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学药物炮制方法和功效

中药炮制学药物炮制方法和功效

中药炮制学药物炮制方法和功效
中药炮制学药物炮制方法和功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或质地坚硬,或含有杂质,或含有毒性成分,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应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药物虽然有很好的药理作用,但是却有很强的毒性或副作用,临床作用不安全。

例如:草乌,商路加热降低毒性,而柏子仁具有润肠通便和宁心安神的作用,当用于安神的作用时则通过去油制霜的炮制方法消除润肠致泄的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中药往往采用寒热温凉,辛酸苦咸甘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味偏强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太寒伤阳,太热伤阴,麻黄生用辛散解表,蜜制后辛散作用减弱,止咳平喘的作用增强,生甘草性平,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补中益气

3、增强药物疗效

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溶出率,是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种子类。还有款冬花等化痰止咳药经过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是因为蜂蜜润肺止咳。作为辅料有协同作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药物的部位常用经络,脏腑表示,趋向用升降沉浮表示。炮制后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大黄苦寒,性沉。走而不守,酒制后上行,可以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还有柴胡入肝胆,三焦经,醋制后专门作用于肝经。

5、便于调和制剂

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7、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

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有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释放吸收,含量测定。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的作用。

一、液体辅料

1、酒:炮制用为黄酒,浓度在15%-20%,浸泡用白酒,浓度50%-60%

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味矫臭

2、醋:炮制用陈醋

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理气,止血,消肿解毒

3、蜂蜜:炮制用炼蜜

生则性凉,熟则性温,能补中,解毒,环节疼痛

4、食盐水:炮制用浓度氯化钠在>96%

性味咸寒,软坚散结,强筋骨,清热凉血

5、生姜汁:可用鲜姜块茎捣碎取汁,或用干姜加适量水煎去渣

性味辛温,能温胃止呕,驱寒

6、甘草汁:用甘草饮片加适量水煎煮去渣

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

7、黑豆汁:大豆黑色种子加适量水煮去渣而得的黑色浑浊液体

性味甘平,能滋补肝肾

8、米泔水:淘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浑浊液体。性味甘凉,能除烦益气

9、胆汁:猪牛羊的新鲜胆汁。性味苦,大寒,能清肝明目

10、麻油:胡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经过冷压或热压所得油脂

性味甘,微寒,能清热润燥,生肌降低毒性

二、固体辅料

1、稻米:炮制用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性味甘平,补中益气

2、麦麸:小麦的种皮

性味甘淡,和中益脾

3、白矾:三方晶系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不规则块状结晶体,主要为含水硫酸铝钾

性味酸寒,可解毒

4、豆腐:大豆种子粉碎后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乳白色固体。

性味甘凉,能益气和中,

5、土:炮制用主要为灶心土,主要含硅酸盐

性味辛温,温中和胃,止血止呕

6、蛤粉: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主要为氧化钙

性味咸寒,能清热利湿

7、滑石粉: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而得

性味甘寒,能利尿清热

8、河砂:筛取中等粗细的河砂,淘净泥沙,除尽杂质,晒干。

做中间传热体,使药物质地变疏松,便于粉碎

9、朱砂: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要为硫化汞,取去除杂质的朱砂研细或水飞成细粉

性味甘,微寒,能镇静,解毒

炒法概念: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固体辅料)两大炒法。

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

炒黄多用文火(小火),炒焦多用中火(中等火力),炒炭多用武火(强火)。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步骤:预热→投药→翻炒→出锅。

清炒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缓和或改变药性、增强或尝试止血止泻作用、利于贮存。注意事项:①炒前应将药物大小分档,分次炒制,避免加热时生熟不匀。

②炒制时应选用适当的火力和掌握加热时间,以免炒黄的药物焦化、炒焦的药物炭化、炒炭的药物灰化。

③炒药前应先将容器加热,不宜冷锅下药,否则,有点药物可粘锅,如蒲黄;有的种子类药物容易炒成“僵子”,如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露出药物固有的气味。

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并破坏某些药物中的酶,以保存甙类成分。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

①王不留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②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爆成白花,取出晾凉。炒制王不留行温度要适中,过低易炒成“僵子”,过高又易炒焦。每次炒制的量不宜过多,否则受热不均,爆花率很低。炒制过程中,已爆成花者要及时出锅,否则易焦;未爆花者继续炒至爆花。

成品性状:王不留行呈小圆球形。表面乌黑色或红黑色,微有光泽,有一条半圆形的线沟和一白点。种仁白色,粉性,质坚硬,味淡。炒王不留行大部分呈类球形白花,质脆。

炮制作用: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炒后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常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石淋,小便不利。

炒制目的是为了提高煎出效果,炒制的质量要求是多数爆花。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酸枣仁:炮制方法:①酸枣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洗净,干燥,用时捣碎。②炒枣仁:取净枣

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制鼓起,有爆裂声,色微变深,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本品不易久炒,否则油枯失效。

成品性状:酸枣仁为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时显纵纹。种皮较脆,种仁浅黄色,富油性。味淡。炒枣仁鼓起,表面颜色加深,有裂纹,具香气。

炮制作用:生枣仁与炒枣仁作用基本相同,均有安神作用。生品性平,宜入清剂中,具有养心安神、益肝肾的作用。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眩晕,耳鸣和胆热不眠。

炒枣仁性偏温补,宜入温剂,长于养心敛汗。用于心血不足或心气不足的惊悸,健忘,盗汗,自汗及胆虚不眠。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炒焦: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目的: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山楂:炮制方法:

①山楂:取原药材,出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筛去碎屑。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

成品性状:山楂为圆片状,邹缩不平。外皮红色。断面黄白色,中间有浅黄色果核,多脱落。气微清香,味酸微甜。炒山楂表面颜色加深,味酸微甜。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味微酸。山楂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炮制作用: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治疗痢疾。

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炒炭: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存性: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的部分应保存药物固有的气味,叶、花、草等炒炭后可以清晰辨别药物原型,如槐花、菊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炒炭的目的: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注意事项:①操作时要适当掌握好火力,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武火,质地疏松的片、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可用中火,视具体药物灵活掌握。②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质地疏松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以免引起燃烧。取出后必须摊开晾凉,经检查确无余热后再收贮,避免复燃。

干姜:炮制方法:

①干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

②炮姜: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

色,取出,筛去砂,晾凉。③姜炭: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干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丁块。表面灰棕色或淡黄棕色。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小点,显粉性。有特异香气,味辛辣。炮姜鼓起,表面棕黄色,内部深黄色,气香,味辛辣。姜炭表面焦黑色,内部

棕褐色,味苦微辣。

炮制作用: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炮姜苦、辛,温。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姜炭苦、涩,温。归脾、肝经。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

抗溃疡作用,止血作用,毒性。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荆芥

加辅料炒: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麦麸熏炒的方法。

麸炒目的:增强疗效:山药,白术补脾作用增强。缓和药性:枳实有强烈的破气作用,苍术药性燥烈,炒后药性缓和矫臭矫味:僵蚕

操作: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讲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制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药物每100KG,麦麸10~15KG)

注意事项:①辅料用量要适当。麦麸量少,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造成浪费。

②注意火力适当。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可预先取少量麦麸投锅预试。

①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②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③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苍术:炮制方法:

①苍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②麸炒苍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动,炒至深黄色取出,

筛去麦麸,放凉。(苍术片每100KG,麦麸10KG)。

③焦苍术:取苍术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再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成品性状: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俗称“朱砂点”),以及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周边灰棕色,质坚实。气香特异,味味甘、辛,苦。麸炒苍术表面黄色或焦黄色,香气较生品为浓。焦苍术表面焦褐色,香气微弱。

炮制作用:生苍术温燥而辛烈,化湿和胃之力强,而且能走表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感冒夹湿,湿温发热,脚膝疼痛。

麸炒后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燥湿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青盲雀目。

炒焦后辛燥之性大减,用于固肠止泻。

僵蚕:炮制方法:①僵蚕:取原药材,筛去灰屑,筛去丝毛,洗净,晒干。

②麸炒僵蚕:先用中火将锅加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待起烟时加入净僵蚕,急速翻炒至表面呈黄色时出锅,筛去麸皮,放凉。(僵蚕每100KG,麦麸10KG)

成品性状: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抽搐,肝风头痛等症。

麸炒后疏风走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

米炒目的: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蝥。

操作:1先将锅预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是投入药物,轻轻放到米上的

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凉。

2先将米置于锅内,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去米,放凉。(药物100KG,米20KG)

注意事项: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以米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斑蝥:炮制方法:①斑蝥:取原药材,去头、足、翅及杂质。②米炒斑蝥: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深黄色、斑蝥微挂火色时,取出,筛去米,摊凉。

成品性状:斑蝥为去除头、足、翅的干燥躯体,略呈长圆形,背部有三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胸腹部乌黑色,有特殊臭气。米炒斑蝥微挂火色,显光泽,臭味轻微。

炮制作用: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

米炒后,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以痛经,破瘕散结为主。用于经闭,狂犬咬伤,肝癌,胃癌土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

土炒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

操作:将碾细过筛后的灶心土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土呈灵活状态是投入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挂土色并透出香气是取出,筛去土,放凉。

注意事项:①灶心土的温度要适当,土温过高,药物易焦糊;过低药物内部水分及汁液渗出较少,粘不住灶心土;②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烫焦;③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灶心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砂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砂烫。

砂炒目的: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毒性、便于洁净,矫臭矫味

操作:取制过的砂置于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中浸泡。取出,干燥即得。

注意事项:①用过的河砂可反复使用,但需将残留在其中的杂质除去。炒过毒性药物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药物;②若反复施用油砂时,每次用前均需添加适量食用植物油拌炒后使用;③砂炒温度要适中。温度过高时可添加冷砂或减小火力等方法调节。砂量也应适宜,量过大易产生积热施砂温过高;反之砂量过少,药物受热不均匀,也会影响炮制品质量;④砂炒温度较高,操作时翻动要勤,成品出锅要快,并立即将砂筛去。有需醋浸淬的药物,砂炒后应趁热浸淬、干燥。

穿山甲:炮制方法:①穿山甲: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②炮山甲:将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大小一致的穿山甲片,不断翻动,至发泡,边缘向内卷曲,表面呈金黄色或棕黄色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捞出干燥。

成品性状:穿山甲呈扇形,三角形或盾形,大小不一,中央较厚,边缘较薄。外表面青黑色,有纵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线纹。内表面色浅较滑润,中部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咸。醋山甲全体膨胀呈卷曲状,黄色,质松脆,易碎,有醋气。炮山甲形如醋山甲,金黄色,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咸。

炮制作用:穿山甲生品质地坚硬,并有腥臭气。临床多用其制品。砂炒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砂炒醋淬后能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并矫正其腥臭气。炮山甲多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醋山甲通经、下乳力强,多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蛤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

蛤粉炒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制剂,降低药物的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

操作:将研细的蛤粉置于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于翻动时投入经过加工处理的药物,不断翻埋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注意事项:①胶块切成立方丁,再大小分档,分别炒制;②炒制时火力应适当,以防药物粘结、焦糊、或

“烫僵”。如温度过高可酌加冷蛤粉调节温度;③胶丁下锅翻炒要速度快而均匀,否则会引起互相粘连,造成不圆整而影响外观;④蛤粉烫炒同种药物可连续使用,但颜色加深后需及时更换;⑤贵重、细料药物如阿胶之类,在大批炒制前最好先采取试投的方法,以便掌握火力,保证炒制品质量。阿胶:炮制方法:

①阿胶丁: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成小方块。

②蛤粉炒阿胶:取蛤粉适量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起

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③蒲黄炒阿胶:将蒲黄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稍微变色,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呈圆球

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蒲黄,放凉。

成品性状:阿胶为长方块或小方块,呈黑色或乌黑色,略透明,质坚硬,气微腥,味甘。蛤粉炒后呈圆球形。质松泡。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蒲黄炒后外表呈棕褐色,其余同蛤粉炒。

炮制作用:阿胶丁长于滋阴补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温燥伤肺,干咳无痰。炒制后降低了滋腻之性,同时也矫正了不良气味。蛤粉炒阿胶善于益肺润燥。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

滑石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

滑石粉炒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

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以利于用药安全和服用方便

操作:将滑石粉置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质酥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注意事项:滑石粉炒一般用中火,操作时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生熟不均或焦化。

水蛭:炮制方法:①水蛭:取水蛭,洗净,切段,晒干。②石粉炒水蛭: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水蛭段,勤加翻动,拌炒至微鼓起,呈黄棕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成品性状:水蛭为不规则小段,长约10~15mm,扁平,有环纹,背部呈褐色,腹部黄棕色,质韧,有腥气。滑石粉炒后呈淡黄色或黄棕色,微鼓起,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咸苦。

炮制作用:水蛭生品有毒,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滑石粉炒后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

贮存: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炙法(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

概念: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的液体辅料拌炒,是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酒炙:将净选或切割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酒炙法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矫臭去腥

操作:1先拌酒后炒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干炒,取出晾凉。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黄连,川芎,白芍

2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炒制容器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在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五灵脂

注意事项:①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迅速挥发;②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③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黄连:炮制方法:①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②酒黄连: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③姜黄连: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稍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④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黄连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黄色,粗糙,附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金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极苦。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

炮制作用:黄连生用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吐血,疔疮肿毒,口舌生疮,耳道流脓等证。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盐炙后引药下行,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酒续断、盐续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当归:炮制方法:①当归(全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②当归头:取净当归,洗净,稍润,将当归头部分切下4~6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③当归身: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去根皮,取当归身部分,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④当归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取须根部分,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⑤酒当归:取当归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⑥土炒当归:将土粉置炒制容器内,炒至灵活状态,倒入当归片,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⑦当归炭: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成品性状:当归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平坦,有裂隙,中间有一浅棕色的环纹,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周边灰棕色或灰褐色,有裂缺。质柔韧,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当归表面色泽加深,偶见焦斑,略有酒香气。土炒当归表面挂土黄色,具土香气。当归炭表面黑褐色,断面灰棕色,质枯脆,气味减弱,并带涩味。

炮制作用: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酒炙后,增强活血补血调经的作用;土炒后,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醋炙:将净选或切割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醋拌炒的方法。

醋炙法目的: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操作:1先拌醋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热一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药物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晾,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喷洒一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出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晾凉。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

注意事项:①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②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③药物在加热炙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开晾干。④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不能先用醋拌,否则粘结成块,或呈松散碎块,炒制时受热不均匀,而炒不透或易炒焦。

延胡索:炮制方法:①延胡索: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稍浸,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洗净干燥后捣碎。②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或延胡索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取净延胡索,加入定量米醋与适量清水,置煮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共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6成干,切薄片晒干,筛去碎屑,或晒干捣碎。

成品性状:延胡索为圆形薄片,或不规则的碎颗粒,外表呈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片面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质硬而脆。气微,味苦。醋延胡索深黄色或黄褐色,光泽不明显,略具醋气。

炮制作用:延胡索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效果欠佳,故多炙用。

醋炙后增强行气止痛作用,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各种疼痛证候。酒炙延胡索,取延胡索片,加酒拌匀,

闷润,待酒被吸干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以活血、祛痰、止痛为主。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醋延胡索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盐炙:将净选或切割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的方法。

盐炙法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操作:1先拌盐后炒药:将食盐用适量清水溶化,与药物拌匀,防止闷润,待盐水被吸收后,至炒至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2先炒药后加盐水:先将药物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在喷淋盐水,炒干,(粘液质多)注意事项:①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②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不宜先用盐水拌润。③盐炙法火力宜小,曹勇第二种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

知母:炮制方法:①取原药材,除去毛状物及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毛屑。②盐知母:取净知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知母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或条状片。表面黄白色。周边棕色或黄白色。质滋润。味微甜略苦,嚼之粘牙。盐知母色泽加深,偶有焦斑,略具咸味。

炮制作用:知母生品苦寒滑利,长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泻肺、胃之火尤宜生用。多用于温病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或阴虚咳嗽,消渴,大便燥结。

盐炙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能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善清虚热。常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脊酸痛。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盐知母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酒炒目的引药上行和降低寒泄之性;麸炒目的缓和寒滑之性,适用于脾虚便溏而肺有燥热的患者。

姜炙: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

姜炙法目的:增强药物和胃止呕的作用、缓和药物寒性、减毒增强疗效

操作:将药物与姜汁拌匀,防止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于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或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收后,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①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以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的1:1为宜;②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姜炙的目的。

厚朴:炮制方法:①厚朴: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筛去碎屑。②姜厚朴: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或者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另取刮净粗皮的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并用微火加热共煮,至姜液被吸尽时取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厚朴为丝条状。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内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较平滑,切面颗粒性。气香,味辛辣微苦。姜厚朴色泽加深,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炮制作用:厚朴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姜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满或呕吐泻痢,积滞便秘,痰饮喘咳,梅核气。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蜜炙: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蜜炙法目的: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操作:1先拌蜜后炒药:取一定量炼蜜,加水稀释,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然后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晾干。

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于锅内,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再加入一定量炼蜜,迅速翻动,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

注意事项:①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此外,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

②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多,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③炼蜜用开水稀释时,要严

格控制水量,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生育的蜜液为宜。④生产量较大时,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其成品质量较佳。⑤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

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⑥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甘草:炮制方法:①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筛去碎屑。②蜜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成品性状: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中间有一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纹及射线,传统称为“菊花心”,纤维明显,具粉性。周边棕红色、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气微,味甜微苦。蜜甘草表面老黄色,微有粘性,略有光泽,气焦香,味甜。

炮制作用:甘草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蜜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盛。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筋脉挛急,脉结代。贮存:贮干燥容器内,蜜甘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油炙: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又称酥法。

油炙法目的:增强疗效、利于粉碎

操作:油炸、油炒、油脂涂酥烘烤代表药:蛤蚧

注意事项:油炸药物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否则,易将药物炸焦,致使药效降低或丧失药效。

煅法

概念: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明煅法概念: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为直火煅法。(炉口煅、平炉煅、反射炉煅)

目的:使药物变酥脆、除去结晶水、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注意事项:明煅时,应将药物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煅制过程中宜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出现夹生现象。煅制温度、时间应适度,过高,药材易灰化,过低,则煅制不透。有些药物在煅烧时产生爆溅,可在容器上加盖以防爆溅。

石膏:炮制方法:①生石膏: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敲成小块,除去夹石,碾成细粉。②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碾碎。

成品性状:生石膏为不规则块状或粉末,白色、灰色或淡黄色,纵断面呈纤维状或板状,并有绢丝样光泽,半透明。体重,质坚硬而松,无臭,味淡。煅石膏呈不规则块状或条状,结拜或粉白色,纹理破坏,光泽消失,不透明,表面松脆,易剥落,质地轻松。

炮制作用: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龙骨:炮制方法:①龙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骨,刷净泥土,打碎。②煅龙骨:取净龙骨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成品性状:龙骨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类白色、灰白色或浅黄色,有点具蓝灰色或红棕色纹或棕色、黄白色斑点。质硬脆,气微,吸舌力很强。煅龙骨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质轻酥脆易碎,表面显粉性,吸舌力强炮制作用:生龙骨镇惊潜阳作用较强,用于怔忡多梦,惊痫,头目眩晕。

煅后能增强收敛固涩、生肌的功效,用于盗汗,自汗,遗精,带下,崩漏,白带,久泻久痢,疮口不敛等。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潮。

牡蛎:炮制方法:①牡蛎:取原药材,洗净,晒干,碾碎。②煅牡蛎:取净牡蛎,置耐火容器内或无烟炉火上,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成品性状:牡蛎为不规则片状,灰白色,具光泽,分层次,质坚硬。煅牡蛎呈不规则片块,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黑色,质酥脆。

炮制作用:生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等。煅后增强了收敛固涩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吐酸。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

煅淬法概念:将药物按明煅法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醋、酒、药汁”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清洁药物、适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能疏松的矿物药

注意事项:煅淬要反复进行几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应全部酥脆为度,避免生熟不均。所用的淬液种类和用量由各个药物的性质和目的要求而定。

代赭石:炮制方法:①代赭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打碎。②煅赭石:取净赭石砸成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倒入醋液淬制,如此反复煅淬至质地酥脆,淬液用尽为度。成品性状:代赭石为不规则扁平块状,大小不一,红棕色,表面有圆形乳头状突起,习称“丁头赭石”。质坚,体重,气微味淡。煅赭石为无定形粉末或成团粉末,暗褐色或紫褐色,光泽消失,质地疏松,略带醋气。

炮制作用:生代赭石性寒,偏于平肝潜阳,降逆止呕,凉血止血。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以及血热所致的吐血等。煅赭石降低了苦寒之性,增强了收敛止血作用。用于吐血及崩漏等证。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扣锅煅法概念: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为闷煅。

适用于煅制质地疏松,炒炭易于灰化及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综合制炭的药物

目的: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止血作用、降低毒性

注意事项:①煅烧过程中,由于药物受热炭化,有大量气体及浓烟从锅缝中喷出,应随时用湿泥堵封,以防空气进入,使药物灰化。②药材煅透后应防止冷却再开锅,以免药材遇空气后燃烧灰化。③煅锅内药料不宜放得过多,过紧,以免煅制不透,影响煅炭质量。④判断药石头煅透的方法,除观察米和纸的颜色外,还可滴水于盖锅底部即沸的方法来判断。

血余炭:炮制方法:取头发,除去杂质,反复用稀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装于锅内,上扣一个口径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或黄泥封固,上压重物,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

成品性状:血余炭为不规则的小块状,大小不一,乌黑而光亮,呈蜂窝状,研之清脆有声。质轻松易碎,有不快的臭气,味苦。

炮制作用:本品不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煅后方具有止血作用。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

蒸、煮、(火单)法为“水火共制”法。

蒸法概念: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分类:清蒸:不加辅料、加辅料蒸、炖法:在密闭条件下隔水蒸(间接蒸法)

目的: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减少副作用、保存药效,利于贮藏、便于软化切片

操作:将待蒸的药物漂洗干净,大小分等,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用液体辅料同蒸的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好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于笼屉等蒸制容器中,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因药而异。

注意事项:①

地黄

人参

煮法概念: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

目的:清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清洁药物

操作:先将待煮的药物大小分开,淘洗干净后将药物放于锅中,加水加热共煮,用辅料者可同时加入,一般要求在100度的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加热,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川乌

火单法概念:将药物置于沸水中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目的: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分离不同药用部分

操作:先将多量清水加热至沸,再将药物连同具孔盛皿一齐投入沸水中,稍微沸腾片刻5-10min,加热至种皮有皱缩到膨胀,易于挤脱时,立即取出置于凉水中,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晒干,簸去或筛取种皮

苦杏仁

复制法概念: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改变药性、增强疗效、矫臭解腥

半夏

发酵法概念:将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目的: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

操作: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发酵。1、药物与面粉混合发酵(六神曲,半夏曲)2、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淡豆豉)

发酵条件:菌种、培养基、温度(30-37)、相对湿度、其他pH(4-7.6)

淡豆豉

发芽法概念: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目的:改变原有的性能,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操作:选种:新鲜,粒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鲜艳的种子。

浸泡:净选后的种子,用适量清水侵泡适当时间

发芽:浸渍后的种子或果实,置于能透气漏水的容器中,或垫好竹席的地面上。上面加盖湿物,控制温度(18-25)湿度在百分之42-45或每日喷清水数次,保持湿润。

干燥:

麦芽

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去油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

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

操作:取原材料除去外壳取仁,碾成细末或捣烂如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蒸热,或置于炉边或烈日暴晒后,压榨,如此反复换纸吸油,或直接压榨去油,至松散粉末,不在粘结。

巴豆

渗析制霜法:药物经过物料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目的:制造新药,增强药效

西瓜霜

烘焙法:将净选的药材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

蜈蚣

水飞法: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目的:去除杂质洁净药物、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

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

操作:将药物适当破碎,置于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多量水搅拌,粗粉下沉,立即倾出混悬液,下沉的粗粉再进行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研细为止。最后将不能混悬的杂质弃去。

将前后的倾出混悬液混合并静置,待沉淀后倾去上层清水,将干燥沉淀物研磨成极细粉末。

朱砂

滑石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具体要求是: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 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6、了解光谱解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中药特色,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照中药专业职业能力及岗位要求、统计分析中药行业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素质,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设计的。其内容确定以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和检识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根据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流程和国家中药提取工等高级工种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论和实践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课时安排144学时。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职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必备知识及操作技能,主要达到中药制药高级工、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员(QA)的要求。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其改进的思路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实验课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进 中药炮制学是我校药剂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中药炮制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培养药剂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尤其重要[1]。我校的药剂专业注重培养同时具有药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要完成中药炮制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的`培训,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技能比赛,指导老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意图将竞赛的成功经验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炮制技术的操作规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应付考试考核为目标,对课程实质精华知之甚少[2]。此外,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课课时与实验课课时的比例多1∶1或2∶1,这显然不能满足炮制作为一门传统技术,需要大量实践这一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结果全部在实验前交代给学生,使学生只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没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指标多是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来体现,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很难从实验报告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中药炮制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尤为必要。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的调整实验课内容[3],指导中职学生将已学过的实用中成药学、中药调剂员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如设计实验“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处方八珍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组成,其中七味药要经过酒炙、醋炙、蜜炙、蒸制、麸炒等特殊方法炮制后才能入药,这几种炮制方法都是炮制学中较为常用和重要的

中药炮制学重点知识(学习相关)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 四、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 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 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 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 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 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⑸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⑹便于调剂和制剂。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⑺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

中药炮制学复习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1cm为标准。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280℃左右,竹沥油350~400℃左右,豆类一般400~450℃.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 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 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 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 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 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 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炮制学考试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 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 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 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5. 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 6. 缪希雍的《炮制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学专著。总结了雷 公炮制十七法。 7. 张仲言所著《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制学专著。 8. 中医用药特色:依法炮制、复方配伍。 9. 传统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杀为制、相恶为 制。具体方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10. 醋炙入肝经,酒炙升提,盐炙入肾,蜜炙入脾经。 11. 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 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 向;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 12. 炮制的分类: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五类分类 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药典附录制剂通则净制,切制,炮炙。 13. 炮制品质量要求:净度,片型及破碎度,色泽,气味,水 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有害物质,卫生学检查,包装检查。 14. 中药炮制品贮藏最严重的变异现象:霉变虫蛀。

15. 泛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适度的 情况下。造成优质外溢、质地反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6. 一般炮制品绝对含水量7%~13%。贮藏温度15℃~20℃,相对 湿度60%~70%。 17. 净选加工的目的:分离药用部位,进行分档,除去非药用部 位,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18. 饮片是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 物。 19. 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成分剪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 和制剂,便与鉴别,利与贮存。 20. 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法:淋法(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 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湿的药材);淘洗法(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泡法(质地坚硬,水分难以渗入的药材);漂法(毒性药材,盐腌制过的及具有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润法(包括浸 润,伏润。吸潮回润)。 21. 一般药材干燥温度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干燥温 度不超过50℃.干燥后含水量7%~13%。 22. 清炒法的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保证疗效,利与贮存。 23. 炒焦的目的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 性。 24. 炒炭能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 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的固有气味。 25. 麸炒的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26. 米炒的目的;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8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岳玥 实习科目:中药炮制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炒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減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梔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浄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二)炒炭 1.蒲黄取浄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推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判芥取浄判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炮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及中药饮片的释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叙述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举例。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3、简述中药辅料作用的理论。 1.酒制升提; 2.姜制发散; 3.盐制肾软坚; 4.醋制入肝住痛; 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方法理论: 1.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 2.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 3.炭药止血; 4.煅者去坚性。 4、举例说明饮片生熟异用的理论。 生熟理论是总结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 生品(生药):净制或切制的中药加工品; 熟品(熟药):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 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 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中药炮制学

第一讲讲稿 授课时间:2014-2-24,第1~2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点:掌握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炮制的特点和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本草文献的能力;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调学科交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特点;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和任务。难点为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概述 1、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重点讲解: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2、中药炮制的特点 先讲中药使用的特点,再讲中药炮制的特点。 中药使用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一药多用;需要调剂、制剂;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起源、理论体系和生产方式都具古老性;合理性。 3、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紧紧抓住中药炮制学的概念来逐项讲解。 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二、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1、中药炮制的起源: ①中药炮制起源于中药发现和使用的实践,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 ②中药炮制的产生与火的利用密切相关; ③中药炮制的产生与饮食相关; ④酒的发明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 2、中药炮制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技术出现—随方注脚—专章论述—专著出现—法定技术。(《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雷公炮炙论》)。 ②金元时期: 炮制理论的形成阶段,伴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中药炮制理论迅速发展。(《药类法象》、《汤液本草》)。生升熟降、生泻熟补等。 ③明清时期: 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总结阶段。(《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修事指南》)。 ④现代时期: 振兴和发展时期。管理-生产-教育-科研-著作。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求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推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征、代表性的实验编写而成,包括了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

实验一清炒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 .炒黄王不留行、莱菔子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荆芥、槐米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炒黄 1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 .莱菔子取莱菔子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透出其特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碎,具香气。 ( 二) 炒焦 1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大小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 .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盐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盐制主要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药物与盐共同拌炒,炒后去盐使用,利用盐做加热介质,明代后已基本不用。另一种是盐水与药物拌匀后再经炙炒、蒸、煮等处理。近代多用盐炙法,利用盐本身的治疗作用,下行入肾,增强补肝肾、泻相火、利小便等作用。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药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尽,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或炒干,取出放凉。一般药物多采用此法,如黄柏。而杜仲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为度。2.先炒药后加盐水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如有爆裂声(车前子)或变色(知母)或微黄色,微有爆声(菟丝子)时,喷洒定量盐水,炒干,取出放凉。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多用此法。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注意事项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亦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物吸尽,或者过湿不易炒干;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2.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不宜先与盐水拌润。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容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3.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操作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但杜仲盐炙时,要选择中火,以便于炒至规定程度。4.盐炙药物一般应炒干即可,但也有些药物需炒至规定程度。如杜仲应炒至棕褐色,易断丝为度;补骨脂炒至微鼓起,迸裂并有香气时取出。5.近代入肾经的药物多盐炙,但对部分脾肾阳虚和肾阳虚衰的水肿病人,不宜用盐炙中药治疗,因为水肿与钠离子的代谢有关,中西医对水肿病人都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或忌盐。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蔡纪平审定负责人: 编写日期:2013/2/24 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中药炮制学》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应在学习中医药基础概要、中药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本课程在中药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具有必需的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熟练进行中药炮制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在饮片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质量检测、储藏保管的职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成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现行版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中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为线索来设计的,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中药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照中药炮制工艺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炮制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技术;熟悉现代新技术、新设备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名詞解釋)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名詞解釋) 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二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姜栀子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胆黄连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的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调剂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 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 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热处理时,最好在500C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2有毒成分: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本教材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 液体辅料(包括药汁) 1.酒黄酒,白酒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2.醋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用文档 中药炮制学 实验指导 中药学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

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 一、实验内容 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 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 四、实验方法 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 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 (一) 炒黄 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中药调剂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系部:药学系 主持人: 参与人员: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 中药调剂技术是中药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本课程是专门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中药调剂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培养中药调剂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完成中药调剂工作项目中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临方炮制、汤剂制备、中药储藏保管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 2.课程设计思路 中药调剂技术的课程是依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置,在理论为实践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药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每一项目下的工作任务又分为具体模块。其内容确定以完成中药调剂的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国家中药调剂员等高级工种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计32学时,学分为2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处方常用术语、中药处方应付常规、中药配伍禁忌等知识,了解中药处方的管理制度; (2)掌握中药饮片的调配程序;

(3)掌握中药临方炮制的相关知识; (4)理解汤剂制备的理论知识; (5)了解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成药销售的相关知识,理解中药贮藏保管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进行中药饮片调剂各工序的操作能力,具备具体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 (2)能熟练进行中成药的调剂,具备正确分析顾客病因,合理推荐非处方药的能力; (3)具备针对要求进行临方炮制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煎药等设备制备汤剂、散剂的能力; (5)能正确贮藏保管中药饮片,具有正确处理变异中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药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2)具有努力实践、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具有勇于奉献的精神,能树立榜样作用,带动他人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1.课程内容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饮片切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饮片切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饮片类型。 3. 掌握饮片干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手工切制 薄片:当归、白芍。 厚片:丹参、大黄。 斜片:黄芪。 直片:白术。 段:党参、麻黄。 丝:陈皮(细丝)、瓜蒌皮(宽丝)。 块:阿胶(丁)。 2. 机器切制 槟榔、川芎、甘草。 三、实验工具、设备 片刀、切药刀、切药板、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压板、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 1. 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2. 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3. 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 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厚片, 晾干或低温干燥。 5. 黄芪: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片,干燥。 6. 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直片,干燥。 7. 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8. 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9. 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细丝,阴干。 10. 瓜蒌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宽丝,干燥。 11. 阿胶:取阿胶块,烘软,切成小丁块。 12. 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3. 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4. 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五、注意事项 1. 为减少药材浸入水中的时间,应大小、粗细分档软化,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原 则。 2. 软化过程较长,药材易发生质变,应勤检查,勤处理。 3. 软化太过或不及均影响药材质量或增加切制时的困难,应经常检查药材软化程度。 4. 机器切制应注意检查机器,按章操作;手工切制应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的速度, 放刀要平稳;注意操作安全。 5. 自然干燥应注意防止外来杂质;人工干燥应控制好干燥温度及时间。 附1:药材软化程度检查方法 弯曲法——将软化后的药材握于手中,大姆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以药材略弯曲,不易折断为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