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球空间——类木行星与小天体

日球空间——类木行星与小天体

日球空间——类木行星与小天体
日球空间——类木行星与小天体

§5 日球空间(2)——类木行星与小天体

5.1 木星

5.1.1概述

木星是第五个靠近太阳的行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距太阳778,330,000km (5.20AU),轨道倾角为1.304?。到地球的最小距离是588.5?106km,最大距离是968.1?106km。直径为142,984km,是地球的11.25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质量为1.90×1027kg,是地球的318倍,所有其他行星的2.5倍。平均密度相当低,仅1.33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2.364倍。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它是一颗主要由液态氢组成的液态星球。

木星虽然巨大无比,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公转周期为4332.71天。木星的许多有趣性质都是由它快速自旋造成的。例如,木星并不是正圆球,赤道的直径比通过南北极的直径长9000km;如此快速的自转周期在木星表面造成了极其复杂的花纹图案,促使气流与赤道平行,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两极相对扁平,赤道隆起,并出现与赤道平行的云带。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12年。西方则称木星为“朱庇特(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1979年3月4日“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飞过木星附近时发现木星像土星一样有光环,其宽度有6500千米,厚30千米,是由很多黑色石块组成。木星是太阳系中除天王星和土星外拥有卫星最多的大行星,至今已发现16颗,其中最亮的4颗是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分辨出来的,故叫做伽利略卫星。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的甘德和石申就已经发现了其中之一,称之为同盟。

1979年3月,“旅行者一号”探测器穿越木星赤道平面时,在离地球6亿千米处发回大量的珍贵照片。出乎人们所料,发现木星和土星一样也拥有光环。4个月后,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临木星证实了这个结论。

木星光环和土星光环有很大不同。木星光环是弥散透明的,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亮环在暗环的外边,晕为一层极薄的尘云,将亮环和暗环整个包围起来。木星环是由大量的尘埃和黑色的碎石组成,不反光,肉眼无法看到,以周期为7小时左右的速度围绕木星旋转。暗淡单薄的木星环套在庞大的木星身躯上,发现它确实是极不容易的。

在木星云层顶部下面的深处,必然承受非常巨大的大气压强。在以万亿吨重量计的气体的重压下,那里必然具有地球上无法想象的特殊环境,在到木星中心大约一半的地方,那里的压强便已十分巨大,以致液态氢实际上已转化成金属氢。这种液态的金属氢在地球上实验室中从未发现过,但在木星这种极端条件下,液态金属氢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目前提出的木星内部结构的模型是,云层的可见表面大约1000km,下面是约25000km厚的液态氢,再往下是50000km厚的液态金属氢,木星的中心可能存在约12000km厚的内核。液态金属内层中的电流很可能就是木星磁场的来源。

5.1.2木星大气的成分和结构

木星大气层的大气厚度有1000千米,几乎全由氢和氦构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木星大气的主要成分H2和He分别占总质量的89.8%和10.2%。次要成分所占比例是(单位为ppm):甲烷(CH4)—3000;氨(NH3)—260;氢氘化合物(HD) —28 ;乙烷(C2H6) —5.8;水汽(H2O) —4 (随压力变化)

不断变化的云带可分为好几层,云带的颜色和温度不同,有明暗带的区分。亮区的云层由氨冰组成,颜色鲜明,叫做带;暗区的云层由氨化物组成,叫做带纹。氨化物有各种颜色:白色、橙色、褐色,但大部分是红棕色。

除了条和带之外,木星上还有大红斑。它的尺度大约是12,000km×25,000km,大得足以容下两个地球。大红斑位于木星赤道南侧的一条叫做南热带的醒目的带内,其云端凸向外高出周围南热带的云层顶几千公里。由于南热带本身就是木星的一个高气压带,这里的云层顶本来就比条里的云层顶高出几千公里。所以,大红斑是在一个该处气压本来已比平均值为高的带里的一个高气压带。由于这个缘故,大红斑有时被说成是一个超带。

在大红斑里刮着逆时针方向的风。整个大红斑就象一团巨大的高气压飓风,每12个地球日旋转一周。

目前,关于木星大气的颜色和色调有许多仍然是一个谜。木星大部分(占99%)物质是氢和氦。这两种气体都是无色的,不可能解释木星大气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斑斓色彩。

5.1.3木星的磁场和磁层

木星有复杂而强大的磁场,在云顶的磁场比地磁场强10倍。这个磁场起源于内部快速自旋的金属氢产生的电流。木星磁场的强度和复杂性与快速自旋和大的金属内核有关。同地球磁场相比,木星磁场是上下颠倒的,即罗盘针在木星上将指向南极方向。木星具有极光现象,它是除地球以外第二个发现有极光现象的天体。

木星的磁层是巨大的,事实上,它是太阳系最大的结构。在木星的向阳侧,磁层扩展到距木星300万公里,而磁尾则达到6亿5千万公里,到达了土星的轨道。在木星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时,在距木星700万公里处形成弓激波,它可以使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偏转。木星磁层也是受太阳风强烈影响的,当太阳风强时,磁层可以缩减到最大时的1/3。

哈勃空间望远镜曾观测到木星极区的极光。在地球磁层中,来自太阳风的许多带电粒子捕获在地磁场中。由于木星磁层的弓激波使太阳风偏转,产生木星极光的带电粒子肯定来自其它的源。现在认为它们源于最里面的卫星,例如IO,它的轨道在强磁场和捕获粒子区。

5.1.4木星的卫星

到目前为止,已知木星有28颗卫星,它们连同木星一起组成了木星系。这些卫星像一串珍珠似地围绕着主宰它们的天神--木星旋转着。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IO和Europa。Io是木星第三个最大的卫星。Io有强烈的火山活动,美丽的火山云,壮观的彩色表面和奇异的地形地貌。Io有电离层,还有一个与木星联结的等离子体环。Io处于木星的强磁场内,巨大的磁力不断地将它的岩石撕裂投向太空,Io每秒钟大约失去1吨的重量。2000年2月22日,Galileo 木星探测器到达距Io约230km处,拍摄了Io巨大火山“贝雷”的火热洞口和炽热火山岩浆的照片。

1610年1月,伽利略发现木星的最亮4颗卫星。由此它们被命名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环绕在离木星40~190万千米的轨道带上,由内而外依次是伊奥、欧罗巴、嘉里美和卡利斯托,它们分别被简称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

木卫一是16颗卫星中最著名的一颗,离木星很近,平均距离约42万千米。它的直径约3640千米,密度和大小有些类似月球,呈球状,整个表面光滑而干燥,有开阔的平原、起伏的山脉和绵延数千千米、宽百余千米的大峡谷,还有许多火山盆地。它的颜色特别地鲜红,可能是太阳系中最红的天体。它的上空由稀薄的二氧化硫大气及钠云所包围,并有很频繁的火山活动。“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木卫一的表面共发现了9座火山,火山的喷发高度为70~300千米,喷发速度平均为1000米/秒,比地球上任何一次火山爆发都大。木卫一是迄今在太阳系中所观测到的火山活动最为频繁和激烈的天体。这一发现给天文学家对太阳系天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木卫二(Europa)体积比月球小,但密度和月球差不多。它的高反照率和谱特征表明表面是水冰或霜冻。Galileo飞船的观测指出,液体水海洋可能存在于这个冰壳之下。液体水似乎是生命发展和维持的关键成分。Europa由木星引力产生的的内部加热可能产生水热排气,类似于地球上所知道的隐藏的非光合作用生命形式。于是,对任何Europa海洋的检测和表征是在地球外寻找生命证据的必要部分。

木卫三可算是木星的“长子”及太阳的“长孙”,因为它的个头在卫星中最大。它的体积比水星还大,表面呈黄色,可分为盖满冰层的明亮区和冰上堆积着岩质灰尘的黑暗区,并有几处横向错开的断层、线状地形、互相平行的山脊与深沟。这些线状地形互相重叠,显示它们形成的年代不同。可见,木卫三可能曾经发生过类似地球的板块活动。

木卫四浑身长满“疙瘩”--陨石坑。最明显的特征是一个像牛眼似的白色核心,外面被一层圆环包围着,类似同心圆盆地,直径达600~1500千米。木卫四除了“疙瘩”以外没有其它特殊地形,因而推断它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卫星表面,在很早以前就终止了内部活动。通过对伽利略卫星的研究,我们对太阳系可以有更新的认识。

5.1.5木星探测

1973年12月1日,美国“先驱者10(Pioneer 10)”号飞船飞越木星。它从132250km高度的木星云顶通过,返回了木星及其卫星的500多幅图像。“先驱者10”号最大的成就是收集了木星磁场、捕获带电粒子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数据。1974年12月1日,“先驱者11”号从42900 km 高度的木星云顶通过,获得了比“先驱者10”号更好的图像。

1989年10月18日,美国和欧空局联合发射了Galileo飞船,用于探测木星和它的4个卫星。Galileo飞船由轨道器和大气层探测器组成。1995年7月12日,探测器从Galileo轨道器上释放,测量了木星大气层的结构。目前,轨道器仍在木星轨道对木星及邻近的卫星进行探测。

5.2 土星

5.2.1概述

木星是第六个靠近太阳的行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距太阳1,429,400,000km (9.54AU),直径为120,536km,质量为5.68×1026kg,是地球的95.181倍,平均密度为0.69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066。

土星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行星,凡是用望远镜看过土星的人,无不惊叹不已。土星公转轨道半径为14亿千米,冲日时最大亮度为0.4星等。土星那橘色的表面,漂浮着明暗相间的彩云,配以赤道面上那发出柔和光辉的光环,远远望去真像个戴着顶大沿遮阳帽的女郎。

土星自转一周为10小时14分。由于自转迅速,赤道凸出成为一个扁球体,赤道半径要比两极半径大6000多千米。土星公转周期为29.5年,约合二十八宿之数,每年镇一宿,故古时我国又称其为“镇星”。土星长期被当作太阳系的边界,直到1781年发现天王星以后,太阳系才得以扩大。土星运动迟缓,人们便将它看作时间和命运之神的象征。罗马神话中称其为萨图努斯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他是神王宙斯之父,是在推翻父亲之后登上天神宝座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土星与农业联系在一起。在天文学中的符号,像是一把主宰农业的大镰刀。

土星大小仅次于木星,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直径约12万千米,是地球的9.5倍;体积是地球的730倍。但它的平均密度却比水还要小,仅有0.7克/立方厘米。假如将土星放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

土星的内部结构与木星相似,也有岩石构成的核。核的外面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金属氢组成的壳层。再外面也像木星一样被色彩斑斓的云带包围着。这些彩色的云带主要由氢、氦以及甲烷等组成。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平静、单纯而快速。

土星表面的喷射流,速度最快时可高达400米/秒以上。可真正的土星表面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云顶,其温度低于-200℃。

旅行者号探测器发现土星也有一个大红斑,长8000千米,宽6000千米,比木星的小许多。它可能是由于土星大气中上升气流重新落入云层时引起扰动和旋转而形成的。

土星内核的温度大约12000K,土星辐射出的能量大于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大多数外来能量被认为是由Kelvin-Helmholtz机制产生的,但这不能完全解释土星的亮度。

5.2.2奇妙的土星环

土星最让人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

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土星时,发现土星有两个“耳朵”。他误认为土星可能是由一大二小三个天体组成,怀疑这两耳朵是两颗卫星。但他一直不敢将观察结果发表,其原因是“卫星”并没有绕土星公转,似乎永远停留不动。而更令他惊奇的是那两颗“卫星”两年后竟然失踪,三年后又重新出现。

半个世纪后,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用更大更好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才揭开了这个谜。原来那两颗“卫星”是与土星不相连接、环绕在土星赤道面上的光环。这光环由无数形状、大小不等,直径在7.6厘米~9米之间的冰块组成,以很快的速度围绕土星运转,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光环的直径达27万千米,厚度为10千米左右,自东向西自转。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发现光环中有一圈空隙,这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

至少3个探测器对土星“走马观花”,发现环的结构极为复杂。

人们根据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把土星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最后是A环。在A 环和B环之间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缝宽约5000千米。在A环之外有E、F、G三个环,最外层的是E环,十分稀薄和宽广。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把土星环的近距离照片送回后,科学家们非常吃惊:原来每一层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在照片中可见到F环有5条小环相互缠绕在一起。土星环的整体形状类似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光环的颜色远看是红棕色,其实每层都稍有不同,C环是蓝色,B环内层为橙色,外层为绿色,A环为紫色,卡西尼缝是蓝色的。土星的7个环示于表3-4所示。

表3-4 土星的环

成的,石块多包裹着一层冰霜。

5.2.3土星的卫星

土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大行星。从1979年开始,探测器不断发现新卫星,使土卫迅速增多到23颗。土卫形态各异,天文学家对它们有着极大的兴趣。

土卫一(Mimas)直径是390千米,上面有一直径约130千米的大陨坑。

土卫二(Enceladus)表面覆盖着厚厚冰层,一半地区是荒凉的平原,另一半则坎坷不平。科学家认为它可能同木卫一一样具有火山活动。

土卫三(Tethys)表面被冰层覆盖,冰上有条长2360千米的裂缝和一直径约400千米、深16千米的撞击坑。

土卫四(Dione)直径约1120千米,上面有众多的陨坑。在它的轨道上还有伴星土卫四B,它超前土卫四60°,位于土卫四与土星的引力平衡点上。而在土卫四B附近还有颗更小的伴星。

土卫五(Rhea)直径约1530千米,表面有许多环形山,类似月球和水星。

土卫六(Titan)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土星卫星。

1655年3月25日,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在用自制的3.7米长折射望远镜观测土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颗土星的卫星。它就是最受天文学家瞩目的土卫六,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土星卫星。这颗卫星被命名为提但(Titan)。提但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巨神,第二代土星之神克洛诺斯(Cronus)的妻子。

土卫六(Titan)是土星最大的卫星,它的体积比月亮略大,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卫3(Ganymede)的第二大卫星。Titan距土星1221830km,直径5150km。Titan有稠密的大气层,是太阳系中唯一有丰富大气的卫星。大气层厚度至少有400km,比地球大气层稠密得多,大气平均分子量为28.6,表面大气压力为1.5bar(比地球高50%)。Titan大气的主要成分有:

N2((82~94%)、Ar(12%)、CH4、H2等。Titan的表面温度是94K。在这个温度下,水冰不升

华,表面的水不参与大气层的化学作用。2004年7月,“卡西尼”飞船携带的“惠更斯”号登陆器将降落在Titan上,对Titan的大气层进行实地探测,降落过程结束,还将对其表面进行探测。如果它携带的电池组电力足够,它将向地球发回50万张图片。

土卫八Iapetus 一面很亮,另一面很暗,是个“阴阳脸”。

土星的卫星有的直径小于30千米,表面情况大同小异。

5.2.4强磁场与大闪电

“先驱者”和“旅行者”发回的资料表明土星具有磁场,其强度为木星磁场的几十分之一,但比地球磁场大得多。土星磁场宛如大鲸,头部圆钝,尾巴粗壮。它的奇特之处在于磁场磁轴与自转轴几乎重合,夹角为0.7°,而在地球上为12°。土星磁场的磁尾张角非常之大,是土星轨道处太阳风非常微弱的缘故。土星辐射带范围比地球的大10倍,但比木星的既小且弱。土星还具有较强电磁辐射,探测器在不久的将来在万千米外便可收到土星发出的无线电波。

土星上存在一种惊人的巨型雷暴闪电,跨度达六万多千米,覆盖土星周长的六分之一以上。如此大的闪电若发生在地球上,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半。闪电频带宽,暴发周期为几秒。

1973年4月6日,美国发射“先驱者11号”,于1979年11月1日通过土星环的外边缘,是第一颗探测土星的卫星。1980年11月12日和1981年8月26日,“旅行着1号”(Voyager 1)号和“旅行者2号”(V oyager 2)先后飞越土星。1997年10月,美国和欧空局联合发射了Cassini/Huygens 飞船,预计在2004年7月到达土星,并将对Titan进行测量。

5.3天王星与海王星

5.3.1天王星

天王星是第七个靠近太阳的行星,距太阳2869600,000km (19.1819AU),赤道直径为26145km,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小1500km,质量为8.66×1025kg。赤道自转周期是15.5小时,公转周期是84.0139年。

天王星有较厚的大气层,主要成分是氢分子(~89%)和氦(~11%),其次是甲烷。大气温度低(110K),无云,由于大气中甲烷的吸收,天王星呈浅绿色。推测的天王星结构为三层:由金属和硅酸盐组成的岩核;由冰、甲烷和氦组成的液态幔;由氢和氦组成的低密度气体外层。已观测到天王星的极光,说明有磁场和磁层存在。先已经发现天王星有5颗卫星,均处于赤道面内。

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的“旅行者2号”在1986年1月24日飞越天王星。

5.3.2海王星

海王星是第八个靠近太阳的行星,距太阳4,504,300,000km (30.0611AU),赤道直径为24746km,质量为1.024×1026kg,是地球的17.135倍,平均密度为1.64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096。自转周期是16.11小时,公转周期是164.739年。

海王星有稠密大气,主要成分是氢(~85%)、氦(~13%)和甲烷(~2%)。有凝结的冰晶和云,其变化与太阳同步。海王星的内部构造与天王星类似。

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的“旅行者2号”在1989年8月24日飞越天王星。

5.4 冥王星

冥王星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它甚至比太阳系的7个卫星还要小。距太阳5,913,520,000km (39.5AU),直径为22746km,质量为1.27×1022kg,是地球的0.002125倍,表面重力加速度为0.069。自转周期是6.3874天,公转周期是247.7年。已知Pluto 有一个卫星Charon。

冥王星表面温度低于60K,已发现有甲烷冰的特征。

冥王星是目前唯一没有被飞船探测的行星。计划于2001年发射“Pluto Express”,于2013年到达冥王星。

5.5小天体

5.5.1 小行星

小行星是指沿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固态小天体。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土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从巡天观测的照片中估计,小行星总数有上百万颗。

按小行星在太阳系的位置,可将它们分为主带、近地和脱罗央(Trojans)群小行星。

大多数小行星集中在轨道半长径介于2.06到3.65AU范围(称为小行星主带),并把这些小行星称为主带小行星。图5-1给出小行星数目按轨道半径a的分布。从图可见,某些a 值的小行星数目很少,此特征称为“扣克伍德”(kirkwood)空隙。跟这些a值相应的公转周期恰好与木星的公转周期成简单整数比(1/2,1/3,2/5等),这种现象称为轨道共振,这是由于木星的周期性引力摄动使那些原有小行星改变了轨道,从而逃离开了。然而,还有几个与木星共振处(2/3,1/2,2/9,3/4)却是小行星数目多的。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轨道半长径a值相近的一些小行星构成一个小行星群。例如,a值为5.2AU的小行星群有脱罗央群和希腊群,它们跟木星大致在相同轨道上公转,而且分别在木星前方和后方各60 附近,如图5-2所示。

图5-2 脱罗央群小行星际磁场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可分“阿莫尔(Amor)”型、“阿波罗(Apollo)”型和“阿坦(Aten)型”三类。阿莫尔型是指公转轨道近日距在1.017 和1.3 AU之间的一些小行星。估计亮度到18等的阿莫尔型小行星有500多颗,与地球平均碰撞频率为1?10-9/年。阿波罗型是指轨道半长径a≥1.0AU,近日距q≤1.017AU的一些小行星。估计亮度到18等的阿波罗型小行星有1000颗左右,与地球平均碰撞频率为2.6?10-9/年。阿坦型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a<1.0AU,近日距q≥0.893AU。估计亮度到18等的阿坦型小行星有上百颗,与地球平均碰撞频率为9.1?10-9/年。

大约90%的潜在撞击地球的星体是近地小行星和短周期彗星,一起被称作近地星体NEOs(Near Earth Objects),另外10%是中长周期的彗星(周期大于20年),这类星体通常区别对待,因为其只在短事件内停留在近地空间。

到2002年3月23日,已经发现1876个近地天体,其中有576个直径大于1km的小行星,有413个是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所谓有潜在危险,是指其与地球的轨道切入距离小于0.05AU,撞击地球的未详性比较大,但不等于说一定能撞击地球。

近地星体的轨道距离地球轨道很近,甚至穿过地球轨道。它们的轨道运动通常是每隔几年就相对近些,导致它们被发现。对一颗近地星体观测的目的是为了其周期性靠近地球时发现它,去计算其长时间内的轨道,发现任何有可能在几百年撞击地球的星体。如果发现任何星体出现在地球撞击轨道上,通常至少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去采取修正措施。一个近地星体在其撞击地球数年前不被发现的概率几乎不存在。近地星体的轨道特征允许我们在发现任何有威胁性的近地星体后,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广泛翔实的观测。但对于长周期的彗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时间可能只有两年,因此需要一种不同应付措施。

5.5.2 彗星

一、彗星概况

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我国古代对于彗星的形态已很有研究,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上就画有29幅彗星图。在晋书“天文志”上清楚地说明彗星不会发光,系因反射太阳光而为我们所见,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彗星的体形庞大,但其质量却小得可怜,就连大彗星的质量也不到地球的万分之一。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千米。它形状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一般总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目前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多颗。地球上平均每年均可见几课彗星,多数是重复出现的“老彗星”,只有1~2颗是第一次来到内太阳系的“新彗星”。

在众多彗星中,哈雷彗星是人们最熟悉的。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

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一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1年左石。

近年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它是在1993年3月26日由苏梅克夫妇与戴维·利维合作发现的。这颗彗星以11年左右的周期绕太阳运动,当它在1992年7月8日离木星最近时,它的彗核被木星引力拉碎成21块,这些碎块以每秒60千米的速度先后撞击至木星背着地球一面的南纬约44°的地方,这是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撞击过程中,在木星上空出现了爆炸、火球、闪光,在木星大气中形成了黑斑。这次天体撞击事件必将在天文学史中留下辉煌的一页。

二、为什么要研究彗星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空间局都制订和实施了彗星探测计划,彗星探测活动明显增多,探测的水平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不仅要收集彗核附近的样品,而且还计划在彗星上“着陆”。人们所以花费巨大的财力探测彗星,是因为研究彗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 彗星是太阳系最古老、最原始的物体,它们保存了原始星云物质最早的记录;

(2) 彗星将挥发性轻元素带到行星,对行星海洋和大气层形成起重要作用;

(3) 彗星富含有机物,有可能成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机分子;

(4) 一些彗星以极高速度撞击地球和其它行星,引起行星气候的急剧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三、彗星的起源

彗星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在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1000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响,一部分彗星进入太阳系内部,又由于木星的影响,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远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用彗星轨道的统计材料,说明彗星都来自围绕太阳的一个类似球状的云层,它的半径约一万到十万天文单位。而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半人马星座α星)离我们约十五万个天文单位。从那附近经过的恒星自然会对这彗星云产生一些影响。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这类摄动有规律地从彗星云中“派出”彗星到太阳和地球附近,使我们有机会观测到它们发生的各种有趣现象。此外,这种影响既限制了彗星云的大小,又使彗

星轨道多样化。奥尔特的彗星云中估计存在两千亿颗彗星,其质量总和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自然,这些数据都是非常不确切的。

从1992开始,天文学家开始注意到在海王星的轨道以外存在至少70,000个直径大于100 km的小天体,它们从海王星的轨道(30 AU)向外径向扩展到50 AU 。观测表明,这些海王星外天体基本上限定在围绕黄道面的厚带内,这个厚带是围绕太阳的环或带,现称为开泊带(Kuiper Belt),是美国天文学家Gerard P. Kuipe 1951命名的。

Kuiper Belt对研究行星系统有重要意义。首先,Kuiper Belt物体是太阳系早期吸积阶段极端原始物的残存者。早期行星盘稠密的内部在几百万到几千万年内凝聚成大行星,稀薄的外部吸积缓慢,逐渐地形成大量的小天体。第二,现在普遍认为Kuiper Belt是短周期彗星的源,其作用是这类彗星的巨大容器,就象Oort云是长周期彗星的容器一样。

在Kuiper Belt 观测到的第一天体是1992 QB1,其大小在200 和250 km之间,截面大约是Halley 彗星核的15 倍。1994年,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缓慢移动的小天体,初步认定是冰核彗星。现已经辨别出32个这样的彗星。

三、彗星探测

以往的探测:

(1) ISEE-3,1978年8月12日发射,其主要目的是行星际空间探测,1985年9月11日,它通过了Giacobini-Zinner彗星的等离子体尾。

(2) Vega 1,1984年12月15日发射,1985年6月11日飞越金星,1986年3月6日飞越哈雷彗星,先仍在太阳轨道;

Vega 2,1984年12月21日发射,1985年6月15日飞越金星,1986年3月9日飞越哈雷彗星。

(3) Giotto,1985年7月2日发射,飞越哈雷彗星后,仪器暂停工作,1990年再恢复,利用靠近地球飞越的引力助推作用,将轨道变化到与Grigg-Skjellerup彗星在1992年7月10日相遇。Giotto飞越哈雷时,与彗核相距约200公里。

(4) Sakigake & Suisei,日本的深空发射,分别于1996年3月1日和6日飞越哈雷彗星。

当前正在进行的探测:

(1) Galileo,1994年9月观测到了彗木相撞;

(2) Ulysses,太阳极轨探测器,1992年在木星附近探测到了星际尘埃,这是人类第一次探测到星际尘埃。Ulysses本身也有彗星探测计划;

(3)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1994年观测到彗木相撞,以后又观测到许多彗星的情况。

未来的彗星探测:

(1) StarDust,1999年2月6日发射,2004年与Wild 2彗星相遇,2006年返回地球;

(2) Deep Space 1 (DS1),1998年10月发射,用于探测小行星和彗星,大约在2001年接近Borrelly彗星;

(3) Rosetta,ESA的彗星着陆者,2003年发射,2011年到达Wirtanen彗星;

(4) CONTOUR(彗核旅行者),2002年7月发射,2003年飞越Encke彗星,2006年飞越Schwassmann-Wachmann-3彗星,2008年飞越d'Arrest彗星。

(5) Deep Space 4 (DS4),彗星着陆/取样返回发射,2003发射,2005年到Tempel-1彗星取样,2010年返回。

5.5.3 流星与流星雨

一、流星

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若它们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流星体原是围绕太

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单个流星的出现时间和方向没有什么规律,又叫偶发流星。火流星也属偶发流星,只是它出现时非常明亮,像条火龙且可能伴有爆炸声,有的甚至白昼可见。许多流星从星空中某一点(辐射点)向外辐射散开,这就是流星雨。陨石是太阳系中较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后未完全燃烧尽的剩余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受人欢迎的不速之客。一般的流星体,密度都极低,约是水密度的1/20。每天都约有数十亿、上百亿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它们总质量可达20吨。

二、流星雨

在各种流星现象中,最美丽、最壮观的要属流星雨现象。当它出现时,千万颗流星像一条条闪光的丝带,从天空中某一点(辐射点)辐射出来。流星雨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如仙女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等。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著名的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中国在公元前687年就记录到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

流星雨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它们往往在每年大致相同的日子里重复出现,因此它们又被称为“周期流星”。

流星雨的形成是由于在行星际空间有许多流星体组成的“流星群”,当地球与流星群相遇时,就会有大量的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形成壮观的流星雨。流星群可能是彗星物质扩散到轨道上形成的,就象比拉彗星碎裂后则形成了仙女座流星雨。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这又

三、陨石

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根据陨石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铁陨石,也叫陨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2. 石铁陨石,也叫陨铁石,这类陨石较少,其中铁镍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

3. 石陨石,也叫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这种陨石的数目最多。

陨石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对它们的实验分析将有助于探求太阳系演化的奥秘。陨石是由地球上已知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在一些陨石中找到了水和多种有机物。这成为“地球上的生命是陨石将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地球的”这一生命起源假说的一个依据。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陨石可能是小行星、行星、大的卫星或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块,它能携带来这些天体的原始信息。著名的陨石有中国吉林陨石,中国新疆大陨铁,美国巴林杰陨石,澳大利亚默其逊碳质陨石等。

1976年3月8日下午,中国吉林市北郊降落了一次世界上罕见的陨石雨:陨落的巨石穿透冻土层,砸出一个深6.5米、直径2米多的坑。这块陨石重1770千克,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连同收集到的其它陨石,总重量达2吨以上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太阳系与小天体

华师大版科学第一册第1章第5节教案 太阳系小天体 课题第一章第5节太阳系小天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及其性质。 2.了解彗星的构成和特征,认识哈雷彗星。 3.了解流星和陨星,知道小行星和陨星对地球的撞击。 4.培养学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学。 重 点 难 点 太阳系小天体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运动规律。 课程 资源 准备 开发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资料的收集、查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组成及其运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与卫星,请大家对照图片,说出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那么,除了前面已学过的天体外,还有没有其他天体存在?它们是哪些天体?其实,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还存在许多小天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二)讲授新课 板书:&5太阳系小天体 1.小行星 (1)看一看: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太阳系全图、小行星的图片以及课本P51两副图片。 (2)读一读: 结合四副图片,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P51—53,多媒体展示任务。 ①小行星和大行星有什么相同点? ②小行星和大行星有什么不同点? ③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 ④第一颗小行星和“中华”小行星的发现情况?

⑤中国科学家在小行星研究中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哪些优秀品质?(3)比一比: 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归纳的好。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定的补充,比如小行星的大小、形状、成份,小行星是怎样产生的等知识。 2.彗星 彗星好像是位形象怪异的不速之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模糊糊的,像一个扫帚,因此它也被称为扫帚星。在历史上,人们常把它的出现看成是某种不祥之兆,彗星真的是颗灾星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特异的天象还是有规律的。 (1)概念:拖着尾巴的星星 (2)组成: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3)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严重。 (4)彗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大小和形态是随其离太阳的距离而变化的,不象其它天体那样有着固定的大小。 (5)哈雷慧星: 介绍我国是最早记录和观测彗星的国家。请学生阅读哈雷慧星小资料和视图,并提问: ①哈雷慧星多长时间回归一次?(76年)②下一次回归大概是什么时间?(2052年) 3.流星 大家见过流星吗?你是否曾对着流星许过愿呢?当流星划破夜空时,是否真的预示着有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流星和彗星一样都是普通的天文现象。 展示:狮子座流星雨 请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什么是流星体?什么是流星?什么是陨星? (1)流星体:在太阳引力束缚下绕日运动的微小星体。 (2)流星:有些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生热,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 (3)陨星:较大的流星体未燃烧完而落到地面的部分。 陨石和陨铁:陨星中,主要由石质构成的叫陨石;主要由铁质构成的叫陨铁。 (三)小结 本节通过学习了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帮助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培养了我们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 (四)思考与讨论 1.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如果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将会出现什么景象? ⒊我们有哪些办法能防范这些天外来客的袭击?

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的组成 1、基面:通常是指室内空间的底界面或底面,建筑上称为“楼地面”或“地面” 。 水平基面,水平基面的轮廓越清楚它所划定的基面范围就越明确。 抬高基面,采用抬高部分空间的边缘形式以及利用基面质地和色彩的 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 降低基面:将部分基面降低,来明确一个特殊的空间范围,这个范围的 界限可用下降的垂直表面来限定。 2、顶面:即室内空间的顶界面,在建筑上称为“天花”或“顶棚”、“天棚”等。 3、垂直面:又称“侧面”或“侧界面”,是指室内空间的墙面(包括隔断)。 室内空间的类型 1、结构空间:通过对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 空间美的环境。具有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 2、开敞空间: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截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 小及启闭的控制能力。具有外向性,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 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3、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 、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的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具有领

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性,其性格是内向的、拒绝性的。 4、动态空间: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 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其特色是“ (1)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设备如电梯、自动扶梯等加上人的各种活 动,形成丰富的动势。 (2)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系列,方向性比较明确。 (3)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路线不是单向而是多向。 (4)利用对比强烈的图案和有动感的线型。 (5)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6)引进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阳光乃至禽鸟。 (7)楼梯、壁画、家具、使人时停、时动、时静。 (8)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5、悬浮空间: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悬吊结构时,上层空间的底界 面不是靠墙或柱子支撑,而是依靠吊竿支撑,因而人们在其上有一种新鲜有趣的 “悬浮“之感。也有不用吊竿,而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颇有一种”漂浮“之 感。具有通透完整,轻盈高爽,并且低层空间的利用也更为自由、灵活。 6、静态空间:(1)空间的限定度比较强,趋于封闭型。 (2)多为尽端空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称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 离心以外,较少其它的倾向,达到一种镜台的平衡。 (4)空间几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5)色调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室内设计空间布局

室内设计空间布局 结构改造 室内设计不仅是对室内空间的三维装饰,还有当前比较常见室内空间新规划。这些都会根据其使用性质存在一些改造问题,一般结构改造主要原因为:一是为了满足其使用的功能;二是为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三是为了空间的美观。 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其结构改造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加减法,原理是通过墙体的移动,使空间的整体优势更加合理(通常是为了功能性,合理性和美观性而改造.从而达到优势元素互补)。 表现手法一:墙体的整体移动,墙体的部分移动; 表现手法二:墙体的部分凹入:墙体的部分凸出等; 表现手法三:在原来墙体上,整体加厚或削薄。 表现手法四:对一面墙体的一半(或一部分)进行保留,另一部分打除(当然是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下)。 功能定位 一般消费者,可能没有什么装修经验,考虑得最多的怎么样美观、大气、享受、奢华,充满着幻想。而没有考虑怎样更有利于使用,怎么更有利于方便,利于合理。所以,设计者的思维和表现手法应该是业主生活习惯,爱好的体现,同时也对业主生活方式的一种引领。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同一空间的功能表现手法也不一样,组合方式也不一样。 由此可见,其功能定位要考虑的因素有:

1:家居常住人口; 2:生活方式(习惯); 3:居家未来5年内家庭人口变化,而适当做出的取舍; 4:对风水的要求,建筑本身的结构。 客厅空间 客厅在中国就是家人交流,团聚,休闲,看电视的地方,其意义与西方国家的客厅有着本质的不一样,而且从某种角度说,它是西方国家的客厅和起居室的集合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要求,我们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空间功能的区域划分要合理、协调统一,过渡要缓和。现代客厅一般被划分为就餐区、会客区和休闲区等。就餐区即过去的餐厅,因此应该尽量靠近厨房,方便就餐和上菜,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小屏风后人造矮墙让他与其他功能区分开;会客区的通道要简洁,空间要宽敞,光线要明亮,能够达到温馨、具有亲和力是主旨;休闲区(如果空间够大或者客户有这个要求的话)应比较安静,靠近餐厅某一隅,区域不必太大,但一定要给人舒适的感觉。尽管在各大功能区域的分隔上,可以没有明显的区分物,但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要给人一个较为明朗的印象,这可以通过空间吊顶的走向、装饰品的摆设等进行区分。但是要注意整个客厅空间的和谐统一,即各个功能区域的装饰格调要与全区的基调一致,以体现总体的协调性。 色彩与光线—色彩和照明的布局是反映主人艺术审美和个性特点的主要手段。色彩上,应该做到整体色调要统一,不要用太多的色彩,

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行星的发现与其性质 了解彗星的构成与特征,认识哈雷彗星 了解流星和陨星,知道小行星和陨星对地球的撞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入新课,在上新课的过程中,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 识。并通过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对怎样预防小天体撞击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阳系小天体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形成正 确的科学观与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彗星的构成与特征,小行星的发现、命名,流星与陨星的区别。 教学难点: 彗星的形成。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温故:1.距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 2.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 3.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 4.卫星最多的行星(土星) 5.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 6.最亮的行星(金星) 7.公转最奇特的是(天王星)8.质量最小的行星(水星) 9.光环最美的行星(土星) 10.没有卫星的行星(水星金星)11.肉眼看到的行星(水金火木土) 12.有光环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是(地球) 14.有一个大红斑标志的行星是(木星) 15.人们最感兴趣的、上面有白色极冠和纵横交叉的“运河”的行星是(火星) ④土星是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一颗行星,有23颗 ⑤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⑥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主要原因是太阳的质量大(99.8%)。八大行星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导入:太阳系是由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系中的另外一个成员:太阳系小天体。 翻开书本51页,除了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小天体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质量很小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它们也像八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 阅读P52《小行星的故事》和P53《中国天文学家和小行星》,回答什么是小行星。 一、小行星 1、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比大行星小得多,沿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被称为小行星。 小行星与大行星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自西向东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本身都不会 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光 ②不同点:小行星质量和体积比大行星小得多,有的小行星轨 道过于扁长,甚至接近地球。

怎样进行空间布局

室内如何设计_怎样进行空间布局 1:结构改造 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其结构改造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加减法的运用;它的原理是通过墙体的移动,使空间的整体优势更加合理(通常是为了功能性,合理性和美观性而改造.从而达到优势元素互补). 其表现手法为一:墙体的整体移动,墙体的部分移动;表现手法二:墙体的部分凹入:墙体的部分凸出等;表现手法三:在原来墙体上,整体加厚或削薄。 表现手法四:对一面墙体的一半(或一部分)进行保留,另一部 分打除(当然是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下)。2:功能定位建筑本身的结构。 3:客厅空间 客厅在中国就是家人交流,团聚,休闲,看电视的地方,其意义与西方国家的客厅有着本质的不一样,而且从某种角度说,它是西 方国家的客厅和起居室的集合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要求,我们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空间功能的区域划分要合理,且要协调统一,功能区的过渡要缓和,不要给人突兀的感觉。现代客厅一般被划分为就餐区、会客区 和休闲区等。就餐区即过去的餐厅,因此应该尽量靠近厨房,方便 就餐和上菜,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小屏风后人造矮墙让他与其他 功能区分开;会客区的通道要简洁,空间要宽敞,光线要明亮,能够达到温馨、具有亲和力是主旨;休闲区(如果空间够大或者客户有这 个要求的话)应比较安静,靠近餐厅某一隅,区域不必太大,但一定要给人舒适的感觉。尽管在各大功能区域的分隔上,可以没有明显 的区分物,但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要给人一个较为明朗的印象, 这可以通过空间吊顶的走向、装饰品的摆设等进行区分。但是要注

意整个客厅空间的和谐统一,即各个功能区域的装饰格调要与全区的基调一致,以体现总体的协调性。 地面—前几年,人们在大客厅空间内往往喜欢给不同功能区域的地面选择不同材质和不同色彩的地板,以区别小功能区。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好,使得大空间没有了整体的美感,多了几分凌乱。因此,采用同一材质、统一色彩来装饰客厅地面,而利用铺设的不同走向、软装、吊顶走向等来区隔空间,不仅能在整体上显得统一,而且达到了分隔功能区的目的。 电视柜的设计: a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所要摆放的电器(如电视机、DVD机等)的宽度、高度以及深度,以免事后因尺寸不合而发生麻烦。 c注意选择电视柜的材料,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柜的散热问题。 d设计时,注意电视柜在线路安置方面要做到方便可行。 f一般人们在看电视时,其视线的高度应该在其坐下时的视平线下,因此,在选择电视柜时,摆放电视的高度设计应以30—40厘米为最佳。 g如今的电视用品不仅品种繁多、体积较大,分量也不轻。所以在设计电视柜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在重能力。 h电视柜的设计一定要与客厅的整体风格相和谐,不能“特立独行”而显得突兀,应该选择能够融入整体空间的样式,若能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视觉的亮点来,那就更好了。 关于电视柜的相关物品,如天线、电线等,则能最好一致收纳到电视柜的后面,以免妨碍美观。客厅主题墙 在如今的客厅设计中,主题墙已成为展现空间魅力的“主角”。“主题墙”—这个从公共建筑装修中引进的新名词,已经在室内设计装饰中被普遍使用,是体现居室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客厅主题墙,我们来看看这么几种模式: a视听主题墙

浅析太阳系小天体探测

浅析太阳系小天体探测(一) 霍卓玺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技术与应用础研究部,北京100094) 1引言 近年来,太阳系小天体探测日益成为航天、天文以及行星科学等领域的热门议题。欧洲宇航局(ESA)“地平线2000”基石任务——罗塞塔号结束对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研究结束不到一年,美国宇航局(NASA)即宣布近期将开展“露西”、“灵神”两个均针对太阳系小天体的深空探测任务。于此同时,日本宇航局(JAXA)开展的隼鸟2号任务即将着陆162173号小行星“龙宫”。 小天体探测任务不仅带来丰富的科学产出,刷新人类对小天体乃至太阳系的认识,也带动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太空资源利用愈发具有现实意义。美国、卢森堡先后通过立法,支持本国企业和个人开采、利用及拥有太空资源。由包含中国航天局、ESA和NASA在内的14个航天局联合建立的国际空间探测协调小组(ISECG)发布的《全球空间探测路线图》指出,小天体等探测对象本身包含的资源对后续探测有重要意义,基于原位资源的推进等技术是未来的关键先进技术。 我国嫦娥2号探测器在扩展任务阶段,首次实现了对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的交会探测,也是我国首次开展针对太阳系小天体的深空探测任务。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6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我国在2020年左右开展小行星探测的任务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针对2020年至2030年之间分别提出小天体探测任务概念,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并逐渐形成、组建研究队伍。2018年1月17日,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联合意大利、德国等国天文学家成立小天体任务国际科学团队;1月18日,中科院空间中心与卢森堡签署共建深空探测研究实验室的合作备忘录。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系统介绍天文及行星科学领域的太阳系形成和演化,从而将小天体的形成、演化及特性放在更大的图景中加以考虑;回顾国际上已经开展的太阳系小天体探测任务,并简要分析其发展动态;旨在及时对实验室开展小天体探测相关研究提供建议。 由于本篇文章篇幅较长,从本期开始,将分两期介绍。 2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 2.1太阳系基本现状 (1)太阳系物质分布

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中的布局设计

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中的布局设计 空间的设计中不但要注意空间中那些实体的处理问题,还要考虑到其它各方面的因素。因为空间中的那些实体处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还需要在其它方面的配合才行。所以只有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更完整地表达出设计的思想。我们可以从空间的布局入手,在空间布局上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手法,即平衡,和谐,韵律。 放射式是利用一个中心点,以这个点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发散。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中有很多这种手法,例如巴黎的城市空间规划中是以城市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为中点向四周发散开来。在室内空间中也常常是在空间中将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正中间,将它作为视觉的中心,整个的空间处理以及布置都围绕这个中心开展。 非对称式是相对于对称而言的一种形式,它在空间处理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空间布局、材料、照明、色彩等方式来造成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打破一种平衡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产生动感和活力。但这种不能在空间处理中滥用,如果用的过多或不合理将会给整个空间带来破坏,使得空间会产生一种无序凌乱没有重点的不良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利用空间设计原理进行室内空间划分的实例也是比较多的,例如南昌的五湖宾馆的大堂就是大空间处理的一个典型案例。五湖宾馆的整个建筑外型是一个圆筒型的,所以宾馆的大堂也是一个典型的圆形大厅。入门有圆形的大转门,这个圆形与整个大堂的圆形也是配合运用的。整个大堂以圆形的柱子作为支撑围绕着依次排开一共八根,以中心的盆景为中点,整个的中轴线为中线,两边对称,左右各四根柱子。这种布置在空间布局上运用了对称式,在两边各四根柱子,而且在两边的功能分布上也是以一种对称式分布的。中点的盆景布置是可以在整个空间上看作是一个点,它在整个空间中起到了点的作用,使人们的视线聚集在这个点上,成为了整个空间中的重心。中点的使用还体现了一种放射式的分布,以盆景为中心,所有的建筑构件和功能分布建筑构件都以其为中点向四周发散的布置。利用空间的虚实处理巧妙的划分出了各个功能空间,运用布局的多种形式营造出稳重而华丽的氛围,整个空间完整的体现了点、线、面的完美结合。总之,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到在室内空间处理上无论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中并不能简单的运用一种空间处理的手法,必须将空间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更全面地利用空间处理中的原理去进行设计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首先要体现的是人是建筑的主角,是所有一切的服务对象,所以我们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要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整个设计中无论是室内空间的分隔,还是平面的布局等各种空间的关系以及气氛的营造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问题贯穿始终,它才是在室内空间处理中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任务。 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中的核心和主体,因为空间设计中,我们要对室内空间分隔合理,使得各室内功能空间完整而又丰富多变。同时在平面关系上要紧凑,要考虑细致入微,使得建筑的实用率提高。总之,空间处理的合理性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室内空间处理是室内其他一切设计的基础。

快餐店空间布局与装修设计技巧

精心整理快餐店装修一、快餐店的布局规划 快餐店的布局远不是随便摆摆场、门口放置一个收银台这样简单的事。从顾客的点餐到买单,到员工配餐和出餐,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在快餐店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快餐店的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这几种: 1 2 有序快速的帮客户服务是在餐厅动线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3、减少顾客在收银台的停留时间:把点餐的客户和等餐的客户分开,尽可能保证等待付款的客户不会影响到正在点餐的客户。节约了客户的时间就是解决我们的时间。 快餐店装修二、快餐店的风格确定 好的快餐店装修应该是简单且有风格的,不只是华丽元素的堆砌,更是快餐店的食物,价格,特色的综合体现。

装修风格要能体现出你的特点: ·把包子铺做成西餐厅的风格,就一定卖的好吗? ·快餐店为什么喜欢选择红、黄这样的颜色? ·西餐厅为什么都会选择金色或者黑色呢? ·茶饮店为什么都是小清新风格? 这里一定是有学问的,所以快餐店的装修设计一定要考虑自己产品的特点,不能盲 桌椅是快餐店必备的设备,快餐店在配置桌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快餐店的档次 ·考虑顾客人数组合 ·考虑使用隔板、隔间

在桌椅的配置方面,还要把握好舒适度。快餐店装修得太舒适,意味着客户吃饭逗留的时间可能会更加长,翻台率就低了,不考虑翻台率的快餐店装修都是耍流氓! 快餐店装修五、快餐店的灯具选择 灯光是决定快餐店格调的关键因素,是快餐店装修的灵魂,档次感觉都靠它。所以灯具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设计师也许会在意光色冷暖、阴影效果等专业设计,而投射到消费者身上,便是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愿意在这里停留多久。 明暗灯带出的点线面光源,营造了餐厅的格调、氛围和档次。并不是昂贵的灯具, 1 2 3 左右 元1. 2.桌椅配置 桌椅是快餐店必备的设备,快餐店在配置桌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快餐店的档次 (2).考虑顾客人数组合 (4).考虑使用隔板、隔间

【地理微专题】太阳系天体相对位置判读

太阳系天体相对位置判读 练习题 “月掩金星”是月球恰好运行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完成第1题。1.某地学生在日出前观赏到“月掩金星”,此时天体相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水星离太阳太近,难以被观察到,只有在水星大距时,才会出现短暂的观测机会。水星大距是指在地球上看,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视距离达到最大,当水星在太阳东边时为东大距、在太阳西边时为西大距。下图为水星出现大距时地球、水星相对位置图。完成第2题。 2.图中水星西大距时所处的轨道位置和此刻赤道上的最佳观测点是() A.甲① B.甲② C.乙③ D.乙④ 下图为2018年8月20日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3.日落后,地球上能够观察到金星、火星、木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南 金星 火星 木星 南 金星火星 木星 南 金星 火星 木星 南 金星 火星 木星

4.当天,赤道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日出前后可观察到金星 B.木星先于火星落入地平面以下 C.整夜可见火星悬在空中 D.夜晚金星出现的时间长于火星 下图为一年内①、②两个日期的地球、火星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①至②时段内,温州每天0时所见火星位置和(东西方向)高度角的变化是( ) A.向东移动 变小 B.向东移动 变大 C.向西移动 变小 D.向西移动 变大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6、7题。 6.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 A .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 .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 .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 .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8.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 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10.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第6、7题图1 第6、7题图2

室内设计 空间布局

1:结构改造 室内设计不仅是对室内空间的三维装饰,不单是色彩,质感,历史,人文,风格,口味和商业的问题,或者简而言之,已不局限于技术和艺术的领域,而是已扩冲到空间视觉感受,行为知觉,施工技术和表达,经济优化,功能合理等多个方面。如当前比较常见的室内空间从新规划,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充分利用。这些都会根据其使用性质存在一些结构的改造问题,一般结构改造主要原因为:一是为了满足其使用的功能;二是为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三是为了空间的美观,所做的牺牲。 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其结构改造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加减法的运用;它的原理是通过墙体的移动,使空间的整体优势更加合理(通常是为了功能性,合理性和美观性而改造.从而达到优势元素互补). 其表现手法为一:墙体的整体移动,墙体的部分移动;表现手法二:墙体的部分凹入:墙体的部分凸出等;表现手法三:在原来墙体上,整体加厚或削薄。 表现手法四:对一面墙体的一半(或一部分)进行保留,另一部分打除(当然是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下)。 2:功能定位 其实在一套房子的装修设计过程中,功能是首先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我们大多数的消费者,可能是第一次装修,没有什么装修经验,容易犯一些错误,因为,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在未入住之前,考虑得最多的怎么样美观,怎么样大气,怎么样享受,甚至怎么样奢华;充满着无数的幻想。而没有太多的考虑怎么样更有利于使用,怎么更有利于方便,怎么更有利于合理。 室内设计从某种角度来看,设计者的思维和表现手法,一应该是业主生活习惯,爱好的体现,二:同时也对业主生活方式的一种引领。那么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同一空间的功能表现手法也不一样,组合方式也不一样。 由此可见,其功能定位要考虑的因素有:1:家居常住人口,2:生活方式(及习惯)3:居家未来5年内家庭人口变化,而适当做出的取舍。4:对风水的要求,建筑本身的结构。 3:客厅空间 客厅在中国就是家人交流,团聚,休闲,看电视的地方,其意义与西方国家的客厅有着本质的不一样,而且从某种角度说,它是西方国家的客厅和起居室的集合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要求,我们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空间功能的区域划分要合理,且要协调统一,功能区的过渡要缓和,不要给人突兀的感觉。现代客厅一般被划分为就餐区、会客区和休闲区等。就餐区即过去的餐厅,因此应该尽量靠近厨房,方便就餐和上菜,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小屏风后人造矮墙让他与其他功能区分开;会客区的通道要简洁,空间要宽敞,光线要明亮,能够达到温馨、具有亲和力是主旨;休闲区(如果空间够大或者客户有这个要求的话)应比较安静,靠近餐厅某一隅,区域不必太大,但一定要给人舒适的感觉。尽管在各大功能区域的分隔上,可以没有明显的区分物,但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要给人一个较为明朗的印象,这可以通过空间吊顶的走向、装饰品的摆设等进行区分。但是要注意整个客厅空间的和谐统一,即各个功能区域的装饰格调要与全区的基调一致,以体现总体的协调性。 色彩与光线—色彩和照明的布局是反映主人艺术审美和个性特点的主要手段。色彩上,应该做到整体色调要统一,不要用太多的色彩,不然会使得整个空间显得很凌乱。注意用软装饰进行色彩点缀,这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天的客厅以自然采光的为主,尽量能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晚间则以人工照明为主包括装饰性吊灯照明、吸顶灯具、嵌入式灯与壁等混合照明等,但保证居室的敞亮仍然

五行与太阳系星体命名与天人合一的星座属性

五行与太阳系星体命名与天人合一的星座属性 五行与太阳系星体命名: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其中在木星外的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表示的是地,天,海,三大重要元素。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五行属土),天神宙斯(天为乾,为阳性体,五行属木,所以木星也是宙斯的示化行星),海神波塞冬(五行属水)。 其中从木星开始往内数,五行中木生火,所以木星后是火星,五行火生土,所以火星后是地球(地即是土,所以地球的五行属性属土,为了避免名字重复,取名地球而非土星),五行土生金,所以地球后是金星,五行金生水,所以金星后是水星,五行水生木,所以水星后是太阳(所以太阳的五行属性属木,为了避免名字重复,取名太阳而非木星)。所以五行木在五行中即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 关于这种排序原理:因为太阳在太阳系是散发热量最多的星星,所以离太阳越远,散发的热量越少,也就是说自身积聚的热量越多,所以从太阳往外的星星,是五行逆向还原的过程。 在太阳系中,按照体积与质量大小排列,最大的是太阳(太阳的五行属性同时包含了木,土,火三大元素,因为五行中火遇木生土的缘故,以及五行中木克土生火的缘故),其次是木星,再其次是土星,再其次是海王星,再其次是天王星,再其次是地球,再其次是金星,再其次是火星,再其次是水星。 在太阳系中,从太阳起,依次向外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离地球最近的是火星与金星,其中,金星对地球有毁灭及破坏作用,所以事物五行属金者,对地球万物有诱惑毒害毁灭作用,五行中金表示爱念,爱心,淫欲。五行属金者,是魔鬼的示化者,十二星座中,金星金像的天秤座是魔鬼的示化星座。综合体积质量以及离地球的远近而言,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太阳,其次是木星,再其次是土星,再其次是火星,再其次是水星,也就是说五行中排第一的是五行属火者,排第二的是五行属木者,排第三的是五行属土者,排第四的是五行属水者,排第五的是五行属金者。这一条对于地球万物的各方面影响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其中排名越靠前者,对于地球万物的发展越有利,而且对地球万物的影响作用也越大。而其中,五行属金对于万物有毁灭作用,会让地球陷入地狱。按照太阳系中太阳以及各行星体积质量对地球的影响,五行中排第一的是火的红色,排第二的是木的绿色,排第三的是土的黄色,排第四的是水的蓝色(黑色),排第五的是金的白色。 关于轮回:人的各方面属性(如性格,情商,智商等)是由六十甲子中的天干地支以及诞生地点及男女配对的星座决定的,说到根本也就是宇宙天体周期的运行位置决定的,而宇宙天体的状态是与世间的灵魂品质的好坏是密切联系的,因为天人合一的太阳在世间感受着世界,导向着时空运行轨道,世间人的品质越好,则天人合一的太阳状态越好,则越佛光普照,越天下太平。各方面品质越高者,则其灵魂积累的热气场就越多,就越靠近五行中排第一的火的状态(所以佛教中有虹身成就的涅槃得道者),就越接近天堂,就越靠近宇宙根本,就越接近极乐世界,就越接近创世主;而品质越恶劣者,其灵魂消耗的热气场就越多,则其灵魂的热气场越少,则其灵魂的阴冷气场就越强,就会越靠近五行中排最后的金的状态,就会逐渐堕落地狱并且受到各种磨炼以提高其热气场,而提高热气场的过程中,其灵魂积累的热气场越多,则其灵魂在五行中的排名就越靠前,就越接近排第一的火,所以有说转世投胎为鸡的(鸡的五行属金),为猪的(猪的五行属水),为狗的(狗的五行属土),为虎的(虎的五行属木),为火烈鸟的(高飞的鸟五行属火,所以有羽化成仙之说,有不死鸟火凤凰浴火涅槃重生之说,其实是在补充热气场)……,当然,灵魂再次投胎时成为什么形式的状态,还要看其灵魂自身当时所代的热气场多少,处于哪一能量级别,又因为心在五行中属火,所以有凡事对错要问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之说,也就是在问是否做了让自身灵魂的热气场下降了的事的意思,灵无处不在。清心寡欲,营养素食,是积累热气场的一种好方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灵界对于宇宙中各方面的平衡都是很快很准确的。 关于行星五行命名与星座及天人合一关系: 按照五行对地球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太阳首先占据了五行中火的属性,其次占据了五行中木的属性,再其次占据了五行中土的属性,再其次占据了五行属水的属性。其中五行中金的属性比例比较少。 因为太阳(太阳五行属木,又因为五行中阴者表示静者,表示各方面都比较厉害者,所以,太阳的确切五行属性属阴木,十二生肖中即是卯,即是属兔,兔的五行属性属阴木,所以,木星的属性属阳木)是万物生长的动力源,所以五行属木的者非常重要,又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地球五行属土),所以五行属土者也很重要,仅次于万物的动力源五行属木者。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 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 4.1.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书P41) 1.定义 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 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 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 4.2.1 发展理论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 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

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太阳系小天体》同步测试

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太阳系小天体》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天体中,不属于太阳系小天体的是( ) A.流星 B.彗星 C.卫星 D.小行星 2.小行星带位于( ) A.水星、火星之间 B.水星、地球之间 C.地球、火星之间 D.火星、木星之间 3.世界上最早记录彗星和彗星观测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是( ) A.日本 B.中国 C.俄罗斯 D.美国 4.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球结合而成,它们是( ) A.恒星 B.彗星 C.行星 D.卫星 5.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那些没有烧尽的固体小块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A.流星体 B.彗星体 C.陨星 D.陨石 6.一少年10岁时,恰逢观看到壮丽的哈雷彗星景观,当他第二次看到时,他已( A.60岁 B.86岁 C.70岁 D.96岁 二、填空题 7.世界上的第一颗小行星是发现的,它的正式编号为,我国称它为。 8.彗星的基本结构是:、和。其中彗星长尾是由于彗核受的作用而喷发出来的,可长达几万千米。 9.下表是一些彗星的有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最近下次切尔尼克彗星和杜比亚戈彗星回归的时间分别是 1986 10.1994年7月17日至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在天文学家的准确预测中,撞进了木星,对木星表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试分析:如果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将会出现什么景象?你想有什么方法来防止灾难的发生?

第五节 一、1.C 2.D 3.B 4.B 5.C 6.B 二、7.皮亚齐小行星1号谷神星 8.彗核彗发彗尾太阳风彗尾 9.2020 2055 10.略

室内设计-空间布局

室内设计空间布局 1:结构改造 室内设计不仅是对室内空间的三维装饰,不单是色彩,质感,历史,人文,风格,口味和商业的问题,或者简而言之,已不局限于技术和艺术的领域,而是已扩冲到空间视觉感受,行为知觉,施工技术和表达,经济优化,功能合理等多个方面。如当前比较常见的室内空间从新规划,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充分利用。这些都会根据其使用性质存在一些结构的改造问题,一般结构改造主要原因为:一是为了满足其使用的功能;二是为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三是为了空间的美观,所做的牺牲。 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其结构改造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加减法的运用;它的原理是通过墙体的移动,使空间的整体优势更加合理(通常是为了功能性,合理性和美观性而改造.从而达到优势元素互补). 其表现手法为一:墙体的整体移动,墙体的部分移动;表现手法二:墙体的部分凹入:墙体的部分凸出等;表现手法三:在原来墙体上,整体加厚或削薄。 表现手法四:对一面墙体的一半(或一部分)进行保留,另一部分打除(当然是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下)。2:功能定位 其实在一套房子的装修设计过程中,功能是首先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我们大多数的消费者,可能是第一次装修,没有什么装修经验,容易犯一些错误,因为,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在未入住之前,考虑得最多的怎么样美观,怎么样大气,怎么样享受,甚至怎么样奢华;充满着无数的幻想。而没有太多的考虑怎么样更有利于使用,怎么更有利于方便,怎么更有利于合理。 室内设计从某种角度来看,设计者的思维和表现手法,一应该是业主生活习惯,爱好的体现,二:同时也对业主生活方式的一种引领。那么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同一空间的功能表现手法也不一样,组合方式也不一样。 由此可见,其功能定位要考虑的因素有:1:家居常住人口,2:生活方式(及习惯)3:居家未来5年内家庭人口变化,而适当做出的取舍。4:对风水的要求, 建筑本身的结构。 3:客厅空间 客厅在中国就是家人交流,团聚,休闲,看电视的地方,其意义与西方国家的客厅有着本质的不一样,而且从某种角度说,它是西方国家的客厅和起居室的集合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要求,我们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空间功能的区域划分要合理,且要协调统一,功能区的过渡要缓和,不要给人突兀的感觉。现代客厅一般被划分为就餐区、会客区和休闲区等。就餐区即过去的餐厅,因此应该尽量靠近厨房,方便就餐和上菜,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小屏风后人造矮墙让他与其他功能区分开;会客区的通道要简洁,空间要宽敞,光线要明亮,能够达到温馨、具有亲和力是主旨;休闲区(如果空间够大或者客户有这个要求的话)应比较安静,靠近餐厅某一隅,区域不必太大,但一定要给人舒适的感觉。尽管在各大功能区域的分隔上,可以没有明显的区分物,但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要给人一个较为明朗的印象,这可以通过空间吊顶的走向、装饰品的摆设等进行区分。但是要注意整个客厅空间的和谐统一,即各个功能区域的装饰格调要与全区的基调一致,以体现总体的协调性。 色彩与光线—色彩和照明的布局是反映主人艺术审美和个性特点的主要手段。色彩上,应该做到整体色调要统一,不要用太多的色彩,不然会使得整个空间显得很凌乱。注意用软装饰进行色彩点缀,这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天的客厅以自然采光的为主,尽量能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晚间则以人工照明为主包括装饰性吊灯照明、吸顶灯具、嵌入式灯与壁等混合照明等,但保证居室的敞亮仍然是选择灯具的第一目标,然后便是通过灯光来增加空间的层次、烘托气氛。 地面—前几年,人们在大客厅空间内往往喜欢给不同功能区域的地面选择不同材质和不同色彩的地板,以区别小功能区。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好,使得大空间没有了整体的美感,多了几

太阳系天体列表

太阳系天体列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 , 搜索 汉漢▼ 太阳、八大行星和五颗矮行星的相对大小。 太阳系天体列表收录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及所有的行星和矮行星,还有较具代表性的太阳系小天体和1890年代以前发现的卫星。 依据行星定义,环绕太阳的天体可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而环绕它们的天体皆称作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是由国际小行星中心认定并给予编号的天体,它们几乎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只有少部份的小行星同时是矮行星。流星体是太阳系小天体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而质量最小的天体,因为难以观测,只有在黄道光和对日照,以及成为流星时才容易被发现。 显示▼太阳系天体统计 分类个数卫星备注 恒星 1 -太阳 行星类地行星 4 8 3 171 水星、金星、地球和 火星 类木行星 4 168 木星、土星、天王星 和海王星 小行星 小行星带390333 399332 60 126 阿登群441 5 阿波罗群2512 16 阿莫尔群2170 6 半人马群和 黄道离散天体 213 8

外海王星天体1075 29 火星特洛依群 4 0 木星特洛依群2320 2 海王星特洛依 群 5 0 其他类型259 0 同属矮行星(5) (8) 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 星 同属彗星(5) (1) 彗星恩克型彗星13(-1) 825 0 木星族彗星406(-35) 0 哈雷型彗星43(-1) 0 喀戎型彗星 6 0 长周期彗星357 0 抛物彗星(-1364) 0 双曲彗星(-233) 0 总计400166 291 ?小行星之“分类”和“个数”以IUA小行星中心非典型小行星列表为准,但加总之“个数”以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小天体轨道参数之“ASCII档”已编号小行星[1]和 未编号小行星[2]资料个数总和为准,而小行星带之“个数”则为前项总数与其余分类总和之差。 ?小行星之“卫星”以中央天文电报局小行星的卫星和伴星为准。 ?彗星之“分类”以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小天体数据库搜索引擎之“彗星轨道分类” 为准。 ?彗星之“个数”以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小天体轨道参数之“ASCII档”彗星[3]资料个数为准(不包含同属小行星的彗星)。 ?“个数”中“( )”内之数字作为参考,不列入加总计算,若“( )”内之数字为负值,表示该天体已确定消失或不会再回到太阳系。 ?由于SOHO卫星所发现之抛物彗星数量众多,仅包含2005年以前的资料。 目录 [隐藏] ? 1 太阳系结构 ? 2 行星 ? 3 矮行星 ? 4 太阳系小天体 o 4.1 小行星

室内空间中功能布局的多元化趋势

室内空间中功能布局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室内空间中,也出现了各种新的功能布局形式和新的功能内容,趋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为生存的需要,人类从诞生一直居住在一个具备各种生存必要功能的空间容器里,以躲避恶劣的自然环境、野兽的侵袭,进行各种生活活动。 这个容器的形式从山洞到茅屋、到木屋、到石屋,到现在的钢筋混凝上高楼大厦,这个容器随着人类掌握的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变得更坚固、更舒适,形式内容更多样化,而容器内的功能空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功能上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遮风避雨、躲避野兽而已,我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我们在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满足。 室内空间具备各种能种满足人生活、活动需要的功能分区,不同的区域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通常为满足休息、睡眠的休息空间(如居室中的卧室);满足人补充食物的空间(如厨房);满足卫生清洁的空间(如卫生间、浴室);满足人们交流活动的场所(如居室中的客厅);满足人们工作活动的空间(如工作室、书房)等。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在物质上的需要被极大地满足,在拥有了良好居住条件的同时,需要被满足的不仅是简单的睡眠、进食等物理活动,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如娱乐的需求、私密的需求、宗教信仰的需求等,室内空间中功能的需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朝着更多样化、更细化、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室内空间是人类构筑起的赖以生存的生活容器的内部空间,人在这里进行休息睡眠,聚餐进食,娱乐聚会等等活动,其内部被划分为各种区域,有着各种特定的功能,功能的内容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随时代的变迁,而今室内空间中的功能布局,已经按照时代以及地域和文化的划分发展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 功能的布局手段也不仅是简单的空间上的切割,视觉手段等多种灵活运用丰富了功能划分的方式。由于装饰与空间存在着种种动态关系,从而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人性化的感觉,这就是空间设计的视觉创意。著名建筑师哈迪德的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充满了另类的空间关系以及新颖的室内功能布局。“她是解构主义的实践者,代表着当今最前卫的设计思潮。她将‘打破传统建筑空间’作为自己的信条,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建筑,敢于向未知的世界发起挑战,将空间从人们一贯的思路中解放了出来,让思想获得更大的自由”室内空间给人提供了口常活动必须的自由的空间,不同的室内功能布局方式也不同程度上限定了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室内功能布局模式的不断更新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关系开始变化。在传统的空问中,人们的关系相对选择性不多,或者同处于一室,或者完全独立。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井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室内空间的艺术应该视野更为广阔,空间体验能力也变得更为强大,注重室内空间中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满足人们对沟通交流空间和独处私密空间更人性化的要求等等。如何运用室内空间中的功能布局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变成了现在室内设计关键的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