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三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四基因分离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观察树木、花卉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和特征,掌握根尖压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主要方式,常见于根尖、茎尖分生区的细胞,细胞经有丝分裂正确地把染色体分配给子细胞,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内容一致的子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四个时期。

三、实验材料

发芽的杉木种子根尖;洋葱的幼根。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刀片、镊子、吸水纸、小烧杯、大培养皿、冰箱、恒温水浴锅、量筒、天平。

醋酸、铁矾、苏木精、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二甲苯、盐酸、叔丁醇、无水乙醇、95%乙醇。

五、实验步骤

1.取材

⑴杉木种子根尖将杉木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24h,然后置培养皿中,在25℃下发芽,5~7天后胚根长达10~15㎜时将发芽种子取出。

⑵洋葱根尖培养将洋葱的鳞茎放在盛清水的培养皿内,在室温(20~25℃)下培养使其发根,待根长约10~15㎜时将根取出备用。

2.预处理为了阻止纺缍体的活动,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使染色体相对缩短,便于染色体分散和计数,可对根尖进行预处理。

可用于预处理的化学药物有生物碱、苷类、酚类及其他物质,常用药物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如下:

(1)秋水仙碱:浓度为0. 04%~0.2%,处理2~5 h;

(2)a-溴代萘:饱和水溶液处理0.5~4 h;

(3)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2~4 h;

(4)8-羟基喹啉:浓度为0. 002M,处理2~4 h;

上述各处理在室温下进行,若低温处理则用蒸馏水在1~4℃下处理24 h。

3.固定经过预处理的材料冲洗干净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24 h,目的是将细胞迅速杀死,使染色体保持固定的形态。经固定的材料若不立即使用,可换到70%酒精中置于4℃下保存。

卡诺氏固定液的配制:冰醋酸:纯酒精=1:3(体积比)。

4.水解固定好的材料换入蒸馏水中洗净,然后放入1N盐酸溶液中,在60℃下解离5~20min,以便胞间层的果胶类物质解体,使细胞易于分散,便于压片,同时还可使染色体获得一个较为透明的背景。材料经解离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将材料中的酸洗净,以便染色。

1N盐酸溶液的配制:取8.25ml浓盐酸(比重1:19),加蒸馏水至1000ml摇匀即可。

5.染色(铁矾—苏木精法) 苏木精是从墨西哥的一种木本豆科植物洋苏木的心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染料,是一种核染色剂,其本身对组织和细胞的亲和力不强,不能直接染色,而必须依靠硫酸铁铵和硫酸铝铵等盐类作媒染剂才能对细胞染色。由于苏木精适用范围广,染色效果好,且颜色的保存性也较好,故在植物制片技术中被广泛采用。

媒染剂的配制:将铁矾(硫酸铁铵)配成2~4%的水溶液,该溶液较易氧化变质,最好是现配现用;置冰箱中可延缓其氧化,能保存2个月。

染色剂的配制:一般用0.5%的苏木精水溶液,配制时先将苏木精结晶体溶于少量的95%酒精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蒸馏水,不加瓶塞,而用纱布包扎瓶口,使瓶内外空气能流通。将其静置一处使其缓慢氧化,室温下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成熟”,过滤后使

用。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可加速染色剂的“成熟”:(1)在100ml新配制的苏木精溶液中加入3~5ml过氧化氢;(2)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3)将新配好的苏木精溶液倾入一个较大的培养皿中,并在2m处用300~500瓦的水银弧光灯照射,同时不断搅拌染色液,约45min即可“成熟”。

染色程序:材料从固定液经50%酒精转入水中→用吸水纸将洗净的材料吸干→在2~4%的铁矾水溶液中媒染2~4 h,如加温(30~40℃)媒染,则可缩短至0.5~1 h→换水洗涤4~5次,每次约5min,务必将残留的铁矾充分冼净→用0.5%苏木精水溶液染色2~4 h或更长时间,染色时如发现染色液混浊,则表示铁矾未洗净,需重新换入水中洗涤后再染色→自来水洗5~10 min→用45%的醋酸分色和软化至合适。

常用的染色法还有醋酸洋红染色法,孚尔根染色法等,其详细操作步骤请参阅有关参考书。

6.压片取一染色适宜的根尖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刀片切除根冠和分生区以上的部分,留下的分生区约1~2mm,加一滴45%的醋酸,用镊子将根尖压碎,加盖玻片,再用带橡皮头的铅笔敲击盖玻片(注意勿将盖玻片错动),使材料均匀分散成一层薄膜,表示细胞已经分离开,盖上滤纸用拇指紧压盖玻片即可。

7.镜检仔细观察制片,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将合格的压片制成永久制片。

六、作业

绘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形态图,并说明染色体的行为特征。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掌握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花药内的某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最后产生四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内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成为单倍体(n)。根据染色体的变化特征,可人为地把减数分裂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等八个时期。在适当的时机采集植物的花蕾,经固定后进行染色、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花粉时的减数分裂过程。

三、实验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天平、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刀片、镊子、滤纸、冰箱、小烧杯。

醋酸、95%乙醇、铁矾、无水乙醇、苏木精、水合三氯乙醛、丙酸。

四、实验步骤

1.采集材料采集材料时要掌握恰当的时机,要采到正处于减数分裂期的花粉母细胞。不同植物取材时期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取材时期也不同,马尾松在南昌地区为3月上旬,杉木为2月上旬,具体哪一天因当年的气温而异,一天中以6~9时为宜。

2.固定采回来的材料用卡诺氏液固定24h左右,然后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低温保存。

3.染色用醋酸-铁矾苏木精染色,其配制方法如下:

A液:2g苏木精溶于100ml150%的丙酸或冰醋酸

B液:0.5g铁矾溶于100ml150%的丙酸或冰醋酸

染色液:将A液和B液按1:1比例混合,并在每5 ml混合液中加2g水合氯醛,充分溶解、摇匀。

A液能较长久地保存,染色液一般只能保存一个月,而在两周内使用效果较好,以后会逐渐产生沉淀而失效。

4.压片压片时,用镊子直接从固定液或保存液中取出材料,置于滤纸上吸去多余的固定液,将花药转移到洁净的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染色液,用镊子或刀片切破花药,并轻轻挤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从切口逸出,清除花药壁残渣,加盖玻片,稍停片刻,在盖片上加一滤纸吸去多余的染色液,压片。

5.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

五、作业

1.绘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形态图,并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特征。

2.比较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实验三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染色体组型常规形态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总称为染色体组型,每一生物的染色体组型都是相对稳定的。分析染色体组型就是研究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如对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观测,从而描述和阐明该生物的染色体组成,这对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生物的系统演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生物的起源等均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合格的染色体制片。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附摄影装置)、冰箱、胶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剪刀、解剖针、刀片、镊子、毫米尺、铜丝、吸水纸、烧杯、大培养皿、恒温水浴锅、量筒、天平。

醋酸、铁矾、苏木精、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二甲苯、盐酸、叔丁醇、无水乙醇、95%乙醇。

五、实验步骤

1.数染色体数目。

2.测量依次测量染色体长度、长臂和短臂长度(分别量到着丝点中部),记录是否有随体。

3.计算染色体的相对长度 相对长度是指单个染色体的长度占单套染色体组总长度的百分数。

染色体的相对长度=100% 单套染色体组总长

单个染色体长度 4.计算臂比 以长臂长度为分子,短臂长度为分母,即臂比=

短臂长长臂长 5.配对 根据随体的有无及大小、臂比是否相等、染色体长度是否相等进行配对。

6.分类 臂比是反映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据此可确定染色体所属的形态类型,其划分可依据利文(LeWen A.K)等在1964年确定的标准(下表)。

六、作业

1.根据染色体长度、长臂长度和短臂长度绘制染色体模式图,绘制时使着丝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一律短臂在上,长臂在下。

2.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分别填入下表。

实验四基因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试验,分析F1花粉粒的性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原则。

二、实验原理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所在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如果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且这一对基因之间具有显隐性关系,则其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两种,其比例为1:1,F2的表现型也是两种,其比例为3:1。

玉米等作物种子的胚乳的糯性和非糯性为一对相对性状,一般由单基因控制,例如:玉米非糯性(W X W X)品种与糯性(w X w X)品种杂交,其F1的种子表现为非糯性(W X w X)的杂合体,当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含有基因W X或w X的花粉粒,具有非糯性基因(W X)的胚乳能产生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黑色,具有糯性基因(w X)的胚乳能产生支链淀粉,遇碘液呈棕黄色,这两种花粉粒在数量上的理论比例为1:1,F1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则产生的非糯性种子对糯性种子的比例为3:1。

三、实验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皮头玻棒、小烧杯、培养皿、碘、碘化钾。

四、实验步骤

1. 采集材料 材料从糯性×非糯性的F 1植株上取得,于开花前把将要撒粉的雄花序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保存备用。

2. 配制药品 1%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取2g 碘化钾溶于5ml 蒸馏水中,加入1g 金属碘,待其溶解后再加入295ml 蒸馏水,保存于棕色瓶中。

3. 压片 取花药置于载玻片上,夹破以使花粉粒逸出,去除花药壁残渣,滴一小滴碘—碘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

4. 镜检 仔细观察花粉粒颜色的变化(注意调节反光镜),其中非糯性的染成蓝黑色,糯性的染成棕黄色。取多个视野观察,记录两种花粉粒的数量(畸形、皱缩、特小、发育不良的花粉粒不计),检查的花粉粒总数应有5000粒以上。

5. 适合性测定 用卡方检验法检验实际分离比是否与理论比相符,根据观察结果填下表:

X 2=∑??

????-C C O 2)( 自由度=2-1 查X 2表得X 20.05(1)=3.84,将实际所得X 2值与3.84相比较,若大于,表示实际观察数不符合1:1的分离比,若小于,则表示实际观察数符合1:1的分离比,从而可认证分离原则的正确性。

五、作业

1.每人检查玉米玉米糯性×非糯性F 1花粉粒200粒,记录不同类型花粉粒数,综合全班镜检结果,作卡方检验。

2. 通过分析对玉米糯性、非糯性这一对性状的遗传表现作出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园林实习总结 班级:09园林二班 姓名:黄一本 学号:23 指导老师:崔欣、赵和祥

实习地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 实习要求:调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的植物造景状况,分析其造景手法及利弊本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的重点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想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为将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结合园林花卉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实习内容和经验总结,从植物材料、设计理念、施工情况、景观效果及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植物造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将从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美观原则、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地方特色等,植物的造景形式是指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自由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 1.1树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等形式 孤植,休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花坛,以高大的杨树孤植成景,使之成为此空间的视觉中心,对廊架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装饰的作用。 用于孤植的树木要么挺拔高达,要么夜色鲜亮、花果美丽,要能够从背景中跳出来,要能够成为栽植空间 丛植,植物组合而成,突出了小规模树木群体的形象美。丛植的构配置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树木数量的不同,丛植要遵循不同的法度,比如“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的株距要有差异······”,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群植,由李及林下灌木组成的混交树群,成为主要景观之一,滨水景观效果好,同时也能成为岸边景观的背景。 树群所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内部不允许游人进入,因此不利于做庇荫休息之用,与丛植相比更注重乔灌的搭配。 列植,杨树双列植于校园入口,使入口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但是并非绝对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1.2.花境的设计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园林树木学实验树种

园林树木学树种 1.峨眉含笑 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乔木,小枝绿色,芽锈褐色,叶革质,叶矩圆形或倒披针形,全缘,老叶背面粉绿色,作行道树或庭园绿化树 2.栀子皮依桐 大风子科栀子皮属 常绿乔木,灰白色树干不开裂,幼枝叶柄叶背密被茸毛,单叶互生,叶 较大,长椭圆形,柔软纸质,边缘具锯齿 3.山玉兰滇玉兰 木兰科木兰属 常绿小乔,小枝粗壮,小枝叶柄叶背被灰白色茸毛,有环状托叶痕,苞 芽托叶要脱落,叶大,长卵形,厚革质,背面粉绿色 顶端花芽膨大,单生枝顶,作庭园绿化及行道树 4.杏梅 蔷薇科杏属 落叶小乔木,小枝红褐色,叶卵形,先端长尾尖,叶柄顶端有腺体,观 花,先花后叶 5.天竺桂 樟科樟属 常绿乔木,叶近于对生,叶长卵形,离基三出脉,全缘,叶背多少粉绿 色,单被花,雄蕊基部有两个腺体,花药瓣形,常被用作行道树或庭园 树种栽培。同时,也用作造林栽培 6.绵毛石楠 蔷薇科石楠属 常绿乔木,小枝叶柄密被灰白色茸毛,叶倒卵披针形,先端急尖,边缘 有细锯齿,花白色,果红色用作造林栽培 7.腊梅 蜡梅科蜡梅属 落叶丛生灌木,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或长卵状,叶表面粗糙,花蜡黄,花 托形成聚合果,剥开花托里面有瘦果是冬季赏花的理想名贵花木,广泛 地应用于城乡园林建设 8.木香花 蔷薇科蔷薇属 常绿藤本,无皮刺,托叶叶柄离生,小叶3-5片,叶形状变异较大,卵 圆形或披针形,作花廊花架绿化,,在园林上可攀援于棚架,也可作为垂 直绿化材料,攀援于墙垣或花篱 9.雪松 松科雪松属 长短枝,叶针形,作行道树,孤植树,或庭园绿化树 10.牡丹 毛茛科芍药属

落叶灌木,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先端分裂,主要用于庭院观花!11.茶梅 山茶科山茶属 鳞芽有毛,作庭园观花 12.山茶 山茶科山茶属 叶大,枝叶芽无毛,花萼鳞片状,作庭园观花 13.红继木 金缕梅科檵木属 常绿灌木,广泛用于绿篱! 14.水杉 杉科水杉属 独特在于枝叶芽均对生,落叶时叶羽片一起落,条形叶柔软,用于行道 树,独赏树! 15.圆柏 柏科圆柏属 叶以刺形叶为主,同时有圆形叶,刺形叶三叶轮生,叶基下延,老树分 枝大,螺旋状分枝,作风景区栽植! 16.楠木桢楠 樟科楠木属 树皮黄褐色小片块状开裂,叶倒披针形,淡黄绿色,叶背叶脉显著突起,单叶互生,全缘,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17.罗汉松 罗汉松科罗汉松属 叶较小,且窄,作庭园树或作盆景 18.灯台树 山茱萸科灯台树属 落叶乔木,大枝分枝平,单叶互生,叶柄长,叶卵形,叶背粉白粉绿色,花瓣4 ,雄蕊4,核果,作行道树,庭荫树 19.皂荚树 豆科苏木亚科皂荚属 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分枝刺,芽叠生,小叶圆矩形,边缘有锯齿,叶基 部不对称,短枝叶簇生,长枝叶互生,树形树冠优美,作庭荫树或风景 区树木 20.二球悬铃木 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幼枝幼叶有脱落的星状毛,柄下芽,2到3个果序,可做行道树 21.金银忍冬金银木 忍冬科忍冬属 落叶灌木,花先白后黄,观花观果 22.小叶楠木细叶楠木 樟科楠木属 叶较小,倒披针形,背面叶脉无显著突起,叶脉较楠木更纤细,树形树 冠同楠木,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理论学习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XX 专业:XX 学号:XXXXXXXX 同组学生姓名:XX / 指导老师:XX 实验地点: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 月XX 日周二下午 题目: 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并自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或 Chapter 9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243-269,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根据实验数据和自学内容,分析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第1叶为最上部的剑叶,第3叶为较老的叶片) 表1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和光合作用关系的测定值 (已知测定的条件相同,光合的单位为μmol CO2 m-2 s-1 ,光强的单位为μmol photon m-2 s-1 )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如下表: 根据上表作图如下: 由图估计可得: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第一叶30.0 1700.0 第三叶20.0 800.0 差异与分析: 第一叶比第三叶光补偿点高的原因:因为第一叶是刚抽出的幼嫩的叶,他的新陈代谢比第三叶要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所以第一叶达到光补偿点所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故需要的光强更大。 第三叶的光饱和点比第一叶低且光合速率也比第一叶低的原因:第三叶相比第一叶是已经衰老的叶子,他的新陈代谢不如第一叶强,他体内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和活性比第一叶要低,而且第三叶中所含的叶绿素比第一叶少,其捕获的光能比第一叶少;此外,第三叶中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于衰老有部分水解,所以第三叶的光合速率较第一叶低且光的补偿点比第一叶低。

植物学实验守则

植物学实验室守则 1.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实验要严肃认真,专心观察,不得高声喧哗,切忌任意谈笑,原则上得穿实验服。爱护环境卫生,在实验室内不准随地吐痰、吸烟及乱扔纸屑。 2.爱护一切仪器及设备,节约水、电和一切消耗物品。遵守操作规程,不听从老师指导和不按实验室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3.学生实验时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不遵守规章制度者,应 给予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者,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其做实验资格。 4.学生做实验必须准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将写好的预习报告放在 相应的位置上以备指导教师检查。 5.熟悉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实验中做好实验记录, 不得抄袭,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作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除障碍。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 7.实验完毕,按照已安排好的值日小组将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干净;清查各种仪器、用具并擦拭干净。将实验用具摆放整齐,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8.实验时同学要带上实验指导书、课堂笔记、教科书、实验报告册、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等。 实验报告书写内容说明 (一)实验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通过植物学实验课程实践操作,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及与功能间的关系;植物系统演化及类群多样性概况。 (二)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名称 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植物学实验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实验内容 观察切片标本时注意切面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显微镜下一块组织一个薄片建立立体结构的概念。观察制片标本时要注意结合观察植物体的外形,了解取材部位,联系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运用对比法对比各种结构的异同、特点,达到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课堂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必要的植物系统分类学直观及实践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生物学的后继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4.实验材料及用品 根据各个实验内容的不同写明所需用的实验工具及药品。 5.实验步骤 详细的书写各个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或用流程图来表示,不可照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试验指导

农 药 学 植物化学保护 实验指导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 二○○三年十一月 编 者 骆焱平 杨 叶

前言 本实验指导是在九七年编写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二OO二年制定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的。该书在原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增加实验项目、补充并修改部分内容后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农药的配制方法和鉴别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农药的室内生物测定技术,即利用有害生物(或称靶标生物),如昆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对农药的反应来测定农药的毒力和药效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本书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为理论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通过实验,可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病虫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开发新农药,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 本书可作为《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与加工》等课程的实验指导。因此更名为《农药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的任务是: 1、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一般技术。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衔接。 3、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逐步完善。 化保教研组 二○○三年十一月

(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指导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规则 一、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课的目标 根据基因克隆实验操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特点, 将该实验设计为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内容设计上完全抛弃了原来分散的、孤立的单纯学习某一实验技术的缺陷, 将单个实验综合为系统的、连贯的系列型大实验,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从以往的科研项目中选取了部分研究内容用于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这是基于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整套实验围绕洋甘菊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HMGR的克隆这一研究课题进 行操作, 设计的实验内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学习基因克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逻辑和培养科研理念。 我们将实验内容设置为8个部分, 实验内容前后衔接紧密,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该课程使学生获得了整个类似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和体验, 学习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对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及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科 研基础。 二、实验的进行程序和要求 1、预习学生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讲解教师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与观察。 3、独立操作与观察除个别实验分组进行外,一般由学生个人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作好记录。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4、演示每次的实验都备有演示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某些实验中的难点,扩大在实验课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感性知识的机会。 5、作业实验报告参照硕士毕业论文的格式写,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综合。在实验结束时呈交。 6、小结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1、每次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上实验课时必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及文具等。进入实验室要按规定座位入座。 3、实验时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导,保持肃静。有问题时举手提问,严禁彼此谈笑喧或随意走动,也不得私自进行其他活动。 4、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操作观察要认真仔细,边做、边看、边想,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5、要爱护仪器和器材设备,注意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水电。如有损坏器材应立即报告并主动登记、说明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台面,认真清理好仪器、药品及其他用品,放回原处,放好凳子,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要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实验用品,处理垃圾,关好水、电、门窗后再离开。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植物学试验指导-淮阴师范学院生物试验中心

植物学实验指导编写杨晋彬罗玉明李才生 淮阴师范学院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淮安2005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4) 实验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0) 实验三根和茎的形态结构比较 (14) 实验四叶的形态和解剖 (19) 实验五花的结构、花粉的形态及胚胎发育 (22) 实验六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比较 (25) 实验七藻类植物 (27) 实验八真菌、地衣和苔藓植物 (30) 实验九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34) 实验十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37) 实验十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38)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十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多样性 (40) 实验十三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41) 实验十四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技术 (43) 实验十五种子植物的鉴定 (45) 实验十六公园与淮师校园认识种子植物 (46) 第三部分研究性实验

实验十七淮安市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47) 实验十八淮安地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1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工具。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以可见光作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式与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常用的如放大镜,由一个透镜组成,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较复杂的单式显微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单式显微镜放大的物像都是和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 植物绘图是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一些重要形态解剖特征的常用方法。通过绘图,有助于对植物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从事植物形态解剖以及分类学研究必备的常用技能之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材料相关玻片标本、一些可以用来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材料 2用品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I生物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图1-1,图1-2)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是植物形态解剖最常用的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μm。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基座,用以支持镜体的平衡,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②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下部分。 ③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般倾斜不超过30°)。 ④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双目斜式的镜筒,两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镜筒一般长160mm或170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光路与亮度。 ⑤物镜转换器:装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可作圆周转动。盘上有3-5个螺口,在螺口上面可按顺序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旋转转换器,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保证目镜与物镜光线合轴。 ⑥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标本压夹,以固定玻片标本。研究用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用以固定或移动标本。移动器上装有游标尺,用以计算标本大小或标记被检标本的部位。镜台有固定式或移动式。 ⑦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用于低倍物镜检查标本时使用;小的是细调,每旋转一周,使镜筒升降0.002mm,用于高倍物镜观察时使用,转动细调不可超过180°,使用时,必须先低倍、后高倍。 ⑧聚光器调节螺旋:安装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旋转它时可以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但简单显微镜无此装置。 (2)光学部分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

植物生理学实验-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学生姓名: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9年10月9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原理如下: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 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 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装 订 线

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H+取代Mg2+, Cu2+ (Zn2+)取代H+。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5.光谱分析。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 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UV-1240)、离心机 2.研具、各种容(量)器、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定性分析 a)称取鲜叶3-5g,并逐步加入乙醇15ml,磨成匀浆 取匀浆过滤,并倒入三角瓶中,同时观察荧光现象。 b)取三角瓶中约1ml溶液于小试管。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 O 1ml分层后观察。 1ml和H 2

园林园林植物学实验实训指导书共9页文档

《园林植物学》课程实验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课是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相结合,而且也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本要求如下: 一、目的与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 , 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能熟练地实验的基本技能 , 如徒手切片、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二、对实验实习报告的要求: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应作好实验报告的预习,实验操作中应作好记录,完成实验后将实验结果按统一书写格式详细写入实验报告或作好生物绘图作业,并作实验总结,按时上交任课教师批阅。 三、考核(考试)内容和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针对园林植物学课程的特点,计划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并将该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拟占总成绩的30%。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核,评分 100 分制,其中理论部分 50 分,操作 50 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 30% ;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第一学期的考核内容:显微镜的使用及绘图。其中绘图占10分,显微镜的使用占20分。 考核方法: 绘图成绩为本学期实验报告成绩的总评。显微镜的使用考核办法为:按正确的操作程序在2分钟之内找到教师所指定的物象为20分,每超时半分钟扣1分,超过6分钟按0分计。如操作不正确按以下标准扣分:显微镜的取出方法及摆放位置不正确扣2分;对光太明亮或太暗扣2分;直接使用高倍镜扣2分;调焦方法不正确扣5分;在转换物镜时如扳动物镜扣2分;在高倍镜下使用粗准焦螺旋及取放切片扣2分;在收显微镜时,未关闭电源或未将反光镜直立扣2分,未将物镜偏离通光孔扣2分;实验完成后,未将实验台清理干净扣1分。 第二学期的考核内容:植物的识别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其中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占10分,植物的识别占20分。

生物技术遗传学实验指导

目录 验一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实验三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C显带技术 实验五核仁形成区银染技术 实验六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七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 实验八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实验九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十ABO血型的测定及其基因频率的计算 实验十一苯硫脲尝味试验及其基因频率的计算 实验十二人类皮纹分析 实验十三遗传咨询 实验十四人类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十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实验十六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十七PCR-RFLP技术 《遗传学》实验须知 一、医学遗传学实验目的和要求 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是医学遗传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实验课有助于加深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2、复习有关理论内容。 3、熟悉实验的主要步骤。 4、初步估计和判定实验的可能结果。 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实验所出现的现象与结果并及时记录。 2、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一致,须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寻找出现误差的原因。 3、各种实验试剂用后放回原处,瓶盖封严,轻拿轻放。 4、使用微量加样器时,一定调整好取用量,按使用要求操作。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注意清洁卫生,实验中用过的废弃物品要及时清理,避免堵塞下水管道。 三、实验后的注意事项 1、实验后,整理清洁所用仪器、设备,注意放回原位,以备下次使用。 2、如有仪器损坏,要及时填写破损报告,并报告老师。 3、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并关闭门、窗、水、电。 四、实验室的意外处理 实验室如遇着火、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必须镇静做紧急处理,并立即报告老师。 1、着火:如遇酒精灯推倒或其它原因着火,首先将一切易燃品移至远处,然后用水扑灭或者切断电源。 2、火伤:皮肤被火灼伤,用烫伤软膏涂抹,如伤势较重,立即送医院治疗。 3、如有毒药品泼溅到皮肤上,如EB,同位素等,应用大量清水进行清洗,必要时,去医院处理。. 4、割伤出血:遇玻璃割伤出血,可用碘酒或红药水消毒后,用纱布包扎。如有玻璃留在伤口,处理前应先取出。 实验一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的基本方法。 2、初步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技术方法 【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人体末梢血、微量全血短期培养)及其染色体标本制备是国内外研究显示染色体最常用和效果最好的方法。此方法取材方便,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现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染色体病的诊断等。 人体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细胞,是已分化、处于G期的细胞,几乎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0在离体血培养细胞中很难找到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因此,需采用刺激细胞增殖的措施。人们发现从云豆(菜豆)中提取的植物血球凝集素(植物血凝素,PHA)可以刺激小淋巴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即在PHA作用下,处在G期的小淋巴细胞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母细胞具0有分裂能力,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在PHA作用下体外培养72小时左右,多数淋巴细胞已处于细胞周期的第二周期。此时,细胞分裂相较多,但都处于分裂的不同时期。一般来说,制作染色体标本主要是显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因中期染色体形态最为典型、最为清晰,最易辨认,是研究染色体的最好阶段。为了获得大量可供分析的中期染色体,需在终止细胞培养前数小时加入适当浓度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天平(感量1/1000g);烘箱;干燥器;剪刀;搪瓷盘;塑料袋;纸袋;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00~105℃。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00~105℃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80℃左右,烘至恒重。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⒊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思考题: 测定饱和含水量时,植物材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 ψw=ψπ=-P=-iCRT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三)试剂:1.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2.甲烯蓝粉末。 实验步骤: (一)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约4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1ml 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二)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放至培养皿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三)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ψπ=-iCRT。 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 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 MPa·L /mol/K);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 思考题: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其水势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园林树木栽培学实验教案

园林树木栽培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古树名木调查分析 一、目的要求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佐证,它们几经沧桑,展现着古朴典雅的身姿,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景观价值突出。它们苍劲挺拔、风姿卓绝,或镶嵌在名山峻岭之中独成一景,或与山川主景融为一体、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树是制定当地树种规划、特别是指导造林绿化的可靠依据。能在一地生活千百年的古树大多为乡土树种,足可地证明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景观规划师和园林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取该树种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应性的了解,从而在规划树种时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而不致因盲目引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不仅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佐证,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景观,其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与景观的价值,是发展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也因为它对于研究古植物、古地理、古水文和古气候和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实验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树名木保护的目的意义,初步掌握古树名木调查、分析的一般内容和方法。 二、材料用具 材料银杏、槐树、五针松、香樟等古树名木。 用具尺、笔、笔记本等。 三、内容及方法 1.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目前,我国通常把古树名木分成二级,其中树龄在300年以和特别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定为一级;其余古树名木均定为二级。一级古树名木的档案材料,要抄报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城建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的档案材料,由所在地城建、园林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保存、管理,并抄报省、市、自治区城建部门备案。 2.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城建、园林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根据调查鉴定的结果,对本地区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挂牌,标明管理编号、树种名、学名、科属、树令、管理级别及单位等;对于一些有特殊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还应专立说明牌进行介绍,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3.古树名木病虫危害现状古树由于年代久远,在其漫长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受一些人为和自然破坏造成的各种伤残,例如主干中空、破皮、树洞、主枝死亡等现象,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树势衰弱,为病虫的侵入提供了条件。对已遭到病虫危害的古树,如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防治,其树势衰弱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衰弱的程度也会因此而进一步增强。 4.古树名木的生长条件 1)土壤条件土壤是古树名木生存生长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人为活动造成土壤条件的恶劣,主要在于致使土壤密实度过高、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树木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养分与良好的通气条件,致使树木根系生长受阻,树势日渐衰弱。 ①土壤密实度由于人类活动的延伸,一些古树名木周围的地面受到大量频繁的践踏,使得土壤密实度日趋增高,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透气性能降低,树木根系呼吸困难,须根减少且无法伸展;水分遇板结土壤层渗透能力降低、大部分随地表流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