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一、《天气》单元

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3.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5.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会作气温数据柱状图。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书本P10的等级表读一读)

11.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书本P13降水量等级表记一记)

13.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1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会画四幅图,在书本P14)

15.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积云像棉花,晴好天气,会下雷阵雨;层云一片灰色,在低空,会下雨;卷云像羽毛,在高空,由冰晶组成。

二、《溶解》单元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3.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6.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7.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8.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

11.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2.用完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3.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4.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1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6.“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声音》单元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小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土电话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15. 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四、《我们的身体》单元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 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最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 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 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 、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1.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份、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9.校园花园食物链: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生产者:蔷薇花;消费者:蚜虫、瓢虫、小鸟。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食物网。 12. 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个湖泊、一片树林、一个海洋。 13.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螳螂、鹰 1、草→兔→鹰 2、草→蝗虫→鹰 3、草→鸟→蛇 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说说如果人类破坏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后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7.受国家保护的动物:猎隼、大熊猫、扬子鳄、藏羚羊植物:甘草、发菜、水杉、珙桐 18、设计题:绿豆芽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作业本P1) 例: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配套K12】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 第一课使用工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或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 ———————————————————————————————————————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有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的距离和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和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在轮上用 力时,在轴上用力时。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 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 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1、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2、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亿以上数的写法:(1)从最高级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逐一进行比较。 5、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4个0,写上“万”字。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8个0,写上“亿”字。 6、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省略亿位后面尾数要看千万位,

省略万位后面尾数看千位。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等等)……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8、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9、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 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 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公顷 10、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00个边长10米(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200个50平方米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公顷。 12、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可测量,不可延伸;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不可测量,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4.杠杆尺上有,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 工具。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时:× = ×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杠杆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杠杆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有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点,秤砣是点,称重物处是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点,手握物体处是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 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点。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的机械,叫做。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部分是。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在一个位置而不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名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所起的作用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其次 是,不省力的是。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1)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 生物与环境 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 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 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 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4、植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氧气和食物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作 用。 2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6、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5、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数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有时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的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或等于5。 8、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为题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1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12、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3、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为1公顷。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14、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作单位。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1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 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 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 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 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 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 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 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 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复习要点 一、基本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的重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体离开地面越高,重量就越轻。 2、一定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5、压下的弹簧、拉开的弓、捏紧的海绵都会产生弹力。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如: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物体在反冲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叫反冲运动。过年时放的冲天炮,步枪射出子弹时,枪身要向后缩,枪身的运动也是反冲运动。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利用反冲力,可以使物体获得获得巨大的速度。 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9、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10、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 1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英文缩写“N”。1N约等于100克物体受到的重力,即1牛≈100克力。 1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分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写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再逐一进行比较. 五、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万位后面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亿位后面8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亿”字. 例:400000=40万12000000000=120亿 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看清省去部分的最高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数. 567850≈57万1356965487≈14亿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139万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 改写成0. 全舍去,改写成0.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七、人们在数物体时,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八、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一、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女口: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草(生 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丕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 (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 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8、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19、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循环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合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概念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且每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分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写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 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 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再逐一进行比较。 五、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万位后面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亿位后面8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亿”字。 例:=40万 =120亿 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看清省去部分的最高 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数。 ≈57万 ≈14亿 七、人们在数物体时,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是自然数。一个物体 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八、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九、 开关及清屏键 关闭键 清除键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 限延伸;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ON//C OFF 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