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经济模型为C =20+0.75(Y -T );I =380;G =400;T =0.20Y ;Y =C +I +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2)计算均衡收入水平(3)在均衡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4)若G 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

于MPC

-11的原因(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 (1)因为C =200+0.75(Y -T),所以边际消费倾向=0.75

(2)Y =C +I +G =20+0.75(Y -T )+380+400=20+0.75?0.8Y +380+400 解得:Y =2000 (3)预算盈余为T -G =0.2?2000-400=0 (4)政府支出乘数5.2)

20.01(75.011

)1(11=--=--=

t b k g

g

k 之所以不等于

MPC

-11

,是因为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

因而可支配收入减少了。均衡时Y =C +I +G =a +b(1-t)Y +I +G 所以,

M P C

t b k g -≠--=11

)1(11.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增幅开支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

)1(11t b k g --=所以)]1(1[t b Y k Y G g

--?=?=? 得

300)]3/1(9.01[750=-?=?G

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

时边际税率为1/3,即税收增加250美元,所以预算赤字上升50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d Y (其中d Y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 =100,政府购买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 =0.25。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

(1)根据题意可得 Y =C +I +G =100+0.8?(Y -0.25Y +62.5)+100+200 =450+0.6Y 得Y =1125

(2)投资乘数5.275

.08.011

)1(11=?-=--=

t b k i (3) 税收乘数5.175

.08.01)

25.01(8.0)1(1)1(-=?--?-=----=

t b t b k T

(4)不一样。5.275.08.011)1(11=?-=--=t b k g

5.175

.08.01)

25.01(8.0)1(1)1(=?--?=---=t b t b k tr 同样一笔支出用于政府购买比用于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更大。

3.假设有一个经济可用如下函数来描述:C =50+0.8d Y ,I =150,G =200,TR =100,t =0.35。试计算:(1)均衡收入水平及各乘数值。(2)预算盈余BS 。(3)假设t 降至0.15,那么新的均衡水平为多少?新的乘数为多少?计算预算盈余的变化。(4)当边际消费倾向变为0.9,其他条件不变时,预算盈余是变大还是变小?

Y=

)

1(1)(0t b G

I T TR b a --++-+

(1)消费函数

d Y C 8.050+= 投资函数 I =150 政府购买 2000==G G

均衡条件:总供给=总需求 2001508.0500+++=++=d Y G I C Y

因可支配收入

10065.010035.0+=+-=+-=Y Y Y TR T Y Y d

所以

Y =50+0.8?(1-0.35)Y +80+150+200

得:均衡国民收入

1000

)

35.01(8.011

480=-?-?=Y 投资乘数12

25

)35.01(8.0111=-?-=

K =2.083

政府购买乘数12

25

)35.01(8.011=

-?-=

G K = 2.083 税收乘数12

13

)35.01(8.01)35.01(8.0-=-?--?-=

T K =-1.083

转移支付乘数12

13

)35.01(8.01)35.01(8.0=-?--?=

TR K =1.083

平衡预算乘数1=+=T G B K K K (2)预算盈余

50100200100035.0=--?=--?=TR G Y t BS

(3)用公式计算均衡国民收入1500)

15.01(8.011

480=--?

=Y

投资乘数8

25

)15.01(8.0111=

-?-=

K =3.125 政府购买乘数8

25

)15.01(8.011=-?-=

G K =3.125

税收乘数8

17

)15.01(8.01)15.01(8.0-=-?--?-=

T K =-2.125

转移支付乘数8

17

)15.01(8.01)15.01(8.0=-?--?=

TR K =2.125

平衡预算乘数1=+=T G B K K K 预算盈余:

75100200150015.0-=--?=--?=TR G Y t BS

1255075-=--=?BS

(4)边际消费倾向变为0.9时,

200

1509.0500+++=++=d Y G I C Y 因为可支配收入:

10065.010035.0+=+-=+-=Y Y Y TR T Y Y d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72.1180)

35.01(9.011

490=-?-?

=Y

预算盈余:

25.11310020072.118035.0=--?=--?=TR G Y t BS

25.635025.113=-=?BS

4.假设政府采取增加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同一数量,即ΔG= - ΔTR 。

问:(1)这一政策将导致均衡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 (2)预算盈余变化ΔBS 多少?

(1)均衡收入水平上升。

∵Kg>Ktr ∴政府采取增加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同一数量,ΔY>0 ∵Kg>Ktr ∴ΔY= Kg*ΔG- Ktr*ΔTR>0 (2)BS=T-G-TR ΔBS=ΔT-ΔG-ΔTR ΔG=-ΔTR ΔBS=ΔT=t*ΔY>0 均衡收入水平Y 上升,预算盈余增加。

5.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0.8b =,边际税率0.25t =,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财政预算的构成BS ty tr g =--。政府支出减少会使均衡收入及税收减少。BS 的变动体现在政府支出减少

后均衡收入下降额 1

20050010.8(10.25)

g y g k ?=??=-?

=---(亿美元)

新预算额750.25(500)(200)0BS =-+?---= 可见政府支出减少后刚好消灭了赤字,预算线平衡。

6.假定现金存款比率

0.38u

c C r D =

=,准备金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0.18r =,试

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货币创造乘数10.381 2.46430.380.18

c c r k r r ++=

==++ 100 2.4643246.43M H k ?=??=?= 7.假设货币需求0.2500L y r =-,货币供给为100(单位:美元)。(1)计算:①当消费400.8d c y =+,投资1401000i r =-,税收50t =,政府支出50g =和②消费400.8d c y =+,投资110500i r =-,税收50t =,政府支出50g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情况①情况②中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解释两种情况的不同。

本题是一个以LM 曲线不变为前提来讨论财政政策效果的数学模型。 (1)○11000.2500y r =- 1000.2500y r =-

5002500...........................................y r =+..............LM 方程

400.8(50)140100050y y r =+-+-+

9505000........................................................y r =-IS 方程

解方程组95050005002500y r

y r

=-??=+? 650y =,6%r =,80i =

2400.8(50)11050050y y r =+-+-+ 8002500..............................................................y r =-IS 方程

解方程组80025005002500y r

y r

=-??

=+? 得650y =,6%r =,80i =

(2)○1400.8(50)140100080y y r =+-+-+

11005000.....................................................y r =- IS 方程

解方程组110050005002500y r

y r

=-??

=+? 得700y =,8%r =,60i =

2400.8(50)11050080y y r =+-+-+ 9502500..........................................................y r =- IS 方程

解方程组95025005002500y r

y r

=-??

=+? 得725y =,9%r =,65i =

(3)由于情况○1的投资利率敏感系数大于情况○2,即情况○1中IS 曲线较平缓,意味着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挤出效应”较大,利率上升时排挤掉的私人投资较多,因而均衡收入增加较少。 该题也可借助财政乘数来分析。不考虑“挤出效应”,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

1

(8050)3015010.8

g y k ?=-?=?

=-

考虑“挤出效应”,均衡收入实际增加 ○

1115

1.6710000.23

110.8500

dy dk dg h β===≈?-+-+ (8050)30 1.6750dy

y dg

?=-?

=?= 被挤出部分'15050100y ?=-=

21

2.55000.2

10.8500

dy dg ==?-+ (8050)30 2.575dy y dg ?=-?=?= 被挤出部分'1507575y ?=-=

情况○1中均衡收入比情况○2少:755025-=

8.假定经济满足Y C I G =++,且消费8000.63C Y =+,投资750020000I r =-,货币需求

0.162510000L Y r =-,名义货币供给量6000亿元,价格水平为1,问当政府支出从7500

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时,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多少私人投资?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1P =,可知LM 曲线为: 0.1625100006000Y r -=

0.16256000

(1000010000)

r Y =

-○1

由Y C I G =++,且7500G =时,知IS 曲线为: 8000.637500200007500Y Y r =++-+

化简为 : 158000.37

(2000020000)

r Y =-○2

由○1○2联立得: 158000.370.16256000

20000200001000010000Y Y -=-

将40000Y =代入○1得:0.16256000

400000.0510********

r =

?-= 于是 175********.056500I =-?=亿美元

当政府支出增加为8500亿时,由Y C I G =++知IS 曲线为:

8000.637500200008500Y Y r =++-+

168000.37

(2000020000)

r Y =

-○3

由于LM 曲线未变,故○1○3联立得 168000.370.16256000

20000200001000010000

Y Y -=-

0.16256000

41438.850.07321000010000r =

?-= 此时 27500200000.07326036I =-?=(亿美元) 故 2160366500464I I I ?=-=-=-(亿美元)

9.消费

400.8d

c y =+,投资1401000i

r

=-,税收

50t =,政府支出

50g =,货币供应为100。

(单位:美元)

(1)计算:①当货币需求

0.2500L y r =-和②0.321800L y r =-时

的均衡收入、利率及投资;(2)政府支出从

50增加到80后,均衡收入、利率及

投资变为多少?(3)解释为何出现差距。

本题是假定IS 曲线斜率不变来讨论财政政策效果的数学模型。

(1)

1400.8(50)140100050y y r =+-+-+

9505000.....................................................y r IS

=-方程

1000.2500y r =-

50025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95050005002500y r

y r =-??=+?

650,6%,80y r i ===。

○21000.321800y r =- 312.55625y r =+

解方程组9505000312.55625y r y r =-??=+?

650,6%,80y r i ===。

(2)

1400.8(50)140100080y y r =+-+-+

11005000..................................................y r IS =-方程

解方程组110050005002500y r

y r =-??=+?

700,8%,60

y r i ===。

○2解方程组11005000312.55625y r y r =-??=+?

730,7.41%,66y r i ===。

(3)由于情况○1的货币利率系数小于○2,即情况○1中

LM 曲线较陡峭,意味着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一定量的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较多,对私人投资产生更多的“挤出效应”,因而均衡收入增加较少。

10.假设货币需求为

0.21000L y r

=-,货币供给量为

200

900.8d c y =+,50t =,140i =,50g =。

(单位:美元)(1)导出IS

和LM 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20,均

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1)900.8(50)14050y y =+-++

1200.....................................................................y =IS

2000.21000y r =-

100050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

1200

10005000y y r =??=+?

1200y =,4%r =,140i =

(2)900.8(50)14070y y =+-++

1300......................................................................y =IS 方程

解方程组130010005000y y r =??=+?

1300y =,6%r =,140i =

(3)由于投资恒定,不受利率影响,均衡收入增加额等于政府支出增加额与支出乘数之积,不存在“挤出效

应”。

11.货币需求为0.2400L y r =-,货币供给为150。(单位:美元)

(1)试求①当

IS 为12503000y r =-和②IS 为11001500y r =-时

的均衡收入、利率;(2)货币供给从150增加至170后,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3)解释为何出现差距。

(1)○11500.2400y r =-

7502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12503000750200y r

y r =-??

=+?

得950,10%y r ==

(2)○11700.2400y r =-

85020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125030008502000y r

y r =-??

=+?

得1010,8%y r == ○2解方程组110015008502000y r

y r

=-??

=+?

得993,7.14%y r ==

(3)由于情况①的IS 曲线比情况②的平缓,即投资利率弹性较大,所以货币供应增加使利率下降时引起均衡收入较大幅度的上升。

12.假定IS 为

12503000y r =-。

(单位:美元)

(1)货币供给为150时,求①货币需求

0.2400L y r =-和②货币需

求0.25875L y r =-的均衡收入、利率;

(2)货币供给从

150增加至170后,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

(3)解释为何出现差距。

本题时以IS 曲线不变为前提来讨论货币政策效果的数学模型。 解(1)

11500.2400y r =- 75020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125030007502000y r

y r =-??=+?

得950,10%y r ==

21500.25875y r =- 60035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125030006003500y r

y r =-??=+?

得950,10%y r ==

(2)○11700.2400y r =- 85020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125030008502000y r

y r =-??=+?

得1010,8%y r ==

21700.25875y r =- 68035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125030006803500y r

y r =-??=+?

得987,8.77%y r ==

(3)由于情况①的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比情况②的小,即前一种情况中LM 曲线较陡峭,因此一定的货

币供给增量便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对投资和均衡收入的刺激作用较大。

LM ’

LM r

16% 8%

E ’

IS

500

O

600

图5-16 LM 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3.假设货币需求为0.2L y =,货币供给量为100,消费

900.8d c y =+,税收

0.25t y =,投资140500i r =-,政府支出50g =。(单位:美元)

(1)求

IS 和LM 方程,解出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并画图表示;

(2)其他情况不变,货币供给增加

20,LM 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

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

LM 曲线移动量?

本题是在LM 曲线呈垂直状的特定情况下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解(1)900.8(0.25)14050050y y y r =+-+-+ 7001250............................y r IS =-方程 1000.2y =

500............................y LM =方程

解方程组7001250500y r y =-??

=?

得500,16%,900.8d y r c y ===+=

900.8(10.25)500390,14050014050016%60i r +?-?==-=-?=。

(2)1200.2y = 600...................................................................y LM =方程

解方程组7001250600y r

y =-??=?

得600,8%,900.8900.8(10.25)600450,d y r c y ===+=+?-?=

1405001405008%100i r =-=-?=

(3)LM 垂直,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说明人们不愿为投资需求而持有货币,收入水平会提高到正好将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入交易需求中。所以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 曲线移动量。

14.假设货币需求为0.2400L y r =-,货币供给量为100,消费900.8d c y =+,税收

0.25t y =,投资140i =,政府支出50g =。(单位:美元)

(1)求IS 和LM 方程,解出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并画图表示;

(2)其他情况不变,货币供给增加20,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下降而收入保持不变?

本题是在IS 曲线呈垂直状的特定情况下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900.8(0.25)14050y y y =+-++

700....................y IS =方程 1000.2400y r =- 50020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700

5002000y y r

=??

=+?

得700,10%,900.8900.8(10.25)700d y r c y ===+=+?-?=510,140i =。

(2)

1200.2400y r =- 6002000...................................................y r LM =+方程

解方程组700

6002000y y r

=??

=+? 得700,5%,900.8900.8(10.25)700510,d y r c y ===+=+?-?=

140i =。

(3)由于IS 曲线垂直,即投资的利率敏感系数为零,所以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受影响,均衡收入保持不变。

IS

LM

LM ’

E

E ’

700 y

O

r

图5-17 IS 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初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1doc

初级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参考教材: ?经济学原理(第5版):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著, 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3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增长问题(GDP) ◆通胀问题(保持物价稳定,CPI) ◆失业问题(充分就业,失业率) ◆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政策 ?基本的研究方法: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简要发展历史 重要知识点: ?四大经济目标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主要内容: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GDP) ◆收入、支出与循环流程 ◆计算GDP的规则 ◆实际GDP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GDP与总支出 ◆支出的组成部分 ◆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消费物价指数 ◆一篮子产品的价格 ◆CPI与GDP平减指数 ?衡量失业:失业率

◆劳动力与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及其趋势 重要知识点: ?国民收入、支出与循环流程 ?计算GDP的规则 ?统计GDP的三种方法 ?实际GDP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GDP与总支出 ?支出的组成部分 ?CPI、PPI ?CPI与GDP平减指数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基本概念: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要素价格、劳动的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实际工资、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利率、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可贷资金、挤出效应 核心内容: ?什么决定了经济生产的产出量? ?企业如何决定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国民收入又是如何在要素间分配的? ?什么因素决定经济产出的供求? ?金融市场如何均衡? ?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效果?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基本概念: 货币、通货膨胀、货币的职能、数量方程式、货币(交易/收入)流通速度、实际货币余额、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铸币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费雪方程式与费雪效应、事前的和事后的实际利率、实际与名义变量、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核心内容: ?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

计量经济学讲解习题二Word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二) 一、单选题 1、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其中C为消费,x为收入,虚拟变量,所有参数均检验显著,则城镇家庭 的消费函数为。 A、 B、 C、 D、 2、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3、某商品需求函数为,其中y为需求量,x为价格。为了考虑“地 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2 B、 4 C、5 D、6 4、消费函数模型,其中y为消费,x为收入, ,,,该模型中包含了几个质 的影响因素。 A、1 B、2 C、 3 D、4

5、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 据 C、修匀数据 D、平行数据 6、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准则。 A、经济计量准则 B、经济理论准则 C、统计准则 D、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 7、对于模型,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 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 A、序列的完全相关 B、序列的不完全相关 C、完全多重共线性 D、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8、简化式模型是用所有()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 A、外生变量 B、先决变量 C、虚拟变量 D、滞后内生变量 9、联立方程模型中,如果某一个方程具有一组参数估计量,则该方程为.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模型可识别 10、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 A、恰好识别 B、不可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11、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若在第1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全部为先决变量;在第2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中除了作为第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计算题整理集合

计算分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下表给出了一含有3个实解释变量的模型的回归结果: 方差来源 平方和(SS ) 自由度(d.f.) 来自回归65965 — 来自残差— — 总离差(TSS) 66056 43 (1)求样本容量n 、RSS 、ESS 的自由度、RSS 的自由度 (2)求可决系数)37.0(-和调整的可决系数2 R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的显著性 (已知0.05(3,40) 2.84F =) (4)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确定1X 、2X 和3X 各自对Y 的贡献?为什么? 1、 (1)样本容量n=43+1=44 (1分) RSS=TSS-ESS=66056-65965=91 (1分) ESS 的自由度为: 3 (1分) RSS 的自由度为: d.f.=44-3-1=40 (1分) (2)R 2=ESS/TSS=65965/66056=0.9986 (1分) 2R =1-(1- R 2)(n-1)/(n-k-1)=1-0.0014?43/40=0.9985 (2分) (3)H 0:1230βββ=== (1分) F=/65965/39665.2/(1)91/40 ESS k RSS n k ==-- (2分) F >0.05(3,40) 2.84F = 拒绝原假设 (2分) 所以,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显著 (1分) (4)不能。 (1分) 因为仅通过上述信息,可初步判断X 1,X 2,X 3联合起来 对Y 有线性影响,三者的变化解释了Y 变化的约99.9%。但由于 无法知道回归X 1,X 2,X 3前参数的具体估计值,因此还无法 判断它们各自对Y 的影响有多大。 2、以某地区2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如下工业就业模型 i i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3322110ln ln ln 回归方程如下: i i i i X X X Y 321ln 62.0ln 25.0ln 51.089.3?+-+-= (-0.56)(2.3) (-1.7) (5.8) 2 0.996R = 147.3=DW 式中,Y 为总就业量;X 1为总收入;X 2为平均月工资率;X 3为地方政府的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卖出有价证券。(√) 2、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买入有价证券。(×) 3、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出去一些比少卖一些时GDP要增多一些。(×) 4、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利率上升。(√) 5、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反方向变动。(×) 6、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同方向变动。(×) 7、一般物价水平不影响货币需求。(×) 8、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9、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10、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11、有通货漏出的货币乘数要小于简单的货币乘数。(√) 12、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3、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4、LM曲线越陡,财政政策的效力就越小。(√) 15、LM曲线平坦,IS曲线越垂直,则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16、LM曲线右移且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7、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 18、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差。(×) 19、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20、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21、若IS斜率曲线不变, 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22、当IS曲线右移且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陡,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23、给定总产出不变,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分别为500美元和400美元,投资为200 美元,消费中自发性部分为 100 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9,求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1. Y=C+I+G 得Y = 4400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 = 100+ 0.8Yd (Yd是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 1 = 50 , 政府购买G = 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元),税率t = 0.25,试求: ( l )均衡国民收入。 ( 2)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和平衡预算乘数。 2. (1) Y=C+I+G C=100+0.8(Y -T+TR) T =tY I=50 Y=200 TR=62.5 得Y=1000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1/【1-b(1-t)】=2.5 税收乘数=-b/【1-b(1-t)】=-2 转移支付乘数= b/【1-b(1-t) 】= 2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0.5 3、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有如下方程式:收入恒等式Y = C+ I + G,消费方程式C= 100+ 0.9yd, 当投资1= 300亿美元,政府购买G = 160亿美元,税率t= 0.2,问: ( 1 )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 增加到300 亿美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3. (1) Y=C+I+G 得Y=2000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1/【1-b(1-t)】=25/7 (2)^Y= △ g*Kg=500 所以新的均衡收入= Y+ △ Y = 2500 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1=150 —2r,储蓄函数S= —50+0.2Y。求IS曲线的方程。 1.I=S ,得Y=1000-10r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 —4r,货币供给量M=200。求LM曲线的方程。 ? L=M,得Y=1000+ 20r 3、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1=200 —3r,货币供给M=100,货币 需求函数L=0.2Y —2r。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 1 ) IS :Y=C+I 得Y=1000 —10r LM :L=M 得Y=500+10r ( 2)联立IS、LM 方程,得Y=750,r=25 4、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函数1=200 —5r,政府购买G= 100,税收函数T=20 + 0.25Y,出口X=50,进口函数M=24 + 0.1Y,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 L=0.24Y —2r。求: (1) 四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方程与LM 曲线的方程; (2)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1) IS:Y=C+I+G+NX ,得Y=820—10r LM :L=M ,得r= 0.12Y—50 (2)联立IS、LM 方程,得Y=600,r=22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表中所列数据是关于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Y和价格水平X的观察值: ①用OLS法拟合回归直线; ②计算拟合优度R2; ③确定β1是否与零有区别。 2、求下列模型的参数估计量,

3 、设某商品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n=18 ): 解:(1) 4 、

5、 模型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又由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知:t0.025(5)=2.57,t0.025(6)=2.45;F0.05(3,6)=4.76,F0.05(4,5)=5.19, 试根据上述资料,对所给出的两个模型进行检验,并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

解:(1 )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1,所以样本容量为35。 (2) (3) 7.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Y 为需求量,X1为消费者收入,X2为该商品价格。 (1)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若价格上涨10%将导致需求如何变化? (3)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收入增加多少才能保持需求不变。 (4)解释模型中各个统计量的含义。 220.611 4384126783 /(1)10.587/(1)ESS R TSS RSS n k R TSS n ===--=-=-ESS/k 解:(1)由样本方程的形式可知,X1的参数为此商品的收入弹性,表示X2的参数为此商品的价格弹性。 (2)由弹性的定义知,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上涨10%,那么对此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1.8%。 (3)根据同比例关系,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为了保持需求不变,收入需要增加0.46×0.018= 0.00828,即 0.828%。 (4)第一行括弧里的数据0.126、0.032是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第二行括弧里的数据3.651、-5.625是变量 显著性检验的t 值,t 值较大,说明收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著. 分别是决定系数、调整的决定系数、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 值,这三个统计量的取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 效果较好。 8、 现有X 和Y 的样本观察值如下表: X 2 5 10 4 10 Y 4 7 4 5 9 假设Y 对X 的回归模型为: 试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此回归模型。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持续市场出清假设似乎最不适用于以下哪个市场( C ) A.股票市场 B.小麦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国债市场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2分) 总量分析。(1分)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1分) 3.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产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周期波动同步(4分),股票价格具有超前性。(2分) 4.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DP和GNP之间差别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给定国家所生产的某些产出是由国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提供的。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GDP和GNP之间的差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Word版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每小题10分) 1.下表为日本的汇率与汽车出口数量数据, X:年均汇率(日元/美元) Y:汽车出口数量(万辆) 问题:(1)画出X 与Y 关系的散点图。 (2)计算X 与Y 的相关系数。其中X 129.3= ,Y 554.2=,2 X X 4432.1∑ (-)=,2 Y Y 68113.6∑(-)=,()()X X Y Y ∑--=16195.4 (3)采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和出的模型为 ?81.72 3.65Y X =+ t 值 1.2427 7.2797 R 2=0.8688 F=52.99 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 是什么。 3.估计消费函数模型i i i C =Y u αβ++得 i i ?C =150.81Y + t 值 (13.1)(18.7) n=19 R 2=0.81 其中,C :消费(元) Y :收入(元) 已知0.025(19) 2.0930t =,0.05(19) 1.729t =,0.025(17) 2.1098t =,0.05(17) 1.7396t =。

问:(1)利用t 值检验参数β的显著性(α=0.05);(2)确定参数β的标准差;(3)判断一下该模型的拟合情况。 4.已知估计回归模型得 i i ?Y =81.7230 3.6541X + 且2X X 4432.1∑ (-)=,2 Y Y 68113.6∑ (-)=, 求判定系数和相关系数。 5.有如下表数据 日本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1)设横轴是U ,纵轴是P ,画出散点图。根据图形判断,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拟合什么样的模型比较合适? (2)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拟合了以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1 6.3219.14 P U =-+ 模型二:8.64 2.87P U =- 分别求两个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 7.根据容量n=30的样本观测值数据计算得到下列数据:XY 146.5= ,X 12.6=,Y 11.3=,2X 164.2=,2Y =134.6,试估计Y 对X 的回归直线。 8.下表中的数据是从某个行业5个不同的工厂收集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1-8章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什么事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就是把经济理论、经济统计数据和数理统计学与其他数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那几个步骤? (1)建立模型:包括模型中变量的选取及模型函数形式的确定。 (2)模型参数的估计:通过搜集相关是数据,采用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 (3)模型参数的检验:包括经济检验、以及统计学方面的检验。 (4)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经济预测、经济结构分析、经济政策评价。 3、经济计量模型有哪些特点? 经济计量模型是一个代数的、随即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对参数而言)形式。 4、经济计量模型中的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1)定量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 (2)定型数据:虚拟变量数据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有那几种类型?(书上没有确切的答案) (1)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变量 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的种类 1.按相关程度分类: (1)完全相关:一种现象的数量变化完全由另一种现象的数量变化所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关系便称为函数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函数关 系是相关关系的一个特例。 (2)不完全相关:两个现象之间的关系介于完全相关和不相关之间 (3)不相关:两个现象彼此互不影响,其数量变化各自独立 2.按相关的方向分类: (1)正相关:两个现象的变化方向相同 (2)负相关:两个现象的变化方向相反 3.按相关的形式分类 (1)线性相关:两种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现为线性关系 (2)非线性相关:两种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表现为直线关系,而是 近似于某种曲线方程的关系

2020最新-《初级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2)

《初级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C 7、B 8、A 9、A 10、C 11、C 12、A 13、B 14、B 15、B 16、A 17、C 18、C 19、B 20、B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基本心理规律。 2、IS曲线: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4、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5、内在(自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6、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7、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8、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9、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简称CPI,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 10、N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11、自发消费:自发消费是指由人的生存需要所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这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12、总供给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三、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区别? 答: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不不就等于经济发展,二者存在区别: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一个经济社会实际GDP在量上的增加。这里的“量”,既可以是总量,也可以是人均量。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是一个反映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2、简述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1、表中所列数据是关于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Y和价格水平X的观察值: ①用OLS法拟合回归直线; ②计算拟合优度R2; ③确定β1是否与零有区别。 2、求下列模型的参数估计量,

3、设某商品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n=18 ):解:(1) 4、

5、 模型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又由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知:t0.025(5)=2.57,t0.025(6)=2.45;F0.05(3,6)=4.76,F0.05(4,5)=5.19, 试根据上述资料,对所给出的两个模型进行检验,并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

解:(1)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1,所以样本容量为35。 (2) (3) 7.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Y为需求量,X1为消费者收入,X2为该商品价格。 (1)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若价格上涨10%将导致需求如何变化? (3)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收入增加多少才能保持需求不变。 (4)解释模型中各个统计量的含义。 2 2 0.611 43841 26783 /(1) 10.587 /(1) ESS R TSS RSS n k R TSS n === -- =-= - 解:(1)由样本方程的形式可知,X1的参数为此商品的收入弹性,表示X2的参数为此商品的价格弹性。(2)由弹性的定义知,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上涨10%,那么对此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1.8%。 (3)根据同比例关系,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为了保持需求不变,收入需要增加0.46×0.018= 0.00828,即0.828%。 (4)第一行括弧里的数据0.126、0.032是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第二行括弧里的数据3.651、-5.625是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值,t值较大,说明收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著. 分别是决定系数、调整的决定系数、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这三个统计量的取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较好。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期中练习题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 ) A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B.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 ∑=-n t t t Y Y 1 2 )(达到最小值 D.使∑=-n t t t Y Y 1 2)?(达到最小值 2、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为 ?ln 2.00.75ln i i Y X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 A. 0.75 B. 0.75% C. 2 D. 7.5% 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可决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为( ) A.)1/()1()/(R 2 2---=k R k n F B. )/(1)-(k ) R 1/(R 22k n F --= C. )/()1(22k n R R F --= D. ) 1()1/(22R k R F --= 6、二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TSS=RSS+ESS 。则 RSS 的自由度为( ) A.1 B.n-2 C.2 D.n-3 9、已知五个解释变量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8002=∑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μ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33.33 B.40 C.38.09 D. 20 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下列哪些假定是正确的( ) A.0)E(u i = B. 2 i )V ar(u i σ= C. 0)u E(u j i ≠ D.随机解释变量X 与随机误差i u 不相关 E. i u ~),0(2 i N σ 2、对于二元样本回归模型i i i i e X X Y +++=2211???ββα,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 A.0 =∑i e B. 0 1=∑i i X e C. 0 2=∑i i X e D. =∑i i Y e E. 21=∑i i X X 4、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A.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 B. t 检验与F 检验综合判断法 C. DW 检验法 D.ARCH 检验法 E.辅助回归法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汇总.(精选)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计量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B 】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⒉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⒊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⒋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⒌回归分析中定义【 B 】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二、填空题 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可以理解为数学、统计学和_经济学_三者的结合。 ⒉现代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单方程回归分析,联立方程组模型,时间序列分 析三大支柱。

⒊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理论(或假说)陈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收集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和模型修正、预测和政策分析。 ⒋常用的三类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⒌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有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和恒 等关系。 三、简答题 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实证研究,包括预测、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定量分析,是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联系,如数据收集和处理、参数估计、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以及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程度分析判断等。可以说,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贯穿计量经济分析过程,而且现代统计学本身也与计量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统计学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经济问题的数字化特征和结论,也有对经济参数的估计和分析,也进行经济趋势的预测,并利用各种统计量对分析预测的结论进行判断和检验等,统计学的这些内容与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都很相似。反过来,计量经济学也经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数据、选择变量和检验相关结论,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础之一。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是问题导向和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而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且常常是数据导向的。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先建立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判断、调整和预测分析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典型的统计学研究则并不一定需要从具体明确的问题出发,虽然也有一些目标,但可以是模糊不明确的。虽然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统计学通常不一定需要特定的经济理论或模型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常常是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处理直接得出结论,统计学侧重的工作是经济数据的采集、筛选和处理。 此外,计量经济学不仅是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经济问题的一些数字特征,而且是借助于经济思想和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作深刻剖析。经过计量经济分析实证检验的经济理论和模型,能够对分析、研究和预测更广泛的经济问题起重要作用。计量经济学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出发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过程,也是对经济理论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这些是以处理数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解法汇总

计量经济学:部分计算题解法汇总 1、求判别系数——R^2 已知估计回归模型得 i i ?Y =81.7230 3.6541X + 且2X X 4432.1∑ (-)=,2Y Y 68113.6∑(-)=, 2、置信区间 有10户家庭的收入(X ,元)和消费(Y ,百元)数据如下表: 10户家庭的收入(X )与消费(Y )的资料 X 20 30 33 40 15 13 26 38 35 43 Y 7 9 8 11 5 4 8 10 9 10 若建立的消费Y 对收入X 的回归直线的Eviews 输出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Adjusted R-squared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1(2)在95%的置信度下检验参数的显著性。(0.025(10) 2.2281t =,0.05(10) 1.8125t =,0.025(8) 2.3060t =,0.05(8) 1.8595t =) (3)在90%的置信度下,预测当X =45(百元)时,消费(Y )的置信区间。(其中29.3x =,2()992.1x x - =∑) 答:(1)回归模型的R 2 =,表明在消费Y 的总变差中,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占到90%以上,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及解释能力较好。(2分) 家庭收入对消费有显著影响。(2分)对于截距项,

检验。(2分) (3)Y f =+×45=(2分) 90%置信区间为(,+),即(,)。(2分) 注意:a 水平下的t 统计量的的重要性水平,由于是双边检验,应当减半 3、求SSE 、SST 、R^2等 已知相关系数r =,估计标准误差?8σ=,样本容量n=62。 求:(1)剩余变差;(2)决定系数;(3)总变差。 (2)2220.60.36R r ===(2分) 4、联系相关系数与方差(标准差),注意是n-1 在相关和回归分析中,已知下列资料: 222X Y i 1610n=20r=0.9(Y -Y)=2000σσ∑=,=,,,。 (1)计算Y 对X 的回归直线的斜率系数。(2)计算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3) (2)R 2=r 2==, 总变差:TSS =RSS/(1-R 2)=2000/=(2分)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 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 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 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 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 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南开19春学期(1709..)《初级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1: 以下哪一项的销售不包括在2010年的GDP中? A: 2010年在田纳西州生产的本田车 B: 理发 C: 房地产经纪人的劳务 D: 在1998年建成而在2010年第一次售出的房子 E: 以上各项都应计算在2010年的GDP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以下哪一种事件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 政府军备支出增加。 B: 物价预期上升。 C: 石油价格下降。 D: 货币供给减少。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出口补贴对以下哪一项有抵消作用? A: 关税 B: 资本外逃 C: 政府预算赤字 D: 私人储蓄增加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哪一项的总和来衡量? A: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 C: 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生产 D: 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 E: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因为()。 A: 效率工资使工资高于均衡水平。 B: 最低工资法。 C: 不同企业间的劳动需求的变动。 D: 工会。 E: 以上各项都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一些评论者建议衡量经济正常状态的痛苦指数是()。 A: 产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C: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联邦基金利率之和。 D: 自然失业率和实际失业率之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如果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名义汇率是1美元兑0.5英镑,那么你用多少美元可以换到1英镑?A: 2美元 B: 1.5美元 C: 0.5美元 D: 1美元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如果货币供给增长5%,真实产量增长2%,那么物价应该上升()。 A: 5% B: 小于5% C: 大于5%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货币流通速度是()。 A: 货币供给每年流通的速度。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

1、某农产品试验产量Y (公斤/亩)和施肥量X (公斤/亩)7块地的数据资料汇总如下: ∑=255i X ∑=3050i Y ∑=71.12172i x ∑=429.83712i y ∑=857.3122i i y x 后来发现遗漏的第八块地的数据:208=X ,4008=Y 。 要求汇总全部8块地数据后进行以下各项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做简要的解释。 (1)该农产品试验产量对施肥量X (公斤/亩)回归模型Y a bX u =++进行估计; (2)对回归系数(斜率)进行统计假设检验,信度为; (3)估计可决系数并进行统计假设检验,信度为。 解:首先汇总全部8块地数据: 871 81 X X X i i i i +=∑∑== =255+20 =275 n X X i i ∑==8 1 )8(375.348 275 == 2) 7(7 127 127X x X i i i i +=∑∑== =+7?2 7255?? ? ??=10507 287 1 28 1 2X X X i i i i +=∑∑== =10507+202 = 10907 2) 8(8 1 28 1 28X X x i i i i +=∑∑== = 10907-8?2 8275?? ? ??= 87 1 81 Y Y Y i i i i +=∑∑===3050+400=3450 25.4318 3450 8 1 )8(== =∑=n Y Y i i 2) 7(7 1 2 712 7Y y Y i i i i +=∑∑== =+7?2 73050??? ??=1337300 287 1 2 81 2Y Y Y i i i i +=∑∑== =1337300+4002 = 1497300 2)8(8 1 28128Y Y y i i i i +=∑∑== =1497300 -8?( 8 3450)2 == ) 7()7(7 1 7 17Y X y x Y X i i i i i i +=∑∑== ==+7??? ??7255??? ? ??73050 =114230 887 1 81 Y X Y X Y X i i i i i i +=∑∑== =114230+20?400 =1222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