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编辑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编辑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编辑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编辑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 考试时限:9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用铅笔将这个选项的字母

2分,计30分.)

1 ?下列器材中利用凸透镜制成的是 A .楼道里仪表镜 C.照相机的镜头

2.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可以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而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实像一

定是

缩小的,

而虚

像一定是

放大的 3. 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B

?幻灯机、照像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

D .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某班同学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拍出来的照片

矩形方框涂满?每小题

?投影仪的反光镜 .汽车的后视镜

定疋缩 (光屏没有画出),当蜡烛和透镜

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若透镜位置不 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 处,则 .移动光屏, .移动光屏, .移动光屏,

?放大镜

10 20 30 40

50 60 70 80(cm)

第3题图

D

.都有可能

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何关系

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5. 一滴水落在书页上,透过水珠发现书页上的字被放大了,这个现象的原理与下列哪一个 的原理

相同

A .照相机

B

.投影仪

6. 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C .物体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时成虚像

A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 .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 .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

D .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处,则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

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1■1.

J

- W ------

F

第9题图

A .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10.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

票间的距离应

A.等于10 cm B .小于10 cm C .大于10 cm D 在10 cm与20 cm之间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凸透镜成像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 B

C.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水面上方的景物 D

12.把放大镜对着窗外,透过凸透镜看远处的景物.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利用望远镜观察远出的物体很清晰

A.成倒立缩小 B .成倒立放大 C .成正立放大D .成正立缩小

13.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则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14.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C.正立放大所虚像 D E.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缩小的虚像

15 .如图所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

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远处的景物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应选用以下哪种镜片进行矫正

A.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平板玻璃片

、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 分)

16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

到镜头的距离大于cm 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 _________________ 像。

17 .到南极探险的工作者若不慎丢失了火种,他们可以把冰块磨成____________ ,然后将它

对这太阳光就可以将可燃物引燃,这是利用了

18 .投影仪上的螺纹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是

镜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体温计外观做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当于____________ ,在读数时起到 ___________

20.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阳

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

第19题图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____________ 透镜,眼镜乙是 _________ 透镜。

21 . 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缸里游动着几条金鱼,从侧面看,你会发现玻璃缸内的鱼

_______ ,这是由于盛有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缸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_____ 。

22.如果一束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 (填前

或后),这就是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___ 透镜片做的眼镜.

23.李老师在课堂上,观察远处同学时要戴上眼镜,看近处课本时又摘下眼镜,李老师的眼

睛是________ (近视、远视)眼,李老师的眼镜是一个 ____________ 镜。

24.在使用照相机照近处景物时,要想使底片上成像小一些,应该:________________ ;

要想使投影仪在屏幕上的图片大一些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5 .显微镜的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 像,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像。

、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26?27小题每题4分,28?29小题每题5分,30?31小题每题6分,

计30分)

26 .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

27?把凸透镜_________ 着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_ 的点,用 __________ 测出该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大约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_ 。

28?以下是小天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果在实验中得到的是一个正立的像,则物体和像应该在侧。所用凸

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l 30 15 缩小倒

2 20 20 等大倒

3 1

4 3

5 放大倒

4 10 / 不成像/

5 8 / 放大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 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侧放大的像。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操作时应注意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使______ 、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分别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止。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中选择多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做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小青近段视力有所下降,他想到爸爸有一副近视眼镜,何不借来一用呢!结果他戴上后,

发现自己还是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小青回家告诉爸爸,爸爸告诉小青各人眼睛

近视程度不同,应该佩戴不同“度数”的眼镜,爸爸专门陪他到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小青想到不同“度数”的近视眼镜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⑴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说出你猜想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视力越弱,佩戴的近视眼镜“度数”应该是越大还是越小?答:

31.如图小冬用两个凸

透镜制作的是简易望远镜内部结构,小冬用他制作

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很清晰,当他把望远镜倒过来在观察同一远处的物体,结果

与第一次观察现象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观察结果不一样呢?

(1)请你针对小冬所提的问题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第32小题6分,第33?34小题每题7分,计20 分)

32.如图所示,(甲)图是照相机示意图。(乙)图是实物模型。

(1)它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2)你在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

(3)小倩同学在家中也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但她发现对照窗外的景物,发现光屏

上的像太小,请问你该如何操作才能使像变大一些?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

图,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 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 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 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 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 处的物体。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 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第33题图

请你回答:

⑴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若睫状体这种功能消退,会带来什么后果?

⑵当光线比较强烈时或光线比较暗时,瞳孔分别会怎样调节? ⑶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什么元件? ⑷请你写出一条保护眼睛的措施。

34 ?如图所示,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一块塑料薄片,足够的自来水,请你选用

这几种器材,设计三个光学物理小实验,并指出它所属的物理知识

(用文字说明)?

第32题图

通汁丸辭的神经

M 狀

第34题图

第二章《透镜及其应用》答题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 分)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计30分)

26. (4 分)

F F

27.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5 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5 分)

30. (6 分)

⑴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6 分)

⑴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计20分)

32. (6 分)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7 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

16. 80;实。17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18?是光线会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9 ?凸透镜;放大示数。

20.凸透镜;凹透镜。21 .变大(放大);凸透镜(放大镜)。

22?后;凸。23 ?近视;凹透镜。

24.照相机远离景物,镜头往后缩;屏幕远离投影仪,镜头向下移动。

25.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26?27小题每题4分,28?29小题每题5分,30?31小题每题6

分,计30分)

26.略。27. 正对;最小最亮;刻度尺;焦距。

28.(1)凸透镜同侧;(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1 倍焦距小于2 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他合理均可)(3)光屏;物体。

29.(1)同一直线;烛焰;(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或者烛焰、凸透

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等);(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30.(1)“度数”不同凹透镜的厚度就不同,对光的折光能力就不同。

(2)“度数” 越大,凹透镜越厚,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凹透镜越薄,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弱。⑶“度数”应该是越大。

31.(1)可能是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不同,导致成像不同。(2)分别将两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再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若两个距离相等,则猜想成立,反之猜想错误。

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第32小题6分,第33?34小题每题7分,计20分)

32.(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的焦距不要太大;外筒和内筒间隙要小,但要保证纸筒伸缩自如;光屏选用半透明薄膜;

(3)小倩将镜头靠近景物,并向后拉动后筒,适当增加半透明薄膜光屏到镜头的距离。

33.⑴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若睫状体这种功能消退,将无法调节晶

状体的形状,眼镜观看各处景物时视网膜上成像不清晰。

⑵当光线比较强烈时瞳孔会收缩;光线比较暗时,瞳孔会扩张。

⑶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成像作用。

⑷略。

34.①实验一:在塑料薄片上滴一滴水,然后贴近拇指,观察到拇指放大了。原理: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

②实验二:在杯内盛大半杯水,将铅笔斜插入水中,发现铅笔在水面处弯折了。原理:光的折射现

象。

③实验三:在杯中盛满水,将铅笔横着放到杯外一侧,适当调节铅笔到杯的距离,可观察到铅笔

呈倒立放大。

原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合计60分) 1.方程组? ??-=-=+13y x y x , 的解集不可表示为( ) A.()?????????????-=-=+13,y x y x y x B.()?? ? ??????????==21,y x y x C.{1,2} D.{(1,2)} 2.若A ={0,2,4,6},B ={0,3,6,9},则A∩B=( ) A .{0} B .{6} C .{0,6} D .{0,3,6} 3.已知集合A ={x |-3≤x <3},B ={ x |2<x ≤5},则A ∪B =( ) A .{ x |2<x <3} B .{ x |-3≤x ≤5} C .{ x |-3<x <5} D .{ x |-3<x ≤5} 4.设集合U ={1,2,3,4,5,6,7},M ={1,2,4,7},则 U M =( ) A .U B .{1,3,5} C .{3,5,6} D .{2,4,6} 5.已知I ={0,1,2,3,4,5,6,7,8},M ={1,2,4,5},N ={0,3,5,7},则()I M N =( ) A.{6,8} B.{5,7} C.{4,6,7} D.{1,3,5,6,8} 6.已知集合{} 2 0,,33A m m m =-+且1A ∈,则实数m 的值为( ) A.2 B.1 C .1或2 D.0,1,2均可 7若{1,2,3}? A ?{1,2,3,4,5},则集合A 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8.已知集合A ={x |x 2-3x +2=0,x ∈R},B ={x |0<x <5,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9.已知集合A={2,9},B={m 2,2},若A=B,则实数m 的值为 ( ) A.3 B.-3 C.9 D.±3 10.已知集合P ={1,3},则满足P ∪Q ={1,2,3,4}的集合Q 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1.已知全集R U =,{}{} 1,0)3(-<=<+=x x M x x x N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的集合是( ) A.{}13-<<-x x B.{ } 03<<-x x C.{}01<≤-x x D.{}3-

集合单元培优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数学单元培优测试卷 集 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已知集合{}42==x x A ,{}x x x B 22==,则=B A 【 】 (A ){}2,0 (B )2 (C ){}2,0,2- (D ){}2,2- 2. 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2,3,3,2==N M (B ){}{}2,3,3,2==N M (C )(){}1,+==x y y x M ,{}1+==x y y N (D ){}12+==x y M ,{}12+==x y y N 3. 已知全集{}91≤<-∈=x N x U ,集合{}4,3,1,0=A ,{}A x x y y B ∈==,2,则(C U A ) (C U B )=【 】 (A ){}7,5 (B ){}9,7 (C ){}9,7,5 (D ){}9,8,7,6,5,4,3,2,1 4. 已知集合{}2<=x x A ,{}023>-=x x B ,则【 】 (A )???? ??<=23x x B A (B )?=B A (C )? ?????<=23x x B A (D )=B A R 5.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0=?; ②{}0=?; ③{}?=?; ④?∈0; ⑤{}00∈; ⑥{}?∈?; ⑦{}0??; ⑧{}?≠??.

(A )3 (B )4 (C )5 (D )6 6. 已知集合{}2,2a M =,{}a P 2,2--=,若P M 有三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 】 (A ){}0,1- (B ){}0,1,2-- (C ){}1,0,1- (D ){}0,2- 7. 已知集合{}Z k k x x A ∈==,2,{}Z m m x x B ∈+==,12,{}Z n n x x C ∈+==,14,若A a ∈,B b ∈,则必有【 】 (A )A b a ∈+ (B )B b a ∈+ (C )C b a ∈+ (D )b a +不属于集合A 、B 、C 中的任何一个 8. 已知集合{}32<<-=x x A ,{}9+<<=m x m x B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D )a ≥4- 11. 已知{} 012=++=px x x A ,{}0>=x x M ,若?=M A ,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为【 】 (A ){}2-

p p (C ){}22≤<-p p (D ){}2>p p 12. 若用()A C 表示非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定义()()()()()()()() ???<-≥-=*B C A C A C B C B C A C B C A C B A ,,,已知{}2,1=A ,()(){} 0222=+++=ax x ax x x B ,且1=*B A ,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S ,则()=S C 【 】 (A )4 (B )3 (C )2 (D )1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透镜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透镜只能用透明玻璃制造 C.王红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D.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2.小方的班级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图1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5.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A.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A.凹透镜 B.平面镜C.凸透镜 D.三种都可以 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9.小军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10.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 ) 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1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 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在凸透镜及其应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任何位置都能在透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大于或等于暗箱的最大长度 D.放幻灯时,幻灯片总是倒插于幻灯机镜头的焦距之内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1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面部分,则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 距大于10cm小于20cm 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 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 3.图24 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 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 的虚像.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 清晰的像,如图。下面给出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 的是()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 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 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 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 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 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 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 透镜移动 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 <f<20cm B. f>10cm C. f<10cm D. f>20cm 7.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B.凸面镜 C.平面镜D.幻灯机 8.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 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 置,清晰可得 A.倒立缩小的实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最新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分数120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P={x/x ≤3},a=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p a ? B.p a ? C.{}p a ? D.{}p a ? 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构成集合 ( ) A 、自然数的全体 B 、与10接近的实数全体 C 、班里个子高的男生 D 、著名的科学家全体 3、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 B、{0}=? C、?≠?{0} D 、?{}0∈ 4、不等式01>-x 的整数解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 ) A 、{}N x x x ∈>,1 B 、{}R x x x ∈>,1 C 、{}Q x x x ∈>,1 D 、{}1>x x 5、已知集合M={}1,x ,N={}2,y ,且M=N ,则y x += ( ) A 、3 B 、2 C 、1 D 、不能确定 6、设集合A {} ,2,32=≤=a x x 则 ( ) A 、≠?a A B 、a A ? B 、C 、{}A a ∈ D 、{}a ≠?A 7、“92=X ”是“3=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设集合{}{}7,6,5=>=N x x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M N ∈ B 、N M ∈ C 、M N = D 、M N ? 9、已知集合{}{ }5,3,1,3,2,1,0==N M ,N M P ?=,则P 的子集共有 (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10、如果p 是q 的充分条件,s 是q 的必要条件,那么 ( ) A 、p 是s 的充分条件 B 、s 是p 的充分条件 C 、q 是p 的充分条件 D 、p 是s 的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1、在ABC ?中,“∠B=∠C ”是AB=AC 的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2、已知集合{ } a a a -2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3、已知集合{}{} ,03,4≤+=≥=x x B x x A 则?R(B A )=____ 14、已知集合{}{ }5,3,1,3,2,1,0==N M ,N M P ?=,则P 的子集共有____ 15、设集合{}a M ,5,3,2=,{ }b N ,4,3,1=,若{}3,2,1=N M ,则a-b=____ 三、解答题(共6题,共60分) 16、已知集合A={}5/>x x ,B={}2/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11+=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5.65.3(),5.3(50150)5.35.2(,150) 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1912是( )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 卷及答案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 为凸透镜,b 为凹透镜 B.a 为凹透镜,b 为凸透镜 C.a 、b 均为凸透镜 D.a 、b 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 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 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 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 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 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a b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题 、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30分) 1.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__ 上. 像. 6.照相机用光圈控制 ____ 的光的多少, 某人拍摄明亮的物体之后又去拍摄暗淡的物体, 光圈应适当 ______ (“放大或 “缩小”) 7.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需要的主要器材有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和 ___ 其中要求 ___ 在同一高度,同 一直线上. 8.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并向透镜移动时(不超过 2倍焦距),像离透镜的距离将 _____ ,像的大小将 ___ ,且 成的像是 ___ 像. 9. 把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cm ,透镜的焦距为15 cm ,则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是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___ 像?若 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了 15 cm ,则物体的像将向 ________ 方向移动,同时像变为 _____ 立 ____ 的 _____ 像. 10. 幻灯机的幻灯片要 插在 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 ____ 、 的 像.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 镜,物体应放在 ,像在 ,像的性质是 .若要使银幕画面更大些,幻 灯机与电影机应离银幕 些. 12. ____ 显微镜有 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叫 ,它的作用 .靠近物体的叫 .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 , 它有 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靠近物体的叫 _____ .它能使物体成 _____ 、 ____ 的 ___ 像.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 ,由 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 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 上能形 成清晰的物像. 14. ______________ 如果眼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者晶状体的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 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近视眼.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从黑暗处走到阳光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变 ,用来减小阳光对眼球的刺激,这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的平滑肌控制完成.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 16.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30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 45 cm 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缩小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7. 物体从距凸透镜 12 cm 处移到距凸透镜 20 cm 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 凸透镜的焦 2.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_____ 主光轴.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______ 焦点;通过焦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 的 ___ 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 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 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 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 的 ___ 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的位置,在相当于 ____ 的胶片上得到 ____ 的 ____ 的

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1单元测试: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A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同步创优单元测评 A 卷数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集合) 名师原创·基础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A={x|x>-1},那么() A.0?A B.{0}∈A C.?∈A D.{0}?A 2.满足条件{0,1}∪A={0,1}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3.设A={x|1

C .M ≠N D .N M 6.如图所示,U 是全集,A ,B 是U 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A ∩ B B .A ∪B C .B ∩?U A D .A ∩?U B 7.设集合U ={1,2,3,4,5},M ={1,2,3},N ={2,5},则M ∩(?U N )等于( ) A .{2} B .{2,3} C .{3} D .{1,3} 8.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9.设集合S ={x |x >5或x <-1},T ={x |a -1 10.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2 C .3 D .6 11.已知集合M =??????x ??? x =k 2+14,k ∈Z ,N =???? ??x ??? x =k 4+1 2,k ∈Z , x 0∈M ,则x 0与N 的关系是( ) A .x 0∈N B .x 0?N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6)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包含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 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 B. 20 C. 21 D. 22 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 A. 10 B. 15 C. 20 3.三(1)班每人至少订一种课外读物,订《漫画大王》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9人,有14人两种刊物都订。三(1)班共有()人。 A. 40 B. 54 C. 68 4.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 B. 48 C. 40 5.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 B. 95 C. 7 6.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 B. 4 C. 3 7.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 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 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 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 8.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A. 8 B. 9 C. 12 9.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7题图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D.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是( ) A. f <2cm B. 2cm <f <4cm C. 4cm <f <5cm D. 5cm <f <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二、填空题 9题图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学校:_______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4.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6.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二.填空题:(每空格3分,共30分) 7.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凸透镜的__________处。 8.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太阳与白纸之间,调整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使 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时测得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为 6cm。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1 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 图1 可以制成_________机。 10.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1.我们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__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处。 12.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13.小敏同学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替她把实验结果填写完整。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应当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第一章集合单元测试题

2009秋学期高一数学独立作业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已知全集U ={0,2,4,6,8,10},集合A ={2,4,6},B ={1},则 U A ∪B =____________ 2.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0∈{0},② Φ {0},③{0,1}?{(0,1)},④{(a ,b )}={(b ,a )} 3.方程组? ??=-=+3242y x y x 的解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2,1} (B ) {1,2} (C ){(2,1)} (D )(2,1) 4.函数y =|x 2-6x |的单调增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从家里去学校上学,骑自行车一段时间,因自行车爆胎,后来推车步行,下图中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纵轴表示该生离学校的距离,则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图是 6.已知f (x )=?? ???<=π >+)0x (0)0x ()0x (1x ,则f [f (-2)]=________________. 7.已知M={x| -2≤x ≤5}, N={x| a+1≤x ≤2a -1},若M ?N ,则a ∈________________, 若M ?N ,则a ∈________________ 8.函数y=|x+1|+|x-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9.若函数y=2x 2 -ax-1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0. 二、解答题: 11、已知A ={1,2,x 2-5x +9},B ={3,x 2+ax +a },如果A ={1,2,3},2 ∈B ,求实数a 的值.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

xx 学校xx 学年xx 学期xx 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试题1: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 A .潜望镜 B .平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试题2: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试题3: 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 ) 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 砖 D.冰三棱镜 试题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小孔成像 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 C.影子的形成 D.太阳灶 试题5: 一束光线跟水面成450角,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 是 ( )

A.等于900 B.小于900 C.大于900 D.1800试题6: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试题7: 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试题8: 关于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C.晴天拍摄景物时,应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缩短曝光时间试题9: 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 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试题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试题11: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集合中与集合{21,}x x k k N +=+∈不相等的是( ) A .{23,}x x k k N =+∈ B .{41,}x x k k N +=±∈ C .{21,}x x k k N =+∈ D .{23,3,}x x k k k Z =-≥∈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已知集合2{1}A y y x ==+,集合2{26}B x y x ==-+,则A B =( ) A .{(,)1,2}x y x y == B .{13}x x ≤≤ C .{13}x x -≤≤ D .? 4、已知集合2{40}A x x =-=,集合{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是( ) A .0 B .12± C .0或1 2 ± D .0或12 5、已知集合{1,2,3,}A a =,2 {3,}B a =,则使得Φ=B A C U )(成立的a 的值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6、设A 、B 为两个非空集合,定义{(,),}A B a b a A b B ⊕=∈∈,若{1,2,3}A =,{2,3,4}B =,则A B ⊕中的元素个数为 A .3 B .7 C .9 D .12 7、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 ????≤<--≤<≤≤) 5.65.3(),5.3(50150) 5.35.2(,150) 5.20(,60t t t t t 8、已知g (x )=1-2x, f [g (x )]=)0(12 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9、函数y=x x ++ -19 12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数

集合基础知识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集合单元测试卷 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理解。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集合;理解空集的含义;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其区别联系。 基础知识: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下列经典例题中例2 (2)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_______;正整数集______、______;整数集_____; 有理数集_______;实数集_________。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及意义: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4)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2)交集}{________________B A =?;并集}{________________B A =?; 补集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____ B A ??;A B ____ B A ??;B A ____ B A ?? ②U A C A ?=,U A C A ?=,()U C C A =. ③()()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