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复习资料

?导学

1、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

2、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经济意指:家庭管理

3、17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

4、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政治经济学出现的先后顺序: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3)无产阶级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包括1)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配第、斯密、李加图)阐明了某些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2)庸俗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1、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

1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提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1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p51①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衣、食、住、行离不开生产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其它活动如:政治、科学、艺术、体育、文化离不开生产

14、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

15、生产力二因素:人的因素:劳动者(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物的因素:生产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16、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

17、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18、社会基本矛盾:二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

19、生产力:A、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最终决定力量C、标志人类社

会进步程度

D、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广度、深度

2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1、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

22、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1)所有社会共有2)某个社会特有3)几个社会特有p54

2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征:1)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制度性、社会性与

历史性的统一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演变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性质

2、奴隶制主要特征:奴隶主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同时,还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

3、封建制度主要特征: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

4、人类社会出现过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交换为目的

5、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p69第一,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第二,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

第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6、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

7、商品经济的特征: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8、配置资源必要性:资源的稀缺性

9、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方式;计划方式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社会属性—凝结的抽象劳动创造(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p80

1)必须是劳动产品2)是社会使用价值3)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中

4、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

5、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

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活劳动)

活劳动是指活的抽象劳动。

7.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84

原因: ①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②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③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9、尺度:计算价值量的劳动,是简单劳动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11、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三章货币与信用

1、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2、货币的本质p95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货币职能:1)2)是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潜在经济危机)

3)贮藏手段(金属货币,蓄水池的作用);

4)支付手段(经济危机可能性加大);5)世界货币

4、价格与价值的关系:p95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3)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P=价值╱币值)

5货币流通三个决定因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

贬值,物价就会上涨。p61

7、信用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

8、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最早)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企业信用4)消费信用

9、基本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上述信用关系:银行信用居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是基础

10、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票据分为:期票、汇票

11、信用的作用1)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2)加深市场经济的矛盾。p102

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1、资本总公式: G—W—G' G'=G+△G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这一公式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相矛盾p106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p107

①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

②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4.商品流通公式(W—G—W)与资本总公式(G—W—G')区别p106

①买卖的顺序不同

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③流通的媒介不同。

④流通的内容不同:不同使用价值间的交换;价值的增殖

⑤流通的目的不同:获得使用价值;价值增殖

5、货币转化为资本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资本的本质:体现剥削关系

8、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反映剥削程度

9、生产m的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延长工作时间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资本主义工资本质: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或价格

11、资本主义再生产实质: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p114

12、资本积累:m资本化

1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内在的动力(m) 外在的压力(竞争) p115

14、资本积累的实质:p115资本家将无偿占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来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剩余价值。

1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p116 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6、资本有机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1)技术构成: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2)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个别资本的增大

17、个别资本的增大二种形式: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18、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p117一极是贫困的积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1、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pm

p121 G_W< .....p..... W’一G’

A

购买阶段——准备(货币资本形态)

生产阶段——生产(生产资本形态)

销售阶段——实现(商品资本形态)

2、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

G—W…P…W’—G’

生产资本的循环

P…W’—G’—W…P

商品资本的循环

W’—G—W…P…W’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既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资本周转的时间:p123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p124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周转次数(速度)=年时间/周转时间

5、固定资本的磨损p126

1) 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原因:使用;自然力

2) 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原因:劳动生产率提高;新技术发明运用

6、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p127

①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7、m' 与M'p128

①表示的意义不同。m'体现剥削程度,

M'表示预付v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②二者的数量也不相等。M'>m'。

8、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9、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二方面:p129

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W'-G'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更新G'-W(pm、A)

10、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p129

①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这是第一个理论前提。

②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生产生产资料的Ⅰ部类,二是生产消费资料的Ⅱ部类。这是第二个理论前提。

1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p131

1)I (v+m)= II c 基本的实现条件

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I (c +v +m) = I c+ II c

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需求之间应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

3)II (c+ v +m) = I (v+m) + II (v+m)

公式表明消费资料的生产与需求之间应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

1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Ⅰ(v+m)>Ⅱc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得有剩余。

2)Ⅱ(c+m- m/x)>I(v+ m/x)

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以外,还必须有剩余。

1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v+m/x)= Ⅱ(c+△c)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2)Ⅰ(c+v+m)= Ⅰ(c+△c)+ Ⅱ(c+△c)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3)Ⅱ(c+v+m)= Ⅰ(v+△v+m/x)+ Ⅱ(v+△v+m/x)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生产同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14、1)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w=c+v+m,

2)C+V=k(成本价格)3)W=K+m(m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m转化为P)P是m的转化形式,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

15、p转化为平均p,p'转化为平均p'

转化原因: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6、平均p'= 社会m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如何转化?

W=C+V+m

↓↓

K+ P

↓↓

K+平均P=生产价格

18、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9、m具体形式1)产业资本:利润2)商业资本:商业利润3)借贷资本:利息4)银行资本:银行利润

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m的一部分。

数量: 相当于平均利润。

5)农业资本:地租(农业工人创造的m)

20、资本主义地租1)前提: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2)实质:农业工人创造的m

3)体现的关系: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m的经济关系。

21、地租的二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22、级差地租

形成的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别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不同。

形成的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级差地租Ⅰp139

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形成

级差地租Ⅱ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23、绝对地租p140

形成的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形成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推动生产集中的杠杆: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

2、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p144

A、目的为了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B、手段是依靠暴力和高压

C、范围由国内到国外

D、竞争更激烈,破坏性更严重

3、垄断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4、20世纪初垄断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占统治地位2)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4)国际垄断同盟形成5)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5、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高极形式)、混合联合公司(当代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6、垄断组织的实质: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3)垄断利润的途径:垄断价格(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7、银行垄断形成后的作用:由普通的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

8.金融资本: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相互购买股票;人事的结合。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通过个人联合实现政治上的统治。

9、垄断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

1)从资本形态: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从输出主体: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输出。

10、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战前:国际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战后:跨国公司p148

11、战后:采取新殖民主义统治。方法:经济渗透即:“援助”,通过不等价交换,通过技术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从属地位。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基本特征: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局限性

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局限性; 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4、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三大法宝: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率3)贴现率

15、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p156倒2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

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16、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p162 1)资本占有更加社会化2)经济运行相对有序化3)收入分平配兼顾公平4)阶级结构复杂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特点: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

2、公有制内涵1)国有经济形式:国家所有制2)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混合所有制经济其性质:由控股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3、股份制性质: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自己劳动2)私营经济:雇佣劳动3)外资经济:“三资”企业:A.中外合资:共担风险

B.独资:自负盈亏

C.合作:分享利润

5.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7.公司制有二种形式:p181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8、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9、市场体系p183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10、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p184

11、市场规则: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p184p299

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自然资源条件2)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3)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4)经济体制和专业化程度

2、经济增长中处理好二方面的关系:1)速度与效益的关系2)速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p189 1)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2)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对外开放程度

4、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三个关系:1)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2)经济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系3)经济发展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5、三次产业划分p191第一产业:大农业;第二产业:加工业;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

6、农业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

7、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方式:1)离土不离乡

?2)离土又离乡

8、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国民收入标志:经济发展的快慢,经济效益的好坏p204

2、人均国民收入标志: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富裕程度p204

3、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1)增加投入2)提高劳动生产率3)节约生产资料

4、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物质生产部领域中进行的

5、再分配的主体:国家

6、再分配的主要途经:国家预算(主要途经);银行信贷;劳务费用;价格体系。

7、总需求包括三部分:p206一段1)消费需求2)投资需求3)国外需求

8、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9、宏观调控的政策: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4)产业政策

10、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特点:具有全局性、强制性

?3)计划手段指导性的4)行政手段强制性的命令

11.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2)社会福利。如:义务教育制3)社会救助。如:低保4)社会优抚。如:烈属

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与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国际分工、

生产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运动

5、外贸的二种基本类型

1)贸易保护政策

2)自由贸易政策

6、主要的贸易措施

1)关税措施

2)非关税措施p234

7、世界贸易组织前身: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8、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三大账户: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

9、外汇四种基本形式:外国货币、有价证劵、支付凭证、其他债劵

10、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

11、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

12、国际金本位制:极其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13、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0世纪70年代瓦解.

14、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标志:1976年《牙买加协定》内容:浮动汇率合法化,承认浮动汇率固定汇率并存

15、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

分三种类型:a、全球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B、洲际性的(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

C、区域性的(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

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竟争,相互矛盾。呈现二面性

3、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

三种协调形式:1)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2)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例:“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六国政府首脑会议”

3)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主要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

4、区域经济联盟中影响较大的有:

A、欧洲联盟(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

B、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C、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

5、发展中国家:指经济落后的亚非拉国家

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表现在:生产、技术、贸易、投资等领域p260-261

7、南北经济关系严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根源:国际经济旧秩序

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

1、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2、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3、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1)对外贸易(进口、出口)

2)对外资金交流(引进外资、对外投资)

3)对外技术交流4)对外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5)发展国际旅游业

4、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大全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资本主义部分) 一、导论 1、重要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应用? 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 二、商品和货币 1、重要概念: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格、市场机制。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怎样?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8、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9、如何理解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三、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四、资本积累过程 1、重要概念: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 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 余价值率。 2、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形式? 3、什么是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5、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特点? 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

名词解释 16、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17、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8、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19、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16、资本主义地租 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7、金融资本 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18、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9、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16、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7、倾销 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8、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简称,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19、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一、辨析题 1. 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叫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被使用或因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固定资本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或油性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或无形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不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廉价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2.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参考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其垄断地位服务的。 从阶级性质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资本主义"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在经济目的、形成方式、运行规律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的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根本要求,但不能说其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二、简答题 1. 单个资本进行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要实现资本的连续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和空间上的并存,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 2.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高技术含量。 (3)高商品率(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4)适度规模经营。 (5)农业人口比重低。 3.试述如何理解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参考答案: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这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使用价值,必须从事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并不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凭空创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其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 括号内)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决定商品生产者的投资方向 .决定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循环和资本资本周转的统一 .资本周转速度()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Ⅱ是()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增长

的特征是必然()。 .有效增长 .逐步增长 .缓慢增长 .优先增长 .平均利润率是()。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借贷资本是()。 .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生息资本 .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暂时闲置的货币 .高利货资本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人人都成为有产者 .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垄断资产阶级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 .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资本输出的形态可划分为()。 .商品资本输出和货币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和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资本输出和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厚基础是()。 .资产阶级国家 .占有大量殖民地 .资本输出 .私人垄断资本 .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既相互控制,又相互反控制 .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制裁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掠夺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这样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资本家追逐高额利润 .垄断的统治 .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 .竞争的存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生产资料 .劳动产品 .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资本总公式是:G-W-G'.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67 财经研究 美国次级贷款,是指美国的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有优级贷款和次级贷款的区分,而次级贷款是金融机构发放给风险较大的借款人的贷款。由于高利润的吸引使美国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贷款,高利润伴随高风险,次级贷款的证券化等因素又使风险更大,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导致连锁反应,因而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一系列的潜在的经济问题,我们从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角度分别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的相关问题。 一、从货币角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 有评论说对货币的的刺激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虽然此言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自从上个世纪凯恩斯主义退出经济政策理论的核心地位,货币主义成了一头独大的现有场面,美联储最近的三位主席沃尔克,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是坚定的货币主义者。甚至有人说,格林斯潘任期期间的大量发行美元的货币政策正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货币主义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周期的运行,在经济衰退时采取降低央行利率和增加货币发行量的办法来刺激市场需求和平衡物价,但无论是美国、中国或者其他国家通过这种方式都没有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起到有效的作用,于是凯恩斯主义也重新登台。 美国次贷危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各金融机构大量贷款给信用度低的借款人,而把这些低信用贷款直接卖给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又利用次贷证券化大量发行债券和股票,虽然是实行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也把风险转移到投资者的身上,但背后是低信用的借款人在做支撑,又加上房地产公司把从投资者那里得到的资金重新投入到金融机构使其进一步扩大次级贷款,如此反复,杠杆效用使次贷这个危险的雪球越滚越大。 无论是国家控制的货币政策还是市场上流通的实在货币供应都可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因,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如何妥善利用货币政策和合理的控制货币供应将成为战胜这次危机的重要因素。 二、从信用角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爆发闹的人心惶惶,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是因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而引起的,于是大家就开始对信用评级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深入思考。而本文作者所强调的不只是完善信用评级机构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别处着眼来看,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主要并不只是他们的信用评级机构不够大,信用评级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而是政策利益驱使和高利润回报的吸引引起的,无论是美国国家领导人还是房地美、房利美,都有政治利益上的考虑,打着广告告诉民众说“人人有房住,不住白不住”,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则看重的是高回报,从根本上来说,是利益的驱动和认识问题最终酿成了次贷危机,因此不能只是着眼于机构的设置,更要从更深层次看到问题,认识到高回报后面的高风险,在危机爆发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只有未雨绸缪,才能不乱方寸。 三、从市场角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 众所周之,市场经济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这次金融危机更是市场 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高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30205 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活生生体现。经济学上有个假设前提是经济个体都是理性的,意思是说理性的个体都是受利益的驱使的,次贷危机的爆发正是对次真实的写照,受高利润的引诱,无论是借款人还是金融机构或者房地产公司及投资人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最终作出了盲目的行为,一味的追求高利润,忽视了高风险,他们不是没有看到后面的高风险,而是视而不见,不加以控制,导致了最后的市场自身的崩溃,由于市场自身的局限性所致,单单依靠市场自己调节经济个体的行为是不够的,因为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政府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等手段控制和引导市场的走向,在市场偏离方向时把市场拉回自己的轨道。 四、从制度角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到底和制度有没有关系?本文的回答是肯定的,制度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只分,这里仅指经济制度。尽管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巨大,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农民工返乡,失业人数增加,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工资待遇降低等问题很严重,但相对其他欧美国家来说,影响尚算较小。影响较小的一部分原因是积极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消极的,比如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次贷证券化的作用,而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就很不够,银行传统业务仍然占据银行收入总额的很大部分,而金融产品的创新并不就意味着危机的发生,中国只是由于经济制度的不完善歪打正着了。从这次危机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汲取美国的教训在创新的同时要看到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巨大,仅仅几千字不可能将其中的问题全部道尽,我们只是站在政治经济学角度上从几个侧面对它进行观察尽量得到一些明白的认识,看似不可琢磨的危机背后会显现由来已久的理论背景,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注定金融危机会再次爆发,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使危机迟一点到来和削弱危机对国家经济及人民生活的消极影响,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认清危机的本质,透析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战胜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李黎.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传导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8.(7). [2]徐明祺. 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 . 国际金融研究,1999 , (5) . [3]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 ].国际金融研究,2008,(3). [4] 李翀.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 2007,( 6) . 作者简介: 姓名:高鹏,男(198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职业技能实训政治经济学(金融)货币银行方向

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 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性的阶段是()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 调节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目标是()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 宏观经济是指() 货币资本买卖的市场价格是() 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市场机制能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通过经济增长率来衡量。 剥削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经济体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垄断资本()。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来体现其经济政策导向,这些市场包括()。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 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C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选项D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只有答案C才是理论基础。 4、在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B ) A、原材料 B、机器设备 C、燃料 D、辅助材料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A、C、D属于劳动对象范畴,即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价值规律是( A ) A、只在几个社会形态存在的经济规律 B、各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规律 C、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解析: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非商品的劳动产品不存在价值,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因此,商品只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 9、基本经济规律是( D ) A、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B、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一种社会形态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 解析:此题考核的是基本经济规律的名词解释。需要注意,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在中国现在虽然有存在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存在剩余价值,但因为它不占主导地位,所以不能说剩余价值规律是我国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公有制占主导的按劳分配规律。 11、价值的实体是( B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解析:本题考察价值的内涵,即价值一词的名词解释,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答案是B。注意抽象劳动本身并不是价值,抽象劳动的凝结才构成价值。 12、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一般规律是( A ) A、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改变自身的性质 B、生产力不断运动 C、生产关系不断变革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进行矛盾运动 解析:社会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所以答案为A。 13、市场经济是指( B ) A、以市场存在为条件的商品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市场决定一切经济活动的商品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