,伏羲据之以作八卦。)说等。这些在早期文字中都可以找到痕迹,但都没有形成一种符号系统。但从战国开始,又在民间流传一种“仓颉造字”的说法;汉代在谶讳迷信流行的情况下,这一说法更为流行,并加以神话性的润饰。这种说法虽不可信,但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个别英雄人物对长期流传约定俗成的表意符号进行整理、润色,推动原始文字的发展,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迷,主要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文字方面的资料掌握挖掘甚少。尽管如此,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辛勤探索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关于汉文字的起源发生理论,已为我们今天研究这一历史性课题奠定了基础。 史前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中的某些符号已近似于文字,在中原和沿海地区也有不少重要的发现。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岩画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祭祀、神灵、动物、舞蹈、战争、房屋、车辆、生殖、手印、图案、符号等,其中有些符号已近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的汉字与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并称为三大古字。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惟有中国的文字生生不息,延用至今。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汉字的了解有多少呢?汉字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汉字。PPT 一、汉字的起源 对汉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结绳说,图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等。书中给我们举的就是其中的一种,图画文字。 除了图画说以外,我们要重点讲一种起源说——仓颉造字说。 PPT(图:仓颉,仓颉的文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徵,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其实,不管是什么起源传说,从这些传说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 对以上关于文字的起源传说,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就可以了。 二、汉字的演变 汉字流传至今,经历的上千年的变化,逐渐地简单化,便于书写。那么汉字是从从古至今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呢?我们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一)甲骨文 甲骨文产生于商代,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报告 464班刘永美研究课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的缘起: 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能被记载,减少了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晰而有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汉字。 故,我们小组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 研究该题目的意义: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跨时间、跨地域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知识与社会活动,是一种更精确更易保留的沟通形式。文字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后世人少走弯路、减少了重复研究。文字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时间虽无形,却对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能记载岁月、保留时间,而时间可以使文字更加完善、更加通俗易懂。但是,时间也是文字的一个破坏因素,正如大自然风化金字塔,时间也正腐蚀着文字,腐蚀着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时间总是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新的理解,让有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与意义,甚至是理解的上的误差,有时甚至造成了对于文化的误解。即使是同样的文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语言的精髓也就很难被后世人所理解,所以人们应更重视文字的这种历史力量,更关注它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计划: 该报告的完成方式①上网查找资料、②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③向老师咨询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方式查找、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该学习报告。 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 课内:语文书历史书 课外:《中国通史》《文史百科》 通过这次研究得出的结论: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流传到现代的唯一的历史硕果,是文字家族中的最老的寿星。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汉字作为中国人衡量文化精华的标尺,深深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图腾。从甲骨文起源,金文的出世,到大篆,小篆的飘逸,再到隶书,行书草书的刚劲,最后到我们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优美的楷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2)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参考资料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参考资料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资料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的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

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原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