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

辛 国,王恩鹏,张 辉3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 要:目的:研究总结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测定方法。方法: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一般根据其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结果: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染,且提取的选择不高,使制得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散等剂型,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利于中药的现代化。结论:由于色谱等分离技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测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813(2008)04-0378-02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课题号:06ZY 01)

 作者简介:辛 国(197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应用开发研究。3通讯作者:张 辉,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E 2mail :zhrxr @https://www.doczj.com/doc/d712802602.html, T el :(0431)86172080

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 ,ds )是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萜类化合物,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是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重要产物之一[122]。近年来,由于色谱等分离技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11 传统的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一般根据其

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如:将药材用乙醇浸提3次,提取液浓缩得到的浸膏溶于适量

水中,然后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层,减压浓缩到原体积的1/3,用饱和NaHC O 3溶液碱化,取氯仿层部分浓缩,得到棕色浸膏将所得浸膏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等。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

技术等。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丰富中药的剂型。如将中药制成毫微囊,或制成纳米粉针剂,或将水溶性小及难溶的药物加工成纳米颗粒,还可将中药制成高效透皮释放制剂、口服控释剂、含片、干粉吸入剂、鼻喷雾剂、舌下速溶片,以及植入制剂和微乳剂、脂质体等多种剂型[10]。丰富的剂型选择,可大大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3 结语

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在中药现代化中引入纳米技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纳米中药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制开发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取得成功,在中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也会逐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纳米技术将中药研究提升到探讨物理性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三者之间关系的高度,为中药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来全新的中药加工方法和工艺,从而加速传统中药向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白吉庆,王昌利.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J ].

现代中医药,2005,25(6):48250.

[2]刘金洪,张冰冰,郝永龙.纳米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前

景展望[J ].四川中医,2004,22(4):24225.

[3]徐辉碧,谢长生.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2001,32(8):1612165.

[4]方 琴.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 ].贵州医学,2002,26(11):1040.

[5]张文萍,张志耘.我国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现状[J ].天津药学,2002,14(5):17.

[6]阮 鸣.纳米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J ].内蒙古中

医药,2004,(4):27229.

[7]韩 静,巴德纯,唐 星.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与

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4,22(3):5752576.

[8]王 勇,胡 坪,刘清飞,等.纳米技术在载药系统及中药

研究中的应用[J ].中成药,2007,29(1):1122117.

[9]周长江,崔黎丽.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其在药物纳米控释

系统中的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2(2):1122115.

[10]王 静,卢卫红,张庆华.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发展

与应用[J ].中医药信息,2006,23(3):325.

(收稿日期:2008-04-16)

873—

染,且提取的选择不高,使制得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散等剂型,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利于中药的现代化。

1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由于SFE在萃取过程中几乎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中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且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特点,在中药化学成分的萃取分离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崔星明等[3]采用SFE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雒廷亮等[4]采用SFE对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熊果酸提取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SFE不仅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

113 半仿生提取 该法模拟口服给药,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了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即将药材先用一定pH值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值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据报道此种方法经济实用,可保证疗效[5]。龚慕辛等[6]通过比较水、不同浓度的乙醇、半仿生法及碱水提取对齐墩果酸提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半仿生提取齐墩果酸,提出量远高于一般水提。以pH=12的碱液提取女贞子可以使齐墩果酸提出量大于75%乙醇的提出量,并且齐墩果酸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吸收利用率将提高,提取成本也大大降低。

114 超声循环技术 黄书铭等[7]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时,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通过实验对比,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40%。

115 化学衍生法 化学衍生法chemical derivatization2 method是色谱分析中用未处理样品的一种方法。衍生化的目的是使那些本不能直接进样分析的物质经过衍生化反应后转变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色谱分析的物质。仲兆金等[8]用重氮烷和卤代烃的化学衍生法使结构相近、难以分离的三萜酸酯化,不改变三萜骨架结构,利用其酯化物容易分离的特点,分离后再部分水解,分得茯苓三萜,确定其结构。

2 中药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中药总三萜类成分的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中药质量评估的一种检测手段。如茯苓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9],灵芝样品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0],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11]等。3 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

目前用于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有光谱学、生物学及色谱学方法等,尤以色谱法应用最广泛。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法,以及它们与质谱联用技术等。其中薄层色谱法经济、简单、分离能力强,相当一部分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定量,但其重现性、选择性较差,直到高效薄层色谱法的出现才得以改善[12]。气相色谱法在三萜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占有一定比例[13214]。由于该方法要求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许多挥发性较弱的三萜类化合物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是三萜类化合物分析的最常见方法。另外,随着液质联用(LC2MS)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三萜类化合物的定量研究中日益引起重视。参考文献:

[1]高锦明.植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52281.

[2]郝宏曹,朱旭芬,曾云中.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2):2242 230.

[3]崔星明,王勇为,陈光宇.超临界流体萃取芦笋中熊果酸的

研究[F].上海农业学报,2004,21(1):1232123.

[4]雒廷亮,张景伟,曹文豪,等.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工艺研

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5,22(2):628.

[5]易中宏,郑一敏,胥秀英,等.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中总三

萜类成分[J].药,2005,16(4):8472848.

[6]龚慕辛,贾富霞,王 敏,等.不同提取方法对女贞子中齐

墩果酸提出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1999,10(3):53.

[7]黄书铭,杨新林,张自强,等.超声循环提取灵芝中三萜类

化合物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5):5082510.

[8]仲兆金,刘 浚.衍生法分离茯苓三萜[J].中药材,2002,25

(4):247.

[9]黄书铭,杨新林,黄 健,等.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灵

芝样品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24(6):5552558.

[10]张雁冰,王克让,刘宏民.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292530.

[11]C orthout J,Naessens T,Apers S,et a1.Short communication2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ensitometr[J].J Pharm Biomed Aanl,l991,21:1872192.

[12]K uanzinger A.Baumelster A,Cuda K,et a1.Determ inationofll2

ket02bo s wellic acid in human plasm[J].J Pharm Biomed Anal, 2002,28:7292739.

[13]武 星,严铬铬,刘琬晖,等.超临界提取东北刺人参挥发

性成分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28. [14]张 杰,张亚芝.野生龙胆的生态学调查[J].长春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7,23(2):36.(收稿日期:2008-05-04)

9

7

3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多数三萜类(triterpenes)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也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称皂苷元(sapogenins),常见的皂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组成三萜皂苷的糖常见的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和D-半乳糖醛酸,这些糖多以低聚糖的形式与苷元成苷,且多数为吡喃型糖苷,但也有呋喃型糖苷。 三萜皂苷多为醇苷,但也有酯苷,后者又称酯皂苷(ester saponins),有的皂苷分子中既有醇苷键,又有酯苷键。另外根据皂苷分子中糖链的多少,可分为单糖链皂苷(monodesmosidic saponins)、双糖链皂苷(bisdesmosidic saponins)、叁糖链皂苷(tridesmosidic saponins),有的糖链甚至以环状结构存在。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或原皂苷元(prosapogenins)。 生理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如乌苏酸为夏枯草等植物的抗癌活性成分,雪胆甲素是山苦瓜的抗癌活性成分。 据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可分为三萜皂苷及其苷元和其他三萜类(包括树脂、苦味素、三萜生物碱及三萜醇等)两大类。但一般则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来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本文对其近十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就溶血、抗癌、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三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多以游离状态或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于中草药中,几乎都不溶或难溶于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三帖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备受人们的重视,成为中药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多年来,关于三帖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对该类化合物自1994年以来的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等活性。 1溶血作用 研究证明,甘草中的三萜可使输血用的血制品中的病毒失活,甘草次酸可100%地抑制疱疹性口腔炎病毒。傅乃武等人对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其对抗H2O2的溶血作用明显,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HPD光溶血无明显对抗作用[1]。 2抗肿瘤作用 Toth等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了6个具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HTC)细胞的增殖(Toth et al.,1983)。李薇[2]研究表明0.80 g/kg 和1.20 g/kg的白桦三萜类物质(TB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肉瘤S180、Lewis 肺癌和艾氏腹水癌等瘤株的抑瘤率均达30%以上。有研究[2]表明三萜类物质体内抗肿瘤机制之一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Rajic A[3]等从菊花中分离得到27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对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均具有潜在抑制作用,作者认为三萜类化合物C-3羟基脂肪酸化是抑制蛋白酶的必需基团。实验及临床提示雷公藤三帖化合物对免疫效应期有直接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渗出、抑制或对抗各类炎症介质以及有抗凝抗血栓等减少组织损伤作用。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对醋酸致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练习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四氯化碳和碘 B.苯和甲苯 C.溴苯和水 D.乙醇和乙酸 ,溶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而溴苯 不溶于水,液体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正确。 2.下列物质的提纯,属于重结晶法的是( ) A.除去工业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 B.提纯苯甲酸 C.从碘水中提纯碘 D.除去硝基苯中含有的少量Br2 ,乙醇是被提纯的物质,液体的提纯常用蒸馏的方法,即工业酒精可用蒸馏的 方法提纯,A错误;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含杂质的粗苯甲酸因制备苯甲酸的方法不同所含 的杂质不同,均可采用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加适量稀盐酸→冰水冷却→过滤→重结晶 →纯苯甲酸,B正确;碘是固态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或苯,难溶于水,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可以加入四氯化碳萃取,不适合用重结晶的方法,C错误;Br2易溶于硝基苯中,提纯的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溶于水,但硝基苯不溶于水,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取上层液体得纯净的硝基苯,所以提纯硝基苯不适合用重结晶法,D错误。 3.化学家从有机反应RH+Cl2(g)R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 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事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水洗分液法 B.蒸馏法 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 HCl极易溶于水,而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的特征,采用水洗分液法得到盐酸是最简便易行 的方法。 4.工业上食用油的生产大多数采用浸出工艺。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为将菜籽压成薄片,用有机溶剂浸泡,进行操作A;过滤,得液体混合物;对该混合物进行操作B,制成半成品油,再经过脱胶、脱色、脱 臭即制成食用油。操作A和B的名称分别是( ) A.溶解、蒸发 B.萃取、蒸馏 C.分液、蒸馏 D.萃取、过滤 A是用有机溶剂浸泡,该过程属于萃取;有机溶剂与油脂的混合物则需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实用)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化学和物理处理,以达到处理和提纯的目的,其中化学处理往往是为物理处理作准备,最后均要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方法和操作简述如下: 1. 分液法��常用于两种均不溶于水或一种溶于水,而另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步骤如下: 分液前所加试剂必须与其中一种有机物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或溶解其中一种有机物,使其分层。如分离溴乙烷与乙醇(一种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 又如分离苯和苯酚: 2. 蒸馏法��适用于均溶于水或均不溶于水的几种液态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步骤为: 蒸馏前所加化学试剂必须与其中部分有机物反应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且本身也难挥发。如分离乙酸和乙醇(均溶于水):

3. 洗气法��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步骤为: 例如: 此外,蛋白质的提纯和分离,用渗析法;肥皂与甘油的分离,用盐析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1,洗气 2,萃取分液溴苯(Br2),硝基苯(NO2),苯(苯酚),乙酸乙酯(乙酸) 3, a,制无水酒精:加新制生石灰蒸馏 b,酒精(羧酸)加新制生石灰(或NaOH固体)蒸馏c,乙醚中混有乙醇:加Na,蒸馏 d,液态烃:分馏 4,渗析 a,蛋白质中含有Na2SO4 b,淀粉中KI 5,升华奈(NaCl) 鉴别有机物的常用试剂 所谓鉴别,就是根据给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被检物质的性质,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有机物的鉴别主要是利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别.鉴别有机物常用的试剂及特征反应有以下几种: 1. 水 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密度不同的有机物的鉴别.例如:苯与硝基苯. 2. 溴水 (1)与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或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例如: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等. (2)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例如:醛类,甲酸. (3)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 3. 酸性溶液 (1)与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或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例如: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等. (2)苯的同系物的侧链被氧化而褪色.例如:甲苯,二甲苯等. (3)与含有羟基,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褪色.例如:醇类,醛类,单糖等. 4. 银氨溶液(托伦试剂) 与含有醛基的物质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例如:醛类,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5. 新制悬浊液(费林试剂) (1)与较强酸性的有机酸反应,混合液澄清.例如:甲酸,乙酸等. (2)与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如丙三醇. (3)与含有醛基的物质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例如:醛类,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6. 金属钠 与含有羟基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无色气体.例如:醇类,酸类等. 7. 溶液 与苯酚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8. 碘水 遇到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9. 溶液 与酸性较强的羧酸反应产生气体.如:乙酸和苯甲酸等.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皂苷结构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皂苷。 不符合齐墩果烷结构特点的是 A. 属于三萜 B. C23、C24连接在C4位上 C. C29、C30连接在C20上 D. A、B、C、D、E环都是六元环 E. C29、C30分别连接在C19、C20上 E 皂苷多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 吸湿性 B. 发泡性 C. 无明显熔点 D. 溶血性 E. 味苦而辛辣及刺激性 ABCDE 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A. 大多为白色结晶 B. 味苦而辛辣 C. 对粘膜有刺激性 D. 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 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A 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A. 蛋白质 B. 黄酮苷 C. 蒽醌苷 D. 皂苷 E. 生物碱 D 某中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则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 B.蛋白质 C.单宁 D.多糖 A 皂苷在哪些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A. 热水 B. 含水稀醇 C. 热乙醇 D. 乙醚 E. 苯 ABC 可以用于皂苷元显色反应的试剂是 A. 醋酐-浓硫酸 B. 冰醋酸-乙酰氯 C. 苦味酸钠 D. 三氯醋酸 E. 五氯化锑 ABDE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 氯仿-浓硫酸 B. 冰醋酸-乙酰氯 C. 五氯化锑 D. 三氯醋酸 E. 醋酐-浓硫酸 E 有关皂苷的氯仿-浓硫酸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应加热至80℃,数分钟后出现正确现象 B. 氯仿层呈红色或篮色,硫酸层呈绿色荧光 C. 振摇后,界面出现紫色环 D. 氯仿层呈绿色荧光,硫酸层呈红色或篮色 E. 此反应可用于纸色谱显色 D 某天然化合药物的乙醇提取物以水溶解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处理得一固体成分,该成分能产生泡沫反应,并有溶血作用,此成分对呈阴性反应。 A Liebermann反应 B Salkowiski反应 C Baljet反应 D Molish反应 C 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 A. 三氯醋酸反应 B. SbCl5反应 C. 发泡试验 D. 与胆甾醇反应 E.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ACE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5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在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以上组分的均相分离问题。例如某物料经过化学反应以后,产生一个既有生成物又有反应物及副产物的液体混合物。为了得到纯的生成物,若反应后的混合物是均相的,时常采用蒸馏(或精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一、简单蒸馏 通过简单蒸馏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挥发度不同的液体分离,这两种液体的沸点应相差30℃以上。 1. 简单蒸馏原理 液体混合物之所以能用蒸馏的方法加以分离,是因为组成混合液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例如,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而甲苯的沸点为110.6℃。若将苯和甲苯的混合液在蒸馏瓶内加热至沸腾,溶液部分被汽化。此时,溶液上方蒸气的组成与液相的组成不同,沸点低的苯在蒸气相中的含量增多,而在液相中的含量减少。因而,若部分汽化的蒸气全部冷凝,就得到易挥发组分含量比蒸馏瓶内残留溶液中所含易挥发组分含量高的冷凝液,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样,若将混合蒸气部分冷凝,正如部分汽化一样,则蒸气中易挥发组分增多。这里强调的是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若将混合液或混合蒸气全部冷凝或全部汽化,则不言而喻,所得到的混合蒸气或混合液的组成不变。综上所述,蒸馏就是将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汽化,然后,蒸气通过冷凝变为液体,使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2. 蒸馏过程 通过蒸馏曲线可以看出蒸馏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20所示。 图2-20 简单蒸馏曲线图 在第一阶段,随着加热,蒸馏瓶内的混合液不断汽化,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施加给液体表面的外压相等时,液体沸腾。在蒸气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不变。一旦水银球部位有液滴出现(说明体系正处于气、液平衡状态),温度计内水银柱急剧上升,直至接近易挥发组分沸点,水银柱上升变缓慢,开始有液体被冷凝而流出。我们将这部分流出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由于这部分液体的沸点低于要收集组分的沸点,因此,应作为杂质弃掉。有时被蒸馏的液体几乎没有馏头,应将蒸馏出来的前滴液体作为冲洗仪器的馏头去掉,不要收集到馏分中去,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不同品种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_邢增涛

不同品种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 邢增涛1 郁琼花2 张劲松1 潘迎捷1 (1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 2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摘要 本研究利用HPLC对同一灵芝菌种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液体发酵7天左右的灵芝菌丝体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极低,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变化较小,孢子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子实体中低。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黑芝中几乎不含三萜类化合物。 关键词 灵芝 HP LC 三萜类化合物 菌丝体 子实体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也是现代灵芝化学和灵芝药理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已经从灵芝中分离纯化出10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另外,在真菌和高等植物的许多次生代谢产物中,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多酚类化合物等均被用作形态上比较接近的真菌或高等植物鉴别和分类的特征性化合物。国外学者对灵芝做过类似的研究。本文利用HPLC对同一菌种发酵菌丝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灵芝子实体、孢子粉,以及在我国商业化栽培的几种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为更合理地开发利用灵芝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以及分类和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灵芝发酵菌丝体、芝蕾期子实体、成熟期子实体、老化期子实体、孢子粉,菌种均为Ganoder ma lucidum0819,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药用真菌研究室选育。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育种室王南博士提供。 HPLC:Waters2690;检测器,Waters2487;色谱柱,Nova-Pak-C18,3 9mm 150mm(Waters)。 95%乙醇(分析纯),甲醇(光谱纯),冰醋酸(分析纯),乙腈(光谱纯),实验用水为重蒸馏水。 2 方法 2 1 供试样品的处理 分别准确称取经粉碎的灵芝样品各1克,加入适量95%的乙醇,超声提取1h,过滤,收集滤液。重复提取3次。合并滤液,于40 左右,减压除去乙醇。用适量甲醇将样品溶出,定容至25ml,供测定。 2 2 HPLC分析条件 流动相:乙腈-2%乙酸(1 4)为A液;乙腈-2%乙酸(1 2)为B液。色谱柱的处理:预先用100%的A洗脱液冲洗色谱柱,设定检测温度为37 ,流速为0 5ml/min。梯度洗脱程序:0 5min,100%A;5 10m in,80%A;10 20min,70%A;20 30min,5%A;30 40min,40%A; 40 50min,20%A;50 100min100%B 1 。进样量为20 l。 3 结果 结果见图1,其中1为液体发酵7天的灵芝菌丝体,2为芝蕾期子实体、3为成熟期子实体、4为老化期子实体、5为孢子粉。图2为不同品种灵芝在同一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同一时期采收的老化期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H PLC图谱,其中A为松杉灵芝、B为紫芝、C为灵芝0770、D为南韩灵芝、E为日本灵芝、F为灵芝0819、G为黑芝、H为江西黑芝。 4 讨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液体发酵7天左右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几乎无法辨认。据Sheau-Farn Yeh 2 、Rongsuey Chyr 3 等人的研究报道, 液体发酵灵芝时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至 图1 不同生长阶段灵芝产品中三萜 类化合物的HP LC图谱 575 中药材第27卷第8期2004年8月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1 传统的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一般根据其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如:将药材用乙醇浸提3次,提取液浓缩得到的浸膏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层,减压浓缩到原体积的1/3,用饱和NaHCO3溶液碱化,取氯仿层部分浓缩,得到棕色浸膏将所得浸膏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等。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染,且提取的选择不高,使制得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散等剂型,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利于中药的现代化。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由于SFE在萃取过程中几乎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中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且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特点,在中药化学成分的萃取分离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崔星明等[3]采用SFE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雒廷亮等[4]采用SFE对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熊果酸提取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SFE不仅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 1.3 半仿生提取 该法模拟口服给药,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了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即将药材先用一定pH值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 值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据报道此种方法经济实用,可保证疗效[5]。龚慕辛等[6]通过比较水、不同浓度的乙醇、半仿生法及碱水提取对齐墩果酸提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半仿生提取齐墩果酸,提出量远高于一般水提。以pH=12的碱液提取女贞子可以使齐墩果酸提出量大于75%乙醇的提出量,并且齐墩果酸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吸收利用率将提高,提取成本也大大降低。 1.4 超声循环技术 黄书铭等[7]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时,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通过实验对比,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40%。 1.5 化学衍生法 化学衍生法chemical derivatizationmethod是色谱分析中用未处理样品的一种方法。衍生化的目的是使那些本不能直接进样分析的物质经过衍生化反应后转变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色谱分析的物质。仲兆金等[8]用重氮烷和卤代烃的化学衍生法使结构相近、难以分离的三萜酸酯化,不改变三萜骨架结构,利用其酯化物容易分离的特点,分离后再部分水解,分得茯苓三萜,确定其结构。 2 中药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中药总三萜类成分的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中药质量评估的一种检测手段。如茯苓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9],灵芝样品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0],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11]等。 3 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 目前用于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有光谱学、生物学及色谱学方法等,尤以色谱法应用最广泛。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法,以及它们与质谱联用技术等。其中薄层色谱法经济、简单、分离能力强,相当一部分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定量,但其重现性、选择性较差,直到高效薄层色谱法的出现才得以改善[12]。气相色谱法在三萜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占有一定比例[13 14]。由于该方法要求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许多挥发性较弱的三萜类化合物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三萜类化合物分析的最常见方法。另外,

化学选修5练习 第1章 第4节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一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分离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分液法分离水和酒精 B .用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 C .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苯甲酸 D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答案:A 2.将CH 3CHO(易溶于水,沸点为20.8℃的液体)和CH 3COOH 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A .加热蒸馏 B .加入Na 2CO 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 .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浓硫酸,蒸出乙酸 D .和Na 反应后进行分离 解析:尽管乙醛沸点仅为20.8℃,而乙酸沸点为117.9℃,但考虑到两者均易挥发,因此C 选项的方法分离效果更好。 答案:C 3.(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用饱和Na 2CO 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 B .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 C .可用苯将溴从溴苯中萃取出来 D .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解析:因乙酸乙酯在饱和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且乙酸易溶于饱和Na 2CO 3溶液,因此可用饱和Na 2CO 3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杂质;苯与硝基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将两者分离开来;溴易溶于溴苯,也易溶于苯,因此不能用苯作萃取剂将溴从溴苯中除去;苯不溶于水,加入水时,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苯(油状液体),下层为水,乙醇与水混合时不分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加水混合时,液体也分为两层,上层为水,下层为四氯化碳(油状液体),因此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答案:C 4.化学工作者从下面的有机反应RH +Cl 2(g)――→光 RCl(l)+HCl(g)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由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 .水洗分液法 B .蒸馏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灵芝(Ganoderma)为层菌纲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真菌的总称。习惯所称灵芝是灵芝属中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Lwyss.ex Fr) Karst ]的子实体部分,其主要成分之一是三萜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脂溶性,分子量一般为400-600,化学结构复杂由于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使三萜类化合物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三萜类;素芝;药理作用 对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灵芝有效成分的寻找和进一步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现对近年有关灵芝三萜类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一)灵芝属三萜类新化合物 对灵芝脂溶性成分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1982年Kubota等首次分离到灵芝酸A和灵芝酸B。1988年从灵芝属中先后又分离到19个三萜类新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 (二)药理作用 1 保肝作用 王明宇等从赤芝子实体中得到粗组分GT,进一步经硅胶柱色谱得5个组分(GT-GT),JI 经HPLC检测证实该GT和GT2主要含灵芝酸A和赤芝酸A,实验表明GT和GT2对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苷和卡介苗,脂多糖所致的3种肝损伤模型小鼠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LT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减轻动物肝损伤。 2 抗肿瘤作用 作者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得到6个有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U V W X Y 和Z。体外实验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细胞的增殖。Lin等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到2个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A和双氢灵芝醛A,体外实验表明两者有较强的抑瘤活性,对人肝肉瘤细胞和KB细胞ED50 值均在1-11μg/ml。以灵芝醛A作用最强。 3 抗HIV-1`及HIV-1蛋白酶活性 Min等从赤芝孢子粉中分离得到灵芝酸β,灵芝酸B,多糖,和灵芝酸A.体外试验表明对HIV-1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是20.50.90.70和70μmol.L-1,此外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1亦有中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140-430μmol/L-1 。作者认为羊毛甾烷型母核C-23或C-24或C-25位上的羟基是其抗HIV-1蛋白酶活性的必需基团。Sahar 等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赤芝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3种化合物。在抗HIV-1活性的初筛实验中,化合物灵芝粉F和灵芝多糖可抑制由HIV-1诱导的MI-4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两者IC50均为7.8μg/ml。而且次浓度仅为其细胞毒浓度的50%。抗HIV-1蛋白酶实验采用受试物与重组HIV-1-PR及其合成底物。根据峰面积计算值,结果发现灵芝酸B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对HIV-1的实验中,13个化合物在浓度低于0.25mol/L-1时,均无抑制活性。尽管实验对所试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未能得到明确的结论,但作者认为有双键架构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与抗HIV-1活性密切相关,而甾醇类化合物(compound 10-12)则无此活性。 4 抑制组胺释放 Kohda等报道灵芝酸C和灵芝酸D在体外对Con A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案有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0.4μg/ml时抑制率分别是30%和15%。 5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Morigiwa报道用Friedlang和Silvertein方法测定10个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体外对ACE 酶的作用,发现灵芝酸F对ACE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4.7*10-6mol.L-1,其他9个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蒸馏法、萃取法、重结晶法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步骤,学会设计科学探究方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2.创新意识:结合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的学习,能根据有机物性质的差异选择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正确方法。 一、蒸馏 1.蒸馏原理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加热液态混合物,利用物质沸点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使沸点低的物质汽化,然后冷凝、收集,从而达到与沸点高的物质相分离的目的。 2.适用条件 (1)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2)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3.蒸馏装置及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2)注意事项 ①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例

1下列关于蒸馏的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 B.蒸馏烧瓶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C.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该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D.苯和水的混合物最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答案 A 解析蒸馏是利用液体沸点的不同对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蒸馏烧瓶瓶底面积较大,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在使用时必须垫石棉网;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会造成受热不均匀,使冷凝管破裂,蒸馏完毕,为防止蒸气外逸,应该先撤酒精灯,待冷却后再关冷凝水;苯与水不混溶且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考点】蒸馏 【题点】蒸馏的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 辛 国,王恩鹏,张 辉3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 要:目的:研究总结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测定方法。方法: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一般根据其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结果: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染,且提取的选择不高,使制得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散等剂型,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利于中药的现代化。结论:由于色谱等分离技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测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813(2008)04-0378-02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课题号:06ZY 01)  作者简介:辛 国(197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应用开发研究。3通讯作者:张 辉,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E 2mail :zhrxr @https://www.doczj.com/doc/d712802602.html, T el :(0431)86172080 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 ,ds )是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萜类化合物,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是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重要产物之一[122]。近年来,由于色谱等分离技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11 传统的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一般根据其 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如:将药材用乙醇浸提3次,提取液浓缩得到的浸膏溶于适量 水中,然后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层,减压浓缩到原体积的1/3,用饱和NaHC O 3溶液碱化,取氯仿层部分浓缩,得到棕色浸膏将所得浸膏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等。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 技术等。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丰富中药的剂型。如将中药制成毫微囊,或制成纳米粉针剂,或将水溶性小及难溶的药物加工成纳米颗粒,还可将中药制成高效透皮释放制剂、口服控释剂、含片、干粉吸入剂、鼻喷雾剂、舌下速溶片,以及植入制剂和微乳剂、脂质体等多种剂型[10]。丰富的剂型选择,可大大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3 结语 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在中药现代化中引入纳米技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纳米中药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制开发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取得成功,在中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也会逐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纳米技术将中药研究提升到探讨物理性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三者之间关系的高度,为中药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来全新的中药加工方法和工艺,从而加速传统中药向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白吉庆,王昌利.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J ]. 现代中医药,2005,25(6):48250. [2]刘金洪,张冰冰,郝永龙.纳米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前 景展望[J ].四川中医,2004,22(4):24225. [3]徐辉碧,谢长生.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2001,32(8):1612165. [4]方 琴.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 ].贵州医学,2002,26(11):1040. [5]张文萍,张志耘.我国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现状[J ].天津药学,2002,14(5):17. [6]阮 鸣.纳米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J ].内蒙古中 医药,2004,(4):27229. [7]韩 静,巴德纯,唐 星.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与 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4,22(3):5752576. [8]王 勇,胡 坪,刘清飞,等.纳米技术在载药系统及中药 研究中的应用[J ].中成药,2007,29(1):1122117. [9]周长江,崔黎丽.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其在药物纳米控释 系统中的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2(2):1122115. [10]王 静,卢卫红,张庆华.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发展 与应用[J ].中医药信息,2006,23(3):325. (收稿日期:2008-04-16) — 873—

天然药物化学三萜类化合物有哪些结构类型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天然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郭远强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 简述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2. 聚酰胺分离化合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其基本用途。 3. 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方法有哪些? 4. 简述测定化合物结构的四大波谱及其各自原理。 5. 化合物的纯度检测有哪些方法? 6. 简述八区律及其应用。 7. 苷键裂解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规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 8. 写出 D-葡萄糖、L-鼠李糖的结构式(三种表示方法)。 9. 糖的甲基化有哪几种方法、优缺点。 10. 从结构特点看,木脂素可分为哪些类型? 11. 结合香豆素的结构特点,设计从中草药中提取、纯化香豆素化合物的方案(画 流程图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12. 对于蒽醌类化合物,用pH 梯度萃取法设计分离方案。 13. 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14. 青蒿素是哪类化合物?设计从植物中提取分离青蒿素的方案。 15.变形的单萜、倍半萜有哪些类型?结构上有何特征? 16. 酯苷、酚苷的苷化位移有何规律? 17. 三萜类化合物有哪些结构类型? 18. 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 19. 生物碱显碱性的原因以及影响碱性大小的因素。 20. 从某一中药中分离得一白色结晶,质谱测得分子式为C10H8O3,该化合物的核 磁共振氢谱数据如下:1H NMR (400 MHz, CDCl3) δ ppm:7.58(1H, d. J = 9.5 Hz), 6.17(1H, d. J = 9.5 Hz), 6.78(1H, dd. J = 2.5, 8 Hz), 6.72(1H, d. J = 2.5 Hz), 7.32(1H, d. J = 8 Hz), 3.82(3H, s)。在NOE 谱中照射3.82ppm 共振峰, 6.78 和6.72ppm 共振峰有增益。请根据以上波谱数据推断化合物结构。画出该化 合物的结构式,并归属各质子信号。 二、期末试卷答案要求 学员所选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内的题目,论述要层次清晰、准确; 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题目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写作格式要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自学报告

8.3.1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分子量小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故可以用此法进行提取。 (2)有机溶剂提取法 游离蒽醌类成分常用不同极性的溶剂顺次进行分级提取,并可得初步的分离,所花时间较长。提取液再进行浓缩,有时在浓缩过程中即可析出结晶。 (3)碱提取-酸沉淀法 用于提取带游离酚羟基的醌类化合物。酚羟基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水溶液中,酸化后酚羟基被游离而沉淀析出。 (4)其他方法 提取蒽醌苷类一般选用乙醇或甲醇做溶剂,此时亦可同时提出游离蒽醌类,故回收溶剂后可得到总蒽醌。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在醌类提取中也有应用,既提高了提出率,也避免了分解。 8.3.2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游离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一般采用溶剂分步结晶法、梯度PH萃取法和色谱法。对于结构极性差别大的蒽醌混合物,可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萃取分离 梯度PH萃取法是分离游离蒽衍生物的经典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手段。但此法也有局限性,酸性差别不大的羟基蒽醌混合物的分离存在着局限性。此法对水溶性的蒽醌苷类不适用。 色谱法对蒽衍生物的分离效果好,一般都先用经典方法对蒽衍生物进行初步分离后,再结合柱色谱或制备性薄层色谱作进一步的分离。 (2)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蒽醌苷类与蒽醌衍生物的苷原的极性差别较大,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含有蒽醌衍生物的乙醇提取液浓缩后,用与水不相混的有机溶剂反复萃取,游离蒽醌将转溶于有机溶剂中,蒽醌苷类仍流域水溶液。 (3)蒽醌苷类的分离 蒽醌苷类因其分子中含有糖,故极性较大,水溶性较强,分离较苷原困难,一般不易得到纯品,需结合吸附或分离柱色谱进行分离。待在色谱之前,需要采用溶剂法或前沉淀法处理粗提物,出去大部分杂质,制得交春的总苷后再进行色谱分离。 色谱法为分离蒽醌苷类化合物的最有效方法。常用的柱色谱填料有聚酰胺、硅胶及葡聚糖凝胶等。 大黄中5种游离苷原可用博层色谱检识。展开剂:石油醚(30~60度)-甲酸乙酯-甲酸(15:5:1)或正乙烷-乙酸乙酯-甲酸(30:10:0.5)。显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再置氨蒸气中熏数分钟后,于日光中检视。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专题练习.doc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习题 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水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2.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 密度(g·cm- 物质分子式熔点(℃) 沸点(℃) 水溶性 3) A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 B C4H8O2 -84 77 0.90 可溶 由此推知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 A.萃取B.结晶C.蒸馏D.分液 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馏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 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 4.苯甲酸重结晶过程中如果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很少,对有机物的溶解性比较强,那么过滤后( ) ①有机物仍然在滤液中②杂质在滤液中③有机物停留在滤纸上④杂质停留在滤纸上 5、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澳苯,得到粗澳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镏②水洗③用于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6、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较纯净的甲烷的方法是 () A.与足量的液溴反应 B.通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将其分别点燃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18以上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有机化合物分析与分离

zhengliu 蒸馏(卷名:化学) distillation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而将它们分离的方法和过程。将该液体部分地变成蒸气。在所生成的蒸气中的易挥发组分含量比原液中高;而在剩余的液体中则难挥发组分的含量较高。将蒸气冷凝后,则易挥发组分富集在冷凝液中。这样,可将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部分地或全部分离。 用简单的蒸馏技术,一般只能做到部分分离。为了达到完全分离,就要进行多次的重复蒸馏,在每一次重复中各组分都可得到进一步的纯化。如果将这种多次蒸馏在一个装置(如分馏柱)中进行时,就叫做分馏,可以分离沸点相近的组分。 简史古代的炼丹术、炼金术和酿造中都应用了蒸馏,如中国宋代吴冨所著的《丹房须知》(1163)中就画有较完整的蒸馏器。16世纪中叶德意志化学家J.R.格劳贝尔用蒸馏法制取了较纯的硝酸和盐酸。 蒸馏方法除简单蒸馏和分馏外,其他方法还有: 减压蒸馏有些物质的沸点很高或者高温时会分解,就要在减压下蒸馏,因为沸点随着压力的减小而降低。当真空度很高时,称为真空蒸馏。 水汽蒸馏用于能随水汽挥发,但冷凝时又不与水互溶的物质,如硝基苯。 共沸蒸馏一种分离共沸混合物的蒸馏方法。通常加入一种挥发性较高的组分,使与其中的一个组分生成沸点更低的新的共沸混合物蒸出,而与另一个组分分离。 萃取蒸馏一种分离共沸混合物的方法。加入的是一种难挥发的组分,与共沸混合物的一个组分选择性地结合,使另一组分蒸出。 等温蒸馏将挥发性的酸与高纯水放在一个大的密闭器(如干燥器)中,让酸自然挥发被水吸收,至平衡时为止,所得酸的纯度极高。 亚沸点蒸馏一种平稳的蒸馏方法。用红外线加热液体表面以防止剧烈沸腾,避免了由于生成气溶胶而将难挥发性杂质带入馏分中。制得的酸杂质降至 10-9水平,可用于痕量和超痕量分析。 应用和展望在近代分析化学中,蒸馏法除了用于提纯试剂之外,还是微量和痕量分析中的分离和预富集的重要手段。许多金属卤化物,如氟化硅、四氯化锗、四氯化锡、三氯化锑等都可用蒸馏法分离富集。生物材料中的微量氟可用类似等温蒸馏的方法,使生成氟化氢后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富集;低沸点的硼酸三甲酯或三乙酯用于分离和富集纳克量的硼。大气中的氯化氢可用生成挥发的CrO2Cl2测定。不易挥发的金属也可转变成挥发性化合物,如铂与钯及一些难挥发金属,可与1,1,1,5,5,5-六氟-4-硫戊-2-酮生成挥发性的配位化合物而用于这些元素的分析、分离。因此,今后蒸馏方法除了改进装置提高分离效率外,寻找新型的挥发性化合物,以提高分离的选择性和使之适合于微量物质之定量分离,将是微量和痕量分析化学的研究课题之一。 参考书目 J.M.米勒著,叶明吕等译:《化学分析中的分离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1。(https://www.doczj.com/doc/d712802602.html,ler,Methods in Chemical Analysis,Wiley,New York,1975.) 王应玮 shenghua 升华(卷名:化学) sublimation 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 -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碘)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固体(见彩图)。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外压。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建议用时:2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答案] C 2.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采用萃取操作,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天然色素的是() A.石油醚B.二氯甲烷 C.乙醇D.乙醚 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来萃取水溶液中的溶质。] 3.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2 法不能将己烷提纯;B中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均可透过滤纸;D中除杂试剂Na2CO3既可与杂质SO2反应,又可吸收被提纯气体CO2,所以用Na2CO3试剂不行,可改用饱和NaHCO3溶液作除杂试剂。] 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馏 C .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 D .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室温才过滤 [答案] D 5.化学家从有机反应RH +Cl 2(g)――→光 R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事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 .水洗分液法 B .蒸馏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答案] A 6.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H 2O(NaCl 、MgC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 3OH(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H 3OH 为甲醇,沸点为64.7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蒸馏是根据液体的热稳定性及与杂质(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的沸点差别大小(一般约相差30 ℃),来提纯液态物质;重结晶用于固体的分离。 [答案] (1)蒸馏 (2)蒸馏(或先加入生石灰后再蒸馏) (3)重结晶 (4)碱洗分液(或用NaOH 溶液碱洗分液) [能力提升练] 7.工业上食用油的生产大多数采用浸出工艺。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为将菜籽压成薄片,用轻汽油浸泡,进行操作A ;过滤,得液体混合物;对该混合物进行操作B ,制成半成品油,再经过脱胶、脱色、脱臭即制成食用油。操作A 和B 的名称分别是( ) A .溶解、蒸发 B .萃取、蒸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