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酒品尝学实验准备

葡萄酒品尝学实验准备

葡萄酒品尝学实验准备
葡萄酒品尝学实验准备

葡萄酒品尝学教学进程

果酒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组长: 组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果酒发酵技术、澄清处理技术及产品分析。 二、实验内容: 1、葡萄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2、掌握果酒发酵技术; 3、果酒的澄清处理技术。 三、实验材料:新鲜葡萄一斤,玻璃瓶4个,75%酒精 四、原理: (1)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 ①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②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五、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一斤,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3、将1/4左右的葡萄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其余3/4的葡萄用手挤碎(手上套塑料布,以防杂菌污染)。 4、将其装瓶(但注意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密封瓶口 六、对照实验: 七、实验记录: 实验起止日期:2013年5月7日~2013年5月17日

八、实验结果分析: 正常组酒精发酵大致于10月27日完成; 光照组酒精发酵大致与11月2日完成; 匀浆组酒精发酵未发现明显完成迹象; 小瓶组酒精发酵大致与10月23日完成。 九、品尝果酒: 小瓶组酒精含量最多 光照组酒精含量较多(第二),但味道比小瓶组要甜。 正常组酒精浓度较多(第三),味道是4组中最好的,颜色较深。 匀浆组虽有酒精味,但鉴于瓶内长毛,未品尝。 十、实验误差分析: 1、正常组及匀浆组的瓶子使用学校提供的瓶子,密封不严(如果将瓶子的玻璃盖换为胶塞盖效果会更好) 2、搅拌机里有杂菌 3、每次开瓶闻气味时,开口过大,导致杂菌进入。

葡萄酒品尝学第5章 口感和香气的平衡

第5章口感和香气的平衡 口感和香气的平衡包括:呈味物质之间的平衡,呈香物质之间的平衡,呈味物质和呈香物质之间的的平衡。平衡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同部分相互衬托、相互促进的最佳比例。由平衡而产生各部分的和谐,即由各部分构成的整体匀称、舒适。优质葡萄酒的质量永远决定于口感之间、香气之间以及口感与香气之间的平衡。 第1节味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5.1.1 味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葡萄酒的味感质量 葡萄酒的味感,主要决定于甜味、酸味、苦味之间的平衡。在这忽略了咸味的作用。因为葡萄酒中盐含量很低,而且其含量在不同葡萄酒中的变化较其他呈味物质小。葡萄酒的味感质量(味感的平衡好坏)决定于这些呈味物质味感之间的和谐程度。在混合溶液中不同呈味物质的味感之间能相互掩盖,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抵消。这些原则,既符合含糖量高的甜白葡萄酒和利口酒,又符合几乎不含糖的干白和干红葡萄酒。 5.1.1.1 不同味感之间的相互掩盖 不同味感之间能相互掩盖,从而味感减弱,但不能相互抵消。例如我们不能通过混合两种呈味物质来获得一种无味的溶液,而只能使两种不同的味感相互减弱。 1.甜味和酸味可以相互掩盖: 在糖液中加入酸,会减弱溶液的甜味;相反,在酸液中加入糖,也会减弱溶液的酸感。但是,甜味并不因加入酸而消失;反之亦然。在该溶液中,我们仍然可以同时感觉到甜味和酸味,而且可以只注意到甜味或者只注意到酸味。 2.甜味与苦味可以相互掩盖: --20-40g/L的蔗糖,可以掩盖10mg/L硫酸奎宁的使人难受的苦味。 如在咖啡中加糖,主要是掩盖咖啡的苦味,但在有糖的情况下,苦味仍可被感知,但一般不再使人难受。 -- 4%的酒精可以掩盖10mg/L的奎宁的苦味 3.甜味与涩味可以相互掩盖: 糖的存在,可以推迟苦味和涩味出现的时间,糖的浓度越高,这一作用越明显(表5-1)。表5-1 糖与丹宁味感互作 溶液编号丹宁g/L 蔗糖g/L 1 1 0 2 0 3 3 4 0 比较1、2、3三种溶液,结果: --1号(纯粹1g/L的丹宁)的涩味出现最早; --2号涩味推迟2-3秒出现(即蔗糖20g/L可使1g/L丹宁的涩味推迟2-3秒),但后味上涩味减弱不明显。 --3号蔗糖浓度提高,涩味推迟5-6秒出现(即40g/L蔗糖,可掩盖1g/L丹宁的涩味),且在后味上使涩味减弱。 例外的是,甜味物质酒精对涩味的作用不同于对苦味,酒精不仅不能掩盖涩味,而且在后味上会增加涩感;同时高浓度时还伴有热感、苟性感(不良味感叠加成为主要矛盾)。 5.1.1.2 不良味感之间的相互叠加 1. 苦味和涩味可以加强酸感,使之后味变得过强;酸味可加强涩味(涩味则始终被酸加强),酸味开始可掩盖苦味,但在后味上会加强苦感。

新版葡萄酒的酿造实验报告-新版-精选.pdf

葡萄酒的酿造及其中酵母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 一、前言: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 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我们所要酿造的是红葡萄酒。 葡萄酒有增进食欲,滋补作用的作用。葡萄酒中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 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非凡是对体弱者,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对 恢复-健康有利。同时还有助于消化,葡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液,每60-100克葡萄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120毫升。 自酿的葡萄酒,不用添加发酵剂,也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澄清剂。家酿的葡萄酒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 酵母菌分解葡萄中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另加点糖提高酒精度。一般保质期不超过两年,所以成酒后应在两 年内喝光。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酿造葡萄酒的过程和原理。 2、学会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3、熟悉酵母菌形态观察和菌落计数法 4、对比来说明,酵母菌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杀菌剂(SO2)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三、材料和仪器: (一)材料:葡萄3斤(因葡萄还未上市,可用提子代替,苏果超市有,但比较贵)。 白糖半斤 (二)仪器:1、主发酵器:玻璃罐(坛、瓶)、陶瓷坛、能耐受酒精又对人无害的塑料瓶罐等均可。 2、二次发酵容器及装酒的容器:可以用空酒瓶、饮料瓶、矿泉水瓶等都可 3、一根细塑料管。用来在发酵完成后利用虹吸法将葡萄酒从发酵容器中倒出。 4、木棒或筷子。用来在发酵过程中搅拌葡萄皮和葡萄汁。 5、丝袜或细纱布。用来过滤葡萄酒汁。 四、实验步骤: (一)葡萄酒的酿造 1、清洗:将主发酵器(即玻璃坛等)充分洗干净,控干。 2、浸泡:将葡萄摘除蒂,把剪好的葡萄冲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十分钟左右,这是为了去掉葡萄皮上 的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再次冲洗,晾干至表面没有水珠。 3、装瓶:将葡萄捏破,葡萄肉连同葡萄皮挤到主发酵器中。当把葡萄装到发酵器容量的70%左右时,停止装葡萄,盖上盖子,但不要完全拧紧。

品尝葡萄酒步骤(精)

品尝葡萄酒步骤一:品尝准备 2006-6-5 11:07:00 来源:《葡萄酒品尝学》作者:李华 品尝前的准备工作 在品尝以前,我们需要作很多准备工作,以保证感官分析获得良好的结果。在这些准备作中,最重要的是品尝的组织者必须根据需要和品尝类型,选择适宜的品尝方法。例如,我们的专业品尝员所参加的品尝,多数是为了确定名次的相互比较品尝。因此,在品尝以前,组织者应将参赛的葡萄酒进行分类,然后按葡萄酒的类别进行比较品尝,以确定出各类型葡萄酒的名次。 酒杯 酒杯是品尝员工作的唯一工具。所以,酒杯必须清洁,无任何污物或残酒痕及水痕。酒杯的清洗工作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在洗液中浸泡一一流水冲洗一一在纯棉布上沥干一一使用前用干净细丝绸擦净。 葡萄酒的温度 现在我们应回答以下问题:葡萄酒的最佳品尝温度和最佳饮用温度是多少?这两个温度不一定完全一样。出于品尝员是带着挑剔的眼光进行品尝的。所以,并不一定在能减轻葡萄酒缺陷和提高其质量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品尝。所以,实际上多数专业品尝都是在酒温为15—20℃的条件下进行的。 相反,对于消费者来讲,都希望在最能表现质量和最能掩盖缺陷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品尝。但是,很难确定这一最佳温度,因为它不仅决定于葡萄酒的种类,而且决定于品尝环境、消费习惯和消费者的口味。即使这样,在多数情况下;表9—1中的温度,仍不失为最佳消费温度。 各类葡萄酒的最佳消费温度 葡萄酒类型温度 IF位>36的干红葡萄酒16一18℃ IF位<36的干红葡确酒14—16℃ 芳香型干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10一12℃ 半干、半甜、甜型葡萄酒 干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 8—10℃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葡萄酒的消费温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如果很难将酒温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则情愿比上述温度低一些。因为温度过低的葡萄酒会在酒杯中自然升温,在室温为2l℃时,酒液在4—10℃的范围内,每升高1℃约需3一4分钟;酒液在10一15℃范围内,每升高1℃约需6—8分钟。因此,如果芳香型干白葡萄酒的温度为6—8℃,则需12—15分钟才会达到其最佳消费温度10一12℃。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用手掌握酒杯来加速这一升温过程。 此外,葡萄酒的最佳消费温度,还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冬季,可略高出此表规定的温度范围,而在夏季则可低于该温度范围。

葡萄酒品尝学习题

《葡萄酒品尝学》习题 REVIEW QUESTIONS OF WINE TASTING 绪论 1.品尝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2.品尝的定义(原理)、目的、作用(消费者、专业人员)、过程; 3.品尝员应具备的要求和条件及达到的途径? 3.如何学好品尝学? INTRODUCTION 1.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cience of Wine Tasting. 2. The definition, purpose, function, and process of Wine Tasting. 3. What qualities should the winetaster have and how can they have these qualities? 4.How to study Wine Tasting well? 品尝的生理学原理 1.神经感受器包括哪些? 2.视器的结构功能 3.与视觉、味觉触觉有关的神经 4.四种基本呈味物质的敏感区 5.嗅觉通道的构成 6.嗅球、味蕾的作用 7.视觉调节、色调、色度、感觉分析、总体辨别 8.获得正确的感官特性的条件 THE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ASTING

1. What senses are used in wine tasting? 2.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yes. 3. What are the nerves related to the sight and taste? 4. What are the sensitive zones of the four primary tastes on the tougue? 5. What are the routes of air get to the olfactory epithelium? 6. The function of olfactory bulb and taste buds? 7. Definition of sensory analysis, global recognition, tint and depth of color, and sight regulation. 8. How to get the tur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wine? 葡萄酒的外观分析 1.葡萄酒的外观特性包括哪些指标? 2.葡萄酒外观的分析方法 3.葡萄酒的外观与酒的种类、酒龄、缺陷等的关系 4.各类葡萄酒正常的颜色 5.描述葡萄酒外观的词汇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1. What index can show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2. The method of evaluate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ual aspects and the type, age, and faults of wine. 4. The color vocabulary of different types of wine. 5. The vocabulary of describing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6.Make a Davis color wheel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version. 7. Make a Davis color wheel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version.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 目录 实验1 果酱罐头的制作 (2) 实验2 奶油冰淇淋的制作 (4) 实验3 面包的制作 (6) 实验4香肠的制作 (9) 实验5 果蔬干制(苹果/甘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果酱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番茄/苹果、柠檬酸、白砂糖、食盐、果胶、四旋瓶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一)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5g 2、工艺流程 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 分钟,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迅速加热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 克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 (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 5 分,沸腾下(100℃)保温15 分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

葡萄酒品尝学第8章品尝训练

第8章品尝训练 第一节理论品尝训练(单项”元素”的训练) 理论品尝训练的目的主要是: 进一步掌握品尝及感觉的原理。熟悉葡萄酒中常见的固定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感观特征、建立这些物质的味感间和气味间的平衡概念。了解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感觉临界值的概念,确定每人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或值及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具体的训练操作及要求见《学生训练用书》。 一、确定人对某些物质的感觉临界值 1.四种基本物质的味觉阈值的测定 2.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的测定 二、基本呈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四种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 2.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 3.酒精的甜味 4.同浓度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5.同PH值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6.甜味与酸味的互作 三、气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嗅觉特征 2.一些化学药物的嗅觉特征 第二节分析品尝训练 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 分析品尝训练的目的是了解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即当改变葡萄酒的酒度、酸度、糖含量、以及酚类物质和S02含量等因素时,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变化,进一步 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优质葡萄酒所应具备 的感观特征。 一、甜味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酒度变化的影响 2.甘油变化的影响 3.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酸度变化的影响 5.多酚含量变化的影响 6.味觉平衡实验 二、挥发性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醋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2.乙酸乙酯的感观特征及对葡萄酒的影响 3.SO2浓度的变化对葡萄酒的影响第三节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 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的目的,是了解品尝的全过程全面掌握葡萄酒品评的标准;了解不同类型优质葡萄酒的感观特征;掌握描述、评语的写法。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能享受的很多多美味的食物要归功于发酵这个了不起的技术。最常见的莫过于馒头了,蒸馒头时通常都会先把揉好的面团放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发面,实际就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过程。另外像国外传进来的面包不过是添加了各种佐料的烤馒头而已。有了美食,我们还要美酒相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葡萄美酒等果酒的一些基本知识。 据资料介绍,我们国家在黄帝时代就已开始酿酒了,之后在各种文献甚至医书中都有对酒的介绍。酒不仅可以作为人们宴会时助兴之用,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功能,果酒在酿造过程中,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被很好地保存,大大提高了原果液的营养价值,而且黄冈地区各个区县都有自酿酒品的文化,且麻城木子店地区的老米酒在本地区小有名气。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说明果酒的制作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的方案和装置 (3)学会果酒的制作过程 2.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 (2)发酵需要适宜的条件 在缺、℃左右(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大量繁殖,进行酒精发酵。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所谓自然发酵,就是葡萄破碎入罐以后,不人为地添加任何菌种,靠葡萄本身携带的自然界的酵母菌,在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里自发地繁殖,最终发酵成葡萄酒。 3.材料用具 新鲜葡萄、新鲜梨等水果,学生自备的果酒发酵装置 附:学生自己设计果酒发酵装置图 4.方法步骤

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的口感及口感分析

第4章葡萄酒的口感及口感分析 第1节口腔、舌及人的味觉反应 人接受呈味物质刺激的器官(感觉器)是口腔、舌;其中主要是通过味觉受纳器细胞产生反应;这些味觉受纳器细胞包含在味蕾之中。人接受呈味物质的刺激,通过脑神经传大脑,人由此获得味觉。 4.1.1 口腔(图4-1)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 咽峡与咽相续。 口唇:口腔的前壁,分为上唇和下唇,两唇围成 口裂; 鼻唇沟为唇与颊的分界标志。 颊:口腔的侧壁 牙:镶嵌在上、下颌骨的牙槽内。 内房:口腔被上、下牙弓分为: 前方的口腔前庭 后方的固有上腔 腭:口腔的顶(上膛), 表面覆有粘膜。腭分两部份: 前2/3以骨腭为基础-硬腭 后1/3以肌和睫为主-软腭 腭垂:软腭后-乳头状突起, 其两侧为腭舌弓和腭咽弓。 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 和舌根共同围成。 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舌:(见4.1.2) 4.1.2 舌 舌位于口腔底,具有感受味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4.1.2.1 舌的形态:舌分上、下两面。 舌的上面(舌背) 舌背前2/3称舌体(其前端较狭窄,称舌尖) 舌背后1/3称舌根。 舌的下面及舌系 带 舌的下面的正中线处的一条连于口腔底的纵行粘膜皱襞。 4.1.2.2 舌的构造: 舌由舌肌外被粘膜而成。 1.舌粘膜:呈淡红色,其表面的小突起称舌乳头,感受化学刺激(味觉)和物理刺激(触觉)。 菌状乳头:红色圆点,多见于舌尖和舌的侧缘,含有味细胞; 软廓乳头:大,周围有一环形沟;位于舌体的后部,含有味细胞; 丝状乳头:呈绒状,遍布舌背,能感受物理刺激(触觉)。

2.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舌外肌。通过舌肌的伸缩,控制舌的运动。 4.1.2.3 舌乳头构造 舌粘膜表面的舌乳头能够感受化学刺激(味觉)和物理刺激(触觉),这主要是通过味觉受纳器细胞完成的(图4-2)。 --每个舌乳头包含多个味蕾; 在成人的舌头和软颚上大约有9000个味蕾,在口腔内的硬颚、咽、喉以及其他区域也有少量味蕾。 --每个味蕾又含有数个味觉受纳器细胞(味细胞); --每个味觉受纳器细胞又有许多微绒毛(味细胞极细的延伸部分;微绒毛增加了味细胞的感受面)。 图4-2舌乳头及味蕾 图4-4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4.1.3 与味觉有关的脑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其中与味觉、触觉有关的3对是面神经(颜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图4-3;图4-4)。 4.1.3.1 面神经: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 含有三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其走向和功能如下:脑面神经 经内耳门入面神经管,由管内发出: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腺体的分泌活动 内脏感觉纤维:布于舌前2/3的味蕾 经茎乳孔入面神经管,由管内发出至颅外: 躯体运动纤维: 穿入腮腺后分为五支,呈扇形穿经腮腺的上缘、前缘和下缘,走 向颞部、颧部、颊部、下颌缘及颈部,支配面肌。 面神经损伤可影响人的味觉。如损伤部位在颅外,由于只伤及躯体运动纤维,所以表现为同侧面肌瘫痪。如损伤在面神经管段(内脏运动和感觉纤维分出之前),则除上述症状外,

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生物工程专业 122712011046 吕坤指导老师:谭属琼 【摘要】苹果是人们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所需量大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论文中我们将介绍苹果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苹果罐头的加工工艺。罐头工业在食品工业中也占重要地位,罐头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市场前景; 1、水果罐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旅游不断增加,食品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罐头食品正以其方便、卫生、易储存的特点,适应人们的日常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多年来过度依赖国外经销商的发展模式,使罐头行业逐步呈现重外销轻内销的"瘸腿现象"。由此,打开国内市场的消费闸门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救命草能否救命,其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或成关键目前情形下内需不足成为整个罐头行业的发展瓶颈。对此,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梁仲康表示,必须要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上有所突破,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1]。2、苹果罐头 2.1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2]。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2苹果罐头的种类 苹果的罐头制品种类很多,通常来说,凡是苹果加工产品装罐者,均为罐制品。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糖水类、果酱类、果汁类、果酒类、清汁类等。若按加工容器分,又分为铁皮罐头、塑料瓶罐头、铝合金皮罐头、软包装罐头等[3]。 罐头生产原料质量好坏是决定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用于罐头生产的果品原料要求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色、香、味,没有虫蛀及各种机械损伤等缺陷[4]。苹果没有罐藏的专一品种,一般以果肉致密、果型整齐、果个小、风味浓、果肉白色、耐煮制、不发绵为宜。果肉绵软、煮制后肉色淡红色或黄色的品种不宜罐藏。 苹果酱是打浆后的果肉加糖煮制成中等甜度的,具凝胶态的,带有小块果肉的酱装制品(包括果泥、果冻等)。制作苹果酱的原料要选择肉厚、可食部分多、富含果胶物质和有机酸,且色、香、味优的品

制作葡萄酒原创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选修一实验报告 高2016级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胡多琪(组长),向奕谨,苏杏,雷梦真,程雍姸,蒋田沐苗 一、实验目的:以制作红葡萄酒为例学习果酒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最适温度20℃左右] 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最适温度18℃~25℃] 三、实验材料 500g新鲜巨峰葡萄、50g白砂糖、发酵瓶、脸盆、过滤盆、不锈钢饭勺一个、消毒纱布、剪刀、塑料手套 四、实验步骤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选择新鲜饱满、颜色较深且口感香甜的巨峰葡萄,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杂菌,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用剪刀去除枝梗和子粒。 2.对发酵瓶、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擦干待用。因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而使用洗洁精洗涤。 3.将葡萄擦干,装入发酵瓶中用手挤压出汁水(实验条件限制使用榨汁),加入50g白砂糖用勺子搅拌均匀,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盖好瓶盖(不密封—少量空气促进酵母菌繁殖)。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一周。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一周后用消毒纱布对葡萄酒进行过滤,密封发酵瓶进行二次发酵。 8.本学期第十五周发酵完毕。

四、实验现象 发酵瓶中有大量无色无味气泡冒出,酒味越来越浓,葡萄酒由紫红色逐渐变成澄清透明的橙红色溶液。 ⒈过滤前: 2.过滤发酵数周后: 注: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存在误差,仅供参考。 白砂糖放得多会增加所制葡萄酒的甜度,也会提高其度数。 五、实验结论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喜欢”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 发酵瓶密封前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放出大量能量进行繁殖; 发酵瓶密封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及少量能量,将白砂糖及葡萄中的葡萄糖转化成酒精以制成果酒。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报告干红葡萄酒的酿造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 11 月 12 日

学习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掌握干红葡萄酒的酿制工艺 二实验原理 葡萄酒+果糖→酒精+CO2(条件:人工酵母或天然酵母)(酒精发酵) 高级醇+脂肪酸+挥发酸+酯类(陈酿) 色素+单宁+有机酸+果香物质+无机盐(葡萄酒原料)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材料:新鲜葡萄、活性酵母、果胶酶、偏重亚硫酸钾、白砂糖、纱布、明胶; (2)仪器设备:分柄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称量纸、水浴锅、温度计、比重计、3L发酵瓶、纱布袋、漏斗、干净瓶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清洗容器或仪器,冷开水清洗。 (2)分选和清洗葡萄:剔除生的,有破损的,发霉的果实。清洗过后的葡萄自然晾干(为节约时间也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3)手工去梗,将葡萄的蒂部微微捏破,直接放入发酵瓶中。 (4)装瓶:装量不超过容量的75%,同时加入克的偏重亚硫酸钾搅匀,并加入克果胶酶,搅匀。 (5)酵母复水活化:称取7克冰糖溶解于少量冷开水定容100ml,加入2克酵母,混匀,放置于水浴锅30℃静置3小时活化,每10分钟搅拌一次,活化结束后直接加入葡萄醪中发酵。 (6)酒精发酵:酵母菌活化结束后取15ml加入发酵罐搅匀,当有酒帽形式时,加入25克白砂糖,每天测量一次比重、温度,并定期挥帽。 (7)当比重降至—时,酒精发酵结束。使用纱布袋与漏斗过滤皮渣,酒液用干净的瓶子装瓶,满瓶。 (8)陈酿:在装入干净的瓶子的同时加入克偏重亚硫酸钾摇匀,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

1 整理干红葡萄酒发酵实验过程中,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和比重的结果,作出发酵 第二天葡萄酒温度较高,可能是受室温影响,总的来看,发酵较为正常。 2整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相片,从气泡产生的多少、葡萄皮的浮沉、葡萄汁和葡萄籽的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描述。 气泡由一开始的无气泡,到后来发酵搅拌时产生气泡。 葡萄皮由一开始挤入时的分布不均,到最后的悬浮在上层。 葡萄汁由一开始的堆积在下层,到最后的中层,位于沉淀之上。

葡萄酒品尝学第8章 品尝训练

第8章品尝训练 第一节理论品尝训练(单项"元素"的训练) 理论品尝训练的目的主要是: 进一步掌握品尝及感觉的原理。熟悉葡萄酒中常见的固定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感观特征、建立这些物质的味感间和气味间的平衡概念。了解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感觉临界值的概念,确定每人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或值及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具体的训练操作及要求见《学生训练用书》。 一、确定人对某些物质的感觉临界值 1.四种基本物质的味觉阈值的测定 2.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的测定 二、基本呈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四种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 2.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 3.酒精的甜味 4.同浓度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5.同PH值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6.甜味与酸味的互作 三、气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嗅觉特征 2.一些化学药物的嗅觉特征 第二节分析品尝训练 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 分析品尝训练的目的是了解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即当改变葡萄酒的酒度、酸度、糖含量、以及酚类物质和SO2含量等因素时,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变化,进一步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优质葡萄酒所应具备的感观特征。 一、甜味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酒度变化的影响 2.甘油变化的影响 3.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酸度变化的影响 5.多酚含量变化的影响 6.味觉平衡实验 二、挥发性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醋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2.乙酸乙酯的感观特征及对葡萄酒的影响 3.SO2浓度的变化对葡萄酒的影响 第三节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 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的目的,是了解品尝的全过程全面掌握葡萄酒品评的标准;了解不同类型优质葡萄酒的感观特征;掌握描述、评语的写法。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333W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85.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食品工程 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院系负责人:胡善风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修订日期:2012年8月 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培养适应中国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本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从事烹饪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烹饪与营养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和餐饮企业管理的工作方法,具备从事中西餐菜肴制作、餐饮管理、烹饪 教育的工作能力。 (1)知识要求 1)掌握公共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烹饪技术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管理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的能力; 2)具有熟练掌握中西点制作方法的能力; 3)具有中西餐厅管理、厨房管理的能力; 4)具有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等能力; (3)执业要求 1)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2)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3)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其它要求 1)具有考取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或面点师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3、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主要课程:烹饪概论、烹调工艺学、中国名菜、安徽名菜、现代厨房管理、面点工艺学、中医饮食保健、西餐烹调工艺、食品工艺学。 理论课程按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含基础和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五类进行设置。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4、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实验:水调面团品种制作、油酥面团品种制作、米粉面团品种制作、膨松面团品种制作、花卉类雕刻、动物类雕刻、拼盘制作、畜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禽类原料炸制类菜肴制作、水产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植物类原料菜肴制作、徽菜宴席热菜设计制作、显微镜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抹布上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食品中含糖量的测定、 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等。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1)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专业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进行为期24周的毕业实习,搜集资料,并结合实习内容写作实习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毕业论文。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论文不少于8000字,要求论文结构合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完成后,由学院组织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论文答辩,并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实践教学模块结构:实践结构模块分为课内实验(实践)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含思想政治课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环节等)和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情况见下表: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申请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自 评 报 告 绥化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12年建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和绥化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院评估小组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状况、教学条件、毕业生状况、管理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评估,我们认为本专业已具备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省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批准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下面就本专业具备的条件作详细的说明。 一、师资队伍状况 1.师资队伍结构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37人,具体情况如下: (1)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中有正教授4名,副教授13名,高级实验师1名,副高职以上人数占教师队伍的45.9%。讲师17人,占45.9%。 (2)有硕士3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1%。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占100%。 全学院教师平均年龄33.2岁,中青年学术骨干7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分布比较合理、有生气、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2.教学、科研水平 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全部由具有讲师以上资格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17名教授、副教授全部为主讲教师且每年至少开出一门以上的课程。 自2012年至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7项,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绥化学院立项课题14项。教师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SCI收录3篇,省级论文50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及参考书3部。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和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 3.队伍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以来,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训及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近三年来,共有7人赴省外国家级检测中心学习研讨,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品尝美酒必备法则

品尝美酒必备法则:叫醒葡萄酒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隐藏在葡萄酒中的秘密始终需要我们来解释,醒酒的目的是要找到这款酒的正确饮用时间。 醒酒利器 醒酒利器,成功之匙 其实我今天是带着问题来Alex家喝酒的,因为最近总有一些朋友在问,喝几千块钱的葡萄酒,并没感觉到好在哪里。A lex说:“如果下次再有人这样问,那首先要知道那瓶几千块钱的酒醒了多长时间。如果好的酒没有醒,就无法欣赏到它复杂的芳香和气味,取而代之的是微弱的香气和酸涩的酒液。在一些盲品中,会把波尔多、勃艮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酒放在一起盲品,往往是好酒会无辜地败下阵来。为什么呢?本来应该醒上3个小时才适合喝的酒,却在完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参加比赛,如何能公平呢?” 谈到醒酒,我们自然会想到醒酒器,Alex也把他收藏的几款拿出来秀了秀,并介绍说:“宽大的圆锥形空间可以令酒液与空气得到最充分的接触,而且线条平稳。”Alex在做醒酒之前,会根据不同的葡萄酒计算好用什么形状、什么型号的醒酒器。因为醒酒器直径的大小与醒酒器的长短直接影响着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它们可以控制葡萄酒的氧化程度,从而决定葡萄酒的气味的散发与滋味的丰富程度。通常来说,对于一款年轻的葡萄酒,会选用比较扁平的醒酒器,扁平的醒酒器有一个宽大的肚子,能够促进氧化作用的进行;而对于年老脆弱的葡萄酒来说,要谨慎地选择直径比较小的醒酒器,同时应该选择带有塞子的醒酒器来防止过分的氧化作用,以避免酒衰老死去。 除了传统的醒酒器之外,Al ex介绍,现在也有新型的快速醒酒器可供选择,这些醒酒器令酒液更大面积地与空气接触而达到快速醒酒的作用。酒液每次在快速醒酒器中通过,就大约相当于45分钟的醒酒时间,为此,那些时间宝贵或者心急想一尝美酒的人,可以用它来节省时间。

葡萄酒发酵的实验工艺流程报告

葡萄酒发酵的实验工艺流程报告 一.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葡萄酒很可能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由考古学考证可判定人类首次真正酿酒是在大约1万年前。在土耳其、约旦等地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从埃及法老坟墓中的壁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埃及人才摘葡萄并将其捣碎发酵成酒的过程;在伊朗发现了公元前3500左右的一个双耳细颈的盛器,通过对其内壁红斑的分析鉴定,发现了单宁和酒石酸,这是葡萄酒中的主要物质。葡萄酒伴随着古文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诞生了。 公元前十一世纪,波斯人首先大规模地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后来,在公元前350年,希腊人统治地中海地区后也开始大量酿造葡萄酒。再后来,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酿造工艺进一步推广。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征服高卢(今法国),同时开启了闻名于世的法兰西葡萄酒历史。传入高卢地区的葡萄酒酿制技术先到达了普罗旺斯,随后北上罗纳河谷和朗格多克地区。而今天闻名天下的法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个产区,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作为希腊葡萄酒和意大利葡萄酒的进口集散地,后来才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经历欧洲各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运动后,葡萄酒酿造工艺才慢慢扩散至世界各地。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的探索活动为葡萄酒的发展开辟了另一番新天地。随着殖民的扩张,欧洲新移民潮带到当地种植的欧洲葡萄品种,传抵至南美洲,进而到达了如今的美国、新西兰等地。葡萄酒产区一直蔓延到“新世界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智利、阿根廷和新西兰等欧洲之外的葡萄酒新兴国家。 二. 葡萄酒发酵的菌种及扩大培养 酵母菌将葡萄汁中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同时生成甘油、高级醇、醛、酯类代谢产物, 直接影响了葡萄酒的色泽、香气以及口感, 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 对葡萄酒特色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i据李双石等人ii的研究可知, 我国分部最广泛的优势属是有孢汉逊酵母属 (Hanseniaspora) 、假丝酵母属 (Candida) 、酿酒酵母属 (Saccharomyces) 、隐球酵母属 (Cryptococcus) 、伊萨酵母属 (Issatchenkia) 和毕赤酵母属 (Pichia) 。 而在实际酿造工艺中,需要使用的是酵母冻干粉,因此需要复水活化之后扩大培养。据王旭增iii的研究可知,最佳的复合保护剂比例及成分组成为3%的冻干粉添加量,4%的蔗糖水溶液浓度,40℃的复水活化温度。菌株活化完成后,将其进行增殖扩大培养,培养方式为液体培养基震荡摇床培养,于28℃的培养条件下进行恒温培养12h。培养结束后使用显微镜进行镜检,确保其中无杂菌。液体培养基选择酵母膏胨葡萄糖(YPD)琼脂培养基。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2015刘凤茹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2015年11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实验二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三原料乳的分析与检验 实验四糖水梨罐头制作 实验五蛋糕的制作及质量检验 实验六酥性饼干的制作与质量检验 实验七内酯豆腐的制作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果汁的制作、调配与浓缩;食用胶的凝胶形成机理;果冻的感官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果冻的一般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了解食用胶的凝胶作用;掌握不同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二、制作原理 水果经洗涤、破碎、加热软化、榨汁后,利用天然增稠剂的凝胶性形成果冻凝胶。 卡拉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钠、铵盐。用蔗糖水溶液浸湿,易分散于水中,在加热至沸时融化成溶胶,放冷后则形成凝胶。 三、实验器具与材料 仪器与工具:手持糖量计、pH计、电子天平、台秤、水浴锅、砧板、刀、烧杯、玻棒、纱布、80目不锈钢滤网等。 材料:市售新鲜水果、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等。 四、实验主要内容 1. 果汁的制作 清洗:摘除蒂、柄,充分清洗干净。 破碎:将果实切成碎片,称重并测定果实的糖度。 加热软化:原料放入大烧杯,按果实重量添加0.2%的柠檬酸,然后置于水浴锅中,在80℃下加热15~20 min。 榨汁过滤:用滤布将果汁滤出,将滤渣加入适量水再次加热、过滤,滤液合并。 2. 果冻凝胶

测定滤液的pH值,将滤液煮沸待用; 添加卡拉胶:卡拉胶与白砂糖(果汁量的15~20%)在固态下混合,以防止在溶解时结团。卡拉胶的添加量:建议从果汁量的0.5%~1.2%之间取三个值进行试验。 将混合物料投入等量冷水中,浸泡5~10min,使卡拉胶充分吸水均匀分散,再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5-10min,除去表面的泡沫; 趁热用80目不锈钢网过滤,以除去杂质并加入经煮沸的果汁(可加0.02%KCL),搅拌均匀; 罐装后进行巴氏杀菌,条件为85-90℃热水浸泡15min,杀菌之后,尽快降至40℃左右即为成品。 五、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