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文化莞城符号大辞典

(东莞)文化莞城符号大辞典

(东莞)文化莞城符号大辞典
(东莞)文化莞城符号大辞典

文化莞城符号大辞典

最具泽被人文氛围词条:百年名校

符号类别:人文教育

莞城区百年名校云集,中心小学与东莞中学,皆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久远的历史中,它们是培育东莞人才的温床,是泽被一方人文素养的根据地。

被誉为“莞邑明珠”的莞城中心小学建校于1906 年 , 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崭新的建筑与悠远的文化相映,古朴与现代相融。学校毕业会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一直稳居全市第一。优异的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普教系统先进单位,于1994年被评为首批省一级学校。

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100年来,东莞中学为国家为社会造就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曾在莞中就读。东莞中学1992年被编入由国家教委编辑的《中国名校(中学卷)》,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除了两座百年名校之外,莞城发达的教育阵营里还有建设小学等一些被誉为人文之源的精英学校。“学在莞城”,也是莞城文化的一种重要表征。

最具商业繁华气象

词条:两隅与市桥路

符号类别:商业文明

西隅和北隅的老街市,已经有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以振华路和大西路为界,左面以西为西隅,右面以北为北隅,民间俗称“两隅”。隅者,角落也。西隅和北隅乃城门外的两个角落,长期以来都是东莞工业、商业的发祥地。

据史志记载,早在明代这里对外贸易已比较兴盛,且有青麻石构建的上落货码头。当今仍然立于北隅教场街的、由外国商人在1542年筹资立的却金碑,就是明朝嘉靖年间莞城对外贸易颇为兴旺的明证。

为了适应商贸活动发展的需要,早在1930年的时候,两隅就开始进行扩建街市的工程,遂将西城门楼外的迎恩街、驿前街、打锡街扩宽改建为振华路,将卖麻街扩宽改建为大西路,将建古街、贤街、下市街扩宽改建为中兴路,将丛桂坊、猪仔墟扩宽改建为维新路,将茱萸街(俗称薯油街)扩宽改建为和平路,将教场大街(俗称文房街)扩宽改建为中山路。

街市的不断扩宽和改造,使两隅一带逐渐成为东莞工商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并形成许多颇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后来,随

着商业氛围的转移,目前市桥路一带,珠宝、服饰品牌云集,已成为东莞商业与时尚的策源地。也是东莞商铺铺租最贵区域之一。

最具诗意传奇遗韵

词条:凤台秋霁

符号类别:建筑遗址

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八景中的凤台秋霁和市桥春涨在莞城。在莞人心目中,东莞八景的位置不言自明。明代诗人陈琏有诗说到凤凰台:“山上百尺台,曾闻来凤凰。”陈琏诗中的山指的就是道家山,在现在的文化广场南边,有三四十米高。大约在十年前,道家山几乎被推平了,不过从现在文化广场旁那条马路的坡度,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道家山的影子。这里面有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此地有灵芝草,而灵芝草是凤凰喜欢吃的植物。因此常有神仙骑着凤凰,来道家山休憩,饮酒吃桃作乐。凡人的肉眼是看不清神仙的,但是能看到凤凰。道家山上的道士见凤凰栖息在草地上,觉得不够高雅,便在此地修筑高台,供凤凰休息时用。台下有个巷子,叫凤来里,就是纪念此事,说凤凰是从那北面飞来的。凤凰台原来与迎恩城楼相通,地势不是很高,上落都很方便,又可俯瞰全城,因此,有很多文人骚客来此吟咏,这里就成了东莞八景之一了。

凤凰台几经修与毁,至民国间,只剩红石砌的台脚。凤凰台畔筑有凤台诗社,1461年,诗人陈靖吉等15人结诗社于此。以后时兴时敛,延续至抗战前,前后历477载。东莞诗脉,赖此绵延。凤凰台虽然湮灭五十余年,“凤凰台上金鸡叫”,仍萦于莞人脑际。2005年初,东莞市重建凤凰台。如今凤凰台已成为东莞文化象征之一。

最具文脉流转象征

词条:西城门

符号类别:城市建筑

东莞旧城的四个城门,今天唯独留下西城门矗立。历经几百年风雨,俨然是东莞文脉流转与传承的一个缩影。

西城门又名迎恩门,建于明代洪武17年,左起连着道家山、南门、钵盂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

六百多年过去了,和阳、崇德、镇海三门已在大跃进中化为尘土,古城墙也在解放后多次扩展马路中逐渐拆毁。仅有迎恩门如沧海遗珠般仍然屹立在运河之滨。它如同一个守护神,看着芸芸众生。它如一个长须老者捋须闭目养神,不管身边的高楼一栋赛一栋,傲然自立。它成为了古城的标志与象征。它

与无数游客合影,将东莞古城的神秘与久远带到远方。

最具民间艺术底蕴

词条:木鱼歌

符号类别:歌谣艺术

木鱼歌,又称木鱼、摸鱼歌,自明末清初起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是广大城乡百姓尤其是妇女自娱自乐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同样,东莞木鱼歌也有着400年的悠久历史,其盛况可从本地文史学者杨宝霖先生的记载中略见一斑:“岁朝佳节,农闲之时,榕树下,厅堂中妇人围坐,请识字者按歌本而唱之。一听到木鱼歌声,就群起围而听之。听者表情,随歌书的情节而变化,怒骂者有之,嗟叹者有之,损涕者有之,欢笑者有之。在莞城,除岁朝佳节外,最盛者首推盂兰节”。

木鱼歌是东莞的文化遗产,而在莞城,对木鱼歌这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与留存工作,做得最为完整与详细。盖因为莞城作为东莞文化的元点与中心,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及很多文化硬件设施作载体。

最具醒世鉴戒意义

词条:却金亭碑

符号类别:廉政铭碑

从历史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却金亭碑有史料价值,从政治与为官之道的层面来考量,却金亭碑有着深远的醒世鉴戒意义。这在东莞经济发达的时代,尤为重要。

“却金亭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现坐落于东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叉的街角处,碑高184厘米,宽102厘米,青石碑身和红砂岩的底座显得非常厚重。石碑打制得相当精细,碑的上部呈弧形,雕刻着细腻的云海花纹,花纹间是古篆体的碑额,下面是楷体碑文,镌刻精良,字迹至今仍清清楚楚。

这座460多年前由外国商人竖立的石碑,不仅记载了明朝时期东莞给外商创造良好投资贸易环境的史实,同时也记载了当时兼管经商岸的番禺县尹李恺拒绝外商100两白银礼金的廉举。反映了当时民风淳朴,文明廉政,是东莞市一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却金亭碑”已被列入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却金亭碑作为明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在历史上铸就了辉煌,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文化底蕴的沉淀,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空间设计者将传统符号、民族文化,用饱含中国化的处理方式,使其成为视觉上的艺术魅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建筑设计中,成为古为今用,弘扬传统的新形势。本文就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了几点论述,简单陈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形式和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建筑设计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性,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是互相依托的。青花瓷、传承历史的甲骨文、中国书法与汉字、象征吉祥的祥云图案与如意纹、代表权力的玉玺与代表个人的印章、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国画、唐装、金元宝等,都是历代文化传承至今的文化经典。从各地出土的文化到依旧能见原型的古代建筑以及当今的建筑设计中,都可以发现传统符号的身影。传统文化元素涵盖了思想、道德、心理、文学、艺术、信仰等各方面,创造与运用符号能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艺术功底与素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独特建筑,其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当今如何发掘和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且使传统建筑符号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2.1 传统文化元素的推进 传统文化在古代园林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像苏州园林一样的建筑物在当代也备受亲睐。现代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大多包括古画、匾额、挂屏、盆景、瓷器,古玩等陈列,这是人们追求一种精神的惬意,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现代建筑设计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气息相融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符号作为背景,把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用现代简约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 2.2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 传统装饰的简化、传统符号的借用、传统手法的更新是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主要方式。在建筑空间、造型、色彩的基础上以现代手法进行简约化处理,以此形成传统与现代韵味相结合的建筑风格。现代建筑设计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文化,用简洁的造型将传传统风格富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类风格既在空间上遵循着传统的布局和分割手法,又能大胆使用新型材料,充分发挥最新科技成果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最新尔雅《民俗与文化()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 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正确答案:× 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3 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正确答案:C 4 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正确答案:B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2 ()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 B、1900年 C、1895年 D、1890年 正确答案:A 3 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 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正确答案:C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正确答案:D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正确答案:C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的新拓展 1 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正确答案:D 2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智慧的表现 正确答案:A 3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D 4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 5 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正确答案:×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1 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俗风葬 D、封建迷信 正确答案:D 2 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 C、人类劳动 D、社会生产 正确答案:C 3 传统经济中占据经济增长且具有主要贡献地位的是()。 A、劳动力 B、自然资源 C、资本

香港十大文化符号

香港十大文化符号 香港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有人说,香港是购物天堂和超级市场,让人流连其间,各取所需;也有人说,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但更有人说,香港是怀旧的所在,市井草根,历史遗韵,历历在目。每一帧,每一景,都记录着香港的前世今生,都讲述着香港的人情风韵,透过一个个符号,我们窥见的是香港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魅力。 1、紫荆花 见紫荆如见香港。韦应物有诗云: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传说当年港人抗英,劫变过后,村民在桂角山合葬牺牲的英雄,后来山上长出紫红色花朵的树,开遍了新界山坡,清明前后,花期犹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从此即被名为紫荆花,后来成为了香港的市花,并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出现在特区的旗帜上。它象征着港人强劲的生命力,更体现了港人曾经的乡土情怀。 2、麦兜 麦兜是一只没有脖子、胖乎乎又“死蠢”的小猪,但就是这样一个卡通形象,却成为了香港人心目中香港精神的化身。麦兜的故事由他的出生、上幼稚园、中学以至长大后负资产的一路说来,失败、失望,一个接一个,但资质平平、单纯乐观的麦兜却还是凭着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创造了属于他的美丽世界。而这正是和港人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不谋而合的。无论如何,明天会更好,这是麦兜所坚信的,也是港人所坚信的。 3、叮当车 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它叫“丁当”。两层高,晃晃悠悠,缓缓驶过,仿佛一件古老的文物呈现在一座现代的街市中。古老香港的节奏,在挤满各式招牌的狭隘街道,已经响了100多年,至今仍驰骋在它自己的轨道上,响彻在拥挤繁华的香港

街头,周而复始地走着相同的路线。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只迈着自己固有的缓慢步伐。老式的方向盘,油漆斑驳的投币盒子,木质的门窗、座椅和楼梯,油漆早褪,却依然结实乾净,有的还在额头上印着“1903”。叮当车就如同一位老人,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变幻。 4、赛马 这是一座对赛马拥有无限热情的城市,600万人中,就有200多万是马迷,。说人为马狂,实不为过。香港的马匹在赛马场上奔跑了100多年,除了二战的炮火,不曾因其他原因停止过。香港马匹“精英大师”曾因17连胜扬威国际,被港人冠以“传奇”、“永不言败”等名词。“舞照跳,马照跑”,这句出自邓小平的承诺,如今仍是港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外界观察和检验香港是否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个视角。 5、茶餐厅 这是一个香港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经过的地方。从《阿飞正传》的皇后餐厅到《2046》的金雀餐厅,从《古惑仔》到《无间道》,茶餐厅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源自英式咖啡快餐厅的概念慢慢演变成为香港人的“大众食堂”,成为香港最草根、最本土的饮食场所。多年的历史和深深的香港印记,见证了香港大半个世纪的变迁和浓浓的平民气氛。点杯丝袜奶茶,吃个菠萝包,看着伙计与客人谈天说笑,人生百态,尽在此中。 6、维多利亚港 一个维多利亚湾,把港岛和九龙隔在了两岸,白天一张脸,夜晚一张脸,却同样让人陶醉。日出日落之间,你可看到那一艘艘天星小轮繁忙地穿梭于南北两岸,还有周围的渔船、邮轮、观光船、甚至万吨巨轮,一起交织出一幅繁华的海上景致。而当夜幕降临,维港两岸,各式摩天大楼闪耀着亮丽的光芒,幻彩辉煌、璀璨灯光,香江东流,熠熠生辉。 7、香港小姐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摘要]在具体实践中,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符号,对提升现代建筑的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应用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1 较为常见。其具有灵活性,能够随时更换,常用作地毯和窗帘等。(4)传统剪纸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剪纸文化作为主要组成部分,被逐渐应用于现代化建筑设计。剪纸寓意平稳、安定以及幸福、喜庆。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为吉利喜庆的代表颜色。 2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实例

实例:从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主要形式有两种。其一,将剪纸作为文化元素以及部件,通过直接嵌入的方式,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作品中。在城市雕塑以及工业设计等作品中,运用剪纸艺术,利用其鲜活、强大的生命力,可融入具有现代设计多个方面。其二,以剪纸造型原理以及视觉样式,通过间接代入的方式,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利用经典符号以及深厚的文 (2 上, 分体现,比如冠盖和制似斗拱等。通过设计元素的合理排列组织,利用方柱以及主题建筑斗冠,组成建筑外观。此建筑共计使用了56根横梁;4根粗大方柱。其中,设计的56根斗冠,代表着56个民族,并且运用了斗拱下小上大的建筑原理,形成了建筑。此建筑的设计理念为,只要各个民族相互团结,中国便会更加强大。在此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运用了古建筑的营造法则,同时结合了现代建筑设

计理念,展现了和谐共生理念[1]。 3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策略 3.1合理运用传统建筑元素 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应用传统文化符号,能够增强建筑的内涵。传统建筑中,部分构件,例如纹饰和斗拱点等,极大程度上为现代建筑设计,直接或间接提供了 3.2 比如, 3.3 传统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多年沉淀留下的精髓。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基于地域环境以及建筑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人的关怀。运用人性化理念,落实为人服务的基本思想,合理运用传统建筑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贯彻天人合一的观念,把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到建筑设计实践,展现人文气质,实现人、自然、建筑以及工艺等的和谐,进

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建筑学界中,近年来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即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完美的契合,又而设计出兼具古韵与现代文明的建筑。同时也保护了传统文化,彰显了地域特色,避免了城市发展中的“趋同现象”。这一观念已经广泛地被建筑设计人员所接受。当然,设计人员也面临着一个现实难题,即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良好互动,在建筑中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记忆方式,运用符号进行文化表达也成为人们之间,沟通交流和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建筑设计;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建筑设计理念的“源”和“流”进行分角度认识和剖析,追本溯流。而与中国这种观念不同,西方则更关注“建筑方式”和“建筑实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文化对当地的建筑设计有重要影响。四大文明古国的建筑,从文明产生之处,就有极为明显的差异。以中国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从仰韶文化算起,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有史料可查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显性符号和隐性符号。所谓显性符号,就是指文字,图画形式,数字系统,色彩布局等;隐性

文化则包括了自然环境,儒家文化等。虽然很多隐性或显性的文化没能很好地保存到今天,但是依然有部分片段,零零碎碎地记录了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片段藕断丝连,贯穿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全程。 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进一步体现在建筑设计理念中的方法有很多,其关联性也相当的广泛。 1.1 与地区的建筑或者民居建筑的关联 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而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的空间和具体形式上,并且总是和同一地域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同一地域的民居,家族大院和园林等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并且是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因此传统文化多种多样,色彩斑斓,并且各具特色。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国建筑设计理念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 1.2 与官式建筑或者与非当地地方建筑的关联 上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即将西方理念下的建筑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例如天津、广州等地的洋楼的屋檐上,会有类似中国殿宇的飞檐、拱形设计等。人民大会堂在建设时,设计者就融入了传统建筑文化中大屋顶式的建筑理念。这些创新

传统符号

传统符号具有一般符号的共同属性,即作为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具有特定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1],人们通常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传统符号,赋予它特定的寓意与内涵。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内心。 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2]一书作者吴卫教授,多年从事传统艺术文化研究与高校设计教学工作,此书是他多年在此领域耕耘的结晶。通过对十个传统符号,包括华表、赑屃、辟邪、獬豸、商鼎、石鼓、门神、彩画、脊饰、金蟾等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中国元素的这十个文化瑰宝,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作者在对传统艺术符号作品收集的过程中是经过长期思考和研究的,并通过精心筛选,深刻解读和分析了这十个符号中所蕴含的传统艺术文化精髓,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正如书名所反映的那样是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范畴,外国人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如美国的费正清和英国的李约瑟,但从学术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符号的国外学者却是凤毛麟角。国内研究古代传统艺术装饰文化的个案及论文,如著名学者张道一先生的《麒麟送子考析》、已故美术史论家滕固先生的《燕下都半规瓦当上的兽形纹饰》等等,但系统地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方面入手的系列研究还较少见到。梁思成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一篇署名文章《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提出:“我们应该研究……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 [3]。而吴卫教授所著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研究的正是梁思成先生提到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小品,是系统地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及图像学等方面入手的系列研究成果,这种研究方式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此书能够让读者接受并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传统的艺术符号及符号后面所蕴含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对我们从事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借鉴和解读中国古典艺术装饰符号都大有益处。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数字由0、1、2、3、4、5、6、7、8、9 等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现

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这种数字符号传到阿拉伯国家,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至今印度人还耿耿于怀。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生一,一是太极,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

《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州市质检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12分) 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范周 ①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关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保护好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②在当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首先需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达40个,均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巨量的文化符号,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③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需要做好转化和传播。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与未来的,其背后不仅具有可融入时代发展的精神价值,还可以通过创新性转化发挥出-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大受市场欢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明证。另外,相对于文化遗产本体的不可移动性,符号化的文化不仅易于为人理解,更易于传播,有助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与域外文明的交流。 ④古人往往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这是对文化和旅游融合最为朴素贴切的注解。人们常常在旅途中与民族文化符号不期而遇,但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使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仍是需要思考的命题。 ⑤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首先要守住安全红线,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所谓“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并不是要厚古薄今,而是强调要尊重史实,加强保护。就文化遗产地旅游而言,必须杜绝生态环境过载,制造伪文物、假遗址,“重开发、轻保”等错误行为。我们不仅要严格保存和维护空间维度上的文化遗迹,更要保证民族文化符号的原真性,避免一切以商业效益为出发点的误读、曲解和盲目的旅游开发行为。 ⑥加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保护,还要积极寻求其与文化旅游市场的链接点,将其打造成城市、区城旅游发展的新名片。这需要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挖掘、甄别适用于文旅市场利用的符号元素,进而借助创意思维和科技手段提炼、强化符号特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此外,还应重视建设现代文旅立体传播矩阵。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语境,做好民族文化符号的国际表达,以扩大传播影响力。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首段先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解说,然后点明保护好民族文化符号的意义。 B.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和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的项目都位列世界首位。 C.民族文化符号仅仅是历史的,要保证其原真性,因此“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D.借助创意思维和科技手段,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 16.文章第②段能否与第③段调换位置,请简要分析。(3 分) 17.⑤⑥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论述“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请简述。(6分) 答案: (四) (12分) 15. (3分) C 16.(3分)不能调换,第②段中“首先”二字强调“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第③段中“做好转化和传播”必须在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不能调换。(或:做好转化和传播的前提是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并认同,所以不能调换。) ( 意思对即可)

标志设计二选择题答案整理

浙江省自考本视觉传达设计2004-2008年考题整理(选择题) 1.商业角色的表现基本上可分为具象的角色和( D )。 A.情感的角色 B.拟人化的角色 C.产品的角色 D.半具象的角色 2.标志设计的形势法则主要有对比、( A )、节奏。 A.调和 B.合适 C.平衡 D.排列 3.( A )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是企业形象、特征、信誉、文化的综合与浓缩。 A.标志 B.产品 C.商业角色 D.漫画角色 4.( B )是由动势产生的,而具有动势的形象往往带有明显的连续性和运动感,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A.动势形象 B.动感形象 C.运动形象 D.连续形象 5.排列的基本方法有:重复排列、( D )、交替排列。 A.粗细排列 B.大小排列 C.交错排列 D.间隔排列 1.标志中所使用的( D ),在标志的构成中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内涵。 A.寓意形象 B.主导型形象 C.象形形象 D.象征形象 2.线的长短、强弱的周期性变化产生( B )。 A.动感 B.节奏 C.渐变 D.变化

3.标志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要具有吸引人和感染人的力量,就必须有一定的( C )。 A.艺术性 B.凝聚性 C.实用性 D.功效性 4.抽象类标志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志含义的,它是象形图形的抽象引申,抽象类标志以完全抽象的( C )、文字或符号来进行表现,因而图形具有深邃的抽象含义、象征意味或神秘感。 A.背景图案 B.装饰线 C.几何图形 D.运动图形 5.( B )的线型结构主要是变化多姿的曲线,故而具有轻快、活泼、生动、圆滑等形式心理特征,给人一种很强的感性和热情的视觉感受。 A.无机图形 B.有机图形 C.线型图形 D.交错图形 1.( B )是指让各种形态的构成因素,最终取得一种安定、完整、舒适的效果。 A.均衡 B.调和 C.节奏 D.排列 2.( A )具有明显的有序的规律,在视觉上有种导向性。 A.渐变图形 B.动感图形 C.对称图形 D.重复图形 3.( B )标志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志含义的。 A.非具相类 B.抽象类 C.联想类 D.想象类 4.( C )是全部用直线、斜线等既有方向性又有力度的线形来构成的图形,具有庄重、挺拔、硬朗、有力等形式心理特征,能给人一种很强的理性和冷静的视觉感受,适于表达某种特定的设计主体。 A.有机图形 B.表象图形 C.无机图形 D.运动图形 5.( D )表现形式,即采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具象图形进行设计的一种标志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符号优秀作文

大河天上来,药香浸儒意 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医研药香,儒子传学赤子心。 ------题记赏惯了威尼斯河畔清丽的风光,你是否愿意领略黄河的奔腾与绵长?闻惯了西式医生身上浓浓的消毒水味,你是否愿意回味中医研药的丝丝香气?听惯了英语教授的数理讲学,你是否愿意驻足听取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 遥记李白曾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文化千年传承,而发源地就是黄河。黄河流出了中华文化不倒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风烟中静静地流过,赋予华夏人黄色皮肤,流进华夏人的血脉。黄河与长城都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而黄河更像是一位母亲,她甘心流入中华人民日常生活中去,以热爱的怀抱给予子民前进的力量。 这是黄河,而这里是中国。 执勺捣药,称料三两,温火慢煎,满屋飘香。在中国现今中医药文化式微的今天,仍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坚持传统古法熬药流程,在略显苦涩的药香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不似西方流水线上制作药品那样,他们讲究对症下药,从自然中寻求解决之道。中药治疗,虽慢,可效果更持久。中药之名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影子,龙根,凤尾,金凤化等药名展现了中国的龙凤文化;牛郎,徐长卿等药名则取中华文化与历史故事。唤一声药名,嗅一丝药香,便是对新老中医的一次肯定。 这是中医,而他们在中国。 千年前,一位儒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时至今日,他的思想中的光辉在穿过层层历史的迷雾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然而,这位老者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认可并接纳的。周游列国,只为传学;能言善辩,以图认可,但现实却少有人理解他,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独。孔子与他的弟子为儒学贡献了一生。“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是悲壮,也是高尚。因为高尚,也才成为绝唱。 这是孔子,而儒学源于中国。 这里是中国,而这里有你想要了解的一切。 这里是中国,我们欢迎您。 明珠一颗,照亮山河万朵 我有一颗明珠,久被尘埃关锁。如今尘世今生,照亮山河万朵。 ——题记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上,让灯库亮起来。”而如今中国的文化在经过历史的不断洗濯后,愈加光彩夺目、明亮如新。 身处乱世但不向命运屈服的孔子,成为了名芳百世的一代圣人。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兼并战争不断,百姓苦不聊生,这个时候,孔子出现了。 他首次在中国开办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经他所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孔子引领了中国文化向正规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乃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教育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为孔子的知名语录,对我们修身养性有极其的启迪意义。孔子虽未留下半部巨著,但他的言语、思想,都被他的弟子编著在《论语》中,亦足以奠定文学的基础。 如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风靡全球,各国都在学习孔子的思想,爱屋及乌的汉语也日渐流行起来。 曾经有一首很受欢迎的《中国话》里唱道:“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老夫子越来越国际

视觉传达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传达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的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去,其中也有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传达对客观的认知与价值取向,传递方式是对产品的艺术加工。但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原有价值取向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影响,使得产生的效果没有明显成效,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公众接受视觉传达所表达的内涵迫在眉睫,并且民族文化的参与至关重要。由此对于民族文化与视觉传达之间存在的关联要深入了解,并且深究门主文化对于视觉传达发展趋向的指引和应用作用。 关键词:视觉传达;应用;民族文化 视觉传达是一种艺术设计,它凭借视觉器官的认知来传达信息,由“传达”与“视觉符号”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多种引人耳闻目的视觉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来讲解、传递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视觉符号”形式种类繁多,与之相关联的行业范围颇广,由此注定它成为视觉传达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参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它经历了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世界有多个民族组成,经过历史年代的沉淀,民族文化内涵深广,民族的文化带动世界的文化被诸多认同,民族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将民族文化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增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不足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一、视觉传达中应用民族文化符号的作用 (一)审美价值 历经时间河流漫长时间的洗礼,中国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一定独特而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内涵的积累是靠地区人民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摸索积累、创新与改造,最终形成独具魅力特点的文化,具有对艺术美的定性思维与认识。比如老子推崇“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以及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坚持浑然天成而守拙的审美价值,坚守“无为”“无不为”的精神境界。这种自然的审美价值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景象有着巨大的影响意义。随时代的变化,不同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随之通讯设施的进而缩短,所以比以往越来越多的价值选择呈现在现代人面前,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吸引人们眼球的视觉元素出现在现代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中,繁多的选择不仅使人眼前一亮也使人视觉疲劳目不暇接同时信息的传达效果锐减。因此设计师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一定的启示,设计的产品符合自然、简单,让产品以简单回归自然的形式吸引人的眼球,抓住人们这种纯粹的审美价值。 (二)传承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他们从存在的时候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每一种包括文字、纹样、图案的出现都表现出一种独有的意义,这种特点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得以运用和保留。当产品上出现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时,就会使得该地区或其他地区的人在意义的理解上产生一定的指引作用,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同时传统的文化也通过这种产品带动的形式形成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视觉传达设计的面向对象是人民大众,设计的做平在各个方面都要一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将重刑思想传递给大众,使得人民最直接的面对接受。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可以赋予设计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能在第一时间唤醒人们对某样事物特定认知,从而来认识产品功能及审美价值。例如自古以来在民族文化中,象征尊严皇族并代表着神秘又强大的力量的龙图腾,当龙图腾这一文化符号出现在某种广告宣传的产品中时,就会在无形中赋予该产品一种相似的内涵意义,使人们在面对该产品是会产生相似的感觉。 (三)商业作用 中国目前的发展文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多数产品的设计形式以及营销的方法手段采用的都是西方的形式实施的,没有中国传统的风格的体现,要想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必须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来汲取经验,发展民族传统风格。应对民族的才能更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高中阅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昀书法艺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

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 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王立军的《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汉字在人们心目中占有 神圣的地位。 B. 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写意性,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构成了一道道 亮丽的风景。 C. 汉字将一元化象形方法转化为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其长期生 存成为可能。 D.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汉字远播并覆盖东亚、东南亚地区,现正健 步走向世界。

论民族文化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关系

论民族文化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文化民族语言 来源:《甘肃民族研究》1995.1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说过:“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英国大诗人拜伦也说过:“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那么,知其现在,探索未来,让我们追溯一下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历史吧! 上古时期,在埃及、中国、巴比伦、印度、波斯,农业首先得到发展。冶炼技术,使人类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雅典奴隶制的建立,使古希腊创造了光辉的科学文化,古罗马,以武力征服了希腊,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中国高举文明的火炬进入封建社会。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后,什么年代开始出现文化与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从构建文化的生物性前提着眼,生存于晚更新世(距今四万至一万年前)的智人,与现代人在智慧上已无质的差别了,即作为构建文化的思维能力──行为意识能力,在四万年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类在掌握最复杂的现代科学时,仅仅动用人脑全部智力中的一小部份,也就是说人类智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可利用范围。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比智人更早的尼安得塔人(生存于二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和早期智人(生存于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他们的智力虽低于现代人,但是在较大程度上动用其有限智能时,创造出文化也是有可能性;加上早期文化适应面小,专用性高,所需智能数量上亦相应较小这一情况,在早期智人时代已有文化产生,并有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产生,这是十分可能的事情。 我们明白了文化的产生这一点,读者在本文将处处碰到文化一词,但是却不能将它与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化相混淆。 “文化”这个概念的涵盖面极为广泛,内涵极为丰富。对它的解释和定义有以下几个 方面。 民族学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修订,目前倾向于用下述定义去阐明民族学所讨论的文化,即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这里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规范总和。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干1871年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第一章中,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地给文化下了描述性的定义,即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习惯的复杂合体。 国内学者肖前、陈志良把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实质与人的发展作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文化通常在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意义上被使用。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广义的文化具有人化形式、社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的构建可作多层次的分析。 不难看出,上述这些定义所界定的文化内涵真是太宽广了,人世间的一切创造发明都包括在内,它与我们日常谈论的“某人文化水平高低”之类的“文化”真是差别甚远。但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来指涉人类普通性知识的掌握水平。按照这个理解掌握文化并不是人人必须,也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事情。但是文化在民族学中却用去指涉各民族成员人人必须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还真不好评,众说纷纭,一人一个标准,一人一个答案。但以楼城高度作为标准的人较多,在此,采用由香港地方讨论区板友从香港各个地标中选出的十五个地标可能较为合适。那么让我们一睹这些所谓“吸引大量外国及本地游客参观”的十五个地标建筑。 维多利亚港 位于香港岛及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也是香港的象徵标志。维多利亚港平均水深达十二米,再加上没有淤泥阻塞,足够容纳远洋轮船。另外,由于两岸都有高山环抱,轮船一年四季皆亦可以自由进出海港,因此在香港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随着葵涌货柜码头的兴建,维多利亚港作为港口的地位日渐下降。但维多利亚港仍然是香港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所有来港旅游的游客都会走到山顶,从山上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色。香港夜景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维多利亚港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最初的国际机场设在九龙市区,由于日渐不胜负荷,在一九八九年,政府宣佈在大屿山以北小岛赤鱲角兴建一个全新的机场。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开始,一九九八年七月完成。机场佔地一千二百五十五公顷,上面建有客运大楼、物流及货运中心以及飞机后勤设施。机场每年能够处理四千五百万旅客及三百万公吨货物,两条跑道亦容许每小时有四十九架次飞机升降,曾多次被选为世界最佳机场。 青马大桥 青屿干线是服务新机场的重要交通网络,其中包括了青马大桥。青马大桥在一九九二年五月开始建造,一九九七年五月开放,连接马湾及青衣,供车辆及地铁列车通过。青马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悬索吊桥,主跨长一千三百七十七米,连同引道全长二千一百六十米,离海面达六十二米,而桥塔则高二百零六米。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坐落于中环新填海地的地铁香港站上,于二零零三年落成,由新鸿基、恆基、中华煤气及新中地产组成的Waterfront Property Co. Ltd. 联同地铁公司合作发展。大厦由本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严迅奇先生牵头负责设计,世界着名建筑师Cesar Pelli 亦曾参与设计。大厦楼高四百二十米,共有八十八层,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提供约一百九十万平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社会的剧变使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涵是什么?语言文字学术界为制定政策所提供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都是当前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为大背景,探讨香港地区在目前的后过渡期和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后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1991年10月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我提交的文章题目是《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兴趣。1992年2月《中国语文》杂志刊用了这篇文章,时隔四年,再论及这个问题时,香港的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随着回归时间的逐渐临近,香港政府和民间对待中文、对待普通话、对待简化字的态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香港社会和学校的语言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几个月,香港的中文报刊上几乎天天都有涉及关于中文和普通话问题的报道,让人感到香港的确是一个顺乎潮流的现代化社区。下面试从中文和英文、普通话和粤语、《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简化字和繁体字、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等五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谈谈香港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取向。 一中文和英文 《基本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除了维护主权,确立中文第一的地位之外,鉴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它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保留英文作为正式语文。《基本法》的这一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态度。 中文和英文比较起来,在官方的正式语文中尚不够完善。一百多年来,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语言均以英文本为准。从正式语文的要求看,中文公文从程式到用词用语、句法句式都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完全套用大陆或者台湾的中文公文程式恐怕都不适合香港。最好以目前通用的香港中文公文为基础,做进一步研究。比如,香港的中文公文的修辞特点一向是庄重的,书面语色彩较浓,文言色彩轻于台湾,重于大陆。从尤德做港督起,一直要求中文公文用白话文写,是做过改革的。目前要提倡公务员写规范中文,不仅是改造中文公文程式问题,而且要提高公务员中文水准。行文不用艰涩的文言词句,不受粤方言影响,诸如此类的对规范中文的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 正当香港对官方中文应用展开讨论时,一件民事诉讼聆讯正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1995年12月4日,高等法院用中文审讯了一件民事案子,这是香港开埠152年来首次不用英文审讯,而用广东话审讯(案中人用普通话作答)。大法官杨振权不仅用中文审讯,而且用中文写判词,这也是香港司法史上首份中文判词。判词长达万言,分为引言、背景、案件争论点、证供、法律及事实之分析、结论、后语等部分,将原诉人九十岁的孙尔媃女士和被告人、原诉人的三个子女之间的财务纠纷分析得头头是道,判决得合情合理。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不足三百字的后语,告诫为人子女要孝敬母亲,为人母亲能鉴往知来。判词并未用法律公文的老套子,值得称道。这一用例给司法界运用中文以很大的信心,也给行政、立法部门以借鉴。人们相信,政府公文的规范会走在前面。 目前香港中文书面语中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中文和英文夹杂的混合文,这是口头上粤语和英语夹杂的混合语的反映,是一种污染,不宜提倡。比如: (1)每趟出门旅游,CHECKIN及CHECKOUT时都分外关注行李,以防有失。 第二种情况是以粤方言字记录的方言书面语。这种方言文在香港地方报刊的副刊里偶一为之是可以的,也是方言文化的一种体现。但目前的情况看来是偏多了,多了则影响健康的语言生活,特别对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最近报纸、地铁广告栏中的一则相机广告,是很典型的一例: (附图略) 这里,只有“来函照登”“编辑先生”“我手急眼快”是大家能看懂的,其他只有粤方言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