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xiū rùn shēng shū shāng zhuó kěn qiè pì rú ()()()()() huì rén bù juàn yǐ shēn zuò zé diān pèi liú lí ()()() 2.填空。 (1)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2)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动,“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3)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_________。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4.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二、阅读训练 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1894年出生于苏州,12岁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草桥中学。学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奇不已,也让他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 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即投身教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1917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在这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甪直的这段经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埋。 1923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1931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开始致力于教材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不能不从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学习难点: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丁卯.() 商酌.() 慎.重() 颠沛 ..流离() 譬.如() 自作.自受() 朦胧 ..() ..() 删.去() 累赘 拖沓.() 妥帖 ..() 诲.人不倦() 2.理解词语。 修润:商酌: 朦胧: 累赘: 拖沓:妥帖: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填空。 (1)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学者、_________家、_________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________”。 (2)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________》,白话小说《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等。(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方法提示:(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 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 (提示:文章主题概括方法。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课堂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作业布置: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前课内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 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 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 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 3. ①本文作者是 ,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盘点

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文学常识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字 草率.(shuài)生疏.(shū) 商酌.(zhuó)恳.切(kěn) 譬.如(pì)朦胧 ..(méng lóng) 累赘.(zhuì)拖沓.(tà) 颠沛 ..流离(diān pèi) 2.多音字 shuài(草率)tiáo(调解) 率调 lǜ(效率)diào(调动) 3.形近字 率率领疏疏远酌商酌 卒兵卒蔬蔬菜醉喝醉 譬譬如帖妥帖悔后悔 壁墙壁贴粘贴诲教诲 耻耻辱朦朦胧扭别扭 职职责蒙蒙人纽纽扣 联联合檬柠檬钮按钮 4.重点词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天坛:这里指北京市的天坛公园。 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沾溉:浸润浇灌。 搀和:掺杂混合。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5.相关成语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已欲而立人,已欲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三、重点句子 ⒈叶圣陶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剖析:这段话表明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作者得知这个消失后的心情。除夕之日,鞭炮齐鸣,本是热闹非凡、欢天喜地的日子,作者却得知叶先生的离世的消息,顿时心里悲伤不已,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看来,都罩上了悲哀的色彩。 2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剖析:作者根据自己对叶圣陶的了解,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论语》上的话,并和孔子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孔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叶圣陶却做到了。敬仰之情不言而喻。 3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剖析:这段话讲述的是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从中收到教育,并将应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表明了叶圣陶对吕叔湘的影响之大。 4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剖析:这段话写的是叶圣陶送客时的情景。从“阻拦”“无论”“一定还是”“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等词语表现出叶圣陶送客时候的真诚。直到晚年卧病在床,别人和他告别时,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还举手打拱,口中不断地说谢谢。从中体现出他的热情和有修养。 5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剖析:这句话是叶圣陶的写作观。写文章要像人说话一样,即写话。要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四、结构层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五、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修改文章、送客、复信和会上发言等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叶圣陶作为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号召我们学习这种叶圣陶这种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可贵的精神风貌。

【同步练习卷】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 基础导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 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 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 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热闹非凡。 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 .... 。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 的故事。 .... ,终会拥抱大海。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 1 -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能力提升 二、阅读《等你回家》,完成20-24题。 - 2 -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人教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3.赏读课文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先知 1.叶圣陶(1894—1988),原名,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家、家、家和家,有“”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灾》《线下》等。 2.张中行,原名,著名、家、家。主要从事、及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逸人、至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 3.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对叶圣陶先生的风格和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在叶圣陶先生逝世之后他写了一篇性的文章,就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草率.() 生疏.() 商酌.()恳.切 () 譬.如()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鞠躬尽瘁. ()颠沛 ..流离() 三、略读课文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2.根据以上分析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四、精读品味 1.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找出关于叶圣陶语言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精神? 2.通过品析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感人精神?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 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 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 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 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 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 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 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 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 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 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 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 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 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5. “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 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 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 人告别时的真 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品】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躬行(gōng xíng)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冗长:(、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纪念他。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 1. 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C.《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3.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C.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D.不是为自己的流离失所,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二、填空题 4.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躬行生疏修润不耻下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商酌恢复恳切颠沛流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譬如朦胧累赘付之一笑 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fán zào_______________。 (2)刺骨的寒冷tūn shì________________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rán rù mèng____________________了。 (4)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外面正响着鞭pào ________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 ________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________ ,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________ ,让我帮他(修改润色) ________。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 ________性的意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字词、成语运用习题【部编版七下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字词、成语运用习题【部编版七下第13课】 一、课后读读写写: 修疏.shū商酌.zhuó恳.切pì朦.累赘.zhui 别沓.tà妥.帖tuǒ诲.耻.下问chǐ颠沛.流离pèi 以身作则.zé 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累:累.赘léi累.积lěi劳累.lèi 别:别.离bié别.扭biè 率:草率.shuài效率.lǜ 形近字: 蒙.眬méng朦.胧méng 恳.切kěn开垦.kěn 诲.人不倦huì悔.恨终身huǐ 憔悴.不堪cuì鞠躬尽瘁.cuì 三、词语解释: 重点课下注释: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补充词语: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鞠躬尽瘁】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四、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譬.如(pì)修润.(rùn)累赘.(zhui) 叶圣陶.(táo) B.拖沓.(tà)妥帖.(tiē)悲哀.(āi)丁卯.年(mǎo) C.触.及(chù)恳.切(kěn)监.督(jiān)颠沛.流离(pèi) D.感慨.(kǎi) 草率.(shuài)告辞.(cí)诲人不倦.(huǐ) 【答案】D【解析】 D“诲”应读“huì”。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拖沓.(tà)生疏.(shū)商酌.(zhuó)诲人不倦.(juān) B.草率.(shuài)晦.涩(huì)牵涉.(sè)自顾不暇.(xiá) C.恳.切(kěn)冗.长(rǒng)累赘.(zhuì)颠沛 ..流离(diān pèi) D.譬.如(pì)朦胧.(nóng)搀.合(chān)鞠躬 ..尽瘁(jūgōng) 【答案】C【解析】A.诲人不倦(juàn)B.牵涉(shè)D.朦胧(ló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修润生疏商酌诲人不倦 B.恳切譬如蒙胧不耻下问 C.累坠别扭拖沓颠沛流离 D.妥帖恳切累赘以身作则 【答案】A【解析】B.朦胧C.累赘D.以身作责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 全街干部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 ....,毫不在意。

乐高教学设计案例

中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小学案例) 基本信息 姓名林志仁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名称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学校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街二郎巷68号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是√否 活动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EV3小车的初步控制 涉及学科(领域)科学、数学、信息技术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EV3编程软件中的移动槽和移动转 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向模块有所了解,有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 知识或技能)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知识目标:认识LEGO MINDSTORMS Education EV3软件;编程 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关键词控制EV3 机器人; 技能目标:自主搭建EV3机器人 情感目标:学会团队沟通与合作 在前一节课,学生们学习了EV3套装,并会让小车实现行走功能,这节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实现小车按预定路线精确行驶,来体验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的具体运用。 课堂将通过“EV3小车的初步控制”这一主题活动,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乐高教育器材EV3套装中的主控和大型马达搭建小车,通过编写程序让电动机的转速随着行走路线的需要来改变,体验电动机的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的实际运用,能根据实际需要编写相应程序。并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尝试,不断地探究;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试验。科学EV3小车编程移动槽移动转向小组合作 教学或学习过程 乐高EV345544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 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通过视频和PPT展示工作任 务的由来和要求。学生的任务是 搭建好小车模型,然后编写程序观看视频 8分钟教学PPT 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需要,接受任务 灵活运用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 块。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 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 历来是文人 墨客所推崇的, 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

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①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 先后出任教 育部副部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 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 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 政协常委。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 《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 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 《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 、 《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 《文言常识》 《文言津逮》 、 《佛教与中国文学》 、 《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有关人物 1.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隔膜》等。 2.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积累。 生疏(sh u )商酌(zhu o )不妥(tu o)颠沛(di m pi e) 累赘(zhu i)拖沓(t a)业绩(j i)朦胧(m盹l O ng)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①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