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N-叔丁氧羰基哌嗪制备工艺研究

2021年N-叔丁氧羰基哌嗪制备工艺研究

2021年N-叔丁氧羰基哌嗪制备工艺研究
2021年N-叔丁氧羰基哌嗪制备工艺研究

摘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本文介绍了N-叔丁氧羰基哌嗪,它是属于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此类药物与传统有机药物相比较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在有机合成中,作为活泼的医药中间体,可进一步合成许多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

N-叔丁氧羰基哌嗪合成是由哌嗪出发,与冰醋酸发生成盐反应,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再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通过酰化反应得到N-叔丁氧羰基哌嗪粗品。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pH值和温度,以此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后处理中,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除去未反应的原料与其他杂质。最后得到合格的N-叔丁氧羰基哌嗪产品。

经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得出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一些物化性质,可以看出此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产品质量稳定,优于其它工艺路线。有着广阔的市场效益和经济利润。

关键词:N-叔丁氧羰基哌嗪;哌嗪;二碳酸二叔丁酯;医药中间体;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tert-butoxycarbonyl piperazine, it belongs to a single substituted piperazine compounds. These drug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rganic drugs with high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n organic synthesis, as the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further synthesis of many types of organic compounds. Research has a strong meaning.

N-tert-butoxycarbonyl piperazine piperazine synthesized by starting with the acetic acid salt reaction occurs, anhydrous ethanol as solvent, then add the second di-tert-butyl carbonate obtained by acylation of N-tert-butoxycarbonyl piperazine crude.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the need for strict control of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y-product format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ethyl acetate as extracting agent to remove unreacted raw materials, isomers and by-products and other impurities. Finally, access to qualified N-Boc piperazine-based products.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analysis,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N-tert-butoxycarbonyl piperazine some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n be seen that this process is feasible, stable product quality, better than the other process routes. Has a broad market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profit.

Key words: N-tert-butoxycarbonyl piperazine; piperazine; two-di-tert butyl carbonate;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1.1哌嗪单取代化合物用途及市场消费状况1

1.1.1用途1

1.1.2市场消费状况2

1.1.3市场前景2

1.2哌嗪单取代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现况3

1.2.1主要合成方法3

1.2.2 现状3

1.3N-叔丁氧羰基哌嗪工艺合成路线4

1.3.1哌嗪乙酸的合成4

1.3.2 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4

1.4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4

1.5 N-叔丁氧羰基哌嗪选题依据4

1.5.1 N-叔丁氧羰基哌嗪简介4

1.5.2常见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的工艺路线4 第二章实验部分6

2.1实验原理6

2.1.1哌嗪乙酸的合成6

2.1.2 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6

2.2实验仪器与试剂6

2.2.1实验仪器6

2.2.2实验试剂7

2.3实验步骤及现象7

2.3.1哌嗪乙酸的合成7

2.3.2 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7

2.3.3后处理8

2.4分析方法8

2.4.1纸层析法分析原理8

2.4.2熔点测定的原理9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10

3.1实验结果10

3.1.1原料投料量:10

3.1.2产品量:10

3.2实验结果分析10

3.2.1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10

3.2.2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10

3.2.3其他有利于反应的条件11

3.3试剂的选择11

3.3.1溶剂的选择依据:11

3.3.2冰醋酸11

第四章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第一章前言

HN N O

O

N-叔丁氧羰基哌嗪

N-叔丁氧羰基哌嗪属于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哌嗪单取代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成为众多药物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因此,合成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药学价值及经济价值。

1.1哌嗪单取代化合物用途及市场消费状况

1.1.1用途

哌嗪及其单取代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镇咳药、抗过敏药、抗精神病类药物、抗菌药物等领域。哌嗪及其衍生物是这些药物合成的主要原料。

1) 镇咳药左羟基丙哌嗪

N N

H2

C

C

H2

C

HO

OH

H

左羟基丙哌嗪(1evodropropizine)全称(4-苯基-1-哌嗪基)-丙二醇,是由意大利Dompe公司开发的镇咳药,于1988年首次上市[1]。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上市的手性镇咳药,无一般镇咳药的中枢镇静作用,无依赖性,安全性好,临床使用结果表明优于目前国内的镇咳药。

2) 抗过敏药盐酸西替利嗪

N N

Cl

O

CO2H

H·2HCl

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2-[2-[4-[(4- 氯苯基)苯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盐,由比利时UCB公司开发,于1987年上市。它具有多种抗过敏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的过敏性疾病,包括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非季节性变应性枯草热、眼睛过敏时的结膜炎以及哮喘[2]、[3]。

3) 抗精神病类药物

癸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哌拉西林

4) 哌嗪类抗菌药物

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哌拉西林、利福平、伊曲康唑(1traconzole)和沙帕康唑(Saperoonazole)。

5) 其他药物

雷诺嗪、硫乙哌丙嗪(Thiethyl perazine)、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

1.1.2市场消费状况

全球药品市场的规模从1970年的 1217 .7亿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4300亿美元,在1996 -1999年间世界药品市场约增长5.5%,2005年将达到5400亿美元。医药化学品的分子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合成步骤也多。最近在国外开发一些高效、性能好的医药新品种中,大都引入了杂环结构,其生物活性或性能明显提高。主要杂环有咪唑、噻唑、三唑、吡啶、嘧啶、哌嗪和三嗪等和它们的一些衍生物。

由此得出,全球药品市场对杂环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需求。目前,国内对哌嗪类的需求量将达到4000t左右,年进口量高达3000t左右。随着我国加入WTO,2002一2007年国内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利福平的大量出口,据不完全统计,3种药物的出口量年增长率在30%以上,而且未来几年出口前景更加看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生产基地,许多新产品源源不断地被开发与生产,目前己经投入生产的还有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蕙氟沙星、芦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另外一些新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培氟沙星、托氟沙星、司氟沙星、巴罗沙星、二氟沙星、斯帕沙星等也在开发之中[6]。这些药物许多品种是以哌嗪或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的,另外直接以哌嗪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新药,如抗高血压药物特拉唑嗪、镇咳药物依普拉酮和齐培丙醇、抗精神病药物哌泊溴烷、抗组胺药物依普罗醇等

1.1.3市场前景

“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新型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氟哌酸和吡哌酸生产发展迅速,对哌嗪类的需求量大幅增加。2000年我国哌嗪类的总消费量约为2600t[5],其中氟哌酸对哌嗪类的消费量约1000t,吡哌酸消费量800t,磷酸哌嗪和利福平等消费量约400t;医药行业共消费哌嗪类约2200t左右。橡胶促进剂对哌嗪类的消费量约300t;其他方面消费量约100t。我国现有氟哌酸和吡哌酸生产企业近五十家[4],预计今后氟哌酸年生产能力约为2000t吡哌酸生产能力约1600t,因此预计我国医药行业对哌嗪类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500t以上。此外随着我国精细化工的迅速发展,哌嗪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不断的拓展,特别是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橡胶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等领域对哌嗪类的需求增长速度

较快。

1.2哌嗪单取代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现况

1.2.1主要合成方法

1) 烷基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

哌嗪的烷基化反应中,由于是连串反应,所得物同时有单取代、双取代及反应原料的混合物。为了获得高收率的N-单烷基化产物,应当对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入催化剂的种类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国内N-甲基哌嗪和N-乙基哌嗪的合成主要以哌嗪为原料,进行氮烷基化反应来得到,但原料哌嗪的价格高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与国外竞争没有优势。而醇的催化胺化平台技术,以N-甲基(乙基)-N-13-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可以高选择性的合成N-甲基哌嗪和N-乙基哌嗪,在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

2) 苯基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

N-苯基哌嗪是合成低毒中枢性非成瘾性镇咳药——1-苯基-4-(2,3-二羟基丙基)哌嗪,和高效低毒、口服有效的广谱抗体表及体内真菌药物——1-乙酰基-4-(4-羟基苯基)哌嗪的重要中间体。

主要合成方法是以苯胺与二乙醇胺为原料,在浓盐酸及少量三氧化二铝催化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苯基哌嗪。该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工业化可行性大。用于合成无取代基的苯基哌嗪的合成。

3) 酰基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的。

由于哌嗪有两个活性相同的氨基,采用一般的酰化方法进行酰化反应,就会得到较多的双酰化哌嗪副产物。所以,N-单酰基哌嗪的合成关键是如何减少双酰化物的生成。pH值、溶剂、温度是单酰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采用的是先保护一个氨基后再酰化和脱保护的方法,如甲酰基保护法、乙氧基保护法以及成盐保护法等。

1.2.2现状

哌嗪及其衍生物的医学药物开发时间并不长,短短几年里,已经有十几种新药相继问世。国外对含哌嗪环的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医学上的应用比较早。目前,国外的各大医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高校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这一系列化合物的研发,已经研发了数百种用于临床实验的含哌嗪环的化合物,其中合成的新药开发占每年全球上市新药的25%[7]。

我国在这一项目上起步较晚,目前的研发过程多数以国外的药物为基础,通过改变现有药物的结构而达到开发新功能,提高药效。其中,中国药科大学、郑州大学等几所高校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国内科学家也通过改变已有化合物的结构,使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药物活性。

1.3N-叔丁氧羰基哌嗪工艺合成路线

本实验采用改进后的合成方法,以哌嗪、醋酸(醋酸解离出的部分质子与哌嗪中的氨基结合,降低哌嗪上氨基的活性,提高了选择性)作为原料,无水乙醇作为溶剂,然后用二碳酸二叔丁酯取代,生成N-叔丁氧羰基哌嗪。比起一般方法,反应步骤有所减少,能较好的提高收率,其工艺合成路线如下:

1.3.1哌嗪乙酸的合成

HN

NH +CH 3COOH

HN

NH·CH 3COOH 哌嗪

醋酸

哌嗪乙酸

1.3.2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

HN

N

HN

NH·CH 3COOH +

O

O

O

O

O

O

O

哌嗪乙酸

二碳酸二叔丁酯

N-叔丁氧羰基哌嗪

1.4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哌嗪类化合物发展迅速,在有机合成和医学中的应用已引起了有机

化学界和药学界的广泛关注,哌嗪环与传统的有机药物相比,具有更好氮平衡的对称结构。在有机合成中,作为活泼中间体,含哌嗪环的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合成许多类型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有些已经开发成为临床药物。

新出现的哌嗪类药物主要有:镇咳药左羟基丙哌嗪,抗过敏药盐酸西替利嗪,精神类药物癸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抗菌药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伊曲康唑等等。

N-叔丁氧羰基-哌嗪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哌嗪类医药中间体,对其制备工艺和应用前景研究和开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1.5N-叔丁氧羰基哌嗪选题依据

1.5.1N-叔丁氧羰基哌嗪简介

N-叔丁氧羰基哌嗪又名1-叔丁氧羰基哌嗪、 哌嗪-1-甲酸叔丁酯。作为医药中间体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酯。熔点为47℃,其分子式为C 9H 18N 202。

1.5.2常见哌嗪类单取代化合物的工艺路线 1)N-甲基哌嗪的合成

N-甲基哌嗪(MPP )是一个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8]。在制药业,MPP 用于合成甲哌利福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安眠镇静等药物。其合成方法,一般是以哌嗪为原料,通过甲基化试剂在其中的一个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其合成的难点是哌嗪分子中有两个等同的氮原子,但只能在其中一个上引入甲基得到MPP [9]。

NH

HN

6H 2O

HN

NH

*

*ClH -HCO 2H

MPP

2)1-叔丁氧羰基-4-(4,5-二氨基-3-甲基苯基)哌嗪的合成工艺

该方法以价廉、低毒的碘化亚铜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催化剂配体、磷酸钾为碱性介质、异丙醇为溶剂,由4-碘-2-甲基-6-硝基苯胺经一步氨基化反应,得到了1-叔丁氧羰基-4-(4-氨基-3-甲基-5-硝基苯基)哌嗪,再进一步还原得到1-叔丁氧羰基-4-(4,5-二氨基-3-甲基苯基)哌嗪,反应条件温和、步骤少、路线短、收率高、成本低,优势明显。

Br

H 2N

O 2N +

HN

N

O

O

pd(dppf)Cl 2dppf t-BuONa Toluene

O 2N H 2N

N

N

O

O

3)取代基N-叔丁氧羰基

BOC 作为取代基的优点

外观:白色结晶或液体。熔点:22-24℃。沸点:70-72℃。密度﹙4℃﹚:1.02g/cm 。

叔丁氧羰基(Boc)作为氨基的重要保护基团在有机合成中已有广泛应用,其脱保护反应的研究不仅决定了合成的成败,而且也会影响反应能否继续进行,因此是合成反应中及其重要的环节。 N-BOC 作为保护基的优点有: 1)价格便宜

2)无强烈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但对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过敏,可用水冲洗。

3)在温和条件下增加脱保护的产率,并能形成低沸点的产物。 4)作为保护基,N-BOC 脱保护几乎可以定量。

通过种种分析考虑,认为N-叔丁氧羰基哌嗪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合成N-叔丁氧羰基哌嗪具有非常重要的药学价值及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很大,故以此作为选题依据。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原理

2.1.1哌嗪乙酸的合成

HN

NH +CH 3COOH

HN

NH ·CH 3COOH 哌嗪

醋酸

哌嗪乙酸

第一步反应哌嗪作原料,醋酸、无水乙醇作溶剂,生成哌嗪乙酸。属于成

盐反应。

2.1.2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

HN

N

HN

NH·CH 3COOH +

O

O

O

O

O

O

O

哌嗪乙酸

二碳酸二叔丁酯

N-叔丁氧羰基哌嗪

第二步反应为酰化反应(在有机物分子中的氧、氮、碳、硫等原子上引入酰

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二碳酸二叔丁酯从中间断裂,在N 上引入酰基。反应生成N-叔丁氧羰基哌嗪。

2.2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实验仪器

表2-1 实验仪器

名称

生产厂家 JHS-1/60电子恒速搅拌器(60W )

R206旋转蒸发器

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180W )

LP202A 型电子天平 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C 型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2.2实验试剂

表2-2 实验试剂

试剂 分子式 纯度 生产厂家 无水哌嗪 C 4H 10N 2 AR 常州花山化工有限公司 冰乙酸 CH 3COOH AR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AR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氧氢化钠 NaOH AR 上海市苏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丙酮 CH3COCH3 AR 上海市苏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氯化钠 NaCl AR 天津市永大化学剂开发中心 无水硫酸钠 Na 2SO 4 AR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苯 C6H5CH3 AR 上海市苏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无水乙醇 CH3CH2OH AR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二碳酸二叔丁酯

C 10H 18O 5

AR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2.3实验步骤及现象

2.3.1哌嗪乙酸的合成

HN

NH +CH 3COOH

HN

NH·CH 3COOH 哌嗪

醋酸

哌嗪乙酸

无水乙醇(116.31mL),哌嗪20g ,哌嗪粉碎后投入反应釜三口烧瓶,搅拌全

溶后,滴加2小时冰醋酸62.64g(59.71m L),温度控制在30℃以下,滴加20g(19.06mL)后,冰醋酸全部倒入三口烧瓶中,搅拌15分钟,滴加配置好的乙醇/水溶液(无水乙醇77.17g+111.2g),反应搅拌1.5h 。

操作现象:加入粉碎后的哌嗪,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搅拌后变为淡黄色。 2.3.2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

HN

N

HN

NH·CH 3COOH +

O

O

O

O

O

O

O

哌嗪乙酸

二碳酸二叔丁酯

N-叔丁氧羰基哌嗪

配置好BOC /无水乙醇混合液(50g /70g)后,当三口烧瓶内物料降至0~5℃

时,开始滴加混合液,滴加过程中,温度控制在0~5℃之间,时间在2.5~3小时,滴加完毕后,继续控制温度在0~5℃反应5小时结束。抽滤,取出液体,固体放置。 操作现象:

1) 随着滴加时间的延长,溶液变为乳白色,当冰醋酸全部倒入后,变为白色溶

2) 滴加醇/水溶液时,白色渐渐退去,渐变为暗灰色澄清溶液。

3) 反应1.5小时时,配置BOC/无水乙醇溶液,烧杯壁很凉,可以得出此为吸热

现象。

4) 加BOC 反应1.5小时后,出现白色絮状物,随时间增长,白色絮状物增多。 5) 抽滤时,得到白色絮状物和暗灰色液体。

液体进行减压蒸馏(注:温度控制在60℃以下),蒸出醇/水量因该在250-270g ,将釜内液体(70-80g)加水15g 后,分别用35、25、20g 甲苯各提取一次,甲苯层合并,回收甲苯下次套用。水相加40%碱调pH ≥11后,反应5小时以上(温度控制在0~5℃之间)。 操作现象:

1) 用甲苯提取时,液体分为两层,液体变透明澄清。

2) 配置碱溶液时,烧杯壁发热,出现放热现象。加入100m L左右碱时,pH 约为

11。试纸为深紫色。

3) 加碱后,溶液变暗。当搅拌反应一半时,溶液中出现透明晶体,pH 变低。 2.3.3后处理

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第一次80g ,第二次50g ,第三次35g,(中途测pH ,若偏低,适当补加碱),合并乙酸乙酯相,分别用欠饱和的食盐水:20g ,15g ,

10g洗三次,再用10g水洗一次,乙酸乙酯层加无水硫酸钠干燥,搅拌干燥4-5小时,过滤。

滤液脱乙酸乙酯,最后进行减压蒸馏,温度控制在60℃以下完后,将釜内液体放出冷冻,结晶固体,装袋后放置在冷柜冷藏。

2.4分析方法

本实验用纸层析法检测第一步反应哌嗪乙酸是否反应完全。

2.4.1纸层析法分析原理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

仪器:碘瓶毛细管碘板

试剂:甲醇氨水二氯甲烷

操作步骤:

1)配置溶液

表2-3 溶液比例

比例1 333 6.7 1

比例2 500 7.5 1

注:一般采用第一种比例。

将反应液在碘板左侧用毛细管滴一滴,在右侧滴一滴哌嗪,中间是反应液+哌嗪混合物。随后,放入配好溶液中,2/3处取出干燥。待干后,放入碘瓶中。带溶液分层后,可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2.4.2熔点测定的原理

1)熔点的定义: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

2)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3)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当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经测定本实验的熔点为47℃,熔程为46℃~48℃

4)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

仪器:b型管(Thiele管)、100℃温度计、长玻璃管(60cm)、表面皿(中号)、切口橡皮塞、橡皮圈、酒精灯

药品:甘油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本实验共做四批,每批两组。

每批投料量相同,但所做的步骤在每一次中都有改进。最后所得产品也不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3.1.1原料投料量:

表3-1

3.1.2产品量:

表3-2

3.2实验结果分析

3.2.1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1)在第一批试验和第二批实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反应。在滴加冰醋酸时间上有所区别,第一批滴加两小时,而第二批滴加半小时。第一批得到的产物重量比第二批多,熔点也高于第二批。

2)在合成哌嗪乙酸时,若适当增加滴加反应时间,则有利于收率的增加。

3.2.2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1)在第三批和第四批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实验,第三批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而第四批控制在0℃左右。在于碱反应时第三批的固体为晶体小颗粒,而第四批为白色絮状物,两种现象均为正常通过产率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在0~5℃之间,温度为3℃时,产物的重量高于温度为0℃左右时的。

2)在合成N-叔丁氧羰基哌嗪时,若适当的增加温度,则可提高产量。

3.2.3其他有利于反应的条件

1)在实验中,要控制好温度。例如,在减压蒸馏中,温度要控制在60℃以下,否则温度过高会有产品蒸出。

2)在试验中,用滴液漏斗滴加溶液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导致温度突然升高、溶液变混浊、反应不完全等情况产生。

3)实验中,搅拌速度应适中,约300n/min。不宜过快。

4)后处理中,无水硫酸钠在使用前应在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这样可以增强其干燥效果。

3.3试剂的选择

3.3.1溶剂的选择依据:

1)无水哌嗪不溶于水,在无水乙醇中可以完全溶解。

2)无水乙醇可以通过减压蒸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无水乙醇的后处理比较简单。

4)使用无水乙醇比较好控制反应温度。

3.3.2冰醋酸

由于哌嗪上有两个活性相同的氨基,所以反应时,需将一个“保护”起来不反应,选择性需要留下一个,反应完后在定量的去掉保护基,同时还不能影响分子中其他部分。而醋酸解离出的部分质子与哌嗪中的氨基结合,降低哌嗪上氨基的活性,提高了选择性

第四章结论

本实验以哌嗪、冰醋酸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先进行成盐反应,降低哌嗪环上N的活性,提高了下一步反应的选择性。然后,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发生酰化反应,BOC作为重要的氨基保护基团,增加了脱保护的产率。最后用乙酸乙酯提取N-叔丁氧羰基哌嗪,重结晶得到产品。

1)在哌嗪乙酸的合成中,如果适当的增加滴加反应的时间,会增加产率。在原料的处理中需注意将哌嗪粉碎,虽然在产量和质量上没有明显提高,但有利于减少反应时间。

2)在N-叔丁氧羰基哌嗪的合成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增加产率。在与碱反应时需注意温度,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有时可能偏低。反应,温度有时可能偏低。与碱反应完后,可将液体进行抽滤。这一步不仅不影响产品收率,也可方便下步萃取的进行。

3)后处理时,应尽量蒸干乙酸乙酯,这样有利于产品更好的结晶出来。得到粗产品后可进行精制,这样做会增加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熔点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随后,用熔点测定来分析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出,在控制好温度、滴加速度、反应时间、pH值的情况下,可得到收率较大,质量较好的合格品。同时,也深入的理解了,二碳酸二叔丁酯作为保护基的优越性。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此工艺是可行的,能获得较多的产物,且具有一定的市场效益。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控制好最优条件下,此工艺为最优路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研究,使其更能适合市场生产。

参考文献

[1] 杨键,向钰.镇咳药左旋羟苯哌嗪的合成[J].药物研究,2000,9(3):25.

[2] 梅丹,李大魁,王良录,等.H1受体拮抗剂西替利嗪[J].中国新药杂志,

1998,7(2):94-97.

[3] 张定人,张石革,梁之江.国家临床新药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1:418-419

[4] 何燕.呱嗦生产应用与发展前景.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1):19-21

[5] 秦伟程.呱嗦发展前景广阔.上海化工,2001,(14):38-39

[6] 吴斌,李敏勇,江振洲,夏霖.芳氧烷基哌嚷苯并恶唑类 1-受体拮抗剂的设

计、合成及其3D-QSAR研究田.化学学报.2004.62(15):1430-1436.[7] Kevin KJ-C.Liu,Subas M.Sakya and Jin Li.Synthetic Approaches

to the 2006 New Drugs[J].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etry.2007.7:1255-1269.

[8] 格林(美),伍兹(美).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4

[9] 王树良,戴桂元.N-甲基哌嗪(MPP)的合成方法[J].化学世界.1995.9(3):

52-61.

[10] 全红梅,全哲山,元美花,朴虎日.N-单酰基哌嚷衍生物的合成阴.延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3):194-195.

[11] 邢俊德.盐酸西替利嗪合成路线综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

29(5):3-4.

[12]鞠波,胡晓红.盐酸西替利嗉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

29(3):106-107.

[13] Harris MC。Huang XH,Buchwald S L.Improved functionalgroup

compatibility in the palladium- catalyzed synthesis of aryl a-

mines[J].Org Lett,2002,4(17):2885-2888.

[14] Bakes E,Delannoy J,RodriguezL.-2-[4-(Diphenylmethy1)-1-pipera-

ziny1]- aceticacids and their amid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P].EP 58 146,1982-08-18.

[15] Fagan P J,Shapiro R,Casalnuovo A,et a1.Using intelligent/

ran-dom library screening to design focused libraries for the

optim iza-tion of homogeneous catalysts:Ullmann ether

formation[J].JA m Chem Soc,2000,122(21):5043-5051.

[16] 王健君,杨雪艳,吴范宏.盐酸西替利嗪的改进合成[J] 华东理工大学学

报,2002,28(6):668-670.

[17] 徐叔云,魏伟.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214.

[18]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65-366.

[19]Odds F C.Resistance of yeasts to azole-derivative

antifungals[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3,3(4):463—471.

高考化学解题模板(工艺流程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 原料预处理的各种方法 1、粉碎或研磨:增大固液(或固气或固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溶解)速率,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 2、煅烧或灼烧: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其他矿转化为氧化物;除去有机物;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 3、酸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4、碱溶: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例题1. 【2015全国Ⅰ卷】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FeO、CaO、Al O和SiO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 B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 粗硼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____(写出两条) 【对点练习】 1、步骤I前, 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 2.MgSO4·7H2O可用于造纸、纺织、陶瓷、油漆工业,也可在医疗上用作泻盐。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MgCO3,另外还有CaCO3、SiO2等杂质。从此废渣中回收MgSO4·7H2O的工艺如下:第一不用硫酸浸出。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任意一条)。 调节溶液的PH: 1、目的: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完全沉淀下来而除去 2、需要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的难溶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即能与H+反应,是PH增大的物质如用MgO、Mg(OH)2等等。 3、原理:加入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降低了的浓度,增大PH 4、PH控制的范围:大于除去离子的完全沉淀值,小于主要离子的开始沉淀的PH 例题2、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 2 O·Al2O3·4SiO2)为原料制 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 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 g、12.7 g和1.3 g。 (2)步骤I中,酸浸后得到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例题3、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ⅢB族钪、钇和镧系元素之总称。他们都是很活泼的金属,性质极为相似,常见化合价为+3价。其中钇(Y)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含钇矿石(Y2FeBe2Si2O10),工业上通过如下生产流程可获得氧化钇。 已知:①

钛酸锶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钛酸锶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东方贱人 摘要:钛酸锶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折射常数,是重要的铁电体。随着钛酸锶电子陶瓷应用越来越普遍和对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制备工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钛酸锶陶瓷粉体的八种主要制备方法,介绍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字:钛酸锶;制备方法;粉体 钛酸锶(SrTiO3)是一种复合氧化物,属于立方钙钛矿型。它是重要的、新兴的电子陶瓷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电损耗、高热稳定性[1-5]和折射常数及显著压电性能,是非常重要的铁电体。中国材料网统计对钛酸锶系列纳米电子陶瓷材料进行了统计,钛酸锶粉体制成的陶瓷电容器就占了市场的20%,现在,全国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拥有大量的钛矿和锶矿,钛酸锶的生产通常运用的是高温固相反应法,用这种方法能生产出较大颗粒,较高杂质含量的产品,所以我国对进口的高质量的钛酸锶依赖很大。因而对于我国来讲,研究制备高品质的钛酸锶产品有非常重要。这使得钛酸锶粉体的制备成为了当前钛酸锶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此,文章对钛酸锶粉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和综述。 1 制备方法 钛酸锶粉体的制备方法有:化学共沉淀法、分步沉淀法、固相反应发、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溅射法、水热电化学法和喷涂热分解法等。 1.1固相合成法(常规) 固相合成法就是将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功,然后混合、分散、高温锻烧,就会得到钛酸锶粉体。一般固相合成法所需要的物质是TiO2和SrCO3(或者SrO4[6])的混合粉末。在过程中为了降低温度,加入烧结助剂LiO2和SiO2,然后去除碳酸盐,最后得到钛酸锶粉体。 虽然高温固相反应法在不断进行改善,但是其中的缺点还是非常多:(1)化学均匀型差就是把原料中的各个组分达到想要的合适的状态;(2)微波合成法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但在反应的过程中温度太高,晶粒的尺寸就会增大;(3)有些不能出现的相可能会生成,就不能得到较高纯度的粉体;(4)之所以会表形成团聚体是因为较差的表面活性;(5)不能完全的进行反应。 1.2化学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就是将沉淀剂加入溶液中,这种溶液中含有教多种的金属阳离子,

熟悉工艺流程中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

熟悉工艺流程中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过滤、洗涤、萃取、蒸馏、蒸发、结晶以及某些物质的检验等等,要熟悉这些常见操作的分离对象、所需实验仪器以及操作要点(如例4:广东高考2013年第(5)问),例5:2014年第(3)问)。对一些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及目的 1.结晶(重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1)当溶液是单一溶质时: ①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l):蒸发结晶。 ②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较大(如KNO3):冷却结晶(高温下先配成饱和溶液)。 ③从稀溶液得到带结晶水的晶体(如CuSO4·5H2O)或受热易分解的晶体(如NH4Cl):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 (2)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以上溶质时: ①要使受温度影响最大、溶解度最大的溶质最先结晶析出(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②要使受温度影响最小、溶解度最小的溶质最先结晶析出(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2.过滤:固、液分离(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3.趁热过滤:防止产品(或杂质)降温时析出导致产率降低(或产品不纯)。 4.洗涤:通常有水洗、冰水洗涤、醇洗。 水洗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适用于溶解度小的溶质)。 冰水洗涤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适用于高温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的溶质)。 醇洗目的:(常用于溶解度较大的溶质)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并使尽快干燥。 5.蒸馏:液、液分离(主要仪器: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 6.蒸发: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实验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 【注】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例如MgCl2?6H2O→MgCl2,应在HCl气体氛围下蒸发溶剂,以防其水解。 7.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8.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9.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10.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11.灼烧:高温条件下固体物质的燃烧(主要仪器:坩埚)。 12.煮沸:目的通常是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通常为O2);或是为了促进水解,聚沉后便于过滤分离。 【典例讲评】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或饲料添加剂、颜料及电子工业的原材料。其实验室中常采用如下流程来制备: (5)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结晶和过滤的温度(t)范围为______。(5)56.6 ℃<t<64℃ 解析:由图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温度在56.6 ℃~64 ℃之间时,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FeSO4·4H2O。

24.物质制备分析

24.物质制备分析 1.某同学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氧化亚铜: 已知CuCl 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Cu 2O +2H +=Cu 2++Cu +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②SO 2可用Na 2SO 3替换 B .步骤③中为防止CuCl 被氧化,可用SO 2水溶液洗涤 C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 +2OH - Cu 2O +2Cl -+H 2O D .如果Cu 2O 试样中混有CuCl 和CuO 杂质,用足量稀硫酸与Cu 2O 试样充分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固体 质量可计算试样纯度 2.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O 2;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 ,且 易被O 2氧化。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KOH 溶液逐一吸收混合气体(由CO 2、CO 、N 2和O 2组成)的相应组分。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用上述3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CO 2、O 2和CO B .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 2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 C .CO 的吸收必须在吸收O 2后进行,因为CuCl 的盐酸溶液会被O 2氧化 D .在3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Cl 3.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 3O 4、Fe 2O 3和FeO)得到绿矾(FeSO 4?7H 2O),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 的流程如下:烧渣———→酸溶①———→FeS 2②溶液——→ ③绿矾——————→氨气/空气④ 铁黄 已知:FeS 2和铁黄均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 B .步骤②,涉及的离子反应为FeS 2+14Fe 3++8H 2O =15Fe 2++2SO 42ˉ+16H + C .步骤③,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纯净绿矾 D .步骤④,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有Fe(OH)3 4.已知还原性:SO 32ˉ >I ˉ。向含a mol KI 和a mol K 2SO 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 2充分反应(不考虑Cl 2与I 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a ≥ 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 32-+Cl 2+H 2O =SO 42-+2H ++2Cl - B .当5a = 4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 32-+2I -+5Cl 2+4H 2O =4SO 42-+I 2+8H ++10Cl - C .当a ≤b ≤1.5 a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ˉ)为a mol ≤n (e ˉ)≤3a mol D .当a < b < 1.5 a 时,溶液中SO 42ˉ、I ˉ与Cl 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3a -2b ) :2b 5.向a mol NaOH 的溶液中通入b mol C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a ≥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OH -+CO 2 =CO 32-+H 2O B .当a ≤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H -+CO 2=HCO 3- C .当2a = 3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OH -+2CO 2=CO 32-+HCO 3-+H 2O D .当0.5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