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毛概考点整理

2018年毛概考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2017—2018年度第2学期(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历史必然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在中国,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5.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6.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五位一体总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桌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0.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1.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2.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别。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被检验的可以纳入毛泽东思想。没有被检验的,就不能说是毛泽东思想。同时毛泽东思想是由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所以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是交叉关系。

13.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实践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要求党中央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上述重大时代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4.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17.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8.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是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木匾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第二,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

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实现途径

历史必然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因此在中国,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途径: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其内容具体包括:

第一,“一个中国”——核心

第二,两制并存

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重要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3.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民企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24.准确理解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一步。全面小康就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民富起来,不让一个人掉队,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没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脱贫,就不是全面的小康。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明了消除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25.精准扶贫的意义与启示

意义

一、精准扶贫有助于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精准扶贫有助于老少边穷人民发展史的转变

三、精准扶贫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

启示

首先,扶贫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其次,脱贫离不开贫困村民的自主行动。

再次,扶贫离不开教育的跟进。

最后,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防止脱贫后再度返贫的现象。

26.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一、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冲突

1.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重大影响

2.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不完善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

1.大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准入门槛

2.强调预防原则,促进技术创新

3.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4.严格环境执法,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

(链接,想看的详细戳?最后)

27.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释放更多的“正面效应”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利多弊少或者叫做利大于弊。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所以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28.准确理解“‘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众望所归,一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契合了各国谋求发展、谋求合作的共同愿望。二是中国坚持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和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被广泛的认同和接受。三是中国的做法是与各国对接发展战略,平等互利,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

界梦交相辉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