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毛概课复习

最新毛概课复习

增加知识点

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答:(1)推进绿色发展。(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3)加大生态系统保

◎构建绿色发展方式的原则要求:

(1)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2)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3)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4)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5)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

◎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③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

◎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④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二、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答:(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2)推进祖国统一

①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总体要求:坚守方向、踩实步伐,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具体要求:

(1)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2)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3)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4)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推进祖国统一

总体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

◎基本原则:

(1)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2)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3)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2)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3)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思想的酝酿和提出过程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2015年3月,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背景和依据

国际:一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然而,另一方面,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全球性挑战,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

国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涵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

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具体内涵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②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定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

◎内容: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

重要性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理念和原则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意义和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

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要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理论创新交流互鉴、创新人才资源交流合作。

四是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③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第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一,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以及改革开放的意义原因: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意义:

(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

(2)创造和丰富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模式;

(3)使我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4)将使人类文明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3)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住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3、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

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4、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六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3.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4.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5.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6.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互利共赢战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含义、实施办法、结合一带一路)

战略含义:

1、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策略,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的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

2、综合考虑维护中国发展利益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要求,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机制体制,使中国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实施方法: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的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意义:

(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推进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3)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

(4)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依据以及分配制度的内容依据

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

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的内容依据:

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依据: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必须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4、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

意义: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6、三个生态文明理念及其意义

三个生态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

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对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2、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3、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2)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7、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理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第九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补: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十章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

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2、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1.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基础和保障。

2.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目标和动力。

3. 两者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

(2)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

第十二章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凝聚亿万人民力量,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2、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极其重大意义

内容: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意义:

(1)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迫切需要;

(3)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4)全面从严治党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