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梁晓菲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ISSN:1009-1203

年:2004

卷:027

期:005

页码:63-64

页数:2

中图分类:D99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国际法;全球化;国家利益

摘要:全球化与国际法的发展是良性互动运作的.在这一过程中国际法不仅能弥补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可以促进全球化向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国际法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无序状态进行了规制,使各国形成法律共识的平台.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能够维护特殊利益的存在,可抵制大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要在全球化进程中遵循国际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24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 认识其作用; 4)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资料, 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辩论活动, 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 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突破方法:从认识福特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通过讨论理解全球化的原因;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福特等国外汽车大举进入中国的原因了解世贸组织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突破方法:学生收集全球化有关资料, 结合福特汽车与长安合作的事例,开展辩论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福特汽车图片。设问: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国外品牌商品?堂 2、投影显示百事可乐、三星、大众、中国海尔等广告图片,设问:你认为当今世界 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 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 【摘要】: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和特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强调当代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影响力上升,人们开始关注当前除军事以外的诸如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其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安全理论关注的焦点。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世界大战和外国直接军事入侵的威胁基本消除,但文化安全问题变得突出。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始终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把“文化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说明“文化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也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国家文化安全理论和政策指明了方向。据此,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和阐析。(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实践的平台,文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维度,两者是相互联动的关系。全球化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商品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冲击了民族认同,同时全球化也冲击了文化的封闭性,促使不同区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增强。同样,文化也对全球化至关重要。(二)全球化与文化安全。全球化加速了国家安全由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演变,国家文化安全亦浮出水面。全球化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突出

表现在对文化主权的挑战方面。面对西方强国的文化霸权战略,不仅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都不得不强调自己的文化主权,把文化主权的维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三)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观的变迁。全球化促使了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增生和文化安全观的演变。全球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全球化与每一阶段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具有同构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全球化进程艰难启动,中国文化安全危机开始凸现,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文化安全的主题;五四运动揭开了现代中国文化安全的序幕,启蒙与救亡构成国家文化安全的双重构建;冷战时期,文化安全分为两大阵营,中国采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模式,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观开始由传统文化安全观向非传统文化安全观嬗变。(四)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总体态势不容乐观,文化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多样。中国文化安全问题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在内部文化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意识形态淡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认同危机等问题。在外部文化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西方“话语霸权”的威胁、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蚀、西方文化产业的挑战等问题。(五)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安全战略选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谋划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作出科学的战略选择是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论文提出了和谐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战略以及文化创新战略、文化崛起战略和“软实力”战略。全球化不仅是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背景,而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流程一:导入新课 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 宝马、奔驰轿车等等。)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由此导入新课。 流程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其实质 操作要求:1、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各小组组长汇总知识要点;3、各小组代表阐述答案。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②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推动者)④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重要途径)⑤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2)实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实质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目标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相关的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 操作要求: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表格;2、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核对结果;3、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检测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记忆效果;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 (1)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产物。(2)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题组一】巩固检测 1.(2008·江苏高考)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

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思考探究】 材料一:以波音公司为例,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材料二: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907.4亿美元,是2001 年的2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90.8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9%.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1740.7亿美元,12181.2亿美元和9559.5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3倍,124.9倍和87.8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254.2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

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世界格局包括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本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都致力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课程标准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你>>。歌曲中唱到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那么大,为什么把它称作“村”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的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讲故事:“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三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练习 1、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最初有 A.20 B.21 C.22 D.23 2、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涉及的新议题是 ①服务贸易②知识产权③和贸易有关的投资④相互削减关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是 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4、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③其成员包括中国在内④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 A. 2001年11月10日 B. 2000年11月10日 C. 2001年11月11日 D. 2000年11月11日 6、1944年夏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主要是为了 A. 规划战后经济重建 B. 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 对抗社会主义苏联 D. 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7、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共同构成世界银行集团 C.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和较为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全球资本的跨国流通准备了条件 D.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金融与贸易的走向有重大影响 8、当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B.国际经济旧秩序 C.国内政局动荡 D.资源缺乏 9、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在召开,会上发表了《世界经济发展宣言》 A.中国珠海 B.中国上海 C.中国香港 D.中国北京 10、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 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1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D.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12、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根本上关键是 A.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 B. 和平与发展问题 C. 第三世界贫困问题 D. 新的国际格局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全球化进程中近代中国的选择

全球化进程中近代中国的选择 近代全球化以资本扩张为其主要的表现形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近代全球化的进程中居主导地位,亚非拉不发达国家则处于被掠夺、被奴役、受压迫的悲惨境地。18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兴起并急剧扩张。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1793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次访问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东方最庞大的封建国家中国与全球化进程的先行者、西方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在这次交锋中,满清君臣所表现出的对于世界形势和发展潮流的愚昧无知暴露了这个貌似强大的帝国落后和虚弱的本质。英国使团与清政府的贸易谈判虽无功而返,但此时英国已找到了平衡对我国贸易逆差的武器——鸦片。清政府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严禁鸦片,英国则决心以武力征服,一场鸦片战争不可避免。而兵戎相见的结果是清帝国一败涂地,这是迟暮的封建主义对青春的资本主义的失败。马克思对此评论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意识到了中国正经历着千古未有的变局,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临着的深重危机,他们主张通过改革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从此,先进的中国人强国富民、洗雪国耻的追求与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的努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开明人士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了戊戌新政,然而仅仅持续103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也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这两个重大事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剥削压榨其他民族尤其是欠发达民族的本质。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一战与十月革命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命运新的思考与新的抉择;而经过激励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其他思潮,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随之成长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了自身的力量。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于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那么,我国照搬“俄式”的道路能否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呢?历史已经做出了否定的回答。走“俄式”道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战略问题、方向问题,即要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但采取什么样的具体道路,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也就是说要立足于我们的国情,采取恰当的策略。正是对国情的正确把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将我国纳入了全球化进程之中。从“经世派”睁眼看世界后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自强求富”的物质层面变革,再到维新派的全面改良,最后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他们不断抛掉沉重的历史包袱,以新的眼光看待自身和周边的世界。俄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链条上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给正在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带来了一线曙光。这样,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全球化对中国的文化地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教案 人民版必修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教案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必修2 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实质、影响(评价),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概况、宗旨、意义,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爱国和强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站介绍、资料注释。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知道相关信息。 教法分析: 教学内容现实性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宜采用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分析:雀巢公司的生产概况,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这些都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特点:经济全球化。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讲授新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3、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4、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作业 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全球化进程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通信、网络、交通的飞速发展,地球似乎越来越小,全球化就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随时跟国外的笔友通过e-mail联系,全球化的大公司可以通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就可以部署一份全球策略,制定一份重要的部署,这些在曾经不可想象的事如今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这就是全球化,而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也发生在各个方面,现在主要看看对我们更为密切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我觉得,全球化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都很大,当然,对我们的传统习俗也有一定影响。 从1840年,西方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经过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对于重视自己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也感受到了文化危机感,但这就是全球化的结果,我们无法拒绝,除非我们愿意固步自封,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跟这个世界打交道。所以,我们只能理性地去接纳世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但要理性地去除一些不适合伦理道德的糟粕文化。 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这样既发展了本民族文化,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竞争。全球化,也会对我国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外来思想,外来文化会影响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腐朽的,不健康的文化,就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一些人过分的热衷于过“洋节”,反而忽视了我们的传统节日,这种过于崇洋媚外的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选择题 1.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在哪个国家倡导下于哪一年在何地成立?其名称是什么?( ) A.英国、1952年、伦敦、国际贸易组织(T) B.美国、1955年、华盛顿、国际贸易组织(T) .美国、1948年、日内瓦、关贸总协定(GATT) D.英国、1947年、日内瓦、关贸总协定(GATT) 2.世界贸易组织与下列哪两个国际组织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 A.关贸总协定(GATT)、国际贸易组织(T) B.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银行(RLD BANk) .世界银行(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国际贸易组织(T) 3.世界贸易组织应属于哪一类型的国际组织( ) A.区域性、专业性B.世界性、政治性 .区域性、政治性D.世界性、专业性 4.1995年11月正式运转的世界贸易组织是( ) 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B.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

.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 5.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 ) A.雅尔塔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D.维也纳体系 6.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B.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反映了美国的意志 .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经济矛盾演变为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是 ( ) A、以英镑为中心 B、以法郎为中心、以美元为中心D、以日元为中心 8.当今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主要机构是 ( ) A、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9.下列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B、基本的原则是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全球化”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世界上的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发展问题,必由之路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如今是“网络”时代,更是谁也漏不掉。只不过发展有先后、程度水平有高低、文化有差异,自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居的地位也就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起领先和主导作用,是几个世纪的历史造成的。从文明发展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一条从中古进入近现代的线路:与中世纪决裂的思想革命——人性和理性的解放、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思维与发明、贯穿其间的从贵族的自由主义到理性的、遍及民众的自由主义和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等近代思潮。这些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革命性变化,无一不在西欧发生,并向世界各地辐射。 当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在近代的西欧接踵或交叠发生的时候,中国和东方还没有走出中古社会;因此是历史决定了中国以及亚洲不可能主导“全球化”进程。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东西两大文明的差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冯友兰先生所谓“中西之交,古今之异”,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西文明迎头碰撞作为“交流”的

起点,则在这“起点”上,中国和西方即处于差距有如天壤的不平等地位。就是说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姑不论中国在这以后所走的道路何等崎岖,仅在社会发展上就决定了中国将长期落后的态势;以致至少在20世纪当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有一种说法(在中外都有),认为中国在18世纪,或在清代的康雍乾,学术思想界已有了近代科学的思维。如胡适之论戴东原,美国汉学家艾尔曼之论朴学的理性内涵等。还有的说,乾嘉学派不完全是政治压迫造成的,而是反映了“前”近代时期的思想。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这个时期的思想界与个性解放无关,戴东原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极其尖锐,斥为杀人不见血的刀子;但终其极脱不出读经、解经的圈子。康雍乾时代的个人无论才识如何出众,均不可能对社会有什么启蒙性的触动。从明万历以来的传教士传来的那点儿西洋文化知识,在汪洋大海的中国夜郎自大和自我封闭的心态中,实在微不足道。比较普遍的国民心态,仍是杨光先的“宁使中国无好历,勿使中国有洋人”。杨光先本人没有好下场,然而从康熙晚年起的“百年禁教”又无异于复活了杨光先的那些鬼话。 这些个说法,与硬说中国早在明代已有“资本主义萌芽”之说,属于相同思路,都忽略了中华帝国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习题4-1

第19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当今世界某一重要组织的标志,以下关于该组织的提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2002年11月在北京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C.中国加入该组织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D.该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2、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3、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可以依据的史实是() A.工业革命后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B.欧洲的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 C.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输出的加强 4、“一种喷气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装配,尾椎来自加拿大,特殊的机尾部分来自中国和意大利,引擎来自英国。”由这段资料,我们不能得出哪一结论?()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B.国际分工正在往纵深发展 C.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之一 D.资本、商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流动 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6、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 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8.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教案(新人教必修2).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通过概述世界经济从战后至今的发展趋势,来了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并对此做出评价。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处在世界发展大坐标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欧洲的联合》为本专题第一节内容,通过对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和表现的学习,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深刻背景;通过对“欧共体”及“欧盟”成立和发展过程的学习,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欧元产生的过程的了解,认识欧元在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基本了解欧盟,了解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认识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所体现的经济先行、政治跟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道路。欧洲的联合使历史上战乱频仍的欧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实现了大部分地区的和平联合,这对于欧洲的稳定与繁荣,以及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一个典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石。 本课重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影响 本课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二、课前导学材料 1.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的时间是()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2.填空: 1971年,通过“维尔纳计划”,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1979年,在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1995年,在马德里举行德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埃居,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欧元的启动将有效地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