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附:试卷习题

考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约达20千米厚,它的范围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考点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______、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考点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

________环境,又能_________环境。

中考链接

2010)(2012)(2014)

A.生物圈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

2.下列叙述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其中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2010)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草盛豆苗稀

3.近期由于持续干旱,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水位降到了多年来罕见的低水位,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面临着生存考验。近期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2011)A.水分 B.土壤 C.阳光 D.温度

4.荒漠植物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种现象说明了()(2014)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改造生物

考点4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和流动的。有毒物质沿不断积累。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它还有“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之称。

中考链接

1.近期由于持续干旱,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水位降到了多年来罕见的低水位,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面临着生存考验。近期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2011)A.水分 B.土壤 C.阳光 D.温度

2.池塘中有一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若池塘被农药污染,体内农药积累最多的生物是()(2011)

A.浮游植物 B.水蚤 C.鱼 D.鱼鹰

2010中考试题:29(4分)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构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___ _部分。

(2)写出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

(3)该池塘被有霉物质污染,从图中看出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

最多,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

不断积累。

(4)图中大鱼小鱼属于生态系统的__ __者

2014中考试题.(4分)学习生态系统知识后,小王同学对自家的水稻田进行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

(2)该食物网包含条食物链。

(3)图中螟虫与田鼠之间是关系。

(4)若人为大量捕杀青蛙、麻雀,导致虫灾爆发,生态平衡就会遭

到破坏,这是因为稻田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麻雀

水稻

螟虫田鼠

青蛙

考点5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考点6 认识生物的方法

▲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

▲3、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

按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中考链接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2010)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2.茜茜同学在海边游玩时捡到下列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2013)

A.彩石 B.贝壳 C.螃蟹 D.珊瑚

3.今年4月底以来,我省多地出现强降雨,为掌握洪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采用的方法()(2013)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分析法

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看照片和课件。 2.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1.生物圈的范围。 2.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1.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收集生物圈的资料,制作上课多媒体课件 2.准备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图片等资料 师: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几段歌曲,你猜猜歌曲中唱到了哪个生态系统? 歌曲片段:大海呀故乡,赤足走在田埂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森林之歌;崔健摇滚这世界变化快――城市生态系;洪湖水浪打浪――湖泊生态系。

(用音乐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师:歌里唱到的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抓住每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特色进行提问) 生:依照预习内容能回答出每年能为地球提供70%氧气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师:虽然各个生态系统特点分明,但是这些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生:阅读P30资料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教师重点引导:河流蒸发的水分可以飘到森林形成降雨并被森林强大的根系留住――生态系统之间有物质循环;河流中的水草等植物和森林中的各种植物还可以被其他动物利用,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之间有能量流动。) 师:假如农田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生态系统吗? 生:被农田污染的粮食、蔬菜等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同时污染还会造成河流的水质下降甚至变臭,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食物链,可以展开讨论)生存,污染物随着雨水进一步还会污染海洋,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形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师: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物质和能量。 (以课本上的资料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农田生态系为特例,避免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过于分散。以点盖面,帮助学生通过深思和探讨,形成观点: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为突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做好铺垫。)师:就我们之前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加上今天讨论的话题,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不仅每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且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师: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本领很大,能七十二变,关键时刻都是他战胜妖魔,救出唐僧。但是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孙悟空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出来的是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你们知道如来佛的手掌心指的是谁吗? 生:经过思考能答出是整个地球。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2013级许延兰 2015-03-08 【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 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的每一个步骤,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或本探究的第一段文字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不是随便作出的,应有一定的依据,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健问题,教师可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关健步骤。 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而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对生命演化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圈和栖息地,初步认识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通过学习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了不同的生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但是,学生不知道环境中有哪些因素、通过何种方式影响着生物的生存。本节课就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探究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确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观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认真组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这一探究活动,结合自然界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图片,帮助学生初步确立这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光、温度、空气、水分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讨论理解光、温度、空气、水分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重点) 3、学会区分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 4、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重视对实验的设计与参与,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高涨,并且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获得知识,使单调的课堂生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内容,同时学会合作交流,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分钟) 仔细分析课件上表格,说明:对扬子鳄的性别影响的因素是什么学生 回答,导入新课并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 作用 课件展示:观察环境污染图片你会从图片中读到哪些信息 学生1:生物的生活需要温度学生2:生物的生活需要阳光 学生3: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补充:(空气、水分、土壤等条件)

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知道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措施的科学依据;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生物圈或者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的技能,并发展探究能力; 2、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人体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尤其是三大类有机物质)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弄清了解、知道、识别、说出、验证、理解相关词语的层次递进关系 教学方法 以知识点为基础,为主线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增大课容量,图文结合,合作交流。教学策略 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入手,以血液循环模式图为基点进入复习。如循环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消化系统);运输的氧来源于呼吸;运输的废物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那么人体的这些器官、系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一、人类—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如果以人类为中心,讨论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一样,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人类又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说,人是生物的一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与人类同处于哺乳动物纲的还马、牛、虎、兔、羊、猴、狗、猪等。他们都是胎生、恒温,以母乳哺育幼体,并且大都具有毛皮。与人类同处于灵长目的有猴子、猩猩、猿等。实际上人就是从猿演化而来的,人是动物的一种,与动物有着渊源的关系。尽管人类与一般的动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能够制造工具,大脑发达,具有主观能动性等),但人毕竟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人来自生物圈,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人体本身不能直接制造有机质,人体机能的维持必须依靠生物制造或者提供的有机质。从生物链来说,人是杂食动物,是高级的消费者。要维持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足够的植物与动物为之提供足够量的食物。尽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地球能够养育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当人口的数量超过其负载量或者当生物的数量与质量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有人估算,地球环境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20 亿。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率,到21 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125 亿,接近或超过地球环境的最大人

口容量。人口的增加,将会给生物圈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多的植物和动物将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生态系统将面临着失去平衡的可能。如果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末日也就距离不远了。 三、植物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19 世纪末,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十分忧虑地预言,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后,地球上的氧气将会被用光,人类将趋于灭亡。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发现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减少。这要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尽管人类、动物呼吸作用和工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制造并放出氧气,从而保证了大气中氧气的相对稳定。如果没有植物或者植物数量不够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耗氧气的工业的发展,氧气的短缺不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某些局部环境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氧气缺乏的状况,在拥挤的商店或者会场,在空气污染严重的街道或者工厂,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到呼吸不畅。在某些绿地缺乏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与正常大气一样,还值得分析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呼吸需要0.75 kg的氧气,每个城市人的生活与生产消耗的氧气总量平均为每天7.5kg,这些氧气40% 来自海洋,60% 来自城市绿地。由此计算,每个城市人需要61.5 m2的绿地,才能保证呼吸到的空气是新鲜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说出组成生态系统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描述生态系统组成。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法,思考法,解释法。 教学工具:课本,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同学们想一想: 现在是秋天我们学校院子里的绿色植物掉落叶子的时期,我 们把院子里堆积的植物叶子要打扫处理。但你想一想在辽阔的 森林里树木落下的叶子跟着时间变长为什么不堆积而慢慢消 灭呢? 讲述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们知道生物的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的同时也也会影响到环境。在一片草原中的

生物中昆虫吃草,有的鸟吃昆虫,吃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比如草原生存的鹰和狐被大力捕杀他们的数量逐渐减少了,但吃草的昆虫数量逐渐增多,草原上的草被破坏草原的面积逐渐减少。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的概念中提出了两个重点词汇,一个是生物,一个是环境。我们以前学过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而环境是生物生存空间及其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胡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片森林生态系统中我们看到各种花草,树等植物,各种昆虫,蛇,鸟等动物。偶尔看到树叶上滴落的露水等非生物。在森林中还有些我们肉眼很难看到的细小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另一个是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机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树会落叶,动物会死亡,从书上掉落的水果和叶子,它们时间变长

2019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济南版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齐河县山师东海实验学校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类型,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设问这些生物都生存在哪儿呢? 从而引出课题:生物圈与栖息地。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无论是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底,还是万米的高空,都有生物生存。为什么说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自主学习 (1)生物圈: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 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把生物生存的这个范围叫做生物圈,给生物圈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呢?学生认真读图1.1-3(生物圈示意图),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明确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 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发言,然后总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木条件: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2)栖息地: 请学生观看太空中的地球图片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走进生物生活的自然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种栖息地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

a.什么叫栖息地? b.生物与栖息地有何关系? c.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 根据以上问题,学生观察图1.1-4 和图1.1-5,阅读、分析孔雀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点和主要生物种类,了解栖息地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总结出孔雀栖息地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 ①孔雀栖息地的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 ②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养供给充足。 合作学习: 观察教材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教科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1)图中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由组长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观 全班交流: 1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小组的集体思想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 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交流、启发探索,从而总结出具体到栖息地,广泛到生物圈、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1)生物圈的范围: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2)出示课件,播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人”是生物《课标》确立的一级主题,共包括五个二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的由来,它回答的是“人类从哪里来?”,第二部分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它包括人的营养、人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部分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而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这些生理活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是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因此以上五个二级主题便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描述人体血浓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 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教案 济南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生物圈与栖息地”一节主要介绍了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以及栖息地的破坏对生物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为了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国情教育。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取多媒体等手段,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小组讨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环保责任感。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和作的精神;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3、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明生物栖息地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生物圈和栖息地是学生学习生物的生活环境时首先接触到的生物概念,能够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明生物栖息地的特征,有利于深刻认识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含义,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是本节的难点。栖息地是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对生物栖息地的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认识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由于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比较多,其栖息地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所以各栖息地的特征比较复杂,为此把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作为本节的难点。 5、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地球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种栖息地的图片,环境污染录像片。另外,准备一个地球仪。

生物圈》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二)能力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 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 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教学策略: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 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先复习此知识块。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 课 型:复习课 主备人: 课题: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人: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些? 重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 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PPT 、知识回顾(约5分钟)。 卢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 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重难点 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 学 教 暗的 1: ■ -:达 生物 靈所有生r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 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和交流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湿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物能增加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一植物 消费者一动物 分解者一细 菌、真菌 阳光、空 气、水等 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课题 复习一生物和生物圈(7上)课型复习 考纲要求1、列举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 境条件。Ⅰ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 切的联系。Ⅱ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Ⅱ 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Ⅰ 5、描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Ⅰ 6、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Ⅰ 7、认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Ⅰ 教学重点1、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的书写表达。 教学难点1、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 联系。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教学准备 “双基优化训练”,试卷,课件,课本,(学生 还需准备作业笔记本)主备教师李林招使用教师教学时间 4.28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开放

一、明确复习主题 1、展示本课复习内容及考纲要求。 2、揭示复习主题1—“生物圈” 师: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努力改善环境的质量,保卫人类赖以生存的 共同家园。 问:还记得人类以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指什么吗?(生物圈) 二、自主学习1(了解生物圈) 1、说明:“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在中考所占分值为6分;阅读“双基优化训练P13-14”学习 相关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试卷上的“考点1—4:生物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态系统”。 三、互助释疑 1、小组内交流复习情况,结合课本P12--31的 内容进行对照。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适当做好相关笔 记)。 四、互助提高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④是生产者,①、②是消费者 C.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图中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④植物是生产者。 【详解】 A.图中④植物是生产者、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中①②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③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④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 C.图中②动物,③细菌真菌,②的尸体和代谢物被③分解,②③两种生物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错误。 D.图中③是分解者、②食虫鸟和①虫都是消费者,④树是生产者。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而不包括分解者③,因此,图中能形成的食物链是④→①→②,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 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1140.0530.0020.961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表格展 示了生物种类及其单位体积农药含量。 【详解】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 食的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 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换句话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越高。通过表格可 知,生物单位体积农药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E、B、A、D。所以该表格的食物链为 C→E→B→A→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 3.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 号代表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是食虫鸟 B.乙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D.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中缺少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图片表示某农田生态 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其中甲是细菌和真菌,乙 是花生,丙是菜青虫,丁是食虫鸟。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查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 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认识到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自学法、启发式、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生态系统宏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片或图片。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尤其是平常不太熟悉的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六、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2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1.引导学生回答生态系 统的有关知识. 2.板书: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提问哪些生态系统 回忆生态系统的有 关知识.用自己的言 语,描述各成分之间 的关系 巩固生态系统 的有关知识为 新课作辅堑 生态系统的系统课前全班同学分为7个小 组讨论各个生态系统的 特点,之后请7名同学把 你们讨论的结果整理一 下,阐述每一种生态系统 的特点和作用。注意:不 能重复,我们评一评谁的 阐述最明确,最有说服 力。及时评价,最后给予 点拨可播课前准备好的 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片。 学生:纷纷进行激烈 地讨论,把自己讨论 的结果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查找 汇总资料,发挥 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表达 能力 3

生物圈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二)能力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 力; 2. 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教学策略: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 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最新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 A.农民 B.农作物 C.耕地 D.耕牛 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原。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5. 2003 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 .食物、氧气、香烟D.食物、饮料、啤酒 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 A.①⑤⑦⑧ 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生物 B.水蚤 C.鱼 D.鱼鹰 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排除体内的废物 C.给汽车加油 D.树苗长大 11.以下不属于生物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 A.呼吸 B.出汗 C.排大便 D.落叶 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酸雨 B.竹子开花 C.温室效应 D.水土流失 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鱼的体型为梭型 C.牦牛的绒很保暖 D.孔雀开屏 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 D.一块草地

《 生物圈 》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biosphere

《生物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本节课是生物圈教学的第一节,在设计方面,我注重以学生 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 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 在知识方面:突出了“人和生物圈”这一条主线;而在教学目标 方面则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种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合 作学习,组织讨论、收集分析资料、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激活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生物圈》位于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中处于 重要的位置: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当然也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 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识生物圈、关注生物圈才能更好 地理解生物圈、保护生物圈。本课从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入手,使

学生首先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所要学习的生物圈由哪些 部分组成,这样也就为今后“生物圈”这个主题知识体系构建了 一个基本的框架。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感性认识,但对地球上,生物与环境 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设 计上,要注意从学生已知的地球入手,去把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好奇心和表现欲,因此,在设计上,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其它星球的资料,通过表达与交流, 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 条件,生物圈是生物生存和唯一家园,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