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会诊制度

远程会诊制度

远程会诊制度
远程会诊制度

远程会诊制度

一、各科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医疗会诊时,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经主治医师及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医疗会诊同意书,送至医务科审批备案后,由患者家属到财务科按标准付会诊费,并由请求会诊医生将交费发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登记备案后安排会诊各项事宜。

二、对要求远程会诊的病例必须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电子版或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

三、确定会诊时间后,由远程会诊网管通知请求会诊科室的经管医师及科主任,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30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会诊准备。

四、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

五、经治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方案。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

六、所有科室对疑难、危重病人要积极开展远程会诊。

七、对于同级医院或下级医院提出院外会诊申请者:

⑴提前约定远程会诊的时间,并提前将会诊患者的资料交至我院医务科。⑵远程会诊医师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会诊、咨询内容与本人执业范围、专业技术相一致。

⑶远程医疗会诊只作为临床诊疗活动的辅助手段,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定权仍属于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若出现医疗纠纷由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负责协调解决。

⑷远程医疗会诊收费标准将按照省、市规定的价格、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

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规范修订版

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 规范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远程医疗诊疗行为,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贵州省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 第三条本规范所含分级诊疗内容,只针对远程医疗服务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时的分级诊疗。 第四条贵州省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须按照本规范,实行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 第二章远程医疗分级诊疗 第五条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快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一级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二、三级大医院治疗,实行一、二、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第六条基层首诊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诊疗活动,是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的首诊。在以下医疗机构就诊为基层首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及以下医保(新农合)民营定点医疗机构。 第七条需要特殊陪护才能就医的特殊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婴幼儿、重度残疾人、意识障碍等)、急危重症患者、同类疾病需要再次入院治疗者、孕产妇、专科疾病患者等,可根据病情需要自主选择省内首次就诊医疗机构。 第八条双向转诊是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双向转诊的作用是积极发挥二、三级大中

医院远程会诊制度-请专家做手术收费标准

医院远程会诊制度:请专家做手术收费标准 XXX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远程会诊站在我院的正常使用,保证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质量,规范工作技术人员操作,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院远程会诊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第二章工作流程第三条请求会诊科室工作程序 1、根据病情需要请301医院远程会诊者,由经治医师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与要求(可以指定拟会诊专科和专家,如不指定,则由接收会诊医院安排专家),经科室主任同意,报医务处及主管业务院长审批后,将申请单及会诊必须的各种检查单和资料送至远程会诊中心。 2、急会诊12小时内,普通会诊24小时内传出所有病历资料。 3、确定会诊时间后,会诊医师应在会诊前10分钟到达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必要时患者及家属可一同前往。会诊前5分钟由双方接通会诊线路,实施会诊。 4、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教学和科研。 5、经治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会诊意见仅供经治医师参考,不承担法律责任。第四条远程会诊中心工作程序1、远程会诊中心收到科室的会诊申请后,根据会诊目的及要求,审

核患者资料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达标,必要时请对方补齐资料或重新传送。经过整理后,发至北京301医院。 2、根据病情或申请方提议,与北京301医院协商选择和预约会诊专家,确定会诊时间并及时通知申请会诊科室。 3、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确定会诊专家,3天内安排会诊; 急会诊应在12小时内安排会诊。 6、会诊结束后及时下载会诊报告,并及时通知申请会诊科室。第五条设备管理使用制度(一)远程会诊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的设备会诊中心配备以下设备:DELL计算机一台、宝丽通视频系统一套、及相关网络设备、胶片扫描仪一台、电视机2台、松下一体机一台。远程教育中心配备以下设备::SONY投影仪幕布2套、宝丽通视频系统一套、及相关桌椅等设备。(二)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1、各种硬件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机器的除尘和清洁工作。 2、计算机必须安装防杀病毒软件,并且定期升级。 3、会诊数据必须定期备份,一般每月备份一次,由当前会诊数据覆盖备份盘上的旧数据(上次备份数据)。 4、会诊中心人员必须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旦遇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维修; 会诊中心的机器设备的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 5、会诊中心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配备防尘罩,并在机器设备关闭15分钟内盖上防尘罩。 6、会诊中心在没有会诊任务和安排时,应当切断机器设备的电源。 7、设备专职专用,不得在会诊

Arxsys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1)

Arxsys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艾康(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09

目录 1.建设目标 (1) 2.整体架构设计 (1) 2.1总体设计概述 (1) 2.2远程会诊系统示意图 (2) 3.远程会诊系统应用说明 (2) 3.1 远程会诊流程 (3) 3.2预约管理 (3) 3.3影像会诊管理 (5) 3.4超声诊断及手术会诊管理(超声、DSA开放手术)(选配) (6) 3.5系统管理 (8)

1.建设目标 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领域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院正担负着一个跨时代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加强远程会诊的精确诊断,如何提升远程会诊的效率及确诊率。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高清视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将诊疗过程的音视频以及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远程实时医疗会诊,主治医师与专家之间进行实时交流,同时,医院又可将诊疗过程全程录制存档。这样的“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正是目前所有需要远程会诊的医院管理者寻求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但能满足远程会诊,教学研究,远程医疗和病例库建立的需求,更能将医院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 Arxsys 远程会诊系统是一套根据所需医院对于远程会诊的需求进行设计,整合了多种高科技的技术,能够实现医疗远程会诊过程的实时互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2.整体架构设计 2.1 总体设计概述 根据所需医院的要求,建立一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申请方医院的医患和专家端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的工作。 Arxsys远程会诊系统包含: 1.申请方医院提出会诊申请。 2.会诊前,申请方可以远程上传影像到云端(如需要),供专家调阅。 3.中心平台或申请方医院进行会诊分派,会诊通知。 4.专家阅片:如有必要,专家事先调阅参考影像资料。 5.会诊时,专家实时在线与申请医师音视频互动:用于指导超声操作,指导 DSA手术,指导外科手术。 6.会诊后,专家撰写报告:专家在完成远程会诊后,撰写报告。如在院内,则 直接进入电子病历系统,编写报告。如果是院外,则在Arxsys系统里进行 报告编写后,再传回申请方。

远程会诊管理规定

远程会诊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一、各科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医疗会诊时,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经治医师及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医疗会诊同意书,送至医务科审批备案后,由患者家属到财务科按标准付会诊费,并由请求会诊医生将交费发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登记备案后安排会诊各项事宜。 二、对要求远程会诊的病例必须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电子版或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 三、确定会诊时间后,由远程会诊网管通知请求会诊科室的经管医师及科主任,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30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会诊准备。 四、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 五、经治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方案。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 六、所有科室对疑难、危重病人要积极开展远程会诊。 七、对于同级医院或下级医院提出院外会诊申请者: ⑴提前约定远程会诊的时间,并提前将会诊患者的资

料交至我院医务科。 ⑵远程会诊医师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会诊、咨询内容与本人执业范围、专业技术相一致。 ⑶远程医疗会诊只作为临床诊疗活动的辅助手段,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定权仍属于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若出现医疗纠纷由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负责协调解决。 ⑷远程医疗会诊收费标准将按照省、市规定的价格、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制度与职责、流程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工作人员职责 一、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合理排班,组织和协调中心远程会诊工作,保障会诊工作正常进行。 1、接受XX个县镇医院提出会诊申请。 2、接收对口支援医院的会诊申请,并协调我院专家完成会诊。 二、定期收集、整理、分析远程会诊相关信息,建立远程会诊信息登记表,定期向分管领导进行汇总报告。 三、定期(每月)统计会诊中心会诊量、参与会诊医生的工作量,为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四、参加远程会诊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病人病情及隐私、不得泄露会诊相关数据、会诊期间非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不得参与会诊。 五、制定值班表,采取工作人员划片包干的方法管理会诊中心的环境卫生及安全。值班人员及时关闭设备及电源,下班前关闭好会诊室的门窗等,确保安全。 六、制定远程会诊流程和考核标准。 七、建立远程会诊专家库,对远程会诊专家进行资格认定。 远程会诊中心制度 一、工作制度 1、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远程会诊中心工作纪律。 2、申请上级医院会诊时,工作人员需充分准备会诊病例的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规范填写远程会诊申请表。

3、对协作医院会诊时,通知医生按照约定时间参加会诊,会诊专家遵守职业道德、本着严谨的精神给予会诊意见。 4、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远程会诊工作,按照工作流程有序进行。 5、会诊人员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操作会诊中心的各种设备。 二、保密制度 1、为了维护患者利益,特制定本规定,医务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 2、严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医院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露患者病情及隐私。 3、参加会诊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传播会诊内容,特别是涉及病人隐私的病情。 4、调岗、离职时,必须将自己经管的会诊登记资料交接管人员,不得私自带走或销毁。不可随意移交给其他人员。 三、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1、会诊中心的各种硬件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机器的除尘和清洁工作。 2、会诊数据必须定期备份,每个月必须统计一次。 3、会诊中心人员必须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旦遇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维修;会诊中心机器设备的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 4、每日会诊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关闭机器设备的电源。 5、设备专职专用,不得在会诊专用计算机上安装其他与会诊无关的软件。

会诊及远程会诊制度及流程

康复科 会诊制度及流程 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多学科会诊、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一、急诊会诊 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二、科内会诊 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可由主治医师提出病例,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月举行两次,全科人员参加。 三、科间会诊 (一)门诊会诊 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者,须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诊疗卡片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诊疗卡或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二)病房会诊 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及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主治医师签字后,及时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48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医师应以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并提出具体意见。会诊后主管医师要及时书写会诊记录。 四、多学科会诊

最新远程会诊室工作制度及流程

远程会诊室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社区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疑难危重症、复杂手术请专家来我中心诊治需先行远程会诊。 三、如患者病情诊断不清,经全中心会诊仍诊断不清先行远程会诊。 五、患者对诊断及诊治有疑问,经中心主任审批后,需先行远程会诊。 六、会诊医师应提前30分钟将资料准备好送往远程会诊室,并填好远程会诊申请单,远程会诊时会诊医师需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并提前10分钟与患者(家属)一同到达远程会诊办公室。 七、医师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会诊咨询工作,严格遵守医师道德行为规范。认真对待每例会诊患者,会诊前仔细查对、分析会诊资料,认真听取专家的病情分析,记录治疗方案。 八、会诊医师在远程会诊结束后,应将专家意见单附入病历。 九、急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应及时与远程会诊负责人员联系,将病人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及时完成远程会诊。 红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远程会诊流程 ↓ ↓ ↓ ↓ ↓ ↓ ↓ ↓ ↓

红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I卷(共95分) I.听力测试。(共30分) 第一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A.Nice to meet you, too. B. Thank you. C. Goodbye. 2、A.Don’t worry! B. Good idea! C.Hurry up! 3、A. You’re welcome. B. It doesn’t matter. C. Take your time. 4、A.That’s right. B.Take it easy. C. With pleasure. 5、A.Sorry, I won’t. B. Well done. C. Here you are. 6、A.Never mind! B. What a pity! C. Have a good time! 第二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7、A. By bike. B. By bus. C. On foot. 8、A. Grace. B. Alice. C. Paul.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科室: 我院远程医学中心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在安徽省立医院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竣工,为规范管理,理顺远程会诊工作流程,解决我院疑难危重病例诊治,促进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特制定中煤矿建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望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二O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附件:1、《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2、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3、远程会诊申请单(样表)

附件1: 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我院远程医学中心管理,理顺远程会诊工作流程,解决我院疑难危重病例诊治,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远程会诊等渠道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及《安徽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管理规定》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一、组织管理及工作人员职责 根据院领导安排,远程医学中心由医务处、科教科负责管理,暂设兼职人员3名,信息中心协助技术支持。工作人员职责见附件2。 二、远程医学中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和作用 远程医学可满足医生和患者双方的需求。根据医生和患者的信息需求,远程医学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已应用于如下方面: (1)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中医辨证诊治、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

(2)远程会诊: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治疗等。 (3)远程信息共享:实现各卫生单位、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远程教学、视频会议等。 (二)远程会诊信息的处理 远程医疗服务需处理的主要信息有: 1、图片文件:病理片、B超图片、皮肤病变部位照片。 2、影像文件:内镜图片及录像、CT片、X光片、MRT等。 3、文本文件: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 4、波形文件:心电图、脑电图等。 (三)以下情况均可申请远程医学中心协助: 1、医生单方面需求(即患者没有提出会诊要求),需要上级医院协助进行病 理、X光片、CT片、MRI片、内镜录像(图片)以及其它临床医技诊断的需求; 2、门诊或住院患者提出,要求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以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求; 3、各科室或科教科有远程实时教学需求或其它需要上级医院专家帮助的各种需求; 三、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一)和上级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流程 1、凡需要远程医学协助的科室,根据需求的紧急程度,需提前1-3天向远程医学中心(远程医学中心地点设在门诊三楼职工书屋旁)提出申请,紧急情况下可随时提出申请。远程会诊和普通会诊一样,均需报医务处同意并备案。如有远程教学活动需相关科室参加的,也可由科教科直接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3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制定本规范。 一、管理范围 本规范所称远程医疗服务包括以下情形: (一)某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直接向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发出邀请,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邀请方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双方通过协议明确责权利。 (二)邀请方或第三方机构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受邀方以机构身份在该平台注册,邀请方通过该平台发布需求,由平台匹配受邀方或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对需求做出应答,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邀请方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邀请方、平台建设运营方、受邀方通过协议明确责权利。 邀请方通过信息平台直接邀请医务人员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的,必须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按照《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管理。 二、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条件。

1.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批准、与所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相应的诊疗科目。 2.有在本机构注册、符合远程医疗服务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完善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信息化技术保障措施。 (二)人员基本条件。 邀请方与受邀方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务。邀请方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可多点执业)陪同,若邀请方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由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陪同;受邀方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诊疗服务能力、独立开展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可多点执业)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可提供远程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 有专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设施、信息系统的定期检测、登记、维护、改造、升级,符合远程医疗相关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的规定,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满足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需要。 (三)设备设施基本条件。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应当满足图像、声音、文字以及诊疗所需其他医疗信息的安全、实时传输,图像清晰,数据准确,符合《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满足临床诊疗要求。 2.重要设备和网络应当有不间断电源。 3.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应当至少有2家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信息传输通畅。有条件的可以建设远程医疗专网。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教学内容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XXXXXXX第一医院远程 会诊中心建设建议 一、背景 我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目前,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631张,每年救治来自辽宁、内蒙、吉林、河北等地的门诊患者6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5.6万人次。近些年随着患者对诊疗的要求提高,信息化和交通的发展,众多患者分流到北京、沈阳等大的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就诊。使我院的患者流失,不但影响我院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影响我院的社会形象。如何解决患者的越来越多的外诊?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 建立一个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对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促进患者本地就医具有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远程医疗在当今世界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将区域中心医院与国内先进医院连接起来,最大程度发挥医学专家的资源能力,形成一个大范围的综合医疗网络服务体系,从而减小了因为地域环境、医疗水平及部分设备的差别所造成的在诊断疑难病症上的困难。 二、项目意义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也将越来越在我们的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可以缓解老百姓到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可以使我们医院的疑难病人或是有外诊需求的病人及时高效地得到高级医院专家的快速有效诊断,使治疗方案变得明确,早诊断、早治疗,帮助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患者可能在专家指导下在我院治疗。 (2)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远程医疗具有信息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若能将这个无形的沟通桥梁搭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可以预见的是,远程医疗可跨越时间和地域造成的阻碍,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享有稀缺的医疗资源,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3 )逐渐形成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的就医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率。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居民也能享受到先进的省,市医疗资源。当我区域居民有了病,不必非要到大型医院才能放心诊断,可以通过当我院的远程医疗享受到专家的服务,进而带动一种“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的就医模式。平台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远程会诊中心管理规定

安徽省远程会诊中心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省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基层医疗水平,便于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得到方便、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促进我省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远程会诊,是指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跨地域医疗会诊。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本中心开展的远程医疗会诊。 第二章机构设臵与职能 第四条安徽省远程会诊中心由专家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基层远程会诊分中心(县、市医院)、各网络单位(包括一级及以上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以及管理、信息、收费等部门组成。 第五条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管理工作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由省立医院院外医疗部负责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能是:(一)组织和协调中心远程医疗会诊工作; (二)制定远程医疗会诊的流程和考核标准;

(三)远程医疗会诊专家资格的认定; (四)远程医疗会诊专家的推荐,建立并及时公布和更新安徽省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 (五)收集和管理远程医疗会诊资料; (六)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相关信息,并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考; (七)负责审核加入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的资质,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安徽省立医院信息中心在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实施技术保障、会诊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各市、县可依托本地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分中心,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七条设立中心或分中心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中心或分中心建设方案; (二)依托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三)辖区内各网络单位管理人员与会诊医师人员名单; (四)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远程会诊管理办法

卫医管医疗便函…2012?号卫生部病理远程会诊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条为配合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开展,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基层、边远、贫困地区的患者能够享有高质量的远程病理会诊,卫生部高度重视和推进病理远程会诊与质控试点工作。为保证病理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病理远程会诊试点医院、省级会诊中心、区域会诊中心,以及有关专家; 第三条卫生部病理远程会诊试点项目由卫生部病理质控与评价中心负责协调管理; 第四条由卫生部病理质控与评价中心组织建立病理远程会诊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d69567980.html,),负责会诊、质控、咨询、培训及考核等工作; 第五条会诊中心 一、会诊中心由区域会诊中心和省级会诊中心组成,区域会诊中心接受所属省级会诊中心的咨询、会诊、质控以及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也可直接接受试点医院的会诊工作;

省级会诊中心承担所属省内试点医院的会诊、质控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省级会诊中心会诊专家的选定应由长期在一线从事病理诊断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病理医师担任,在自愿报名基础上,参加由卫生部病理质控与评价中心组织的资格考试,合格后由卫生部病理质控与评价中心确定并备案; 三、会诊中心或会诊医疗机构,有责任对试点医院申请会诊的病例24小时内给予会诊,提供会诊咨询意见书,并对该意见书负责,特殊情况,不能24小时内提供会诊意见的,应及时与试点医院沟通; 四、各会诊中心应定期(每3个月)对所属试点医院进行一次病理诊断的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书面通报给试点医院及卫生部病理质控与评价中心; 第六条试点医院 一、试点医院应认真履行试点工作的义务和责任,并上传病例至会诊中心或专家会诊、复核、质控等,有义务承担周边其他有会诊要求的医疗机构或病人的会诊工作;上传会诊病例数量要满足会诊质控试点要求; 二、试点医院向会诊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申请会诊,应提供相关临床病史、清晰合格的数字化病理切片及其他辅助诊断资料、本单位初诊意见等,上传至会诊平台,并选择合适的专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县人民医院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异地专家的诊疗指导,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根据《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 建设以省卫计委指定的三级医院为中心,连接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远程会诊、监护、预约、手术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活动,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 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院长为一把手,亲自抓此项工作。明确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远程医疗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此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成立远程医疗中心,负责远程医疗具体工作的实施。 2.制定远程医疗的工作制度 制定出有利于远程医疗工作开展实施的制度和流程。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

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奖惩制度等。 3.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4.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 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成员均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我院各领域带头人,业务精湛的资深专家,专业涵盖了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及儿科。 5.远程会诊室建设 设置远程会诊室,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确保远程医疗工作顺利实施。硬件指房屋、设备和人员等,软件指制度规范和远程医疗操作系统等。 三、工作要求 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远程医疗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远程医疗的规定,规范医院远程医疗管理,推行远程医疗业务,以此减轻群众负担,惠及患者,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定义 远程医疗会诊是医疗机构间运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网络视频、音频同步的方式,为患者完成病例分析、病情诊断和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医疗咨询服务。规范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制度称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三)基本要求 1.参加远程医疗会诊医师必须是取得执业证书,并在医院办理医师注册、变更或多机构备案的临床、医技科室的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具有主任医(技)师任职资格者、或由科主任指定的取得副主任医(技)师及以上任职资格者。 2.远程医疗中心由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信息中心协助技术支持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接收远程会诊的申请、安排会诊时间;信息科负责设备调试、日常维护。 3.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

协调申请方、会诊(培训)专家、信息科,确定并通知远程会诊(培训)时间。 4.信息中心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技术支持平台确保接收和发出的信息快捷、准确,会诊前提前完成与远程会诊医院的对接调试。为保证会诊流程畅通,需工程师协助至会诊结束。 5.申请会诊对象限于疑难危重病例及少见病例,并且已经经过科内或全院会诊,仍然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者。 (四)具体细则 1.应邀会诊 (1)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受理外院远程医疗会诊的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核。 (2)若同意会诊申请,要求申请会诊的医院提前把病例资料(病历摘要、各种检验报告单、检查报告单、影像资料、照片、各类电生理描记图和病理图文资料)传送至远程会诊信息平台。 (3)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与相关科室确定会诊专家及会诊时间,会诊的病历资料至少在会诊前转发给会诊专家。 (4)会诊结束后,由会诊专家填写会诊记录表,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将会诊记录表留档后发送至申请医院。 2.申请会诊 (1)申请科室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及患者知情同意书,提

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规范

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规 范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远程医疗诊疗行为,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贵州省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 第三条本规范所含分级诊疗内容,只针对远程医疗服务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时的分级诊疗。 第四条贵州省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须按照本规范,实行远程医疗分级分类诊疗。 第二章远程医疗分级诊疗 第五条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快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一级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二、三级大医院治疗,实行一、二、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第六条基层首诊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诊疗活动,是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的首诊。在以下医疗机构就诊为基层首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及以下医保(新农合)民营定点医疗机构。 第七条需要特殊陪护才能就医的特殊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婴幼儿、重度残疾人、意识障碍等)、急危重症患者、同类疾病需要再次入院治疗者、孕产妇、专科疾病患者等,可根据病情需要自主选择省内首次就诊医疗机构。 第八条双向转诊是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双向转诊的作用是积极发挥二、三级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二、三级大中型医院。 (一)纵向转诊即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下级医疗机构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病人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病人转至上级医院就医;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后相对稳定的病人,可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

远程会诊管理规定

远程会诊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一、各科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医疗会诊时,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经治医师及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医疗会诊同意书,送至医务科审批备案后,由患者家属到财务科按标准付会诊费,并由请求会诊医生将交费发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登记备案后安排会诊各项事宜。 二、对要求远程会诊的病例必须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电子版或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 三、确定会诊时间后,由远程会诊网管通知请求会诊科室的经管医师及科主任,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30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会诊准备。 四、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 五、经治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方案。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 六、所有科室对疑难、危重病人要积极开展远程会诊。 七、对于同级医院或下级医院提出院外会诊申请者: ⑴提前约定远程会诊的时间,并提前将会诊患者的资

料交至我院医务科。 ⑵远程会诊医师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会诊、咨询内容与本人执业范围、专业技术相一致。 ⑶远程医疗会诊只作为临床诊疗活动的辅助手段,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定权仍属于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若出现医疗纠纷由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负责协调解决。 ⑷远程医疗会诊收费标准将按照省、市规定的价格、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

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04

基层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的问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系统和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5家县级人民医院开展基层远程会诊。 二.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建设原则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保障安全,注重实用: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架构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大集中模式,具备可扩展性时机成熟时可在各地区建立地区级平台。系统由一套软件、一个网站、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组网采用10MB/4MB光纤专线组成。 一套软件:按照卫生部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具体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软件开发商进行平台开发。 一个网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用于远程视频教学录像点播、远程视频教学信息的通知、数字共享资源的查询、阅览等。 一个数据中心:省级建立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 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互联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互联网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

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见附录)。 第三条国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互联网医院实行准入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医院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负责辖区内互联网医院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互联网医院准入

第五条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或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使用在本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应当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 实体医疗机构仅使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可以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 第六条实施互联网医院准入前,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与互联网医院信

息平台对接,实现实时监管。 第七条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应当向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提出设置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报告内容; (三)所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的地址;(四)申请设置方与实体医疗机构共同

签署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的协议书。 第八条新申请设置的实体医疗机构拟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应当在设置申请书中注明,并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写明建立互联网医院的有关情况。如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应当提交合作协议。 第九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受理设置申请后,依据《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

远程会诊管理规章制度

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医院 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一、各科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医疗会诊时,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经主治医师及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医疗会诊同意书,送至医务科审批备案后,由患者家属到财务科按标准付会诊费,并由请求会诊医生将交费发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登记备案后安排会诊各项事宜。 二、对要求远程会诊的病例必须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电子版或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 三、确定会诊时间后,由远程会诊网管通知请求会诊科室的经管医师及科主任,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30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会诊准备。 四、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 五、经治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方案。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 六、所有科室对疑难、危重病人要积极开展远程会诊。 七、对于同级医院或下级医院提出院外会诊申请者: ⑴提前约定远程会诊的时间,并提前将会诊患者的资料交至我院医务科。 ⑵远程会诊医师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会诊、咨询内容与本人执业范围、专业技术相一致。 ⑶远程医疗会诊只作为临床诊疗活动的辅助手段,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定权仍属于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若出现医疗纠纷由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负责协调解决。 ⑷远程医疗会诊收费标准将按照省、市规定的价格、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页脚内容

申请远程会诊流程图

申请远程会诊流程 一、打印会诊知情同意书给患者签。 二、登陆会诊系统前的病历资料准备 1、在住院医生工作站病历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到U 盘 2、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嘱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到U 盘

3、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嘱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CT和DR检查影像结果到U 盘(CT和DR在 保存影像时不能改变保存名字,即不能动文件名,图片格式一定要是DCM格式,否则上传到了会诊系统会找不到文件)

三、到远程会诊室,正常打开电脑登陆会诊系统、提交会诊电请、病历资料、检 查检验、CT、DR影像资料。 1、登陆会诊系统:双击电脑桌面谷歌浏览器进入后点登录进入会诊系统。 2、填写患者病历资料:点会诊中心下的临床会诊进入填写界面:填写要求1、会诊方式选 “非点名会诊”2、预约会诊选“非预约”3、照实选择科系、指定科室、指定专长4、不用填指定诊室、会诊日期、会诊时间5、处理方式必须选“手工录入”,如实填写申请医院、申请科室、申请医生、医生联系,方便协助医院联系。6、如实填现写患者信息,其中带*号为必填项,如果患者不带,请在号处填上大写“B”带替。7、如实填写临床信息,其中,主述、病史、既往史、诊断、会诊目的为必填,当然能填写完整资料更佳。 3、上传病例件: 找到U盘或电脑上的患者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化验单(要生成压缩包,要不得一一上传)。

4、上传患者相关检查(CT、DR影像资料) 点手工查询,点搜索,找到患者名称,打勾,确定。 5、上传患者知情同意书 点浏览找到扫描后的患者知情同意书后,点上传。 做完以上资料的填写和上传操作后,点即完成病历资料的上传了。 四、完成病历资料的上传后,通知民族医院客服部,说有会诊,会诊申请资料已经 上传,请安排。 五、会诊医生接到协助医院确认会诊时间后,请提前10分钟到远程会诊室,打开电脑。 六、登陆谷歌浏览器点进入视频 会议系统,由民族医院创建会议后,和我们说会议号后,点通过会议号加入,填写会议号进入视频会议。 七、进入视频会议后,打开视频点即可进行视频通话。 八、视频会议一天后,下载打印会诊结果报告 登陆远程会议系统、点我的会诊、点申请会诊(完成)、选对患者点“查看”点下载报告把报告下载打印留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