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该删吗 - 副本

中小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该删吗 - 副本

中小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该删吗 - 副本
中小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该删吗 - 副本

中小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该删吗

一直以来,“鲁迅文章退出语文教材”的呼声此起彼伏,对于入选教材的鲁迅文章更是删了又删改了又改,如今我们所见中小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早已不复当时投枪匕首之锋芒毕露。那么语文教材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鲁迅文章,为什么入选却又删改如此之多,甚至于如今许多人力主鲁迅文章退出语文教材,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一现象,下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民族魂

鲁迅一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文章和他的精神,一直为世人所称道。郁达夫先生在《怀鲁迅》一文中,对鲁迅的崇敬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对于革命家这一称谓我不怎么明确,但仅文学家一项,他的确称得上是近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了。中国自古就有论资排辈排座次的传统,梁山好汉108人亲如兄弟,除了李逵是宋江亲信小弟粗鄙不懂礼节,其他谁不是也得一切按照排位高低行事。而我国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鲁郭茅巴老曹,这就是铁定的位次,谁也不能乱来。至于为什么这样排,我所学有限解释不清,但在人们心中。鲁迅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无可争议。如果有几个人水平相差无几,那肯定就会有纠纷。王杨卢骆四人文采相近,自然就是文人相轻,谁也看不起谁。可如果小李杜在李杜面前充大师,那就是自取其辱了。同样,鲁迅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其他五个兄弟也说不出什么来,这就是水平上的超越。

抛开这些名利上的纠纷不说,单论文学成就,鲁迅也足以在文学巅峰立足。《狂人日记》一出,引领白话小说风起云涌。而再回过头来比较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白话小说,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这般,始一出世,就走向了成熟,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鲁迅的文章,文笔犀利,似投枪如匕首,这形容已成陈词滥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鲁迅对他的文章的喜爱,他值得人们一遍一遍去阅读去品味。这也是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鲁迅的文章的一个原因。当然好文章有的是,教材却不能都将之纳入,这与政治还有社会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毕竟教育是统治阶级的教育。

二、语文三怕

中小学生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有这样的说法自然也是有其原因的。

鲁迅的文章因为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过程,故此仍存在一些类似文言逻辑的表达,有时还会出现“错别字”即老师给我们解释为“通假字”的情况,这都是由于当时鲁迅所处的文学时代造成的。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小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当时的“莫谈国事”的社会环境下,大肆抨击政府是不被允许的,鲁迅只能把自己的思想隐在文字深处。这不难体会,如今天朝对社会的思想控制力比之当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手段比较高明罢了,建国初期一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引蛇出洞之计,玩弄的广大知识分子苦不堪言。鲁迅也因为这种原因,把自己的讽刺功底琢磨的愈发精纯,伤人于无形。而这就给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他们很深入的

去体会。而且由于经典的文学描绘的人生大多都是存在缺陷不完美的,这与中小学生对社会的感悟是相矛盾的,所以鲁迅的文章,他们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

三、教材文章的删改

其实教材所选取文章的删改,本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学过的很多课文,都是经过删改了的。比如《苏州园林》,这是叶圣陶先生为苏州园林图片册所写的一篇序文,而被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并且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降至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并把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语文教材中对所选文章的删改,是根据社会、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对所选文章做出的适当调整,使之适用于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对于教材中鲁迅文章的删改,一直以来就未曾停止过,更有人呼吁把鲁迅文章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剔除出去。我们应该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

四、民族魂怎能抛弃

我们都知道鲁迅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他更是被誉为“民族魂”,那为什么“民族魂”就不能从小就教育我们祖国的未来呢。

都说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与其说是由于学生的理解力,还不如说是由于老师的理解力。我们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难道就是真的那么简单,不能感受复杂事物吗?事实上,童年少年的感受力往往比成年人还要强,少年时期就多读西方文学名著这也是教育家们一直所提倡的,难道鲁迅就比西方文学名著更难以理解吗?毕竟读西方文学名著还跨越着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

青年作家郭敬明说过:“其实我们的课本中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课文都是鲁迅的,不仅仅是因为背诵、重点,还因为他笔下的人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是鲁迅的文章有些太过难懂,有了些阅历的人才能略懂一二,尤其是《野草》,对于孩子来说太过晦涩,也许过早接触会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他的话或许不是对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的最准确的见解,但是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读,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先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民族魂”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将之发扬光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