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

工具书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用特定编排方式汇集信息,以供查阅的图书。

工具书的特点:目的上的查考性;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检索性

工具书的作用:查找词语释义;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

工具书的分类:字典和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

字典: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

词典: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说明一般词语和特殊词语的概念、用法、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

古代字典、词典统称字书。《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广韵》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类书: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

类书起源:两汉辞赋讲究广征博引,故需有抄集典故,临文参考之工具,助皇帝读书览古。体例源头:汇集各类事物而言,上推至《诗经》;分类排比之书,最久远为《尔雅》;将古书的材料汇集始于《皇览》。

类书的编排体例:

以类系事

以字系事

以韵隶事:《韵海镜源》、《永乐大典》、《佩文韵府》、《佩府群玉》

按内容类书可分为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太平广记》);按编录体裁可分为徵事性类书、徵事兼采诗文类书、专收诗文词藻的类书。

类书的功用:核事典之出处、考故事之演化

备诗文之寻检、撰文作诗之助

辑故书之遗文、校传本之谬误

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纂了《皇览》,全书已佚,现只有辑佚残本。

完整保存至今的较早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100卷,引用古籍1431种,其中90%为今不传之书,有10%是唐前古本。

宋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1000卷,引书1694种,十之七八已经失佚。其中有汉人传记100余种,旧方志200种,十分珍贵。

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按洪武正韵编排,是我国最大的类书,至今留存的只有800卷。

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康熙、雍正之际,先由陈梦雷、后由蒋廷锡等编校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0000卷,目录40卷。按类编排。

类书的局限性:书中有不少错误;包含封建观念和迷信色彩。

类书和丛书的区别:丛书是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了许多种书的一套书,每个单行的图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目。类书则是把许多图书中抄录的资料分类汇编。

类书和诗文总集的区别:诗文总集以篇为单位收集,按作品时代、作者、体裁等多种形式编排;类书辑录资料既有整篇作品也有片断资料,按资料内容或韵部编排。

类书与政书的区别:类书是一种资料汇编,而政书是一种历史著作。

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类书汇集前人著作,内容上沿袭传统观念;百科全书采用条目形式,把某项内容写成专文,对各类知识作全面系统的叙述与介绍。

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具完备性、先进性、客观性、国际性等特点。

政书: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最早开创政书这种体裁的是唐开元年间刘秩编成的《政典》。

唐杜佑《通典》最早开创政书体例。

政书分两类:通记历代典制及其史实的“十通”与只记一代典制及其史实的“会要”、“会典”

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十通:另加清乾隆年间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及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

“会要”一般以“事类”为中心分门别类概述一代典制史事的“损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内容广泛,资料丰富。会要出现于唐代,唐苏冕《会要》40卷、杨绍复等编的《续会要》40卷均已亡佚。现存最早的是宋太祖建隆二年王溥在上述二书基础上增益整理的《新编唐会要》。

“会典”以官署机构为中心,按官署机构分门立类编排规章资料。会典中一般只限于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和有关“事例”。会典最早可溯源于唐玄宗年间官修的《唐六典》、元明清三代均有官修,成书的有《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

年鉴: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实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

书目:书目是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

索引:索引又名引得、通检,它是将书中内容或文集篇目或报刊资料按一定方法排列,以供检索文献的工具书。

表谱:表谱是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的工具书。

图录:图录是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的工具书。

地图:地图是将地表事物和现象标绘于图纸上的缩影。

名录:国内近十年来大量出现的工具书,有人名录、地名录、机构名录等。

工具书的结构:工具书的整体构成形式和各部分的基本体制。

字典、词典的整体结构主要由前言、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几部分组成。

前言是对字词典编纂意图、编纂过程、编纂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以及主要内容、功用的概略说明。

凡例是对字词典编辑体例的介绍。主要包括选收字词的原则,解字释字的体例,词条的编排方法,特殊标记符号的说明等等。

附录提供一些常用的参考性、指南性资料。如“历史纪年表”、“计量单位表”等。

索引是查考内容的检索途径。

正文是主体,由词条构成。词条是对一个单位字、词的解释说明,包括词头(又称词目、字头)和释文两部分。释文主要包括:注音(韵部是古代韵书中对同韵汉字的归并、声纽是声母的别名)、释义和举例。

类书经历了专辑“事迹”类资料向“事文并重”的转变。这种转变发生在唐代,标志是《艺文类聚》开创的“事文合编”的体制。

类书分类大多以“天、地、人、事、物”五大范畴分类。如《艺文类聚》五大类下分46部,下辖727子目。有的类书在子目下列出概括性短语来分类类似“提要”,如唐虞世南《北

堂书钞》。有的类书子目之下依然分类归并,如《古今图书集成》子目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等分类。

类书除“事以类聚、事类相从”的分类方法外,还有“以韵统字,以字隶事”的按韵分类法,但是韵字下还是要分类,它只是把完全的分类形式变为韵目和分类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了类书的检索功能。

政书在结构上和类书相似,整体结构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出现。如《通典》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大门类。

政书对具体典制的记述方法,一般是按时代顺序,叙述、论说、自注相结合。叙述是对典制基本内容、沿革变化的概括说明;论说是时人及编著者有关的议论评说;自注是以随文注释的形式补充说明有关问题,如训释文字音义、列举史实典故、考证补充史事、注明资料出处等。这种“三结合”的方式使得政书的记述有较强的系统性、较强的资料性。

政书本身是一种历史著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具书,除了卷首简单目录外不具备其他检索系统,因此查阅需要后人编制的专门索引,有的政书没有索引,查考不方便。

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正文由条目组成,条目由条头、释文和参考书目。百科全书编排方法主要有:分类编排法、字顺编排法(按字母、笔画等)和分类与字顺相结合的编排法。百科全书的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书大部分内容应能够有10年的参阅价值。百科全书有很好的修订制度。

年鉴的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百科或专题是年鉴的主体部分,分门别类地记述具体的事件、进展、动态、资料等。百科或专题编排方法主要是分类编排和字顺编排。专栏是百科全书主体部分以外介绍专门内容、提供专类资料的部分,一般所占篇幅较小。年鉴中的文章主要包括专文和特稿两类。年鉴的附录一般是汇集参阅性、实用性、指南性资料。年鉴的目录用以展现整体框架结构和层次隶属关系的概貌,便于使用者从分类角度查考具体内容。年鉴中用以表现内容的主要形式是条目。条目存在于栏目之中,一个栏目只有通过若干条目的具体记载,才能最终完成内容的表达。

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法:形序排检法、音序排检法、分类与主题排检法。

形序排检法主要包括:部首法、笔画法和号码法。

部首法首创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分540部。明代梅膺作《字汇》减为214部。《康熙字典》沿用《字汇》214部。现代《新华字典》分189部。《辞海》(1979版和1989版)采用250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采用200部。

许慎的“以义归部”;《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据字形定部”

笔画法:笔画法按汉字笔画数目来排列顺序。少者居前,多者居后,笔画相同的再看起笔笔形。笔画笔形相同的,再看字形结构,先左右形字,次上下形字,后整体形字。

号码法:以数码代表汉字的某些笔形或部首,并据以排列先后顺序的方法。有四角号码法、庋撷法。

四角号码法:据汉字四角决定其代码,小码居前,大码居后,相同的看附角号码,附角号码相同的看汉字所含横笔数量,少者居前,多者列后。

音序排检法:根据汉字读音设计制定的排列方法,主要包括韵目排检法和汉语拼音排检法。

分类和主题排检法有分类法(将词目、条目或文献按知识内容、学科属性分门别类地加以归并集中,按逻辑原则排列顺序的一种排检方法)和主题法(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为标识符号,来标引文献中心内容的一种排检方法)

第二章考查汉语字词

查考古今常用字词:

《新华字典》:建国后编纂的一部质量较高的小型字典。最早出版于1953年,后经多次修订,目前通行的是1979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收单字11000多个。收字范围以一般常用字为主,兼收部分古籍、方言和各行各业的常用字。单字下兼收以这个单字为词头的词语。《新华字典》名曰字典实际上也有词典的性质。对于所收单字均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包括汉语拼音注音和注音字母注音;释义通俗简明,并注意辨明义项之间的源流递变关系,引申义、比喻义、转化义等均予注明。单字后面还列出该字的异体、

繁体等,便于对照查考。《新华字典》的最大特点是汉字的形体和读音都比较规范、准确。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1982年第2版。这是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所收词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熟语等,共约56000多条。《现代汉语词典》在字、词的选择、定形、注音、释义、用法说明等方面,都较好地做到了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质量较高。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尽地记录、描写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这是一部以收一般的语文词为主,兼收常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词语的中型词典。全书共收单字12000多个,其中9000多个通用汉字收在“正编”中,3000多个冷僻字收在附录中;收词目26000多条,其中一般词语约占60%,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词语约占40%。和《现代汉语词典》相比较,所收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词语比重较大,与《现代汉语词典》互为补充。

《四角号码新词典》:目前通行的是1978年出版的1977年修订重排本。这是一部以收语文词为主,兼收百科词汇;以收现代词为主,兼收古词、兼释古义的中型词典。全书共收字9000多个,复音词15000多条。这部词典的特点在于:在内容上,古今词汇兼收而以今为主,一般语文词汇和百科词汇兼收而以一般语文词汇为主;在编排上,采用了四角号码新法,书前附有《新旧四角号码对照表》等。书后还附有《音序检字表》和《部首检字表》。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这是一部十分便于初学者使用的小型古汉语专门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复音词2000多个。释义简明扼要,并列举出具有典型性而又明白易懂的例句。另外,正文后还附有《难字表》,专门收录古汉语中比较常用的难字,共1600多个,只注音、释义、不列例句。该书比较突出的优点是集中收录了在古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经常使用的字词;解字释词比较好地做到了通俗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辞海》最早于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我国自本世纪初《辞源》问世以后出现的第二部大型综合性词典。《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全书共收单字14872个,选收词目91706条。

《辞源》是我国近代以来出现的第一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语文辞书。编纂工作开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至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从1958年开始修订《辞源》,到1979年,修订本的第一分册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至1983年,修订本的4个分册全部出齐。这个修订本,一般称为“新《辞源》”。旧《辞源》与新《辞源》的区别

《辞源》(修订本)与《辞海》(1979年版)的主要区别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巨型历史性详解字典,徐中舒主编,全书共8卷。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词典。收单字22000个左右,词目约37万条,5000余万字。

《康熙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人编纂。收字多、注音细、释义详、引例充分、无一音之不备。缺点是部首重复收字。

《中华大字典》由欧阳溥存等编是《康熙字典》编成200多年以后为订正其错误而编,标志着中国字书编纂进入现代。是1980年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查考古今专类字词

动词:

《动词用法词典》孟琮(读若从)等编。《动词逆序词典》张立茂、陆福庆编。

虚词:

元代卢以纬编的《语助》是最早的一部专门汇集解释虚词的著作,具有虚词词典的性质。

康熙年间刘淇编纂的《助词辩略》1711年出版,收虚字476个,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

嘉庆年间王引之编的《经传释词》共10卷,收集了周、秦、西汉古书中的虚词160个。以音同义近归组,专门收录经传的虚字,东汉以后的一概不收。按三十六字母次第排列。

《词诠》杨树达,1928年出版。收录虚词500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对每个虚词先标明词类,在释义。此书在我国第一部文言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之后出版,书中有语法。

义类词:指那些意义相关的词语,相关关系主要包括同类、同义、近义、反义等。

同类词又称类别词,是指那些在语义上属于同一范畴但又“同中有别”的词语。

分类汇集解释同类词的词典在我国源远流长,以《尔雅》为代表的“雅书系统”便属此类。其解释方法是用“通训法”,把许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词类集在一起,训释它们基本的、通用的意义。如:朝、旦、夙、晨:早也。

“群雅”:《释名》东汉刘熙撰,27篇。仿《尔雅》体例,用“音训”法解释各类百科词语。

《广雅》三国魏张揖撰,博采汉代笺注及旧有字书,以增广《尔雅》之未备,补充《尔雅》之不足。

《方言》汉杨雄著、晋郭璞注。是世界上最早一部方言语汇集。

查考字词专项资料

字形:

王懿荣《殷墟书契》、孙海波《甲骨文编》、郭沫若《甲骨文合集》、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

字音:

宋代陈彭年等人编的《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之后有宋代丁度等人编的《集韵》、唐作藩《上古音手册》、丁树声《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训诂:

阮元《经籍籑诂》

第三章查考古今图书

古籍:辛亥革命以前的人所撰写的著作以及后人经过整理而成的各种本子。

古籍约有10万种。

善本:凡具有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方面之一、二者,均可视为善本。

查考古籍流传:《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查考现存古籍一般可先翻阅《四库全书总目》,然后再查其他书目。

《四库全书》是一部巨大的丛书,收书3000余种,抄7部分藏各地。

在编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对收进其中的书籍和一些“无碍”未毁但又未收进其中的书籍,均分别编写提要,后来把这些提要分类汇编,变成一部书目《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著录书籍10254中、172860卷,其中包括未收进《四库全书》的书籍6793种,93551卷,附于每类之后,谓之“存目”。

《总目》初稿完成时,篇幅过大,翻阅不便,纪昀等又删节提要,不录存目,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提要辨证24卷》,余嘉锡。

《清代禁书知见录》,孙殿起。

《书目答问》,张之洞。全书按经史子集丛五部,三十余类编排。

《贩书偶记》,孙殿起。凡是四库,丛书收录的书不收,专收单行本。

查考古籍丛书

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合辑的《儒学警悟》,包括六种书,41卷。

左圭《百川学海》、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张炳翔《许学丛书》

《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第一册是丛书总目,收录2797种丛书,38891种著作。全部丛书按类编与汇编编排。汇编又分为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类编则分经史子集四类。本册供查找丛书之用,可从类别或丛书书名两方面查出某部丛书包括哪些古籍以及哪些图书馆收藏这部丛书。

第二册是子目分类目录。将《中国丛书综录》所收的全部古籍按经史子集编排,每部古籍下注明在哪些丛书中收入了这部古籍。

第三册是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均按四角号码排列。

查考古籍版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

《四库目略》,杨立诚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本书著录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珍藏的古籍善本6万余种、13万部,藏书机构涉及782处,可算是对我国现存的传世古籍善本的归纳和总结。全书分经史子集丛五部分期出版。

考查善本提要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本书收录古籍善本提要4400余篇,是作者根据北图、北大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善本书写成的。每书记载书名、卷数、行款、板框,表明收藏地点。《提要》重在版本记述,所以多录校刻者或刻书故实。

《读书敏求记》4卷,清代钱曾撰。

《善本书室藏书志》40卷,清代丁丙撰。

《皕宋楼藏书志》120卷,清代陆心源撰。

藏书楼:海源阁、铁琴铜剑楼、嘉业堂等。

查考近现代图书

通行图书

《民国时期总书目》,收录从1911年至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其中包括1911年以前印行,以后连续出版的多卷本图书。每一图书按流水号、书名、著者、出版、形态、丛书、提要附注与馆藏标记顺序著录。《总目》按学科分类。

(生活)《全国总书目》,平心编。收录1911至1935年间出版的书籍近2万种,以今人所撰写的新文化著作与当时正在发售的图书为主。以学科分类。书目后附主题、周别国别、外国著者三种索引,在当时比较先进。

《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1937——1945)和《解放区根据地图书书目》在地域上互补。

查建国以来出版的图书可使用《全国总书目》,该书具有图书年鉴的性质。

《中国国家书目》(1985)

查考近现代丛书主要用《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本书为丛书书名目录,收录馆藏1902年至1949年各地出版的中文丛书5549种,包括各类图书30940种。1982年上图又编辑了《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索引》,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子目书名索引》,下册为《子目著者索引》。

第四章查考诗文集篇目出处

查考诗文集篇目出处

诗文集有总集和别集之分。诗文总集是把许多人的作品汇编在一起形成的集子。别集是某个人一生作品的总汇。

专集篇目

所谓专集是指某一部具体的诗文总集或别集。专集篇目索引是专门揭示某一部诗文集中篇目出处的索引。按照标引对象的不同,专集篇目索引主要有篇目索引和作者索引。专集篇目索引的主要局限是:要求使用

者知道所查的篇目是收在哪种诗文集中;了解不到内容性质相近的相关篇目。

查考唐代之前的诗文可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6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简称《全文》是清人严可均编纂的一部文章总集,汇集了上古至隋代的3400多人的文章,全书共746卷,按朝代分为15集。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蔡金重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简称《全诗》是近人丁福保编辑的一部与《全文》齐名的诗歌总集。全书54卷,汇集的诗歌上起汉代,下至隋代,恰好与《全唐诗》衔接。《全诗》的索引,是按作者名号顺序编排的。从作者的姓名或字号、别名入手,可以准确地查到收入《全诗》的该作者作品所在的卷数、页次。

《文选篇目与著者引得》。《文选》是我国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部诗文选集,又称《昭明文选》,全书共选录从先秦至梁初130多家的诗文作品700多篇。

《全唐诗作者引得》,张忱石编。《全唐诗》是康熙年间编定的一部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唐、五代2200多人的诗48900多首。

《全唐文篇名及作者索引》,马绪传编。《全唐文》是清代编定的一部唐人文章总集,全书1000卷,成书于嘉庆年间。共收唐五代文章18488篇,涉及作者3042人。

群集篇目

群集是指多种诗文总集或别集。群集篇目分类索引是一种分类揭示多种诗文集中篇目出处的索引。具有“检一篇而诸家之说毕具,求一事而异同之论皆存”的优点。国内现有的群集篇目分类索引只有两部,一是《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一是《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王重民、杨殿珣编。这是国内出现最早的一部群集篇目分类索引,共揭示了428种清人别集、12种清人总集中的所有文章篇目(不包括诗歌篇目)。编者把所有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学术文、传记文和杂文。

《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陆峻岭编。共揭示了170种文集中的文章篇目(诗词一般不录),其中包括元人别集151种,总集3种,涉及元代史事的明初人别集16种。编者将文章篇目分为人物传记、史事典制和艺文杂撰。

专集篇目索引和群集篇目分类索引的主要区别:揭示诗文集的数量不同;编排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深度不同。

查考诗词文句出处

从字、词入手查文句出处

逐字索引

《尚书通检》,顾颉刚主编。

《诗经索引》,陈宏天、吕岚编。

《李贺诗索引》,唐文等编。

揭示近现代图书中诗词文句出处的逐字索引数量很少。目前主要是《现代汉语语言资料索引》。

词语索引

《论语引得》、《韩非子索引》。

从首字、尾字入手查文句出处

文句索引

《十三经索引》,叶绍钧编。

《中国旧诗佳句韵编》,王芸孙编。(尾字入手)

《万首唐人绝句索引》,武秀珍、阎莉等编。

从关键词入手查文句出处

《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佩文韵府索引》、《骈字类编索引》

《佩文韵府》,清张玉树等编,全书106卷,拾遗106卷。此书本是为当时一些读书人吟诗作赋、遣词造句时查找词语、典故而编纂的,因此书中采辑了较多的骈词丽语、诗文典故,而且一般都简单地注明出处。它按照平水韵的106韵目汇集、排列单字。每一单字下有下列内容:简释该单字的音义;列出由该单字所组成的“韵藻”。所谓“韵藻”就是以这个单字为词尾的词汇。在每个这样的词汇后面都罗列了大量的“用例”,即古书中包含有这个词汇的那些诗文典故。这些“用例”一般都简单地注明出处;列举“对语”。所谓“对语”,就是指那些对仗的词汇;辑录“摘句”。即辑录一些以该单字为韵尾的诗句。

《佩文韵府索引》的编排方法。

《骈字类编》,清张廷玉等编。是《佩文韵府》的姐妹篇。只收双音节字,只收实词。

第五章查考报刊论文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封建宫廷用以发布皇帝的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件与政治消息的报纸,由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邸吏负责传发。唐末孙可之在《经纬集》中所写的《开元杂报》是有关邸报最早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是《进奏院状》。

一般报刊资料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收录了1857年至1918年出版的比较重要的、侧重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中文期刊495种。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

《中文杂志索引》可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期刊资料。

《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可查《新青年》等报刊。

《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可查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报刊资料。

《复印报刊资料索引》可查当前正在发行的报刊资料。

查考报刊收藏

报纸收藏

《解放前中文报纸联合目录草目》

《上海各图书馆藏报调查录》

《上海图书馆馆藏建国前中文报纸目录》

《徐家汇藏书楼报纸目录初稿》

期刊收藏

(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

第六章查考人物传记

查考人名

《中国姓氏》李吉、王岳红编著

《中国姓氏大全》陈明远、汪宗虎著

《古今称谓词典》林应芹、诸伟奇编著

查找异名

《小名录》唐陆龟蒙

《小字录》宋陈思

查考字号

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年号: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140年,称建元元年,第二年成建元二年。

唐以前的皇帝一般称谥号,唐以后用庙号,明清两朝用年号。

故人取字的特点

《室名别号索引》,陈乃乾编。收先秦至近代人物室名、别号。室名字书不限,别号只收三字以上者。《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著。收上古至民国(1936)历代人物字号、原名、别名、别号、笔名、谥号等。

《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商承祚、黄华编

《唐人行第录》,岑仲勉著

查考笔名

笔名和报刊关系密切

《鲁讯笔名索解》

《瞿秋白笔名、别名集录》

《郭沫若的笔名和别名》

避讳

讳就是不得直称的名字

有改字、空字、缺笔等避讳方法。

查考人物生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词典》,上海古籍,1999年版。释文包括生卒年、姓名异文、朝代籍贯等

《民国人物大词典》

《古今人表》,收于班固《汉书》之中。将人分为九等。

《中国人名大词典》可查中过古今人物。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词典》,李盛平编。本书简介了1840年至1988年9月30日期间逝世的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或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

查找传记

日记

荷兰《梅氏日记》提供了郑成功的相貌和性格。

《曾国藩日记》中对洪秀全的描述。

年谱

年谱是个人编年体的传记,内容包括谱主的籍贯、家族、家庭、事业、著作、师友交往与生平活动,是按年次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专书。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杨殿珣编。收年谱3015中,反映的谱主有1829人。

《历代妇女名人年谱》谱主为自汉代到近代有代表性的女性。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疑年录

为查考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早在清代,钱大昕就编纂了《疑年录》,考证了汉至清代363人的生卒年。《释氏疑年录》,陈垣撰。本书收晋至清初有年可考的僧人2800人,运用700中古籍。

《疑年录集成》(全9册),殷梦霞、贾贵荣编。

传记是叙述个人生平事迹、思想、学术、著作的人物传。传记资料包括传、墓志铭、哀启、行状、逸事状、寿文等。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传录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方志

《元代方志传记索引》

碑志

《清代碑传文通检》

人物图像

《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文史工具书笔记

文史工具书笔记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与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点与类型 一工具书 定义:工具书就是将汇辑编著或译述的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释疑解难时查考之用的图书。 特点:1.从编辑目的看,它是供人们有目的地查考。 2.从取材范围看,它比较完整的汇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既吸收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又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学术研究的成果。 3.从编排方法看,为了简明易查,中文工具书通常按照汉字音序,形序等方法编排,以便于人们查考。 4.工具书按一定体例,有概括性,可查考性,没有作者自身的观点。 功用:1.查找词语释义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检索参考资料 5.掌握学术信息 6.获取各科知识 局限:1.思想内容方面,从资料取舍都多方面都可看到它的政治倾向性。 2.知识性方面,工具书受编者所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地位,学术水平的限制。 3.资料性方面,任何一部工具书都难以完美无缺。 4.功能性方面,工具书不是万能的,需要利用相关资料书与参考书。 类型:字典,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 工具书结构:是指工具书的整体构成形式和各部分的基本体制。 二工具书分类 1.字典和词典 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 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广韵》 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现存第一部大型官修字书:《康熙字典》 中国第一部创立“词条”,首次收录了反映科学文化知识的百科词条:《辞源》,《辞海》 中国第一部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的词典:《国语词典》 分类:从查找,使用字典和词典方面可分为: 1.语文字典:标示汉字形体,注出读音并解释字义,如《新华字典》 2.语文词典: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与用法,对字的形,音,义也加以说明,如《现代汉 语词典》 3.学科(百科)词典:解说单科或各门学科知识语词的,如《政治经济学词典》 4.专名词典:解说专门名称语词,有人名词典,地名词典,书名词典等。 附:八十年代出现的“辞典”可分为:①通代诗文鉴赏辞典②专类诗文鉴赏辞典

《工具书使用》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说课材料

《工具书使用》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5点11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收录《二十四史》和()中有纪传的人名. A.《汉书》 B.《清史稿》 C.《宋史》 D.《明史》 2.历表可用于查考历史年代、历史纪元和()。 A.查考历史大事 B.查考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C.查考地理沿革 D.查考人物生卒年 3.《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A.阮元 B.刘淇 C.王引之 D.杨树达 4.从著录内容上看,地名录比地名词典()。 A.丰富全面 B.收录地名少 C.简明扼要 D.收录旧地名 5.主题法的显著特点在于直接性、()和集中性。 A.系统性 B.快捷性

C.易用性 D.专指性 6.我国第一部语源词典为()。 A.《尔雅》 B.《释名》 C.《说文解字》 D.《正字通》 7.查近期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图书,可利用()。 A.《全国总书目》 B.《全国新书目》 C.《中国国家书目》 D.《新华书目报》 8.《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索引》是按()并辅之以汉字笔画、起笔笔 形顺序排列的。 A.汉语拼音字母 B.部首 C.四角号码 D.时序法 9.图录包括地图和()。 A.交通图 B.航海图 C.历史图录 D.世界图 10.“固”字的四角号码是()。 A.7760 B.6000 C.2760 D.6060

11.年鉴按其表述手段可分为综述性年鉴和()。 A.综合性年鉴 B.地方年鉴 C.国际年鉴 D.统计性年鉴 12.书目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揭示与描述一批相关图书、描述每种图书的基本 特征和()。 A.揭示内容 B.揭示范围广 C.把一定范围的款目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组织,以供检索 D.标明出处 13.我国最早的词典是()。 A.《切韵》 B.《尔雅》 C.《广韵》 D.《集韵》 14.我国最早用“字典”正式命名的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敬延等编的()。 A.《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汉语大字典》 D.《康熙字典》 15.下列属于类书的是()。 A.《助字辨略》 B.《康熙字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永乐大典》 16.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字汇》 C.《辞源》 D.《说文解字》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

北大中文工具书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征、类型及功用 工具书: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提供某方面的知识和资料,专供查阅的图书。 一、特征 1.编制目的上:查检性 2.内容材料上:概括性 3.材料编排上:易检性 二、类型 1.文种:中文、外文 2.学科内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3.编撰时代:古代、现代 4.刊印形式:书籍、期刊、单幅图片 5.功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 (1)字典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第一部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广韵》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宋) 《康熙字典》首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2)词典:语文字典和词典、学科(百科)词典、专名词典 《国语词典》黎锦熙1937 首次按注音字母排列 《辞海》《辞源》首次创立“词条” (3)百科全书 综合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科性《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4)类书:辑录古籍片段、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的类似百科全书的大型工具书。但只罗列资料 (5)政书:记载典章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十通

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三通) 清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会典、会要 唐苏冕《会要》唐杨绍复《续会要》宋王溥《新编唐会要》(现存最早会要) 唐官修《唐六典》元《元典章》明《明会典》清《清会典》 (6)年鉴:汇集一年里重要的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 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 专科性《中国经济年鉴》 (7)手册:汇集某方面经常要查考的资料,放在手头随时备查 综合性《人民手册》 专业性《各国货币手册》 (8)书目: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记录书的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等情况,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收藏情况等 (9)索引(引得、通检):汇集书报、文集内容。 书籍索引《十三经索引》 报刊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10)文摘(论文摘要):简明摘录论文观点。 (11)表谱: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 记载人物生平《陆游年谱》、历史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职官《历代职官表》、地理《历代疆域表》、学术《先秦学术年表》 编年是表谱的主要形式。 (12)图录: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包括地图和其他图录。 三、功用 1.解释词语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掌握学术信息 5.获取各科知识 第二节工具书发展简况 一、春秋战国:对工具书的需要不迫切。 二、汉:经济文化发展,为工具书发展奠定基础。工具书开始出现,【说文解字】 三、魏晋南北朝:工具书有一定发展。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周学时:2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类型:通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分为两部分。工具书部分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讲授文科常用重要工具书的类型、使用方法,并强调通过工具书的实际查考,提高工具书的使用效率。本课的宗旨在于,在熟练运用工具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独立学术研究打下一定基础。除传统纸媒介工具书以外,本课还讲授文科类的重要论文数据库的使用,网络检索的运用和基本技巧。 古代典籍概要部分,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流布、制作形式等概况,讲解典籍演变与历代社会、文化、学术发展的关系。介绍阅读典籍的方法,适合阅读的版本。了解中国古代典籍发展概貌、重要成就,了

解中国古代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二、课程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 第二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1)第三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2)第四周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第五周查考汉语字词(1) 第六周查考汉语字词(2) 第七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1) 第八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2) 第九周查考情报资料(1) 第十周查考情报资料(2) 第十一周查考地理文献 第十二周查考人物资料 第十三周典籍概要(1) 第十四周典籍概要(2) 第十五周典籍概要(3) 第十六周总结

三、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随讲授内容安排作业。 四、教材及推荐参考书 教材: 朱天俊《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英)鲁唯一主编,李学勤等译《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成绩评定方法 出席及作业的完成:40% 综述报告:60%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王天阳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节省读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占有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和功用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由定义可知: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 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四川大学工具书使用第二次作业答案

四川大学网上《工具书使用》第二作业 《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收录《二十四史》和()中有纪传的人名. ( B ) 《汉书》 《清史稿》 《宋史》 《明史》 历表可用于查考历史年代、历史纪元和()。 ( B ) 查考历史大事 查考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查考地理沿革 查考人物生卒年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 C ) 阮元 刘淇 王引之 杨树达 从著录内容上看,地名录比地名词典()。 ( C ) 丰富全面 收录地名少 简明扼要 收录旧地名 主题法的显著特点在于直接性、()和集中性。 ( D ) 系统性 快捷性 易用性 专指性 我国第一部语源词典为()。 ( B ) 《尔雅》 《释名》 《说文解字》 《正字通》 查近期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图书,可利用()。 ( D ) 《全国总书目》 《全国新书目》 《中国国家书目》 《新华书目报》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索引》是按()并辅之以汉字笔画、起笔笔形顺序排列的。 ( A ) 汉语拼音字母 部首 四角号码 时序法 图录包括地图和()。 ( C )

交通图 航海图 历史图录 世界图 “固”字的四角号码是()。 ( D ) 7760 6000 2760 6060 年鉴按其表述手段可分为综述性年鉴和()。 ( D ) 综合性年鉴 地方年鉴 国际年鉴 统计性年鉴 书目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揭示与描述一批相关图书、描述每种图书的基本特征和()。 ( C ) 揭示内容 揭示范围广 把一定范围的款目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组织,以供检索 标明出处 我国最早的词典是()。 ( B ) 《切韵》 《尔雅》 《广韵》 《集韵》 我国最早用“字典”正式命名的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敬延等编的()。 ( D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中华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下列属于类书的是()。 ( C ) 《助字辨略》 《康熙字典》 《古今图书集成》 《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 ( D ) 《康熙字典》 《字汇》 《辞源》 《说文解字》 下列工具书按音序编排的是()。 ( B ) 《说文解字》 《词诠》 《康熙字典》 《辞通》

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工具書簡介 閱讀古書,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比如一些字不認識,一些詞語、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處,一些典章制度、禮儀習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這時就需要去查工具書。 工具書是將某一方面的知識或資料編排起來供人們翻檢查閱的書。用於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很多,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書的內容和查檢方法。下面是對一些常見古漢語工具書的介紹,共分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四類。 第一節字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釋單個字的形、音、義為出發點的。“字典”一詞出現於《康熙字典》問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都籠統地稱之為字書。古代的字書外延較廣,與今天字典相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幾種。 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許慎病臥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獻給朝廷。《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全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說解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首創部首分類法,從漢字中歸納出五百四十個部首,將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謂“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五百四十個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據形系聯”,即大致以部首形體相近的特點為依據列次。各部內部的字,則是根據“依類相從”的原則排列,即按照字的意義,將表示同類事物的字或者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這就是段玉裁所說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說文》對每個字的說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著解釋其意義,然後按“六書”分析其字形結構。部分字還用“讀若”這一術語注出讀音。《說文》專解釋字的本義和分析字的形體,而不涉及引伸義,這對於我們瞭解漢字本義和形體結構之間的聯繫極有幫助。例如: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凡又之屬皆從又。 下:底也。指事。 友: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友也。

中文工具书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人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检索工具——通常指用以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与设备。图书馆目录、期刊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成的二次文献。不仅用于检索,也具有报道文献和鉴别文献的功能。但从广义上,也可以把一些能够直接提供数据和问题答案的三次文献看作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诫检索工具之分。使用不同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的方式也分别称为手工检索和机诫检索。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指各种印刷型检索工具。机诫检索工具目前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机检在我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服务阶段,并正在稳步发展。但手工检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仍将是主要的检索方式。 二、关于文献 (一)文献的含义 文——典籍; 献——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本意指典籍和宿贤。现在专指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文、图、声知识。 “文献”一词,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里: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傲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二)文献的种类 以学科划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这是目前划分文献的主要标准。 以用途划分:政治文献、医药文献、饮食文献、旅游文献等; 以写作和出版特征划分:图书、报刊、档案、论文、报告等。 。 (三)文献的载体(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文献载体有:石头、陶器、甲骨、青铜、竹片、木片、缣帛、纸、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等。现在,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各种新型的文献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所以依据文献的载体,文献又可以分为:纸质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四)文献的级别 从对文献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比较常用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一次文献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主要的二次文献是书目、索引、文摘。中国古代的类书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作出系

《工具书使用》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工具书使用》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5.5 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5点0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今文字兼收的大型综合性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实用大字典》 D.《汉语大字典》 2.()是第一部官修的韵书,是考生作为考试写诗用韵的依据。 A.《辞源》 B.《别录》 C.《七略》 D.《广韵》 3.()是一本导读书目,也是一本学习古籍文献的入门书。 A.《书目答问补正》 B.《助字辨略》 C.《永乐大典》 D.《古今图书集成》 4.下列属于辞书的是()。 A.《助字辨略》 B.《康熙字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翻译手册》 5.1984年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可以通过《中国百科年鉴》1985年本查考 ()。 A.《中国百科年鉴》

B.《全国总书目》 C.《说文解字》 D.《正字通》 6.《书目答问》的作者是()。 A.严可均 B.王引之 C.张之洞 D.章炳麟 7.我国最早的姓氏书是()。 A.《邓氏官谱》 B.《帝王年谱》 C.《书》 D.《世本》 8.“思”字的四角号码是(). A.4460 B.3712 C.6033 D.8822 9.()又称方志,是记述地方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 A.手册 B.政书 C.地方志 D.善本 10.年谱可分为独谱和(). A.学案 B.选集 C.合谱

D.分韵 11.()是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撰处1931-1950年编印部分古书“引得”时 创造的排检法. A.纪年法 B.汉字形位排检法 C.中国字庋撷法 D.四角号码法 12.以下属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的有(). A.七略 B.别录 C.名录 D.楚辞 1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 A.《助字辨略》; B.《骈字类编》 C.《说文解字》; D.《佩文韵府》 14.目前, 国内收地方志最多的方志目录是(). A.《中国古方志考》 B.《中国地方志综录》 C.《中国古方志考》 D.《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15.查马克思、思格斯单篇著作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卷次、页次, 可 利用(). A.《全国新书目》 B.《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 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

语文工具书的使用

“工具书的使用”活动材料 小学生语文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阅读时,我们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知道或者没有见过的事物,这时候,我们可以去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另外一个好办法,就是问问不开口的老师”一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查阅工具书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帮助识字解词,而且可以查找典故,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某些疑难问题。平时阅读, 你不妨给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无论课内课外,只要一打开书,就自然而然地把字典、词典等放在旁边,以备查用。 一、使用工具书注意事项 使用工具书,要注意什么呢?了解常用工具书的功能和各自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决定使用哪一种。例如查生字,辨别音、形、义,可以用《新华字典》;查词语、成语,可以找《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小辞典》。同学们手头还应备有《小学生辞诲》《简明图文百科知识》等工具书。 熟练地掌握各种工具书的查阅方法。举字典和词典为例,它们一般都有前言”、说明”、凡例”、目录”等。开始使用一部字典或词典的时候,应该先把这些部分仔细看看,熟悉这些内容。然后结合实例熟练掌握,使用起来才能方便、快速、准确。 二、怎样查字典 现在,我们以《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11版,2010年11 月修订本)为

例,学习怎样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的写法和意思,可以通过音序查阅字典。 这样查: (1)认清所查字的音节; (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出所查字的音节第一个字母; (3)在这个字母下找到这个音节,并看清它右边所标明的页码; (4)根据页码在字典正文中查字。 举例:查闲扯(ch & ”的扯”先翻到《新华字典》第9页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找出扯”音节第一个字母匕”再在匕”这部分中找出“Che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3 4”页,最后翻到正文54页,在第三声中就可以查到“扯”字。 2、部首查字法: 知道字的字形,不知道字的读音和意思,可以通过部首查阅字典。 这样查: (1)确定所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2)在“部首目录”中查检出这个部首在“检字表”中的页码;(3)翻到“检字表”中这一部,再数清楚这个字除部首外还有几画,按这一笔画找到这个字; (4)按“检字表”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这个字。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一、论文题目的选择 1.自己拟定 2.他人制定 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 1.材料的搜集 2.材料的分析整理 三、论文的写作 1.论文提纲的拟定 2. 论文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 1)易检性2)总括性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字序法: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1)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2)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3)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 四角号码法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第二章字、词典辞书的介绍 第一节、字、词典辞书的史略 1、字书 字词典最初称“字书”。 周:史籀篇 秦:仓颉篇(李斯) 汉:训纂篇(扬雄)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韵书《声类》(佚)(三国魏李登) 2、字典名称的来历 康熙与康熙字典 二、字、词典的含义 1、字典的含义 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2、词典的含义 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 3、字词典的关系 从根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收录内容上主次侧重点不同。 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 1、按照时代,大体分古代与近现代两类: 1)古代字典辞书的分类 大体分三类: 以义为系的字词典;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2)近现代辞书分类 大体分两类: 综合性的字词典;专门性的字词典。 2、不按照时代分,可以分为:三大干流和十六条支流 三大干流: 1、字典 2、词典 3、韵书 十六条支流 1、辨正字汇 2、形体字典 3、古注汇编 4、虚字字典 5、骈字集释 6、成语词典 7、方言词典8、名言俗语词典 9、文学作品语词汇释10、新语外来语词典 11、词藻典故汇辑12、对译对照词典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各门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现代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在内容方面,概述各门学科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对各类知识概述时又都力求全面、客观、富有时代感,撰稿人都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在编排体例方面,以条目为基本单位,按词典形式加以编排;有完备的检索系统和完整的参见系统,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制度。 法国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主编的《法国大百科全书》,是近代最有影响的一部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现代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也有分国家和地区性的百科全书,还有分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已于2009年出齐。 类书:辑录古籍的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类书最基本的编排方法是按类别汇集资料,分为若干个部(大类),部(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再分子目,如《艺文类聚》共100卷,分为46部,下辖727子目。也有少数类书按韵目编排,如《韵海镜源》(唐颜真卿编,已佚)、《永乐大典》。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皇览》,已佚,只存辑佚残本;完整保存至今较早的类书,有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等;宋代有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等;明代有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类书,惜毁于战火,缺佚甚多,今仅存约原书三十分之一;清代有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年鉴: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规范的年鉴,其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两种。前者包括百科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时事年鉴(如《世界知识年鉴》)、地区性年鉴(《香港年鉴》);后者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文艺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的特点是以年为限,逐年编辑,连续出版;以记事为主,资料新颖、系统、准确;不仅可用于检索资料,还具有阅读价值。由于年鉴资料密集,因而相对其他工具书具有新、信、全、便的优点。 书目:揭示、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具有简介文献内容、提供查找文献线索、考查书籍流传存佚、指明阅读范围的功用。 中国的书目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已佚);班固编《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书目可分为古典书目和现代书目两大系统。古典书目包括历代的官修书目(如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志书目(如《隋书·经籍志》)、私家藏书目录(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籍版本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以及佛经目录(如隋释法经《大隋众经目录》)等。现代书目,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和报刊书目(如《中国报刊名录》),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和专科性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按区域可分为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与地方文献书目(如《安徽书目》)。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2012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 一、推算出下列日期的干支,注明相当的公历日期。 1、《左传》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2、陶潜《自祭文》说:“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丁卯”年在陶潜的一生中有两次,一次为他三岁时候,一次为他的卒年。可见此处为卒年,即427年, 3、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末署:“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元丰”为宋神宗年号,“元丰六年”为“癸亥”年,1083年。“十一月朔日”为“十一月初一,公历为9月19号,甲子月,辛未日。干支为:宋神宗癸亥年甲子月辛未日。公历为:1083年9月19号。 4、恽敬《游庐山记》曰:“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恽敬(1757--1817)清散文家。“嘉庆”为清仁宗年号,“十有八年”即“嘉庆十八年”,即癸酉年。三月为“丙辰”月,“己卯”日为三月初一,公历为1月30号。干支为:清嘉庆癸酉年,丙辰月,己卯日,公历为:1813年1月30号。 5、严复《天演论自序》末尾云:“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光绪”是清德宗的年号,“丙申”年恰好是“光绪二十二”年,是1896年。“重九”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亦称秋节、素节等。即丁酉月,甲戌日。所以,干支为:清德宗光绪丙申年丁酉月甲戌日。公历为:1896年8月3号。 6、《左传》鲁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二、写出下列文字的四角号码。 “諸”:0 467 “位”:2021 “新”:0292 “年”:2150 “快”:2 403 “樂”:“明”:7702 “春”:5077 “做”:好論文開題報告。 三、谈谈注释学的功用及其注释的种类。 注释学的功用: 1.排除阅读古书的障碍

政书

中文工具书使用 政书 一、政书的定义 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度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 简言之,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 司马迁《史记》的“八书”首次记述典章制度,班固《汉书》将“八书”改写为“十志”,後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二、政书的类型 通史式政书断代式政书汇编式政书专类式政书 1、通史式政书 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是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记载的,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 2、断代式政书 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又称为“会要” 。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秦会要》等。 3、汇编式政书(历朝会典、会要)是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政书如《大明会典》、 《大清会典》等。 4、专类式政书是专门记载某一方面制度的政书。如:《唐律疏义》、《大清律例》等。 三、政书举例 宗、代宗时期之事。是一部记述古代经济制度沿革的史书。 《通典》九门 ?食货十二卷选举六卷职官二十二卷礼一百卷(前代六十五,唐代三十五)?乐七卷刑(分为二)甲兵十五卷五刑八卷州郡十四卷 ?边防十六卷(周边诸少数民族及外国传) 《通典》-九门 ?食货门 ?第一田制上 ?第二田制下水利田屯田 ?第三乡党土断版籍并附

?第四税赋上 ?第五税赋中 ?第六税赋下 ?第七户口丁中 ?第八钱币上 ?第九钱币下 ?第十漕运盐铁 ?第十一鬻爵榷酤算缗杂税平准均输附 ?第十二轻重 《通志》二百卷 南宋郑樵撰。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礼、乐、刑、政引而至唐),是综合历代史料而成的通史。门类 ?本纪十八卷 ?皇后列传二卷 ?年谱四卷 ?略五十一卷 ?列传一百二十五卷 二十略 氏族六六书五七音二 天文二地理一都邑一 礼四谥一器服二 乐二职官七选举二 刑法一食货二艺文八 校雠一图谱一金石一 灾祚一草木昆虫二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记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 《文献通考》 门类 田赋七钱币二户口二 职役二征榷六市籴二 土贡一国用五选举十二 学校七职官二十一郊社二十三 宗庙十五王礼二十二乐二十一 兵十三刑十二经籍七十六 帝系十封建十八象纬十七 物异二十舆地九四裔二十五 2、历朝会要《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五百一十四目。 《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二百八十目。 《宋会要辑稿》二百册,清徐松辑自《永乐大典》,分七十类。 《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合称“两汉会要”,均为南宋徐天麟撰。两书立十五门。 《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分十五门,九十六子目。 《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分十五门,四百九十八子目。 其他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 引言 为什么学习本课? 1、学生应该具备技能 2、专业必修课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主要讲述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 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 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本课程的计划安排与成绩考核 计划:一学期的课,讲解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为主,辅助以实践。 成绩考核:成绩是平时(百分之二十)、期中(百分之二十)和期末(百分之六十)累加。 期末为笔试。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 《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 《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局限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说到工具书,顾名思义,是指一种作为工具使用的特定类型的书籍,它能帮助人们解决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些疑难问题。对于90年代的学生来说,工具书就是通过成功之们的钥匙,当时可以说是一书难求,学生能为拥有一本工具书而自豪,对其更是加倍珍惜,工具书也为他们解答了很多疑问。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书店中的工具书玲琅满目,应有尽有,学生却并不懂得如何应用,有的学生把工具书上的字词作为信条,句句照搬照抄不加思考,反之,有的学生认为它们只是做题寻找答案的工具,是彰显个人文化水平的标志,家中大部头的工具书更是用来吹嘘、装门面的。对小学生应如何对待和使用工具书这一问题我想结合我所教的语文学科与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还请学会的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了解工具书的重要性 工具书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拐杖,更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学生借助各种工具书能够自行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工具书是字典。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要求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认识自能力,小学五到六年级的学生,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并会使用多种检测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常使用语文工具书这个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

生有这个习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反之,学生可能就会把携带工具书当成一种负担,认为其有一定的重量,需要自己动手,即使读书学习中遇到生字词,也没有问老师或放弃认读来得更轻松。长此以往,没有积累该积累的知识,没有懂得该弄明白的道理,读书时拦路虎频繁挡道,文章的内容无法理解,学习兴趣自然有所减少,更不要提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了。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二到六年级每学年的教材都有查字典的相关练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查字典的方法。另外,《词语手册》也是常见的工具书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指导,使学生正确使用,防止养成抄袭、依赖《词语手册》的不良习惯。 二、认识学生对待工具书的几种不同类型及表现 (一)正确对待型 这种类型学生的突出表现是:在认真思索问题之后,对于不明白 的问题或事物进行查询,然后,有序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这种工具书的使用,是建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而这类学生,对于工具书的选择和使用也有一定的标准,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之后的系统性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在语文学科只选用字典和一本课本解析作为自己的工具书,当字词方面遇到困难时,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获取知识,当课下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问题遇到困难时,学生查阅相关的解析来帮助自己理解,这样的学习是思考后的自主学习,更有效也更可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