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复习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复习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复习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复习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咨询的含义 P16(含义、性质与特点)

心理咨询(counseling)就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与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与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2、咨询的目标 P68(意义、目标要求、确定方法、影响因素)

咨询目标就是咨询工作期望的结果。咨询目标的确定,主要受制于来访者与咨询者两个方面。

(1)来访者因素。来访者的咨询愿望、经济条件、家庭与职业状况与来访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目标的确定。

(2)咨询者因素。咨询者所受到的专业训练不同,咨询专长与经验也有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目标的确立需要咨询者与来访者共同参与:既要依据来访者的问题性质,又不能脱离咨询者的专业能力,还要顾及其她制约因素;既要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更要明了咨询目标的确立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推进而调整与改变。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P13

(1)联系:首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强调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医访关系、解决的问题及从业人员的要求等问题上都就是一致的。其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所遵循的理论与方法都就是一致的。第三,咨询与治疗所遵循的原则都就是一致的。如理解、尊重、保密、疏导、促进成长等基本原则在这两种工作中都必须遵循对从业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也有同样的要求。

(2)区别:第一,工作对象有别。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就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与身心疾病。咨询主要涉及意识层次的问题,治疗更多地与潜意识打交道。第二,遵循的模式有区别。在学校开设的面向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在社会群体中面向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等这类咨询主要遵循发展与教育模式,其称谓就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遵循医疗模式。因为它就是医疗工作的一个方面,工作任务就是治病救人,机构一般设在医疗系统,其称谓就是心理门诊。心理治疗法除个别会谈外,还可以配合其她治疗手段。第三,工作任务的侧重面有别。心理咨询贴近生活,心理治疗贴近疾病。咨询任务的侧重面就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治疗任务的侧重面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补救,消除疾病,恢复正常。第四,从业人员的来源有别。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主要就是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的从业人员应有医学知识,特别就是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因而心理治疗的从业人员多来自医疗队伍。

4、心理咨询的原则

1、理解性原则--咨询员认识到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就是可理解的,抱着一种尝试或尽力去理解来访者的心态,从而深入体验来访者的心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也就就是说要求咨询员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正确地理解来访者的思想,使来访者能够在精神上得到理解与支持。由理解性原则引申出来的原则:①对来访者的行为与问题表示宽容,对来访者表示接纳;②准确把握来访者的情绪与情感;③正确揭示来访者的意思(包括话语含义及言外之意),成为评判咨询员就是否在积极倾听以及咨询员能否采取有效策略的重要标准。

2、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它就是鼓励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

就是对来访者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来访者确信咨询员会对她们的谈话内容保密时,也即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后,才可能谈出自己未向人泄露过的内心隐秘,这时也才就是真正解决其心理困扰的开始。咨询人员随意泄露来访者的私人秘密,不仅应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要负法律责任。所以,保密性就是咨询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心理咨询的保密范围,包括对与来访者的谈话内容保守秘密,不公开来访者的姓名,拒绝关于来访者情况的调查,以及尊重来访者的合理要求等内容。

3、不包办代替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她认为心理咨询应以咨访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就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就是一种启发或促进内部成长的关系。因为人自己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员不应主观地指示来访者一定要怎样做或一定不能怎样做,而应该与来访者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但究竟采取哪一种方案去解决问题,则应由来访者自己进行选择,咨询人员不能代替。当然,在来访者能力明显不足与环境恶劣(如经济状况极差、智力缺陷、时间紧张、压力过大),以及咨询员方便的情况下,咨询员可主动或在征得来访者同意时,力所能及地为来访者承担一些责任与义务。

4、保持中立的原则—此原则要求无论在价值观念上、人际关系上、对来访者的行为好坏的判断上,还就是对来访者的生活态度与方式的选择上,不偏向哪一方,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来访者。它有助于客观地收集有关来访者及其她事物的信息,咨询员不易受到来访者情感与思想的干扰与影响,并能够在咨询过程中理智地分析问题。它还有助于咨询员与来访者关系的正常发展,不会因咨询员与来访者的好坏而偏向来访者一方,也不因咨询员的偏见而影响到咨询的进展与效果。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涉及人际关系冲突时,保持中立的原则更有助于避免咨询员卷入一场不必要的人际纠纷与争斗之中。

由保持中立的原则而引申出来的准则就是:①咨询员不偏向哪一方;②放弃偏见(自我)。

5、针对性原则—由于人具有独特性与个别性,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千差万别,因此心理咨询的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从来访者具体的心理问题出发。充分考虑其问题形成的环境、来访者的个性(特别就是气质、性格特点)、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期望、要求等,就事论事,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收到良好的咨询效果。

由针对性原则引申出来的准则就是:①避免过分说教与劝告;②就事论事,避免离题或泛泛而谈。

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虽有区别,但在本质上就是相通的。咨询过程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心理治疗也离不开必要的咨询过程。对待心理疾病也要像对待生理疾病一样以预防为主。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工作者可能会发现来访者受到了某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产生疑病、恐病或对其她人无根据的猜忌,也有人由于消极厌世而产生轻生的意念。对于这些情况,咨询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加以开导,帮助来访者解除疑虑与消极意念,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对于一些严重问题(如自杀倾向、对人有伤害等),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因素

5、心理咨询对象三大类: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6、需要转介的对象

内容与咨询师不相匹配的(欠缺型)

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的(忌讳型)

个性不相容的(冲突型)

*转介的注意事项

(1)应开诚布公地将转介一事事先告诉来访者并用委婉的言词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征得来访者本人的同意。

(2)适当介绍将要接受的咨询师的长处与特点使来访者乐意接受。

(3)原咨询师应向将接受的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来访者的有关信息,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应对新咨询者的计划给予过多的干预。

7、心理咨询师P51(角色、素质与能力)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2、发展多方面的知识结构

3、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1、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2、保护来访者的切身利益,尊重她们的人格与意愿

3、咨询人员不在咨访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

4、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导来访者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1、人格与心态就是积极健康的

2、善解人意,能建立与谐的人际关系

3、情绪稳定,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

4、头脑敏锐,感情真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8、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一、当事人的利益当事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尊重人的生命 ;尊重真理;尊重自由与自立

尊重诺言与义务;关心弱者,无助着

关心人的成长与发展;关心不让她人遭到损害

关心人的尊严与评导;关心感思与回报

关心人的自由

二、做能力范围内的事

三、保密

四、终生学习

五、价值取向

1、咨询者应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并对价值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

2、承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但不一定认同

3、遵循一些共同的价值准则,按专业协会制定的规范处理问题

第三章咨询目标

9、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P77

1、“价值中立”原则的来源及意义。“价值中立”的原则来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就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方法,她的主要观点就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她认为只要给来访者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