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及课堂结构流程图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遥台小学刘娜

2011-01

之一, 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1、

2、 3、

教材分析: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

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 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儿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儿分

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 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

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儿分之一。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练习纸。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2个图形、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妞妞和贝贝在野餐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四个苹果、2瓶水,怎么分物 品?

2、 引出:数学上把物体分得-样多,叫做“平均分”。

3、 “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二、活动感知,认识 二分之一。

1、通过分一个蛋糕,引出分数:O

2、刚才我们认识了蛋糕的* ,那长方形的:又怎么表示呢?

3、动手折*,学生作品交流展示。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o

3、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来表示。(由最后一个判断题引出§ )

三、深入感知,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几分之一

(1)、动手折图形,涂色表示出它的儿分之一。

(2)、个别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3)、小组交流学生作品。

2、教学分数的书写,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以;为例教学分数的书写。

(2)、学生给分数各部分起名字。

3、判断: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练习纸)

4、估一估。

(1)、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

分别估长方形的、§、言,课件移动,验证。

(2)、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3)总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四、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1)、图:法国国旗(|)五角星(壹)巧克力(| )

(2)、巧克力除了能平均分成8份外,还能怎么分?

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2、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1)、课件演示把初生婴儿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2)、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6份,其中头占身高的直。

3、播放广告

(1)、广告的画面能让你能联想到儿分之一?

(2)、渗透情感教育:当明明最后把手里的一小块蛋糕分给第9个小男孩的时候,明明有收获吗?

师总结:给予别人是快乐的,和别人共同分享是快乐的!

课后反思: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

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气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

课堂结构流程图:

开始

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分苹果一>分矿泉水―分蛋糕一?平均分一>分数

活动感知,认识二分之一。

动手折_?交流展示f判断巩固

深入感知,认识几分之一。

动手折―展示交流一分数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一?估一估

XZ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看图联想一大体中的分数一?广告中的分『?情感教育

结束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

复式统计表教案1

复式统计表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材第106——10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教具准备 学生一、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表格,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情境创设,激发统计的需要。 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的校园生活已经快两年了,那么现在的你和刚进校园的你相比在身体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填写单式统计表。 (1)课件出示学生一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 师:这是你们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请根据这些数据填写教材106页的表格。(同桌合作填写) 课件汇报 (2)课件出示本班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 师:到了二年级,你们的体重有了什么变化呢?这是我们班学生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填写教材107页上面的表格。(让学生独立填写)

课件汇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为了更方便、更清楚地看出我们班一、二年级时学生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写在一个表中。 课件出示: (1)观察上表,有哪几个项目?分别是什么? (2)明确:这样的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分小组独立填写,组内交流。 课件订正。 3、分析复式统计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A:我能知道一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生B:我还能知道二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生C:我能知道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生A:希望体重特别重的同学要注意锻炼,减肥。 生B:希望体重特别轻的同学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别挑食。 (2)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三)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10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地填写,以及懂得了它的一些优点,希望大家把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 王亚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5×3= 19×3= 11×3= 12×3= 18×3= 16×3= 17×3= 14×3= 13×3= 二、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板题明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计图的选择》,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59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第一部分内容。 3.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5-8分钟后,比比谁能做对类似题。 58 3232?÷58 3216÷÷4 1 212341?+?

(二)学生自主学习 四、后教 (一)检测 完成课本60页练一练第1题。 (二)展示交流 1、展示、核对学生作业 2、讲解 3、小结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项目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反应出项目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出了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5、花卉开花期统计表 植物园为举办国庆花卉展览,对一部分花卉的开花期做了调查: 若清楚反映花卉开花

时间,宜选用图。 六、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三窑完小王亚玲学生已经学过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但是仍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虽说有时也给予了肯定,如“回答得很好,某某同学对这些数据观察得很仔细”,“很不错”等等。但是,鼓励的语言还不够“丰富多彩”,有时还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肯定,甚至忘了请学生坐下。这种失误,同我平时的“教态”不严谨有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与学生的关系显得比较“随意”,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往往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 虽然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令我难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今后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突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19-01-0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才,从而知道分数在中的应用, 。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化教学。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 2、合作性教学。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分数”、“比大小”、“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同时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3、辩论式教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能一直保持集中,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了让本堂课能顺利进行,我加入了“辩论环节”(练习的最后一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想法不同的学生就会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辩驳,他们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在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这一环节部分学生就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的开始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 “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由于学生仅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7-4-10 教学目标: 1、理解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制作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制作。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回答问题或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和读表练习 教学难点:合计的百分数如何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复式统计图的知识?表名、单位、日期;表头的设计;合计和总计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情况统计表 2005年1月 让学生结合昨天学习的知识,说图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

对于上面出现的总计,到底要不要?学生呈现一种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结论,理解为什么不要总计:因为这里的总计没有切实的意义。 二、新知学习 (一)问题解决 现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个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学生的整体问题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计算出。 ÷= ÷=24102000120.5% 21002000105% ÷=31803000106% ÷=2850300095% 填入上表得: 到现在为止,表格完成了吗?还没有!还有一个合计的百分率没添?学生探讨该如何填写?思考汇报! 方法一、1054010000105.4% ÷= 方法二、105%106%95%120.5%426.5% +++= 方法三、(105%106%95%120.5%)4106.625% +++÷= 针对学生出现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方法?从该处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出发:表示去年实际生产的台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理解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二)问题延伸 你能计算增产的百分率吗?计算并绘制统计表。 (三)读表练习 三、巩固练习 空调厂第一季度声场拖拉机情况,有部分数据已经记载在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熊大和熊二吗?今天它们也来到了课堂上,这里有4块月饼,它们怎么分呢?生:汇报。如果给熊大3块月饼,熊二分一块月饼可以吗?如果有2块月饼,每只熊分几块?生汇报。我发现大家分月饼时,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什么?生:叫平均分。现在只有一块月饼,熊大和熊二该怎么分呢?老师这样分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没有平均分,不合理。 二、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师:现在请你来帮忙,拿出学具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看看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 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分好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这块月饼对折,这样两边就一样大了。边汇报边展示。师:你的分法真好!看,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谁像他这样分的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收好学具。 师: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生:每只熊得到半块。 师:半块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样的自然数还能表示吗?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来帮忙了,你想认识他吗?板书(贴条):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半块月饼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学习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自学提示: 1、请打开书90页。看看小天使是怎样说的?把你认为重要的词画出来。 2、想一想,怎样用你找到的几个关键词介绍“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学时间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我找到的关键词有“平均分”“每份”“它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 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都提供了数据,安排学生填表、计算,并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练习二十第1题还安排须生调查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挂图、统计图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听了同学们的发言,那现在你们能小组分工合作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到这些统计表里吗?(能)填表时有两个提醒:你们怎样才能做到填表快,填的数据准确。(分工,四人分别统计一个兴趣小组,相互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汇报:指名填好的同学上黑板填表。(让学生结合自己组内统计表对学生填表进行评价) 看了这样的统计表你知道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举手比较慢同学回答)

《分数的初步认识》总结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总结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课。经过磨课后,感受很深。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单老师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

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8比1/4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单老师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复式统计表教案 公开课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看过) 师:老师考考你们。(出示美羊羊,喜洋洋,懒洋洋,沸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它们是? 生齐声回答。 师:那么在这5个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 点名学生说,师在图片下写“正”字,男女用不同颜色。 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二、收集数据,引导自学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提问1:图中的他们在做什么? 生回答:看书、踢球…… 提问2:课余时间,这几项活动中,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只能选择一样。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组长汇报本组的统计情况。 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没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 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合并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 1、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 (3)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复式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 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学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三.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早安问好!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是三年级学生新认识的一类数,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加强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索,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分数打好基础。 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场所。所以本课我力求做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反思与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也给了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分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课前我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由猫和老鼠分肉争吵而提问:“你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吗?” ,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猫和老鼠,每只动物分得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接着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1、2、3、4、这样的整数表示呢?那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一连串的问话,产生的矛盾冲突,极大的激发了的学生的学习欲望,当有些物体的数量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时,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在“分蛋糕”的问题中,很自然的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在学生的认知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也为新授部分作好了辅垫作用。 二、自主学习,逐步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分蛋糕”入手,并用一张长方纸代替月饼,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进一步明确“平均分”是怎么分的,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分法。教师结合分得的结果说明其中的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很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不同的折法,则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对折,只要是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三、小组合作,培养创新能力在认识蛋糕的二分之一之后,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建立的分数的概念。紧接着问学生,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学生会说出很多分数。学生明白分数有无数个。最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图形折出不同的分数,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联系已有的经验和数学知识,主动探求折法,得到更多的分数,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小组中交流多种折法,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4、2、3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杨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 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 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 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 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分数的初步理解》听课反思 我们知道分数的初步理解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理解1/2 ,再拓展理解几分之一。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十分强调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示分数的意义,做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性。 一、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实行教学。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将这个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的这个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两个人只有一个蛋糕怎么办?”“一半”怎么表示,在交流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地引入分数。 二、注重创新意识地培养。 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在:理解1/2后,教师提问你还想理解几分之一吗?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在动手中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帮学生顺利完成了二分之一到N分之一的扩充,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设计“精品”习题,以少胜多。 在本节课中,有三个习题的设计,老师是特别的用心。第一个是学习了1/2后,老师出示了几个图形,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够用1/2表示?通过这个小题,强化了“平均分”;第二个是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之后,老师说:“一个图形用分数表示简单吗?简单的问题中蕴含着大学问。”然后出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阴影部分都用1/4表示?”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第三个是学习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后,老师出示一个考眼力的练习题,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这道题不但再次巩固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水平。 李老师的这节课无论是从教材的挖掘到课堂的设计,还是从课堂上的语言组织到积极有效地评价,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教材,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才能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1课时复式统计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

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

小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例1、例2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策略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复式统计表教案详案--秦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1班秦慧霞【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呢?指名回答。 你认为我们班男生最喜欢的活动都是这项活动吗?女生最喜欢的都是这项活动吗?怎么验证? 2. 活动: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下面哪些活动,填写统计表。 全部举手投票,两位学生分别记录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 要求:每人必须选择其中一项活动,不能重复,不能漏选。 学生在书上填写,提醒注意核对统计数据是否有效。 二、探究新知 1、分析单式统计表,合并单式统计表 提问:你从这两个表中知道些什么信息?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点? 从第一个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

二个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 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显示一组数据,叫做单式统计表,只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那么能不能把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相同的内容在合并统计表时候可以共用。 引导学生说出合并后各个栏位该如何改动:有两个“人数”,为了区分是男生还是女生人数,我们把“人数”改为男生、女生。而这张表中有不同性别不同活动对应的人数,所以“活动”这个栏位我们分为三格,加上“人数”“性别”。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前面两个单式统计表里填写的是男生、女生最喜欢活动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只能表示一组数据。而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的统计表,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题目:复式统计表)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包含哪几项内容? 小结: 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子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这叫做表头。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3、分析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引导: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简介,内容更丰富,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题和第2题。 1. 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统计表包含了哪三项内容?从这个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每一届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完整版)《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绥阳县茅垭镇新乐小学:柳鹏教学内容: 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例3、第97页“做一做”以及第98~99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正确理解和分析数据,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借助两幅插图向学生展现了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接着给出了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接下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统计图,在通过两幅图对比观察,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年份的两个数据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统计图中给统计比较带来的麻烦,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教材由小精灵的问题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新的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材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是相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增长见识,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已经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他们在已经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但没有接触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再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渗透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析数据,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深化重难点的突破。最后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会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 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突破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会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方式,分析数据,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法: 设置问题情境,直观演示。 学法: 操作实践,观察归纳总结。 准备: 课件,图表,学生4人分成一小组等。 学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