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卫星)海军基地

日本(卫星)海军基地

日本(卫星)海军基地
日本(卫星)海军基地

日本(卫星)海军基地日本(卫星)海军基地

日本六大基地

驱护舰

日本海军基地横须贺舞鹤吴港佐世保

横须贺基地

美第七舰队

73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

核潜艇

日本驱逐舰护卫舰

横滨船厂

22DDH直升机航母

舞鹤基地

驱逐舰护卫舰

吴港基地

1艘日向级直升机航母

82直升机航母驱护舰

潜艇

卫星城发展分析

卫星城发展分析-以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为例 (大纲)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卫星城的发展背景 1.1卫星城的概念 1.2卫星城产生与发展 1.3我国卫星城产生与发展 1.4建设卫星城的作用 2.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 3.当前邢台市卫星城发展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2.1现状 2.2产生的问题 4.分析卫星城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5.针对卫星城发展所遇问题的优化规划对策及建议 6.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对现代卫星城发展建设的借鉴意义 7.综述 要想使卫星城能够很好的履行各自的职能,我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合理规划各个卫星城的职能,做到职能分工科学、合理 2.快速、便捷的交通干线的连接 3.各卫星城情况不同,其建设要因地制宜、善于创新

研究卫星城发展的意义 未来卫星城发展方向探讨 卫星城理论世界卫星城发展背景 中国卫星城发展背景 针对卫星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5.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中的卫星城规划阐述

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简述 “一城五星”职能分工 “一城与五星”的关系 要想使卫星城能够很好的履行各自的职能,我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4.合理规划各个卫星城的职能,做到职能分工科学、合理 5.快速、便捷的交通干线的连接 6.各卫星城情况不同,其建设要因地制宜、善于创新 6.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科学与创新之处分析 7. 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从卫星城与中心城区的关系角度论述 规划中的不合理因素 实施中暴露的问题 应对策略分析 8.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对现代卫星城建设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7.邢台市规划发展卫星城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 8.邢台市规划发展卫星城可能性分析(现有和预期将具备的基本条件) 9.对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的综合评价及建议 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与建设进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0.引言 GPS的投入运行对当今社会经济、军事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各个国家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加大。同时,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各国纷纷研制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紧随美国之后,俄罗斯建成了GLONASS 系统,但由于资金长期短缺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在轨工作卫星曾大量空缺,不能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定位服务。而欧盟正在开发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性能优于GPS,与现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互用性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争奇斗艳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会给当今的信息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1.美国GPS的发展现状 1.1GPS导航定位原理GPS是在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GPS系统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及用户设备组成。GPS 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GPS卫星(含3颗备用卫星)组成,卫星均匀分布于倾角为55°的6个轨道面上,轨道平均高度约为20200km。每颗GPS卫星发射两个载波(1575.42MHz/L1和1227.60MHz/L2)信号,在其上用相位调制技术加载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供用户接收机使用。地面监控系统由一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控站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采集数据、编算GPS导航电文及系统维护等。用户设备是实现GPS卫星导航定位的终端设备,由GPS接收机硬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它通过接收并处理GPS卫星信号,可得到用户的时间、位置、速度等参数[1][2]。 1.2GPS自身的缺陷 现行的GPS系统存在如下的缺陷:BlockⅡ(BlockⅡA)GPS卫星信号的强度极其微弱(天顶运行的GPS卫星的信号强度仅有3.5E-16W),几乎淹没于背景噪音之下,并能被建筑物等阻挡物反射,产生多路径效应。 调制于L1载波上的C/A码和P码都位于L1的中心频带,易于受到人为干扰。通常情况下,对P码的捕获和跟踪是通过先捕获C/A码和巧用Z计数的方法实现的。这样,如果人为地干扰C/A码的接收,也就等效于P码受到干扰。 民间用户难以同时获得L1-P码伪距和L2-P码伪距,无法实现GPS双频观测的电离层效应距离偏差改正,限制了GPS单点定位精度的提高。 GPS的系统组成和信号结构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例如:在高纬度地区,严重影响导航和定位,在中、低纬度地区,每天总有两次盲区、每次盲区历时20~30分钟,盲区时,PDOP值远大于20,给导航和定位带来很大的误差。 为确保导航定位的精度,GPS的卫星导航电文必须每天更新一次,地面监控系统担负着编算和注入导航电文的重要任务,一旦地面监控系统受到破坏,军用和民用用户都不能得到高精度的GPS导航定位服务。 1.3GPS现代化的举措[3] 针对上述情况,GPS执行委员会(IGEB)、GPS顾问委员会(GIAC)和导航学会(ION)召开多次国际会议,讨论GPS现代化的问题。根据GPS 执行委员会有关资料,GPS现代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 取消了GPS SA政策,给民用用户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发射BlockⅡR卫星更换BlockⅡ/ⅡA卫星。与BlockⅡ/ⅡA卫星相比,BlockⅡR卫星在功能上有如下扩充:在L2载波上增设C/A码(或L2C码);在L1和L2载波上各增设一个军用伪噪声码(M码);可根据指令增强L2载波上的P(Y)码、L1载波上的P(Y)码和C/A的功率。BlockⅡR-M卫星的功能更进一步加强:能作卫星之间的距离测量;能在轨自主更新和精化GPS卫星的广播星历和星钟A系数;能进行星间在轨数据通讯,在无地面监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可进行自主导航。 发射BlockⅡF卫星。BlockⅡF卫星除具有BlockⅡR卫星的全部功能外,还在保护波段增加第三民用信号L5(1176.45MHz),并增加了卫星间的数据通道。到2008年6月,GPS在轨卫星共有31颗,其中BlockⅡA卫星13颗,BlockⅡR卫星12颗,BlockⅡR-M卫星6颗。 发射BlockⅢ(GPSⅢ)卫星。目前正在研究未来GPS卫星导航的需求,讨论制定GPSⅢ型卫星系统结构,系统安全性、可靠程度和各种可能的风险。计划在2009年发射GPSⅢ的第一颗实验卫星,2030年完成整个星座的更新。 地面监控系统现代化的措施主要有:给监测站装备数字式GPS 信号接收机和计算机;用分布式结构计算设备替换现有的主计算机;采用精度改善技术建立卫星控制集成网络,完善BlockⅡR卫星的全运行能力;在美国本土(卡纳维拉尔角)增建一个监控站(使监控站增至6个);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建立一个备用主控站;增强BlockⅡR卫星的指令和控制能力。 2.俄罗斯GLONASS的发展现状 2.1GLONASS简介 为了应对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前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定位系统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于1995年12月将其发展成为由24颗GLONASS卫星组成的工作星座。该系统也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空间卫星星座为21颗卫星分布在夹角为120°的3个倾角为64.8°轨道面上,另外3颗卫星备用。GLONASS通过两个频率发射导航信号,但它的每颗卫星的频率都不相同。 GLONASS可供国防、民间使用,不带任何限制,也不计划对用户收费,并声明不引入选择可用性(SA)。但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卫星的补充和维护得不到保证,GLONASS在轨卫星曾大量空缺(2000年情况最严重时只剩下6颗卫星),破坏了其星座完整程度,致使该系统的可用性大大下降。 2.2GLONASS的恢复和现代化 GLONASS的危机引起了俄方的重视,俄罗斯认识到“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俄罗斯应该使用本国的GLONASS系统,而非美国的GPS或者是欧洲的GALILEO导航系统”。随着经济复苏,俄政府在本世纪初制定了“拯救GLONASS”的补星计划,并决定启动逐步改善和提高GLONASS性能的现代化改造。 补星和现代化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补充新的卫星以满足GLONASS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低要求。第二阶段为GLONASS-M计划,即研制新的GLONASS-M卫星。新的GLONASS-M卫星搭载了铯钟,增强了信号的稳定性;改善了信号结构,增加了附加信息;安装了滤波器,消除了1601.6MHz~1613.8MHz以及1660.0MHz~ 1670.0MHz频段的信号干扰;与此同时,其寿命也由原来的3年延长至7~8年;该阶段计划达到18颗在轨运行卫星(包括GLONASS卫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项鑫1刘红旗2李军杰3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平顶山煤业集团土建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3.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GPS现代化计划提出了更新星座和地面系统、增加第三民用信号L5、增加卫星间的数据通道、发射BlockⅢ(GPSⅢ)卫星等措施,GLONASS正在逐步实施补星和现代化计划,GALILEO可望提供六项更优的服务。分析了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讨论了导航定位信息的融合情况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GPS;GLONASS;Galileo;CNSS;信息融合 66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会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002年,欧盟启动了伽利略(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将在2008年投入运营,预计投资36亿欧元。2003年,我国与欧盟签署了有关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定,目前双方合作项目已有14个。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20纳秒的同步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其精度与GPS相当。工作频率为2491.75MHz,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达每小时540000户,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GPS不具备此项功能),精密授时的精度达20纳秒。 2007年2月3日,第四颗试验“北斗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这一系统目前共有四颗导航定位卫星,其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2月3日,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 中国向着努力开发一个堪与美国GPS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媲美的定位系统又迈进了一步。“北斗”导航卫星通过“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凸显中国政府发展航天工业的决心。此前数周,中国用一种由导弹发射的“动能拦截器”击毁了一颗老化气象卫星,美国对此表示担忧。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英文名为“Compass”——的计划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官方一再拒绝透露意图。不过,最近的卫星发射,似乎是要加强一个相对不很精确的系统,该系统以2000年至2003年发射的三颗北斗卫星为基础。今年初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08年能够覆盖中国全境和邻近国家部分区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将通过由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扩展到覆盖全球。它将类似于美国的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网络。 更为精确的定位,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将是一项重大财富。扩展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使用与伽利略系统相同的无线电频率,可能也会与GPS系统相同,在战时使敌方更难以干扰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可能会对伽利略系统的商业成功构成挑战。虽然中国是伽利略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相关设施及商业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了2亿欧元(合2.6亿美元),但中国正成为该 项目的一个潜在竞争者。

卫星城市

中国大城市目前的发展都避免不了谈到“疏散”问题,也就避免不了卫星城市的建设,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因此,我们组就本次讨论就以卫星城市理论展开讨论。 背景: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追谁者昂温将“田园城市”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并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发展过程:从巴黎的“卧城”到沙里宁的半独立城镇,实际上在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方面并无显著效果。所以不少人有进一步探讨大城市合理的发展方式。进而提出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立卫星城镇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发展到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卫星城市: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的城镇。

完善的卫星城应具备的条件: 1.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势较平坦、地域开阔、 环境污染少、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地区。而选择建设有很 高产业功能的卫星新城,则应视产业特色而决定选择对象。 2.便捷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卫星城与母城之间必须有足够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条件,使广大企业、机 构和居民的出行与联系显得十分便利。这样,也吸引企业 及其他机构迁移入住或者投资兴业,并吸引居民的就业选 择和居住区的选择。 3卫星城自身所具有的城区设施条件。卫星城的建设,除了产业发展之外,还应该包括学校、医院、公园、文化、体育场馆、金融、商业服务以及其他各类公共设施的建设,否则将无法使居民安居乐业,也无法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经营。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GPS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 二、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GLONASS导航卫星星座的组网工作。它也由24颗卫星组成,原理和方案都与GPS类似,不过,其24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这3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每颗卫星都在19100千米高、64.8°倾角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在俄罗斯领土境内。俄罗斯自称,多功能的GLONASS系统定位精度可达1米,速度误差仅为15厘米/秒。如果必要,该

卫星城市

评述 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 当前,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这对发展生产协作,提供就业机会,平衡男女劳动力,提高公共设施水平,强化卫星城的独立性有着重要作用。 卫星城一般依托大城市,作为大城市空间上、功能上的疏解部分 基本结论: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是,如果我们能审时度势,冷静思考,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中吸取智慧,则不难得出下列基本结论: 第一,在纷繁的世界中,探寻整合之点。 中国成语:“高屋建瓴”,“兼容并包”,“和则生物”以及中国山小画论“以大观小”等等,这些话内涵不尽一致,但其总的精神都强调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要整体思维,综合集成。 20世纪建筑的成就史无前例,但是历史地看,只不过是长河之细流。要让新世纪建筑学百川归海,就必须把现有的闪光片片、思绪万千的思想与成就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整合起来,回归基本的理论,从事更伟大的创造,这是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共同追求。 第二,各循不同的道路达到共同目标。 区域差异客观存在,对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建筑学的发展必须探求适合自身条件的蹊径,即所谓的“殊途”。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地共生、可持续发展…… 西谚云“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同样的道路,但是可以走向共同的未来,即全人类安居乐业,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此,建筑师要追求“人本”、“质量”、“能力”和“创造”……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平的人居环境。 时值世纪之交,我们认识到时代主旋律,捕捉到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努力在共同的议题中谋求共识,并在协调的实践中随时加以发展。应当看到,进入下一个世纪只是连续的社会、政治进程中的短暂的一刻。今天我们的探索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寄望于人类在总目标上协调行动的开始,一个在某些方面改弦易辙的伟大的开始。 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任务庄严而沉重,但我们并不望而却步。无论面临着多少疑虑和困难,我们都将信心百倍,不失胆识而又十分审慎地迎接未来,创造未来! 在此社会变革时期,任何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是一种阶段性探索。笔者通过历史与实践的纵横对比分析方法,并将地理界关于城市地域空间的有关成果与传统城市规划界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相结合,试图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系列的完善进行探索和尝试,试图对都市圈规划这一时代特征鲜明的规划型式作一探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不少城市受到破坏,伴随着新一轮的城市重建工作,卫星城的实践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英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艾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于1944年主持完成了大伦敦规划方案(Greater London Plan)中,主要采取了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的方式,来疏散伦敦中心区人口。这些卫星城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系统(美国) 二.北斗系统(中国) 三.GLONASS系统(俄罗斯) 四.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 GPS系统(美国) GPS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近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GPS系统概述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空间GPS卫星星座组成。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地球上所有监测与控制卫星的设施。 (3)用户部分GPS用户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用户团体。 主要功能: 导航 测量 授时

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s 种类: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 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系统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 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00钟恩彬 引言 自从 1960 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导航卫星并于1964年组成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 统(NNSS)以来,导航卫星经过了从多普勒定位技术到伪码扩频测距定位,从间断、部分覆盖导航到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导航,从单纯广播式导航到通信导航融合 技术的发展,其中运行了近二十年的美国 GPS 系统是卫星导航技术发展 的结晶。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价值的不断扩展, GPS 也暴露了一些不足,比如,GPS 能够解决单一用户的精确定位导航问题,但由于它是广播式的导航,用户不能与导航卫星建立通信,定位信息不能传输给用户中心,这一缺点使得它若在战场上运用时虽然能给导弹导航,但不能向指挥中心回传打击效果。我国充分吸收 GPS 的经验,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研究设计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 16 颗组网卫星,基本实现了亚太区域覆盖,我们很快就将用上国产的北斗终端设备了。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主要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其它系统的比较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 卫星定位说白了就是测出几颗卫星到定位点的距离,然后在建立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中以这些距离为半径画几个球,球的交点即为定位点的坐标,至于导航就是选定一个参考点,测算出它的坐标,引导用户到该参考坐标点就是导航。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测量出实时的距离,这就需要利用电磁波在卫星与用户之间的来回传播来测算。不过实际的系统远不止这么简单,例如必须保证发射和接受同步,这就好比要使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同时开始播放同一首歌,这时站在接收机旁的人会停到两个版本的歌声,滞后的就是来自卫星的歌声,这个时延乘上光速 c 即为卫星到定位点的距离,当然,这个时延的测量也必须用精准的时钟。为了保证这些,电磁波上必须加载复杂的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不是由卫星单独产生的,而要有地面主控站来控制完成,所以为了不受制于人,我国决定开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空间端包括 35 颗组网卫星,其中 5 颗为静止轨道 (GEO)卫星,地面端主要有主控站、注入站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要求推进卫星城市的开发建设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要求推进卫星城市的开发建设,是加速城镇化,提振内需,破解中心镇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同时卫星城市也是宁波构筑网络化大都市的关键一环,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卫星城市的发展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必然。宁波卫星城市的试点本身是扩权强镇的改革深入,是宁波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宁波卫星城市的建设是以原有城镇为基础的,但是要实现由“镇”向“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卫星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使得新的生产关系不仅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且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卫星城市的制度框架基本明确 2009年,宁波选择泗门镇、观海卫镇、慈城镇、集士港镇、溪口镇、西店镇以及石浦镇等七个镇开展卫星城市的试点,通过着力完善试点卫星城市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权限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推进卫星城市的加速发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宁波不断创新卫星城市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卫星城市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明确。 (一)加快卫星城市规划的修编 七个试点卫星城市按照各自的功能和定位,积极开展规划的修编。泗门加快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已启动新一轮的泗门卫星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观海卫初步编制了观海卫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了鸣鹤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污水排除专项规划等;慈城积极调整规划,正重新修编慈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集士港陆续制定了《集士港土地利用规划》《集士港总体空间布局规划》《集士港核心区开发建设规划》,确立了“东工、中城、西北旅”的发展架构;溪口已初步完成了《卫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初稿,基本编制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制定了《溪口卫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规划(2010—2015)》;西店加快了规划编制的推进,目前已启动了《西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10—2030)》《西店镇镇区总体规划(2010-2030)》和《总体城市设计》的修编,《西店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也在编制之中;石浦积极启动了《石浦镇总体规划》《石浦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19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至2010年10月已完成其中的12项编制工作。 (二)建立卫星城市土地利用保障机制 七个试点卫星城市在法律法规以及规划许可的框架内,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宁波市国土部门每年将再单独给予试点卫星城市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当前,七个卫星城市所在的县(市)、区也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卫星城市的用地。概括来说,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实施政策:一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充分考虑试点卫星城市的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简单对比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的高精度测绘定位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此之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欧盟也在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 那么,这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通过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劣分析,给大家一个较为明显的概念。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各有优势,详情如下: GPS:成熟 GPS,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定位导航系统,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方面最为成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

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中国北斗:互动开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市面上定位导航仪器公司如国外的天宝、拓普康,国内的华测导航等都已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欧盟伽利略:精准 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 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各项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方面争锋相对,在美国GPS技术遍布全国的同时,苏联也没闲着,一直忙于研发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俄罗斯的这套格洛纳斯系统便是其不断努力的结果。格洛纳斯由24颗卫星组成,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分解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摘要 引言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成功产生,促进了卫星导航定位市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业务一直被美国的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所垄断。目前,GPS以其技术优势和廉价的使用成本,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涉及野外勘探、陆路运输、海上作业及航空航天等诸多行业,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年产值达80亿美元,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 然而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欧洲使用的GPS系统曾经受到限制,而且定位精度也有所下降;尤其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还曾经单方面关闭过巴尔干地区的民用导航信号源。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美国全面研制成功并运用到民事和军事领域后,全球各个大国发现了其潜在危机以及机遇。 随后,是俄罗斯的卫星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

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紧接其后是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他于199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在之后是欧洲的卫星导航系统。2002年3月26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实施计划。这标志着在2008年欧洲将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结束美国的GPS 独霸天下的局面。 第一章伪距单点定位 根据观测值的不同,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可以分为伪距单点定位和相位单点定位。其中伪距单点定位因速度快、不存在整周模糊度、接收机价格低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各种车辆、舰船的导航和监控、野外勘测等领域。 伪距单点定位原理 测码伪距是由卫星发射的码到测站的传播时间与光速的乘积所 得的量测距离。设观测历元i、接收机k、卫星j,在建立伪距观测值距离方程时,必须 顾及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及大气折射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讯,方程为: = 解算时将其线性化,略去接收机及观测历元的标号, 得到观测方程式:

国外卫星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英国:以生活工作相结合为原则指导卫星城建设英国新城是在中央政府组建的新城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央政府拨款成立的新城开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开发建设的。新城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新城内平衡就业和居住。为增加就业,英国中央政府工业部在考虑工业项目时,优先把相应的工业项目安置在大城市周边的新城。新城开发公司为吸引国家和私人投资,也向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如向职工提供低价住房等。新城规划特别重视产业结构的平衡,以保证向居民提供各类不同的就业岗位,这一举措同时起到了防范某一产业遭遇困难新城经济停顿不前的作用。 (二)美国:以“精明增长”理念支撑卫星城建设美国城市曾一度出现低密度肆意扩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投资额大增、工作和居住地远离等问题,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成本。20世纪90年代,美国意识到城市过度蔓延的危害,确立了“精明增长”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重新开发废弃、污染的工业用地,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精明增长”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是一种较为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目前美国85%的新镇建设是在该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三)日本:以地方文化特色引导卫星城建设日本国土面积小,经济发展中人地关系特别紧张,新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是大量分散中心城市人口,而是控制乡村人口大量进入中心城市,同时满足中心城市人口二次置业的需求。日本的新镇建设特别强调保护和发掘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及建造特色住宅。所以,许多新镇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同类人群居住、生活。同时,在全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方式建设新镇,使新镇的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具有很高的水准,也增强了新镇的吸引力。 (四)韩国: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推进卫星城建设韩国在卫星城规划建设中努力向现代标准靠拢,注重以完备的配套设施推进卫星城建设。卫星城致力于为居民营造舒适、方便、清洁的生活环境,商店、饭馆、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布局合理,道路宽阔整洁,公园秀美,绿地成片,空气清新,水质良好,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较低。卫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系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的GP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28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4颗为备用星,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的6个倾斜轨道上。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是前苏联国防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冷战的产物。该系统耗资30多亿美元,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格洛纳斯是继GPS之后第2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系统是欧空局与欧盟在1999年合作启动的,该系统民用信号精度最高可达1米。 计划中的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Glove-A发射成功,第2颗实验卫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 中国北斗系统 北斗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模式。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当初的“最高机密”,到今日向民用市场推广,北斗计划已经走过了20多年。曾经的主力科学家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院士,北斗系统的理论创始人也已经故去。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颗卫星将与2010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今明两年,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满足测绘、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信、水利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3年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系统由三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地面系统组成,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的中、低动态用户提供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已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救援等国民经济领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第二步,2012年左右,将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采用无源定位体制,具有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功能。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性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精编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 简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

大城市过度扩张与卫星城建设

大城市过度扩张与卫星城建设 摘要:卫星城理论经过理论发展与实践,已经证实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简介国内外卫星城建设发展历程、分析卫星城能够截留涌入大城市人口的原因、对卫星城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卫星城建设起到借鉴作用,有效地抑制大城市扩张。 关键词:卫星城城乡一体化经济集聚 Excessive expansion of large city and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town Abstract: The theory of satellite has developped and been put into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satellites play certain role in controling scales of big citie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town development process, analysis of satellite city to intercept the influx of big city population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with perio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town rises to draw lessons from actio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y. Keywords: satellite tow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conomic concentrations

(完整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

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 二、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