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

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语文书上有。

师:大家可以看到:学科之间相通的。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谁能为我们讲一下其他的人类起源的。

(七年级《语文》中选了袁珂先生《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女娲”的一篇。)

1.神话传说(板书)

(学生绝大多数知道上帝造人。但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下面我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人类起源的几个神话传说。我们就从文明古国讲起。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传说在世界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就已存在,她创造了天地的一切,她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她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她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繁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是太阳流出来的眼泪。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七表诗》中,描述在创世之前有一对神灵,阿斯普是男神,为淡水海洋,梯阿马特是女神,为咸水海洋。二神生下了众多神灵,后来神之间发生大决战,一方以梯阿马特为首,一方马尔都克为首,马尔都克是以梯阿马特的曾孙。马尔都克战胜梯阿马特,将她的身体一分为二造出天地,又用梯阿马特的主要支持者金古的血液造出人,并强迫人膜拜神。

古印度神话也认为太初只有水,但是水中并无神,而是出现一个金蛋,孵出梵天大神,梵天以两半蛋壳创造天地,然后从其身体的各个部位诞生万物。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世界历史中学到。

还有其他文明中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

大家都熟悉的上帝造人。这是源传于犹太人中的故事,《圣经》里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她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这有点和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类似。

还有希腊神话,今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大家看了吗?古希腊的神话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将来学习世界历史时,再给大家讲,现在我们听听古希腊人是怎么说人类起源的:众神之中的普罗米修斯和弟弟厄庇墨透斯合力塑造人和赋予人和其它所有动物以生本领。普罗米修斯用土和水揉成了泥,照着神的模样捏出了人,他使人呈站立的姿势,厄庇墨透斯将勇敢、力气、快速、伶俐等天赋分别赐予各种动物。厄庇墨透斯慷慨地把各种天资赠予各种动物,到最后竟没有剩下甚么象样的天赋能给最崇高的被造物人类。于是普罗米修斯升到天上,在

太阳神马车里点燃了一只火把,将火送到地上来。奥运会传递火炬据说就是从这来的。

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它说有一天,天神欧丁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还有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某个印第安人部落认为神用一只在原始海洋上游泳的鸭子的蹼足上粘着的泥土造出大地和生物;而西非某个部落则认为世界是在蚂蚁的排泄物中产生的。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太多了,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到学校图书馆、上网查查。为什么古人有这么多神奇的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生:没知识,没科学,没文化。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它也说明当时的人类缺少交流,没有交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还说明人类是渴望了解自己是从哪来的,还说明人类是充满幻想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起源想到了各种的可能性,在不断的错误中最终找到科学的答案。我们对未来也有许多幻想,有的也许只能是“梦”,但在众多的“梦”中,说不定那个“美梦”就会“成真”。

同学们,我们怎样评价这些神话和传说呢?现在,请把课本翻到第15页,将这段文字标出来:

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古证实,但必定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境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以上用1课时)

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师: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人类的起源,主要讲的是神话传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历史课上为什么要说这些神话传说吗?

(失败,没有学生知道,一脸的茫然。)

上一课,我们在教材上标出了一段文字,大家还记得吗?

(终于想起来了,有学生翻到第15页,知道我要问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人类起源的另一种说法,请大家把教材翻到第3页找到: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板书)。大家都熟悉这种说法,但你知道――为什么说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吗?

生:1.我们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2.我们发现了人类化石。3.我们找到了元谋人、北京人。

师:大家看教材是怎么叙述这段文字的?

生:科学研究。

师: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这段文字请大家记不来。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不以主观好恶任意歪曲事实,改变事实,取舍事实,普及剪裁事实,属于所谓“求真”的范畴。――《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板书)大家要认真领会这段话的含义。科学精神渗透在我们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各种专业知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现在同学们看教材中的插图《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知道人类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人类的体质在不断的变化中。现在大

家把书翻到第4页: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板书)

师:“原始”是什么意思?“原”指原来,“始”指开始。“原始”是指开始的,古老的,未经开发的。“原始人类”就是说最早的人类。现在请把书翻到第7页,看插图《我国境内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分布图》。

图中有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元谋人等,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个地方的人一样不一样呢?比如:“北京人”,可不可以指现在的北京人?显然不能,这里的“北京人”是指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原始人类。

通过这个图我们能得到有关中国原始人类的哪些信息呢?分布广,许多地方都有原始先民们生活的遗迹。

在这幅图里大家至少要注意三种人:

1.元谋人(板书)

2.北京人(板书)

3.和县人(板书)

请大家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我们为什么要注意他们呢?这是有原因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我说的这两句话请大家在教材第4页找到并标出来。

这里要注意:我们以后要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最多、最早、最大、最什么什么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记住一些有代表性,有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并以他们为例,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特点。

为什么要了解“和县人”呢?它有什么代表性呢?请大家记在书上:我省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板书)1980~1981年发现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石灰岩洞穴中。和县人化石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和其他化石。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进步的特征。

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讲某种人,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原始人类的遗迹,即原始人类的化石和其他的生活痕迹。这里我要指出:在上一次的作业中,有的同学说历史就是书上记载的事。这句话是错的。历史是过去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书上没有记载,也是历史。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书,或者说文字是主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还可能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了解历史。

我们是怎样知道元谋人的呢?看教材第4页的图和小字。元谋人的牙齿化石,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一个成年男子的牙齿,他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小字部分有这样一段话:“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使用火。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回答的有:元谋哪个地方有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元谋人使用石器;)

师:很好,用火。火,可能是天然(板书)的,也可能是人工(板书)取得的。天然火是怎么来的?

生:雷电、火山、陨石、物体自燃。

师:我们刚才讲了科学精神,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我们在考察历史时,证据要充分。“炭屑和烧骨”,可能是某种天然火的杰作,也可能是人类利用天然火的痕迹,甚至有可能是人工取火,那种可能是真的,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当证据不足时,我们只能说:元谋人可能使用火(板书)。

(第3课时)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人类的起源及中国原始人类,讲了元谋人,和县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三、北京人的生活

1.时间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郊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

3.体质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头部保留着不少猿人的特征

4.生活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右边各项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指导学生了解贾兰坡、裴文中两位考古学家。对照第5页的图《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胸像》,讲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解释“旧石器时代”:

使用火的好处: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的自然力。

(向学生提出了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个同学说到了“人定胜天”,“天人和一”等词。不知如何说明这个问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各班回答情况比较正常,但也有几个例外。

1.时间五班,我刚写完时间,有个同学就说出170万年。全班同学大笑,我想是没有看清题目,提出认真阅读教材,看清题目的要求。

2.地点五班,回答地点时,把“龙骨山洞穴”读成“龙骨-山洞-穴”。

3.体质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太好,几个班的同学把整段的内容都读了出来。也有的同学只是读了头部保留的猿人的特征: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思考与讨论”及“想象”。布置作业“北京人的一天”。

后记:

1.用三课时上完一节,这是第一次,感觉是特别的累,有点儿力不从心,无从着力,完全没有以前上课的从容。

2.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课堂有点儿乱,六班整体尚可,二班、五班部分同学乘机起哄。我虽训了几个同学,但语言的力度显然不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2) 一、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在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基 础上,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农业的起源,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古代中国的赋税和徭役制度,并重点介绍了古代的土地制度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此外,教材还通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栏目回放,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土地问题。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更直观的了解,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还是要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讲解,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的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3)、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并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 知识要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大汶口文化、黄帝、禅让制 一、选择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在远居民中()开始学会用火。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4、()人的生活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氏族。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5、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A、中国 B、越南 C、泰国 D、缅甸 6、世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是() A、中国 B、越南 C、泰国 D、缅甸 7、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嫘氏 D、大禹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9、大汶口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 A、渔猎B.采集果子 C.饲养牲畜D.农耕 二、填空题 1、人掌握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2、有此学者认为,在居民使用的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3、在打败蚩尤后,和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海外华人自豪的把自己称为。 4、在古代原始部落,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5、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简答题 1、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有哪些远古人类?

2、在氏族公社中,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如何? 四、识图题 ①左图中间的人物是谁? ②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③他有什么贡献? ④他曾与谁联合打败蚩尤 ⑤至今海外华人称自己为什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要点: 夏朝的兴衰、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青铜器、奴隶的生活、春秋争霸、战国七雄、铁农具与牛耕、都江堰、商鞅变法、中华文明的勃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基础训练一夏商西周 一、选择题 1、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启打败有扈氏 2、商王盘庚迁都到() A、牧野 B、殷 C、渭水 D、亳 3、曾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的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 4、在西周不可能出现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5、汤任用的有才干的大臣是()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 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 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 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 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 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 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 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 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B.战国 C.秦D.东汉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3.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案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套资源由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套教案集,请 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二课、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 第三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

氏族与氏族公社。 能力方面: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思想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新中国史教案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新中国 史教案 一.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分期: 1.按社会性质划分为两大阶段: ⑴.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0~1956年底) 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21世纪中叶) 1.按历史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 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0~1956年底) 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49.10~1952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即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挽救濒于崩溃的经济;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三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底)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定宪法; 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主要工作: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成功与失败相伴,取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距今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结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形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2)过着群居生活(3)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体质形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3)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5)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生活活动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木器主食大米,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陕西 西安农业:种植粟和蔬菜;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 手工业:制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雏形—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木器主食粟(小米),副食鱼、肉、蔬菜;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采集

中国古代史教案

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国远古文明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人类以后发展的基石。在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中,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交流、斗争中逐渐成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也不断进步。 三、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内外有关远古社会的知识,了解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对比讲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方法 采用归纳、比较的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对教学核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正确归纳、总结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在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知识,掌握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教材讲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学生浏览教材,归纳出教材讲授的子目和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归纳图解)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的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生存。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的生活极为艰难。人们通过集体的力量,不断地进步,懂得了用火,学会了制造陶器,发展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发展了原始的手工业。最终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来临。我们把漫长的原始社会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阶段。元谋人、北京人是原始人群的代表。从山顶洞人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氏族公社又可以分为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山顶洞人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早期,河姆渡、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父系氏族公社出现后,生产力迅速发展,阶级社会来临了。我国传说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相当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我国出现了阶级社会文明的曙光。 下面我们学习原始人群时期的情况。 设问:1.什么是氏族公社?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2.山顶洞人有了骨针,有了装饰品,这些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山顶洞人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山顶洞人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 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 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 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新-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最新-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人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

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上复习资料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 (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导言课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导言课单元课题开学第一课——导言课来源学科网依据 导言课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是把通常所说的导言课 纳入教科书课文总体内容的系列之中,同时,又作为独立的一部分 出现。我想通过导言课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 史——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得意时 保持清醒,不顺时不要气馁。一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都应当从历史中赢得未来。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 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 发展的要求。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学科网Z.X.X.K] 导言课的重中之重是——“为什么学习历史”,即课题下方框 里的一段话,是画龙点睛的睛,以纲带目的纲,是要让学生懂得学 习历史的意义。古人说鉴往知来,就是审察以往、可推知未来。我 希望同学们每个人都学会做自己的历史学家,长大以后,在建设我 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中,也要当一个参与国家发展的历史 参谋,所以我在同学们中学时代第一节历史课上,就要告诉大家, 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从中学历史课学到的知识、本领都将呈 现出不可缺少的意义。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 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 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 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作业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 (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讲讲他的故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四、道教和佛教 1.阅读教材,找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及原因?佛教、道教的教义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1.【2014·年福建莆田】纸的出现时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或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2.【2013·山东青岛】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3.【2013·广东湛江】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中国历史》的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的教学设计《中国历史》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1.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 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秦朝疆域的简便口诀或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感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史实,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设计或制作秦朝疆域口诀或图表。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

史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使学生懂得,专制与民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 四、教法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 五、学法引导:合作、讨论学习法 六、课堂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先学后教”、“以生为本”。 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授课效果。 九、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