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科技与管理

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世界各国正在积极致力于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手段讲,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能力。就后者

而言,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其做法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是通过减少能耗,提高能效来实现。但常常会对一个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主要是利用森林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CO 2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积累的作用。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国际碳汇交易市场正在世界各地形成,交易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买卖经核证的碳信用,其中森林碳汇是整个碳汇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2011-05-23

基金项目:国家“948”项目(2009-4-4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0JDXM0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79039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51219);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901136C )

作者简介:赵庆建(1973—),男,讲师,博士后;

温作民(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明(1976—),男,讲师.

第13卷第6期

2011年11月

Vol.13No.6Nov.,2011

文章编号:1008-7133(2011)06-0056-04

CDM 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赵庆建1,2,

温作民1,2,

张华明1,2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研究了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了CDM 机制下影响中国森林碳汇潜力的

主要因素。基于森林碳汇潜力估算模型,以江苏龙潭林场为例进行了碳汇潜力计算。总结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DM 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创新机制。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碳汇;市场开发;政策创新中图分类号:S 171.1

文献标志码:A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alysis and market policy innovation of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China

ZHAO Qing -jian 1,2,WEN Zuo -min 1,2,ZHANG Hua -ming 1,

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Ecological Economy ;

Key Research Bas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s and carbon in china is studied and the main elements influencing Chines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ity under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are also analyzed.As an example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ity of Longtan forestry st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model.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arbon market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and a policy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forestry carbon market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carbon sequestration ;market development ;policy innovation

森林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 echanism,CDM)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造林经换算成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单位,然后将这种吸收二氧化碳的指标卖给发达国家以抵消他们工业化发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作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被认为有很多有利条件来实施CDM项目,如技术能力强、国家风险低、比较容易获取项目投资等。此外,中国的林业部门已经在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获得了一些经验,如云南省腾冲县500hm2的项目和我国东北部内蒙古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等[1-2]。还有一些CDM 项目和自愿碳汇森林项目也正在进行但考虑到中国林业部门投资的规模,这部分资金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1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与碳储量分布

1.1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

中国有1.72亿hm2的森林,覆盖着约18%的国土面积,是世界上造林和再造林的冠军[3]。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近30年来中国已新造林5300万hm2,全球约1/3的人工林分布在中国。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m3,森林蓄积124.56亿m3。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居世界第6位。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天然林面积11576.20万hm2,蓄积105.93亿m3;人工林面积5325.73万hm2,蓄积15.05亿m3,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18.12%。到2010年,中国将新增森林面积366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0.13%。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296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3.14%。到2050年,新增森林面积469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

中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如下特点[4]:一是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二是森林蓄积稳步增加。林木年均净生长量4.97亿m3,年均采伐消耗量为3.65亿m3,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7.98亿m3,年均增加1.62亿m3,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m3,年均净增1.78亿m3;三是森林质量有所改善,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四是林种结构渐趋合理。防护林面积和特用林面积合计占林分面积的42.81%,上升了21个百分点;用材林面积7862.58万hm2,占林分面积的55.07%;五是非公有制林业成效突显,在现有的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制比例达41.14%。

1.2中国森林碳储量的时空分布

近年来,方精云等[5]基于中国近50年来的森林

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变化作了大尺度的研究,建立了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的林木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式,提高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储量的估算精度。赵敏[6]基于第三次和第四次森林清查资料,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从某一时间断面上反映了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碳储量由解放初期的5.06Pg C减少到70年代末期的4.38Pg C,之后又开始增加到90年代末的4.75Pg C。徐新良[7]根据六次森林清查资料计算了1973—2003年中国各省区的森林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他认为总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除外),中国森林面积和碳储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森林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1.08×108hm2增加到2003年的1.43×108hm2,森林植被碳储量由3.8488PgC增加到5.5064PgC。从80年代初到2003年(第二次与第六次清查期间)森林碳储量净增加1.8104PgC,平均年增长0.0823Pg C/a,其中90年代初期到2003年(第四次与第六次清查期间)森林碳储量年增长率最高。徐新良等[7]还对各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西南地区碳储量变化较大,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国80%以上的森林属于未成熟林;二是由于中国森林质量不高,多数原始森林已经逐渐退化为次生林,甚至低价的疏林;三是对于苗木、草本、根系以及枯枝落叶及死立木生物量均未测定,从而使得对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估计偏小。最近20多年来,中国森林碳汇主要来自人工林的贡献,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森林起着碳汇的作用,平均每年吸收0.022PgC的CO2。有关研究表明,幼龄林、中龄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都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幼龄林、中龄林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固碳能力,中国森林的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2CDM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2.1CDM机制下影响森林碳汇潜力的主要因素

2.1.1造林再造林面积

CDM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包括小规模的森林和私有林恢复到大规模的工业造林活动。造林再造林的面积是影响未来碳交易的重要因素。Nilsson S.评估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宜林地面积[8]。全世界适用于造林再造林的总面积大约是21亿hm2,中国的宜林地面积约占附件Ⅰ国家宜林地面积的29%。根据中国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4%以上,CDM机制下中国可造林再造林

赵庆建等: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57第6期

的面积约占全球可造林再造林面积的30%。

2.1.2森林碳密度增加

当前中国的大多数森林属于植树林和次生林,平均碳密度为41M gC/ha,碳密度低于50M g/ha的森林所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为60%。如果碳密度能够恢复到50M g/ha,将会额外固碳2.1PgC CO2。如果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森林固碳能力将会大大增加。2.1.3森林保护项目

森林保护项目旨在减少正在发生的毁林,也是一种增加森林碳汇潜力的有效方法。这意味着森林保护项目的面积受当前毁林程度的约束。在中国,由于政府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毁林情况并不严重,因此森林保护并非产生碳信用的最佳方案。

2.2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模型

2.2.1森林碳汇潜力估算模型

Waterloo提出一种基于生物量的固碳模型[9]。植物生物量的增长通常遵循S曲线,开始几年保持较低的水平,随后增长越来越快直到成熟期接近最大值。正常情况下,在达到成熟前采伐。在种植和采伐之间的时期称为周期T。周期T中某个时间点的生物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B(t)=B m/(1+be-rt),(1)其中,B(t)为时刻t的生物量,B m为最大生物量,r为内在生长率。

生长趋势参数b为

b=(B m-B0)/B m,(2)植物固碳量(F c,M t y-1)为

F c=A ref*B(t)*C*K soil*K C,(3)其中,A ref为森林面积(ha),

K so il为土壤和落叶层碳泄漏系数,K C为从C到CO2的转换系数(K C=3.67),B(t)为t时刻生物量,C生物量中C所占系数(假设为0.5)。

周广胜提出了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关系[10]

B=V/(a+bV),(4)其中,B为某类森林的类型,V为森林蓄积量,a和b 为参数。

基于上述两种理论,可以得到森林蓄积量和固碳量之间的关系

F c=A ref*V(t)/(a+bV(t))*C*K so il*K C,(5)其中,V(t)为时刻t的森林蓄积量。

2.2.2案例研究

以江苏溧阳龙潭林场为例,进行碳汇潜力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碳汇潜力估算结果

森林类型

栎类松林杉木林竹林合计面积/hm2

262

500

191

401

1354

单位蓄积量(m3/hm2)单位生物量(t/hm2)

Beginning Stock

76.57

172.24

149.68

141.42

Ending Stock

88.95

188.71

170.71

157.68

Beginning Stock

97.85

89.56

82.41

73.28

85.33

Ending Stock

114.30

98.13

90.82

77.34

94.07

Increment

16.45

8.57

8.41

4.06

8.74

含碳率t/%

49.9

51.2

49.3

50.0

50.0

年固碳量/t

2150.64

2193.92

791.91

814.03

5950.50

3CDM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政策创新机制

3.1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3.1.1政策问题

政策是构建中国森林碳汇市场所面临的最重大挑战。非志愿的森林碳汇市场是通过国际行动公约、协议等形式的国际法律强制约束实现的,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站在经济人及准经济人的角度,企业、国家不可能主动减少碳排放,就不会产生碳信用的需求,也就不会有林业碳汇市场存在[11]。

3.1.2融资、交易和信用成本

融资成本是市场能否活跃的一个关键问题,过高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交易无法进行,使得市场经济非效率。融资成本包括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造林成本、双方达成交易所需的交易成本以及由于碳汇造林而使得土地无法改作他用所产生的一切机会成本。在构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融资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

3.1.3信息不对称

信息对称是协调市场供求的主要手段,也是市场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必要保证。信息对称不但包括市场需求信息的对称,还包括一些基础信息或知识的对称。如果林业碳汇买卖双方任何一方对林业碳汇知识了解不够,那么这个林业碳汇市场交易便很难发生。林业碳汇市场在国际上刚刚起步的今天,林业碳汇知识的普及率还非常低,国际林业碳汇需求的信息渠道还不完善,以及在我国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基础信息不很充分,因此,目前所存在的林业碳汇市场信息不对称成了阻碍碳汇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1.4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限制公共物品向私人物品转化的一

科技与管理

58第13卷

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一因素也是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之一。与工业和能源项目相比,林业碳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包括项目基准线与额外性的确定、碳储量的计量与核查,以及汇项目所特有的非持久性、泄漏、不确定性和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

3.2政策创新机制

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实现碳交易,完成生态效益市场化的价值补偿,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模式取向。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包括市场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机制的创新[12]。市场机制的创新有:产权界定的探讨、融资渠道的构建、交易规则的确定以及利益分配的选择;管理机制的创新有: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本的连续以及管理政策的安排。

3.2.1产权界定与土地承包期限

正常的交易要求来自政府充分的法律服务和明晰的产权保障,这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市场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产权涉及到土地、水、森林或其他资源,基于产权的资源管理产生了生态系统服务。国际经验表明,制度和法律的改革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开发与高效运作是必要的。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规定农民可承包土地30年,林地可承包30~70年。然而在一些地区,个人和集体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充分保障,这不仅阻碍了当地的发展,而且有时有恶化的趋势。当前进行的林权改革进程正在不断深入和深化,产权的法律系统框架必须建立起来。

3.2.2财政金融工具

由于森林管理具有高额的成本,因此碳汇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采取一定的财政金融机制是必须的。具体措施包括碳汇市场、碳基金和生态彩票等。许多国外的碳交易市场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需要深化交易机制和经济关系的改革,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碳交易中来,同时完善生态税收系统。

3.2.3相关非政府组织

在发达国家的林业经营管理领域,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领域,许多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还完全依靠政府来完成。未来需要为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开辟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其在林业事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结论

林业CDM项目明确了造林和再造林在减少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为林业以森林固碳为基础的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创造了制度条件。中国具有极大的林业碳汇潜力,同时作为碳信用最重要的供应者,现在和未来都对国际碳汇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基于这一现实,中国需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国际气候框架中的位置,尽快开展相关的能力建设以及政策和方法学,采取积极的政策创新机制,以应对未来发展所面对的问题与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国瑾.碳汇项目在云南[J].云南林业,2007,28(3):17-18.[2]刘伟华,张宏玉.CDM下的森林碳汇项目给我国林业发展带来的机遇[J].生态经济,2009(5):163-165.

[3]何英,张小全,刘云仙.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J].

林业科学,2007,43(7):43-50.

[4]林清山,洪伟.中国森林碳储量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6):220-224.

[5]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2007,37(6):804-812.

[6]赵敏.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D].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4:65-67.

[7]徐新良,曹明奎.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与应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8(4):122-128.

[8]NILSSON,S G,WHITE B A,XU Jintao.China's forest sector markets:policy l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J].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2004,6(4),299-306.

[9]WATERLOO M J,SPIERTZ P H,DIEMONT H,et al.Criteria,potentials and costs of forestry activities to sequester carb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J].Alterra

Rapport,2003,35:16-19.

[10]ZHOU G S,WANG Y H.Estimation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from forest inventory data:a case study of China's Larix

fores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2,169:149-157.[11]林德荣.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28-30.

[12]李怒云,宋维明,章升东.中国林业碳汇管理现状与展望[J].绿色中国,2005(6):65-70.

[编辑:徐状]

赵庆建等: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59第6期

碳汇基础知识

碳汇基础知识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普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公众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本报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开设“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看台”专栏,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相关知识,敬请读者关注。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碳汇与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贸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目前将二氧化碳(CO2 )、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 (SF6)列为管制对象。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碳汇林业与碳汇造林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通过林业碳汇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拓展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铜鼓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在低碳时代迎面而来的今天,越早进入碳汇市场越早受益。 一、碳汇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涉及林业、农业、能源等16个领域。在林业中主要体现为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测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但并不是现有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储存都可以称为林业碳汇,必须通过实施项目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才可产生。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吨二氧化碳,释放出吨的氧气。森林几乎可以被称为天然且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固碳机”。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二)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卖方,指通过实施碳汇开发项目从而产

生碳汇的业主,将开发的碳汇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买方,即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在无法降低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可以采用购买碳汇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买卖双方的这种交易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老百姓通俗地称为“卖空气”。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9个碳汇交易试点中心。我省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初步确定了170多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企业名单,今年起省内可开展碳汇交易。 (三)开发流程。林业碳汇项目从开发至交易共有6个步骤,时间跨度预计为10-15个月,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0―20年。步骤依次是:开发―审定―备案―监测―核证―签发。1.开发。由项目业主委托咨询机构,依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项目设计文件。2.审定。项目设计文件完成后,递交由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第三方审定机构进行审查、网上公示等。3.备案。对于通过审定的项目,组织专家组评审,递交地方和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4.监测。项目获得备案后,即表示如果项目按计划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业主或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5.核证。项目业主按照监测报告计算碳减排量,并按项目设计中预定期限接受核证机构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6.签发。获得核证报告的项目,即可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签发核证碳减排量。发改委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技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被纳入到履约范围中。同时,作为碳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也将迎来一个更加迅猛的发展。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将会受到众多履约企业的青睐。作为兼具社会效应、生态文明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林业碳汇项目则有望成为众多自愿减排项目类型中最受关注的一类项目。植树造林,形成碳汇,取得碳收益,以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林业,必将成为加快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增加到45亿立方米。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农林碳汇类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开发工作,在今后出台的全国碳交易抵消机制中也将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鼓励各类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申报。从市场表现来看,碳汇类项目的交易价格也表现不俗。仅以北京碳市场为例,截至2016年8月19日,林业碳汇类项目已累计实现成交27笔,成交量达到7.2万吨,交易金额266万元,成交均价达到36.57元/吨,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一般类型的CCER项目。借助利好政策,相信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与交易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林业碳汇类项目开发的条件与评估

1. 目的明确 首先要求的是明确造林目的,理论上来讲,碳汇造林项目仅仅是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是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活动,这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造林活动,比如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果树、桉树、橡胶树等)和苗圃林就很难被认定为碳汇造林。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1日已网上公示的93个林业碳汇类项目中,碳汇造林项目64个,森林经营碳汇类23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5个,竹子造林1个,主要树种是以马尾松、杨树、湿地松、杉木、樟子松、落叶松为主的乔木林、灌木及竹林(毛竹)。所以说,从要求上看碳汇造林绝不是以砍伐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造林活动。 2. 条件具备 造林目的明确后,接下来就看项目是否具备开发条件。额外性、基准线、碳库选择和碳层划分等方法学中的技术问题就不在这里深入讨论了,我只把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给大家解释一下,那就是:土地合格性问题。 1)以碳汇造林项目的要求为例,项目活动的土地应该是 2005 年 2 月16 日以来的无林地(不同时满足郁闭度≥0.2,连续面积≥1亩,成林后树高≥2米这三个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在无林地上新造林。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就是在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有林地(须乔木林,灌木林不行)上进行的林业经营抚育活动(如补植补造、树种更替、林分抚育、采伐复壮等综合措施),也是要求在2005 年 2 月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62吨氧气。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森林碳汇及潜力

森林碳汇及潜力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急剧上升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及气候异常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1]。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CO2的重要碳库,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86%以上和土壤碳库的73%。森林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相当于人类活动所释放碳量的10倍之多。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对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也具有重要意义[3]。近20年来,国内外学界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全球层面上或是国家层面上的森林整体碳储量估算研究[5-8]。这些研究由于涵盖的生物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基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模型等的复杂多样,估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彼此间也缺乏可比性。另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乔木层,对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的研究较少,以致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较小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经营管理,需要对省、地、县等不同区域层面的森林碳库分别进行研究。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也是我国木材主要产地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缺乏关于贵州省森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森林碳汇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估算其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和经济林碳汇现状,旨在了解贵州省的森林碳汇现状,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并据此进一步说明森林碳汇对减少全区域碳排放的重要贡献。 1试验地概况 贵州省地处东经103o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平均海拔1100m,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7×106hm2,森林面积7.03×106hm2,森林覆盖率39.93%。乔木林5.49×106hm2,竹林1.1×105hm2;活立木总蓄积 3.10×108m3,其中:乔木林蓄积3.03×108m3。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2000~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汇总数据[9]。

碳汇交易小知识

碳汇交易小知识 一、什么是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二、碳汇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共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条款下的CDM碳汇项目,属于京都规则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京都市场,也称配额市场;另一类是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属于自愿市场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自愿市场,又称项目市场。 三、碳汇交易市场的诞生 政府每年都会给企业分配相应的碳排放指标,如果年底审查时发现企业排放量超标将给予严厉处罚。那么已经超标的企业如何做到不超标?没错,购买指标。有指标严重不足的企业,也有指标绰绰有余的企业,有买家,有卖家,交易市场也就自然形成,这也就是京都市场。 既然有了京都市场,为何还需要自愿市场的存在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自愿市场上的价格更为低廉,此外还有交易更为多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极大等优点。也正因自愿市场价格低廉,许多企业纷纷想从此购买大量指标,然而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性,规定企业在自愿市场的购买量只能在超标额度的一定比例以内。 当然,也有买家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购买碳汇信用以实践低碳生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四、林业碳汇交易类别与基准 (1)造林类。按国际要求,造林用地需从1989年12月31日起即没有林木,国内因一些原因降低门槛,只要在2005年2月16日后造林用地没有林木即可。做碳汇交易时需提供当时卫星图片或其他资料证明造林用地在规定日期之前即没有林木。 (2)森林经营类。首要要求森林林龄为幼龄或中龄,近熟林和成熟林不能进行碳汇交易。另外,可交易的量仅为通过人为经营管理多增长的部分,森林自然增长的不计入交易。 (3)种植竹子。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量达到《京都议定书》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碳汇交易” [1] 的“ 碳汇交易” 。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在11 月11 日公布的2011 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 月 1 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义乌交易试点11 月 1 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 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 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 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 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 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 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 吨。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 1.95 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 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 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 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 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 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 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 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 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此外,目前CDM 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面对国际碳市场,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市场准入手续繁杂,交易成本十分高昂,所以目前全球CDM 林业碳汇项目非常有限,买家很少,所以常常是“有行无市” 。或成突破口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改造实行减排二氧化碳,每吨的成本一般约要100 美元;而通过林业碳汇,每吨的成本大概10 美元。而作为交易对象,林业碳汇相对其他碳减排方法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效果真实可见。相比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 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 更新时间:2010-6-1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

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围只有三条路: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从而满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业的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从目前情况看,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确实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但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者在技术上均面临着诸多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工业国通过“碳汇”项目,利用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作用,中和固碳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一条速效、现实的出路。

碳汇资源发展的对策

碳汇资源发展的对策 三江源地区广布高原森林、湿地和草地等主要碳汇资源,是全球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也决定了三江源碳汇资源在青海乃至全国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确定了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工作目标,这为三江源碳汇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青海省应借助这一契机,将试验区建设和碳汇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全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的贡献。 一、三江源地区碳汇资源分布 碳汇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如海洋、土壤、岩石和生物体。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碳汇主要表现为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而固定下来,包括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 (一)森林资源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主体。研究认为,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在所有固碳

地中碳汇功能最强[1]。然而,由于三江源地区高寒干燥的严酷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相对其他碳汇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均匀。据统计,三江源地区森林有林地面积虽占全省的72%,但多零星分布于高山峡谷间,为草地所包围,呈“孤岛状”分布[2]。尽管森林面积有限,林分状况不佳,但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为林业碳汇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草地资源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是主要植被类型。据统计,全省拥有天然草地5.47亿亩,约占辖区总面积的51%[3]。三江源地区植被以草甸为主,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低湿草甸、沼泽,以及温性草原和灌丛等。这些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研究,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能力达10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0万吨[3]。此外,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全区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草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对三江源地区提高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湿地资源 湿地和水域面积是三江源地区地貌的又一重要特点。据统计,全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处于

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统计、

碳交易讲解(碳汇市场最全讲解《扫盲版》)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必须控制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此为目的,我们国家引进了一种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就是以控制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进行的市场交易。 经过政府的主管部门核定,控排企业会取得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超出所分配的碳配额时,超出部分需要参与碳交易到市场上购买,如果企业实际排放少于碳配额时,结余部分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 目前国内碳交易的试点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庆、福建、广东和深圳。以上各试点省市分别制定了控排企业的纳入原则和门槛。 全国统一碳市场纳入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排放企业 纳入门槛: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我公司目前在碳资产管理方面涉及的业务:企业碳资产管理/托管服务;企业碳信用抵押融资、碳债券、碳期货等碳金融服务;碳资产管理能力的建设服务。 我公司碳资产开发方面主要设计的项目:光伏、风力发电项目,煤层气/沼气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填埋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及热电联产项目、燃料替代项目、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森林碳汇项目。 开发模式分为“纯咨询模式”和“共同开发”两种模式,现在主要应用的是更适合市场的“共同开发”模式:我公司与项目业主方开设一个共管账户,所有收益相关的资金都会经过此账户,由我司与业主方共同监管、监督。

053基于碳汇能力的天津南北湿地组团用地规划

基于碳汇能力的天津南北湿地组团用地规划 王巍巍周广宇 【摘要】天津南北湿地组团是新一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本文从碳汇视角出发,对天津市各类生态用地进行评价;针对南北湿地组团,提出基于碳汇能力的多情景用地规划方案;并以湿地组团对天津主要碳源的吸收作用为例,说明南北湿地组团在天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组团;碳汇;用地规划 在“双城双港”发展战略的驱动下,近年天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南北湿地组团受到开发建设的巨大压力。客观科学的认识南北湿地组团的生态价值,对保护湿地组团具有重要意义。 1.天津南北湿地组团生态价值的认知 1.1 天津湿地的多年演变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在距今5000-6000年前的全新世时期,复杂的海陆变迁及河流的共通作用发育了大量的沼泽、盐沼和泻湖。近百年来,由于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城镇用地扩大等原因,水面和天然湿地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城区周围湿地面积下降更快。以七里海生态湿地为例,从建国初至今,其面积由108平方公里减少到48平方公里。直到最近几年,人工湿地才略有增加,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湿地演变情况见图1。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图1 天津市中南部地区不同时段湿地演变趋势(资料来源:环保局,2004) 1.2 生态格局下的南北湿地组团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天津市生态空间格局为“两带、三区、多廊道”(见图2)。天津南北湿地组团为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两大生态保护区,即位于城区北部的“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简称北部湿地组团)和城区南部的“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简称南部湿地组团)。由于湿地多年退化,加之人类的开发利用,湿地组团现由水库、鱼塘、湿地、农田、林地等组成(见图4、图5),因此,天津南北湿地组团是以湿地为主要特征的复合生态空间。 图2 天津市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整理)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现状与前景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 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 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 2 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 2 CO 的目的。现阶段我国虽无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2 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发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 2 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而且必然再高速发展下去, 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CO 排放也将持续增加。寻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广州市森 2 固定能力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州林及其它类型生态系统CO 2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 本文根据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青山绿地工程”的执行状况,以广州市林业 “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基础,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在对广州市林业 碳储量现状与固碳潜力、化石燃料消耗结构动态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现有 森林的碳汇功能作出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几点建议。 2、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状况 广州市 2006年GDP约为1978年的140倍。“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82%,由2001 年的2841.6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54.23亿元,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产业结构上,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十五”期间第一、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10期 文/高沁怡 根据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合理制 定相应的林业碳汇发展策略,并重点做好相关基础与技术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与项目健康发展。 近期,国内外关于碳汇的疾风骤起,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 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 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 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我 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已在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法律框架中得到确认。从理论上讲, 林业碳汇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以预期,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林业碳汇作为合格碳交易品种纳入碳交易体系的碳市场数量将会继续增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在全球各碳市场中林业碳汇所占份额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项目,需要符合严格的项目开发方法学(技术标准)与不同碳市场的交易规则;二是由于不同碳市场其 产生背景、主要目标与交易规则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碳市场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有不同 要求,并且相关规则尚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实践中,因开发主体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相关要 求与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开发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市场交易造成了 困难。 有鉴于此,在充分了解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把握林业碳汇市场未来 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特点,明确我国未来林业碳汇开发策略,对于我国加快推进林 业碳汇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森林经营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林业在气候变化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 的多重效益,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在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中,《京都议定书》设立了 3 种“灵活机制”,尝试使用市场手段减缓气候变化,为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林业碳汇交易创造了条件。《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并未把林业纳入减排市场,随着国际气候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 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林业碳汇才得以进入减排市场并成为重要的交易 标的。需要指出的是,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由企业、组织或个人自发购买,交易量都不大。随着 国际社会在实现减排目标时更加注重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管制市场将林业碳汇纳入碳 市场体系,作为企业的抵消减排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开始逐步活跃。其中,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将林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为其分配碳汇配额,增量碳汇可直接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为林业部门增汇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激励。 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全球林业碳融资额已超 60 亿美元。截至 2016 年,全球有超 过 1500个林业碳汇项目正在运作或开发,林业碳汇交易总额达 6.621亿美元。其中,管制市 场为 5.514 亿美元,自愿市场为 7420 万美元,另有一小部分来自非市场机制下的碳汇交易。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引言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 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 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