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蝇防御素抗菌肽Des-hf突变体的抑菌活性研究

家蝇防御素抗菌肽Des-hf突变体的抑菌活性研究

家蝇防御素抗菌肽Des-hf突变体的抑菌活性研究
家蝇防御素抗菌肽Des-hf突变体的抑菌活性研究

抗菌肽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抗菌肽在猪饲粮中的应用进展 冯波S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6年12月29日 摘要: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而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于动物日粮中,用作抗生素替代的选择之一。国内猪日粮中的添加抗菌肽研究较多,国外只有数10篇。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仔猪和母猪日粮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抗菌肽母猪仔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 1前言 抗菌肽最早由瑞典科学家Boman(1972)等用大肠杆菌诱导古比天蚕分离获得,是一类由基因编码或者经大分子蛋白水解产生的小分子肽。抗菌肽来源于多种生物,如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Hale,2007)。抗菌肽数据库(APD3,https://www.doczj.com/doc/d39396879.html,/AP/)记录的天然抗菌肽已有2619种(Wang,2016)。大量研究证明抗菌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Broden,2005;刘倚帆,2010),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还对真菌、病毒具有杀灭作用(Koczulla,2003)。如今,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细菌耐药性、过敏反应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现在无抗的呼声日益高涨,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抗菌剂。天然生物抗菌肽抗菌谱广,特别是对多重耐药菌具有杀伤作用,而且抗菌肽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好,对高等动物的正常细胞几乎无毒害作用。因此,抗菌肽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天然生物抗菌肽的开发利用有望成为人类摆脱“耐药菌危机”的又一新途径,因此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2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确切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研究者提出多种理论假说解释抗菌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进程,但不同的假说针对特定种类的抗菌肽,目前尚没有一个涵盖所有种类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理论假说,且不清楚哪种假说更接近实际情况。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摘要:抗菌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它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本文就抗菌肽的来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抗菌肽;活性肽;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The progres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research Abstract:Antibiotic peptides are a kind of bioactive peptides that exist in organism and biosphere widely. They possess the activities of anti-bacteria, anti-fungi,anti-virus and anti-plasmodium.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ource,mechanism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research. Key words:antimicrobial peptides;bioactive peptides;mechanism;research progress 抗菌肽( antibacterial peptides) 又称抗微生物肽(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 ,是生物体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20 -60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在 1 -7 kD 左右,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原生生物、某些病毒和肿瘤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可较好地解决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断增强的抗性问题[1]。 20 世纪80 年代,由瑞典科学家Boman 研究小组用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诱导惜古比天蚕( Hyalophora cecropia) 后产生了抗菌多肽类物质,随后发现了第一个抗菌肽——天蚕素( cecropins)[2]。人们最初把这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称为“antibacterial peptides”,原意为“抗细菌肽”;后来发现其有抗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便改称为“antimicrobial peptides”,意为“抗微生物肽” [3]。抗菌肽是由基因编码在核糖体内合成的多肽,不同种类的抗菌肽通常有共同的特点:短肽( 30 ~60 个氨基酸) ,强阳离子性( 等电点范围为8.9 ~10.7 ) ,热稳定性好( 100 ℃,15 min),分子质量约为 4 ku,无药物屏蔽且不影响真核细

抗菌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抗菌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抗菌肽概述 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首先在果蝇中发现抗菌肽及其免疫功能,随后从惜古比天蚕蛹诱导分离到并命名为cecropin。此后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具有类似性质的活性蛋白。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作用。其对畜禽具促生长、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属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致细菌耐药性的一类环保型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分类 抗菌肽按结构、功能大致分为四类:cecropin(天蚕素)类;富含pro残基(脯氨酸)的magainin(蛙皮素);富含gly残基(甘氨酸)的melittin(蜂毒素);富含cys 残基(半胱氨酸)的defensin(防御素)。 抗菌肽按来源一般分为六类:哺乳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昆虫抗菌肽、植物抗菌肽、细菌抗菌肽、病毒抗菌肽 抗菌肽的结构和特性 通常由数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约为4KD。 含有4个或多于4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N端亲水C端硫水具有双亲的性质; 具有热稳定性,在100℃加热10-15分钟仍能保持其活性。等电点大于7,表现出较强的阳离子特性。 对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高或较低的pH值均具有较强的抗性; 具备抵抗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抗菌肽是以一端插入细菌细胞膜,通过?°打孔?±形成一个通道,使细菌细胞膜破裂,原生质?°泄漏?±而死亡。 (对于G阴性菌,抗菌肽易与其外膜上的带负电荷脂多糖相互作用,从而破坏外膜结构以穿越内膜,而G阳性菌不具有脂多糖,但其表面由于肽聚糖中的胞壁酸、

线虫的EMS诱变和突变体筛选2015

线虫的EMS诱变和突变体筛选 摘要: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性状容易辨别,突变型多且容易获得。本实验用EMS诱变剂对同步化后的N2型怀卵成虫线虫进行不定向诱变,筛选出一系列的突变体,再通过对亲代突变体的子代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筛选出F1、F2、F3突变体,最后获得性状稳定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突变体,可以将突变体至于-80℃保存。本次试验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无菌操作技术,同步化技术,EMS诱变技术,显微操作技术等。将获得的突变体与野生型作对比,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性状明显的突变体,将突变体转移、传代、保留,最后获得稳定的突变体。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EMS诱变无菌操作技术突变体 1.引言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是一种以细菌为食,居住在土壤中,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线虫。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其个体小,成体仅1mm长,雌雄同体全身共有959个细胞,雄性线虫全身共有1031个体细胞;②为雌雄同体:雄性个体仅占群体的0.2%,可自体受精或双性生殖;③染色体组简单:只有5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④基因组便于研究:基因组大小仅为100Mb,并且内含子少,基因密度高;⑤生活周期短且随温度变化:线虫整个的生命周期仅3天(25℃)。野生型线虫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和细胞系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程序性,这样就便于对其发育进行遗传学分析。温度越高,生活周期越短;⑥有大量突变株;⑦繁殖能力强:成虫一生可产300个受精卵;⑧易于保存:可以用-80℃冰箱长期保存 线虫作为模式生物,与酵母、果蝇、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一起,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与其他模式生物相比,有自身优势,如:①它只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并且肉眼可见,容易研究;②它是目前最适合大规模药物筛选的多细胞动物,③它的研究成本低:既提供了一个完整动物实验系统,又避免了小鼠模型的高价费时等。但也有其缺点,如:①线虫的神经元细胞对RNAi不敏感;②线虫没有心脏、获得性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所以一些人类疾病无法在线虫中模拟;③鉴于线虫与人类种间距离太远,线虫的作用仍是在药物研发初期,快速粗筛,提供线索,需要再经过哺乳动物模型的“细筛”。 基于线虫的自身体积小并且结构简单的优势,国内外众多的科研机构都在以线虫作为研究材料,在RNAi、衰老、药物筛选、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线虫中大约有35%的基因是在人体中具有等同作用,并且有大量人类遗传疾病同源基因,只有大约58%是线虫特有的,所以,从理论上讲, 只要人类疾病的靶蛋白或调控途径是物种间保守的, 就可能利用模式生物来进行研究。 目前,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线虫病理模型,如:溶酶体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AD),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Duchenne 肌营养不良症,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缺陷等。 甲基磺酸乙酯,简称EMS,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之一,生物学上可以用来创建突变体库。本实验就是将EMS作为诱变剂来获得线虫的突变体。线虫有单基因突变形成的表型,例如:运动不协调(uncoordianated,Unc)、短胖(dumpy,Dpy)、打卷(roller,Rol)等,造成这些表型的基因有很多个,分别分布于各条染色体上。这些易于观察的表型作为遗传标记,给线虫的经典遗传学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线虫还有许多组织特异性标记的品系,如在线虫中负责协调前后运动的D型运动神经元。我们通过对排卵时期的线虫进行诱变,观察诱变后线虫突变体表形,对突变体后代进行筛选,探究影响突变型基因的显隐性,

基于二代测序的石蜡切片样本体细胞突变检测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涉及二代测序分析领域的基于二代测序的石蜡切片样本体细胞突变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新鲜肿瘤冷冻组织样本体细胞突变和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体细胞突变最高一致性时的过滤参数作为过滤阈值;检测待测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的体细胞突变;过滤与正常样本变异位点集重合的位点;过滤未达到所述过滤阈值的体细胞突变位点;过滤生殖细胞突变和高频突变位点。本技术以PON、以基于石蜡切片组织特征的特异性训练体细胞突变位点过滤阈值以及以已有数据库过滤生殖细胞突变和高频突变位点作为体细胞突变检测的过滤条件,能够快速剔除大部分由石蜡切片制备造成的假阳性结果,提高检测效率和特异性,快速精准检测石蜡切片体细胞突变。 权利要求书 1.基于二代测序的石蜡切片样本体细胞突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正常组织石蜡切片样本的测序结果,将所述测序结果与人类参考基因组比对,所得比对数据构建正常组织石蜡切片样本的正常样本变异位点集; 分别获取同一组织来源的新鲜肿瘤冷冻组织样本、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结果,基于测序结果,在不同过滤参数下检测新鲜肿瘤冷冻组织样本的体细胞突变和肿

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的体细胞突变; 对比所述新鲜肿瘤冷冻组织样本体细胞突变和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体细胞突变的一致性,获取最高一致性时的过滤参数作为过滤阈值; 分别获取待测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及其配对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结果,基于测序结果检测待测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的体细胞突变,得到原始变异结果; 过滤所述原始变异结果中与正常样本变异位点集重合的位点,得到第一体细胞突变结果; 过滤所述第一体细胞突变结果中未达到所述过滤阈值的体细胞突变位点,得到第二体细胞突变结果; 过滤所述第二体细胞突变结果中生殖细胞突变和高频突变位点,即得待测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的体细胞突变结果; 所述过滤参数包括体细胞变异位点的测序深度总和、变异等位基因频率、链偏好性、Read 朝向偏好性、测序质量值、胚系突变干扰值、污染物干扰值、碱基质量值中位数、平均比对质量值、片段长度中位数、reads末端距离中位数、假阳性优势对数、覆盖reads总数、位点杂合纯合性优势对数、短片段重复次数、链偏好质量值、聚合酶滑动质量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针对所述过滤参数设定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细胞突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参数包括变异等位基因频率、链偏好性和Read朝向偏好性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细胞突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偏好性的计算公式为:链偏好性 = 正向读长深度 / 所有读长深度; 所述Read朝向偏好性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OB表示Read朝向偏好性;

鲎素的抗菌作用(一)概要

鲎素的抗菌作用(一) 作者:陈小芳,汪亚君,丁航,张海涛 【摘要】目的利用从鲎试剂生产废料中提取出的鲎素,了解鲎素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用酸处理和Sephdex G-50 凝胶层析法从鲎试剂生产废料中提取分子量约为3KD的鲎素,然后把鲎素加入菌液培养,24 h后测定结果。结果鲎素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生长,其24 h最小有效抗菌浓度分别为:0.23,0.23,1.88 μg/ml。结论鲎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作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进行开发研究。 【关键词】鲎素抗菌作用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achyplesin ,which extracted from the waste material of 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TAL). MethodsTachyplesin from the waste material of TAL was purified by acid treatment and SephdexG-50 gel chromatography.The Escherichia cdi ,Shigella dysenter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treated by tachyplesin for 24h.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chyples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Escherichia cdi ,Shigella dysenter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The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on Escherichia cdi ,Shigella dysenter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0.23μg/ml,0.23μg/ml and 1.88μg/ml in 24 hours,respectively.ConclusionTachyplesin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certain germs, and it might be a new antibacterial drug. Key words:Tachyplesin; Antibacterial effect 鲎,又称马蹄蟹horseshoe crab,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节肢动物。鲎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可获得性免疫体系,在抵御外源病原菌侵袭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天然防御系统。在这些防御系统中,对抵制病原菌作用最大的是鲎抗菌肽(即鲎素),鲎素是抗菌、抑制内毒素反应的活性蛋白质(多肽),这些物质抗菌效果好,稳定性佳,存在很大的利用价值〔1〕。本实验对从鲎试剂生产废料中提取出的鲎素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菌种由本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保存。 1.2 LB培养基本实验室自制。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摘要】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活性,对多种癌细胞及动物实体瘤有明显杀伤作用。并具有抗菌广谱、作用强而迅速,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易产生耐药等众多优点。随着患者多耐药菌临床感染的日趋加重,抗菌肽成为一类潜力巨大的新型抗感染制剂。 【关键词】抗菌肽;药物开发;临床应用 抗菌肽(antimicmbia1 peptide,AMPs)是生物体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中,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抗菌肽主要包括抗菌素(cathe1icidins)和防御素(defensins)两大家族,具有广谱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及有包膜病毒的作用,并对某些耐药菌(如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杀菌活性[1]。这些抗菌肽除了具有病原体溶解活性以外,还具有抗肿瘤、促进细胞分裂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抗生物肽由于分子量较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广谱抗菌活性等特点,同时具有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抗菌机理,已成为动植物的基因来源和新型抗菌、抗癌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候选者,其研究和应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抗菌肽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抗细菌、抗真菌、病毒和抗癌药物,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活性和极低的耐药性。 1抗菌肽的结构特点 1.1抗菌肽的早期发现: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就知道蛙皮有药用价值。直到1962年Kiss和Michl在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一些能抗菌而且具血溶性(能破坏正常人体红血细胞)的肽类,并从中分离出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铃蟾抗菌肽(bombinin),人们才了解蛙皮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功效,是由于含有抗菌肽之类的活性物质。1972年,有人从蜜蜂的毒液中分离到蜂毒素(melittin)之后,人们开始对抗菌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在植物界中,抗菌肽的发现更早。大约50多年前,人类已从植物中分离到硫素(thionin),实验表明,它们在体外能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但直到1972年才第一次证实硫素可以杀死许多种病原菌,对植物具有保护功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发现分离了2 000多个抗菌肽。有的种类分布极广,如防御素(defensin)在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分布。近年来,还从猪小肠中分离到与抗菌肽相似的肽(cecp)[3]。 1.2抗菌肽的分子结构:抗菌肽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天然的抗菌肽通常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含有4个或4个以上带正电荷的氨基酸,N端亲水,C端疏水.水溶性好,分子量约为4KD。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100℃加热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年第 3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 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宫晓静 1, 2 吴燕燕 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广州 510300; 2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201306 摘 要 :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抑菌广谱 , 稳定性高 , 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 , 其应用日益引起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抑菌机理 , 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 抑菌机理

结构 活性 食品保鲜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Preserv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Gong Xiaojing 1, 2 Wu Yanyan 1 (1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 Guangzhou 510300; 2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 Shanghai , 201306 Abstrac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re wide bacteriostatic , high stability and harmless to organism.So their applications have attracted large researchers ’ attention day by day.Reviews on the several types , 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 the updated research progress , actual problem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were elu-cidated. Key words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产生的来源和机理

从总体上讲,组织培养后植株变异的原因有三:一是由源植株中预先存在的变异的表达,二是组织培养过程中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DNA改变),三是由外遗传及生理作用引起。 (一)外植体中预先存在变异的表达 研究表明,某些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由于外植体中细胞预先存在的变异的表达。一般说来,除非采用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否则,对由不同类型细胞组成的多细胞外植体进行培养会导致再生植株表型的不一致性。预先存在变异包括内复制造成的细胞间染色体倍性差异,体细胞突变及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等。由不定芽再生导致的嵌合体的分离(破坏、丢失或重排)是最明显的预先存在变异的表现。嵌合体一般可分为扇形嵌合体、部分周缘嵌合体和周缘嵌合体三种。前两种在常规繁殖中不稳定,而周缘嵌合体在常规繁殖中较为稳定,但即使是周缘嵌合体,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或不定繁殖时,也会引起大部分嵌合体破坏(>30%)。颜色、形态和生理习性嵌合体是可见的,而细胞嵌合体(染色体或染色体组不同的细胞)通常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只对植株的营养价值、同工酶谱等表现有很小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在植物体内不均匀分布,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分生组织培养、不定芽再生或原生质体培养等)可脱除植物病毒,从而也可引起性状的改变。 通常植物(指二倍体植物)的分生组织中都是二倍体细胞,所以采用顶端分生组织或幼嫩组织或器官作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再生植株表型和倍性水平的稳定性远大于其他类型外植体培养获得的植株。 (二)培养中诱导产生的变异 培养中诱导产生的变异主要受培养类型(或植株再生方式)、外植体类型(或组织来源)、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的年龄(或继代培养时间)、遗传组成(或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 1. 培养类型(或植株再生方式) 一般而言,一个已分化的细胞经历变化剧烈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很容易产生变异,因而愈伤组织培养常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愈伤组织通常从切口处产生,因而与活体中的伤口反应极为类似,容易激发转座子的活动,以及胁迫刺激诱导产生某种酶类或特异性附产物。因而商业微繁殖中尽量避免愈伤组织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并不局限于愈伤组织培养,其它如直接不定芽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都可导致变异产生。 2. 外植体类型(或组织来源) 不同外植体类型产生的再生植株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和性质存在差异。一般而言,越衰老的、远离器官化分生组织生长程度高的或高度特化的组织进行培养,产生变异的机会越大,而幼龄的、预先存在分生组织或细胞的外植体(如顶芽、腋芽、分生组织)则很少发生,这是由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伴随体细胞分化而使染色体组发生变化,如内多倍性、多线性、扩增或DNA序列的缩减等。但这并非绝对,例如从云杉胚性细胞系游离到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就没有产生变异。基于体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异程度,D’Amato(1985)将植物分为多体细胞(polysomatic)和非多体细胞(non-polysomatic)两种类型。在后一种植物类型中,已分化的体细胞与合子细胞的倍性水平一致,而前后一种植物类型则不同,会包含多倍性、甚至非整倍体细胞等。这种划分虽有理论上的意义,但在实际组织培养中很难区分,例如在Solanum brevidens组织培养中,从子叶再生的70%的植株为四倍体,而从叶片片段中再生的仅有20%为四倍体;而菊科植物花瓣再生的植株比花梗再生的植株更为多花,异常频率也更高;芳香的天竺葵植物从茎干再生植株的表型与对照无差异,而从根和叶柄再生的植株在形态上更易产生变异;马铃薯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产生的变异要比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产生的变异多。 3. 生长调节物质 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生长调节物质可能起一种诱变剂的作用,但更多的证据表明其作用是通过细胞分裂、非器官化生长程度及特异细胞类型的优先增殖实现的。研究表明,生长调节物质可以影响DNA生物化学及有丝分裂器(纺缍丝)的功能,以及产生体外培养环境的选择压,并进一步引起有丝分裂异步。 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几种调节物质都对DNA合成与多倍化有作用。2,4,5-T可在活体上诱导产生多倍体,2,4-D也可刺激DNA合成并引起内复制。内复制不稳定,容易发生核碎裂。2,4-D还可降低有丝分裂指数,并增加有丝分裂交

天蚕素CAD产品简介

产品简介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小肽,是良性分子,不易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新型抗感染多肽。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抗菌肽是天蚕素,1980年由瑞典科学家Boman 等用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出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定名为天蚕素(cecropins)。随后又在其他生物体内陆续发现了多种抗菌肽,如蛙皮素(magainins)、蜂毒素(melittins)、防御素(defensins)等。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200多种。一、天蚕素抗菌肽的特点 天蚕素抗菌肽是由cecropin A和cecropin D设计合成的37个氨基酸的杂合肽,不含半胱氨酸,其N端区域具有强碱性,可形成近乎完美的双亲螺旋结构,而在C端区域可形成疏水螺旋,两者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多数多肽的C端被酰胺化,酰胺化对其抗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该抗菌肽分子具有独特的广谱抗菌活性,体外试验已证明它能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因此,它成为抗生素替代物的绝佳选择之一。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某些抗菌肽会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且在其它领域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产品介绍 【原料组成】天蚕素、鲎素、蜜蜂肽、菌体蛋白、寡糖、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

【性状】本品为类黄色粉末 【作用机理】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耐高温、耐酸碱、易溶于水、不易被酶水解、无免疫原性等特点,杀菌机理独特,在细菌细胞膜上穿孔而形成离子通道,引起细胞质大量渗出,最终造成细菌死亡。因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抑杀耐药菌株等优点,对真菌、病毒和原虫亦有抑杀作用,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备能提高机体的先天性微生物防御反应的生物活性。根据猪的生理特点,肽合素D-B800科学复配自主研发的多种抗菌肽,使其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达到防病、促长、提高免疫能力的目的。【产品功效】 1.可促进不同阶段猪的免疫器官发育,激活和增强其免疫系统 的功能,全面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缓外界不良环境对机体造成的应激。 2.具有杀灭病菌,抵抗病毒侵袭的功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 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等有高效的杀菌能力,能够明显降低猪的发病率,促进健康成长。 3.绿色环保,无配伍禁忌。与传统抗生素联用,能拓宽抗菌谱, 加快杀菌速度,提高抗生素药效3-5倍,缩短治病疗程。 4.辅助治疗猪伪狂犬、细小病毒、圆环病毒、喘气病等疫病。 5.产房、保育和育肥阶段使用,可提高采食量,提高饲料消化 吸收率,明显降低料肉比。促进生长、提高出栏重,减少弱仔僵猪数量和死淘率。实现提前出栏。

海洋生物学思维导图

海洋生物学思维导图 1,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1)常见的海洋生物 1)海洋概述 2)海洋生物概述 3)海洋生物分类 a.按生活习惯:海洋植物,动物,微生物 b.按生态特征:浮游,底栖,游泳 c.按分类学角度: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海洋动物,植物 4)海洋微生物 a.海洋病毒:噬菌体——烈性,温和两种 b.海洋细菌:定义,基本特征,常见菌属,分布(G+沉积岩,G -海水),海洋菌与陆地菌的比较,海洋细菌的特点(嗜盐性,适冷性,适压性,低营养性,趋化性与附着生长,发光性),常见菌属具体介绍(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希瓦氏菌属) c.海洋放线菌:定义,药用 d.海洋蓝细菌 e.海洋真菌:海洋酵母菌,海洋霉菌 f.海洋古菌:形态接近真细菌,两界五大类 g.其他海洋微生物:黏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原绿球藻 5)海洋植物 a.海藻:微藻,大型藻(绿藻,红藻,褐藻) b.海洋种子植物:海草,红树林 6)海洋动物 a.栉水母动物门 b.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水母,珊瑚 c.节肢动物门:甲壳,藤壶 d.海绵动物门 e.软体动物门:贝类,头足类,海兔 f.苔藓动物门 g.棘皮动物门 h.脊索动物门:海鞘,鱼类 (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1)概述 2)活性多肽

a.概述 b.抗肿瘤肽:藻类,海绵,海鞘,海兔,其他(黏球菌、蓝绿藻、鲨鱼软骨、海豹骨骼肌肉) c.抗菌肽:鲎素,鲎试剂,鱼精蛋白,其他(甲壳属,贝类,海鞘,海绵,鱼类,微生物) d.降血压肽 e.抗氧化肽:氧化与生命衰老学说,分子基础,基本制备工艺,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几种重要的抗氧化肽(肌肽,谷胱甘肽) f.抗炎多肽 3)活性多糖 a. 概述 b. 海洋植物多糖:多糖在藻体内存在的位置,藻体活性多糖的组成,海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凝血作用,抗氧化作用,其他生理活性(溃疡,风湿病,肾结石,诱导成骨细胞分化),提取工艺, c. 海洋动物多糖:黏多糖及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工艺,特性:成膜性、抑菌性,应用:果蔬饮料加工、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烘培食品、纺织、印染、医学敷科、药物缓释剂、仿制人造器官),海参多糖 d. 海洋微生物多糖:单糖组成,生物学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活性、抗凝血活性),构效关系(多糖分支度、多糖组成、分子量、溶解度、高级结构), 4) w-3多不饱和脂肪酸 a.概述 b. DHA和EPA的生理功能:心血管,神经系统,抗肿瘤,抗炎 c.生物来源 5)其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a.萜类化合物:海绵中,珊瑚中,海藻及其他中 b.大环内酯类 c.甾体及甾体皂苷 d.生物碱 e.特殊氨基酸 f.聚醚类 g.皂苷 (3)海洋毒素物质 1)概述 a.利弊 b.分类:按结构(多肽类,聚醚类,生物碱类),按靶点,按作用

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综述

本科生文献综述题目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综述 系别林学与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102班 姓名唐辉 学号103231228 答辩时间年月

新疆农业大学林园学院 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综述 唐辉指导老师:王燕凌 摘要:本文归纳了拟南芥抗旱、抗氧化、耐低钾、耐硒、耐盐、晚花突变体筛选的研究内容。在拟南芥抗旱突变体筛选中将用到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来进行试 验。在抗氧化、耐低钾、耐硒中将用到Na 2SeO 3 、钾、硒、NaCl等化合物或者化学 元素对拟南芥突变体的生长发育影响来进行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概括了拟南芥突变体在甘露醇模拟干旱中的生长影响以及拟南芥突变体在抗氧化、耐低钾、耐硒、耐盐等逆境环境中生长研究方面的观点。总结了拟南芥突变体在先如今人们研究中常用的几种筛选方法,指出了拟南芥突变体筛选的研究需求,并提出筛选拟南芥抗逆突变体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拟南芥;突变体;筛选;研究 Screening Summary of Arabidopsis Mutants Tang Hui Instructor:Wang Yanl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rabidopsis drought, oxidation resistance, low potassium, selenium-resistant, salt, late-flowering mutants creening research.And detailed exposition of the various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Arabidopsis mutants creening methods needed in the screening process.In the anti-oxidation, anti-potassium, selenium resistance will be used Na2SeO3, potassium, selenium, NaCl chemical elements or compounds such mutations affect the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dy to be screened Arabidopsis thaliana mutants.Thus summarizes the growth of Arabidopsis mutants mannitol and simulated drought in Arabidopsis mutants in anti-oxidation, anti-potassium,selenium resistance point of view, salt and other adverse environments grow research.Arabidopsis mutants summarized earlier research that people now commonly used inseveral screening methods, pointed out the Arabidopsis mutant screening research need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creening

菌种筛选方法

菌种筛选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 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5.6.1。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5.6.1 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此物质的能力。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CaCO3可以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 4) 生长圈法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该法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工具菌往往都是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突变的不良后果1.体细胞突变的而不良后果a体细胞突变与

●突变的不良后果:1.体细胞突变的而不良后果a体细胞突变与癌变b.体细胞突变与致畸c.体细胞突变的其他不良后果2.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a致死性突变b可遗传性突变 ●致畸实验的染毒时间:1.从着床到硬腭闭台期间染毒2.雌鼠妊娠的第7~15天染毒 ●外来化学物在消化道吸收的影响因素:1.当肠道蠕动降低时,吸收增加,而蠕动增强则肠道内容物加速,吸收减少2.外来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对吸收也有影响,分散度较大的细颗粒与肠道上皮细胞接触较为密切,有利于吸收3.肠道中的酸碱度对吸收也有影响4.肠道内容物的状况能促进或阻止毒物的吸收,如果肠道内充满食物,蛋白质和黏液蛋白等可以减缓毒物的吸收 ●损害作用有哪些特点:1.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的影响,寿命缩短2.机体的功能能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的代偿能力降低 3.机体维持内稳定的能力下降 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的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论述题 ●LD50的局限性:1. LD50造成不必要的动物和资源的浪费2.从生物学角度, LD50没有恒定的数值3.人和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别很大4. LD50给予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5.新药所关注的是动物出现的毒性和剂量间的量效关系,通常没有要求出精确的LD50值 ●试验动物物种的选择:1.选择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人最接近的物种2.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3.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4.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致突变作用的机制:1.DNA损伤①碱基损伤.a.碱基配错b.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c.碱基类似取代物d.碱基化学结构的改变或破坏②DNA链损伤.a.二聚体的形成,b.DNA加合物形成c.DNA-蛋白质交联物的形成2.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3.其他改变 ●实验动物性选择:雌雄各半和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 ●发育毒性主要表现:生长迟缓.致畸作用.功能不全或异常.胚胎或胎仔死亡 ●独立性作用分类:速发和迟发;局部很全身;可逆和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特异体质反应 ●毒理参数轴: ============================华丽丽分割线=============================== ●比较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1.从实验目的上对比:急性毒性实验:a.求出受试化合物对一种或者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剂量,确定有无毒性,毒性大小,毒性作用特点 b.求改化合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等的剂量选择,种属选择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c.确定环境中受试化合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化合物在机体的生物转化过程及毒代动力学 d.研究化合物急性中毒诊断,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慢性毒性实验:a.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长期接触造成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和未造成有害作用的剂量b.观察慢性毒性效应普,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c.观察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d.未毒性机制研究和将毒性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2.从实验设计上对比: 急性毒性实验:一次或者24h内多次对实验动物的高剂量染毒,①.急性毒性试验②.动物皮肤.粘膜试验③.吸入刺激或浓度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至少一个月以上,甚至几代内对动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①.慢性毒性试验②.致癌试验 3.从结果分析上对比:急性毒性试验:LD50.慢性毒性试验:以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重点观察在亚慢性毒试验中已经显现的阳性指标 ●化学致癌作用:化学致癌作用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引发阶段:化学致

抗菌肽

抗菌肽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饲料工业更新时间:2005-11-4点击数:1165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抗菌肽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作用。近年来,由于药物的滥用,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渐严重,从而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呼吁禁用抗生素,而抗菌肽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以及不同于传统抗生素的特殊作用机理,已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抗菌肽首先由瑞典科学家Boman G等人经注射阴沟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即Cecropins。此后科学家们在昆虫、被囊动物(tunicate)、两栖动物、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等多种生物体中发现并分离获得了300余种内源性抗菌肽。近来,对昆虫抗菌肽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有了基因工程肽供试验生产使用。 1 抗菌肽的结构和特性 天然抗菌肽通常是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约为4kDa。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100℃下加热10~15min仍能保持其活性。多数抗菌肽的等电点大于7,表现出较强的阳离子特征。氨基酸N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等阳离子型氨基酸,其C端富含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非极性氨基酸。在许多特定位置都有一些较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这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是一些抗菌肽分子具有抗菌活性所不可缺少的,另外一些天然抗菌肽的C端往往是酰胺化的,这与抗菌肽的广谱抗菌活性有关。抗菌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 2 抗菌肽的抗菌机理和特点 2.1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抗菌肽分子通过膜内分子间的位移而相互聚集在一起,从而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使膜蛋白凝集,使细菌因不能保持正常的渗透压而死亡。也有人提出是通过影响细胞膜上的能量转运和代谢,从而损伤细胞呼吸链的功能而杀死细菌。抗菌肽还可以断裂癌细胞的核DNA,通过抑制DNA的合成而杀死癌细胞。总而言之,抗菌肽作用机理的关键在于通过物理方式和细胞膜发生作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肽其作用机理可能不同。 2.2 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特点 2.2.1 作用部位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