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贾生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贾生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贾生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贾生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贾生-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贾生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贾生李商隐诗人情感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 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

贾生 李商隐解析

贾生李商隐解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晚唐许多皇帝,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曰。至夜半,寓慨于讽,虚心垂询,感概极深沉,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比剑拔弩张的“可悲”。贾生辞锋极犀利。但诗人却独具只眼,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而不是一泻无余,所谓求贤若渴,文帝前席、“可叹”更为含蕴、扬抑、之殷,坐宣室!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更耐人寻味,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

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这首诗中的贾谊、之谦,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前幅纯从正面着笔,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紧承“可怜”与“虚”。其实,兼包才能风调,大都崇佛媚道,摔得重”,即所谓“夜半前席”。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诗人矛头所指,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虚”者、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徒然之谓。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而“转”,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即可惜,而问鬼神之本,接受神的福佑),它并不露筋突骨,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节节上扬,表面上似刺文帝。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访”,片言不足以尽意,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

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比较谈

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比较谈 古诗鉴赏 0113 0940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我们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奇葩异卉。其中,咏史之作颇引人注目。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先看李商隐的《贾生》。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①汉文帝召他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李商隐的《贾生》,写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召见他的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音‘xi’,今写作‘禧’,幸福之意,‘方受厘’,指刚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笔者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 也。’”③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宣室”,指汉未央殿前正屋;“逐臣”,指贾谊;“无伦”,意为无比。这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可怜”,意同可惜;“虚”,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者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身子,靠近对方。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前席”相对,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这在内容与结构上承前两句,又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 神。”“苍生”,即百姓。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中不少卓越的政论,如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等,均未受到真正的重视。皇帝的求贤爱才,并非真正地爱惜人才,在政治上发挥其作用,只不过故作姿态罢了。素称贤明的汉文帝尚且如此,其他君王自不必说。诗的讽意微曲而辛辣。李商隐不把贾谊的此次被征召视为幸遇殊宠,而是借题发挥,以古讽今。冯浩云:“义山退居数年,起而应群,故每以逐客逐臣自喻,唐人习气也。”④李商隐

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比较谈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我们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奇葩异卉。其中,咏史之作颇引人注目。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先看李商隐的《贾生》。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①汉文帝召他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李商隐的《贾生》,写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召见他的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音…xi?,今写作…禧?,幸福之意,…方受厘?,指刚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笔者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③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宣室”,指汉未央殿前正屋;“逐臣”,指贾谊;“无伦”,意为无比。这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可怜”,意同可惜;“虚”,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者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身子,靠近对方。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前席”相对,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这在内容与结构上承前两句,又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苍生”,即百姓。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中不少卓越的政论,如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等,均未受到真正的重视。皇帝的求贤爱才,并非真正地爱惜人才,在政治上发挥其作用,只不过故作姿态罢了。素称贤明的汉文帝尚且如此,其他君王自不必说。诗的讽意微曲而辛辣。李商隐不把贾谊的此次被征召视为幸遇殊宠,而是借题发挥,以古讽今。冯浩云:“义山退居

【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

【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我们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奇葩异卉。其中,咏史之作颇引人注目。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先看李商隐的《贾生》。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汉文帝召他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李商隐的《贾生》,写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召见他的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音‘xi’,今写作‘禧’,幸福之意,‘方受厘’,指刚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笔者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宣室”,指汉未央殿前正屋;“逐臣”,指贾谊;“无伦”,意为无比。这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可怜”,意同可惜;“虚”,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者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身子,靠近对方。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前席”相对,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这在内容与结构上承前两句,又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苍生”,即百姓。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贾谊的《治安策》、

高中语文课文《贾生》赏析与练习

贾生 李商隐(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知人论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二、注释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四、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关于此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整体 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

《贾生李商隐》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 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 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

古诗文《贾生》赏析

古诗文《贾生》赏析 贾生 唐朝: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及注释 【译文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关心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④才调:才气。⑤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⑥虚:空自,徒然。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⑧苍生:百姓】 贾生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生李商隐 阅读答案

贾生李商隐阅读答案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 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贾生李商隐解析范文

贾生李商隐解析范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题解】 贾生指贾谊,贾谊不仅是汉初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政治家。 他十八岁就精通儒家经典,能够诵诗属文。 二十二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中官至太中大夫,同僚之中无出其右。 汉文帝极为赏识他的才能,想赐给他公卿之位,被权臣阻挠。 后来,贾谊受人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之后才被召回长安。

贾谊贬长沙一事,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 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句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 “逐臣”,指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 当年,贾谊字字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他被贬官至长沙。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 不过,汉文帝后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

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才调”,包括才能与风姿。 “无伦”,无人能比。 一个“更”字,突出贾谊的卓尔不群。 由“求”,到“访”,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格外器重。 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的不是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

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白话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 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拼音版

贾ji ǎ生sh ēn ɡ 【唐t án ɡ】李l ǐ商sh ān ɡ隐y ǐn 宣xu ān 室sh ì求qi ú贤xi án 访f ǎn ɡ逐zh ú臣ch én ,贾ji ǎ生sh ēn ɡ才c ái 调di ào 更ɡèn ɡ无w ú伦l ún 。可k ě怜li án 夜 y è半b àn 虚x ū前qi án 席x í,不b ú问w èn 苍c ān ɡ生sh ēn ɡ问w èn 鬼ɡu ǐ神sh én 。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注 释】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白话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李商隐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贾生》李商隐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 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 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

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贾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被贬。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说明了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的原因,他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只是“问鬼神”,令人扼腕叹息。但也从侧面烘托出贾谊学富五车、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三、赏析简答题: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贾生-李商隐(带拼音、注音、精校)

贾jiǎ 生shēnɡ 唐tán ɡ 代dài :李lǐ 商shānɡ 隐yǐn 宣xuān 室shì 求qiú 贤xián 访fǎnɡ 逐zhú 臣chén ,贾jiǎ 生shēnɡ 才cái 调diào 更ɡènɡ 无wú 伦lún 。 可kě 怜lián 夜yè 半bàn 虚xū 前qián 席xí ,不bú 问wèn 苍cānɡ 生shēnɡ 问wèn 鬼ɡuǐ 神shén 。 译yì 文wén 汉hàn 文wén 帝dì 在zài 宣xuān 室shì 中zhōnɡ 因yīn 求qiú 贤xián 征zhēnɡ 询xún 贾jiǎ 谊yì 的de 政zhèn ɡ 治zhì 见jiàn 解jiě ,贾jiǎ 谊yì 才cái 气qì 纵zòn ɡ 横hén ɡ ,无wú 与yǔ 伦lún 比bǐ 。 可kě 惜xī 文wén 帝dì 半bàn 夜yè 移yí 动dòn ɡ 坐zuò 席xí 听tīnɡ 讲jiǎnɡ ,不bú 问wèn 百bǎi 姓xìn ɡ 生shēnɡ 机jī 只zhǐ 问wèn 起qǐ 鬼ɡuǐ 神shén 之zhī 事shì 。 注zhù 释shì 贾jiǎ 生shēnɡ :指zhǐ 贾jiǎ 谊yì (前qián 200—前qián 168),西xī 汉hàn 著zhù 名mín ɡ 的de 政zhèn ɡ 论lùn 家jiā 、文wén 学xué 家jiā ,力lì 主zhǔ 改ɡǎi 革ɡé 弊bì 政zhèn ɡ ,提tí 出chū 了le 许xǔ 多duō 重zhòn ɡ 要yào 政zhèn ɡ 治zhì 主zhǔ 张zhānɡ ,但dàn 却què 遭z āo 谗chán 被bèi 贬biǎn ,一yì 生shēnɡ 抑yì 郁yù 不bù 得dé 志zhì 。 宣xuān 室shì :汉hàn 代dài 长chán ɡ 安ān 城chén ɡ 中zhōnɡ 未wèi 央yānɡ 宫ɡōnɡ 前qián 殿diàn 的de 正zhèn ɡ 室shì 。逐zhú 臣chén :被bèi 放fàn ɡ 逐zhú 之zhī 臣chén ,指zhǐ 贾jiǎ 谊yì 曾cén ɡ 被bèi 贬biǎn 谪zhé 。 才cái 调diào :才cái 华huá 气qì 质zhì 。 可kě 怜lián :可kě 惜xī ,可kě 叹tàn 。虚xū :徒tú 然rán ,空kōnɡ 自zì 。 前qián 席xí :在zài 坐zuò 席xí 上shàn ɡ 移yí 膝xī 靠kào 近jìn 对duì 方fānɡ 。 苍cānɡ 生shēnɡ :百bǎi 姓xìn ɡ 。问wèn 鬼ɡuǐ 神shén :事shì 见jiàn 《史shǐ 记jì ·屈qū 原yuán 贾jiǎ 生shēnɡ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鉴赏: 贾谊不仅是汉初着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早熟的政治家,二十多岁即当博士,一年中官至太中大夫,文帝惊其才,拟授以公卿之位,后因见嫉权臣,被贬斥长沙王太傅,几年后才得入京面君。当时,文帝刚主持过祭礼,有感于心,所以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与他谈开了鬼神之事,并多有询问。贾谊对此一一作答,使文帝不觉中移膝倾听,并感慨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贾谊列传》)。 李商隐此诗写的正是这件事,只是他不像一般文士那样,以赞叹或倾羡的口吻报写君臣的遇合,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对此事作别具深意的阐发,从而使诗歌有了一种独特的内涵。 诗歌一开始直写文帝夜召贾谊事,“求贤”、“访逐臣”两词写出文帝的求贤心切,而逐臣的“才调无伦”是其所以要深夜相召的原因。如前所说,贾谊年少才高,然他因才高而达,也因才高而穷,被贬到长沙便是证明,现在文帝深夜相召,莫不是有独排众议,重新起

用逐臣的打算?读这两句,人们不免对此有所等待。然而,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先蓄足声势再行折转,为突出后两句作铺垫。因为事实是文帝宣室夜召逐臣,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他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由此,这种求贤心切,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愦慵弱;其对逐臣有所咨询,适足成为对逐臣的愚弄和侮辱。试想,贾谊年少得志,自视甚高,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现在文帝不问他治国安民之策,反向他讨教鬼神之事,岂不是将他与巫祝同列,难道还有哪一种怀才不遇比这种遭人冷落,更令人痛切、丧气呢?贾生才高被贬的坎坷遭遇曾激起历代人的同情,他们感叹其空抱经国之才,痛惜其不幸的结局,然而视线总跳不出一己穷通荣辱的圈子。 作者此诗表明:个人的穷通与是否被欣赏,当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否被采用,政治才能是否得到发挥为标准,这一隐含在诗歌深层的见解不能不说高人一筹。 这里还必须指出,作者此一番议论并不是针对文帝而发的,因为文帝刚行过祭礼,由此而感鬼神之事,问及贾谊,算不得沉溺鬼神,更不能由此断言他不以天下苍生为念,更何况历史上的文帝是一个颇有远见宏志的君主,他继承高祖打下的基业,有鉴于天下初定人心思安的情势,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使天下大治,“文景之治”为历代史家所称道。这一点作者并不是不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写,原为托古讽今,借前朝旧事寓现实感慨。作者是晚唐诗人,晚唐不少皇帝多有因崇佛媚道,服药求仙而荒废政事者,他们才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才是他所要真正讽刺的对象。

唐诗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