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赵梅丽想想我们初为人母,为人父时看着刚出生的孩子,我们的期待不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们给孩子做各种营养餐,希望孩子不偏食,蔬菜水果都爱吃。我们身体成长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这些营养。可是,也许我们不知道,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还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幼年时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那么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会不断寻觅,并由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赵芳也认识到这不仅只是教育孩子的书,我们这些走在自我成长路上的伙伴们,成长自己的内在小孩,这五大心理营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小时候没有得到,我也不断从这本书中学习怎样滋养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在小孩,补给自己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五大心理营养为:

1、无条件的接纳

2、生命的至重

3、安全感

4、肯定、赞美、认同

5、学习、认知、模范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宝宝从一个受精卵开

始开启了她的生命之旅,在怀胎十月到出生3个月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无条件的接纳。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我是否健康,将来长得高矮胖瘦,将来是否能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我学习成绩好或是坏,妈妈你都要无条件的爱我接纳我。这个时期,我们做父母的一般都能做到。往往就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伴随着学习的到来,我们做父母的功利心就萌生了,对孩子的接纳就有了分别心,孩子做的让我有面子,符合我的心意,怎么样都行,一旦孩子表现的不如父母的心意,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可能就很难得到。说到这里,我分享我和儿子的故事:那是儿子上三年级时,暑假他去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这个夏令营有心理老师随队,他们会反馈孩子参营期间一些活动的表现以及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状态。印象特别深的是,我自己开车回家的路上,接到老师的电话,听到老师反馈说我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我坚定反驳不是这样的,因为我自认为我对孩子是足够用心、足够智慧的,我可是从他2岁开始就关注家庭教育的。老师就说那你给孩子的不是孩子想要的,你没有无条件接纳孩子。听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落下,我反思,痛定思痛…孩子需要无条件接纳这一重要的心理营养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卑,潜意识里就会有我不值得被爱,我不配得到,我没有资格等信念,导致不接纳自己,向外求,太在意外界的评判,会活得很累。成人后我们还会渴望得到这份心理营养,婚姻里男人比女人

更需要无条件的接纳。还记得我上次分享的男人女人的差异中提到的男人女人最需要什么的差异。男人怕自己能力的被批评、被否定,所以他需要被无条件的接纳。接纳男人下班后回到家就想放松一下,接纳男人和我们内心理想的老公不一样,接纳我们现阶段的生活条件如此,接纳男人是人不是神,偶尔也会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和需要缓解的情绪。我们接纳他了,他这份心理营养得到满足,他的内心才会感受到被爱,内心才会有力量,才有可能去爱别人,去充满激情地去生活,去创造。但我们是不是发现身边的好多的男人看着缺少生活的激情和动力呢,缺乏责任和担当,不用猜,他们的妻子一定是个很能干,较强势的女人。没有做到无条件接纳男人,使得生活出现这种状况。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孩子从出生到3个月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营养就是生命的至重。孩子希望成为你心目中的NO1.只要我有需要你就必须马上到位。我饿了,你得马上给我吃奶,我哭了,你得马上出现哄哄我。我需要成为你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这一点,妈妈容易做到。但若是妈妈由于情绪变化,做不了这个“重要他人”,爸爸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因为如果这份心理营养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一生都会一直去寻觅那个“重要他人”,然后成为他生命的至重。上小学,他可能会去找小学老师。上中学,一但出现一个异性能够把她视为生

命的至重,她会早恋。为了满足内心那份幼年时缺失的心理营养,她会义无反顾放弃学业,甚至离家出走,私奔。

我们知道,女人最怕被忽略被抛弃,所以,最重要的是在她所爱的人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如果说这个女人在男人心目中是一个第一的位置,那么这个女人花多少代价,付出多少都觉得很值得。所以男人要常对女人说,你在我生命里是最重要的,你在我心里永远排在第一位。女人会很受滋养,给你一个安宁有爱的家。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从4个月到3岁,是孩子要和妈妈剪断心理脐带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孩子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和母亲是一体的。出生时在医院,医生就把脐带剪断了,这时候孩子和母亲的身体是分开了,但是心理脐带并没有剪断,孩子以为自己还是和母亲是一体的。4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做足了分离准备,心理脐带最佳剪断时期就是满3周岁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儿童教育专家都呼吁孩子满3周岁再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

4个月到3岁,孩子渴望独立做一些事,可是又没有经验,又害怕离开妈妈。孩子想要去客厅爬沙发,爬一会儿,回房间妈妈还在那里。孩子一次次出去探索世界,回来时妈妈都在,孩子就有了安全感,因为这阶段妈妈就是孩子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如果没有妈妈,孩子都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这阶段妈妈需要做的是保持情绪稳定,夫妻和睦,就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而孩子的安全感吸收的越多,越容易分离,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过程。一直不停地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

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分离焦虑特别严重,能哭一两个月,适应能力特别差,新环境融入度低;有的孩子甚至十几岁了还不愿意主动和父母分离自己出去玩出去社交,时不时会关注父母在身边没有,不能完全投入自己的活动,这都是因为他幼儿时的安全感不够,所以不能独立,不能分离。孩子4个月到3岁,拼命吸取安全感的阶段,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整个人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而安全感不足的成年人,进入婚姻后也容易表现出各种忧虑,甚至莫名的不安全感,没有余力搞好自己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拼命想抓住孩子和爱人,却使得他们离自己越来越远,自己也伤痕累累。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孩子进入4-5岁阶段,自我已经形成,非常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阶段爸爸要隆重登场,比妈妈更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如果父亲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你很棒,爸爸好爱你”,孩子会认为“我很好,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可爱”,他会充满自信,真正源自内心的自信,他知道自己是

个有价值的人。孩子玩了玩具,十次只有一次记得归位,爸爸妈妈们就要把握住那一次也要说宝宝真棒玩了玩具知道归位,摆得真整齐,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阶段得到足够的肯定赞美,孩子会自信,给自己建立一个正向的价值感,同时也更能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孩子会朝着父母的表扬的方向去努力。父母表扬孩子做到了一次,孩子会努力每一次都做到。

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渴望得到肯定得到赞美,因为这是一份心理营养,可以让人获得快乐。很多人知道自己需要得到肯定赞美,却不知道别人也需要肯定赞美。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爱人、亲人很吝啬我们的肯定赞美,有时是认为理所当然,有时甚至视而不见,好像在我们眼里,他们做到的永远跟不上我们的要求,而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做得不够好的部分。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我们把善良留给了别人,把伤害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孩子、爱人、父母。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深思……所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学会欣赏别人的人,给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亲人一句肯定、一个赞美,表达你真挚的情感,这能给予别人生命的滋养。

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孩子进入6-7岁阶段,他渴望学习很多未知的知识,碰到麻烦时,我怎么办?心情不好,我怎么办?与别人意见不同时,我怎么办?所有这些,孩子都需要学习。孩子这阶段需要一个模范,大部分

会找妈妈或者爸爸做模范,在他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用什么态度来面对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将来这就是孩子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孩子不听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看父母做了什么,怎么做”。这阶段给到孩子足够的学习认知模范心理营养,想让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做父母的就找这个方向去引领孩子,给他做模范和榜样,孩子很容易进入一个主动学习的轨道。

五大心理营养,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孩子能够拥有这些心理营养,等他长大一些,就能够自己选择去学习其他生活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总之,未来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决定于七岁前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如果有,孩子自然会有生命力去探索学习新东西。如果没有,他就会耗费大量生命能量,寻找曾经未被满足的心理,比如过于渴望他人的肯定、赞美,而不能够展现那个年龄阶段最好的生命力。

当然,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也不存在晚或不晚的问题,只要你意识到、发现了,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如果因为缺失太多而导致问题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关系(要给孩子称赞、肯定,告诉他“你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他有需求的时候满足他),以及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把每种心理营养归入一定的年龄段,是为了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在特定阶段孩子最渴求的营养。实际上这五大心理营养在每个成长阶段,孩子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充分获得。就像我们成人不还是希望得到被别人接纳、肯定和赞美吗?

如果孩子得到充足的心理营养,那么,生命的五大天性便会自然得以良好生长,它们犹如生命的五朵金花,在人生的旅程中悄然绽放。

种子

需要阳光、水、空气,

植物尽可能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

开花结果。

人也像种子,

如果他跟自己的生命力联结,

生理、心理营养充足,

就会绽放生命的五朵金花.

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人生开放的第一朵花是

爱的能力

地球生物里面,

我们最懂得爱,

如果心理营养够,

我们就会爱别人,

也接受别人对我们的爱。

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人生开放的第二朵花是独立自主

人生而为自己负责,

没有人不渴望做自己,

当人觉得无奈不能自主,

他就会觉得好像没活着,

所有小孩儿都想负责,

却被教成不负责。

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人生开放的第三朵花是联结

没联结会寂寞孤独,

本性需要至少和一个人联结,

不能这样时问题就会出现,

不想联结不符合人性,

能够联结是生命力的明证。

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人生开放的第四朵花是价值感

人类追求价值,

我们都希望有价值,

少年人常说无聊,

那是在追求价值感,

不只是追求物质和爱.

木瓜会开木瓜花,

不会开别的花,

如果自己开的花和自己不一样。

就会问自己我是谁?

我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次4亿精子比赛我跑第一,

所以无需和别人攀比。

一棵树不会问另一棵树:“我有用吗?”

古往今来我是唯一的,

如果我离开世界,再也不会有我,

所以要珍惜自己。

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人生开放的第五朵花是安全感

不是外在的安全感,

而是我觉得有安全感,

不管外在发生了什么,

当我害怕时我可以往前走,

哪怕是天灾人祸。

不去控制人,

不是黏着让人不舒服,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内在,

即使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我的内在依然安全。

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

最后愿我们对待孩子乃至对待自己常怀这样的心理基调: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给到孩子和我们自己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和我们的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活出我们人生的意义。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人。 刚进大学的学生一定会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老师所描述地那么美好。 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 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 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独立,学会自觉,要让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大学里比你强的同学比比皆是,他们有的多才多艺,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成绩优异,这时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敢于挑战困难,面对挫折。 在大学里人际交往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也许你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也许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你觉得如鲠在喉;也许和人在交往中发生了矛盾、摩擦。 这时有些人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一种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阻碍今后人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勇于克服心理障碍,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人人追求健康,健康不仅仅指具备健康体魄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 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的。 有时,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次于生理因素。 我国古代医学,对此有过许多研究和论述。 《黄帝内经》中写道: “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 ……怒伤肝。 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可见,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渡紧张、激烈可使内脏致病。 当今的医学告诉人们情绪变化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使人的免疾力发生变化,可能使身体发生病变。 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青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你缺失的心理营养

你缺失的“心理营养”,千万别再延续到你的下一 代 首先想说的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共性,源于家庭因素。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建立之初,就异常密中国式的家庭通常是“捆绑式”的,呈倒三角或正三角形式排列。要么孩子至上,排在金子塔顶端。要么截然相金字塔式的排列想必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深入骨髓的文化背景和世代生存繁衍模式有很大关系。但是这样排列在现内心的生长。 1.爱不代表置之不理:陪伴≠指示 在“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大力提倡下,80年代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于父母、长辈来说,孩子就是其实过分的关注也往往会让孩子窒息或是任性。

父母没有自己的空间,并竭力压缩自己的空间和生活圈,一心盯着孩子。有相反的是几乎是不陪伴孩子的,这对≠指示。7岁后步入小学的孩子要更多的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个人决定) 父母也可以更多的投入一些自己的生活圈,给予孩子必要的关心就可以,要适度的放手,让孩子成长。无论什么心一意的专注,停下你手边的事,专注的听,不吝啬你的鼓励和爱的抱抱。 尊重她的决定,给她灵魂的自由,不要轻易的用你的思想,去扼杀孩子的思想。赏罚分明,从始至终的爱。别让限制了每个人的生长是从何而来?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强掌控力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无能”。这种掌控是“保护2.父母的强掌控力-伴随着焦虑 同时,这样的父母也常是焦虑的。对于她们来说,孩子是希望,紧盯孩子也是一种不自觉的焦虑转移。但是一旦加强,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恶性循环,也对彼此造成一些隐性的心理伤害,使彼此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从孩子出生起,他的很多抉择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是最权威的,父母的决定永远代表最“对”,这样直接导致第一种,孩子成年后性格懦弱缺少刚毅,没有主见,喜欢不断寻求别人的意见。 第二种、当孩子稍稍长大后,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宣誓自己的权利,索要自主权,但是他的很多决定也许并不是情绪不稳定的父母,长大后的孩子情绪也极易不稳定,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3.心理营养很重要-缺了也要补回 其实很多家庭更多的只是做到了物质给予,对于心理营养的给予少之又少。关注是去倾听孩子想说什么,不是让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在合适的时机给孩子通过简单的方式灌输一些浅显的道理,以身作责往往要比棍棒式教育来的更彻底。有的时候的,梦想是需要呵护的,不是敲碎的。 孩子会自然成长,有一天明白比父母还多的道理,所以父母们不要急,耐心的等他长大,给予他真正缺乏的,而看到这儿,一些大童鞋可能会问,小时候就有了各种创伤经验的我们,在长大后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弥补,我们点通过不断学习自我修复外,更有效的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走出一小步,迎来一大步。 4.北漂漂的是自由-远离一种约束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2.自我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是客体,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把自我意识的结构划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 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人的意志行为上。 3.理想自我:是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特质和品质,对将来或则想象的自我认识。 4.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5.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6.情绪:是指有机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 7.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生性惊恐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焦虑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这些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 8.依恋: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二.简答题(稍加解释) 1.心理健康的标准 a.智力正常,智商80以上为正常。 b.情绪稳定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c.意志品质健全,独立性强;果敢性强;坚毅性强 d.行为协调适度,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 e.人际关系和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 f.人格完整独立,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2.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途径 a.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1)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大学生们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类的课程学习。 2)努力汲取课外知识,大学生要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b.在实践中成长 1)在心理活动中体验,心理活动以团体活动、团体游戏为基础,可以使我们在参与中学会与他人互动、团队协作,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2)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我们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在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中,我们会了解与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技术,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不断积累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心理变态者都在情绪上有困扰,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一、正常情绪的功能 在正常的情绪下,情绪反应符合下列几个条件:第一,它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该原因并为当事者本人所觉知。第二,情绪反应的强度,应和引起它的情境相称。第三,当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反应会视情况而逐渐平复。 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论是积极的(愉快的)还是消极的(不愉快的),都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 (一)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 (二)愉快的情绪还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据说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在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久治无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做了详细检查,没有开药方,只留下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他经常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和喜剧等,并在紧张的研究工作之后,到野外和海边度假,调剂生活情趣,以保持经常的心境愉快,结果活了76岁,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长寿老人平时都非常愉快,并且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亲密,感情融洽,

精神上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三)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杰·列文甚至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 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此种说法虽不免有些夸张,但真诚的笑,确能感染别人,消除隔阂。来了陌生的客人,相视一笑,即可握手言欢;打扰伤害了别人,歉然一笑,便能得到谅解;遇到异国朋友,投之一笑,彼此的心就通了。一个面孔阴郁,从来不笑的人,很难说心理是健康的。无怪乎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 (四)焦虑、忧愁、恐惧、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只要适当(符合前边讲的三个条件),也是正常而有益的。个体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之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革命者要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这说明忧愁也有好的一面。过分的恐惧,固然反常,但对一切都不知惧怕,也是不正常的。适度的惧怕,可使人们小心警觉,避免危险,预防失败。恐惧使个体进人紧张激动状态,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脉搏加快加强,血压、血糖和血中含氧量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把大量营养输向大脑和肌肉组织,血小板较平时增加很多,因之血液较易凝固,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将会减低,甚至完全停止,这种应激反应的作用,使身体有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危险。人在发怒时也有类似反应,面对敌人的挑衅,革命战士义愤填膺,“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对这种积极的怒,不但不要遏制,相反还要激发。对坏人坏事就是要敢怒、敢言、敢斗争。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是不好的。 二、不良情绪的危害

林文采-心理营养-读书笔记--上篇教学教材

林文采-心理营养-读书笔记--上篇

《心理营养》(林文采)读书笔记 推荐序1:只有她能让我相信: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理念有问题 推荐序2:一本书,一次成长 问:对职场妈妈而言,陪伴是不是质比量重要? 答:这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是,“重质”不代表不停说教,而是平静地跟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 答: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我对孩子乃至自己的心理基调: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我的最大启发: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 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们是不会去故意破坏这种关系的。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我们了解我们想要好好相处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吗?----心理营养 自序:心理营养的由来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上篇:基本理念 一、五大心理营养 1.无条件的接纳。0~3个月 尽你所能来满足我、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0~3个月 ◆“我最重要”我是No1---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要我需 要,你就会来满足我。 ◆“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的 养育态度及行为举止,将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决定性影响。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找到理想的“重要他人”,那么他一生都会一直去寻觅, 直到找到为止。 3.安全感。4个月~3岁。在建立安全感方面,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 妈妈怎样的状态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怎么弥补呢? ?1)妈妈要情绪稳定。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 长。 ●如果妈妈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面对孩 子。 ●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 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孩子老来烦父母,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孩子要的太 多。 ?2)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 ●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营养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营养 这是我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博士林文采女士提出的一个家庭教育理念.她说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生理营养,比如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他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会怎么办呢,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 从0岁一直到4岁,一个孩子需要什么。那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16岁了还需要听吗?那如果这个孩子在0-6岁时他这个部分没有被填满的话,他一生寻寻觅觅的时候,他会出现很多状况和问题。 0-3个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地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他的父母亲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孩子他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会用哭来表达。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个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好,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那么我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对于母亲而言,来作这些,不难。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东西。有了本体胺的分泌,母亲会为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从身理上,提供乳汁,从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并且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

心理营养

学会喂给孩子“心理营养”,真正实现育儿轻松又高效。 父母在孩子0-7岁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超过十年时间,一万多个个案,全部以“心理营养”为核心,解决父母育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为什么我们处理完孩子的第一个偏差行为,第二个很快又会出现?孩子肯定知道偏差行为只会给他们带来排斥和厌恶,为何还是乐此不疲? 林文采博士认为,作为一个人,生命的原本状态,必然是渴望人见人爱,被人喜欢和接纳。出现上面的问题,合理的逻辑必然是:孩子需要比得到别人的喜爱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必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东西,如果它不是食物和水——我们称为生理营养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呢? 经过十多年时间,在积累了超过一万个个案后,2001年,林博士提出了“心理营养”的概念。一个人7岁前,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他的一生都会处在寻找当中,并会因缺乏和寻找而带来各种问题。令人惊奇和兴奋的是:只要父母亲开始加强对孩

子的心理营养,孩子的生命就真的如同得到了滋养,生命的“五朵金花”就能粲然绽放。 内容简介: 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 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本书中,作者阐述了“心理营养”的理念,同时介绍了气质理论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结合“心理营养”的理念和气质理论,作者从12个方面全方位回答了父母育儿中的常见问题。 五大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 生命中的“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概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保持健康的心理,远离心 理问题, 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学业和事业上双丰收。 关键词:心理健康与成长心理问题心理调节学习大学生成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长、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 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 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 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 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 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 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大学生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 量。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社会交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加

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论文 文章题目:营养与防治高血压 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 院系:农商管理系 姓名:楼花英 学号:201312654 班级:高专会计131(单) 日期:2014.12.5

【摘要】: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常有诸多并发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的不断改变,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逾亿人,而且每年约有350万新患者加入这个行列,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合并症乃是当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疾病。由于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形成巨大反差,因此要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大量的医学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也与遗传、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发达国家针对这些因素,开展大规模的防治活动,已收到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高血压患病率高、增长趋势明显、危害性增高,然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让广大人群、高血压患者及其家人对高血压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并结合自身病情和需要,从经济、家庭、健康的角度出发,唯有科学预防、合理调节营养膳食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 【关键词】:高血压,营养,膳食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5%,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 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膳食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引发因素以及营养膳食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人们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实施合理的膳食,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如遗传、饮食、环境、体重等。遗传因素占40%,其他因素占60%。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二)饮食 饮食习惯、营养素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即呈正相关。钾、钙、镁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另外,饮食中饱合脂肪酸过多、长期喝大量咖啡、均可促使血压升高。 (三)超重或肥胖 1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关资料显示,超重或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一般采用体重指数,即体重(kg)/身高(m 2(20~24为正常范围)。腰围用来反映向心性肥胖程度。事实证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往往合并存在。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肥胖的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萨提亚亲子关系之心理营养

萨提亚亲子关系之心理营养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和其生长的所有的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长得粗壮茂盛。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应该没有问题,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是如何需要的?什么时间需要?所有的孩子的营养一样的?我们如何给?我们自己具有这种营养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想!生物本性就是向上向善,努力展现自我的过程,更何况人! 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1、0—3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我饿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帮我整理;我冷了热了,就需要帮我加减衣服和被子。呵呵,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 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1)无条件接纳。(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在生养孩子后,妈妈体内就分泌两种物质,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伟大的,这种物质三个月后就会消失,这样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到了小学,他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会去找爱人,会很早谈恋爱。他会希望有人能那样对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

如何维护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一个人如果想拥有完全的幸福感,他需要有一个功能完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体系。虽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锻炼方法来保证人体的健康,例如瑜伽,药物调理,肢体锻炼和每年的身体检查等,这些依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这得因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对健康概念的忽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像是一枚硬币不同的两面。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体这项最精密复杂的机体都无法正常工作。在“身体”和“心理”之间,常常有一个清晰的参考来分辨。但当我们考虑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就不能被区分看待了。 我们以艾滋病的防治为重点研究身体健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通过破坏你的免疫系统,HIV会干扰你身体对抗导致疾病的生物体的能力。艾滋病毒是一种性传播感染(STI)。HIV会破坏CD4 T 细胞——白血球,它在辅助你的身体对抗疾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你拥有的CD4 T细胞越少,你的免疫系统就越弱。在艾滋病变成艾滋病之前,你可以感染艾滋病病毒好几年。当CD4 T 细胞数降到200以下或你有艾滋病定义的并发症时,艾滋病就会被诊断出来。如果没有药物治疗,艾滋病病毒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削弱你的免疫系统,使你患上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治疗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方法,但是有一些药物可以大大减缓疾病的进展。这些药物降低了许多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死亡率。 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要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必须进入你的身体。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病毒可以通过口腔溃疡或泪液进入你的身体,也会在性活动中发生。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中国的医院和血库会按规定检查血液中是否有HIV 抗体,所以通过正常渠道输血感染HIV的风险非常小。共用受污染的静脉药物用具(针头和注射器)会使你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毒和其他传染病,比如说肝炎。受感染的母亲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她们的婴儿。但是在怀孕期间接受感染治疗的艾滋病毒阳性母亲可以显著降低对其婴儿的风险。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并没有必要时刻担心艾滋病的感染,因为你不可能通过普通接触感染艾滋病毒。这意味着你不能通过拥抱、亲吻、跳舞或与感染的人握手来感染艾滋病毒或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水或昆虫叮咬传播。 目前没有普遍没有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没有有效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但你可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感染。 第一,了解你的HIV状况,如果你不接受检测,你就不会知道你是否是HIV阳性的。在感染的前三个月(“窗口期”),很难在体内检测出病毒。这就是为什么连续六个月检查才是确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与 自 我 成 长学院专业:工程学院电子7班 姓名:周春艳 学号201330290729 周三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惑与调整 摘要: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东西,例如学术上的专研,自学,谈恋爱,或者是想过多的接触社会以此锻炼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活是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学生自我增长知识,自我完善的一个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焦虑、抑郁,易愤、嫉妒、冷漠。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困扰、调整 正文: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忧引起焦虑。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

幼儿营养膳食与心理健康培育

幼儿营养膳食与心理健康培育 幼儿营养膳食与心理健康培育 冯君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实践证明,幼儿身心健康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膳食为保障,而良好的科学膳食观念是促进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条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领域这一侧面,对膳食营养方法、幼儿饮食心理健康的培育作了具体阐述,进而强调膳食营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膳食营养;心理影响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迅速时期,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将会直接影响其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与健康。如果幼儿膳食营养缺乏,不仅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会导致幼儿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改变,容易造成幼儿出现自卑、退缩、孤独等不良心理特征,从而引起幼儿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良好的膳食营养是保证和促进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条件。 一、幼儿科学膳食的配制 (一)幼儿膳食配制的原则 1·提供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 (1)膳食应多样化。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依照食物的性质和所含营养素的类别,可以将食物大致分为五大类:谷类、肉蛋鱼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类、热能性食品。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应让幼儿摄取多种食物,以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热能。幼儿膳食应贯彻食物多样性的原则,主食与副食搭配,粗粮与细粮结合,荤食与素食结合,尽可能保证每天摄取五大类食物,以获得充足的营养。 (2)膳食的搭配要合理。在摄取多种多样食物的同时, 还应注意到食物之间的搭配,做到平衡膳食。例如:膳食中优质蛋白质最好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各种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是: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0% ~ 15%,脂肪占总热能的25% ~35%,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 50% ~60%。三餐之间的搭配应遵循以下原则:早餐高质量;中餐高质量、高热量;晚餐清淡易消化。从数量上看,幼儿各餐热能的分配应为:早餐占全天热能的25% ~30%,午餐占30% ~40%,午点占10%左右,晚餐占25% ~30%。 2·烹制方法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喜好烹调时在尽可能地保存各种食物营养素的同时,应做到细烂软嫩,便于幼儿消化。同时,还应做到味美色香,花样多,以增进幼儿食欲。 3·讲究饮食卫生应保证提供给幼儿的食物、膳食制作过程、餐具等均合乎卫生标准。例如膳食原料选择新鲜的;需防止食物变质; 不吃腐败的食物;厨房及其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应及时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等。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与生理调适

要保持家庭的和谐,则需要预防和处理家庭“生活事件”,以下不利于“生活事件”的处(A) 心理健康的本质是(B) 哪项不是职业倦怠症的特征(A) 将神经症产生归结于形成错误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是(D) 从未接受过病毒抗体检测的患者,经确诊患有艾滋病往往会出现(D) 在著名的“情绪BC理论”中“,B”代表(D) 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D) 导致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是(A) 发展常模就是()。(A) 林先生作为佼佼者被某知名企业录用,可是他工作没多久,就因为和科室里的同事相处不好,觉得受他们排挤,能力不被领导认可(A) 常见的个体应对方式有六种,其中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的是(A) 小付与同事发生了一点争执,没讲两句就一把把同事推开。这属于(A) 小金很喜欢过山车等刺激游戏,而小林则非常害怕这类游戏,这说明了(A) 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也就是对情境的评价,属于(B) 哪项不是很好的环境适应性体现方面(A) 小方的问卷得分为50分,可以判断(D) 根据咨询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D) 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和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称为(B) SDS分()级评分。(A) 在测量工具上直接测得的数字,称为(A) 以面部表情、声音和躯体姿势体现的对外在影响的适应性行为,持续时间相对短暂,被称(B) 个体在遇到压力时,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反应属于(B) 个星期之内对付一两件压力事件相对容易,但是长期连续的此类事件就会有难以招架的(A) 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A) 发展常模就是()。(A)

个相信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为了预防生病所从事的行为活动称为(A) 情绪感觉的外部特征是()。(A) 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称为(D)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最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A) 以下关于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错的是(A) 某人使用P9心情指数自测表对自己进行了自测,结果为6分,说明(A) 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思考时铃声是刺耳的这说明(A)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A) “言必信,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B)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D) 个体通过发泄、哭泣或其他方法和其他人交流,属于压力应对的(A) 小齐正在逛街,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把她吓一跳,这时她处于()水(B)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A) 能够集中注意力、自我把握、发挥创造力、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并能取得杰出的成就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则易半途而废这种能力(B) 情绪链调整法的第个步骤是()(B) 蔡卓基教授结合各类研究和中国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六条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标准(D) 抑郁症的自我调整法不包括(A) 任何测量进行多次,其结果不会完全一致是(A) 关于预防性压力管理错误的是()(D)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不容易,因为紧迫感会让我们压力更大。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B) 把自己的经历集中在正确的目标上,每天朝着目标迈出一小步,属于压力应对信念建立(A) 情绪调节存在个体差异,其中()不属于(B) 90项症状清单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级评分制(B) 提供一个定义好的数字序列,由评定者给受评者的行为确定一个数值(等级),

孩子,我该如何爱你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孟老师,我知道在这个群里,所有的有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最爱自己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快乐,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可是,自从我们成为孩子的父母,就有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困惑,对吗?孩子任性逆反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拖拉怎么办?孩子偏食怎么办?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让我们纠结、烦恼。我们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可为什么他就是不听话?跟我们对着干?甚至会大哭大闹,让我们有时候几乎崩溃! 今天在这里我想帮助各位家长解决你的困惑,解除您的烦恼,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我该如何爱你!”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请你进入“孩子我该如何爱你”的家长交流群,明晚8点钟我会在那里等你,与你一起分享! 群里讲述内容: 孩子我该如何爱你? 各位家长晚上好! 我是孟老师,很高兴今天又和各位见面了。今晚我们的交流话题是“孩子,我该如何爱你”!各位家长还记得宝宝刚出生的样子吗?他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小小的她是那样的可爱,她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全身心呵护着她,疼爱着她,想给她一生的幸福。可是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她开始不再什

么事都听我们的,开始会说“不”,“不要”……有时会磨蹭,有时会胆小害怕,有时又会叛逆甚至打人。0-6岁的孩子是一生的重要阶段,他会在这6年当中建立安全感、学会如何跟别人沟通、建立价值感、养成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为他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的好,能够独立自主,他才具备拥有幸福的能力。价值观建立的好,他才会更加自信,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些中途辍学、甚至自杀的孩子,都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失去了价值感,感觉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才会走上绝路。在这六年中,孩子需要五大心理营养去滋润,暨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肯定认可赞美以及家长的模范榜样。如果各位家长能够给足孩子五大心理营养,那么孩子就会独立、自信、快乐,如果缺少心理营养,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看一个孩子是否健康的三个指标是:情绪是否稳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行为是否有偏差。 前几天有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孟老师,你赶紧帮帮我,我快要崩溃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她的孩子今年三岁了,是个男孩子,现在每天早上就为穿衣服跟她打架,妈妈让他穿两条秋裤,他非要穿一条,于是妈妈就逼他必须穿两条,儿子就大哭大闹,妈妈忍无可忍就打了她的儿子,然后儿子被迫穿上衣服一路哭着上幼儿园,天天如此,几天下来,妈妈快要疯掉了。问我怎么办?我听完她的话,问了她几个问题:1、你为什么非要逼儿子穿两条秋裤?2、儿子不穿两条秋裤后果会怎样?你担心什么?她说:我是为他好啊,我怕他会冻着,会感冒!是的,没错,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可是你懂你的孩子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83694

心理课成长报告 转眼间,大一第一学期就要接近尾声,我也上了一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这一学期以来,通过心理老师的谆谆教导、悉心引领,我了解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知识,自我成长了不少,懂得了怎样认识自我、如何与人更好的交往、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面对压力如何应对等等。 现在,当这些课程都即将结束之时,再细细回想,我真是深深感到了这门课的必要之处。尤其是在大学生心理频频出现状况的现今,由于来自外部与自己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加之从小就很少接触到必要的心理教育辅导,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十分堪忧,有部分大学生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生问题时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整,做出过激的事情,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所以,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我们,学校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真是用心良苦,也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本人也学到了很多,提高了不少。 第一,我认识了自我,也明白了只有先认识自我,才能取得自信。老师曾在课堂上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探索“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明白了“自我”、“本我”、“超我”所指为何,接着我们揭开了人格的面具,透彻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后来我们明白了要接纳独特的自我、活出和谐的自我,做自信的自己。 回想刚刚步入大学校门时的我,心中怀着忐忑不安,些许自卑,又充满了矛盾,面对着花花世界我不知该如何处之。然而,上了心理课后,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心中的各种困惑,教会我们面对问题,要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面对诱惑,要以怎样的姿态去回应。现在,我虽不能说是蜕变成熟,可也是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今后,我也定会把在这门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我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在大学里,我们不止要学习课本上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分析了人际交往中的暗礁,有些人缺乏自信,不敢交往;有些人自我中心,拒绝交往;有些人猜疑妒忌,阻碍交往;有些人缺乏技巧,不会交往……老师为我们一一分析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告诉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为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升自信,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第二,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人格,欣赏他人长处,并且培养自己的利他意识;第三,我们要通过语言和行为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尊重;第四,我们要心怀真情,坦诚待人,表里如一,不虚伪轻言。 只有真诚才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只有真诚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上完心理课,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将坚定地在生活中践行,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位同学、每位老师、每位朋友……我会常常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先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感受对方的情绪。 第三,我可以更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找到更多生活中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如郁闷、焦虑、愤怒、孤独感等,并具体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表现。然后,就提出了应对这种种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学会接纳情绪,因为情绪是内在的自我表达,能够给心理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