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射频宽带放大器(D题)

【本科组】

2013年9月7日

摘要

本作品由前置放大电路、吸收式电调衰减器、末级放大电路和增益控制模块构成。在放大电路中,采用AG604-89宽带放大器,实现了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吸收式电调衰减器采用四元PIN二极管 型衰减器,通过电位器或单片机外加控制电压来调节衰减实现增益的手动控制与数字程控功能。采用合理的级联和阻抗匹配加入末级功率放大,全面提高了增益、带宽和带负载能力。综合应用电容去耦、滤波、使用屏蔽线传输信号等抗干扰措施以减少放大器的噪声并抑制高频自激,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经测试验证系统实现了全部基本功能和部分扩展功能。

关键词:射频,放大器,电调衰减器,增益控制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composed of preamplifier circuit, absorptive voltage variable attenuator, post amplifier and AGC module. AG604-89 broadband amplifiers were used to implement the fixed gain amplification of signals in this amplifying circuit.Absorptive voltage variable attenuator which usedπType Electronic Attenuator adjusted the gain by the potentiometer and microcontroller. Cascade and impedance matching improved the overall gain, bandwidth, and loading capability of system. The anti-interference measures such as decoupling capacitance,

f ilterin

g and the shielded wire were used to reduce the noise, suppress the amplifier’s hig

h frequency self-excitation and improve its stability. It has been verified that the system implements all the basic function and some extensions function.

KEYWORDS: RF, amplifier, absorptive voltage variable attenuator, gain controlling

射频宽带放大器(D题)

【本科组】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1. 衰减模块选择

方案一:数控衰减器

多数数控衰减器能够在大动态范围内完成精度衰减。也可使用简单控制系统,与外围电路结合,实现数控衰减。但是,由于使用了集成芯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损耗,且成本高,器件购买困难。

方案二:π型电阻衰减网络

π型电阻衰减网络利用电阻分压原理,由若干电阻搭建而成。该衰减网络无需控制、频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稳定,工作频率宽、动态范围大,且价格低廉。其增益误差由电阻的精度决定。

综合考虑功耗、频带与成本等因素,我们选择π型电阻衰减网络。

2. 放大器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场效应管或三极管进行放大器设计。采用分立元件设计电路其优点造价较低,但是其电路较复杂、规模较大、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自激振荡、增益平坦度较难控制。

方案二:采用高频运放芯片进行设计。集成运放芯片使用简单、精度高、稳定性好能够克服分立元件的不足,且其开发的周期较短,故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更倾向与该方案。

3. 总体方案描述

自动增益控制

信号输出高频信号输入一级放大衰减网络次级放大

手动增益控制

图1.系统总体框图

根据题目要求其增益在60dB且增益平坦度要求较高,一级放大很难实现,因此需

两级放大。两级放大容易造成增益平坦度下降,故在两级之间增加一衰减网络实现阻抗匹配和增益控制。最后将次级输出信号接入50Ω负载电阻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1.放大器理论分析

1)增益带宽积分析:

带宽增益积(GBP)是用来简单衡量放大器性能的一个参数,按照放大器的定义,这个

乘积是一定的。题目中要求放大器最大电压增益

20V A dB

≥,即 10/GAIN V V ≥。

放大器的通频带0.3~20MHz,所以本放大器的带宽增益积为

10*20200GBP M M ≈≈

假设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用下面的极点函数表示

()1m

H

A A j j

ωωω=

+

式中m A 为放大器的中频增益,ω为角频率,H ω为上限角频率。当引入负反馈并假设反馈系数是与频率无关的实数B 时,则有

()

()1()

A j Af j BA j ωωω=

+

将式上式代入到下式得

/(1)

()1(1)m m m H

A A

B Af j j A B ωω

ω+=

+

+

由此可知,反馈中频增益为(1)m m m A f A A B =+,上限角频率H f ω变为

(1)H H m f A B ωω=+

本系统设计的宽带放大器,放大器下限角频率为0.3M 赫兹,相对上限频率20M 赫兹非常小,所以无馈时放大器的通频带H BW f =,引入负反馈以后,放大器的通频带变为

(1)H m BW f f f A B BW ==+g g g

式上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通频带扩展到无反馈时的(1)m A B +倍。而且有

[/(1)](1)m m m m m A f BW A A B A B BW A BW =++==g g g 常数

2)通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

设计放大器的主要难点是增益低和宽带增益平坦度差,无法满足宽频带高稳定增益的需求。HBT 相对于传统BJT发射效率高,可获得更大的电流增益,另外从电路结构的角度,在一定偏置条件下,达林顿对复合管可实现接近单管两倍的电流增益,但是输入阻抗过高,需要采用阻抗匹配补偿技术。引入负反馈,可以适当地补偿放大电路高频频率响应,提高增益平坦度。除了电阻负反馈外,引入旁路电抗元件补偿技术也可以有效地缓解晶体管高频增益的下降。旁路电抗元件补偿技术包括了旁路电感补偿和旁路电容补偿。

我们对其做了旁路电感补偿和旁路电容补偿。

3)放大器稳定性分析

放大器稳定性分析中需采取措施减少电路中的串扰,并避免自激。设计中我们采取的措施如下:

(1)放大器板上所有运放电源线及数字信号线均加磁珠和电容滤波。磁珠可滤除电流上的高频毛刺,电容滤除较低频率的干扰,它们配合在一起可较好地滤除电路上的串扰。安装时尽量靠近IC电源和地。

(2)所有信号耦合用点解电容两端并接高频瓷片电容以避免高频增益下降。

(3)在两个焊接板之间传递模拟信号时用同轴电缆,信号输入输出使用SMA-BNC接头以使传输阻抗匹配,并可减少空间电磁波对本电路的干扰,同时避免放大器自激。

(4)数字电路部分和模拟电路部分的电源严格分开,同时数字地和模拟地

电源地一点相连。

4)输入输出电阻

输入、输出阻抗匹配为50欧姆。

方案一、采用低噪声增益可程控集成运算放大器AD603。采用两级AD603级联以提高增益控制范围、中间级采用分立元件制作了高输出功率放大器、输出级设计低通滤波器实现带宽的可预置,单片机可以对放大器增益和带宽进行控制,在自动化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其能够满足设计的基本指标,由于其带宽和增益平坦度的限制很难作出发挥部分。

方案二、采用集成芯片AG604级联组成放大电路。AG604采用InGaP/GaAs HBT构成达林顿对复合管(DP)结构以改善通带内增益的平坦度,且其增益带宽可以达到900MHz、增

益能够达到29dB 、电路连接方便,故我们采取两级级联的方式完成设计要求。

2.衰减网络分析

1)基本π型衰减器

π型衰减器结构如图 1所示,其计算公式为:??

?

???-+=111K K Z R ??????-=K K Z R 123,其中K 为输入输出电压比,Z 为输入/输出阻抗。适当调整旁路电阻R1 和串联电阻R3的大小,可获得衰减A= 20log(K),同时实现输入/输出阻抗与系统的特性阻抗相匹配。

Z Z

R1

R1

R3

Vin Vout

图2基本π型衰减器

2)实现可变衰减方法:

可以用两个二极管代替图2中的R 3,如图3所示。这样做有三点好处:首先,由于网络的最大隔离度由两个串联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决定,用两个二极管代替一个二极管可以提高衰减量或者使工作频率上限加倍。第二,因为孪生二极管的串联电阻具有 180度相位差,可以抵消偶次失真。第三,可得到对称的衰减网络与较简单的偏置电路。电路中V+固定,用Vc 的变化来控制电路的衰减量。使用两个串联二极管的唯一缺点就是会增加大约 0.5dB 的插入损耗。其中,R 作为D 1,D 2的偏压回路,所以,为了减少插入损耗,就必须使 R 0,R 1 的值足够大,但这样来就要求一控制电压比较高。如果频带要求不是特别宽,可以考虑在 R 1 、R 2 和主传输线之间加一电感来减小插入损耗,R 2 、R 3 、R 4 作为二极管的匹配电阻,适当选择其参数,可在大动态的衰减范围内为串联和旁路二极管提供正确的偏置与分流,使整个网络获得较好的阻抗匹配

C 2

C 5

C 3

C 1

C 4

D 2

SMP -1307-011

D 3

SMP 1307-011

D 1

SMP 1307-011D 4

SMP 307-011

R 4R 4

R 5

R 3

R 1

R 2

V CC

INO U T

INO U T

V c

图3. 二极管 型衰减器

三、电路及程序设计

1. 放大器部分

AG604-89是通用缓冲放大器,在900MHz 时AG604-89通常提供29dB 的增益,在应用时只需要接入隔直电容,偏置电阻,和一个电感RF 扼流操作,使用方便,电路如图4所示。

R6

3.3K

GND

D1

LE D 12J2

+9V

1

2J1

RF input

GND

1

2J3RF out

GND

C41uF

L310uH

1

2

3

IC1AG604

GND

C3

1uF R8

0R

R7NC

R9NC

GND GND

C10102

GND

C61uF GND

GND

L210uH

R2

NC

R151R C1104

C2102

GND

GND

图4.放大器电路图

在该电路中,首先引入阻抗匹配电阻,而在题目中要求输入阻抗为50Ω,采用通用

的SMA 射频连接母头,故在本此设计系统可以省去该匹配电阻,在输出端接耦合电容,可以有效滤去直流

带宽增益积(GBP)是用来简单衡量放大器的性能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表示增益

和宽带的乘积。按照放大器的定义,这个乘积是一定的。 2.宽带电调衰减器电路原理图

D3

SMP 1307-011

D4

SMP 1307-011

D1

SMP 1307-011

D2SMP 1307-011

L10R

C 3NC

C 4NC

R 2100

GND

GND

R 41k

R 61k

C 81UF C 91UF

GND

GND

C 122p F GND

C 111UF

GND

R 51K

C 1010nF

GND

L2

B ead

C 61UF GND

12

JP2POW ER +12V

GND

C 5NC

GND

R 3470

GND

C 71UF

1

2JP3R F Ou tp ut

GND

12JP1

R F In put C 2NC

R 1470

GND

GND

C 11UF

GND

Vtu ne 0-6V

Vref +5V

R 7

2k

D5

LED GND

123

JP678L05

GND

C 151UF

GND

123

JP5LM317

Vtu ne 0-6V

R 8330C 14

104C 13102

GND

GND

GND 1

23JP4

2K

图5 宽带电调衰减器电路子系统框图

3. 程序设计部分

通过改变控制端电压完成对衰减网络电压增益的调节,具体描述为:通过键盘给单片机输入电压增益分贝数后,处理器一方面会通过LCD1602显示当前放大倍数,另一方面控制DA 来完成对放大倍数的调节,具体流程图如。

显示默认初始增益

初始化屏幕

增益控制

DA 输出

增益控制

按键按下

按键功能

判断键码

显示增益

键盘中断

中断返回

开始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测试仪器

SG1014模拟信号发生器0-40MHz

SP3012型数字合成扫描仪扫描频率20-120MHz

DS5202CAE400MHz示波器

DA22B超高频毫伏表

2.测试方案

1)放大器幅频特性测试

扫频仪一级放大衰减器二级放大

频率响应

图6 测试方案框图

测试结果:图7是1MHz-15MHZ的扫频幅频特性曲线,输出特性非常平坦输出功率近10dBm,输入功率为-23dBm,其增益为33dB优于题目要求。

图7实际测试过程

图8 1MHz-15MH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图9是1MHz-80MHZ的扫频幅频特性曲线,输出特性非常平坦输出功率近7dBm,输入功率为-23dBm,其增益为30dB优于题目要求。

图9 1MHz-80MH测试结果

3.有效值和失真测试

采用点频法测试放大器带50Ω负载时宽带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的作用,其流程如图所示。

高频信号发

生器整体放大器50 负载示波器

Ω

图9有效值和失真测试框图

图10测试结果

图11放大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输入0.02V,频率单位MHz、电压单位V):

频率0.3 1 2 3 4 5 6 7

电压 1.42 1.9 1.93 1.96 1.95 1.99 1.98 1.96 频率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电压 2.01 2.03 2.02 2.04 2.05 2.08 2.01 2.08

通过结果可以获知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00倍以上,电压的有效值近似为1.45V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五、总结

本作品由前置放大电路、吸收式电调衰减器、末级放大电路和增益控制模块构成。在放大电路中,采用AG604-89宽带放大器,实现了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吸收式电调衰减器采用四元PIN二极管 型衰减器,通过电位器或单片机外加控制电压来调节衰减实现增益的手动控制与数字程控功能。采用合理的级联和阻抗匹配加入末级功率放大,全面提高了增益、带宽和带负载能力。综合应用电容去耦、滤波、使用屏蔽线传输信号等抗干扰措施以减少放大器的噪声并抑制高频自激,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经测试验证系统实现了全部基本功能和部分扩展功能。

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四: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目的】 通过功率放大器实验,让学生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步骤,掌握功率放大器增益、输出功率、频率范围、线性度、效率和输入/输出端口驻波比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以此加深对以上各项性能指标的理解。 【实验环境】 1.实验分组:每组2~4人 2.实验设备:直流电源一台,频谱仪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一台,功率计一只,10dB衰减器一个,万用表一只,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板一套 【实验原理】 一、功率放大器简介 功率放大器总体可分成A、B、C、D、E、F六类。而这六个小类又可以归入不同的大类,这种大类的分类原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晶体管的导通情况分,另一种按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分。按照信号一周期内晶体管的导通情况,即按导通角大小,功率放大器可分A、B、C三类。在信号的一周期内管子均导通,导θ(在信号周期一周内,导通角度的一半定义为导通角θ),称为A 通角? =180 θ。导通时间小于一半周期的类。一周期内只有一半导通的成为B类,即? =90 θ。如果按照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分,则A、B、C属于一大称为C类,此时? <90 类,它们的特点是:输入均为正弦波,晶体管都等效为一个受控电流源。而D、E、F属于另一类功放,它们的导通角都近似等于? 90,均属于高功率的非线性放大器。 二、功率放大器的技术要求 功率放大器用于通信发射机的最前端,常与天线或双工器相接。它的技术要求为: 1. 效率越高越好 2. 线性度越高越好 3. 足够高的增益

4. 足够高的输出功率 5. 足够大的动态范围 6. 良好的匹配(与前接天线或开关器) 三、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工作频率 2.输出功率 3.效率 4.杂散输出与噪声 5.线性度 6.隔离度 四、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步骤 1.依据应用要求(功率、频率、带宽、增益、功耗等),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2.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和类型 3.确定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和设计偏置电路 4.确定最大功率输出阻抗 5.将最大输出阻抗匹配到负载阻抗(输出匹配网络) 6.确定放大器输入阻抗 7.将放大器输入阻抗匹配到实际的源阻抗(输入匹配网络) 8.仿真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和优化 9.电路制作与性能测试 10.性能测量与标定 五、本实验所用功率放大器的简要设计过程 1. PA 2. 晶体管的选择 本实验所选用的晶体管为安捷伦公司的ATF54143_PHEMT,这种晶体管适合用来设计功率放大器。单管在~处能达到的最大资用增益大于18dB,而1dB压缩点高于21dB。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王元佳 学号:201320000289 报告日期:2013.11.05

一、引言 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系统要求功耗低、效率高以及体积小。近年来,无线通讯朝大容量、多电平、多载波、高峰均比和宽频带方向飞速发展,宽带数字传输技术(如OFDM、CDMA等)和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如QPSK、QAM等)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对射频系统性能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所消耗的功率在整个射频系统所占比例相当大。低效率的功率放大器严重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设计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对于减少电源消耗,提高系统稳定性,节约系统成本都由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功率放大器通过调整工作状态(即调整晶体管导通角)来提高效率,这就是A类、B类、AB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演进过程。其中C类功率放大器的理论效率最高达到100%,但此时其输出功率却为零。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述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下电流、电压同时存在于晶体管中,要使晶体管的耗散功率为零,必然使输出功率也为零。通过不断减小导通角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不断提高效率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功率放大器应运而生。 二、研究现状 2.1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2.1.1 D类功率放大器 当前,国内外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都集中在开关模型功率放大器及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结构上。开关模型功率放大器主要有D、E两类。其设计思想都是使晶体管上“电流、电压不同时出现”。D类功率放大器一般由两个晶体

管构成,两只晶体管轮流导通、截止,实现电流、电压的不同时出现条件。但其晶体管和寄生电容耗能都是单管放大电路的双倍。同时,在开关瞬间存在两晶体管同时导通或截止引起二次击穿造成晶体管损坏的危险。工作频率比较低时,晶体管开关延时可以忽略,晶体管近似理想开关,不会产生损耗;在高频下,晶体管开关延时不可忽略,会引入损耗,另外元器件本身也会有损耗。因此,D类功放适合于频率较低的应用,并不适用于射频领域,D类放大器现在主要应用于音频领域。如图所示为D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 2.1.2 E类功率放大器 为了克服D类功放在不完全导通与不完全截止过程中引入的较大损耗,提出了E类功放的设计。与D类功放不同,E类功率放大器采用单只晶体管,可工作于较高的频段,漏极电流为直流和漏极分路电容的充电电流之和。E类放大器是一种开关式的高效率放大器,理想情况下,效率可达100%。在这种功率放大器中,足够强的驱动电压使得输出功率管在完全导通和完全截止之间瞬时切换,流过开关的电流与开关上电压波形没有重叠,因而开关不消耗功耗。E类功率放大器的主要设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阻抗变换器和阻抗匹配网络已经成为射频电路以及最大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基本部件。为了使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达到最佳的功率匹配,匹配电路的设计成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重要任务。要实现宽带内的最大功率传输,匹配电路设计非常困难。本文设计的同轴变换器电路就能实现高效率的电路匹配。同轴变换器具有功率容量大、频带宽和屏蔽好的特性,广泛应用于VHF/UHF波段。常见的同轴变换器有1:4和1:9阻抗变换,如图1所示。但是实际应用中,线阻抗与负载不匹配时,它们的阻抗变换不再简单看作1:4或1:9.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一种简化分析方法。 1 同轴变换器模型 同轴变换器有三个重要参数:阻抗变换比、特征阻抗和电长度。这里用电长度是为了分析方便。当同轴线的介质和长度一定时,电长度就是频率的函数,可以不必考虑频率。 1.1理想模型 理想的1:4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都匹配,每根同轴线的输入、输出阻抗等于其特征阻抗Z0,其等效模型如图2所示。

其源阻抗Zg与ZL负载阻抗变换比为: 图2和公式(1)表明:变换器的阻抗变换比等于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 同轴变换器的输入阻抗等于同轴线的输入阻抗并联,输出阻抗等于同轴线的输出阻抗串联。 1.2通用模型 由于特征阻抗是实数,而源阻抗与负载阻抗一般都是复数,所以,就不能简单的用变换比来计算。阻抗匹配就是输入阻抗等于源阻抗的共轭,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特征阻抗为Z0,电长度为E的无耗同轴线接复阻抗的电路如图3所示。 由于源阻抗与同轴线特征不匹配,电路的反射系数就不是负载反射系数。 由于同轴线是无耗的,进入同轴线的功率就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那就可以把电路简化只有一个负载Zin,又因为Zg与Zin都是复数且串联,就可以把Zg中的虚部等效到Zin中,最后得到反射系数为: 其中:

射频功放设计

基于ADS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仿真设计 1.引言 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如GSM、WCDMA、TD-SCDMA、WiMAX和Wi-Fi,大大加速了半导体器件和射频功放的研究过程。射频功放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设计好坏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设计性能优良的放大器。而且,为了适应无线系统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的周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各种无线系统中由于采用了不同调制类型和多载波信号,射频工程师为减小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尤其是设计无线基站应用的高功率放大器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用Agilent ADS 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可以掌握设计电路的性能,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同时达到加速产品开发进程的目的。功放(PA)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的输出功率决定了通信距离的长短,其效率决定了电池的消耗程度及使用时间。 2.功率放大器基础 2.1功率放大器的种类 根据输入与输出信号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功放可以分为线性放大器与非线性放大器两种。输入线性放大器的有A、B、AB类;属于非线性放大器的则有C、E 等类型的放大器。 (1)A类:其功率器件再输入信号的全部周期类均导通,但效率非常低,理想状态下效率仅为50%。 (2)B类:导通角仅为180°,效率在理想状态下可达到78%。 (3)AB类:导通角大于180°但远小于360°。效率介于30%~60%之间。 (4)C类:导通角小于180°,其输出波形为周期性脉冲。理论上,效率可达100%。 (5)D、E类:其原理是将功率器件当作开关使用。 设计功放电路前必须先考虑系统规格要求的重点,再来选择电路构架。对于射频功放,有的系统需要高效率的功放,有些需要高功率且线性度佳的功放,有些需要较宽的操作频带等,然而这些系统需求往往是相互抵触的。例如,B、C、E类构架的功率放大器皆可达到比较高的效率,但信号的失真却较为严重;而A

射频功率放大器RFPA概述

基本概念 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A)是发射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以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在调制器产生射频信号后,射频已调信号就由RF PA将它放大到足够功率,经匹配网络,再由天线发射出去。 放大器的功能,即将输入的内容加以放大并输出。输入和输出的内容,我们称之为“信号”,往往表示为电压或功率。对于放大器这样一个“系统”来说,它的“贡献”就是将其所“吸收”的东西提升一定的水平,并向外界“输出”。如果放大器能够有好的性能,那么它就可以贡献更多,这才体现出它自身的“价值”。如果放大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在开始工作或者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但不能再提供任何“贡献”,反而有可能出现一些不期然的“震荡”,这种“震荡”对于外界还是放大器自身,都是灾难性的。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如何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是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目标的核心。通常在射频功率放大器中,可以用LC谐振回路选出基频或某次谐波,实现不失真放大。除此之外,输出中的谐波分量还应该尽可能地小,以避免对其他频道产生干扰。 分类 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功率放大器分类如下: 传统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很高,但相对频带较窄,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射频功率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类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360°,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等于180°,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则小于180°。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状态,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种工作状态中最高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接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开关型功率放大器(Switching Mode PA,SMPA),使电子器件工作于开关状态,常见的有丁(D)类放大器和戊(E)类放大器,丁类放大器的效率高于丙类放大器。SMPA将有源晶体管驱动为开关模式,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要么是开,要么是关,其电压和电流的时域波形不存在交叠现象,所以是直流功耗为零,理想的效率能达到100%。 传统线性功率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增益和线性度但效率低,而开关型功率放大器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高输出功率,但线性度差。具体见下表: 电路组成 放大器有不同类型,简化之,放大器的电路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晶体管、偏置及稳定电路、输入输出匹配电路。

射频功率放大器实时检测的实现

射频功率放大器实时检测的实现 广播电视发射机是一个综合的电子系统,它不仅包括无线发射视音频通道,而且还包括通道的检测和自动控制电路,因此在设计时,它除了必须保证无线通道的技术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外,还必须设计先进的取样检测和保护报警等电路,以确保发射机工作正常,从而实现发射机在线自动监测和控制。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多路功率合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因此单个功率放大器模块是整个发射机的基本测单元,本文就着重讨论单个模块的检测和控制电路,从而实现发射机在线状态自动监测。 一、工作原理 在功放模块中,主要检测和控制参数为电源电压,各放大管的工作电流,输出功率,反射功率,过温度和过激励保护等,图1为实现上述检测控制功能的方框图,它由取样放大电路,V/F变换,隔离电路,F/V变换,A/D转换,AT89C51,显示电路和输出保护电路等组成。 1、隔离电路 在功放模块中,由于大功率器件的应用,往往单个模块的输出功率都比较大,因而对小信号存在较大的高频干扰,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后级模数转换电路工作,从而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显示数据跳动的现象,甚至出现误动作。这里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隔离,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抗干扰性能强、无触点且输入与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等特点,从而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完全隔离,保障系统在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环境下安全可靠地工作。 2、LM331频率电压转换器

V/F变换和F/V变换采用集成块LM331,LM331是美国NS公司生产的性能价格比较高的集成芯片,可用作精密频率电压转换器用。LM331采用了新的温度补偿能隙基准电路,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和低到4.0V电源电压下都有极高的精度。同时它动态范围宽,可达100dB;线性度好,最大非线性失真小于0.01%,工作频率低到0.1Hz时尚有较好的线性;变换精度高,数字分辨率可达12位;外接电路简单,只需接入几个外部元件就可方便构成V/F或F/V等变换电路,并且容易保证转换精度。 图2是由LM331组成的电压频率变换电路,LM331内部由输入比较器、定时比较器、R-S触发器、输出驱动、复零晶体管、能隙基准电路和电流开关等部分组成。输出驱动管采用集电极开路形式,因而可以通过选择逻辑电流和外接电阻,灵活改变输出脉冲的逻辑电平,以适配TTL、DTL和CMOS等不同的逻辑电路。 当输入端Vi+输入一正电压时,输入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使R-S触发器置位,输出高电平,输出驱动管导通,输出端f0为逻辑低电平,同时电源Vcc也通过电阻R2对电容C2充电。当电容C2两端充电电压大于Vcc的2/3时,定时比较器输出一高电平,使R-S触发器复位,输出低电平,输出驱动管截止,输出端f0为逻辑高电平,同时,复零晶体管导通,电容C2通过复零晶体管迅速放电;电子开关使电容C3对电阻R3放电。当电容C3放电电压等于输入电压Vi时,输入比较器再次输出高电平,使R-S触发器置位,如此反复循环,构成自激振荡。输出脉冲频率f0与输入电压Vi成正比,从而实现了电压-频率变换。其输入电压和输出频率的关系为:fo=(Vin×R4)/(2.09×R3×R2×C2) 由式知电阻R2、R3、R4、和C2直接影响转换结果f0,因此对元件的精度要有一定的要求,可根据转换精度适当选择。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低通滤波器,可减少输入电压中的干扰脉冲,有利于提高转换精度。 同样,由LM331也可构成频率-电压转换电路。

CMOS射频功率放大器高效率和高线性度研究进展

CMOS射频功率放大器高效率和高线性度研究进展 摘要: CMOS工艺价格低廉且兼容基带工艺,是单片集成电路的理想材料。根据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对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重点介绍了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线性增强技术,比较了相应技术间的优点和缺点,最后阐述包络放大器的发展趋势及其在LTE(4G)的应用。 关键词:功率放大器;效率;线性度;LTE;CMOS;包络跟综 0 引言 目前,全球应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性移动设备的移动网络急速发展和扩张,且多功能智能手机应用愈加广泛,为满足用户实时通信的用户体验,应用于智能手机的通信系统应该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文字、声音和视频数据并实现全球漫游。为了提供高数据速率的大数据传输,现代通信系统(WCDMA/3G/4G/LTE)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如OFDM 或QPSK和QAM等相移键控和幅移键控相结合的调制方式。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智能手机一般都支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网络制式,而随着手机的工作制式不同,其有效的频率带宽不同,因此,作为通信模组之一的功率放大器(PA)应具备多频多模(Multi-band and Multi-mode)的能力。 作为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演进路线中的主流技术,LTE-Advanced将是2015年的主流通信方式。LTE的关键技术有多载波和多天线技术,其中多载波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调制方式,使各个子载波重叠排列,大大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保持了载波之间的正交性,以避免载波之间的干扰。不过,LTE信号在给定的受限的带宽内,有着非常高的峰均比(PAPR),这使PA常工作在功率回退区,造成PA的实际效率低下的现象。另外,为了线性放大LTE这类非常包络信号(non-constant envelope signal),要求PA有着较高的线性度(Linearity),因此,应用于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必须有着较高的功率效率和线性度,且有着较宽的工作带宽或者是满足多频多模的通信要求。 随着便携设备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复杂,将各个模块单片集成起来,将大大缩短设备制造商的加工时间,因此,如何减小芯片的有效面积和用廉价的工艺在单一芯片上实现整个射频模组将是未来的研究主流。现代比较流行的集成电路工艺主要有六种:硅CMOS、BICMOS、Bipolar、GaAs、HBT和SiGe,但由于硅工艺是最为成熟的,也是成本最低、集成度高和应用最广泛的集成工艺,另外,大多数无线收发机的基带处理部分都使用硅工艺,因此,硅CMOS 工艺是单片实现各个模块集成的理想解决方案。不过CMOS工艺自身存在着物理缺陷,如低截止电压(breakdown voltage)、较差的电流能动能力、片上无源器件的Q值小、较大的寄生电容、地衬底电阻率较低、没有较为精确的RF模型和较差的线性度等,这些缺陷都大大限制了CMOS在RFIC领域的应用,而且通信系统对高效率、高线性度和可实现性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目前PA制造商还是常使用价格比较昂贵的III-V类混合硅半导体工艺器件(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1-4],这些器件通过TWV(Through-Wafer-via)技术提供一个具有良好散热效率的理想环境,常用于Bluetooth、WLAN和GSM/GPRS等应用[5]。不过,CMOS工艺的物理缺陷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来缓解,在高供电电压的情况下,可以选择HV CMOS和BCD(Bipolar-CMOS-DMOS)工艺[6]。采用下行键合线(Down-bonding Wires)可以实现在给定的负载下得到较高的输出功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减小电压摆幅,不过可以通过引入差分结构克服这个缺点。解决CMOS工艺低截止电压的一个很好的技术是引入共源共栅的Cascode 结构,不过这种结构会使等效的knee电压增加,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电压摆幅。CMOS 的寄生电容和衬底较低的电阻率,使得在晶体管引脚间的信号存在着耦合,不过这种耦合影响也不全是消极的,通过利用在Cascode结构中的共栅(CG)晶体管的RF泄露信号(Leakage signals)提供一个负反馈,不仅可以增强线性度,而且可以减小栅极和漏极间的电压耦合,

(完整版)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现状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无线通信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手机,无线局域网,蓝牙等,到航空航天宇宙探测,已经深入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生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线通信设备由最初体积庞大且功能单一的时代,发展到如今的口袋尺寸,方寸之间集成了各类功能强大的电路。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离不开射频与微波技术的支持。而急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又促使着射频微波领域不断的研究,更新换代。快速的发展使得射频微波领域的研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在几乎所有的射频与微波系统中,都离不开信号的放大,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作为系统中功耗最大,产生非线性最强的模块,它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优劣,由于其在射频微波系统中的突出位置,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也成为射频微波领域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1]。 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微波系统中最重要的有源模块,其理论方面已经十分成熟。 A 类、 B 类、 C 类、 D 类、AB 类、E/I E 类、F/I F 类、Doherty等各类功率放大器也已经成功应用到各个领域。 1.2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现状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核心器件为其功率元器件——晶体管,它是一种非线性三端口有源半导体器件,它的放大作用,并不是晶体管能凭空产生能量,使能量放大,而是完全由集电极(BJT)或漏极(FET)电源的直流功率转换而来的。晶体管只是起到了一种控制作用,即用比较小的信号去控制直流电源产生随小信号变化的大信号,从而把电源的直流功率转换成为负载上的信号功率。功率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发展已经十分完善,其面临的更多是一些工程的问题。所以,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晶体管性能的提升,即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放大器本身电路形式的改进。根据晶体管所用的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可以大体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硅(Si)和锗( Ge)等元素半导体为主。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 InP)、锗硅(SiGe)等化合物半导体为代表,相比于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其禁带更宽、 1

大神教你高效率F类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

大神教你高效率F类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 1、引言射频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发射设备中,随着移动通讯服务的快速增长,对低耗、高效、体积小的要求也迅速增加。众所周知,RF功放(PA)是射频传输中功率损耗最大的众多设计模块之一。当前发展的第三代通信推动了对功放的更新,PA作为通信基站的核心部分,它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基站的效率,因此研究解决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的热点。F类放大器理论效率可以达到100%,所以F类功率放大器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2、理想F类放大器原理研究图1给出了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包含一个晶体管,直流源,输出匹配网络,输入匹配网络。直流偏置作为直流源,晶体管可以是FET或者是BJT,本文以FET为例来说明。晶体管漏极通过RF扼流圈接直流偏置电压Vd,通过输出网络匹配到50 Ohms最佳负载。 F类放大器通过在输出匹配网络用谐波振荡电路,从而在漏极负载出现对偶次谐波短路和奇次谐波开路来实现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共同推进。漏极电压由奇次谐波构成,接近方形波形。而漏极电流包含基波和偶次谐波,近似一个半正弦波。因为在漏极电压和电流之间没有交叠,理想效率可以达到100%。 器件漏极100%理想漏极效率的阻抗条件是: 实现F类放大器的工作电压和电流波形信号,可使用奇次谐波来近似方波,偶次谐波来近似半正弦电流波形,表达式如下: 其中, 电压波形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点的位置分别在和。最小电压时的最大平坦度要求在偶阶导数为0。由于,n为奇数时,奇阶导数等于0必须定义上式给出的电压波形的偶阶导数。 3、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理想F类功放表现为包含无限的协波,但是在设计中是不切实际

04射频功率放大器

第四章射频功率放大器 本章介绍射频功率放大器RFPA 与射频匹配网络、射频功率合成技术4.1 引言 4.2 A类射频功率放大器 4.3 B类和C类射频功率放大器4.4 高效射频功率放大器 4.5 阻抗匹配网络与网络设计4.6 射频宽带功率合成 返回

4.1 引言 RFPA应用于发射机末级,将已调信号放大到所需功率值,送天线发射。 RFPA所带来的问题: ◆为输出大电流,输出级晶体管芯片面积增大,导致极间电容增加; ◆电路寄生参数影响较大; ◆晶体管等效输入输出阻抗小,且为复数;

◆指标与以前的 放大器不同: 输出功率P 0, 电源供给功率P D,管耗P T, 效率η 等。 ◆对功率管的要求: 最大击穿电压V (BR)CEO 、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最大管耗P CM及最高工作频率f max等 ◆多级功放的级间匹配网络设计计算; 一、RFPA的特点

二、RFPA的工作状态 为提高效率而设计成各种工作状态: 1.A类(甲类)工作状态: ◆输入正弦波的一周期内,功率管全导通。 ◆输入是正弦波,输出也是正弦波,且频率相同,因此是同频线性放大器。 2.B类(乙类)工作状态: ◆输入正弦波的一个周期内,功率管半个周期导通,半周期截止。 ◆形成半波失真输出,产生多次谐波。 ◆常用LC并联谐振回路选频:同频放大和倍频放大

3. C类(丙类)工作状态 ◆在输入正弦波的一周期内,功率管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 期。 ◆输出为小于半个周期的余弦脉冲,从而形成丰富的谐波输 出。 ◆同频放大和倍频放大 4. 高效功率放大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要求功率管处于开关状态。 ◆双管D类功放。 ◆单管E类功放。 ◆单管F类功放。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各种无线发射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如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需要对输出功率、激励电平、功耗、失真、效率、尺寸和重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是研究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关键。而对功率晶体管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击穿电压、最大集电极电流和最大管耗等参数。 为了实现有效的能量传输,天线和放大器之间需要采用阻抗匹配网络。 3.1.1输出功率 在发射系统中,射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范围可小到毫瓦级(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大至数千瓦级(发射广播电台)。 为了要实现大功率输出,末级功率放大器的前级放大器单路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激励功率电平。显然大功率发射系统中,往往由二到三级甚至由四级以上功率放大器组成射频功率放大器,而各级的工作状态也往往不同。 根据对工作频率、输出功率、用途等的不同要求,可以用晶体管、FET 、射频功率集成电路或电子管作为射频功率放大器。 在射频功率方面,目前无论是在输出功率或在最高工作频率方面,电子管仍然占优势。现在已有单管输出功率达2000kW 的巨型电子管,千瓦级以上的发射机大多数还是采用电子管。 当然,晶体管、FET 也在射频大功率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例如,目前单管的功率输出已超过100W ,若采用功率合成技术,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000W 。 3.1.2效率 效率是射频功率放大器极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设备。定义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通常采用集电极效率?c 和功率增加效率PAE 两种方法。 1. 集电极效率?c 集电极效率?c 定义为输出功率P out 与电源供给功率P dc 之比,即 dc out p P =c η (3.1.1) 2.功率增加效率(PAE ,power added efficiency ) 功率增加效率定义为输出功率P out 与输入功率P in 的差于电源供给功率P dc 之比,即 c p dc in out PAE A P P P PAE ηη)11(-=-== (3.1.2) 功率增加效率PAE 的定义中包含了功率增益的因素,当有比较大的功率增益。 如何提高输出功率和保证高的效率,是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目标的核心。 3.1.3线性 ? 衡量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指标有三阶互调截点(IP3)、1dB 压缩点、谐波、邻道功率比等。邻道功率比衡量由放大器的非线性引起的频谱再生对邻道的干扰程度。 ? 由于非线性放大器的效率高于现行放大器的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通常采用非线性放大器。但是分线性放大器在放大输入信号的放大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害影响。 ? 从频谱的角度看,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输出信号中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如三阶互调分 量、五阶互调分量等,它干扰了有用信号并使被放大的信号频谱发生变化,即频带展宽了。

关于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系统要求功耗低、效率高以及体积小。近年来,无线通讯朝大容量、多电平、多载波、高峰均比和宽频带方向飞速发展,宽带数字传输技术(如OFDM、CDMA等)和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如QPSK、QAM等)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对射频系统性能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所消耗的功率在整个射频系统所占比例相当大。低效率的功率放大器严重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设计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对于减少电源消耗,提高系统稳定性,节约系统成本都由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功率放大器通过调整工作状态(即调整晶体管导通角)来提高效率,这就是A类、B类、AB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演进过程。其中C类功率放大器的理论效率最高达到100%,但此时其输出功率却为零。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述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下电流、电压同时存在于晶体管中,要使晶体管的耗散功率为

零,必然使输出功率也为零。通过不断减小导通角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不断提高效率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功率放大器应运而生。 二、研究现状 2.1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2.1.1 D类功率放大器 当前,国内外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都集中在开关模型功率放大器及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结构上。开关模型功率放大器主要有D、E两类。其设计思想都是使晶体管上“电流、电压不同时出现”。 D类功率放大器一般由两个晶体管构成,两只晶体管轮流导通、截止,实现电流、电压的不同时出现条件。但其晶体管和寄生电容耗能都是单管放大电路的双倍。同时,在开关瞬间存在两晶体管同时导通或截止引起二次击穿造成晶体管损坏的危险。工作频率比较低时,晶体管开关延时可以忽略,晶体管近似理想开关,不会产生损耗;在高频下,晶体管开关延时不可忽略,会引入损耗,另外元器件本身也会有损耗。因此,D类功放适合于频率较低的应用,并不适用于射频领域,D类放大器现在主要应用于音频领域。如图所示为D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 2.1.2 E类功率放大器 为了克服D类功放在不完全导通与不完全截止过程中引入的较大损耗,提出了E类功放的设计。与D类功放不同,E类功率放大器采用单只晶体管,可工作于较高的频段,漏极电流为直流和漏极分路电容的充电电流之和。E类放大器是一种开关式的高效率放大器,理想情况下,效率可达100%。在这种功率放大器中,足够强的驱动电压使得输出功率管在完全导通和完全截止之间瞬时切换,流过开关的电流与开关上电压波形没有重叠,因而开关不消耗功耗。E类功率放大器的主

50MHz-250W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复习课程

50M H z-250W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实例介绍设计与制作功放(二) 出处:何庆华发布日期:2007-8-2 浏览次数:2249 在上篇的文中,我用实例的方法基本地讲述了功放的一些参数计算与设定,其实这也可应用于音响系统中使用晶体管放大的电路中. 由于觉得使用实例会让初入门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此篇也将用实例去介绍功放中各级的匹配传输.但要我一个可典型说明的例子让我想了不少时间,最终决定选用了之前制作的全无环路反馈的功放电路.由于没有使用级间的环路反馈,以致级间的匹配以及各级的电路但总显得十分重要. 见图,在后级的放大线路,是没有环路反馈的这将会电路的指标有所劣化.因电路工作于开环状态,这需要选用性能较好的电路组态,以取得更好的实际音质.而没有使用环路 负反馈,好处是大家所熟知的.如避免了各类的互相失 真,既然无环路反馈有如此.全音质更纯真透明.正如胆 友所追求的效果.但有点却要说明,胆与石,都是为了满 是个人的喜好.而在进口的众多名器中,可以有很多是超 过十万的晶体管后级.甚至有几十万过百万的钽却先见 有超过十万的胆机!而在低挡商品机中,如万元下的进口 器材,胆机却是可以优于石机,但中高挡机中.石机不再 受制于成本,全电路性能大幅提高.同价位的胆石机间胆 机已处于劣势,这从实际试听及一些前辈的言论中也得 到证实.而在DIY中由于没有过多的广告费用,可令成 本都能集中到机内,如电路合理工艺精良,性价比大优于 商品机. 再说回电路,之所以使用无反馈电路就是想用晶体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去取得胆机那中清晰温暖的声音,在这里,使用共射共基电路是必然的,共射共基电路又叫渥尔曼电路,前管共射配合后管的共基放大,让两管中间严重失配,却大降低了前管的密勒电容效应,使前管的频响大改善,而后管是共基电路,天生是频响的高手。在放大能力上,基射共基电路与一般的单管共射电路是没有分别的,但频响却在高频上独领风骚,故而在许多的进口名器上不乏其影,用于本机却可大大改善了开环响应与高频线性。 电路的参数计算在上篇已介绍过,这里就不再罗索了,第一级的工作电流是5mA,增益是2K2与470欧的比值,增益约为15dB,注意的是两个33欧的电阻是配合了K170/J74的参数,如要换用其他的管子可能需要更改这两个电阻的数值。第二级的工作电流约为13mA,增益约为18dB,忽略了输出级的轻微损耗,整机增益在33dB 左右,可以直驳CD机了。 第一级电路与第二级电路在匹配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二级与输出级却由于无反馈而有一定的要求了。若在此输出级使用一般常见的两级射极跟随器,输入阻抗一般只能达到15K欧,由于音箱的阻抗在全频段的不平均,将令第二级电压放大电路的负载(为输出级的输入阻抗)变得不平均稳定。这将导致此级在全频带的放大量不一致,而本机又没有使用环路负反馈来纠正增益。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输出级用场效应管作推动,使输入阻抗阻抗在理论上达百万M欧,,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在50K欧,但使用场效应管往往需要有120mA如此大的静态电流,否则音色显得干硬,而如此大的功耗而使功放级的偏置难于补偿。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近年来许多进口高档机采用的三级双极型三极管组成的输出级电路,本机就采用这种电路,使实际的输入阻抗在50K以上,且不易受音箱负载的影响,但50K的负载对于第二级放大电路来说是太高的,为免增益太高,在第二级放大电路的集电极上各并上了一个10K的电阻,从而令本级达到了预期的增益,且使本级负载的更为稳定,频响更平坦。 输出管使用三对5200/1943并联,以降低输出阻抗,由于无负反馈,这级往往需要较大的静态电流来克服失真与改善音色。另外,直流化电路也是国外高档功放的基本电路形式,本机也不例外,使用直流放大电路可以杜绝耦合电容的音染,获得更好的音色效果,至此后级功放的电路已告完成。 在此有必要提及一下的是音量电位器与后级电路的匹配.在沙的国内DIY的朋友中,多有喜欢在后级的输入端加个音量电位器控制音量就算了,就算是有前级放大的,电位器多是放于前后级之间,这样做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今的电路多数会在后级的输入端加有低通滤波网络,这时就会产生问题了。 电位器的输出阻抗相对较大,而后级的输入低通滤波的截止频率大多是忽略前面的输出阻抗而计算的,而音量电位器的输出阻抗是无法估计的,因其在不同的刻度位置时会有不同的输出阻抗,这样一来,所设计的理想截止频率却变得不理想,截止频率下移了,限制了高频的延伸,为此我在电位器与后级间加入了一级的缓冲电器,以将电位器与后级的直接关联切断,在实际的听感中,会觉得有此电路后高频的延伸力增强,分析力提高,声音却更顺耳,当然这也会与增加了一级的电路有关。而事实上这个缓冲电路也可以说是一个前级。 后级的电压放大级单独用上一组并联稳压电源,本机的缓冲级与音调电路使用另一组关联稳压,音调的切换使用一个OMRON的高品质继电器,以求减低故障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50MHz-250W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实例介绍设计与制作功放(二) 出处:何庆华发布日期:2007-8-2 浏览次数:2249 在上篇的文中,我用实例的方法基本地讲述了功放的一些参数计算与设定,其实这也可应用于音响系统中使用晶体管放大的电路中. 由于觉得使用实例会让初入门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此篇也将用实例去介绍功放中各级的匹配传输.但要我一个可典型说明的例子让我想了不少时间,最终决定选用了之前制作的全无环路反馈的功放电路.由于没有使用级间的环路反馈,以致级间的匹配以及各级的电路但总显得十分重要. 见图,在后级的放大线路,是没有环路反馈的这将会电路的指标有所劣化.因电路工作于开环状态,这需要选用性能较好的电路组态,以取得更好的实际音质.而没有使用环路负反馈,好处是大家所熟知的.如避免了各类的互相失真,既然无环路反馈有如此.全音质更纯真透明.正如胆友所追求的效果.但有点却要说明,胆与石,都是为了满是个人的喜好.而在进口的众多名器中,可以有很多是超过十万的晶体管后级.甚至有几十万过百万的钽却先见有超过十万的胆机!而在低挡商品机中,如万元下的进口器材,胆机却是可以优于石机,但中高挡机中.石机不再受制于成本,全电路性能大幅提高.同价位的胆石机间胆机已处于劣势,这从实际试听及一些前辈的言论中也得到证实.而在DIY中由于没有过多的广告费用,可令成本都能集中到机内,如电路合理工艺精良,性价比大优于商品机.

再说回电路,之所以使用无反馈电路就是想用晶体管 去取得胆机那中清晰温暖的声音,在这里,使用共射共 基电路是必然的,共射共基电路又叫渥尔曼电路,前管 共射配合后管的共基放大,让两管中间严重失配,却大 降低了前管的密勒电容效应,使前管的频响大改善,而 后管是共基电路,天生是频响的高手。在放大能力上, 基射共基电路与一般的单管共射电路是没有分别的,但 频响却在高频上独领风骚,故而在许多的进口名器上不 乏其影,用于本机却可大大改善了开环响应与高频线 性。 电路的参数计算在上篇已介绍过,这里就不再罗索了,第一级的工作电流是5mA,增益是2K2与470欧的比值,增益约为15dB,注意的是两个33欧的电阻是配合了K170/J74的参数,如要换用其他的管子可能需要更改这两个电阻的数值。第二级的工作电流约为13mA,增益约为18dB,忽略了输出级的轻微损耗,整机增益在33dB左右,可以直驳CD机了。 第一级电路与第二级电路在匹配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二级与输出级却由于无反馈而有一定的要求了。若在此输出级使用一般常见的两级射极跟随器,输入阻抗一般只能达到15K欧,由于音箱的阻抗在全频段的不平均,将令第二级电压放大电路的负载(为输出级的输入阻抗)变得不平均稳定。这将导致此级在全频带的放大量不一致,而本机又没有使用环路负反馈来纠正增益。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输出级用场效应管作推动,使输入阻抗阻抗在理论上达百万M欧,,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在50K欧,但使用场效应管往往需要有120mA

射频功率放大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射频功率放大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提出了功率放大器设计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结合GSM直放站功率放大器模块的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该功率放大器模块的设计过程。最后给出该模块样机的实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功率放大器;射频电路;线性化 引言 随着现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在各种环境中的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发射机的末级,它将已调制的频带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功率,保证在覆盖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但不能过于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同时又要尽量地保持放大后的大功率信号不失真畸变。这些不同方面的要求使得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者要面面俱到地考虑到很多指标的平衡,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也成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功率放大器设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EMC)措施 射频电路工作在很高的频率上,在元件引脚或者电路引线上会产生一定的寄生参量。而射频功率放大器中,在高功率、大电流的环境下,寄生参量对于系统的影响大大增加,另外,引线电感及走线电感等又是引起高频辐射干扰的重要因素,这些功率不小的电磁干扰(EMI)可能会使功率放大器本身、电源部分或者系统的其他部分的性能大幅下降,很多情况下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多项主要指标。 为了尽可能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需要在电路设计及PCB设计中采取电磁兼容(EMC)措施,这样做也能有效地减少后期调试工作量,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性能。 我们在工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电源线应尽量粗,器件电源或偏置网络都应该多加去耦电容和扼流电感,并选用高频性能好的器件,从而增加电源的稳定性,减少电源波动对于器件的影响;PCB设计要合理布局,功率放大器部分应该与其他低功率或者数字部分尽量远离,并在中间加装金属隔条、屏蔽罩或微波吸附材料,避免功率放大器与其他部分的相互辐射干扰;PCB设计中,在无元件、线路经过的位置多加保护地,并多加金属化通孔造成多点接地;射频走线尽量短,严格控制线头、引脚长度,匹配网络应尽量靠近需要匹配的器件,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能够很好地减少电磁干扰,改善电路性能。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

射频功率放大器开题报告

第1章概述 本章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讨论现阶段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后阐述了在论文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前期计划结构。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社会信息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对信息的依赖与需求越来越大,随时随地、迅速可靠的与通信的另一方进行任何方式的信息交流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全球范围来看,无线通信用户的年增量都在大幅度的增长,无线通信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如今快速的发展无线通信已成为信息产业中最耀眼的亮点,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通信迅速发展,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在整个无线电通讯系统中非常重要,输出功率决定了通讯距离的长短,其他方面也对通讯的效率性能指标起决定性作用。 射频功率放大器由于尺寸、线性度高、噪声低等优点,广泛运用与在卫星通信、雷达和电子战以及各种工业装备,伴随着无线通讯和军事领域新标准新技术的发展,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也高,使之在更宽频带内,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效率和可靠性,例如为在有限的频谱范围内容纳入更多的内容就要求更多的通讯通道,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现在通讯系统均采用了QPSK、64QSN等线性调制技术,这些调制技术对功放的非线性非常敏感,因而对放大器有更高的线性要求,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可靠传输,以避免对其他信道的干扰,保证通讯的正常可靠。 为了满足各种应用需求,近十几年来人们不断推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和进步,在这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射频器件及射频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射频功率放大器发展的俩大因素射频器件的发展是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成为可能,射频技术的发展使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得到提高。目前,由于无线领域局域网的市场潜力,世界各国的工业界和科技界都投入巨大的力量,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