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中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语文中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语文中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语文中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1.改变人称。

2.

3.改动标点符号。如果遇到问句,则需要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

4.

5.增删个别词语。

6.

语文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互换的方法:

1.即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原句中出现了第二人称,则改为双引号以

外的具体人称。

2.

3.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入双引号。如遇到问句,则需要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

4.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八里关中小郜井丽 一、课题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让作业特别是识字作业,怎样使其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成为孩子们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成为快乐成长的平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 1、减轻低年级孩子语文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变革低年级作业为契机,促进教师行为和观念的改变。 3、突破传统识字作业的练习形式,改变语文识字作业只有简单重复、机械抄写的唯一形式。让识字业由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作业体系,同时让孩子快乐、主动积极的进行语文学习。 4、同时提高家长的认识,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5、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专业引领与实践相结合,减轻教师与学生负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教科研水平。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近几年来,致力于作业研究的课题很多,如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布置、作业评价等方面很多学校都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出发点都是致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指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法。” 2、国外研究 国外教学论研究中对作业问题也相当重视。如: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斯米尔诺夫,他们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库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科技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家庭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管理时间的技能,加深对一天学习的理解。 我们课题组成员吸取了任务学习理论的精髓所在,将它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改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及依据。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扬长避短。针对目前低年级识字作业操作现状所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基础,对调查的弊端反思出相应对策并进行研究,实现识字作业兴趣化,减轻学生负担。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识字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写会一部分字,还要认会大量的字,同时进行听说读写、识字能力的培养。这些任务只有在孩子平时的各种形式作业中练习,才能得到巩固。而低年级识字作业的研究,重在关注低年级孩子作业的趣味性,为了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学用结合,进行识字教学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重复的传统作业形式,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变化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变化 1.人称的变化。其规律为:一从主,二从宾,三不变。具体为: (1)如果直接引语的主语是第一人称,变化时,该人称与主句的主语保持一致。 如:Mary said, “I want to forget the past.”→ Mary said (that)she wanted to forget the past. (2)如果直接引语的主语是第二人称,变化时,该人称与主句的宾语保持一致。 如:He said to me,“Do you want to ask about the lab?” → He asked me if I wanted to ask about the lab. (3)如果直接引语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变化时,该人称保持不变。 如:Jim said ,“They are going to do their homework..”→ Jim said (that) they were going to do their homework. 2.时态的变化。 (1)如果主句是一般现在时,宾语从句原有时态保持不变。 如:Mary says,“I w ent to see the movie yesterday.” →Mary says that she went to see the movie yesterday.” (2)如果主句是一般过去时,宾语从句的时态会有以下变化(科学事实、自然规律除外)。 a.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b.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 c.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d.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 e.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也就是说要落后一个时态。 3.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及动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见下表。 4.各种句型的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方法。 (1).陈述句改为间接引语时,常用动词said, told,连词that,多被省略。 如:Ben said, “I won’t go to Marcia’s house on Friday night.”→ Ben said (that)he wouldn’t go to Marcia’s house on Friday night. Lana said to me,“I’m not mad at you anymore.” → Lana told me(that)she wasn’t mad at me anymore.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概要:学语文的课程设计也需要结合课程中整体的变化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更应结合实际发展,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优化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懈努力。 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传统教育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只着眼于把教材的内容搬到学生的脑子里,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从课堂整体变化出发,发现课程中的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一、对教学设计整体性的理解 当下中国教育是根据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并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只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新教学模式。目前的课程教材,基本都是由国家统一定制,教师只需要研究相关资料,通过拟定好的大纲和教材要求,照本宣科即可完成内容的传授。无需详细分析教材的内容,钻研教材的编制规则,只需“吃透”便能达到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因此,传统的备课内容也即是如今所说的教学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而课程的设计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更主要是一种学习机制,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课程整体性。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因人制定教学过程,使学生学有所成,体现出分类而教的思想。 二、思想影响教学整体,传统教育观念需改变 思想引领行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个人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是整体性的,不仅在学生的知识接纳方面,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也同样影响深远。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达到理想的预期与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一手紧握,从拼音、识字到阅读、写作都是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去教学去要求,这种方式极大的束缚了学生个人的思维。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又有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积极性,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围绕分数开展教学,忽视教育效果,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上,更应倡导的是语文德育结合心理教育,以学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

2017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为孩子收藏(附答案) 令狐采学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就是字词句的运用。而相比较与字词的学习,句子掌握起来就要困难一些。因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考查句子的运用,最常考的就是“句式转换”,它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转换等等内容。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试中最容易考到的知识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它们。 今天,牛老师给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小学语文各类“句式转换”的集锦,方法与技巧+练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一、直接引语(也叫“直述句”)改为间接引语(也叫“转述句”)的两个特点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小明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改:小明说,他一定要努力学习。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对我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二、直接引语和转述句的类型 (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两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例如】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例1】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例2】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我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三种情况。 1、直接引语提示语在前面。 【例如】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接引语提示语在中间。(改后说话人都放在前面) 【例如】“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3、直接引语提示语在后面。(改后说话人都放在前面)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直接引语和转述句的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例1】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例2】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完整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实用标准文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 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文档大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 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 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

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 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 1、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

小学语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句子训练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句子训练 (转述句和陈述句): 1.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间接引语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 或“她”。 如:张童对我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告诉我,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转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告诉我,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告诉我们,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改: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特例: 1.小华对小强说:“你明天把钢笔还给我。”小华对小强说,他明天把钢笔还给小强。 2.妹妹对爸爸说:“哥哥让我转告你,它晚上有事不回来吃饭了。”妹妹告诉爸爸,哥哥说他晚上有事不回来吃饭了。 3.老师对小丽说:“你知道自己表现得最出色吗?”老师对小丽说,她的表现很最出色。不能太苛求,大意对即可。

1.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 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3.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4.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5.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6.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7. 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18. 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9. 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20. 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互转换的方法指导及练习题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互转换的方法指导及练习题 方法: 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间接引语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就是要求把别人说的原话进行转述。 一、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 例如:妈妈说:“我今天加班。”需要改变的只是:“我今天加班。”这一部分。 二、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 三、引语中,人称要变成相应的指代者: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 、“我们”要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们”; 例如:妈妈说:“我今天加班。”其中“我”指代的是妈妈。所以,要变成“她”。改后为:妈妈说,她今天加班。 当转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也要发生相应变化。 如: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告诉我,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四、有称呼语的,称呼语要去掉; 例如:老红军说:“小鬼,你骑上我的马吧!”其中,“小鬼”要删除。变后为:老红军说,小鬼骑上他的马吧! 五、引语是疑问句的,要变成陈述的语气。 例如:明明问我:“今天放学后,到我家写作业,行吗?”变后为:明明问我,今天放学后,到他家写作业,行不行。 六、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的方法正好相反,上面的五点都适用,如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 1. 小华对小强说,他明天把钢笔还给小强。 2. 妹妹告诉爸爸,哥哥说他晚上有事不回来吃饭了。 3. 老师对小丽说,她的表现最出色。

4.老班长告诉我们,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练习题一:把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 2.梅花兴奋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 3.他站起来对大家说:“孩子们,我要去开会了。你们要听话。” 4.奶奶问我:“今天我还给你送饭吗?” 5.妈妈说:“小明,今晚我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6.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7.小红军对陈赓说:“将军,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8.妈妈气喘吁吁地说:“我今晚有急事,你去姥姥家。” 9.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 10.小明和小红在一起写作业,小明对小红说:“你能教我怎样写作文吗?” 1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2.妈妈对小红说:“你这么小,一个人出门我不放心?” 13.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4-07-14T17:25:23.54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1期作者:朱臣全 [导读] 如果教师能用几句言简意赅、精巧生动、富有诱感性的语言拉开“帷幕”,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河北省临西县摇鞍镇校区朱臣全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语的设计,要努力把导入语设计成一座让学生通向课文的桥梁,要使导入语成为教学中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思维就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促进整个教学过程高效进行。 关键词:课堂导入学习兴趣积极性情景 导入新课犹如说书人的“开场白”一样重要。如果教师能用几句言简意赅、精巧生动、富有诱感性的语言拉开“帷幕”,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教师要注意应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在设计导入语时,教师要坚持其实用性原则,不能盲目套用,追求形式主义,要根据教学目标,用较短时间引入正题。在导入时,教师本人要先融入到情境中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精彩的语言感染学生,做到启发与投入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利用图画,进入角色。 小学生的思维多以直观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画图又是他们最早学知识的方式,因此在课堂导入中,恰当的应用画图可以使课文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我就采用画许多小鱼的方法。在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直观的让学生说小鱼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如果它们被风浪吹到沙滩上,看到可怜的小鱼你在乎吗?这样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自然而然的为新课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2、实物入手,活跃气氛。 小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大多来自具体形象的认识,使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实物演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我就找来几片树叶,通过让学生观察树叶,让学生说树叶的颜色,巧妙地引出今天的课题。学生会好奇怎么还会有蓝色的树叶呢?很自然的进入课文中去,这样不仅活跃了气氛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体裁质疑,启发思维。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利用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对不同体裁的课文进行对比,从而巩固新体裁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日记两则》一课时,我先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观察,观察这一课在写作形式上和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日记的格式。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 4、猜测谜语,激发兴趣。 用一个小谜语来引入新课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他们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设计了关于云、雨、雪、雹的四个谜语。通过这四个谜语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学生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思想异常活跃,创设一定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打开,更易于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内化。在教学《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是先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神笔的威力,然后,话锋一转,现在老师把这一枝神笔送给你,你想画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6、音乐导入法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7、故事诱导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对所要,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今天是大年夜,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怎样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法的选择,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二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认知结构等要求;三要考虑老师个人文化素质情况。同时,因为学生的年龄不同都有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导入时最好以具体、形象为主,直观性强一些,这样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可以采用唱歌导入、讲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中年级课堂教学的导入应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对比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阅历都比较丰富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事物都能很快的接受和理解,所以在设计导入时可以更理性一些。无论采取哪种导入方式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都要在老师认真的钻研了教材、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再决定采用哪种导入方法。只有采用最好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思维的高效催化剂。语文课就是一台“电视节目”,要想牢牢地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的教师就要做足活与新。我们常说的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就可以了。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

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 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2.《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沉疴,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中,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浪费了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与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得普及与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她学科得整合就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得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得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得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得地位。新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得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得领域,注意跨学科得学习与当代科技手段得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就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得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与松果》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就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得小松鼠植树得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得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得家园。 由于以往得教学把识字与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与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得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得迁移。 低年级得学生对新奇得事物有很大得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得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得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就是很浅得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就是基础得让学生自学,较难得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得冲突才能引起她们得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得应用可使教与学得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得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得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内容摘要]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有趣的作业呢?作为语文老师,我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关键词]创新自主个性化互动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 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最新全面归纳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引语四点变化1时态变化 2如何变句型 3人称变化 4 注丿意 1、直接引语如果表示客观真理,变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 2、直接引语若有明确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变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 3、若直接引语中含有could, must, should 等情态动词,变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 4、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叫直接引语。 5、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叫间接引语 时态变化 : 如果直接引语中的情态动词没有过去时的形式(例:ought to,had better, used to ,must, need)和已经是过去时的形式时,(例:could, should, would, might )不再变。 2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指示代词、动词 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有些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指示代词和动词也要作相应的变动。

注: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时的变化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假如就在当天转述,today ,yesterday,tomorrow 等就不需改变;如果在当地转述,here也不必改为there,come 也不必改为go。另外,直接引语中有具体的过去某年、某月、某日作状语,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 如何变句型 ①直接引语如果是陈述句,间接引语应改为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如: She said, "Our bus will arrive in five minutes." f She said that their bus would arrive in five minu tes. ②直接引语如果是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或一般疑问句,间接引语应改为由whether 或if引导的宾语从句? 如: He said, "Ca n you swim, Joh n?" f He asked Joh n if he could swim. "You have fini shed the homework, have n ‘ t you?" my mother asked. f My mother asked me whether I had fini shed the homework.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us or by bike?" f He asked me if I went to school by bus or by bike. ③直接引语如果是特殊问句,间接引语应该改为由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必须用陈 述句语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